六(上)《比的认识》集体评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集体评课记录
组织单位:巢湖市灯塔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形式:集体评课公开课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授课教师:
陈祠霞评课时间: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下午四点评课地点:三楼会议室
召集人:王建青参加教师(签名):
一、陈祠霞说课
1.说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内容,课后“想想做做”。
2.说学生:学生整体上思维敏捷,在新授课上总是表现出较浓的兴趣,课堂反应与接受较快。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装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学生感悟的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所以,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践来展开教学。
3.说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4.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
二、全体听课教师的发言记录
叶春莲发言:这节课上的很精彩。谁与谁比,她讲的准、透彻。
如果课前布置学生自学,并写出自学提纲,也许可以节省一些课
堂上的时间,也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后项不能为0,与以前所学知识联系,学生易懂。
王洁琼发言:陈老师在教学之前,准备得很成功。复习题对新授
作了很好的铺垫。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好多,陈
老师处理得很到位、很巧妙。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有教学机智。
林燕发言:从备课上看,她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吃透了教材。她
在组织教学时,注意资源生成。她不放过一个小的细节。如有学
生把比号说成冒号,她及时纠正了。陈老师能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
孙长华发言:陈老师能根据班级学生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方法,这
是值得我学习的。能用班级的学生数来讲解比的内容,可谓水到
渠成,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黄启英发言:讲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时,强调用完整的话来说,这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陈老师还注意培养学生分析、
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江传涛发言:陈老师的重点是放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上,
她主要是在引导、点拨。从学生的自学到后来的练习,效果都非
常好。
宋海兵发言: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自学,这是很好的。
有些内容教师不好讲,也可让学生自学。教师画图不是很严谨。
陈老师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是值得我学习的。这节课是成
功的。
王荣发言:陈老师一开始,让学生自主探究怎样用比表示果汁与奶牛之间的关系。然后,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在这个环节上,学生
始终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陈老师在这节课上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数学源于生活,数学高于生活。
赵扣锁发言:教案设计科学,多媒体制作精巧,让学生用已有知识处理新知,然后过渡到新知,这样比较好。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学生发现比是有序的。能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如利用本班学生人数来理解比。练习题处理时,时间似长了一些。体育比赛分数4:0 一出来,即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王建青发言:我认为陈老师的这节课有两个“体现” 。1.本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陈老师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2.这节课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巩固练习时,利用本班学生数来理解比。对体育比赛出现的4 :0 的拓展探究。不足之处:在让学生说出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关系时,教师最好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样会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中加深对比的认识,在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来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
三、参与教师统一意见,互学互助,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