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资源公报(2001年)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省辖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发生特大干旱。
江淮丘陵区旱情尤为严重,春、夏、秋三季连旱,造成农业夏秋两季粮食和经济作物减产减收,蚌埠市、淮南市和部分县城供水及农村人畜饮用水发生严重困难,全省干旱程度和旱灾损失大于上年。
全省水资源总量474.27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少29.8%,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13.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2.63亿立方米。
全省入境水量8217.54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541.56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8.95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15.64亿立方米。
全省供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7.79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93.70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20.39亿立方米。
用水总量214.4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139.0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4.8%,较上年增加24.16亿立方米。
全省主要江河水质状况同上年相近,有41%的监测河段属于Ⅴ~劣Ⅴ类水质,淮河流域污染严重,巢湖富营养化依然突出。
大型水库和水利风景区、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876.2毫米,折合水量1222.14亿立方米,比上年少22.4%,较多年均值少23.2%,属偏枯年份。
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南北差异尤为明显,即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南部地区偏少较多。
且与多年均值相比,各地区年降水量均不同程度偏少,除南部地区局部略偏少,为平水年份外,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偏少较多,为枯水或偏枯水年份。
按行政分区计算,全省各市年降水量及与上年、多年均值相比见下表。
2001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2000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单位:毫米其中,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属偏枯年份,宣城市、黄山市属平水年份,其余各市为枯水年份。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西涧湖和沙河集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批复-皖政秘[2014]167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西涧湖和沙河集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批复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西涧湖和沙河集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批复(皖政秘〔2014〕167号)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西涧湖和沙河集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方案的请示》(滁政〔2014〕61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同意调整后的《西涧湖和沙河集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具体为:(一)一级保护区。
范围包括:西涧湖正常水位线以下除去入湖河流的全部水域,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陆域及正常水位线至坝顶的陆域;沙河集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除去入库河流的全部水域,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陆域及正常水位线至坝顶的陆域;沙城干渠渠底和渠壁合围区域。
(二)二级保护区。
范围包括:西涧湖正常水位线以下、一级保护区以外的水域,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的陆域及入湖河流上溯3000米的汇水区域;沙河集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一级保护区以外的水域,一级保护区以外不小于3000米范围内的省道、村镇道路及山脊线合围的区域;沙城干渠渠壁向两侧外延50米区域。
(三)准保护区。
范围包括:西涧湖、沙河集水库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汇水区域。
二、滁州市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做好西涧湖和沙河集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和监管工作,落实饮用水水源安全防范各项措施,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三、省环保厅等部门要加强对西涧湖和沙河集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皖江城市带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评价
皖江城市带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评价王飞【摘要】以皖江城市带各城市2005-201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构建了两者的协调度模型,并从时空两个方面对其作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①时间上,皖江城市带2005-2014年以基本调和及基本协调发展模式为主,大致经历了水资源滞后弱势协调发展模式,到水资源超前基本调和和基本协调发展模式,再到水资源超前强势协调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②空间上,9个地级市协调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合肥、芜湖、滁州、六安、安庆5个城市属于水资源滞后基本调和发展模式,铜陵和马鞍山归于水资源超前基本调和发展模式,宣城和池州为水资源滞后基本协调发展模式.由计算结果可知,皖江城市带水资源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还较低,因此在产业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对于水资源超前的发展模式要更加注意生态环境优化,对于生态环境超前的模式应侧重于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7(038)009【总页数】5页(P103-107)【关键词】水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度;皖江城市带【作者】王飞【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改变环境状况,开发合理得当,可以使环境由荒原变为文明,开发利用不当,也会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
生态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及水资源系统的动态平衡。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是处于同一系统中即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1],两者的的协调关系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有效评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生态水利有关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2]。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互动耦合关系(图1)可以进行如下概括。
11_5_各地区城市供水和用水情况(2014年)_
地区
Region
用水人口 (万人) Population with Access to Water Supply (10 000 persons)
全国 北京 天津
National Total Beijing Tianjin
43476.3 1859.0 786.5
河北
Hebei
1617.1
116.9
5466613 182419 81249 151478 83155 73864 272641 106813 150272 317260 488062 308411 167781 156464 106053 347781 191001 269558 192647 840259 162236 42580 112859 221021 55793 77708 12437 92911 54565
地区
Region
全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National Total Beijing Tianjin Hebei Shanxi Inner Mongolia Liaoning Jilin Heilongjiang Shanghai Jiangsu Zhejiang Anhui Fujian Jiangxi Shandong Henan Hubei Hunan Guangdong Guangxi Hainan Chongqing Sichuan Guizhou Yunnan Tibet Shaanxi Gansu
长江流域2014年水功能区水质公报7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省界水体水质状况表
交界省市 青海~四川 四川/云南 四川~云南 云南~四川 四川~云南 四川/云南 四川/云南 四川~重庆 重庆~湖北 湖北~湖南 湖北/湖南 湖北/湖南 湖北/江西 湖北~安徽 安徽/江西 安徽/江西 江西~安徽 安徽~江苏 安徽~江苏 上海/江苏 江苏/上海 江苏/上海 江苏~上海 四川~云南 云南~四川 云南~四川 云南~四川 青海~四川 四川~云南 云南~四川 云南~四川 云南~四川 云南/贵州 云南/贵州 贵州~云南 云南/四川 云南~四川 云南~贵州、四 川 贵州~四川 299 186 26.5 227 172 4.16 78.3 43600 37700 18500 19800 6100 流量 (m 3 /s) 750 3120 水质类 别 Ⅱ Ⅴ 本月未测 Ⅱ Ⅲ Ⅲ 本月未测 Ⅲ Ⅲ Ⅲ Ⅱ Ⅱ Ⅱ Ⅲ Ⅲ Ⅱ Ⅲ Ⅱ Ⅲ Ⅲ Ⅲ Ⅱ Ⅲ Ⅰ 本月未测 本月未测 劣Ⅴ Ⅱ 本月未测 本月未测 劣Ⅴ 劣Ⅴ Ⅱ Ⅴ Ⅱ Ⅲ Ⅱ Ⅰ Ⅱ → ↓ → ↓ → → ↑ 总磷 → 总磷、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 总磷 → → ↑ → ↑ → → → → → → → → → → → → → ↓ 总磷 与上月比较 劣于Ⅲ类水标准的项目
499
Ⅰ Ⅱ Ⅲ
36.8
Ⅱ Ⅰ Ⅰ
3.90
Ⅱ Ⅱ
0.42 46.2
Ⅱ Ⅰ Ⅱ
9.11 0.320
Ⅰ Ⅲ Ⅰ Ⅰ Ⅰ 劣Ⅴ
7.50
Ⅳ 劣Ⅴ
4.46 0.120 0.03 0.860 0.940 0.520 11.0 18.0 2.24 203 77.0
Ⅳ Ⅱ Ⅱ Ⅱ Ⅲ Ⅱ Ⅲ Ⅱ Ⅱ Ⅰ Ⅱ Ⅲ
序号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汛前巢湖水位调度分析
汛前巢湖水位调度分析合肥水文水资源局2014年3月13日一、降雨量巢湖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6.8mm,其中1~4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43mm,最大为496mm(1998年),最小为177mm(1978年)。
2014年1月~2月巢湖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51.2mm,较多年平均降水量108mm多4成。
表1巢湖流域1~4月降水量统计表图1巢湖流域1~2月降水量统计图以巢湖闸为代表站,多年平均降水量1061.5mm,其中1~4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8.7mm,最大为473.3mm(1998年),最小为144.3mm(1978年)。
2014年1月~2月巢湖闸站平均降水量为163.9mm,较1~2月多年平均降水量95.3mm,多7成。
表2巢湖闸站1~4月降水量统计二、水位1、巢湖水位(忠庙水位)根据1963年至今资料统计,忠庙站1~4月多年平均水位为8.10m,其中最高水位9.60m(2008年),最低水位6.98m(1967年),2014年3月12日巢湖水位为9.30m,比常年同期平均水位高1.19m,接近常年同期最高水位(9.46m)。
水位过程详见图2。
图2巢湖历年日平均水位过程图根据资料统计,忠庙站3~4月最高水位较高的年份见表3,2000年以后有2010年、2009年、2007年,具体水位过程见图3。
3~4月最高水位较低的年份见表3,2000年以后较低的为2000年、2006年、2004年,具体水位过程见图4。
同时还选择降雨量较大1991年、2003年、2005年、2010年做为典型年,具体水位过程见图5。
表3 历年3~4月最高水位统计表图3 巢湖典型年(水位较高年份)忠庙水位过程线5图4 巢湖典型年(水位较低年份)忠庙水位过程线6图5 巢湖典型年(大水年份)忠庙水位过程线72、裕溪河(裕溪闸上水位)根据1968年至今资料统计,裕溪闸闸上站1~4月多年平均水位为6.82m,其中最高水位8.94m(1992年),最低水位3.03m(1977年),2014年3月12日裕溪闸闸上为8.11m,比常年同期平均水位高1.31m,比常年同期最高水位高0.22m。
无资料地区年径流量推求方法探讨
无资料地区年径流量推求方法探讨以肥东县古城镇自来水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为例,在简要介绍论证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该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资料条件,重点探讨缺乏实测水文资料条件下论证区域年径流量推求方法。
标签:无资料;参数等值线法;水文比拟法0、引言查阅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普查报告,肥东县农村约有29.98万人的饮水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约占到肥东县农村人口的40%左右。
拟建古城镇自来水厂,可以解决2万余人的饮水问题,通过《肥东县古城镇自来水厂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写,作者发现目前肥东县饮水安全问题主要在于水质性缺水和“重建轻管”,工程建设后管理存在漏洞。
本报告书的编写难点在于岱山水库无实测水文资料,需要根据水文计算其入库径流量,本文以《肥东县古城镇自来水厂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为例,探讨无实测资料地区年径流量的计算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得到各种方法的试用条件,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1、计算方法簡介在无实测水文资料地区,可以利用参数等值线法和水文比拟法来计算无实测水文资料地区的径流量,其中,参数等值线法包括直接发和降雨量修正法。
1.1 参数等直线法利用参数等值线法计算无实测资料地区年径流量就是根据已知点的统计参数CV、CS和多年平均径流量得值,绘制而成参数等值线图,然后查出论证区域参数位于参数等值线图的位置,两个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就是论证区域的水文参数值。
应用参数等值线法时首先需要绘制参数等值线图,绘制参数等值线图首先需要取得水文统计参数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运用专业软降或者人工的将参数在地图上直观的反映出来。
参数等值线图有两个作用:①可以对比单站的参数数据和等值线图直观上反映出来的参数数据,用来分析论证区域某一水文特征频率的计算结果合理性。
如果一致,则成果合理,如果不一致,则需要对单站计算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检查,找出不一致的原因,并且做出必要的说明和修改。
②可以利用地理插值法直接在无实测水文资料地区进行插值,常用的插值方法为ArcGIS的克里格插值法。
2014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徽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信息来源:综合处发布日期:2015-02-26 被阅览数:494次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082.9万人,比上年增加53.1万人。
城镇化率49.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人口出生率12.86‰,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死亡率5.89‰,下降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97‰,上升0.15个千分点。
201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及构成单位:万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年末常住人口6082.9其中:城镇2989.749.2乡村3093.250.8其中:0-15岁1200.719.7 16-59岁3851.363.3 60岁及以上1030.917.0其中:65岁及以上692.811.4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208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4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增长8.8%。
三次产业结构为11.5:53.7:34.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8559元/人,比上年增加3221元/人。
人均GDP34427元(折合5604美元),比上年增加2426元。
全年民营经济[3]增加值11946.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GDP比重由上年的57%提高到57.3%。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20848.89.2其中:第一产业[4]2392.4 4.6第二产业11204.010.3第三产业7252.48.8其中:农林牧渔业2481.9 4.7工业9581.410.8建筑业1638.37.1批发和零售业1500.38.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84.4 6.2住宿和餐饮业347.77.4金融业1046.713.6房地产业755.1 3.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1165.616.8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1547.4 4.9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311万人,比上年增加35.1万人。
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
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综述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下,我市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快实施城市、农村、园区环境综合整治,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水环境(一)水环境质量1、饮用水源2014年,市区及东海县饮用水源沭新渠、赣榆区塔山水库、灌云县叮当河、灌南县北六塘河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III类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
2、河流全市地表水达到III类以上水质类别的断面占56.8%、IV类水质断面占23.9%、V类水质断面占6.8%、劣V类水质断面占12.5%。
超标断面主要为市区景观河流以及跨界河流。
市区主要景观河流未能达到相应功能类别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石油类。
与2013年相比,西盐河、大浦河水质有所下降,烧香河、龙尾河、排淡河、玉带河水质无明显变化。
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赣榆区地表水总体呈轻度污染,其中III类水质断面占50.0%,IV类占37.5%,V类占12.5%,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
与2013年相比,盐河灌南段水质有所改善,其余各河流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
全市乡村河流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态,综合达标率为43.8%,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3、水库及地下水东海县西双湖水库、安峰水库、石梁河水库各项水质指标年均值均满足III类水质功能类别要求。
赣榆区塔山水库各项水质指标年均值均满足II类功能类别要求。
四座水库均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全市地下水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相应功能要求。
安徽省环保厅关于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2014年度实施情况考核结果的通报
安徽省环保厅关于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2014年度实施情况考核结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公布日期】2015.12.07
•【字号】皖环函〔2015〕1481号
•【施行日期】2015.12.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
正文
安徽省环保厅关于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2014年
度实施情况考核结果的通报
皖环函〔2015〕1481号
各市人民政府: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意见》(皖政秘〔2012〕488号)、《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皖政办秘〔2009〕106号),我厅组织对淮河、巢湖及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2014年度实施情况进行了考核。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各市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推进规划项目建设。
加强对重污染河流和断面的综合整治,努力改善河湖水质。
梳理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严格按照考核要求,认真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终期考核。
附件:各市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2014年度实施情况考核结果
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2015年12月7日附件。
水资源及相关领域动态
二、身边的几个水资源数据
• • • • 全国水资源概况 淮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安徽省水资源概况 蚌埠市水资源概况
2-1 全国水资源概况
•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计算:1956~2000年多 年平均:降水量6.18万亿m3;地表水资源量2.74 万亿m3 ,可利用量7524亿m3 ;地下水资源量 8218亿m3 ,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765 亿m3,可开采量1230亿m3 ;水资源总量2.84万亿 m3 ,其中可利用总量8140亿m3 ,重复水资源量 7194亿m3 ;人均2100m3 ,为世界平均的28%; 耕地亩均1400m3 ,为世界平均的一半。 • 规划2030年全国供水总量7113亿m3 ,需水量 7192亿m3 ,国务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用水 总量控制指标多年平均7000亿m3 。
2-4 蚌埠市水资源概况
蚌埠市 2010 年分区供水量统计表(单位:亿 m³ )
地表水 分 区 小计 蚌埠市区 行政 分区 怀远县 五河县 固镇县 蚌埠市 3.10 6.30 2.18 0.51 12.09 其中过境水 1.37 4.66 1.25 0.49 7.77 浅层 地下水 0.10 0.94 0.22 0.64 1.90 中深层 地下水 0.15 0.10 0.04 0.12 0.41 合计 3.35 7.34 2.44 1.27 14.40
2-3 安徽省水资源概况 淮河流域安徽省“三条红线”控制目 标
用水总量控制红线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水功能区纳污控制红线
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 指标125.1亿m3; 2020年用水总量控 制指标134.3亿m3; 2030年用水总量控
2015年淮河流域农 业灌溉用水有效利
2015年淮河流域水功 能区达标率要控制到
2014年第2季度环境质量状况
2014年第2季度环境质量状况1.水环境质量1.1地表水我站对市辖区内地表水9个断面进行常规监测,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衡量。
二季度(渭河、金陵河、清姜河、嘉陵江、千河)各河流监测断面分析结果均达到相应功能水质标准。
1.2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我站对市区饮用水源地益门桥、冯家山水库出水口进行水质监测。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衡量。
二季度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3次水质监测,监测结果均符合标准。
1.3 全国重点流域卧龙寺断面水质状况国控断面(魏家堡、黄牛铺)进行了每月一次水质监测,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
二季度对辖区内2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控监测断面(卧龙寺桥、黄牛铺)及1个国控监测断面(魏家堡)进行三次地表水质监测,魏家堡、卧龙寺桥、黄牛铺断面监测结果分别符合Ⅲ、Ⅱ类水质类别标准;与上年同期相比无明显变化。
1.4 千河流域水质状况二季度5月份对千河进行了监测,该流域下游水质基本能达到相应水功能区标准,但上游段家峡水库出水口断面氨氮超标,该段水质仍存在污染。
1.5 小韦河流域水质状况二季度对小韦河流域三个断面进行了三次水污染补偿断面考核监测,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衡量,全流域水质仍为超标水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游水体污染程度有所加重,下游杏林断面好于去年同期。
见下表。
2014年小韦河二季度水质与去年同期监测统计对比1.6 各出境断面水质状况二季度对太白河出境断面进行的三次水污染补偿断面考核监测,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衡量,出境水质良好,各指标全部达标。
2。
2014淮河片水资源公报综述
2014 年淮河片地下水资源量为 356 亿 m3,较常年 397 亿 m3 偏 少 10.3%。其中,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 315 亿 m3,较常年 338 亿 m3 偏少 6.7%;山东半岛地下水资源量为 41 亿 m3,较常年 59 亿 m3 偏少 30.9%。
1
2014 年淮河片水资源总量 748 亿 m3,较常年 911 亿 m3 偏少 18.4%。其中,淮河流域 689 亿 m3,较常年 794 亿 m3 偏少 13.8%; 山东半岛 59 亿 m3,较常年 117 亿 m3 偏少 49.3%。淮河片入海水量 280 亿 m3,入江水量 83 亿 m3。
2014 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 605.4 亿 m3,比上年减 少 5.4%。其中地表水源供水 440.6 亿 m3,占总供水量的 72.8%; 地下水源供水 156.4 亿 m3,占 25.8%;其它水源供水 8.3 亿 m3, 占 1.4%。2014 年淮河流域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 536.7 亿 m3, 比上年减少 5.8%。其中地表水源供水 402.3 亿 m3,占总供水量的 74.9%;地下水源供水 128.3 亿 m3,占 23.9%;其它水源供水 6.2 亿 m3,占 1.2%。2014 年山东半岛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 68.7 亿 m3,比上年减少 2.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 38.4 亿 m3,占总供水 量的 55.9%;地下水源供水 28.10 亿 m3,占 40.9%;其它水源供 水 2.2 亿 m3,占 3.2%。
《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发布
《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发布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4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22.3mm,与常年值基本持平。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16.9mm,比常年值偏少3.4%;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05.3mm,与常年值基本持平。
从行政分区看,东部11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东部地区)平均降水量1045.8mm,比常年值偏少5.4%;中部8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中部地区)平均降水量925.4mm,比常年值偏多1.1%;西部12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西部地区)平均降水量501.0mm,与常年值基本持平。
地表水资源量201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26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277.4mm,比常年值偏少1.7%。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1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62.9mm,比常年值偏少13.0%;南方4区为22453.1亿m3,折合年径流深657.9mm,比常年值偏多0.6%。
从行政分区看,东部地区地表水资源量5022.9亿m3,折合年径流深471.3mm,比常年值偏少3.1%;中部地区地表水资源量6311.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78.3mm,与常年值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地表水资源量14929.4亿m3,折合年径流深221.7mm,比常年值偏少1.9%。
2014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87.0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386.9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217.8亿m3;全国入海水量16329.7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45.0亿m3,比常年值偏少4.0%。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616.5亿m3;山丘区浅地下水资源量6407.8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79.3亿m3。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的通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
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5.06.11
•【字号】皖政办秘〔2015〕84号
•【施行日期】2015.06.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资源
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考核结果的通报
皖政办秘〔2015〕84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皖政〔2013〕15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皖政办〔2013〕49号)精神,省水利厅等10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对2014年度各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情况进行了考核。
经考核工
作组联席会议研究并报省政府同意,确定合肥、蚌埠、芜湖、宿州、宣城市为优秀等次,阜阳、铜陵、马鞍山、淮北、安庆、淮南、黄山、池州、滁州、六安、亳州市为良好等次,现予以通报。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各地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切实提高用水效率,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附件:2014年度各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得分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6月11日。
安徽省定远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安徽省定远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刘菊【摘要】摘要:对安徽省定远县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分析,提出问题与措施建议。
【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建议定远县为安徽省滁州市辖县,地处安徽东部,人口100万,面积2998km2,是皖东地区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
近年来,定远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尤其突出,成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本文对定远县地表水资源状况、可供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与措施建议。
1 流域概况定远县境内有池河、窑河与高塘湖两河一湖。
池河流经定远、凤阳、明光3县市,入明光市女山湖,县境内长130km,流域面积2240km2。
窑河流域面积651km2,属该县西部界河,与长丰县、淮南市隔水相望。
定远至炉桥公路以西地区皆属窑河水系。
高塘湖为县境唯一湖泊,湖周有定远、凤阳、长丰县和淮南市,正常蓄水位17.5m,湖面50km2,容积0.793亿m3,湖南北长20km,东西宽2.5km,湖岸线长85km,枯水期湖平均水深1.76m,丰水期8月湖平均水深5.14m。
全县现有水库303座,总库容3.69亿m3,兴利库容3.57亿m3。
其中中型水库18座,总库容2.29亿m3,兴利库容2.22亿m3;小(1)型水库47座,总库容0.74亿m3,兴利库容0.73亿m3;小(2)型水库238座,总库容0.66亿m3,兴利库容0.62亿m3。
此外,定远县引水工程设计供水能力0.34亿m3,现状实际供水能力0.09亿m3。
现有固定机电排灌站55座,装机容量2.58万kW,设计供水能力1.17亿m3,实际供水能力0.9亿m3。
2 水资源状况2.1 降水根据安徽省水文局设立雨量站网1956~2012年降水资料系列统计分析[1],县境多年平均降水量908.9mm。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2014年度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结果的通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2014年度重点用能单位能
源审计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5.04.14
•【字号】皖发改环资函〔2015〕274号
•【施行日期】2015.04.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审计
正文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2014年度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
结果的通知
各市、省直管试点县发展改革委(节能主管部门):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委《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873号)和《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14年度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的通知》(皖发改明电〔2014〕45号)要求,各市、省直管试点县节能主管部门组织对本辖区内重点用能单位2014年度能源审计报告进行了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送我委。
经认真复核,2014年度全省共有235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报告审核结果为“合格”,现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请各地节能主管部门督促重点用能单位根据能源审计建议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岗位节能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提高节能管理能力和水平。
附件:2014年度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情况
2015年4月14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安徽省水利厅发布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审定: 张效武复审: 王家先王德胜初审: 汪俊飞朱岳松丁峰张广萍编写:祝丽萍吴春艳张延孟云侠章莹孙璞储挺韩志国姚梅目录一、综述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水资源开发利用五、水质状况六、重要水事附:主要指标解释安徽省水资源计算分区图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一、综述安徽省地处中纬度,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
受季风气候影响,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
全省辖16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个流域。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084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
全年工业增加值958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30.9亿元。
常住人口6082.9万人,城镇化率49.2%。
全省有效灌溉面积6497.5万亩,实灌面积5206.5万亩。
1.降水量2014年全省年降水量1278.5毫米,比2013年多24.9%,较常年值多9.0%,属降水偏丰水年。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份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0.5毫米、847.2毫米、156.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5.3%、63.0%、11.7%。
三个流域降水情况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013.8毫米,较常年值多7.5%;长江流域1468.3毫米,较常年值多9.2%;新安江流域2060.9毫米,较常年值多15.2%。
2.水资源量201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78.48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32.9%,较常年值多8.7%。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2.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8.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62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79.78立方米。
全省入境水量8854.8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427.81亿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多1041.78亿立方米、1191.75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78.65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25.75亿立方米。
2014年年末与2013年同期比,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增加14.51亿立方米。
3.供用水量2014年全省供水、用水总量均为272.09亿立方米,比2013年减少23.93亿立方米。
按水源:地表水水源供水量239.93亿立方米,占88.2%;地下水水源供水量30.31亿立方米,占11.1%;其它水源供水量1.85亿立方米,占0.7%。
按用水对象:农田灌溉用水134.84亿立方米,占49.6%;林牧渔畜用水7.99亿立方米,占2.9%;工业用水92.71亿立方米,占34.1%;城镇公共用水7.40亿立方米,占2.7%;居民生活用水24.50亿立方米,占9.0%;生态环境用水4.65亿立方米,占1.7%。
全省耗水总量130.59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48%。
2014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131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44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7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138升,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84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59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0.512。
若扣除贯流式火电直流冷却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107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36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5立方米。
4.水质2014年共监测评价河流96条,按水质断面代表的河长加权统计,达到地表水Ⅰ~Ⅱ类水质标准的占52.3%,Ⅲ类占25.6%,Ⅳ~Ⅴ类占13.5%,劣Ⅴ类占8.6%。
全省监测的24个湖泊达到地表水Ⅰ~Ⅱ类水质标准的占51.3%,Ⅲ类占43.8%,Ⅳ类占3.8%,劣Ⅴ类占1.1%。
大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基本为Ⅰ~Ⅱ类水。
巢湖西半湖大部分时段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按照水功能区个数的测次达标评价,省政府批复的全省248个省级水功能区达标率为73.6%,较2013年上升3.1个百分点(扣除入境缓冲区和排污控制区,下同)。
其中: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59.1%、78.8%、100%。
全省监测的174眼地下水井,水质状况与2013年基本持平,部分地区铁、总硬度、锰、氟化物超过地下水评价Ⅲ类水质标准。
二、水资源量1.降水量2014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278.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783.27亿立方米,比2013年降水量多24.9%,较常年值多9.0%,属降水偏丰水年。
行政分区降水量见表1、图1,流域分区降水量见表2、图2。
图2 2014年流域分区年降水量与2013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图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呈自北向南递增趋势,山区大于平原及丘陵区,与常年分布基本一致。
按行政分区统计,黄山市年降水量最大,为1998.1毫米;宿州市最小,为820.3毫米。
按流域分区统计,淮河以北地区降水量最小,为909.4毫米;新安江流域降水量最大,为2060.9毫米。
全省年降水量最大区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小燕山,年降水量2972.0毫米;最小区位于宿州市砀山县周寨,年降水量569.6毫米。
详见2014年安徽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与多年平均值比较,2014年全省各地降水量有增有减,降水量增加的区域占多数。
按行政分区统计,宿州、铜陵市年降水量分别较多年平均少2.2%、1.8%,其他各市多0.8%~17.5%。
按流域分区统计,淮北地区、淮南地区、江北地区、江南地区、新安江流域年降水量分别较多年平均多6.6%、8.4%、15.7%、3.0%、15.2%。
全省年降水量距平值最高值在舒城县张母桥站,为50%;最低值在砀山县周寨站,为-23%。
详见2014年安徽省年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
2014年1~4月、5~9月、10~12月降水量分别为340.5毫米、847.2毫米、156.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5.3%、63.0%、11.7%,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
2.地表水资源量2014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712.86亿立方米,折合面平均径流深511.1毫米,较2013年多35.7%,较多年平均多9.3%。
按行政分区统计,与2013年相比,全省16个市地表水资源量均有增加;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宿州、淮北市减少,淮南、铜陵市基本持平,其余各市均多于多年平均值。
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2013年、多年平均的比较情况(以径流深表示)见图3。
图3 2014年行政分区年径流深与2013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图按流域分区统计,淮北地区径流深最小,为193.0毫米;新安江流域最大,为1167.7毫米。
与2013年比较,淮北地区、淮南地区、江北地区、江南地区、新安江流域分别多48.5%、40.5%、43.2%、28.8%、21.6%。
与多年平均比较,淮北地区、淮南地区、江北地区、江南地区、新安江流域分别多9.6%、5.8%、18.5%、4.0%、8.6%。
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2013年、多年平均的比较情况(以径流深表示)见图4。
全省入境水量8854.8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427.81亿立方米。
其中:淮河流域入境水量91.7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18.15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入境水量8763.1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136.68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出境水量72.98亿立方米。
3.地下水资源量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78.91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23.8%,比多年平均少6.5%。
其中:淮河流域89.29亿立方米,长江流域78.34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11.28亿立方米。
各行政分区与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及与2013年、多年平均比较情况分别见图5、图6。
图5 2014年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与2013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图4.水资源总量全省水资源总量为778.48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32.0%,较多年平均多8.7%。
各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3,各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4。
表3 2014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表4 2014年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三、蓄水动态1.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78.65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25.75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64.24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19.95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4.41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5.80亿立方米。
各大型水库蓄水过程见图7。
图7 2014年各大型水库蓄水过程图2.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动态2014年淮北平原年末浅层地下水水位与2013年同期相比,有升有降,平均上升1.07米,浅层地下水储量增加14.51亿立方米。
其中:水位上升区面积28987平方公里,平均上升1.31米,地下水蓄水量增加14.06亿立方米;下降区面积297平方公里,平均下降0.67米,地下水蓄水量减少0.09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面积7424平方公里,平均上升0.19米,地下水蓄水量增加0.54亿立方米。
2014年淮北平原图8 2014年淮北平原年末浅层地下水水位与2013年同期相比图3.淮北平原中层及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淮北平原的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市等城市城区工业和生活主要以中层、深层地下水为供水水源,2014年开采水量7.77亿立方米。
2014年年末,淮北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8.54米,比2013年同期水位上升0.7米,漏斗面积280平方公里,与2013年同期基本持平;亳州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55.25米,比2013年同期水位下降5.55米,漏斗面积520平方公里,与2013年同期比增加了10平方公里;宿州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9.54米,比2013年同期水位下降0.52米,漏斗面积205平方公里,与2013年同期基本持平;阜阳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59.82米,比2013年同期水位上升0.01米,漏斗面积1800平方公里,与2013年同期基本持平。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1.供水量全省供水总量272.09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239.93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8.2%;地下水30.31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1.1%;其它水源1.85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0.67%。
亳州、淮北、宿州、阜阳、蚌埠市供水水源中,地下水分别占72.3%、68.6%、66.4%、44.8%、18.1%。
其余各市主要是地表水源供水,地下水供水水量比例均小于6%。
各行政分区供水量见表5,各流域分区供水量见表6。
地表水水源按供水形式分为蓄水、引水、提水,各类供水量分别为105.21亿立方米、21.48亿立方米、106.58亿立方米。
安徽省境内长江流域从淮河流域跨流域调水6.02亿立方米。
表5 2014年行政分区供水量2.用水量全省用水总量为272.09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