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有教无类”作为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强调教育应该不分贵贱贫富,每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

本文旨在探讨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以期为当下的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有教无类作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教育理念,主张在实施教育时,不应受学生身份、地位、财富等因素的干扰,而是要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力求让每个人都能在教育中获益。

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育中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优点,因此教育应该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有教无类教育思想还强调人性向善,倡导通过教育引导人们向善,进而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有教无类也倡导身体力行,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要求学生不仅在理论上理解知识,更要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在当今社会,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教育应该充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应强调素质教育,而非单纯的应试教育。

学生除了掌握知识外,还应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现代教育应注重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起来,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教育应该是全人类的福祉,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应该个体的差异和潜能,力求让每个人都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教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应该强调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些启示对于我们理解并实施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汲取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孔子教育思想对我国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其鲜明的时代性,有着不可否定的进步意义,但传统的教育思想也有其悠久的历史根基,有其浓厚的经验基础。

所以,一个清醒的课程实施者,不会不顾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而追求所谓的课程改革,不会因为某些东西属于传统的就轻易丢弃,本文仅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有教无类,平等教育“有教无类”是孔子对传统教学的一大挑战和突破,也是其对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

向民间开放教育,是打破世卿世禄制、得以“举贤才”的基础。

有教无类的“类”,一是指社会阶层的各个等级,二是指学生个人素质的优劣。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教育为贵族之专利。

孔子开出了“有教无类”的先例,开启了教育被贵族所设置的禁锢,“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孔子收授学生,无任何限制,只要达到拜师求学的最基本的礼数,孔子决不舍弃一个求学者。

其三千弟子们的出身五花八门。

总之、学生形形色色,但除了樊迟请学稼圃被孔子斥为小人外,孔子均能一视同仁。

孔子的有教无类,一是倡导教育的平民化,二是主张教育的公平性。

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蕴含了教育公平的先进教育思想,能在奴隶社会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实在是一种飞跃。

联系我们当前的教育,真正达到有教无类了吗?城乡差别越来越明显,城乡教育的差别也越来越大。

在城市里各个级别的重点校更是把教育人为地分成了若干等等,教育的不公平性比比皆是。

社会特权阶层开创的择校问题,苦了学生,穷了家长,丢了公正,失了公平,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

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在社区中平等对待每一所学校,在学校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年级,在各年级中平等对等每一个班级,在班级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不正是有教无类的思想吗?但在以选择和竞争为教育的基本手段的时代,所有的平等只能是一种理念,难以真正地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社会投资与师资力量在社区中集中到重点学校,在学校中集中到重点班级,在班级中集中到优秀学生群体,这就是当今教育的有教无类吗?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分层次教学,美其名曰因材施教,其实是分类施教的典型代表。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其一生成就斐然,是享誉古今中外的文化巨人之一。

孔子身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有着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积累总结出了许多教学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

他的教育理念最总成为了珍贵的传统教育思想,并对现代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 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孔子能够在他所处的时代提出:“建国君民,教学力先”的思想,体现了其作为教育家、思想家的远见卓识。

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以此终结了奴隶主和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格局。

至此,教育的范围被扩大到了平民,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

他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这里的“性”是指人的素质和禀赋,而“习”是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孔子意在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对人的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所以他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总是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

据记载,孔子号称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他的学生来源多,分布广,差异大,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和商人子弟,大多数是平民,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仲弓。

这充分说明,孔子认为人无论出生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

“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孔子的平等教育观,对当代教育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如今受教育已经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当坚持孔子的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公共的学校教育体系(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人(如高校扩招、希望工程),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阶层的教育资助,保证所有学生享有同等受教育权利。

2 关于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当官也;优,余力也。

这体现了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即鼓励人们如果当官有了余力就去学习,学习有了余力就去当官,这样学习就与做官有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黄洁扬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年轻时虽有积极从政的愿望,却终始不得志,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在他的一生几十年中,培养出三干弟子和七十二贤才;并且在晚年整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

由此可见,他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在中国文化教育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人的眼里,孔子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

他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的教育思想就是其教育经验的总结。

一 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孔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中,下面我们就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作一粗浅分析。

孔子的德育思想非常繁杂,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重德孔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德治论”是其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德治论”在政治上注重以道德教育为主,把德育与政治相提并论,强调德育必须为政治服务。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他还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他看来,刑政不如德治好,刑罚只能使民众畏惧而不敢为非,还不能使他们耻于为非,而实行“德治”后,就不但能使民众知耻,还能从内心改正其非,收到化民的效果。

而“德治”的关键,在于君主、臣民、父子等整个社会成员都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认为这就有赖于道德教育。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行,形成整个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为政治上实行“德治”创造条件。

一旦社会遵守道德的风气形成,势必风吹草偃,产生巨大的安定社会的力量。

2、为仁“仁”被孔子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也是他的德育思想的核心。

在《论语》中,孔子经常提到“仁”,那么,孔子心中的“仁”指的又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孔子“仁”的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克己复礼”、“孝悌”。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话题的探讨。

首先,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人本主义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素质,帮助人们实现自我价值。

这种思想在当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许多教育理念都强调了个人自我完善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和天赋才能。

其次,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常,认为这是教育的基本内容。

这种思想在当代教育中得到了延续,许多教育理念都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当代教育中也强调了学科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再次,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启发式的教学。

这种思想在当代教育中得到了应用,许多教育理念都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

当代教育中还强调了启发式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此外,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强调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这种思想在当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许多教育理念都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

最后,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教育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如国学、历史、文化等。

这些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人本主义、道德教育、启发式教学、终身学习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

当代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和天赋才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教育理念和实践都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倡导以身作则、提倡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关注以及鼓励师生平等互动等孔子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现代教师可以借鉴和应用孔子教育思想,结合现代教学实践,将其融入到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成为有品德、有才华、有责任感的人才。

认识和理解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当代教师教学, 启示, 品德修养, 以身作则, 因材施教, 个性化关注, 平等互动, 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实践, 融入教学.1. 引言1.1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识别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根源和精髓。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了解孔子对教育的理念和原则,以及他对学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孔子教育思想融汇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价值观。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为当代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人才。

深刻理解和把握孔子教育思想,对于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倡“修己以教人”,强调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是:
1、当代教育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2、当代教育应将全面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3、当代教育要建构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不仅提出很多见解独到并具有深刻内涵的教育观点,并通过自身的实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其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当代教育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伟大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二、 孑 L 子“ 有 教无 类” 教 育 思 想 及 对 当代
教 师 的 启 示
孔子 主 张 “ 有教无类” 。孔 子 说 : “自行 束 1 晤以
即使失 去 自己 的生命也 不能去 害仁 。孔子 说 : “ 不学 上 , 吾 未尝 无悔焉 …‘ 人 洁 己 以进 , 与其 洁 也 , 不 保 其
孔子“ 重视 德 育 , 德 育为 先 ” 教 育 思 想 会发 展既 需要人 道德 高 尚 , 也需要 人 有知 识 和技术 。 及 对 当代 教 师 的启 示

有德 , 没有 知识 和 技 能 是 不 能推 动 社 会 发 展 的 。社 所 以重视 德 育 及 把 德 育 放 在 首 位 , 不能过分 , 要 有
中 图分 类 号 : G 7 1 5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6 0 6 0 ( 2 0 1 3 ) 1 0— 0 0 4 8— 0 3
孔 子是 我 国古 代 伟 大 的教 育 家 , 也 是 对 世 界 有 到教 育教 学 的各 个环 节 , 对 学生进 行 持久 的 、 系统 的 巨大影 响的教育 家 。他 开创 了“ 私学” , 建 立 了儒 家 道德 教育 。丢 掉 “ 知 识 中心 主义 ” 和抛 弃 过 分 崇 拜
礼, 无 以立 ” “ 非礼勿视 , 非礼勿 听, 非礼勿言 , 非 礼 往也 ” 。孔 子 门下 众弟 子 品类 不齐 , 曾有 时人 讥笑 孔 勿动 ” “ 君 子谋道不谋食 , 君 子忧道不忧贫 ” “ 朝 闻 子 : “ 夫子之 门 , 何 其 杂 也? ” 子贡 回答 : “ 君 子正 身 以

要: 孔子教 育思想之精 华是 中华民族优 秀的文化 遗产 , 他 所倡导 的德 育为重、 德 育为先、 有教无 类、 终 身学 习、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质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孔子强调的仁、义、礼、智的教育理念。

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也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重视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帮助当代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实现教育目标。

未来,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融入实际教学中,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师、启示、传统文化、德行品质、个性化教学、师生关系、实践与理论结合、自主学习、教学总结、融入实际教学、未来教育、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当代教育中备受关注,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而孔子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德行高尚、有担当的优秀人才。

孔子教育思想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质。

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才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通过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

借鉴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师还可以注重个性化教学,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能力全面的优秀学生。

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1.2 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孔子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时至今日,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对现代教育仍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一、“因材施教”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意义(一)“因材施教”思想产生的背景“因材施教”的出现,与孔子所处的时代及当时的办学模式密切相关。

第一,孔子生活时期,私学兴起。

孔子希望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得到官宦贵族的大力支持,使新兴的私学更好地发展。

孔子接受灵活的私学模式以及新的教育手段,是其“因材施教”教育思想产生的重要前提。

第二,孔子的私学教育不受官府的限制。

可以广泛招收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的教学方法,这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第三,当时的教育没有普及,既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也没有系统的教育模式,普遍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许多教学过程都是通过师生对话完成的,这就给了教师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生,从而为学生寻找最优的发展方案。

这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基本条件。

第四,孔子周游列国带来了对弟子们进行因材施教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了解弟子的特点,为“因材施教”创造空间,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

(二)“因材施教”的内涵意义因材施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法。

具体而言,指的是教育者应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情况采取符合其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以使受教育者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由于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能力和性格,“所以对同一对象,孔子会针对其表现做出不同的教育方式。

”[2]使受教育者都能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获得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1. 因材施教是克服学校教育弊端的必然选择教育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应明确学生的主体性。

而当代学生主体性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使目前的学校教育偏离其育人目标,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

近些年来,不少社会人士和教育学家不断呼求教育应回归本位,实施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而不能仅仅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之一,他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影响至今。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实用性、以德为先、强调经典和注重随机应变。

这些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子的第一条教育思想是实用性。

在孔子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社会中立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他强调学习必须要有实际应用的目的。

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实际应用可能会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将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中,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做好准备。

第二条教育思想是以德为先。

孔子认为,人们的素质和道德品质是教育的根本。

他强调在教学和学习中应该注重品德德育,而不仅是知识掌握。

现代教育中,该思想体现在学校不仅应该传授知识,而且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让学生明白道德规范是他们在社会中行为的准则,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出适当的决策。

孔子的第三个教育思想是强调经典。

在孔子的教学中,文化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他认为人们可以从古代文化和经典中获取智慧和启示,同时也能够了解过去的文化和历史。

同样,现代教育也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经典教育,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最后,孔子的第四个教育思想是注重随机应变。

在孔子的教育中,注重随机应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灵活,适应变化。

现代社会变化迅速,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适应快速变化的能力,灵活地制定计划和目标,应对难题。

综合起来,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广泛的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并注重实用性。

在品德教育方面,绝不应忽视德育的作用。

文化传承还是非常重要的,而随机应变能够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革并提高适应能力。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现代教育将走向更加深入、富有创造力的道路。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位是毋庸质疑的,他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教育方面造诣极深,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开设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虽然出生贵族家庭,但由于家庭的变故,幼年生活仍十分贫苦,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后来他主张“有教无类”,并且身体力行,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文化学术的下移和教育的普及。

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孔子培养了许多有才的而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乃至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均有卓越建树,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因素,有这顽强的生命力,它对于我们当代教育仍有十分珍贵的价值和借鉴意义,透过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极大地教育和启示。

众所周知,在孔子之前,只有贵族才享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于是孔子便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差异,把教育范围扩大到了平民,是广大平民都有机会进入到上层社会,体现了他的平等教育观。

至今,通过学习考试仍是很多人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

“有教无类”首先表明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

它既满足了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快速进步的催化剂。

现如今,我们更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助的力度,公办民办一视同仁,保证更多的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

其次,他充分体现了教师平等博爱的精神,对于那些一心想要学习的人,孔子从不问其出身,一律施以教诲。

作为老师,就应当具有这种精神,在心里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有任何的偏爱,而且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学子,都要予以关心和爱护,始终都要有无私奉献之心,关怀爱护之意。

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育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要求从事教育工作的工作者们尽职尽责,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行为指向,在公平的教育体系下发展自我。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孔子的为师之道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程宝一师德为先《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论的第一条就是“师德为先”,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

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传统,教师是社会文化道德的维系者,所谓“师之所以存,道之所以存”。

教师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更多地体现在对职业道德的强调上,更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和道德师范作用。

(一)热爱教育事业孔子成为万世师表,流传千古,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包容。

在他政治生涯经历大起大落,在陈国最破落的时候,他仍旧坚持在杏树下讲学传教。

尤其是他晚年回到鲁国之后,更是全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之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晚年整理编纂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基本教材,说明孔子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一以贯之,用“爱”的教育思想对待教育事业和学生。

(二)热爱关心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衡量标准。

是教育知识的传递,是人格的塑造,是心灵的沟通与交融。

所以,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爱学生,就是要亲切地关心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在人格上平等对待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全面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孔子跟弟子相处,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人格上的尊重平等,他对学生的教育秉持着“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的思想,对弟子毫无保留。

孔子对待学生和自己的儿子一样,没有厚此薄彼。

“陈亢问于伯鱼”(《论语·季氏》)一章中记载,陈亢问伯鱼:“你从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陈亢之所以发问,是因为他用常人之心态来揣度孔子,认为孔子对儿子总会偏心。

然而,孔子却是一视同仁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你是年老年幼、聪慧愚笨、贵族贱民,孔子都是“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平等对待,教之成才。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人,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细心教导。

浅谈孔子的启发诱导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浅谈孔子的启发诱导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浅谈孔子的启发诱导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论文摘要:孔子的启发诱导是其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启发诱导的内涵十分丰富,意义相当深远。

继承和发扬孔子启发诱导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当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孔子;启发诱导;当代教育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其前后有弟子三千余人,培养了不少博学多才的学生。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在当时行之有效,对于今天教育改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今天仍被大众广泛赞誉的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等思想。

其中尤以启发诱导最为人称道。

一、孔子眼中的启发诱导在孔子著名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中,启发诱导处于重要的位置。

“举一反三”,实行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就是说对于学生,先使他经过苦思冥想,如果想不明白,心中有疑惑的时候再去启发他;当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心中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再去开导他。

这样,他所学的的知识才能巩固。

孔子就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主张,“能近取譬”,即善于运用学生比较熟悉能被理解的浅近事物阐发较为深刻的原理。

他主张多方设计情境,令学生始终感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而知二”、“闻一而知十”、“告诸往而知来者”,从而既能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

而对于那些不肯主动刻苦钻研的学生,实行启发式教学是使学生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历来为执教者所重。

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试行,确实难能可贵。

而如何坚持启发诱导呢?第一,努力尝试多种方法,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

也就是说抓住良机适时教育。

孔子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论语·子罕》中有言:“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孔子思想中的现代教育理念

孔子思想中的现代教育理念

孔子思想中的现代教育理念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其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教育观念和社会风俗。

孔子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古代有重要的地位,也对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从孔子思想中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仁义思想孔子的仁义思想是其哲学的核心。

他认为“仁”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现代教育也应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首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学术成就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更能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现代教育应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实践中,仁义思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融入课堂,例如通过经典读物的学习、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体会同理心的重要性。

实际上,通过伦理道德课程或德育活动,学校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二、中庸之道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强调的是一种适度与和谐的状态,这种思想在现代教育中同样适用。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知识更新迭代迅速,许多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常常面临压力。

此时,中庸之道所倡导的平衡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实现学习与生活、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合理平衡。

通过有计划的方法来安排学习时间和课外活动,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在紧张与放松中找到平衡,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因材施教孔子强调因材施教,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这一理念同样不可或缺。

教育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开发他们的潜力。

在实际操作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学习方式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

例如,对于擅长实践操作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多动手实验和项目式学习;对于喜欢阅读和思考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

这种针对性、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学习动机,从而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精心整理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内容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已内省、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现代
[
,
育)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对现代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现在就让我们了解孔子一些主要的教育思想,顺便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孔子
的教育思想很多,这里主要讲的是现代教育中比较提倡的,得到实践,并产生重要影响的。

)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
1、有教无类:即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2、,增
3
(二)
1
2
3
4、学以致用:言行相符;即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即孔子认为知识问题来不得虚伪和骄傲,要虚心求教,奋发图强
6、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他认定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他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7、此外还有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

(三)、站在德育、素质教育的角度:
1
2、“
二、
年6月

国人子游、陈国人子张。

孔子的办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一部分平民得到了宝贵教育机会,这是一个巨大社会进步。

对于存在歧视特殊人群的社会来说,全纳教育思想的提出不仅是对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参考文献:《论语》、《孔子家语》。

向孔子学习做老师—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以《论文·侍坐》为例

向孔子学习做老师—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以《论文·侍坐》为例

向孔子学习做老师—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以《论文·侍坐》为例摘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选自《论语·先进》,是传统名篇,被收录高中语文课文中。

文中生动地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学生有关理想的讨论,反映了孔子的育人态度、育人方法、育人思想和目的,对当代教师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从理想教育和教学评价两方面出发,以《论文·侍坐》为例,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理想教育教学评价一、“孔门言志”对理想教育的启发(一)“孔门言志”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四子侍坐,与老师孔子畅谈交流。

但是在这堂后世极负盛名的课上,孔子并没有与弟子们讨论高深的学问,或是阐发精妙的道理,而是让他们各言其志。

为什么呢?“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你们平日总说,别人不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孔子了解到弟子正因别人不任用自己而牢骚满腹,是以开展了这场“立志教育”。

批评他们“不吾知也”“怨天尤人”的浮躁情绪,希望他们“不患人之不己知”。

子路的理想是通过训练民众勇敢使国家强大;冉有讲的是让人民富足起来;公西华希望能通过文化礼仪来治理国家;而曾晳的理想是百姓生活安乐。

四位学生的言志虽无对错之别,但有高下之分。

(二)理想教育的缺失孔子在乱世中辗转流徙、奔波一生,在教育中当然期望着弟子能习得思想的精髓,在未来实现“天下有道”的理想。

而如今我们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理想又是为了什么呢?学生们又在表达怎样的理想呢?如果我们去问还未走向工作岗位的孩子,你的理想是什么,说的最多的一定是职业理想。

因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往往不是从内在的提升出发,而是以分数和升学为目的,是以孩子们的理想也是从自己未来的归宿和发展出发,却很少提及社会理想、生活理想又或是素质理想。

可即便是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和选择依旧很迷茫,激烈的就业压力和内卷竞争让他们来不及思考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没有教育便没有文明;教师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工程师。

在不同时期教师的地位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特别在新时期,素质教育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教育者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的开发自身潜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

”也就是说,教师能否实现由传统教育思维方式向当代素质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是素质教育方针能否真正落实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如何才能实现教师这一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

在读了《受用一生的论语智慧》一书后,笔者从中得到了新的启发:孔子的“有教无类”、“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济世功能”等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师如何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为当代教师如何处理好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孔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没有出身贫富、贵贱之分,其实质就说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那么对于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如何实现教育平等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思考如何才能使班级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素质教育能否践行的关键一步。

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要面向全体同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班级授课制下,如何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要面向全体同学,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老师要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例如:分析试题时,我打破了常规“一讲到底”的方法,首先自己讲了几道大家都容易出错的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然后再在全班声明几点:“下面大家有不懂的题目可以提问”、“如果我讲了还有不懂的可以继续提问”、“即使你有最简单的题目不懂也放心大胆的提问”,有了这几点声明之后,就拉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提问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家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但解决了学生不懂的问题,而且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循循善诱和正面疏导的教育原则
• 孔子认为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无所顾及的宽松 环境,使学生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在学生发 表见解的过程中,教师应有耐心、不要中途 打断发言,更不可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 若有学生不想发言或思想不集中,应等待一 下,切勿急噪或批评斥责。相反,教师要进 一步引导,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赞许;教师总 结,尽可能简明扼要,作到画龙点睛。要以 正面教育为主。
• 孔子启发式教学与现代的教育思想是不谋而 合的。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学 习,在恰当时机启发点拨。启发式教学的实 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 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 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 和促进作用。
•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宝贵财 富,他创立的一些教学方法对广大教师提高 自身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1998年2月, 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在巴黎开会,在大会 宣言中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 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 里去汲取智慧。”可见孔子已经受到世界人 民的重视,作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 好好地研究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让孔子那 博大精深、充满智慧之光的教育思想更好地 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服务
• 那么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 生乐学的呢?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 重民主教学。这应该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 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感情冷漠, 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 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 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如同“爱屋及乌” 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此所谓“亲其师而近其道”也。
• 孔子通过自己的体会,说明了学与思二者不 可偏废,只强调一面或者使两者脱节都不可 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孔子说:“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足见孔子是大力 主张学思结合,二者并重的。 总之,孔子在 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是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 指导的。孔子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其目的 是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 自己会学习。在孔子看来,光有知识,没有 能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更是独树一帜,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中无人能与之相比。实施因材施 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 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 育。孔子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十分注重观察、研究 学生。他采用的方法有“听其言而观其行”,即通 过观察和与学生谈话进行全面了解。在因材施教方 面,孔子做到了对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 都有所了解。然后依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分情况 施以教育。
一、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便是“有教无类。”[1]招生 不分远近贵贱的原则,学生每人只交纳十条肉干的学费就可以前 来就学。孔子敢于向传统教育挑战,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象,他 认为应该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 对象,无论贫富、贵贱、年龄及国别,都可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 机会。他曾深情地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2]。 即便是有过错、有污点的人,只要是诚心求学,都一视同仁,力 加教诲。如其所说:“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 也。”[3]正因为这样,孔子门下便云集众多学子,他的广大学生 可以说是形形色色,无所不有。他并不按贫富、贵贱、特长、态 度、老小、远近等类别而有所偏向或歧视。
•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于现在实施素质教 育也是大有启发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 育模式采用的是“齐步走”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 个性差异,出现了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 了”的怪现象,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 高。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 查学生所谓“正课”分数,高分则优。学生的思想 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一律被置之度外。 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 的现象。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吸取孔子 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 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 的目的。
• 孔子对学生十分热爱,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 从不摆教师的架子,总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 问题,而且也能放下架子向他的学生学习。 教学态度谦和、民主、诚恳、友爱,教学气 氛轻松愉悦。今天,我们更应该像孔子那样, 对学生讲平等,讲民主,讲感情。二是正面 表扬激励。这是让学生乐学的重要手段。每 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有让人肯定的心理。 孔子就善于从正面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据 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 有17处,批评只有6处,说明孔子是以表扬为 主的教育方法。
• 所以,孔子学习起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他说:“饭蔬食,饮水,曲 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说,在学 习中发现了乐趣,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的享受 了,那么,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做枕头,也有着乐趣。孔子善于培养学生学 习的兴趣,总是巧妙地把学生领入一个个引 人入胜的境地,使他们感到美不胜收,学起 来轻松愉悦,“欲罢不能”。
• 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 对象而有所不同,而且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 育教学领域而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 采取多方面、多形式,在多种不同的生活和 学习情景中进行,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 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 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使学生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行为指向,在公 平的评价体系下发展自我。
孔子是 中国影 响最大 的思想 家、政 治家、 教育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素 质教育的启示
•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是师德高尚 的一代宗师。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传 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 博学多才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 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提出并形成了 一系列比较完整的、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 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 结合等等,这些理论不仅在当时行之有效, 对于今天教育改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的许多教师课堂上 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情况屡见不鲜。学 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消化的 时间。课堂上,“主体”变成了“客体”, 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实在是有 悖于教学规律的。我们必须学习和领会孔子 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像孔子那样注重学生的 主动学习,启发诱导,充分体现和尊重学生 的主体性。
二、启发式的教育思想
• 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就是众所周知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按宋代朱熹的解释: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 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 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 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 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 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 这就是“启”。
• “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 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 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 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 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 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 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 疑难问题时将会依次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 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 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
四、阐述学与思的关系
• 学与思的紧密结合是孔子教育原则的重要出 发点。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学习和思考是学习活动的两个方面, 只学习不思考必然一无所获;反之,过多思考 而不学习必然陷入困殆的境界。孔子强调把 学与思统一起来,把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结 合起来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是孔子最为强 调的和重视的,他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 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倡导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他 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 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 习之,不亦乐乎!”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 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 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 学的效果最佳。
• 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习困难学 生的关注和指导、以促使学业成功。教师在 教育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 的差异,保护学生的隐私。在课堂上,教师 应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只重视尖子生,对 差生却漠不关心;在课堂外,教师应关爱身 边的每一个学生,不管他是不是你的学生, 只要他在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向你求教,你 就应该耐心地为他解答。教师应当对所有的 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在分数面前抬起 头来。
六、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 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其良 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比如, 孔子要求学生多闻多见,要求学生“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学习要循序渐进,“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重视温习,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一而足!学 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应该为孔子最为强调的。 孔 子十分重视学,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同时又重视思,说:“君 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四温,貌思恭,言 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 生的自尊心。我们今天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 的心理,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 生的学习兴趣。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分 数,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从而使他们 学习起来更投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在今天,我们应像孔子那样,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民主,热 爱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 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 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 佳的教育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