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平简介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连殳的死亡结束了从狂人开始的独异个人的谱系。鲁迅《两地书》 中说:“这一类人物的命运,在现在是要救群众,而反被群众所迫害,终于成 了单身,愤激之余,一转而仇视一切,无论对谁都开枪,自己也归于毁灭。”
《伤逝》对灵魂进行了解剖与拷问,是否愿意承受心灵的真实追求
及因此而致的痛苦,在不幸的真与愉快的伪面前该如何选择?
二、鲁迅东京“从文”时期的思想
1907年,写了《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 《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1908年写了《破恶声 论》、翻译《域外小说集》。
1 、 别 求 新 声 于 异 邦 ——《 摩 罗 诗 力 说 》 ( 《 河 南》1908年2、3期,署名令飞)
新生之别,不可究详,至力足以振人,且语之较有深趣者, 实莫如摩罗诗派。
(易卜生)更睹近世人生,每托平等之名,实乃愈趋于恶浊,愚顽之道 行,伪诈之势逞,而气宇品行,卓尔不群之士,乃反穷于草莽,辱于泥涂, 个性之尊严,人类之价值,将威归于无有,则常为慷慨激昂不能自已也。
尼采,斯个人主义之至雄桀者矣,希望所寄,惟在大士天才,而以愚民为 本位,则恶之不殊蛇蝎。
多数之说,谬不中经,个性之尊严,所当张大,盖揆之是非利害,已不 待繁言深虑而可知矣,虽然,此亦赖夫勇猛无畏之人,独立自强,去离尘 垢,排舆论而弗沦于俗囿者也。
《示众》,1925-3-18日作,4-13日《语丝》22期。 《高老夫子》,1925-5-1日作,5-11日《语丝》26期 《孤独者》,1925-10-17日,未发表 《伤逝》,1925-10-21日作,未发表 《兄弟》,1925-11-3日作,1926-2-10《莽原》3期
《彷徨》转向鲁迅自己的内心,解剖内心无法 解脱的失败的痛楚。
《孔乙己》,1918年冬作,1919年4月《新青年》,作者最喜欢 的小说。一“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二因为描写手法 与态度“从容不迫”。
孔乙己的原型: 孟夫子的窃书 凤桐的乞丐与酗酒 穿长衫的人
被看的痛苦与孤独。一个苦相人与庸众的对立
《药》,1919年4月25日作,《新青年》6卷5号。
《默》中父亲伊格纳西徒劳地坚持着向他女儿 提出的问题,但他得到的只是沉默。《药》中夏母提出问题, 但未得到任何回答,沉默与荒凉笼罩着墓地。
《明天》1919年6、7月间作,载10月30日 《新潮》
1898年12月20日,四第椿寿夭折,仅六岁。
《风波》1920-9-《新青年》8卷1号
《故乡》1921年1月作,5月1日《新青年》、7月1113日在《晨报》第七版转载
收1924-1925年写的11篇小说。
期 15卷5号 10卷3号
报》
《祝福》,1924-2-7日作,3-25日《东方杂志》21卷6
《在酒楼上》,1924-2-16日作,5-10日《小说月报》
《幸福的家庭》,1924-2-18日作,3-1日《妇女杂志》
《肥皂》,1924-3-22日作,3-27、28《晨报副刊》 《长明灯》,1925-2-28日作,3-5、8日北京《民国日
辁才小慧之徒,竞言武事……且使如其言矣,而举国犹孱, 援之巨兵,奚能胜任。
拾他人之绪余,思鸠大群以抗御,而又飞扬其性,善 能攘扰,见异已者兴,必借众以凌寡,托言众治,压制乃尤 烈暴君,此非独于理至悖也。……古之临民者,一独夫也: 由今之道,且顿变而为千万无赖之尤,民不堪命矣,于兴国 究何与焉。
提出自己的观பைடு நூலகம்:
摩罗之言,假自天竺,此云天魔,欧人谓之撒旦,人本 以目拜伦,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 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凡是群人,外状至异,各禀自 国之特色,发为光华,而要其大归,则趣其一,大都不为顺 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抗俗,而精神复深 感后世人心。
拜伦:
既喜拿破仑之毁世界,亦爱华盛顿之争自由,既心仪海 贼之横行,亦孤援希腊之独立,压制反抗,兼以一人矣。虽 然,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
二十世纪之文明,当必沉邃庄严,至与十九世 纪之文明异趣。新生一作,虚伪道消,内部之 生活,其将愈深且强。
中国应外之既不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 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 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 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 屹然独见于天下。
是故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 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尊个性而张精 神。
《阿Q正传》以后,鲁迅的小说创造力明显衰退,《端午
总的看来,《呐喊》显示着
作者绝望与热情的抗争。绝望体现为独异 个人的孤独与无力感、庸众及其社会的愚 顽难化;热情表现为以独异个人对抗庸众。 另外,这个小说集还流露着浓厚的人生抒 情基调,“没有超越孤独、沉默和谎言所 设定的界限。”
《彷徨》1926年8月出版,北京北新书局。
1898年4月27日,投考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10月15日,投考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12月18日,参加会稽县考,名列三图37
1899年1月,参加府考,名列七图30 1901年4月9日,祖父获释
本年阅读严复译《天演论》,又购读日本加藤红之的《物竞论》, 开始学习达尔文进化学说。
1902年1月27日,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留学资格。 3月24日,赴日留学。
是非善恶,皆缘习俗而非诚,因悉措而不理也。
易卜生:
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假社会之敌以立言, 使医生斯托曼为全书主者,死守真理以拘庸俗,终获群敌之谥。 地球上至强之人,至独立者也!其处世之道如是。
雪莱:
若为察其真状,则光明希望,实伏于中。 独慰诗人之心者,则尚有天然在焉。人生不可知,社会不 可恃,则对无物之不伪,遂寄之无限之温情。一切人心,孰不 如是。
上述诸人: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 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
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有作至诚之声, 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有作温煦之声,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
2、“立人”学说:《文化偏至论》
(《河南》1908年7期,署名迅行)
批评晚清新学、新政:
主题:独异个人与庸众的对立。小说前台活动的 是庸众,孤独的烈士则始终活动在后台。
孤独的烈士只能从拯救庸众、为他们牺牲而 获得生存的意义,但庸众把他关进监狱、殴打、杀戮、看着 他死去,用他的血治病。独异的个人与庸众之间没有相通的 空间,他得到的只是孤独。
受安特莱夫《齿痛》、《默》的影响
《齿痛》表现民众中人的狭隘的自我关注与犬 儒主义,这种人无力理解耶酥牺牲的伟大,无力理解遭受不 公正判决和杀害的杰出人物的痛苦。这让鲁迅看到了高贵与 庸俗、神圣与亵渎的混合。
小说的重心不是失败的爱情而是心灵面临的道德困境:不真诚即陷入虚伪 的痛苦,委于虚伪又为真诚所不容。
《肥皂》、《高老夫子》、《离婚》、《兄弟》、《幸 福的家庭》发展了《阿Q正传》的讽刺,用“抬高的手法而贬低人物”的手法,
表现了庸众的虚伪与愚蠢。
《呐喊》与《彷徨》的差异:
主题表现上,《彷徨》减少了热情。 在表现独异个人与庸众之间的关系时,《呐喊》 往往将二者并置创造出戏剧性的紧张局面, 《彷徨》则多分别探寻孤独者的命运与庸众的 行为。对独异个人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呐喊》 中那尖锐、挑战的狂人和烈士逐渐为痛苦的愤 世者、中年的追忆者与失去往昔的自信、失望 而伤感的厌世者所替代。
不恤人言,破坏复仇,无所顾及,而义侠之性,亦即伏此 烈火之中,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视; 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索诗人一生之内闭,则所遇常抗,所向必动,贵力而尚强, 尊己而好战,其战复不如野兽,为独立自由人道也。故其平 生,如狂淘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瞻前顾后, 素所不知,莫可抑制,力战而毙,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 敌,战则不止。而复率真行诚,无所讳掩,谓世之毁誉褒贬
技巧上,《彷徨》脱离了外国小 说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
鲁迅
(1881——1936)
一、年谱
少年时代(1881——1897)
1881年9月25日生。 1892年2月,入三味书屋读书,塾师寿镜吾,1897年离开。 1893年9月7日,祖父科场案发。 1894年冬,父亲突然吐血,家道开始衰落。 1896年10月12日,父亲病逝。
南京学堂时期(1898——1902)
《狂人日记》(1918年4月2日作,载5月《新青年》杂志)。 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信说:“偶阅《通鉴》,乃悟中
国人尚是吃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 寥也。”
《中国新文学大系二集导言》中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 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
3、《域外小说集》的翻译(1908年)
在译本的全部16篇中,鲁迅翻译了3篇,安特莱夫的 《谩》、《默》和迦尔洵的《四日》。
它的翻译反映了鲁迅思想的变化,由对恶魔式英雄 的崇尚转向了世纪末的那些孤独、沉默的内心痛苦世界, 陷入进“存在的痛苦”中。
《谩》:一对恋人,妻子不忠无法承受被骗的痛苦男 子的心灵渴求:“语吾诚”。
B: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 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 观之内面世界,乃舍置不之一省。重其外,放其 内,取物质,遗其神,林林众生,物欲束弊…… 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
时乃有新神思宗徒出,或崇主观,或张皇意志, 匡纠流俗,厉如电霆,使天下群伦,为闻声而摇 荡。
提出立人学说:
《默》:牧师伊革支那和他的女儿威罗,展现了生命 的孤独存在情境。
《四日》:俄国士兵伊万诺夫在战场的经历,描绘出 人类被弃和面对现实、命运而软弱无力的痛苦。
三、鲁迅的创作:由呐喊到彷徨
《呐喊》(1918-1922),15篇小说。
1923年8月新潮出版社以文艺丛书出版。1926年10月,第三版 起改由北新书局出版,收入作者编的乌合丛书中。1930年1月,出13版 时,抽去《不周山》一篇。
诚若为今立计,所当稽术既往,相度将来,掊物质而 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 起
提出应借取的文明:神思新宗——非物质、重个人
理若极于众庶矣,而众庶果足以极是非之端也耶?事若尽于物质矣,而物 质果足尽人生之本也耶?
A;使天下人人归于一致,社会之内荡无高碑。此其为理想诚美矣,顾 于个人特殊之性,视之蔑如,既不加之别分,且欲灭之……流弊所至,将 使文化之纯粹者,精神益趋于固陋,颓波日逝,纤屑靡存焉。盖所谓平社 会者,大都夷峻而不湮卑,若信至程度大同,必在前此进步水平以下。况 人群之内,明哲非多,伧俗横行,浩不可御,风潮剥蚀,全体以沦于凡 庸。……物极必反,则先觉善斗之士出矣,德人斯契讷尔乃先以极端个人 主义现于世。谓真之进步,在于己之足下。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 之执持,惟此自性,即造物主。惟此有我,本属自由……苟有外力束被, 则无间出于寡人或出于众庶,皆专制也。
日本留学时代(1902——1909)
1902-1904年,东京弘文学院普通江南班。 1902年11月,参加浙江同乡会。 1903年3月,剪去辫子。 10日,参加弘文学院举办的柔道书入门学习。 6月15日,在《浙江潮》5期发表译作《哀尘》(雨果著) 10月,译凡尔纳科幻小说《月底旅行》 12月。译凡尔纳科幻小说《地底旅行》 1904年4月30日,弘文学院结业。 1904—1906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7-1909年6月,东京从文 1906年3月6日申请退学,15日获准 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学校所设的德语学校 1907年夏,筹办新生杂志 同周做人翻译域外小说集
主题;中年人的感伤与怀旧,人类生命一个 永恒的痛苦:过去的、理想的、记忆的事物永远是美丽、 可爱的。
《故乡》与契里诃夫《连翅》、《省会》
鲁迅1921年11月2日译完《连翅》、1921年译 完《省会》
《阿Q正传》1921年12月作,4日开始在《晨报 副刊》,1922年2月12日刊完,共九期,署名巴人。
《祝福》以是知识分子“我”与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为结构
中心,她的不幸激起她提出重大的人生存在的问题,但我却不知道如何回答。
《在旧楼上》在吕维甫的独白中,展现了人生失败和颓唐
的无奈、自欺与清醒的痛楚,仿佛是两个人共同的经验。
《孤独者》叙述了一个过去的激进者“堕落”的过程,提供了一
个独异个人变为厌世者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