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 2.马尾肿瘤 临床上易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 淆。两者共同之处在于多根性或马尾神经损害,双下肢 及膀胱直肠症状,腰部剧痛及活动障碍等;不同之处是 马尾肿瘤表现之腰部呈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甚至非 用强止痛剂而不能使患者人眠,多呈进行性加剧,虽经 各种治疗仍无法缓解。脊髓造影提示碘柱完全中断呈倒 杯状;腰穿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潘氏试验阳性。而中 央型腰椎间盘突出者一般平卧休息后腰腿痛症状缓解, 夜间多明显减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一
• L5-S1椎间盘突出:①骶髂关节上方、髋关节、 大腿与小腿后外侧及足背疼痛;②小腿后外侧包 括外侧足趾麻木;③足与趾跖屈力减弱;④小腿 三头肌无力或萎缩;⑤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⑥ L5-S1棘突旁有明显压痛叩痛。
• L4—5椎间盘突出:①骶髂关节、髋关节及小腿 后侧痛,并放射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及足趾;② 小腿外侧或足背包括足趾有麻木感;③足趾背伸 力减弱;④跟腱反射可无改变或减弱;⑤L4棘突 旁有压痛点。
• 机制:此试验为动力性椎管容积减少的体征,病人腰 部后伸时,椎间盘突出加重,加上黄韧带肥厚、松弛或 成皱褶,椎管容积相对减小,压迫神经根,产生症状或 使症状加重。屈髋下蹲位椎管容积相对变大,椎间盘内 压降低,突出部位的纤维环、髓核回缩,减轻了对神经 根的挤压,故症状缓解。
股神经牵拉试验
• (一)方法 • 病人俯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按压骨盆,另一
脊柱后伸挤压试验
• 方法

病人站立位,检查者一手拇指压在患处,通常位于
腰4~5或腰5~骶1椎旁一横指处,另一手通过病人患侧
腋下托住前胸上部,使病人脊柱被动地向患侧后方背伸,
若出现腰背痛和下肢放射痛则为阳性。此时病人屈髋、
屈膝、弯腰下蹲时则症状缓解,提示为可复性腰椎间盘

执业医师辅导精华外科学——腰椎间盘突出症(1)

执业医师辅导精华外科学——腰椎间盘突出症(1)

椎间盘纤维环断裂髓核与纤维环突或膨出,压迫与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椎间盘突出症。

(⼀)病因与病理 椎间盘退变与异常承载是椎间盘突出的基本原因。

退变的椎间盘其机械强度衰减,在外⼒作⽤下,尤其轴向旋转⼒的作⽤,纤维环遭受异常剪⼒或张⼒发⽣放射状断裂,髓核沿裂隙突出。

随年龄的增加长期反复地承载,加重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内纤维多处断裂,在轴向压⼒作⽤下出现椎间盘膨出,或在膨出的基础上局部突出。

40~50岁以前的青壮年多为局限的椎间盘突出,常常有急性损伤病史;⽽50岁以后的中⽼年患者多为椎间盘膨出,多伴有椎体缘⾻质增⽣与节段性不稳定。

椎间盘退变程度的不同,损伤病理的差异往往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椎间盘突出可以发⽣在不同的部位与⽅向。

通过软⾻终板突向椎体时称为Schmorl结节,⼀般没有临床症状;在椎管腹侧正中部位的椎间盘突出称为中央型突出,有可能累及马尾神经;在后纵韧带两侧突出的为后外侧椎间盘突出,L4-5与L5-S1的后外侧椎间盘突出常常分别累及L5与S1神经根;在椎间孔内或以外的突出称极外侧或椎间孔内椎间盘突出,有可能累及上⼀节段的神经根。

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产⽣临床症状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多数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表明,局部的机械性压迫与创伤性炎症的刺激是疼痛与神经根传导功能障碍的直接原因,慢性压迫将导致神经根局部继发的病理损伤。

有作者认为,突出的髓核组织引发的⾃⾝免疫反应也是原因之⼀。

(⼆)临床表现 下腰痛伴有放射性下肢痛为最常见的症状。

约半数病例在腰痛发⽣之后出现腿痛。

⼀部分同时出现,少数只有腿痛,或腿疼之后出现腰痛。

部分患者因腰部扭伤⽽急性起病。

抬举或肩扛重物,或遭受某种外⼒造成急性腰腿痛发作。

多数患者因为腰部劳损,引起不同程度下腰痛,此后逐渐出现下肢疼痛。

疼痛的程度有轻,有重。

严重者痛苦难忍,不能正常⽣活与睡眠,往往⼝服⾮甾体类⽌疼药⽆效。

轻者尚可坚持⼯作,但多数患者因痛苦⽽不能正常⽣活与⼯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zyg)

腰椎间盘突出症(zyg)

一、解剖
L3及L4神经根自相应椎体上 1/3或中1/3水平出硬膜囊, 在椎管内不与同序数椎间盘接 触。 L5神经根自L4/5椎间盘水 平或其上缘出硬膜囊。 S1神经根自L5S1椎间盘上 缘或L5椎体下1/3出硬膜囊。
LDP压迫下位神经根,L4/5
、L5S1椎间盘突出较大或游离 时可影响下两个神经根。
五、鉴别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出 骨盆,梨状肌病变引起坐骨神经痛。臀中 部可触及条索硬物,髋关节内收内旋受限 并加重腿痛。 劳损:腰肌劳损可有腰痛、直腿抬高受 限,一般无放射痛及皮肤感觉、肌力变化 。常与剧烈活动、劳累、天气变化有关。
六、治疗
保守治疗 开放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治疗
软骨终板破裂。
职业:汽车驾驶员、举重运动员、从事强力劳动者, 椎间盘内压力长期较大,退变快。 妊娠:后纵韧带松弛导致椎间盘突出。 发育异常: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骶部小关节不对
称。
肥胖:自身体重过大,椎间盘压力较大。 遗传:非洲黑人、印第安人、爱基斯摩人发病率报道 较低。
一、病理变化
突出前期:髓核碎裂、纤维环变薄变软。 突出期: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突出,刺激、 压迫椎管内神经组织。 突出晚期:突出物纤维化、钙化;椎间隙变 窄、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骨赘形成;后纵韧 带增厚、骨化;关节突退变;黄韧带增厚;继 发腰型:纤维环部分破 裂,表层完整,突出物多 呈半球形隆起,一般无临 床症状
突出型:髓核隆起较大,纤维环表层很薄,产生临床症状

脱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由裂口突出,位于后纵韧 带下。
游离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由裂口脱出,游离于后纵
韧带之下,或穿过韧带进入椎管。
二、分型—按突出位置
手术分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中华骨科杂志2014-09-28 发表评论(3人参与)分享作者:马信龙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因包括源性因素(遗传、发育、退变)和外源性因素(应力、营养、劳损、外伤等),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腰椎间盘突出是描述形态学的术语,其分类大多也是基于影像学上的突出部位和形态。

但临床症状的性质和轻重并不完全取决于突出形态,还与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学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不应拘泥于影像学分型,而要考虑不同的病理变化和类型。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历来都存在较多争议。

比较常用的有MacNab分类、Spengler分类、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AcademyofOrthopaedirSurgeons,AAOS)&国际腰椎研究会(Intem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LumbarSpine,ISSLS)分类等。

MacNab分类分为突出(protrusion)和疝出(herniation),前者包括局限和广泛型,后者包括脱出、破裂脱垂和游离型。

Spengler分类分为突出(pro-truded)、脱出(extruded)和游离(sequestered)。

AAOS&ISSLS分类分为退变(degeneration)、膨出(bulge)、突出(pro-trusion)和脱出(extrusion),后者又分为韧带下型(subliga-rnentous)、经韧带型(transligamentous)和游离型(sequestru-tion)。

这种分类将疝出作为统称,与MacNab分类的疝出相矛盾,国周秉文等则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突起型、破裂型和游离型(表1)。

因此,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仍较为混乱。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大体病理、免疫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病变周围组织也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其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方法因不同的病理变化而有所差异。

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 者均 接受 标 准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临床 资料
开 窗术式 治疗 ] ,将 突 出的腰 间盘 组织 取 出。手术 操 作均 由我 院 同组 医师完 成 。术 后 留取 突 出物 ,计算 突
自我 院 2 0 1 0 年 3月 ~ 2 0 1 4年 3 月 收治的腰椎 间盘突 出症 患者 中进 行筛选 。选 取标 准 : ( 1 ) 经C T、 MR I 等 影像 学检 查 ,并参 照 《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 第3
6 4
《 现代仪器 与医疗 》
手术后 I L . 6 、I L . 1 、I L . 1 B水平均显著 高于对照组 ( P< 0 . 0 5) ,手术后研 究组 细胞 因子水平均显著 降低 ( P< 0 . 0 5) 。游离型患者血 清细胞 因子水平显 著高于破裂 型、 突起型 。手术前 、手术后 游 离型 组患者 V AS评分均显著 高于破 裂型组 ,破 裂型组显著 高于突起型组 ,三组 患者手 术后 V AS评分均较 手术前显著降低 ( P< 0 . 0 5 ) 。P e a r s o n相关性分析显示 ,突出指数 、细胞 因子与疼痛情况均呈显著正 相关 ( P< O . 0 5) 。结论 :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患者血清 I L 一 1 、I L 一 6水平显著升 高 ,游 离型 患者血清细胞 因子 水平显著 高于破裂型 、突起型 ,按照其腰 间盘 突出分型使 用镇 痛消炎药抑制 炎性反应治疗有望降
探讨其水平在不同类型腰椎 问盘 突出症患者血清中 的变化 、机制及临床意义 ,笔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
作报 告 如下
龄 、病程 、体质量指数 P> 0 . 0 5 ) ,本研 究具 有 可 比性 。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腹压增高
突然负重
职业因素
腰姿不当
椎间盘突出的过程是纤维环断裂和髓核突出。 引起纤维环破裂的原因:
腰部外伤
➢ 劳损 ➢ 退变 ➢ 损伤
三者
同时存在 互为因果 相互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根据突出程度及影像学特征 椎间盘突出症按纤维环突出程度分为以下四型
膨出型
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
突出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后 纵韧带完整。
治疗 心理: 被动 主动
安慰剂治疗
形式上采取某 种治疗措施, 实际上并未产 生效果的治疗
暗示疗法
积极暗示来消 除或减轻症状 (通过语言、 表情、姿势) 刺激患者第2信 号系统,影响 其心理与行为)
催眠疗法
使患者注意力 集中,产生视 觉疲劳,进入 理想催眠状态, 多次语言暗示
认知疗法
意念分散转化 疼痛 概念, 转移注意力
部位
1、部位 2、范围 3、持续时间 4、程度
综合
1、性别 2、年龄 3、职业 4、诱发原因 5、性质 6、伴随症状 7、心理精神 8、既往病史
效果
1、百分比量表 2、4级法
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护理问题一:疼痛
此方法适 宜用于疼 痛治疗前 后效果测 定的对比
受病人文 化水平的 影响,评 估结果取 决于患者 的理解和 表达,敏 感性和准 确性稍差。
不适可返回病房。 3、针眼处48小时勿见水。
六、治疗
手术治 疗
❖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10%~20%的病人需要 手术治疗。 (一)手术指症:
①急性发作,具有明显马尾神经症状, ②诊断明确,经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
有效但经常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影响工作和生 活; ③病史虽不典型,但影像学检查证实椎间盘对神经 或硬模囊有严重压迫; ④合并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根性痛、干性痛、丛性痛的鉴别 1.根性痛:椎管内及神经根管内病变引起,常见有腰椎间盘 突出症、椎管内占位和蛛网膜粘连等疾患。 2.干性痛:因受累的神经干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查体 时有神经干出口部压痛的及沿神经干走行路线上的压痛, 下肢的活动常使疼痛加剧,受累范围较根性疼痛广泛。 3.丛性痛:因盆腔炎、盆腔内占位病变等因素刺激或压迫了 盆腔内的骶丛,使由骶丛发出的神经干手刺激或受压而出 现的一系列神经症状。表现为多干同时受累,症状复杂, 受累范围广泛,腰骶部叩压时感觉“舒适”,女性患者较 多见,需排除妇产科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及发病特点

一般情况下,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 根,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腰5/ 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但如腰椎间 盘突出部位在后侧中央,或椎间盘纤维环 完全破裂(即中央型突出),髓核碎片脱 入椎管(即破裂型或游离型突出),可使 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广泛受压。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根据病史特 点、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所见可作出正 确的临床诊断,但应该注意明确以下几个 问题: 1)确定腰腿痛确系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 注意鉴别诊断。 2)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的层面,明确定位。 3)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 4)注意有无合并疾病的存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体格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特殊检查

MRI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特殊检查

MRI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特殊检查

肌电图: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定 位诊断有帮助。棘旁肌的纤颤电位说明是 神经后支分出以前的损害,当与前支支配 的下肢肌肉同时出现失神经电位时,更能 说明有神经根受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定位及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定位及意义

分组
层面

Ⅲ Ⅰ~Ⅲ Ⅰ~Ⅱ Ⅰ~Ⅱ~Ⅲ
36 手术组
63.20%
4
15
7% 26.30%
——
2 3.50%
非手术
38
6
10
2
组 67.90% 10.70% 17.90% 3.60%
——

2 1~2 2~3 2~1~2
1
43
3
9
1.80% 75.40% 5.30% 15.80%
6
38
5
4
10.70% 67.90% 8.90% 7.10%
68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性别
性别分布
21, 34%
40, 66%
性别分布
45
40
40
35
30
25
21

20
15

10
5
0


70
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统计数据——本科室2016年1~6 月进入临床路径患者数据
52
a域
b域
c域
d域
其它水平位分区方式
55
56
Bonneville J F. La topografia simbolica delle ernie discali lombari[J]. 1992, 5(4):427-431.
57
the system of Glenn
58
Wiltse“Glenn”评分系统基础上通过描述性语言“正常、轻 度、中度、较重、严重”或数字“1~5”来指明病变的大小。

腰椎间盘突出症_百度百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_百度百科

分类
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有内外、外两部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有缓和冲击的作用。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
四、外伤 由于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椎间盘前厚后薄,当患者在腰部损伤、跌伤、闪腰等时,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而致椎间盘向后突出。 五、腰穿
早在1935年就有发现腰穿后椎间隙变窄及椎间盘突出的报道。 六、其它
1、年龄: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20-40岁占64.46%,40岁以下的占34.92%,平均年龄为40.8岁。 2、身高:超过正常平均高度的男女。
③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④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⑤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症状诊断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目录
基本概述简介
定义
分类
发病人群
病理分型
临床表现
病因
临床诊断症状诊断
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
治疗药物治疗
中医膏穴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
物理治疗方法之磁疗

椎体终板参与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椎体终板参与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椎体终板参与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随着对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了解不断加深,椎体终板作为椎间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椎体终板位于椎间盘头尾两端,是椎间盘和椎体的连接部分。

终板在椎间盘和椎体的松质骨之间形成一个结构边界,承担了椎间盘内因负载出现的静水压力,并防止压力较高的椎间盘结构突入疏松多孔的椎体松质骨。

椎体终板具有营养椎间盘和传递应力的重要作用,终板对腰椎间盘的正常生理状态以及病理性改变有着显著影响。

椎体终板的衰老和退行性改变,能够显著影响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和营养供应状态,成为腰椎退变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现结合国内外新进研究进展,对腰椎终板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终板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以及终板的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终板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终板退变及其影响因素:腰椎终板为中央菲薄凹陷,边缘隆起形成环状骨突的薄层样结构,由软骨终板和骨性终板组成。

骨性终板并非皮质骨,而是由密集的松质骨骨小梁叠加融合形成的多孔层状结构,骨性终板中存在大量孔隙,中央区域较多,边缘相对较少;同时,终板中央的髓核区域较薄,在外周区域较厚。

终板的这一结构特征为其作为椎间盘的营养通路提供了解剖基础。

终板退变受多种因素影响,机械刺激、代谢改变和体内激素水平均能够影响终板退变进程。

近年来,关于机械应力对软骨终板细胞代谢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Hee等研究了脊柱的压缩负荷对兔的终板退行性改变影响,表明压缩负荷导致终板内血管袢容积减少;而去除压缩负荷能够促使软骨终板的细胞外基质再生和血管袢容积恢复。

Honda等认为作用于软骨的过高机械载荷能够减少软骨细胞外基质中的大分子,如蛋白多糖和II型胶原的产生,从而改变软骨细胞代谢,影响软骨的退变进程;同时,作用于软骨的过高循环拉伸载荷能够直接诱导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因表达,造成MMPs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失衡,其已被证明是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原因,软骨终板内的细胞外基质减少可能是软骨终板退变的促进因素。

10腰椎间盘突出症

10腰椎间盘突出症

10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发病率约占门诊腰腿痛的15%。

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脊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症。

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之间突出最多。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很早就有论述。

如《素问·刺腰痛篇》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说明本病由外伤引起,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咳嗽时加重。

这与西医所说的腰椎间盘突冉的症状基本相似。

【解剖生理】椎间盘是椎体之间的连接部分,除第13颈椎之间,慨椎和尾椎之间无椎间盘外,其余椎体之间均存在,成人共有椎间盘23个(图5-8)。

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软骨板随年龄的增长,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髓核的变性从20岁后即开始,20~30岁之间施展阐发为形状逐渐模糊,与纤维环之间分界不清;30岁以后随着水分吸收的加快髓核逐渐出现纤维化,50岁以后可退变为纤维软骨。

【病因病机】(一)内因1.解剖结构的因素: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较为薄弱,后纵韧带纵贯脊柱的全长,加强了纤维环的后面,但自第1腰椎平面以下,后纵韧带逐渐变窄,至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宽度只有原来的一半。

腰骶部是承受动、静力最大的部分,故后纵韧带的变窄,造成了自然结构的弱点,使髓核易向后方两侧突出。

2.椎间盘的退变和发育上的缺陷:椎间盘随年龄的增长,可有不同水平的退变。

至30岁以后,退变明显开始,由于负重和脊柱活动的机会增多,椎间盘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力的挤压、牵拉和扭转应力,因而容易使椎间盘发生脱水、纤维化、萎缩、弹力降落,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稳定性降落,最后因外伤、劳损、受寒等外因导致纤维环由内向外破裂。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2、男性,33岁。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昨日弯腰取物时,突感腰部疼痛,放射到左臀
部。查体:腰4-5左椎旁压痛明显,放射到臀部,腹部垫枕试验(-),左直腿抬高试
验(+),加强(+)。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腰椎管狭窄症 B.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C.腰椎管内肿瘤
D.腰椎滑脱
E.急性腰扭伤
3、男性,78岁。长期下腰部疼痛,间歇性跛行,行走困难,但骑车自如。最可能的
椎间盘退行性变
➢ 髓核含水量降低 ➢ 纤维环坚韧度降低
0 1
椎间盘自身解剖
➢成年后缺乏 血液循环, 修复能力差
0 3
腰骶先天异常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 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 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
0 5
0 2
损伤
➢ 职业:久坐、立,长期 弯腰、负重
➢ 外伤:急性损伤,运动
0 4
遗传因素
➢ 21岁前发生腰突 者的相对危险性 约高5倍
痉挛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 强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
神经系统表现
感觉障碍(>80%)
➢ 早期多感觉过敏,渐而 麻木/刺痛/感觉减退
肌力下降(70-75%) 反射改变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腰椎椎管狭窄症
定义
➢ 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各径线缩短,压 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从而导 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治疗-非手术
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腰背痛一线药 阿片类止痛药:减轻腰痛短期有益 糖皮质激素:可短期缓痛,缺乏长期随访
证据,全身应用副反应多,不推荐长期用
肌肉松弛剂:用于(亚)急性药物 抗抑郁药:有一定疗效
治疗-非手术
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护理
5.体位保护
下床:双上肢用力撑起,重心缓慢移向床边, 一侧下肢着地后,再移另一下肢,手扶床头站起; 坐位:腰部挺直,椅子高度以脚能垫地为宜。 坐位时,膝部略高于髋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 下垫踏板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护理
卧位:
仰卧时,腰部另加一薄垫,双下肢下方垫软枕, 使双髋、双膝微屈保持一定的屈曲; 俯卧时,则床垫要平,避免腰部过度后伸; 侧卧时,屈膝屈髋,胸前抱枕,两腿夹枕芯。
腰椎间盘突出病理分型
膨 出 型 突 出 型
脱 出 型
游 离 型
腰椎间盘突出的易发人群
(1)年龄:好发于青壮年 (2)性别:多见于男性, 男女比例约2∶1 (3)体型:过于肥胖或瘦弱者 (4)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人,久坐的脑力劳 动者,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 纺织工人等 (5)个别时期的女性:产前、产后及更年期 (6)先天性腰椎发育不良或畸形 (7)吸烟者
腰椎间盘突出的功能锻炼
方式
先简单后复杂,先小幅度后大幅度,
先局部后整体,先轻后重, 时间由短到
长,频率又慢到快,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锻炼以腰部肌肉无酸痛为适度。
腰椎间盘突出的功能锻炼
1. 直腿抬高: 仰卧床上,用最大力量把腿伸直,足 背伸往上抬,左右交替15-30/次。练习 一段时间后,力量提高了,可改为坐位 练习。
(5)跳绳:跳跃的动作可以强化肌肉力量, 增强运动的协调感和平衡能力。
(6)自行车:骑自行车可加强身体的平衡感。锻 炼用的自行车应选择骑上后上身姿势自然 舒展的普通型自行车,车座的高度以脚底 能平稳着地为好。
腰椎间盘突出的功能锻炼
目的
腰背部肌肉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 锻炼脊柱两侧的肌肉韧带,可延缓腰椎劳损退变, 更好的预防椎间盘突出的复发与再发。

《2024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分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意义》范文

《2024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分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意义》范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分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意义》篇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分型对治疗的临床意义一、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患者因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从而引发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系列症状。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椎间孔镜技术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孔镜下分型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特点,结合临床实际,该病症可进行多种分类。

分类依据包括突出的程度、位置以及是否伴随其他病变等。

分型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椎间孔镜技术及其优势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患者腰部建立操作通道,利用内窥镜技术对腰椎间盘进行观察和操作。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

四、椎间孔镜下分型对治疗的意义(一)诊断准确性的提升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椎间孔镜下分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突出的程度、位置以及是否伴随其他病变。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根据分型结果,医生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轻度突出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中度或重度突出的患者,则可能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此外,分型还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三)预后评估的依据分型结果还可以作为预后评估的依据。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分型结果预测患者的恢复情况,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五、结论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孔镜下分型对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通过分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新版中医单病种—腰椎间盘突出(康复)

新版中医单病种—腰椎间盘突出(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髓核从纤维环的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以同侧下肢神经痛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候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占门诊就诊腰部疼痛患者的15%,从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即青壮年易发生此病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

从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频、腰部活动范围大。

从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从职业上,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

从姿势上,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从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病因】1.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问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

2.外力作用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

例如装卸工作人员长期弯腰提举重物,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

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伤。

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3.1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3.2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4.诱发因素4.1突然负重或闪腰: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4.2腰部外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此外,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

4.3姿势不当: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中华骨科杂志2014-09-28 发表评论(3人参与)分享作者:马信龙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因包括内源性因素(遗传、发育、退变)和外源性因素(应力、营养、劳损、外伤等),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腰椎间盘突出是描述形态学的术语,其分类大多也是基于影像学上的突出部位和形态。

但临床症状的性质和轻重并不完全取决于突出形态,还与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学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不应拘泥于影像学分型,而要考虑不同的病理变化和类型。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历来都存在较多争议。

比较常用的有MacNab分类、Spengler分类、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AcademyofOrthopaedirSurgeons,AAOS)&国际腰椎研究会(Intem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LumbarSpine,ISSLS)分类等。

MacNab分类分为突出(protrusion)和疝出(herniation),前者包括局限和广泛型,后者包括脱出、破裂脱垂和游离型。

Spengler分类分为突出(pro-truded)、脱出(extruded)和游离(sequestered)。

AAOS&ISSLS分类分为退变(degeneration)、膨出(bulge)、突出(pro-trusion)和脱出(extrusion),后者又分为韧带下型(subliga-rnentous)、经韧带型(transligamentous)和游离型(sequestru-tion)。

这种分类将疝出作为统称,与MacNab分类的疝出相矛盾,国内周秉文等则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突起型、破裂型和游离型(表1)。

因此,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仍较为混乱。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大体病理、免疫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病变周围组织也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其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方法因不同的病理变化而有所差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以往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学分型,分为损伤疝出型、退变突出型、椎体后缘骨软骨病伴椎问盘突出和椎间盘囊肿四型,并建议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进行临床评估,包括手术方法的选择。

一、损伤疝出型损伤疝出型相当于MacNab分类中的疝出、Spengler分类中的脱出和游离、AAOS&ISSLS分类中的脱出,同义语还有“extruded"、“prolapse”、“softherniation”、“truehemiation"。

此型椎间盘突出在术中可见病变表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较薄,触之较软,有弹性,触压可诱发疼痛,切开表层组织后有成块破碎的椎间盘组织溢出,或很容易用髓核钳拉出,破碎的椎间盘物质孤立,与椎间盘母体分离或轻度粘连(图1)。

该型突出病变部封闭者局部内压增高,可能与炎症和水肿有关。

术中椎间盘造影时造影剂可向后延伸至后纵韧带,流入椎管内说明椎间盘破裂。

外力损伤等因素可使病灶破裂,椎间盘物质溢出后可突破后纵韧带游离到椎管内。

(一)病理学改变光学显微镜下疝出的椎间盘组织失去正常纤维环及髓核结构,纤维排列松散,组织破坏,灶性炎细胞浸润及血管化;其中肉芽组织、新生血管化明显高于退变突出型椎间盘组织,局部炎性反应更为明显(图1)。

炎症反应和边缘血管化与损伤后修复性炎症改变有关。

我们将椎间盘突出组织在电镜下的表现分为组织破坏和细胞调亡的破坏征象、组织增生和细胞合成活跃的增生征象。

破坏征象包括基质坏死(不规则或鼠噬透明溶解灶、胶原纤维水肿和溶解、蛋白质沉着),细胞坏死、调亡和功能不良(染色质凝聚、暗染、核固缩、胞质线粒体溶解、粗面内质网池扩张、胞质暗染或皱缩)。

增生征象包括基质胶原纤维增生、胶原间质水肿、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池扩张、核糖体增生、细胞核增大、核孔消失、异染色质增生。

电镜下疝出的椎间盘组织以破坏征象为主:基质广泛坏死、溶解,胶原纤维膨胀、断裂、崩解;髓核细胞破碎、坏死,周围高电子密度物质沉积。

可以认为其病理过程中有导致损伤的病理机制参与,组织受到炎症反应侵袭,激活的溶酶体酶、降解酶和细胞毒反应导致广泛强烈的损伤反应;坏死组织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使破碎的椎间盘组织液化、压力增高,进一步加速了破碎进程。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疝出的椎问盘组织有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近边缘细胞浸润区可见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的巨噬细胞:CD68和CD45RO阳性细胞,且有沿血管分布的趋势;CD4阳性T细胞(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Tlymphoctye,TDTH)和CD 阳性T细胞(cytotoxicTlymphoctye,TC)的阳性率也高于退变突出型椎间盘组织(图1)。

IgC和IgM免疫荧光标记在炎性细胞浸润区可见较多颗粒或条带状黄绿色荧光反应带;外周血lgG和IgM水平高于退变突出型患者,而IgA、补体C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与退变突出型无明显差异。

另外,损伤疝出型椎间盘组织中IL-7阳性细胞数及IL-7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退变突出型椎间盘。

因此,损伤疝出型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实质为椎间盘退变和损伤疝出及炎症修复过程,T 淋巴细胞浸润和免疫球蛋白IgG、IgM沉积是在损伤基础上的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了组织损伤,使髓核组织破碎溶解、内压增高,最终破碎的椎间盘组织与主体分离并向椎管内突入。

(二)发病机制损伤疝出型椎间盘组织部分破碎、分离提示其病因可能与损伤有关。

统计资料表明此型患者多数有可追溯的外伤史(如腰部扭伤、摔伤等),可能造成或加重椎间盘纤维环的撕裂或细微损伤,所谓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In可能是疝出椎间盘的急性破裂。

椎间盘疝出物质可封闭在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之下形成压力较高的病灶,为包含型;如果疝出病灶破裂并突破表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或游离至椎管内,则为非包含型。

损伤疝出型突出的外层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内异常应力、肿胀和炎性化学物质刺激纤维环外层神经和被覆的痛觉感受器,引起腰痛;疝出椎间盘的机械压迫和炎性化学刺激造成周围神经损伤。

机械压迫在较高压力下可造成神经纤维变性和脱髓鞘,低压力下可引起神经营养障碍和继发损伤。

疝出椎间盘组织释放磷脂酶A2,可引起神经根外膜损伤;炎症反应可累及椎管内脂肪组织、韧带,继而释放各种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根产生炎症水肿并引起疼痛,提高疼痛敏感性,在电生理上出现传导速度减慢及肌电图异常。

损伤疝出型的椎间盘组织有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免疫复合物沉积,说明存在自身免疫反应。

椎间盘髓核源于中胚层脊索,在胚胎形成后即被纤维环和软骨板紧密包绕并与循环系统及免疫系统隔绝,形成隐蔽自身抗原。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证实正常椎间盘组织中的Ⅰ型和Ⅱ型胶原、糖蛋白及软骨终板基质具有自身抗原性,可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

而髓核糖蛋白较纤维环胶原蛋白更易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为CD4+和CD8+细胞,自身免疫原性强于胶原蛋白。

损伤疝出的椎间盘组织存在新生血管化,使隐蔽的髓核组织抗原更加容易暴露于免疫系统,通过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处理和呈递,激活T、B淋巴细胞。

T细胞活化产生免疫调节细胞和效应细胞,通过迟发性超敏反应或细胞毒性作用损伤椎间盘组织。

B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通过巨噬细胞系统和补体系统对含有自身抗原的椎间盘组织造成损伤;参与细胞毒性作用,与细胞免疫协同作用,但全身体液免疫水平一般升高幅度较小。

实验表明神经与自体髓核接触会引起炎性反应和损伤;动物实验造成腰椎间盘纤维环全层损伤后可检测到炎性细胞浸润。

损伤疝出型椎间盘突出在退变、损伤和修复的基础上存在自身免疫反应,使炎症加剧、血管长入和细胞浸润,组织破坏溶解和内压增高,较小应力即可引起椎间盘组织碎块脱离或游离,同时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导致神经根炎症水肿和腰腿痛,其免疫原性和具体发病机制还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阐明。

(三)临床表现和治疗该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退变突出型患者稍小,但也可见于老年患者。

患者常有腰痛和典型的神经根性放射痛,根据突出部位和累及的神经结构引起相应的症状和定位体征,脊柱倾斜等保护姿势相对多见,直腿抬高试验常为阳性。

咳嗽、打喷嚏等使椎管内压力增加的动作均可引起腰腿痛加重,患者常屈髋、屈膝使坐骨神经松弛以减轻疼痛。

中央部位疝出可引起马尾损伤,偶有疝人蛛网膜下腔者,引起严重的括约肌功能障碍和下肢症状。

损伤疝出型为软性突出,对周围组织和神经结构产生机械性、化学性和炎性刺激,并有免疫反应,主要治疗手段为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或牵引可减轻局部应力,药物和理疗也可减轻症状。

对自身免疫因素的研究证实抑制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可以起到治疗作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及硬膜外激素注射等方法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疝出髓核可引起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化,虽然髓核疝出尤其游离后有自发吸收或变小的可能,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神经损伤加重的情况。

因此,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综合评估,影像学尤其是MRI上突出形态和信号变化有助于分析病理改变,但不能单凭影像学上的突出形态确定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时必须彻底去除破碎的病变椎间盘物质,尤其是游离的碎块,包括极少数情况下进入蛛网膜下腔的碎块,可根据临床表现和MRI征象判断游离位置。

摘除疝出的髓核后可经纤维环破口摘除其内破碎的椎间盘组织,以降低复发的可能;但非破碎的正常椎间盘部分一般不应切除,为避免切除不彻底而过多地切除正常椎间盘组织会增加损伤、破坏稳定性、增加终板炎甚至椎间盘炎的发生率。

少数情况下游离髓核脱…后,母体椎间盘纤维环已自行闭合修复,表面“完整”,此时只需摘除其“吐出”的游离髓核即可,无须切开母体椎间盘。

此型椎间盘突出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手术彻底摘除破碎和游离的组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退变突出型退变突出型为退行性变引起的椎间盘弥漫或局限性突出,相当于MacNab分类和Spengler分类中的突出(protru-sion)、周秉文分类中的突起型、AAOS&ISSLS分类中的退变、膨出和突出型,类似概念还有bulge、displacement、hardherniation,此型椎间盘突出表现为病变部位质地硬、无弹性、触压时多不诱发疼痛,突出部分是完整椎间盘的一部分,切开表层组织无破碎的椎间盘,不能摘除成块的椎间盘组织,切除困难(图2)。

突出病变部压力基本正常,与髓核无明显差异。

术中椎间盘造影时弥漫充盈、扁平扩大,或呈多支分散状而没有中央阴影,提示纤维环多发撕裂。

(一)病理学改变光镜下髓核和纤维环结构相对完整,髓核缩小、组织致密,纤维环增厚,移行区界限不明显,软骨基质增生,可见较多的软骨样陷窝细胞增殖,胶原纤维异常增生,排列致密且无序(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