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1.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器官和尸体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对应的影像图的一门科学。
2.断层:是根据研究目的的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标本或图像。
3.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
4.横断面:又称水平面,是指平行于水平面的断面,断层标本和CT、MRI等图像观察其下表面。
5.矢状断面:是按人体的矢状轴沿上下方向移动切割所制成的左右侧断面。
通过人体正中线的断面为正中矢状面。
断层标本和MRI等图像观察其左侧面,但超声一般观察其右侧面。
6.眶耳线(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线,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
7.Reid基线(下眶耳线):眼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冠状面标本的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8.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重点的连线,以此为基线的断面与颅底平面相一致,临床影像按此基线扫描,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和减少颅骨伪影。
9.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
10.穹窿:是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穹窿脚、体柱三个部分。
11.内囊: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的宽阔致密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三个部分。
12,外囊: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
13.最外囊:评传和外侧的波纹状的突起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的髓质称为最外囊。
14.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为新纹状体。
15.旧纹状体: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
16. 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集群运动。
17.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8.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形状不规则,可分为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后角和下角四个部分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19.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为侧脑室三角区。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实验报告
目录第一篇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习题 (1)第一章总论 (2)第二章头颈部 (3)第三章颈部 (15)第四章耳部 (17)第五章胸部 (20)第六章腹部 (26)第七章盆部 (32)第八章四肢 (38)第九章脊柱区 (41)第二篇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实验报告 (43)实验一绪论头部横断层解剖 (44)实验二头部矢状和冠状断层解剖 (47)实验三脑血管的应用解剖 (51)实验四颈部断层解剖 (52)实验五纵隔断层解剖 (54)实验六胸内淋巴结和肺段解剖 (57)实验七腹部断层解剖 (63)实验八盆部和会阴断层解剖 (66)实验九脊柱区断层解剖 (69)实验十四肢断层解剖 (71)第三篇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习题集参考答案 (77)第一篇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体断面解剖学主要研究内容是()A.按人体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叙述B.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阐述每一个局部有关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C.研究正常人体不同方位断面上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其相互关系D.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E.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2.下列关于“断面”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通过CT或MRI获得图像B.具有一定的厚度C.是指切割标本的表面,也叫做剖面D.是根据超声波回声的强弱,用明暗不同的光点在屏幕上构成的声像图E.以上均正确3.下列关于冠状面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又称做额状面B.垂直于矢状面C.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D.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E.垂直于水平面4.CT和MRI等先进技术是在何年代引进我国的()A .19世纪初期 B. 20世纪初期 C. 20世纪6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E. 20世纪80年代5.生物塑化技术的塑化过程不包括()A.固定B.脱水C.真空浸渍D.硬化处理E冷冻二、多项选择题1.断面解剖学的服务对象包括()A.影像诊断学B.介入放射学C.超声诊断学D.显微外科学E.数字化虚拟人2.冷冻切片技术的基本步骤包括()A.选材B.固定 C .X线标记、画线 D.冷冻、切制 E.硬化三、名词解释l.正中矢状面2.断层四、问答题1.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定义和特点。
最新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习题附答案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一、头部1、侧脑室三角区是由侧脑室___、___和后脚汇合而成。
2、位于大脑镰上、下缘内的静脉管道为___、___。
3、胼胝体可分为、__、__、__和__、。
4、脑由前向后做连续切片,首先切到的基底核部分为___;脑室部分为___。
5、眶耳线为___与___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线。
选择1、鞍上池不包含以下哪项( )A、视交叉B、视束C、垂体柄D、颈内动脉E、大脑大静脉2、最常见的颅内生理性钙化是()A、侧脑室脉络丛钙化B、基底节钙化C、松果体钙化D、大脑镰钙化E、小脑幕钙化3、水平位由岛叶皮质深入至内囊依次经过结构为()A、苍白球、最外囊、外囊、壳B、最外囊、壳、屏状核、苍白球C、最外囊、屏状核、外囊、壳、苍白球D、壳、苍白球、屏状核、外囊E、屏状核、苍白球、壳、苍白球4、侧脑室前脚()A、前壁、顶壁为胼胝体纤维B、伸入顶叶和额叶内C、内侧壁为透明隔,下壁为尾状核D、两侧侧脑室前脚的形状、大小、位置完全一样。
E、顶壁、前壁为尾状核头、体的腹侧部。
5、在脑部横断面可见一“高脚杯”形结构,其“杯”内容物为()A、第四脑室B、小脑蚓C、四叠体池D、脑桥E、小脑半球二、颈、胸部填空1、甲状腺侧叶位于第_____气管软骨环的前外侧面,峡部位于第_____气管软骨环的前方。
2、上纵隔由前往后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食管层五层。
3、纵隔区从气管的前方至气管和食管的左侧,依次有____、_____、和_____。
4、肺根内诸结构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为_____、 _____、_____和下肺静脉。
5、胸膜分为_____、和_____,两者在_____处相互移行形成密闭的_____。
选择1、下列那项不是位于后纵隔()A、食管B、隔神经C、胸主动脉D、胸导管E、奇静脉2、关于主动脉肺动脉窗说法正确的是()A、为放射学概念B、左外侧界为纵隔胸膜,内侧界为气管,前、后方分别为主动脉升部、降部和食管C、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淋巴结等D、正常情况下CT难以显示该区淋巴结E、以上均对3、胸骨角平面不可见的结构有()A、气管B、主动脉弓起止端C、奇静脉弓D、气管杈E、主动脉肺动脉窗4、识别胸部横断结构肺动脉杈的特征表现为()A、倒“三角”形B、“三叶草”形C、“军刀鞘”样D、“S”形E、“高脚杯”状5、紧邻颈静脉切迹后方主要有什么结构?()A、左锁骨下静脉B、左侧颈内静脉C、左侧颈外静脉D、左侧头臂静脉E、左侧静脉脉三、腹部填空1、肝的脏面有一“H”形的沟,右纵沟前部容纳_____,后部容纳_____。
人体断面和影像解剖学盆部和会阴课件
一管、两口、分 四 部 (由外
内)
① 漏斗部 ③ 峡部
② 壶腹部 ④ 子宫部
内面观
8. 阴道 ( Vagina )
阴道穹:子宫颈下端与阴道壁之间环形凹陷
9、直肠(Rectum)
直肠 特点: 肠横襞、弯曲
直骶曲 会阴曲
二、会阴 应用解剖
女性
男性
尿生殖三角 肛门三角
男性
尿生殖三角 肛门三角
女性
1)此筋膜包绕盆内脏器表面,是盆壁筋膜向脏器表面 反折延续; 2)在脏器周围分别形成筋膜鞘、筋膜隔及韧带等,含有支持和固定 脏器 作用, 如前列腺筋膜鞘、直肠筋膜鞘、子宫主韧带、骶子 宫韧带等;
3)来自盆脏筋膜 腹膜会阴筋膜,是一个呈冠状位 结缔组织隔, 形成直肠膀胱隔(男);或直肠阴道隔、阴道尿道隔(女)。
血管和神经等软组织而组成; • 盆底由盆底肌及其筋膜形成盆膈而
封闭骨盆下口。 • 盆壁、盆底围成盆腔, 容纳消化、
泌尿器官 下段和内生殖器等。
男性
• 男性自前向后形成前、中、后 三列。
• 前列包含膀胱、尿道和前列腺; • 中列为生殖器官, 包含输精管壶
腹和精囊; • 后列为消化器官包含直肠和肛
管, 另外还有沿盆壁下降 输尿 管。
(二)精囊
精囊位于前列腺后上方, CT平扫呈“八字形”均匀软组织 密度影, 在周围低密度脂肪 衬托下显示清楚。增强扫描呈中 度强化。精囊前缘与膀胱后壁之间 精囊角为脂肪间隙, CT上 为低密度影。
在断面解剖学中, 男、女性盆部 上界均为第5腰椎间盘平面, 而盆部和会阴 下界男性为阴囊消失平面、女性为女阴消失平 面。
男性
女性
二、标志性结构
• 髂嵴 • 髂前、后上棘 • 耻骨联合上缘 • 坐骨结节 • 尾骨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课件
(1)
(2)
(3)
(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节、脑的应用解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分为端脑、间脑、 中脑、脑桥、延髓和小 脑等六部分,通常将中 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 脑干。
一、端脑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⑶颞叶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颞横回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⒉内侧面 中央旁小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央旁沟
缘支
扣带沟 扣带回
楔回 距状沟
胼胝体沟
舌回
⒊下面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嗅删除球。
四、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学 习目的
为影像诊断(CT、MRI、B 超等)提供形态学基础。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五、断面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复习—理论—实践—再实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数字人
2003年初,我国首例女性数字人数据集在南方医科大 学构建成功,成为继美国、韩国后,世界上第三个拥 有本国数字人数据库的国家。
数字人之父 钟世镇院士
1.“数字人”也称“数字化虚拟人”,即将CT、MRI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断层标本在电脑里合成的三维人体详细结构。“数字人” 将能模拟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病理生理变化等。 2.复杂的高风险手术时,医生可通过磁共振、螺旋CT等 影像技术事先对病人进行扫描,借助计算机对人体结构 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医生可在这个根据具体病人构建 的“数字人”上反复模拟开刀,选出最佳的手术方法。 3.“数字人”可将所有人体信息收集储存在电脑里,医 生开处方前,将药物的影响数据输入电脑,“数字人” 就会显示服药后的反应,协助医生对症下药。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PPT课件
11
第一章 头 部 ( p5 )
第一节 慨 述 (复 习:神经系统知识)
12
复 习:神经系统知识
1、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CNS)
周围神经系统
2、功能:主导作用。
端脑:
脑 小脑:
间脑: 中脑
脑干: 脑桥
脊髓:
延髓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自主神经:
杏仁
30
体
基底核:
壳
尾状核头
岛
叶
脑冠状切面
苍 白 球 脑水平切面
尾
状
核
屏
尾
状
核
31
“纹状体”
尾状核
纹状体
壳 新纹状体
豆状核
苍白球:旧
纹状体功能:
a、维持骨骼肌张力
b、协调骨骼肌运动。
尾状 核
背 侧
丘
脑
豆 状 核
杏仁
32
体
(2)、大脑髓质:
1)联络纤维:本半球内叶、回之间联系,分长短两种。
联络纤维
统”。
27
内侧面主要沟、回
中央旁小叶
扣带沟
扣带回 胼胝体
楔叶 距状沟
舌回
海马旁
钩
回
28
脑 的 底 面 观
(下面)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29
2、内部结构
(1)基底核:
位于半球髓质内,位置较深,
尾状 核
背 侧
丘
脑
包括4种组成。
1)尾状核:头、体、尾。
2)豆状核:苍白球、壳。
3)屏状核:薄层灰质。
4)杏仁体:连尾状核尾。 豆 状 核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3版)脊柱区课件
一、脊柱颈段断面解剖及影像
(一)颈段横断面解剖及影像
1. 经寰枕关节的横断层面(CT)
头长肌和 头前直肌
茎突 齿突 枕骨髁 椎动脉 头上斜肌
头后小、大直肌
颈内动、静脉 寰1椎侧块上关节凹 头外侧直肌 二腹肌 最长肌
夹肌 头半棘肌
颈髓
2.经环枢关节的横断层面(CT)
头、颈长肌
颈内动、静脉 齿突
硬脊膜囊 头最长肌 斜方肌 寰椎后弓
肩胛提肌 夹肌 斜方肌
5.经颈椎椎间盘的横断层面(CT)
颈长肌 前斜角肌 横突前结节 脊神经节 上关节突
最长肌 多裂肌 颈半棘肌
夹肌 斜方肌
第4、5颈椎椎间盘
椎体钩
肩胛提肌 黄韧带 头半棘肌 颈髓
(二)颈段矢状面解剖及影像
1.经颈段正中的矢状层面(MRI FSE T2WI)
寰枢正中关节 寰枢关节横韧带
2.椎内静脉丛:椎内前静脉丛和椎内后静脉丛
3.椎间静脉
4. 椎体静脉 5.脊髓静脉
椎间静脉
椎外后静脉丛
椎体静脉
椎外前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间静脉 椎内前静脉丛
脊髓后正中静脉
脊髓前正中静脉 椎体静脉
四、椎旁软组织
脊柱周围的软组织主要位于脊柱的两侧和后方,由浅入深依 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血管神经等软组织。
椎间孔
椎间孔
椎间孔
பைடு நூலகம்颈段
胸段
腰段
第四节 脊柱区结构的断层影像学表现
一、CT断层表现
1.脊椎及附件骨
椎体骨密质
✓骨皮质: 位于椎体及附件 椎体骨松质 的边缘部,CT表现为致密、附件骨骨松质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理论知识考核一、单项选择题1.人体断面解剖学主要研究内容是()[单选题]*A.按人体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叙述B.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阐述每一个局部有关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C.研究正常人体不同方位断面上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其相互关系√D.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E.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2.下列关于“断面"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单选题]*A.通过CT或MR1获得图像8.具有一定的厚度C.是指切割标本的表面,也叫做剖面VD.是根据超声波回声的强弱,用明暗不同的光点在屏幕上构成的声像图E.以上均正确3.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分为五个叶,其中不包括()[单选题]*A.额叶B顶叶C.题叶D枕叶E.楔叶V4.不属于颍叶上的沟或回的是()[单选题]*A.颍上沟B.颍下沟C.颍横回D.角回√E.题下回5.关于脑桥小脑三角池错误的是()[单选题]*A.前外侧为颍骨岩部的内侧面B.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C.内侧界为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夕M则部D.内有前庭蜗神经E.内有展神经V6、下列那项不是位于后纵隔()[单选题]*A、食管B、隔神经√C、胸主动脉D、胸导管E、奇静脉7、关于主动脉肺动脉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为放射学概念B、左外侧界为纵隔胸膜,内侧界为气管,前、后方分别为主动脉升部、降部和食管C、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淋巴结等D、正常情况下CT难以显示该区淋巴结E、以上均对√8、胸骨角平面不可见的结构有()[单选题]*A、气管B、主动脉弓起止端C、奇静脉弓D、气管杈√E、主动脉肺动脉窗9、识别胸部横断结构肺动脉杈的特征表现为()[单选题]*A、倒"三角"形B、“三叶草"形√C、"军刀鞘”样D、"S"形E、"高脚杯"状10、紧邻颈静脉切迹后方主要有什么结构?()[单选题]*A、左锁骨下静脉B、左侧颈内静脉C、左侧颈外静脉D、左侧头臂静脉√E、左侧静脉脉11.在经脐眠体干的水平断面(头部第5水平断面)上,两侧侧脑室呈()[单选题]*B∙四角形C五角形D."Y'字形E."八"字形V12.在经月期氐体压部的水平断面(头部第6水平断面)上,连接两侧大脑的白质纤维是()[单选题]*A.前连合13肿月氐体干C.月并脏体膝√D.穹窿连合E.后连合13.在经前连合的水平断面(头部第8水平断面)上,位于外侧窝池内的结构是()[单选题]*A.大脑前动脉B.颈内动脉C.大脑中动脉√D.大脑后动脉E后交通动脉14.在经前连合的水平断面(头部第8水平断面)上,尾状核头和豆状核壳后方的横行纤维是()[单选题]A.脱脏体膝B月期氐体嘴C.月并版体压部D.前连合√E.后连合15.在经下颌头即平外耳门的水平断面(头部第12水平断面)上.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上颈窦呈圆形√16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组成C.可见鼻泪管D.颍骨岩都上有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和乳突小房E.卢页后窝可见延髓和小脑扁挑体等16.在经下颁头即平外耳门的水平断面(头部第12水平断面)上.位于颗下关节的内侧和颈动脉管外口的前方的是()[单选题]*A.颈内动脉B.上颌动脉C.脑膜中动脉√D.颍浅动脉E.颈内静脉17.在经枢椎下半的水平断面(头部第16水平断面)上,不位于二腹肌后腹的后内侧的是()[单选题]*A.舌下神经B.副神经C.迷走神经D.舌咽神经E.前庭蜗神经V18.在经第3颈椎体的水平断面(头部第17水平断面)上,左右舌下腺前端靠近呈()[单选题]*B.马蹄铁形√C.圆形D.长椭圆形E.三角楔形19.在经上颌窦后部(肝胀体膝的前方)的冠状断面(第3冠状断面)上,位于上睑提肌上方的是()[单选则*A.0匡上神经B.额神经√C.展神经D.动眼神经E.睫状神经节2(λ在经上颌窦后部觥月氐体膝的前方)的冠状断面(第3冠状断面)上,不位于下颌骨体断面之间的肌是()[单选题]*A.颁舌肌B.瓶舌骨肌C.下颌舌骨肌D.二腹肌前腹E.茎突舌肌√21.在经下颌关节的冠状断面(第7冠状断面)上,不位于脑桥周围的结构是()[单选题]*A.颈内动脉√B.基底动脉C.小脑下前动脉D.大脑后动脉E.动眼神经22.在经下额关节的冠状断面(第7冠状断面)上,大脑半球夕M则面不能见到的结构是()[单选题]*A.额上回B.颍下回C.中央前回D.中央后回E.缘上回√23、关于胸骨角平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平对第4胸椎椎体下缘B.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C.通过主动脉肺动脉窗平面D.气管在该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E.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的部位在此平面以下√24、在连续横断层面上,一般自上而下首先出现的是()[单选题]*A、胰体B、胰头C、胰尾√D、胰颈E、胰头和胰颈25、()将肝脏分为左右两叶。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探讨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探讨【摘要】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阐述尸体或器官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对应的影像图的一门科学,是影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本文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注重断面实物标本和影像图片相结合、培养学生绘图法、实验室设施要设备齐全、改革考试模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0-02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阐述尸体或器官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对应的影像图的一门科学,是影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课和核心课程,是连接医学影像基础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科,为医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等打下坚实的断面解剖学基础。
我校于2008年开设了此门课程,为了使此门课程设置更为合理,教学方法更趋完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我们对6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与同行进行交流。
1.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初创的新兴学科,目前各医学院校对这门课程的设置尚无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组织本校有关专家和临床影像科室专家,针对高职高专影像专业的特点,结合本校的现有条件和具体情况制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
1.1突出“校院结合”教学模式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因此我们邀请本校附属医院的影像科老师讲授此门课程,因为此类老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本学科与临床影像知识结合点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阅片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
大纲以“校院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扎实的断面解剖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影像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的研究
关于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的研究摘要: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主要是对人体器官或者尸体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进行阐述,该学科属于影像学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研究主要阐述的是如何改进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以便于更好的开展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程中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整个学习效果。
关键词:人体断面;影像解剖学;教学;策略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一门讲述人体器官或者尸体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相对应影像学的一门课程,在影像学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它能够有效连接临床实践与医学影像学基础,为介入放射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等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为了促使该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教学方法更加完善,本研究主要对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3]。
1.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与计算机图像是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学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需要采用大量的图像图片以及实物照片作为基础进行教学,因此需要大量用到计算机与多媒体[4]。
多媒体与计算机很适合用来进行动态化的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相关图像,并且不会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多媒体课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学习内容。
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课件放到校园网上,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下载下来,然后进行复习,进而提高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整个教学效果。
2.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发展经过了一段较长的历程,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是该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中,局部解剖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体断面解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系统解剖学-断面解剖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断面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之间的纽带便难以维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最终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学校可以尝试采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影像解剖学”的模式。
人体断面与影响解剖学[第一章头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头部第一节颅脑部和颌面部重点难点剖析1.头部常用的断面与影像解剖有横、冠、矢状三种。
横断层面的常用基线有:①眶耳线(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是临床影像上头部轴位扫描的基线;②Reid基线,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③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与颅底平面相一致;④连合间线,即AC—PC线,前连合后缘中点与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MRI等成像的常用基线。
冠状层面的常用基线有:①经外耳门中点所作的眶耳线(眦耳线)的垂线;②经AC—PC线中点所作的垂线。
矢状层面的常用基线是头部前、后正中点的连线。
2.脑分为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端脑以中央沟、外侧沟和顶枕沟等将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岛叶表面的脑组织为岛盖,分为额盖、顶盖和颞盖。
端脑底部白质中的基底核有屏状核、豆状核、尾状核和杏仁体,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为外囊,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髓质为最外囊.大脑髓质的连合纤维有胼胝体、前连合和穹隆,胼胝体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投射纤维较集中地经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内囊,内囊可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大部分投射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质,在端脑内形成较宽阔的白质区为辐射冠.横断层面上的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为半卵圆中心,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纤维和经过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大脑半球的髓质除在其中央部形成集中区域外,还向外周延伸出一些条索状的突起结构为髓突,常作为辨认脑回的标志。
间脑分为背侧丘脑、下丘脑、底丘脑、上丘脑和后丘脑。
背侧丘脑呈卵圆形的灰质团块,构成第三脑室外侧壁,左、右侧背侧丘脑以丘脑间黏合相连。
上丘脑的松果体位于胼胝体下方的四叠体池内,常作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标志.小脑借小脑上、中、下脚与脑干相连;小脑下面两侧的隆起为小脑扁桃体,放置于枕骨大孔边缘。
小脑髓质内埋藏有齿状核等核团。
脑干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脑桥和延髓背侧面形成菱形窝,参与围成第四脑室。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是阐述尸体或器官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对应的影像 图的一门科学。
特点是在保持器官和结构于原位 的状态下,观察研究各方位上断面 标本和断层影像中结构的形态、位置、 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二、人体断面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超声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及磁共振成像等医学断层影像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使为 其提供形态学基础理论支撑的人体断面解剖学显得尤为 重要,人体断面解剖学又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 近30年,国内外学者研究并绘制了大量相关的专业图谱。 国外学者松井孝嘉等(1977)•、Cahill(1984)及 Lyons(1989)等编绘了人体各部位、各方位的断面解剖 学图谱;Ledley(1977)、Chiu(1980)和 Wegener(1983)出版了人体各部位的CT断层图谱;川 原群大(1984)、Cahill(1995)及Walter(1998)等出版 了断面解剖与CT、MRI影像对照图谱。
11、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
部分容积效应是指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 密度横向走行而又相互重叠的物质时,所测得的CT值是他 们的平均值,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真实CT值, 如在高密度组织中较小的低密度病灶,其CT值偏高;反之, 在低密度组织中较小的高密度病灶,其CT值偏低。
周围间隙现象是指在同一扫描层面内,与层面垂直两个相 邻且密度不同的物体,其物体边缘部的CT值不能准确测得,结 果在CT图像上也不能清晰地分辨出两者的交界。如在低密 度组织中较小的高密度病灶,则其影像通常变大,失真;反 之,在高密度组织中较小的低密度病灶,其影像通常变小, 交界处影像不清。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技术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技术一、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技术的原理人体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X射线、磁共振或者核素扫描等技术,对人体进行层层扫描,然后将扫描到的图像进行重建,得到清晰的三维结构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根据不同的扫描方式可以分为C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等。
1. CT技术CT技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对人体进行层层扫描,然后将多个二维图像进行重建,得到三维结构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CT技术的原理是利用X射线通过不同组织的吸收程度进行成像,通过旋转X射线源和接收器,可以获取不同层次的图像。
CT图像具有分辨率高、清晰度好等优势,可用于诊断肿瘤、骨折等疾病。
2. MRI技术MRI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进行成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MRI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磁场使人体内原子的核磁共振,通过测量核磁共振的信号,可以得到人体的结构图像。
MRI技术可以提供高对比度的软组织图像,对发现脑部、骨髓等病变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3. PET技术PET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来对人体进行层层扫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PET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核衰变进行探测,得到人体的代谢活动和生化活动的图像。
PET技术可以提供信息量大、分辨率高的图像,对诊断肿瘤、心脏病等疾病有很好的应用。
以上是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技术的原理,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优势,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技术进行检查。
二、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技术的应用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技术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疾病诊断、手术规划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1. 疾病诊断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结构图像,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
比如CT技术可以用于发现肿瘤、骨折等病变,MRI技术可以用于发现脑部、骨髓等病变,PET技术可以用于发现肿瘤、心脏病等疾病。
2. 手术规划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技术可以提供三维的结构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规划,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入路,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方法浅谈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方法浅谈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影像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教学难度系数较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名词多,难以记忆。
如何提高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该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讲授式教学法、板图授课法、口诀记忆法、直观教学法、解剖操作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法等方面,谈一些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与体会。
标签: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方法,教学体会,医学影像技术[Abstract] The human section and imaging anatomy is a bridge course between the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imaging in the medical imaging technical major,and its teaching difficulty degree is higher,and the nouns needed to be mastered by students are more and are difficult to memorize,and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human section and imaging anatomy is a problem worth discussion,the paper studies some experienc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by the lecture-style teaching method,board diagram teaching method,rhyme memory method,direct teaching method,anatomy operation method and issue-oriented discuss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 Human section and imaging anatomy;Teaching method;Teaching experience;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在保持器官结构于原位的状态下,研究各方位上断面标本和断层影像中诸多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1],是介于医学影像基础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方法浅谈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在保持器官结构于原位的状态下,研究各方位上断面标本和断层影像中诸多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1],是介于医学影像基础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
因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与位置的个体差异、断面标本制作过程中的正常磨损以及影像学扫描时的体位等因素影响,同一切面下的断面标本、图谱与CT、MRI 等影像图中各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并不完全一致,这为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和深度。
如何提高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完成从实物解剖向影像解剖,继而向影像诊断过渡,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们在借鉴国内文献其他医学院校断面解剖学教学方法基础上[2-4],结合近几年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常用的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方法,与同行交流。
1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讲授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是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5],也是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中必不可DOI:10.16659/ki.1672-5654.2016.26.125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方法浅谈黄大元,吴国运,梁成青,向志钢吉首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湖南吉首416000[摘要]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影像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教学难度系数较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名词多,难以记忆。
如何提高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该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讲授式教学法、板图授课法、口诀记忆法、直观教学法、解剖操作法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法等方面,谈一些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方法,教学体会,医学影像技术[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6)09(b)-0125-03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 of Human Section and Imaging AnatomyHUANG Da-yuan,WU Guo-yun,LIANG Cheng-qing,XIANG Zhi-gangHuman Anatomy and Histoembryology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Medical College of Jishou University,Jishou,Hunan Province,416000China [Abstract]The human section and imaging anatomy is a bridge course between the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imaging in the medical imaging technical major,and its teaching difficulty degree is higher,and the nouns needed to be mastered bystudents are more and are difficult to memorize,and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human section and imaging anato⁃my is a problem worth discussion,the paper studies some experienc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by the lecture-style teaching method,board diagram teaching method,rhyme memory method,direct teaching method,anatomy operation method and is⁃sue-oriented discuss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Key words]Human section and imaging anatomy;Teaching method;Teaching experience;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课题来源]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建设项目—吉首大学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编号:湘教通(2014)272号;2013年吉首大学新开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13KCB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1.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器官和尸体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对应的影像图的一门科学。
2.断层:是根据研究目的的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标本或图像。
3.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
4.横断面:又称水平面,是指平行于水平面的断面,断层标本和CT、MRI等图像观察其下表面。
5.矢状断面:是按人体的矢状轴沿上下方向移动切割所制成的左右侧断面。
通过人体正中线的断面为正中矢状面。
断层标本和MRI等图像观察其左侧面,但超声一般观察其右侧面。
6.眶耳线(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线,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
7.Reid基线(下眶耳线):眼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冠状面标本的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8.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重点的连线,以此为基线的断面与颅底平面相一致,临床影像按此基线扫描,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和减少颅骨伪影。
9.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
10.穹窿:是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穹窿脚、体柱三个部分。
11.内囊: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的宽阔致密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三个部分。
12,外囊: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
13.最外囊:评传和外侧的波纹状的突起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的髓质称为最外囊。
14.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为新纹状体。
15.旧纹状体: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
16.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集群运动。
17.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8.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形状不规则,可分为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后角和下角四个部分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19.侧脑室xx: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为侧脑室三角区。
20.第三脑室:是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的腔隙,有顶、底前壁、后壁和左、右侧壁。
21.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
22.硬脑膜窦:为颅内静脉的一部分,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难于止血易形成颅内血肿。
23.脑蛛网膜下隙:位于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内充满脑脊液,此间隙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连通。
24.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又称脑池。
25.小脑延髓xx:又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下部的小脑与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侧部,向前连同第四脑室,向下连通脊髓蛛网膜下隙,内有小脑后动脉经过。
26.桥池:又称脑桥前池,位于脑桥腹侧面与枕骨之间,扁且宽阔,向上连通脚间池,向后连通小脑延髓池,内有基底动脉通过。
27.脑桥小脑角池:又称桥池侧突,为桥池向外侧的延续。
28.脚尖xx:为桥池向上的延续,位于鞍背与中脑的脚间窝之间,两侧经环池与中脑后方的四叠体池相通,内有动眼神经和基底动脉延续形成的大脑后动脉通过,后交通动脉和脉络丛前动脉经过该池的外侧部。
29.环池:包括环池本部和环池翼部。
环池本部围绕中脑的大脑脚两侧,连于四叠体池与脚间池之间;环池翼部向外侧伸向背侧丘脑枕的后方又称丘脑后池。
30.四叠体xx:位于中脑顶盖与小脑蚓上部前缘之间,两端向外侧连于环池翼部,向前外侧连通于环池本部,向上延续为大脑大静脉池。
31.帆间池:又称中间帆腔,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窿体和穹窿连合的下方,两侧为穹窿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呈尖伸向前的三角形腔隙;向下连通大脑大静脉,内有大脑内静脉通过。
32.大脑大静脉xx:位于第三脑室的后方,向上至胼胝体压部,内有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等。
33.鞍xx:位于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前部组成。
34.交叉xx:位于是交叉周围。
35.大脑动脉环:是围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依次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连接而成的动脉环。
36.纵膈:是两侧纵膈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37.CT的纵膈间隙:是纵膈气管之间的结缔组织间隙(非筋膜间隙),含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结等,是CT图像上所见的由脂肪、淋巴结等组织所形成的低CT值的非筋膜间隙,包括气管前间隙、气管后间隙、血管前间隙、主动脉肺动脉窗、气管杈下间隙、后纵膈间隙和膈脚后间隙。
38.第一肺门:在肺的内侧面(纵膈面)中部的凹陷称第一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之处。
39.第二肺门:是肺叶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叶之处。
40.第三肺门:肺段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段之处。
41.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是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域肺组织的总称,无论是形态上或是功能上都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42.肝裸区:冠状韧带前、后层之间没有腹膜覆盖的部分称为肝裸区。
43.第二肝门:是肝左静脉、肝中间静脉、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称为第二肝门。
44.第一肝门:位于肝的横沟处,有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内脏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之处称为第一肝门。
45.格利森系统(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肝管的各级分支在肝内走行,分支和配布基本一致,并被结缔组织鞘包裹构成格利森系统。
46.肾前间隙:位于壁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间隙,内有十二指肠、胰、升结肠、降结肠、肠系膜血管、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
47.肾周间隙:位于肾浅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内有肾、肾上腺、肾血管、肾盂、输尿管和肾脂肪囊等。
48.肾周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侧锥筋膜与腹内筋膜之间,内无任何器官,仅有脂肪组织、血管和淋巴结等。
49.膀胱精囊角:膀胱底与精囊之间常有一呈锐角区域充满脂肪组织,正常值为28.5°+-4.5°。
50.直肠膀胱陷凹: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是男性站立时的最低点。
51.直肠xx陷凹:位于直肠与子宫之间,是女性站立时的最低点。
52.膀胱xx陷凹:位于膀胱与xx之间。
53.肝肾隐窝:在肝右叶与右肾和结肠之间,平卧时是腹膜腔的最低点。
54.胸膜腔: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围成的完全封闭的胸膜间隙,左、右各互不相通,呈负压,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脏、壁之间的摩擦。
55.胸膜隐窝:不同部分的壁胸膜相互返折移行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呼吸时,肺缘也不能伸入其内,故称为胸膜隐窝。
56.椎孔:由椎体和椎弓围成。
57.椎间xx:由相邻的椎骨上、下切迹围成。
58.椎管:有椎骨的锥孔、骶骨的骶管和椎骨之间的骨连接共同构成的骨纤维管道,起自枕骨大孔,终于骶管裂孔,其弯曲度与脊柱的弯曲一致,内有脊髓、脊髓被膜、神经根、血管和结缔组织等结构。
59.肝xx窦:肝门静脉一般分为左、右两支入肝,在分支前其管径稍膨大称为肝门静脉窦。
60.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的学习方法:①欲学断层,先修整体。
②整体与断层相结合,培养断层解剖思维。
③标本与影像相结合,完完成从尸体向活体过渡。
④理论联系实际。
61.在大脑半球表面主要的的沟裂有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距状沟、中央旁沟、扣带沟、胼胝体沟、扣带沟缘支。
62.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主要的回有额叶、顶叶、颞叶、岛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扣带回。
63.脑供血的特点:①.进入颅内的动脉行程极度弯曲,一般认为是脑动脉无搏动的主要原因。
②.脑动脉与脑静脉多不伴行。
③.脑的动脉来自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且在脑的底部吻合成Willis环(大脑动脉环)。
④.脑动脉壁极薄,类似颅外其他部位同等大小的静脉。
⑤.脑浅层的动脉有丰富的吻合支。
⑥.脑的血供与颅骨和硬膜的血供彼此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于颈内动脉与椎动脉,后者来源于颈外动脉。
⑦.大脑半球的动脉可分为皮质支(营养皮质及其下的髓质)和中央支(营养基地核、内囊以及间脑)均自成体系互不吻合。
⑧.皮质血供较髓质丰富,以视皮质最丰富。
⑨.脑的静脉与硬脑膜静脉窦无完整的静脉瓣,但在某些部位(如上矢状窦的静脉入口处),却又能起导流作用的瓣状结构存在。
⑩.脑毛细血管的内皮为紧密连接,无窗孔,周围被交织细胞的足板所包绕,构成血脑屏障。
但但在某些区域缺乏血脑屏障,包括:松果体、下丘脑和正中隆嵴、神经垂体(垂体后叶)、延髓最后区、后连合、终板、脉络丛等。
64.颈内动脉依据行程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前床突段和终末段。
65.中央沟在横断面上的识别:①.沟的xx:中央沟较深,自外侧向内侧延伸,并可有一条(中央沟)或两条(中央前、后沟)与之伴行。
②.中央前、后回的厚度:中央前回较中央后回宽厚,两者之间的沟即为中央沟。
③.沟的位置:一眶(眦)耳线为基线的横断层面上,中央沟均位于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德与后交界处。
66.xx纵膈的结构自前向后可分为五层:胸腺层、静脉层、动脉层、气管层食管层。
67.右肺肺xx(10xx):①.尖段(SⅠ)②.后段(SⅡ)③.前段(SⅢ)④.外侧段(SⅣ)⑤.内侧段(SⅤ)⑥.上段(SⅥ)⑦.内侧底段(SⅦ)⑧.前底段(SⅧ)⑨.外侧底段(SⅨ)⑩.后底段(SⅩ)68.左肺肺xx(8~10xx):①.尖后段(SⅠ+Ⅱ)②.前段(SⅢ)③.上舌段(SⅣ)④.下舌段(SⅤ)⑤.上段(SⅥ)⑥.内侧前底段(SⅦ+Ⅷ)⑦.外侧底段(SⅨ)⑧.后底段(SⅩ)69.肺根内诸结构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和下肺静脉;自上而下左肺根的结构依次为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左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自上而下右肺根的结构依次为上叶支气管、右肺动脉、中间支气管、右上肺静脉和右下肺静脉。
70.心底血管的排列:自右向左依次为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
71.心室、心房的位置关系:右心室位于最前方,左心房位于最后方,右心房位于最右侧,左心室位于最左侧。
房室间隔从左外侧与中线约夹45度角,分别隔开两侧的心房与心室。
同侧的心室与心房呈现出左前与左后的位置关系。
72.肝裂:①.正中裂:又称为主门裂或Cantlie裂,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左壁至胆囊切迹中点的连线,脏面由胆囊切迹经胆囊窝中份,越横沟入腔静脉。
②.左叶间裂:又称脐裂,肝膈面镰状韧带左侧1cm处与下腔静脉左壁的连线,脏面则为杆圆韧带裂。
③.左段间裂:又称左门裂,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左壁与肝左缘中、上交界处的连线,转至脏面再横行至左纵沟。
④.背裂:上起自肝左、肝中间和肝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处,下至肝门的弧形线,即尾状叶的周界。
⑤.右叶间裂:又称为右门裂,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右壁与胆囊窝中点右侧的肝下缘中、右交点的连线,转至脏面连于横沟右端。
⑥.右段间裂:又称为横裂,肝脏面为横沟右端与肝右缘中点的连线,转至膈面连于正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