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人物图片1
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

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摘要:一、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背景二、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要素1.主题突出2.色彩搭配3.图片选用4.字体与排版三、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案例解析四、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的实际应用与建议正文:一、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背景红岩人物纪念册是为了纪念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共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红岩英雄们。
封面设计作为纪念册的门面,需要充分体现出红岩精神的内涵,以及纪念册的主题。
二、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要素1.主题突出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应紧紧围绕红岩精神这一主题,通过文字、图片等元素,传达出对红岩英雄们的敬仰和纪念之情。
2.色彩搭配为了表达严肃、庄重的氛围,可以选择深色调作为主色调,如:深红、墨绿等。
同时,可以搭配金色、银色等金属质感较强的色彩,突出纪念册的质感和价值。
3.图片选用封面图片可以选择红岩英雄们的合影、雕塑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瞬间。
此外,也可以使用红岩革命纪念地的实景照片,如:红岩村、歌乐山烈士陵园等。
4.字体与排版字体可以选择具有书法艺术特点的行书、楷书等,以表现出对红岩英雄们的敬意。
排版方面,应保持简洁大方,避免过多繁琐的装饰。
标题和正文之间可以加入适量的空白,增强视觉层次感。
三、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案例解析以下为一个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案例:封面以深红色为背景,中间位置印有金色的“红岩人物纪念册”字样,字体采用楷书。
左侧放置一张红岩英雄群体合影,右侧为一幅红岩革命纪念地的风景画。
上下分别用金色线条装饰,增加质感。
四、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的实际应用与建议1.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红岩人物纪念册的内涵和目标受众,确保封面设计符合主题和需求。
2.突出红岩精神,运用图片、文字、色彩等元素,表达敬意和纪念之情。
3.注重字体和排版的美观与舒适,避免过于繁琐的装饰,以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呈现。
4.结合实际情况,如纪念册的尺寸、材质等,进行合理布局,使封面设计更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初三语文第14讲:《红岩》(教师版)

第14讲红岩一、作者简介罗广斌(1924年--1967年),作家。
重庆忠县人。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
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
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
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杀。
杨益言(1925年—)四川武胜人。
中共党员。
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机系。
早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 月18日生于重庆。
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
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
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
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
二、创作背景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三、主要内容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红岩人物图片课件

宋振中(1941年-1949年),绰号 “小萝卜头”,乳名森森,是宋绮 云和徐林侠的幼子,1941年出生于 西安。由于父母被国民党军统特务 逮捕入狱,年仅八个月的宋振中也 随父母入狱。因年龄小,行动相对 自由,成为狱中为难友们传递消息 的“小交通”。1941年11月宋振中 随母亲被捕后,先被关押在西安大 雁塔胡宗南司令部。1943年3月, 宋振中又随父母转押到贵州省息烽 县的阳朗坝监狱。1949年9月6日, 宋振中同其父母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于重庆戴笠警卫室,年仅9岁。
• 23. ____年__月__日,国民党特务 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 造了骇人听闻的“__.__”大屠杀 。
• 1949,11,27,“11.27”
• 24.刘思扬在监狱墙上看到的《囚 歌》的作者是谁?
• 叶挺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 刽子手集中到渣滓洞,以“马上转移,要办移交 ”为名,将男女牢中的人员锁在男牢楼下的八间 牢房里,突然用机枪、卡宾枪扫射,又纵火焚烧 牢房。30名受伤或未中弹的难友挣扎逃出,冲到 围墙缺口时被发现,又有十几人被枪杀,最后15 人脱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
•7.《红岩》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 至1949年重庆(地名)解放。
•8.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 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 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它的基本情 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 敌我斗争为中心。
•9.该集中营里最主要的监狱是渣 滓洞和白公馆。。
红岩中的英雄人物

红岩中的英雄人物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浅谈中国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塑造浅国战影作品中英雄物造谈中抗题材视的人塑回戴珂内容摘要: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形象一直是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李向阳和李云龙这两个英雄人物的对比为切入口,兼顾同类题材其他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共同探讨了中国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英雄人物塑造理念的嬗交以及笔者对此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抗战题材英雄人物塑造嬗变20年3集抗战题材电视连06O1595年的电影《董存瑞》16年,93的电影《日》20年的电影《红,01平原枪声》董存瑞、振新、让沈马英等一系列英雄闪耀在观众心中。
“ 高大全” 当是对以李向阳为代应表的这类完美英雄的精准概括。
相比完美英雄,以李云龙为代表的另类英雄可就陋习缠身了。
我们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脾气火续剧《剑》央视热播,中那亮在剧个智勇双全而有个性十足的英雄——李云龙在观众中引起了热爆,浑身上下草莽气十足。
如《亮剑》中的李云龙,他总吹嘘自己上过私塾,实没什么文化,其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
李云龙讲话,特别是在战场上,几乎没有不带脏字的,果不是他穿着军装,会误如你以为自己看到的是土匪。
1就为人处世而言.2烈反响。
李云龙有勇有谋,有情有义,个不折不扣的英雄,是他是但却没多少文化,没多少涵养。
桀更骜不驯的他让人不得不说,这个英雄有点“ 另类” 。
多少年来,凡但们不妨把他们看作走下神坛的英雄。
其实第一个走下神坛的并非李云龙,是20年上映的电视剧而01《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
提到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们对待战友、姓,美英雄亲百完便习惯性地举出那些高大全的英雄,如李向阳、子荣,杨他们用兵如神,为人处世近乎完美。
我们不容置疑地认为英雄就是用来景仰和崇拜的。
但是以李云龙为代表的“ 类英雄” 让人们耳目一另新——原来有这样一种人,的缺他切友善,人接物彬彬有礼,待和蔼可亲。
李向阳将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兵郭小伟入伍不久,斗热小战这个人物打破了银幕上公式化、概念化的英雄形象,成为了独特鲜活的“ 一个” 而李云龙则是这。
北京四中《红岩》阅读指导

这幅作品描绘了重庆特有的山城风貌:高低起伏的山坡,依山而建的房屋,岗顶 上新式的洋房占据了最好的位置,显示着统治者与达官贵人的霸气;画面上位置稍低 一点的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应该也是有钱人家的产业; 画面左下方搭建的小木屋,就 显得十分简陋了,它应该是穷苦人家的栖身之所;一条石板路蜿蜒而上,层层叠叠的 阶梯构成 了 S 形的曲线,显示了山城交通的困难,尤其是那些坐不起滑竿、轿子的 穷人,只能靠着双脚在石阶上磨砺,步履维艰甚至负重而行的劳苦大众,就在这样的 困顿艰辛而又无可奈何中谋生。 画面右边描绘的奔流而下的江水,这是流经重庆的 长江,江面上几只木船逆流而上,远处依稀可见长江和嘉陵江汇合的景象,为重庆这 座山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 画面中央是三位打着雨伞的市民在卖买蔬菜, 扎着白围裙的妇女正在用杆秤为顾客秤萝卜,在这块较为平展的狭小场地的旁边,陡 峭的江岸边上还有几座临江而建的房屋,这不但展示了山城地势的险要、土地的宝 贵,而且还在诉说着匠人们的胆魄、智慧和技巧。 整个画面都笼罩在雾的灰暗之 中,因为下雾原本就是这座城市常见的天气,作品不但表现了城市自然环境的真实, 通过朦胧阴暗的气象还揭示了当时重庆社会环境的险恶:行将灭亡的统治者不甘心他 们的失败,还像疯狗似的冲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发出最后的狂吠和撕咬。
13
活动一、请欣赏插图,尽量与小说中的文字描写找到对应,看看能否辨识 下面这三幅插图对应的人物和场景。选择一幅加标题,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 你选择的画面。(150 字左右)
第四章至第六章 用时:____分钟 阅读日期:________ 1. 完善昨天的人物关系图; 2. 对比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具体语段,分别归纳江姐和徐鹏飞的特点: 语段一:
“我在干什么?”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这是什么地方?什么 时候?自己负担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 权利逗留。江姐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勉强整理了一下淋湿的 头巾,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走吧,不进城了。”
2024版红岩ppt优秀课件

创作过程及影响
创作背景
作者在亲身经历革命斗争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采访和资料收集,历时多年完成《红岩》的创 作。
创作特点
小说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斗争 和坚定信念。
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影响
《红岩》作为一部反映革命斗争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小说中的革命精神也激励了无数读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 努力奋斗。
中美合作所
国民党政府与美国合作建 立的特务机构,用于镇压 抗日民主力量。
渣滓洞、白公馆
国民党关押革命者的监狱, 见证了革命者的英勇斗争。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简介
罗广斌
中国当代作家,曾亲身经历过革命 斗争,是《红岩》小说的主要作者 之一。
杨益言
中国当代作家,与罗广斌一同合作 创作了《红岩》,对小说情节和人 物塑造有重要贡献。
团结协作意识
红岩革命者之间紧密团结、互相支持,共同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体现 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是当代青少年应该树立的团队意识。
爱国情怀培养与激发
1 2
热爱祖国 红岩精神强调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激发当 代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传承历史文化 通过了解红岩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当代青少年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取 得最终胜利,红岩精神在 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类似题材作品推荐
《青春之歌》
描写革命青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成长历 程,展现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铁道游击队》
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一支铁道游击队在铁路线上 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红岩》教学课件PPT优质课件

4. 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和语言特点,感受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
05
《红岩》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反思与总结
教学方法
01
采用了情境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
02
对《红岩》的背景、情节、人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
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详细描述
2. 分析章节或情节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爱国 主义、革命精神、斗争精神等。
3. 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探讨作品所反映 的时代精神和历史意义。
1. 选取小说中的重要章节或情节,如“狱中斗争” 、“越狱行动”等。
4. 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主 题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教学案例三:以作品风格鉴赏为主题的案例
2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国统区的反动统治面 临崩溃。
3
为了推延内战,国民党政府在南方的大中城市 实行白色恐怖,残酷迫害要求民主的爱国人士 。
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罗广斌是由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发展为革命干部的青年 作家。
他和其他被捕的革命者关押在“中美合作所”的集中营里, 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种种暴行。
学情分析
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满足 不同学生的需求。
总结:对《红岩》教学课件的总结与评价
内容丰富
该课件包含了大量的背景知识、人物介绍、情节分析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文。
视觉效果
该课件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素材,视觉效果比较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总结词:作品风格是文学作品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 点,通过对《红岩》作品风格的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深 入理解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红岩——记烈火中永生的江姐

名著《红岩》-记烈火中永生的江姐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中学刘淑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读书中的相关的故事细节,感知江姐的人物形象。
2.提高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能力,学会课外阅读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到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去。
3.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学会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感情,并发表有独特见解的人物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师生共读——学生探究讨论——学生展示——师生共同总结2.讨论法、问答法、分角色朗读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革命烈士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革命气节2.通过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
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学习重、难点1.通过读书中的相关的故事细节,感知人物形象。
(重点)2.学会课外阅读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到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去。
(难点)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谈话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先来听一首由阎肃作词彭丽媛演唱的歌曲《红梅赞》。
梅花它迎雪吐艳,凌寒飘香,有着铮铮铁骨象征着坚忍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曲,它也是江姐英雄形象的最好诠释。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红岩》的名著阅读——记烈火中永生的江姐。
二、走进名著,了解背景,师:课下让大家搜集了《红岩》的哪些相关背景或作者的资料?生1:(历史背景)生2:(作者简介)师:(幻灯片补充)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的中国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罗广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入党的,被捕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
就在1949年11 月27日深夜军统特务先对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在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罗广斌等18 名革命同志趁机逃出了敌人的监禁。
杨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关在重庆渣滓洞。
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
红岩的人物简介

红岩的人物简介
1江姐
勇敢坚强、坚贞不屈、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得知丈夫遇害,毅然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参与工作;被捕后面对酷刑绝不屈服,痛斥敌人的罪行;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从容就义。
2许云峰
果断、冷静、尽职尽责、甘愿牺牲奉献。
发现敌情后,果断选择转移;为掩护同志们撤退被捕;用手指和铁镣挖通地牢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同志们。
3 刘思扬
思想进步、信仰坚定。
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却投身革命,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财,为信仰劳碌奔波;被捕后宁死也不背叛组织。
4宋振中(小萝卜头)
坚强刻苦、勇敢机智。
才8个月大就跟着母亲进了监狱;在监狱中跟着地下党员学习;利用年纪小的优势,为狱中众人传递消息、物品。
5甫志高
贪图享乐、没有革命精神。
原为重庆地下党员,后因被捕不堪严刑拷打而叛变,交出了许云峰、江雪琴等人,对地下党网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6华子良
忍辱负重、忠贞不屈。
潜伏最深的共产党员。
因装疯卖傻而被特务称为“疯老头”,被关押在白公馆。
特务对他比较放心,常让他去磁器口卖菜。
得知“提前分批密裁”的罪恶计划后逃到了解放区,为越狱的计划做了巨大的贡献。
小说《红岩》里的人物与“一二·一”运动前后云南地下党活动(三)

岁月MEMORY□文 / 龙成鹏小说《红岩》里的人物与“ 一二·一”运动前后云南地下党活动(三)——刘国鋕以及联大地下党在云南地方上的活动小说《红岩》中,出身大地主家庭的革命者刘思扬,原型是刘国鋕,他是又一位牺牲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西南联大烈士。
刘国鋕出生于1921年,1948年4月19日与未婚妻曾紫霞一同被捕,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攻城的隆隆炮声中被屠杀。
和很多西南联大的地下党一样,刘国鋕在云南的革命经历,不只在校园,也在乡村。
大学毕业时,他放弃出国深造机会,在党组织安排下,到曲靖的陆良中学教书。
像当时很多的知识分子革命家一样,刘国鋕和他的同学在云南的经历,不仅是党史的内容,也是研究云南教育、社会发展史的课题。
刘国鋕烈士肖像(网络图片)叙 永 分 校刘国鋕1939年在成都考入西南联大,但因为生病休学一年,1940年才入学。
然而,他真正抵达昆明的西南联大本部已是1941年夏,正好与1941年考上西南联大的马识途、齐亮等人差不多同时,因而有不少的交集。
刘国鋕晚一年到昆明,在当时是学校方面的原因。
西南联大1938年春在昆明正式组建,但到1940年,随着越南等邻国被日军占领,昆明这个城市一下就靠近了战争前沿。
于是,联大酝酿如何搬迁,最后几经波折,决定在四川泸州的叙永县建立分校。
而1940年秋季入学(44级)的400多个学生,就在叙永上学,刘国鋕考入法商学院经济系,成了这个临时校园里的一员。
联大叙永分校存在时间很短。
尽管1940年秋就筹办,但新生入学报到时间已是1941年1月2日,在8月31日,叙永分校结束,一年级学生(只上了一个学期课)便返回昆明继续就读。
刘国鋕入党是在叙永分校。
此外,他还结识了一些进步同学,他们后来都成了革命上的同志。
据《我的叔父刘国鋕》一书介绍,刘国鋕与同寝室的罗长有、袁成源关系比较密切。
“他们一块儿散步、聊天,议论国家大事,讨论抗日战争的前途,并参加各种活动,组成学习小组,政治上推心置腹,无话不谈。
红岩精神宣传资料

红岩精神宣传资料第一板块:红岩小知识一、什么是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用热血与生命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红岩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重庆市委将其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
二、为什么要弘扬红岩精神?1、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它曾激励几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尽管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任务与产生红岩精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它仍然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仍然是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尤为宝贵的资源。
2、红岩精神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实可靠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光荣的革命传统集中地反映在革命前辈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英勇奋斗的精神之中,但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经过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后人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磨炼革命意志,发扬艰苦奋斗作风,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德育工作在历史与未来的焊接点上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只有把过去的光荣传统变成未来的营养和坚实基础,才有利于理想的实现。
红岩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实可靠的根基。
3、弘扬红岩精神是接受国情教育的重要环节革命传统教育的整个内容取材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诞生并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国现代史阶段。
所以,弘扬红岩精神包含于接受国情教育之中,是青少年接受国情教育的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4、红岩精神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
《红岩》江姐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课文,了解江姐的事迹和红岩精神。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自己的笔记、思维导图和问题通过平台提交。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江姐的信仰、坚定和牺牲精神,以及这些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举例:如课文中“江姐的微笑”、“江姐的信念”等关键段落,需重点讲解和讨论。
2.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江姐所代表的红岩精神的内涵,特别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 分析和解读课文中较为复杂的文学手法,如隐晦的象征意义、多层次的人物塑造等。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出建设性反馈。
-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学习内容。
拓展学习:利用推荐的资源,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红岩》人物形象概说

人物特点:机智 勇敢,乐观向上, 深受狱友们的喜
爱和尊敬。
人物经历:在狱 中长大,跟随母 亲学习文化知识, 传递信息和情报。
人物意义:小萝 卜头是革命烈士 的象征,他的故 事激励着人们为 自由和正义而奋
斗。
红岩人物形象的意 叁义
革命精神
红岩人物形象展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牺牲精神 红岩人物形象传递了革命者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红岩人物形象反映了革命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 红岩人物形象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
红岩人物形象的启 肆示
革命信仰的重要性
保持清醒头脑,不受敌人 诱惑和分裂势力干扰
坚定信念,不畏艰险,为 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发 挥集体力量
勇于牺牲个人利益,服从 革命大局
英雄主义的价值
勇敢面对困境,不屈不挠地奋斗 坚守信仰,为理想而战 团结协作,共同抗敌 英雄主义不是孤胆英勇,而是集体力量的体现
人物关系
许云峰和江姐:夫妻关系
许云峰和华子良:狱友关 系
江姐和甫志高:同学关系
徐鹏飞和许云峰:敌对关 系
贰 红岩人物形象分析
江姐
人物特点:坚贞不屈、英勇无畏 事迹:在狱中遭受酷刑,但始终保守党的机密,领导狱中斗争 文学形象:小说《红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形象丰满、具有感染力 意义:江姐作为红岩精神的代表,彰显了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品质
爱国主义
红岩人物形象展现 了革命先烈为民族 独立和人民幸福而 奋斗的精神,是爱 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通过红岩人物形象, 传递了爱国主义情感, 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 豪感和爱国热情。
红岩人物形象所表现 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凝聚民族力量、 推动国家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红岩——记烈火中永生的江姐

名著《红岩》-记烈火中永生的江姐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中学刘淑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读书中的相关的故事细节,感知江姐的人物形象。
2.提高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能力,学会课外阅读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到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去。
3.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学会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感情,并发表有独特见解的人物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师生共读——学生探究讨论——学生展示——师生共同总结2.讨论法、问答法、分角色朗读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革命烈士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革命气节2.通过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
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学习重、难点1.通过读书中的相关的故事细节,感知人物形象。
(重点)2.学会课外阅读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到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去。
(难点)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谈话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先来听一首由阎肃作词彭丽媛演唱的歌曲《红梅赞》。
梅花它迎雪吐艳,凌寒飘香,有着铮铮铁骨象征着坚忍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曲,它也是江姐英雄形象的最好诠释。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红岩》的名著阅读——记烈火中永生的江姐。
二、走进名著,了解背景,师:课下让大家搜集了《红岩》的哪些相关背景或作者的资料?生1:(历史背景)生2:(作者简介)师:(幻灯片补充)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的中国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罗广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入党的,被捕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
就在1949年11 月27日深夜军统特务先对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在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罗广斌等18 名革命同志趁机逃出了敌人的监禁。
杨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关在重庆渣滓洞。
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
拼绘红岩人物的活动方案

拼绘红岩人物的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拼绘红岩人物,传承革命精神”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主体。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1. 时间:[具体日期],上午[X]点下午[X]点。
2. 地点:[详细地址,如学校活动室或者社区活动中心等宽敞明亮的地方]五、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
准备足够数量的硬纸板、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作为拼绘的背景板。
2. 人员准备。
安排一名主持人,负责活动的开场、流程引导和最后的总结。
根据参与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大概在[X]人左右,并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
六、活动流程。
1. 开场(30分钟)主持人登场,热情洋溢地介绍活动的主题、目的和规则。
可以先来个小玩笑:“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就像玩拼图游戏一样,不过咱拼的可不是普通的拼图,而是红岩里那些超酷的英雄人物哦!要是拼错了胳膊腿儿,可别把英雄变成小怪物啦!”2. 分组与分发材料(15分钟)根据之前的安排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互相认识一下,营造轻松的团队氛围。
组长可以简单说下自己的“小目标”,比如要最快完成拼绘之类的。
给每个小组分发人物图片的分割部分、硬纸板、剪刀、胶水、彩笔和大白纸。
3. 拼绘阶段(120分钟)各小组开始拼绘红岩人物。
小组成员们要先商量好要拼绘的人物是谁,然后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裁剪硬纸板、有的负责将分割的图片粘贴在硬纸板上、有的负责用彩笔对人物进行细节描绘或者添加背景元素,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要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观察大家的进展情况,适当地给予一些小提示或者鼓励的话语,像“哟,你们这个小组把江姐的眼神画得太有力量啦!”或者“这个小组速度很快哦,不过可别粗心大意拼错啦”。
4. 展示与讲解(60分钟)每个小组完成拼绘后,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由组长或者一名代表来讲解,说说他们拼绘的是哪个红岩人物,为什么选择这个人物,以及在拼绘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想法或者遇到的小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

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2.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的要素
3.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的特点
4.设计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的注意事项
5.结论:总结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的重要性
正文
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设计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和展示红岩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的要素包括图片、文字、颜色和布局等,这些要素需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以便能够准确地传达出红岩人物的精神和价值。
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主题鲜明、形式简洁、色彩搭配合理等方面。
主题鲜明是指设计要突出红岩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使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在纪念和展示红岩人物。
形式简洁是指设计要尽可能简洁,不要用过于复杂的元素和形式,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色彩搭配合理是指设计要用恰当的色彩来渲染和突出主题,使整个设计看起来更加和谐和美观。
设计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图片的选择要恰当,既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红岩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又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
其次,文字的内容和形式要与图片相配合,既要简洁明了,又要充满深情。
再次,颜色的选择要符合主题和氛围,既要突出红岩人物的精神和价值,又要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
总的来说,红岩人物纪念册封面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它
通过对红岩人物的纪念和展示,既可以弘扬红岩精神,又可以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
寻找红岩精神

你们听说过红岩村,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 · · · · · 这些地方 吗?听说过周恩来,江姐,华子良,萝卜头· · · · · · 这些人物吗? 他们在重庆留下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凝聚成我们的中国魂,民 族魂——那就是红岩精神。
问题一:怎样才能找到红岩精神?
收集红岩故事中革命者的资料和图片
开一个红岩故事会,讲一个红岩故 事。 问题二:红岩故事里人物的行 为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是怎样以红岩精神为指导去克服遇到的困难的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是怎样以红岩精神为指导去克服遇到的困难的
寻找红岩精神
主题活动四
红岩精神,
重庆的光荣与骄傲,
它是中国魂,是民族魂, 激励着几代中华儿女, 红岩精神在哪里? 它在英雄的身影里! 红岩精神在哪里? 他在我们的生活中!
寻找先辈的足迹
2.寻找生活中的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影响几代人,教育了 几代人。邱少云,张兰权,冉 绍之,卢振龙,黎昌和就是典 型的代表人物。
我的访谈计划
采访目的: 小组成员: 调查对象: 采访前准备的物品: 采访要点:
我的采访记录
3.红岩精神照我行
有人说现在社会更崇高物质,时尚,自由,个 性,红岩精神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 我们还需要红岩精神吗? 以“红岩精神照我行”为主题,开一个主题班 会吧! 以“红岩精神照我行”出一期小报。 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是怎样以红岩精神为指导去 克服遇到的困难的?
江竹筠

参考资料 1 永远的丰碑:江竹筠 2 江姐牺牲70周年|她曾在狱中用竹签写下一封“托孤信” .中国军网[引 用日期2019-11-21] 3 “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民族脊梁) .中国共产党新闻[引用日期2020-02-16] 4 全国 “双百”人物评选产生 .新华网.2009-09-10[引用日期2016-11-23] 5 我党历史上“弄假成真”的7对著名革命 夫妻 .中共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10-07] 6 人民日报/2011 年/4 月/7 日/第005 版 7 巾帼英杰 .中国共产党新 闻[引用日期2014-12-16] 8 江姐唯一儿子定居美国 生母养母未曾谋面 .人民网.2008-01-13[引用日期201611-09] 9 江姐的名字该怎么念?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12-17] 10 他们胸怀天下脚踏实地 .中国共产党新闻 [引用日期2014-12-16] 11 江竹筠 红梅傲雪红岩上 来源:《广西党史》 2005年 第04期 12 "江姐"珍贵档案:跳级 考大学 为革命做绝育手术 .网易[引用日期2018-12-01] 13 江姐故居 激励后人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11-19] 14 全国首家江姐纪念馆在蓉开馆 .成都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19] 15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
江竹筠
著名革命女烈士
01 人物生平
03 人物轶事 05 相关报道
目录
北京四中《红岩》阅读指导

5
2. 江姐被捕后受到敌人的疯狂迫害,也得到监狱同志们的敬佩和鼓舞。请你也为 江姐写一封 150 字的简短书信,表达你对她的深深敬佩,并鼓励她坚持战斗下 去。
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 用时:____分钟 阅读日期:________ 1. 请给监狱里面的联欢会写一副对联。 2. 监狱中,革命者组织联欢会与敌人斗争。监狱外还有一批年轻人也积极投入战
第四章至第六章 用时:____分钟 阅读日期:________ 1. 完善昨天的人物关系图; 2. 对比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具体语段,分别归纳江姐和徐鹏飞的特点: 语段一:
“我在干什么?”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这是什么地方?什么 时候?自己负担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 权利逗留。江姐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勉强整理了一下淋湿的 头巾,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走吧,不进城了。”
阅读感受关键词:
4
第十章至第十二章 用时:____分钟 阅读日期:________ 1. 朗读品味第十章到第十二章出现的诗歌,记录你的阅读感受。 2. 渣滓洞的三个特务被作者起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体现出特 务凶残的性格。本书中徐鹏飞和毛人凤等特务也同为凶暴的国民党成员,请你根 据他们的性格为他们起一个动物绰号,并阐述理由。 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 用时:____分钟 阅读日期:________ 1. 为龙光华写一副挽联。
第一章至第三章
《红岩》通读指导
阅读任务 用时:____分钟 阅读日期:________
1. 本书最先出场的人物是______
2. 此后又不断有人物出场,请圈画第一章至第三章出现的人物,把他们的姓名职 业和相互关系画成图。(图一见 P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郑克昌诱骗失败,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 晋打入渣滓洞,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 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 之手除掉了他。 • 解放军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暴动。在白公 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 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 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 • 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徐鹏飞等狗急 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 • 当晚,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 等同志牺牲了,一些同志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 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肖钟鼎、刘德 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 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 林、李泽海、盛国玉(女)。 •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谭模被提出枪 杀,身中三枪未死,他从尸坑中挣扎出来顺利脱 险,加上他一共是20人):罗广斌、周居正、毛 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 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 、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 自立、秦世楷。
• 1.《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 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主要围 绕许云峰、江姐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 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 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 3.《红岩》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 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 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 山游击队司令员。
• 25.在白公馆共产党员 越狱时走的密道是( ) 挖的。 • A.成岗 • B.许云峰 • C.齐晓轩
判断题
26.“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 遗下的女婴 27.“红岩”的意思是红色的石头 29.作者写的《在烈火中永生》 也是一部小说 30.《红岩》记叙的是一些真实的故事
判断题
26.监狱之花 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 遗 (√) 下的女婴 27.“红岩”的意思是红色的石头 (√)
• 4.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 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 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 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 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 5.刘思扬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 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 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 幸福。 • 6.《我的“自白书”》是成岗写的。
• 36.江姐全名是什么 ?人物原型是谁?
•36.江姐全名江雪 琴,人物原型是 江竹筠。
•37.歌剧《江姐》的 主题曲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 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
回忆录
(×) 29.作者写的《在烈火中永生》 也是一部小说
30.《红岩》记叙的是一些真实的故事 (×)
含虚构成
31.《红岩》第十六章《________》按照狱中联 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____, 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________,从中可 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 ______, 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第四部分写的 是________。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 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 狱中联欢 唱歌 交换礼品 贴对联 表演节目
1949年8月,蒋介石带着军 统头子毛人凤来到重庆亲自布置 了对“政治犯”的屠杀计划。9月 6日,杨虎城将军及幼子杨拯中、 杨拯贵,秘书宋绮云、徐林侠及 幼子宋振中(小萝卜头)由贵州 被押往重庆,当晚被秘密杀害在 戴笠的会客室和警卫室。
• 11月27日下午4时,敌人对白公馆进行屠杀,从 渣滓洞提出三批人押往白公馆附近枪杀。深夜已 可隐约听到了解放军的枪炮声,白公馆尚有19名 、渣滓洞约有200余名被关押的革命者。 • 刽子手集中到渣滓洞,以“马上转移,要办移交 ”为名,将男女牢中的人员锁在男牢楼下的八间 牢房里,突然用机枪、卡宾枪扫射,又纵火焚烧 牢房。30名受伤或未中弹的难友挣扎逃出,冲到 围墙缺口时被发现,又有十几人被枪杀,最后15 人脱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 • 这场大屠杀开始于1949年9月,结束于11月29日 ,殉难者达300余人。11月30日,重庆解放。烈 士们在黎明曙光刚刚到来的时候永远倒下了。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 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明星薛之谦说,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 1.《红岩》的作者是 、 。 • 2. 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主要 围绕 、 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 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 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 3.《红岩》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 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 士们亲切称为“ ”的 游击队司令 员。
“中美合作所” 情报机关“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处于重庆歌乐山山下纵横10余公里的群 山之中,地形隐蔽。 由国民党特务头子、 军统局局长戴笠任主任,美国海军部派 遣的少将梅乐斯任副主任。 抗战胜利后成了国民党政府专设关 押、刑讯、残杀革命人士和共产党人的 罪恶机构。1945年底,“中美合作所” 改为第一看守所,设牢狱20余个,白公 馆和渣滓洞为其中最大两个。
• 23. ____年__月__日,国民党特务 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 造了骇人听闻的“__.__”大屠杀。 • 1949,11,27,“11.27” • 24.刘思扬在监狱墙上看到的《囚 歌》的作者是谁? • 叶挺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 17.《红岩》中最后幸存 的共产党员是( )。 • A刘思扬 B齐晓轩 • C华子良 D成岗
• 18.下列事件不属于《红岩》中 的事件的一项是( )。 • A秘密编印《挺进报》 • B“慈居”审讯,赴宴拆敌 • C“重庆防空洞惨案” • D“提前分批密载”屠杀计划
• 19.“他们因为协助发动 了那场著名的事变而被捕 ”,那场“事变”是指哪 件事?是谁发动的? • 答: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 4. 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 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 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 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 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 5. 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 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 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 幸福。 • 6.《我的“自白书”》是 写的。
审讯室
白公馆
• 10.中共重庆市委委员 联络地 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 传刊物 。 • 11.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 用联络站——“ 书店”,交由 负责。 • 12.在渣滓洞中, 死后开了追悼 会。 • 13.重庆当时的特务头子是 。
• 10.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 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 宣传刊物《挺进报》。 • 11.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 用联络站——“沙坪书店”,交由 甫志高负责。 • 12.在渣滓洞中,龙光华死后开了 追悼会。 • 13.重庆当时的特务头子是毛人凤
刘思扬
• 7.《红岩》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 至____年___(地名)解放。 • 8.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 军和______派的垂死挣扎,是 这一时期的特点。它的基本情节 以“________”集中营内的敌我 斗争为中心。 • 9.该集中营里最主要的监狱是什 么?
• 7.《红岩》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 至1949年重庆(地名)解放。 • 8.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 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 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它的基本情 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 敌我斗争为中心。 • 9.该集中营里最主要的监狱是渣 滓洞和白公馆。。
• 甫志高窜到乡下,江姐被捕,关押在渣滓洞。她受尽了 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 钉进她的十指。她傲然宣告: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 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 年底,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放出和谈空气。 •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 敌人为表示和谈“诚意”,假意释放一些政治犯,来自 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他被送回刘 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说受区委 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狱中地下党的情况。刘思 扬表示怀疑,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 务郑克昌 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又被抓起来 关进另一所监狱“白公馆”。
• 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郑克昌入店工作,许云峰几 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 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不听劝告,被捕并成了叛 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 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 特务头子徐鹏飞妄图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 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得到任何东西。 • 敌人为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给犯人霉 烂的食物,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妄图动摇革 命者的意志。 • 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 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 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 1948年,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 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 沙坪书店,作为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表现自己 ,不顾联络站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 售进步书刊。 • 区委书记江姐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 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注意隐蔽,他不以为然。 • 江姐到 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 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 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 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罗广斌、杨益言(重庆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 根据亲身经历在1957年写出 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 生》,随后在此基础上创作 了长篇小说《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