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合集下载

肾功能不全 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 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一、概述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积累,从而影响全身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Scr)、尿蛋白、肾脏形态等方面。

二、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GFR是评估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它代表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血液中废物的能力。

GFR降低提示肾功能受损。

GFR的测定需要使用核素扫描等技术,但也可以通过公式估算。

常用的估算公式包括MDRD公式和CKD-EPI公式。

三、血肌酐(Scr)升高血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它通过肾脏排泄。

当肾功能受损时,血肌酐水平会升高。

因此,血肌酐是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标志之一。

血肌酐值越高,肾功能不全的程度可能越严重。

四、尿蛋白阳性尿蛋白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当肾脏受损时,尿蛋白会增多并出现阳性。

尿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

定性试验分为阴性和阳性,定量试验则可以测定每24小时尿蛋白的排泄量。

五、肾脏形态改变肾脏形态的改变可以提示肾脏疾病的存在。

例如,肾脏萎缩、肾盂积水等都可能是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肾脏形态的评估可以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来完成。

六、其他指标其他指标包括血尿素氮、血尿酸、血清胱抑素C等。

这些指标也可以反映肾脏功能的变化。

例如,血尿素氮升高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而血清胱抑素C则可以更敏感地反映早期肾功能不全。

综上所述,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当GFR降低、Scr升高、尿蛋白阳性、肾脏形态改变或其他指标异常时,应考虑存在肾功能不全的可能。

肾功能不全各个分期

肾功能不全各个分期

肾功能不全各个分期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无法正常进行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病理状态。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不同,肾功能不全可分为五个分期,分别是G1期(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G2期(肾功能轻度到中度减退)、G3期(肾功能中度到重度减退)、G4期(肾功能重度减退)和G5期(肾功能衰竭)。

G1期是指肾小球滤过率(GFR)高于90ml/min/1.73m2,表明肾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减退。

患者在这个阶段通常没有症状,但有时可能出现轻微的蛋白尿或血尿。

G2期是指GFR在60-89ml/min/1.73m2,说明肾功能轻度到中度减退。

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疲劳、易感冒、尿量减少或蛋白尿增多等症状。

此时,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来延缓疾病的进展。

G3期是指GFR在30-59ml/min/1.73m2,表明肾功能中度到重度减退。

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骨质疏松、高血压、肾性尿崩症等症状。

此时,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肾脏病原因的检查,控制高血压、贫血等并限制蛋白质和钠的摄入。

G4期是指GFR在15-29ml/min/1.73m2,表示肾功能重度减退。

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贫血、骨质疏松、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时,患者需要进行肾脏透析或肾移植等替代治疗。

G5期是指GFR低于15ml/min/1.73m2,称为肾功能衰竭。

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贫血、骨质疏松、水肿、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此时,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肾脏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在肾功能不全的治疗过程中,根据分期的不同,治疗措施也会有所调整。

早期的肾功能不全主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来延缓疾病进展;中、晚期肾功能不全则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综上所述,肾功能不全根据肾小球滤过率的不同可分为G1-G5五个分期。

每个分期的特点和治疗措施也有所不同,早期的肾功能不全主要通过药物和饮食控制来延缓进展,晚期则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判定标准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判定标准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判定标准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在排泄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方面功能减退的状态。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不同,国际上将肾功能不全分为五期,即CKD G1-G5期,其中G1期指GFR≥90ml/min/1.73m2,G2期指GFR为60-89ml/min/1.73m2,G3a期指GFR为45-59ml/min/1.73m2,G3b期指GFR为30-44ml/min/1.73m2,G4期指GFR为15-29ml/min/1.73m2,G5期指GFR<15ml/min/1.73m2或透析状态。

而临床上常用的肾功能不全的判定标准主要有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血尿素氮(BUN)等指标。

肌酐清除率(Ccr)是指单位时间内肌酐被清除的量,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男性的Ccr为80-140ml/min,女性为70-120ml/min。

当Ccr下降到50-80ml/min时,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而当Ccr下降到30-50ml/min时,可能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的中晚期表现。

此外,血肌酐和血尿素氮(BUN)也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血肌酐的正常范围为60-110μmol/L,BUN的正常范围为2.9-8.2mmol/L。

当血肌酐和BUN升高时,可能意味着肾功能已经受损。

在临床实践中,除了以上指标外,还可以通过肾脏超声、尿常规、尿蛋白定量等检查来评估肾功能的情况。

尤其是尿蛋白定量,对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肾小球对蛋白质的选择性滤过能力也会下降,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泄漏出来。

除了以上的检查指标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来综合评估肾功能的情况。

比如,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是否有贫血、水肿、高血磷、低钙等肾性骨病的表现等。

通过综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肾功能的分期情况。

在评估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判定标准时,需要注意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无法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临床上,诊断肾功能不全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以明确患者的病情和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肤瘙痒等非特异性症状。

这些表现往往提示着肾功能不全的可能性,但并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肌酐和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升高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

一般情况下,血肌酐和尿素氮的浓度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可以提示肾功能不全的存在。

2. 尿检查,尿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肾小球滤过率的情况,包括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指标。

异常的尿检结果可以提示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从而诊断肾功能不全。

3. 影像学检查,肾脏的超声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肾脏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肾脏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原因。

三、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GFR 约为90-120ml/min。

根据GFR的不同水平,可以将肾功能不全分为不同的分期,包括1期、2期、3期和4期。

根据GFR的分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的检查指标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肾活检、免疫学检查、肾功能影像学检查等,帮助明确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和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病情和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临床医生在诊断肾功能不全时,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结合肾小球滤过率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5级

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5级

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5级
肾功能不全可以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两种类型。

慢性肾脏病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为5期:
1. 慢性肾脏病1期:肾脏已有损害,但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大于等于
90ml/(min·²)。

2. 慢性肾脏病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在60-89ml/(min·²)。

3. 慢性肾脏病3期:肾小球滤过率中度降低,在30-59ml/(min·²),此时多数可出现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等症状。

4. 慢性肾脏病4期: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29ml/(min·²)。

5. 慢性肾脏病5期: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小于15ml/min,则为肾功能不全5期。

患者已经进入尿毒症期,建议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脏移植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专业医学书籍。

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特点:尿量增加, 400ml/天~ 3–5L/天; 大量失水失钠,易出现水、电解质平衡 紊乱,低血压、休克 持续约2周~1月左右。
意义:尿量的进行性增加是肾功能逐渐恢复 的信号。
机制: ① 新生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和浓缩功能尚 未恢复。 ② 渗透性利尿 ③ 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阻塞解除
NOTE:多尿期易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如脱水、 低血钠、低血钾等,应特别注意;此外,易并发 感染
概述:肾脏的基本功能 急性肾功能不全病因和分类 发病机制 临床经过和功能代谢变化 防治原则
肾脏的基本功能
泌 排泄代谢产物
尿 维持水、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
内 分
分泌内分泌激素

功 灭活内分泌激素

保持内环境恒定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二羟VitD3
前列腺素 激肽-激肽释放酶
肾素
调节正常功能代谢
促胃液素 甲状旁腺素

重吸收
Na+, K+, Cl-
肾小管的重吸收:选择性重吸收
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全部重吸收 水和电解质:绝大部分重吸收 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少量 或不重吸收
正常尿比重:1.015~1.025 渗透压:600-800mOsm/L
肾脏内分泌功能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肾性高血压;钠水潴留
持续性肾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
管内压↑
球囊压↑
有效滤过压↓
GFR↓
Epithelial Casts
WBC Cast
Red cell Casts in Urine:
2. 原尿返漏
肾毒物 肾缺血
急性肾小管坏死 基底膜断裂
原尿反流至 肾间质

肾功能不全的名词解释

肾功能不全的名词解释

肾功能不全的名词解释
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无法正常执行其滤波和排泄废物的功能,导致体内废物和液体的潴留。

这可以是由于肾脏本身的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疾病或创伤引起的。

肾功能不全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通常是由于突发的肾脏问题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严重的感染、肾脏栓塞、肾脏损伤或药物中毒等。

急性肾功能不全可导致体内废物和液体的潴留,造成尿量减少、水肿、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症状。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功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渐减退,通常是由于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囊肿、糖尿病肾病等。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可能不明显,直到肾脏受损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贫血、骨质疏松、高血压和尿毒症等症状。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通常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查来评估肾脏的功能。

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肾脏疾病的进展、调整药物剂量、改变饮食习惯、补充适当的营养和透析等。

对于一些患者,肾移植可能是最终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无法正常工作的状况,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早期
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3




发病机制 一、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激活—入球小动脉痉挛 2.儿茶酚胺 肾血管收缩 3.前列腺素 肾血管收缩 4.内皮素 入球、出球小动脉收缩 5.PAF、TNF 前者-肾小球滤过降低,后者-肾小 管坏死 二、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障碍 三、肾小管上皮脱落、形成管型 四、其他
28
二、尿液检查 ①尿常规改变可因基础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可 有蛋白尿、红、白细胞或管型,也可以改变不明 显。 ②尿比重多在 1.018以下,尿毒症时固定在1.010~ 1.012之间,夜间尿量多于日间尿量。 三、肾功能测定 ①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②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试验均减退。 ③核素肾图,肾扫描及闪烁照相亦有助于了解肾 功能。 四、其它检查 泌尿系X线平片或造影,肾穿刺 活检,有助于病因诊断。
8
3、生化分析 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但氮 质血症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因肾功能 正常时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尿素氮亦可升高。 血肌酐增高,尿肌酐/血肌酐<20是重要诊 断指标;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pH↓ 4.影像学 X线、B超
9
诊断及鉴别诊断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根据原发病史,少尿和 尿改变的特点作出诊断。每日血尿素氮>
7.骨骼系统 可出现肾性骨病,包括肾性骨软化症、纤维性 骨炎、骨硬化症及转移性钙化等,多见于病程较 长或长期透析者,这与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活性维生素D合成障碍,慢性酸中毒有关。 8.免疫系统机能低下 易继发感染。
27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液检查 ①尿素氮、肌酐增高。 ②血红蛋白一般在80g/L以下,终末期可降至20- 30g/L,可伴有血小板降低或白细胞偏高。 ③动脉血液气体,酸碱测定;晚期常有PH值下降、 AB、SB及BE均降低,PaCO2呈代偿性降低。④血 浆蛋白可正常或降低。 ⑤电解质测定可出现异常。 低钙、高磷、高血钾

肾功能不全的指标

肾功能不全的指标

肾功能不全的指标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不能正常发挥排泄废物、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功能的一种疾病。

肾功能不全的指标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和尿量等。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衡量肾脏排泄功能的重要指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肾小球对血液中物质的滤过量。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GFR为每分钟约90-120毫升。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血尿素氮是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和肾排泄功能的指标,一般通过测定血液中的尿素氮浓度来评估肾功能的好坏。

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血尿素氮水平常常升高,原因是肾脏无法正常排泄体内的尿素氮。

肌酐是肌肉中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泄掉。

在正常情况下,肌酐的血浆浓度稳定,并且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血浆中的肌酐浓度会升高。

因此,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肌酐浓度可以评估肾功能的好坏。

尿量是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的尿量约为1000-2000毫升。

当肾功能不全时,患者的尿量通常会减少,甚至出现无尿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尿液中的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指标来了解肾功能的情况。

这些指标在肾功能不全时,往往会出现异常高或异常低的情况。

总之,肾功能不全的指标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血尿素氮、肌酐和尿量等。

了解和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应该定期检查这些指标,及早发现和治疗肾功能异常。

(10)病理学--第十八章第四节 肾功能不全(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2013)

(10)病理学--第十八章第四节  肾功能不全(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2013)

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第十八章第四节肾功能不全(注释:临床上称肾功能衰竭,不包括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何谓急性肾功能不全?根据病因,急性肾功能不全可分为哪几类?分别见于哪些情况?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面对突然出现少尿、氮质血症患者,应首先考虑排除什么疾病?然后区分什么?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答: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以及代谢产物聚积的临床综合症。

急性肾功能不全按病因可分为以下三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分类和病因类型病因类型病因肾前性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休克)氨基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卡那霉严重脱水素、多粘菌素等)大出血重金属(铅、汞、砷、锑等)烧伤、大手术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乙二醇)心排血量下降造影剂、磺胺类药急性心力衰竭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心肌梗死急性肾实质性疾病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小球肾炎全身血管扩张狼疮性肾炎肾血管收缩或阻塞急性间质性肾炎血管收缩药肾外伤肾动脉狭窄肾后性尿路阻塞(结石、肿瘤)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双侧输尿管阻塞肾性长期肾缺血膀胱出口阻塞(前列腺肥大、尿道阻塞) 肾毒素的影响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肾脏血液灌注严重不足。

面对突然出现少尿、氮质血症患者,应首先考虑排除尿路阻塞。

然后区分肾前性还是肾性因素引起。

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

2.临床上,根据有无少尿,急性肾功能不全可分为哪几型?少尿型和非少尿型患者的血非蛋白氮含量如何?答:临床上,根据有无少尿,急性肾功能不全可分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两种类型。

无论少尿型还是非少尿型患者,血非蛋白氮含量进行性升高,即氮质血症进行性加重。

3.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哪几方面的临床表现?其中可直接引起心律紊乱的因素有哪些?答: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①尿改变(少尿或无尿,低比重和低渗尿)②氮质血症③高钾血症④代谢性酸中毒⑤水中毒⑥感染⑦各系统功能障碍其中可直接引起心律紊乱的因素有高钾血症、酸中毒。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临床症状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临床症状
少尿或无尿患者尿量进入500ml/d即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出现多尿,每日尿量超过2500ml/d,通常持续1~3 周,继而再恢复正常。多尿期有时由于排钾过多或使用排钾利尿剂、摄入减少等造成低血钾,如血清钾 <3mmol/L时患者可出现疲乏、恶心呕吐、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定向力障碍 及嗜睡、昏迷。心电图可见T波宽而低、Q-T间期延长、出现U波,甚至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肾小管重吸 收功能较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迟缓且滞后,多数肾小管功能完全恢复需3个月以上,少数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 的肾结构和功能损伤
• 1.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 • 在体液丢失纠正之后,要坚持“量出为入”的原则,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 • 每日的入液量 = 前一日的尿量 + 其他显性失水量 + 非显性失水量 • 如有发热,则T每增加10C,每日应增加入量100ml。 • 2.饮食和营养 • 尽可能地供给足够的热能和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防止内源性和外源性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等 4、急性肾血管疾病 约占4% 5、慢性肾脏疾病的急剧加重 (三)肾后性急性肾衰竭:主要见于从肾盂到尿道口的尿路梗阻,尿量突然由正常转为无尿,常见
原因有输尿管结石、肾乳头坏死组织阻塞、腹膜后肿瘤压迫、前列腺肥大和肿瘤等引起,多为 可逆性,如能及时解除梗阻,肾功能可很快恢复。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临床症状
湖北省新华医院重症医学科 徐彬
概述
肾功能不全 (renalinsufficiency)是由多 种原因引起肾小球严重破 坏,使身体在排泄代谢废 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 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 床综合症后群。分为急性 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 不全。预后严重,是威胁 生命的主要病症之一。
一、病因 (一)肾疾患 (二)肾血管疾患 (三)尿路慢性梗阻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不能有效地滤除体内代谢产物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疾病状态。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肾脏病学会(ISN)的相关指南,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肌酐清除率是更为准确的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一般来说,血肌酐水平持续升高并伴有肌酐清除率下降可以提示肾功能不全的可能性。

2.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可以评估肾小管功能和尿液浓缩功能。

常见的尿液检查指标包括尿蛋白、尿钠、尿肌酐比值等。

异常的尿液检查结果可以提示肾小管功能异常或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3. 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肾脏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发现肾脏病变和肾脏梗阻等情况。

4. 肾活检,肾活检是确诊肾脏疾病的“金标准”,通过肾活检
可以明确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理改变,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肾脏疾
病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综上所述,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肾活检等手段可以明确诊断肾功能不全的
病因和程度。

及早发现和诊断肾功能不全,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
治疗和干预措施,减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
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疑似的患者,及时进行全面的肾功能检查和评估
是非常重要的。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

肾功能不全的分期
一期:肾功能储备代偿期
肾脏的储备代偿能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即使是肾脏的功能已经减退,但是肾脏的排泄代谢产物以及肾脏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并不会受到影响,仍然可以满足机体的正常需要,这个时候人体不会出现任何的症状,即使是进行检查可能也会显示正常或者是偶尔出现稍高的症状。

二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这个阶段的肾小球已有较多损害,肾小球的损害已经达到了60%~75%,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已出现一定的障碍,血肌酐、尿素氮已经出现偏高或超出正常值。

患者会出现贫血,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易集中等症状。

但是这一阶段却常被忽视,如果出现了失水、感染、出血等情形,那么很快就会出现明显症状。

三期:肾功能衰竭期
在这一时期肾脏功能损害已经比较的严重,肾脏的损害已经达到了75%~95%,肾脏的功能已经不能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病人这个时候会出现易疲劳,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比较严重,贫血已经非常的明显,夜尿也会出现增多,血肌酐、尿素氮上升非常明显,并常常会出现酸中毒,这一时期又称肾衰期。

四期:尿毒症期
在这一时期肾小球损害已超过95%,患者已经有了严重的症状,
如剧烈恶心、呕吐,尿少,浮肿,恶性高血压,重度贫血,皮肤瘙痒,口有尿臊味等。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

(一)原因及分类 1、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肾脏灌流不足所致。 1.血容量的不足:
⑴各种原因所致的大失血; ⑵胃肠道的液体丢失等。
2.心输出量减少 充血性心衰 3.肾血管收缩
功能性肾功能不全,当血流恢复时,泌尿功能恢复 时间过久→器质性
2、肾性肾功能不全:肾器质性病变引起 (1)肾小球、肾间质、肾血管病变 (2)肾小管坏死:肾缺血、肾中毒 3、肾后性肾功能不全:
利尿、脱水
少尿型
非少尿型
漏诊、治疗不当时
四、防治原则 (一).原发病的治疗 (二). 少尿的治疗
有透析指征者,尽快早期透析治疗 1.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
“量出为入”,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 2.饮食和营养 足够的热能和限制蛋白质摄入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
指各种肾脏疾病的晚期,由于肾实 质的进行性破坏,肾单位逐渐减少,不 足以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的 恒定,导致体内代谢产物蓄积,水、电 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 障碍的综合病征。
检查:
T37。C、R 20 次/分、P 120次/分↑ 、BP 266/160 mmHg↑、
Hb 47g/L↓,WBC 9.6 109/L,血磷1.9mmol/L↑,血钙 1.3mmol/L↓。尿蛋白 + ↑ ,RBC 10-15/Hp↑,WBC 0-2/Hp, 颗粒管型 2-3/LP ↑ 。
X线检查:双肺正常,心界扩大,骨质疏松、骨质变薄。
questions
1.患者是何疾病? 2.发生了那些病理生理变化?原因?
4、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肾炎有哪些? 5、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血尿的疾病 有哪些? 6、有系膜细胞增生的肾小球肾炎有哪些? 7、一病人,7岁时有过水肿,少尿、血尿、蛋

ICU急诊icu肾功能不全的监测及处理

ICU急诊icu肾功能不全的监测及处理

监测及处理2023-11-07CATALOGUE目录•概述•监测•处理•预防与护理•预后与转归•临床案例分析01概述•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功能出现障碍,无法正常排泄废物和水分,以及无法正常分泌激素,从而影响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根据病因和病程,肾功能不全可分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定义与分类急性肾功能不全主要由肾前性因素(如血容量不足、肾脏灌注不足等)、肾后性因素(如尿路梗阻等)和肾实质性因素(如药物或毒物损伤肾脏等)引起。

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由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引起,随着病情的进展,肾脏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

病因与病理生理急性肾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加深、水肿、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

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尿常规异常等。

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乏力、腰酸、夜尿增多、食欲减退等。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尿常规异常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02监测包括尿常规、尿沉渣、尿蛋白定量等,以评估肾脏滤过功能。

尿液检查血液检查电解质检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等,以评估肾脏排毒功能。

包括钾、钠、钙等,以评估肾脏调节电解质平衡的功能。

03实验室检查0201肾功能监测指标尿量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成人尿量为1-2升/天。

血肌酐值是评估肾脏排毒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肌酐值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血肌酐值和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计算得出。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肾脏形态、大小及有无占位性病变等。

CT或MRI检查对于疑似肾脏肿瘤或肾盂肾炎等病变,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03处理纠正水、钠潴留,恢复正常血容量纠正高钾血症,降低心脏骤停风险纠正酸中毒,恢复机体正常代谢纠正可逆因素对症支持治疗预防感染,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减轻肾脏负担,适当控制蛋白质摄入维持营养需求,提供足够能量和营养03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持续清除代谢废物、过多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机体氧合状态透析治疗01血液透析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多余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02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清除代谢废物、多余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04预防与护理饮食与营养总结词调整饮食和营养摄入是预防和治疗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手段。

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HRS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 HRS) 是严重肝病、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患者晚期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差,死亡率高。

其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引起肾外全身动脉扩张和循环血量不足,导致肾血管显著收缩和肾小球滤过率(GFR) 骤然下降。

定义:HRS 是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进展性肝功能衰竭和门静脉高压时,以肾功能不全、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和动脉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在肾脏,显著的肾血管收缩导致GFR 严重下降。

在肾外的全身循环系统,则出现明显的动脉扩张,导致全身血管张力下降和动脉压降低。

需要明确,HRS 是功能性肾功能不全:严重肝病患者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导致外周动脉舒张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介导肾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肾缺血和GFR 下降。

HRS 患者肾小管功能完好,无器质性肾组织改变。

不过虽然这种肾损害是功能性的,但若不能尽快纠正,肾小管内微血栓广泛形成后将演变成器质性病变。

在肝功能衰竭者中,HRS 发生率为60 %~80 %;国外文献报道,肝硬化腹水者一年的HRS 发生率为18 % , 五年的发生率为39 %。

一旦发生HRS ,治疗相当困难,预后差,中位生存时间仅1.7 周, 3 个月病死率高达80 %~100 %。

发病机制:主要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或其他严重肝病所引起的外周血管、广泛的内脏血管床及肠系膜血管网扩张,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肾灌注降低,从而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少尿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

是因为过度的血管扩张和极度的血容量减少。

严重肝病导致多种扩血管物质(如前列腺素、一氧化氮、胰高血糖素、心房利钠肽、内毒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 不能被肝脏灭活,或门静脉高压时经门体分流进入体循环,引起肾外全身动脉(尤其是内脏动脉) 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外周动脉压下降。

通过压力感受器和(或) 容量感受器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和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肾血管收缩、肾灌注减少、GFR 下降,最终导致H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区别: 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各种进展性肾病的最终结局。 伴有恶心、呕吐, 尿少,浮肿,恶性高血压,重度贫血,皮肤瘙痒,口有尿臊味等。 肾功能衰竭: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 种。 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表现 为少尿(尿量<400mL/d)或无尿(尿量<50mL/d)、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急骤发生的 尿毒症,亦有呈非少尿型者(尿量>1000mL/d)。处理及时、恰当,肾功能可恢复。病情复 杂、危重患者或处理不当时可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致死。急性肾衰包括下述 3 种情况: ①肾前性氮质血症。由于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致使肾血灌注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所致。②肾后性氮质血症。由于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致使尿路发生急性梗阻,导致少尿 和血尿素氮(Bun)升高。③肾性急性肾衰。由于肾实质疾患所致,见于重症急性肾小球疾患、 急性间质-小管性疾患、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血管疾患和慢性肾脏疾患,在某些诱因作 用下使两肾功能急剧恶化者,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多见。 二、预防 1.调养五脏:平素起居、饮食有节,讲究卫生,避免外邪侵袭,尤其在传染病流行的季 节和地区更应加强预防措施;不过食辛辣炙皇厚味,以免滋生湿热;调畅情志,保持精神愉快, 使气血畅达而避免产生气滞血瘀;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2.防止中毒:有关资料表明,20%一 50%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还有部分 因接触有害物质所致。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和接触对肾脏有毒害的药物或毒物。若属意外 服用或接触应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
一、诊断 诊断 ARF 时应首先从临床入手,确定 ARF 是少尿型、非少尿型、还是高分解型,然后
再弄清其原因是肾前性、肾性还是肾后性,最终明确病因。本病根据原发病因、结合相应临 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1.存在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如血容量减少、肾毒性药物使用、重症感染。 2.尿量显著减少:突发性少尿(<250ml/m2)或无尿(<50ml/m2)及水肿、血压升高、 血尿等临床表现。个别尿量不减少者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3.尿液检查可有蛋白尿、血尿及尿比重降低。 4.氮质血症:血清肌酐(Scr)>176mol/L,BUN>15mmol/L,或每天 Scr 增加>44~ 88&micro;mol/L 或 BUN 增加>3.57~7.5mmol/L,测肾小球滤过率(如内生肌酐清除 率)Ccr 常<30ml/(min·1.73m2),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通常每天尿素氮可升高 3.6~10.7μmol/L,血肌酐可增加 88.4~176.8μmol/L。常有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 表现。 5.B 超提示双肾多弥漫性肿大或正常。 6.ARF 临床分期及表现: 少尿期: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水过多(体重增加,水肿、高血压、脑水肿),电解 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钠、高血磷、低血钙等),代谢性酸中毒,并可出现循环系统、神经系 统、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多尿期:尿量渐多或急剧增加(>2500ml/m2)、水肿减轻,氮质血症未消失,甚至轻 度升高,可伴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恢复期:氮质血症恢复,贫血改善,而肾小管浓缩功能恢复较慢,约需数月之久。以上 是诊断急性肾衰竭的可靠依据。
3.防治及时:一旦有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发生,应及早治疗,注意扩充血容量,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恢复循环功能。若发现本病将要发生,应早期采取措施, 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恢复肾灌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排除肾小管内梗阻物,防治感 染,防止 DIC、肾缺血引起的肾实质的损害。同时尽早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对预防本病发 生有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