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婚年龄与人口出生率有什么关系

合集下载

婚姻、家庭与人口再生产

婚姻、家庭与人口再生产

7婚姻、家庭与人口再生产婚姻、家庭与人口再生产有着密切、直接的联系, 长期以来, 人类社会通过婚姻家庭制度来控制着人们的生育行为。

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 研究婚姻与家庭的性质、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 进一步揭示人口再生产的规律。

这是人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7. 1 婚姻与人口再生产7. 1. 1 婚姻的涵义与性质1) 婚姻的涵义婚姻是指男女两性结合, 确定合法的夫妻关系, 并建立家庭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形式。

婚姻从产生之时起, 就成为制约人口再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婚姻的定义来看,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 第一, 婚姻通常为法律所确认。

在社会生活中, 婚姻不仅仅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两性关系, 而且要受到法律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制约, 是社会公认的合法的两性关系。

第二, 婚姻的职能除满足生理需求外,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育。

婚姻的生育职能使得整个社174会的人口再生产得以延续和发展, 这是社会的需要, 也是家庭的需要。

2) 婚姻的性质婚姻具有双重属性, 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就其自然属性看, 婚姻关系借以建立的生理基础是男女两性的差别和性的本能,在这一点上, 人和其他动物并无区别。

但另一方面, 婚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定形式。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的人,其自然属性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婚姻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这个问题。

( 1) 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 有不同的婚姻制度。

原始社会初期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人们必须共同劳动, 过群居生活, 这就决定了当时相应的婚姻制度是群婚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使人类由游牧式的生活方式逐步走向定居生活, 从而也为此时人类的婚姻制度———对偶婚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再以后,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私有制的出现, 又带来了婚姻制度的巨大变化, 使人类从对偶婚走向一夫一妻婚。

计生统计指标及概念

计生统计指标及概念

计生统计指标及概念(一)人口总数统计1、年初人口数:是指在观察期的起始点时的总人口数。

期初总人口:即本期初的人口,分年初、季初,具体指期初之月1日零时的人口。

本期期初人口等于上期期末人口。

2、年末人口数:是指在观察期的结束时的总人口数。

当年年末人口数就是下年的年初人口数。

期末总人口:即本期末的人口,分年末、季末,指期末最后一日24时的人口。

本期期末人口等于下期期初人口。

3、年平均人口数:是指一年之中各个时点的平均总人口数。

计算年平均人口数公式。

即: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24、年出生率:指某地年内人口出生人数与该年人口平均(或年中)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数表示(保留两位小数,下同)。

其计算公式为:年平均人口=年初人口+年末人口÷2(保留整数)年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年中)人口×1000‰5、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

通常以一年为期计算。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年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年平均人数* 1000‰=出生率-死亡率6、年死亡率:指某地一年内死亡总数与该地年平均人口之比,通常用千分数表示,其计算机公式为:年死亡率=某地-年内死亡总数÷年平均(年中)人口×1000‰。

7、生育更替水平是指这样一个生育水平,即同一批妇女生育女儿的数量恰好能替代她们本身。

当净人口再生产率为1.00时,恰好等于更替水平。

总和生育率为2.1即达到了生育更替水平。

(二)婚姻统计1、育龄妇女人数:是指从月经来潮到绝经止这一年龄阶段内的妇女。

国际上通用的育龄妇女的年龄界限为15-49岁。

2、已婚育龄妇女人数:是指育龄妇女中已经结过婚的妇女人数,也包括已经离婚或丧偶的妇女。

3、初婚率:是指在期内初婚(不含再婚、复婚)的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初婚率=当年初婚人数÷该年平均(年中)人口×1000‰。

初婚年龄的影响因素分析

初婚年龄的影响因素分析

初婚年龄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使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探讨了城乡居民初婚年龄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经济原因。

研究发现,教育、职业和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对初婚年龄有着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性别和户籍差异。

教育程度对女性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干男性,高等教育对农村户籍女性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于城市户籍女性,技术类职业相比非技术非管理类职业,对农村户籍男性居民的初婚年龄有着显著的提前效应。

在城市户籍居民中,父母的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初婚年龄越晚;兄弟姐妹越多,初婚年龄越早。

对城市和农村户籍居民而言,父亲从事管理类职业对儿子的初婚年龄均有显著的提前效应,而且对农村户籍居民的影响要高于城市户籍居民。

关键词:初婚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社会经济特征一、引言初婚年龄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一个社会中婚姻和家庭的变迁,而且会对国家的人口再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其变化趋势并寻求其社会经济根源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初婚年龄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Manning,1995;Raymo,2003),与此相对应,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和收入迅速增长(Sweeney,2002)。

这种现象引发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即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否可以解释初婚年龄的变化?对此,学界存在下列三种观点。

(1)将初婚年龄的推迟归因于女性经济的独立(Becket,1973;Teachman,et al,1987),假定性别角色分工所带来的男女两性的相互需求是结婚的主要动力,职业前景较好和经济资源较丰富的女性从婚姻中所获得的收益相对减少,从而导致了结婚年龄的延迟。

该观点在一些跨国的经验研究(Blossfeld,1995;Ono,2003)中得到了修正,即认为在性别角色严重分化的社会中,女性很难平衡工作和家庭,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更有可能推迟结婚年龄。

(2)强调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在校就读时间的延长在客观上推迟了初婚年龄(Blossfeld and Huinink,1991;Thornton,et al,1995;Sweeney,2002;Raymo,2003)。

2019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2019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知识点一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学生用书P19]1.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温馨提示]地域文化表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生产工具、服饰、饮食、语言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深远。

【思考】1.荷兰风车、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墨西哥玛雅古迹、瀑布是否属于文化现象?提示:荷兰风车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那达慕大会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墨西哥玛雅古迹在古代属于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现在侧重于精神财富,以上三项都属于文化现象。

瀑布不是人类创造的,不属于文化现象。

2.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在斋月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不能吃喝;有些佛教徒不吃荤;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而且以上宗教建筑风格不同。

这些习俗和建筑风格可以称为什么?提示:地域文化。

材料一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的形成基础。

地理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场所空间、生产和生活资料,还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

材料二四合院结构示意图。

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

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等华北地区,其中以北京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一种四面有房屋、中间有院子的住宅结构,其规模有大有小,小型四合院只有一进院子,大者有二三进和东西跨院,有的还有后花园。

四合院由围墙封闭成矩形,房屋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排列。

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上,门朝南开;有的大门前后有影壁,进门左转进入前院,院子南侧为倒座,旧时为佣人的住处。

经垂花门进入中心庭院,分布在中轴线上坐北朝南的正房,也叫上房,为主人起居室和卧室,一般为一明一暗。

中间为堂屋,是家庭住房的中枢,也是接待客人和家人相聚的地方,两边为卧室。

正房的前方左右两侧为厢房,也叫下房、配房,一般用作书房、餐室或晚辈住房。

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回廊相连。

结合材料探究:(1)某地域内的文化景观是当地________的指示物。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精选ppt
1
1、“高—高—低”模 式
原始模式
精选ppt
2
1、“高—高—低”模 式
传统模式
精选ppt
3
类 历史时 人口增长特征 型 期 出生 死亡 自然增
率 率 长率
原因
原 原始社 始 会(采 极 极 型 猎文明) 高 高
生产力水平极
极 低
低,受自然环 境影响大,死 亡率极高
率 率 长率
原因
低 现在 低 (后 低 工业 型 化时
期)
低低
生产力水平的进
一步提高,医疗

卫生事业进步, 生活水平和文化
水平的提高,生
育观念和生育行
为的变化
负增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等 接近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日本等 增长较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奴隶、
封建社
生产力水平
传 会和资 高 高 统 本主义 型 社会初
期(农
较 低
有所提高, 生存环境有 所改善,死 亡率仍较高
业文明)
精选ppt
地区分布
热带雨林 的原始部 落
较落后 的发展 中国家 或地区
4
2、“高—低—高”模 式
过渡模式
精选ppt
5
人口增长特征 类 历史 型 时期
出生 死亡 自然增 率 率 长率
原因
地区分布
18世
纪中
产业革命的发 现主要在
高 期后
生,生产力水 亚非拉发
低 (产 高 低 高 平明显提高, 展中国家,
高 业革
医疗卫生事业 如巴基斯

计划生育指标计算方法

计划生育指标计算方法

1、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2、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某地区面积3、男性人口比例=男性人口数÷总人口数女性人口比例=女性人口数÷总人口数4、人口性别比=(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5、出生性别比=(出生男婴数÷出生女婴数)×1006、平均年龄:①一岁一组平均年龄=[(各个年龄×各年龄组人数)之和]÷总人数+0.5②几岁一组平均年龄=[(各个年龄组的最低值×各年龄组人数)之和]÷总人数+(年龄组距÷2)7、老年(人口)系数=65岁(60岁)以上人口数÷总人口数8、少年(人口)系数=15岁(不包括15岁)以下人口数÷总人口数9、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一孩出生率=(年内一孩出生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10、一般生育率=(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人数)×1000‰11、年龄别生育率=(某一年龄妇女全年活产婴儿数÷该年龄组平均妇女人数)×1000‰12、总和生育率=∑各年龄别生育率13、终身生育率=(同一批妇女一生所活产婴儿数÷同批妇女人数)×1000‰14、平均初婚年龄=(初婚年龄×同龄初婚人数)之和÷全年初婚人数15、初婚率=(当年初婚人数÷该年年平均人数)×1000‰16、早婚率=(早婚人数÷同期初婚人数)×100%17、晚婚率=(晚婚人数÷同期初婚人数)×100%18、计划生育率=(符合生育政策的出生人数÷总出生人数)×100%19、出生孩次比例:①一孩出生比例=(出生一孩数÷总出生数)×100%②二孩出生比例=(出生二孩数÷总出生数)×100%③多孩出生比例=(出生多孩数÷总出生数)×100%④计划外多孩率=(计划外多孩出生数÷总出生数)×100%20、二孩平均生育间隔={(间隔一年人数+间隔二年人数×2+间隔三年人数×3+间隔四年人数×4+…)÷二孩出生总人数}+0.521、独生子女领证率=(一孩妇女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已婚育妇女数)×100%22、综合避孕率=(已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00%23、一孩妇女放环率=[一孩妇女放环(皮下埋植)人数÷一孩妇女人数]×100%24、二孩妇女结扎率=(二孩妇女结扎人数÷二孩妇女人数)×100%25、多孩妇女结扎率=(多孩妇女结扎人数÷多孩妇女人数)×100%26、当年生育一孩妇女放环及时率=[当年按时间要求三个月内放环(皮下埋植)一孩妇女人数÷当年应及时放环的一孩妇女人数]×100%27、当年生育二孩妇女结扎及时率=[当年按时间要求三个月内结扎二孩妇女人数÷当年应及时结扎的二孩妇女人数]×100%28、人工流产率=(人流引产数÷已婚育龄妇女数)×1000‰29、避孕措施有效率=(当年落实避孕措施未出现意外妊娠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当年落实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00%30、出生数+人流引产数≈结扎数+放环数31、出生人流比=1∶(人流引产例数÷同期活产婴儿数)32、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已婚育龄妇女人流引产例数÷已婚育妇女人数)×1000‰33、脱环率=(已环检脱环人数÷已环检人数)×100%34、某年节育措施落实的欠账数=某年出生人数+某年人流引产数-某年(放环数+结扎数+新增使用药具数)35、某年节育手术托欠率=某年节育手术欠账数÷某年(出生数+人流引产数)×100%36、环孕情服务率=(已服务人次数÷应服务人次数)×100%或={一次人数+(二次人数×2)+(三次人数×3)+(四次人数×4)}÷{一次应服务人数+(二次应服务人数×2)+(三次应服务人数×3)+(四次应服务人数×4)}×100%37、环孕情服务漏检率=[(应检人数-已检人数)÷应检人数]×100%环孕情服务漏检率=(0次人数÷应检人数)×100%38、怀孕过预产期未生育比例=(怀孕过预产期未生育妇女数÷检出现孕妇女数)×100%36、计划外怀孕处理比例=(计划外怀孕已处理人数÷检出计划外怀孕人数)×100%40出生孕情检出率=(月报告单出生有怀孕记录人数÷月报告单上报出生人数)×100%41、出生孕情及时检出率=(月报告单出生有怀孕记录且怀孕月份小于五个月人数÷月报告单上报出生人数)×100%42出生统计误差率=[(调查出生数-报表出生数)÷调查出生数]×100% 43、用统计误差校正后的报表计划生育率=报表计划生育率÷(1+计划生育率统计误差率)45、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46、年龄别死亡率=(某年龄全年死亡人数÷该年龄年平均人数)×1000‰47、婴儿死亡率=[未满周岁婴儿全年死亡数÷(1/4去年出生人数+3/4今年出生人数)]×1000‰48、死亡概率=(2×死亡率)÷(2+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年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50、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51、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统计局公布数)+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本年迁入人数-本年迁出人数52、计划外生育费应征金额=(计划外二孩生育的户数×该乡人均纯收入数×4.2)+(计划外三孩生育的户数×该乡人均纯收入数×11.2)+(计划外四孩生育的户数×该乡人均纯收入数×14)+…53、计划外生育费征收率=(实征金额÷应征金额)×100%54、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普及率=(知道人数÷调查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00%55、家庭服务袋占调查总户数的比例=(有家庭服务袋户数÷总户数)×100%56、新婚夫妇参学率=(初婚妇女持有婚育学校培训证人数÷初婚人数)×100%57、“三结合”应帮扶户数=独生子女贫困户+二女结扎户贫困户+其他计划生育贫困户58、“三结合”帮扶面=(已帮扶户数÷应帮扶户数)×100%59、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贫困户帮扶面=[(已落实帮扶的独生子女领证户+二女结扎贫困户数)÷(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贫困户总户数)]×100% 60、计划内出生持证率=(计划内生育者持《生育证》的人数÷计划内出生人数)×100%61、安排生育对象政策符合率=(安排的生育夫妇对象符合《条例》规定数÷安排生育二孩夫妇对数)×100%62、本期无孩育龄妇女数+本年度生一孩数=上年无孩育龄妇女数+10~12月初婚数本年度安排生育一孩对象数=上年度无孩育龄妇女数+10~12月初婚数本年度安排生育一孩对象数=本期无孩育龄妇女数+10~12月生一孩数63、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人数比例=(协会会员人数÷总人口数)×100%64、技术人员持上岗证率=(有上岗证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总数)×100%。

人口统计指标及公式

人口统计指标及公式

人口统计指标及公式
一、年平均人口数:
定义:指某年度的平均人口数。

公式:(本年初人口数+本年底人口数)÷2
二、出生率:
定义:指某年度每一千人中的活产数,是反映某地区人口出生情况的相对指标。

公式:某地某年活产数÷该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注意:活产指具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四肢抽动四项指标的任一项时称为活产,出生要统计。

三、死亡率:
公式:某地某年死亡人数÷该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

注意:死亡人数不包括死胎数,死亡人数按常住人口所在地进行统计,不是按发生地统计。

四、人口自然增长率:
公式:出生率-死亡率
五、总人口:
公式:年初人口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
六、计生率:
公式:年内符合政策出生人数÷同年出生总数×100%。

计生率是说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的统计指标,计生率高,说
明该地方计生工作做得好。

七、节育率:
公式:已采取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数÷已婚育龄妇女×100%。

八、女性晚婚率:
公式:符合晚婚年龄的女性初婚人数÷同期女性初婚人数×100%。

注意:计算初婚年龄时应以登记结婚日期为准。

九、出生婴儿性别比:
定义:指一定时期内以女婴出生数为100计算男婴与女婴的比例。

公式:男婴数÷女婴数×100%。

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一、基本概念: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是指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的特定文化产物或现象。

①地域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

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②地域文化既有物质方面的差异,也有非物质方面的差异。

③“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④地域文化是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又是相对稳定的,。

举例:耕地:南水北旱;饮食:南甜北咸;民居:华北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傣家竹楼、建筑间距由南向北扩大;服饰;交通;民歌。

3、地域文化知多少:(1)方言文化:中国的方言太多了,尤其是南方(因为地形不完整、交通不便利,所以方言多)。

方言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部分意思只有方言才能表达清楚。

中国的文字虽然是统一的,但是方言一直是不统一的,这也是全国为什么要统一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原因。

(2)饮食文化(特别是民间的日常饮食):山珍海味可以运输,而民间的日常饮食则不同。

如西藏的酥油茶,主要是取材于当地,或是运输到当地,是当地的老百姓吃得起、经常吃的。

有的地方饮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北方有些地方是坐在炕上吃的,朝鲜族是坐在地上吃的。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饮食餐具也很不一样。

(3)民间信仰文化:西方人宗教意识强,中国人的习惯是宗教意识比较淡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但是各地都有很强烈的民间信仰。

除了一般的大宗教外,一般人的信仰有很强的地域性。

北方有蝗虫,传说刘猛将军能治蝗,于是到处供奉;江西信许真君,传说他善于治蛟(蛟龙带来山洪);江南信蚕桑娘娘;闽台信妈祖娘娘等。

民间信仰有地方性,离开这个地方,就不再有存在的意义了。

(4)民间建筑文化:民居必须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善于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

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傣家的竹楼,或是就地取材,或是适应当地地形和土质,或是适应当地气候,都是地理环境决定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8 人口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8 人口的变化

专题08 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1.世界的人口、国家与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2.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增长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受教育的年限长,初婚年龄大,生育率低。

教育投入大,人口成长成本高。

社会保障好,人们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淡薄。

②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国家面临发展,劳动力需求多,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影响。

(3)变化趋势①发达国家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②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3.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①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②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等地。

③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①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③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

①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主旨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二、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中国过去婚龄一向较低,早婚成俗。这首先是由当 时生产力水平低、人的寿命短所决定的,它要求下 一代人尽早进入生育周期,以增加人手,并确保宗 祀延续。此外,它与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也是分 不开的。早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就规定凡男20、 女17岁不婚者,罪及父母。汉惠帝规定女15岁以上 不嫁者,“五算”,即按5倍收取人头税,这已形 同逼嫁了。北周武帝曾诏示天下:男年15,女年13 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娶。这大概是中国历代最低 的法定婚龄了。明、清两代的法定婚龄是男16岁, 女14岁。国民党政府则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
资料:
《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段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思考: 1、从这段文字里,大家能够读出当时婚姻具 有什么特点吗?
2、为什么那个时候,结婚的年龄这么早呢?
这么早对人口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婚姻观
在人口相对不足的古代农业社会,早 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的增殖; 在当代,人口压力十分沉重,适当晚 婚有利于降低生育率
资料:
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多子多福”,“不孝 有三,无后为大。”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 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 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 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 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 是第三种不孝。
生育观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多子多福” , “不孝有三,无后 为大”。 改革开放以后: “只生一个好” “男女都一样”
一、文化背景与人口
(1)初婚年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 行,初婚年龄偏低。这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提前, 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 人口的增长。在许多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 不育者司空见惯,这显然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在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 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种状 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3)宗教:对人口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宗教 不反对人口增殖,导致高出生率。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1章 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含解析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1章 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地理必修2教师用书:第1章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含解析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学习目标:1。

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学会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难点)3。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重点)一、人口增长1.历程: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快有慢,总体上呈不断加速的趋势,人口增长曲线是一条“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3.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的因素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高-高-低”模式自然增长率高原因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3。

“低-低-低”模式分布主要发达国家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大幅度下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就是人口增加。

()(2)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数量与死亡人口数量之差. ()(3)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

()(4)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因素是人的生育意愿。

()(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

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提示:(1)×人口增长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可能是正增长,也可能是负增长。

地理必修二第一节_人口增长模式

地理必修二第一节_人口增长模式
青少年、婴儿特别 是婴儿死亡率的下 降;人均预期寿命 的延长。 命)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人口增长模式在欧洲基本结束。
代表国家: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 数发展中国家。
自主学习五(时间8分钟)
1、 “低-低-低”模式有什么特点?形成 原因是什么? 2、分布在哪些地区?
3、思考这种类型会出现什么人口问题?
该如何解决?
四、“低-低-低”模式
生产力发展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 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低-低-低”
特点:
1.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很低,大致相同, 趋于稳定; 2.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零甚至为负; 3.人口总数基本稳定,有些甚至减少; 负增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 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接近于零:英国、比利时、芬兰
原始社会,人类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疾病的能力非常 低,加上部落之间的战争致使死亡率极高;
农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已有了很 大提高,尽管死亡率水平波动较大但已呈现一定幅度 的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比原始社会明显加快。
分布地区: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
个别地区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从现 存的唐代墓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95个唐 代妇女的初婚年龄情况:
“世界60亿人口日”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诞生 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
1999年10月12日0时2 分,一名男婴在波黑 降生,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专程来到医院看 望母子二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间
黑龙江鸡西实验中学:刘忠民
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 2010 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数约 13.4 亿;家庭规 模减小;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老龄化加剧;人口受教育程 度提高;流动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问题1:人口增长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

人口的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是导致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如德国)的人口增长,有时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居住地;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虽有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的依据,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都不属于人口迁移,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因此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不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只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例1.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B和C表示三个不同的____________区域。

(2)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_______和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图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4)按人口迁移的方向划分,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四种人口迁移类型,其中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人口迁移,是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答案:(1)行政(2)A1到B1C1到A2超越了行政区域界线(3)A1到A2C1到C2位于同一行政区域内(4)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城市①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国内人口迁移,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生育率结婚率计算公式

人口生育率结婚率计算公式

人口生育率结婚率计算公式人口生育率和结婚率是人口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们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和发展状况。

人口生育率是指每个女性在一定时间内所生育的孩子的平均数量,而结婚率则是指一定时间内结婚的人数与总人口的比率。

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发展状况和家庭结构情况,对于制定人口政策和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口生育率和结婚率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口生育率 = (出生人口数 / 总人口数)× 1000‰。

结婚率 = (结婚人口数 / 总人口数)× 100%。

其中,出生人口数是指一定时间内出生的人口数量,总人口数是指该地区或国家的总人口数量,结婚人口数是指一定时间内结婚的人口数量。

人口生育率和结婚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发展情况,下面我们将分别从人口生育率和结婚率两个方面来探讨它们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人口生育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反映出该地区或国家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增长速度。

通常情况下,人口生育率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意味着该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而人口生育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则意味着人口增长速度较慢。

人口生育率的高低还可以反映出该地区或国家的生育政策和生活水平。

高人口生育率可能意味着该地区的生活水平较低,而低人口生育率则可能意味着该地区的生活水平较高。

因此,人口生育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发展状况,为制定人口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结婚率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可以反映出该地区或国家的家庭结构和婚姻状况。

通常情况下,结婚率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意味着该地区的家庭结构较为稳定,而结婚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则意味着家庭结构较为不稳定。

结婚率的高低还可以反映出该地区或国家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

高结婚率可能意味着该地区的社会风气较为传统,而低结婚率则可能意味着该地区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中国分年龄段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

中国分年龄段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

中国分年龄段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中国分年龄段出生率、死亡率与生育率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结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生育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呈现出差异性。

本文将分别探讨中国的年龄段出生率、死亡率以及生育率的情况。

一、年龄段出生率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年龄段出生率在不同年龄层次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目前,中国的年轻人出生率相对较高。

尤其是20-30岁之间的年轻夫妇,他们正处于生育的黄金阶段,因此出生率较为集中。

这个年龄段的夫妇一般已经完成学业,稳定工作,具备了较好的生活条件和相应的经济能力,更容易迎接下一代生命的到来。

相反,在中国的老年人群体中,出生率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口普遍已经离开了生育的年龄段,因此他们的出生率相对较低。

此外,老年人口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也会对出生率造成影响,老年人健康较差的情况下,他们对生育的能力和意愿可能会降低。

二、年龄段死亡率年龄段死亡率是指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的死亡率也在不同年龄层次之间存在差异。

尤其是在幼儿和青少年阶段,死亡率比较低。

这得益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注。

此外,年轻成年人群体的死亡率也相对较低,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通常较为健康,且不容易遭遇严重的疾病。

然而,在老年人群体中,死亡率会显著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同时,老年人口一般生活条件较差,医疗保障相对不足,导致死亡率相对较高。

三、生育率生育率是指平均一个女性在其一生育龄期(通常是15-49岁)内所生育的子女数量。

在中国,生育率一直处于维持稳定的状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育率经历了从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中国在上世纪末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致使生育率大幅下降。

不过,近年来政策调整,独生子女政策逐渐放松,生育率有所回升趋势。

此外,生育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也有所不同。

法定结婚年龄和法定生育年龄是多少?

法定结婚年龄和法定生育年龄是多少?

法定结婚年龄和法定生育年龄是多少?中国大陆法定结婚年龄, 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 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中国港台法定结婚年龄, 男不得早于18岁、女不得早于16岁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 结婚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 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 也才能履行夫妻义务, 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所以, 尽管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结婚的权利能力, 但并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为婚姻法律关系的主体, 只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的人, 才享有结婚的权利。

法定婚龄的确定, 一方面要考虑自然因素, 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因素。

各国关于法定婚龄的规定有所不同。

我国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 女十八岁。

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 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这次修订婚姻法, 有的同志建议将男女的结婚年龄统一为一个标准, 或均为二十二周岁, 或均为二十周岁。

我国婚姻法关于婚龄的规定, 不是必婚年龄, 也不是最佳婚龄, 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 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 只有达到了法定婚龄才能结婚, 否则就是违法。

法定婚龄不妨碍男女在自愿基础上, 根据本人情况推迟结婚时间, 为贯彻我国计划生育国策, 婚姻法也鼓励晚婚晚育。

一些单位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婚龄代替法定婚龄, 不达到这一结婚年龄, 不批准男女双方结婚, 这样做是不妥的。

法律是倡导晚婚, 而不是强制晚婚, 不是说结婚越晚越好。

为保障在婚龄问题上严格执法,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申请结婚的当事人, 因受单位或他人干涉不能获得所需证明时, 婚姻登记机关查明确实符合婚姻法和本办法规定的, 也应予以登记, 发给《结婚证》。

最佳婚育年龄是多少岁?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方不得早于22岁, 女方不得早于20岁, 法定婚龄是结婚的最低年龄, 并不是最佳年龄, 从医学的角度看, 最佳结婚年龄男方应为25~27岁, 女方为23~25岁, 早在我国古代, 就对选择适当的年龄有一定的看法, 如合男女必当其年, 男虽十六而精通, 必三十而娶, 女虽十四而天癸至, 必二十而嫁, 皆欲阴阳完实而交合, 则交而孕, 孕而育, 育而为子, 坚强壮寿。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出生率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对出生率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原因和可能的未来趋势。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一个庞大的人口出生潮,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独特性。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现在,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

人口结构对出生率的影响是复杂的。

首先,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会影响到人口的数量。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生育的年轻夫妇数量减少,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

相反,如果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较大比例的生育适龄人口,出生率可能会上升。

其次,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对于过去,现在的夫妇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生育意愿普遍降低。

此外,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也相应增加,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趋势。

此外,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还会影响到全社会的养老问题。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社会对养老资源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如果出生率持续下降,老年人口会越来越多,给社会养老问题带来更大的压力。

因此,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和发展。

在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可能会继续影响出生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深入改变,出生率可能会继续下降。

此外,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的寿命也会进一步延长,社会老龄人口比例会继续上升。

为了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生育政策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更多的福利和优惠措施,鼓励年轻夫妇生育。

其次,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和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和压力。

我国出生人口下降三大因素具体内容

我国出生人口下降三大因素具体内容

我国出生人口下降三大因素具体内容我国出生人口下降三大因素具体内容①育龄妇女规模下降;②年轻人婚育观念显著变化,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计划生育子女数逐年递减;③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偏高,加大了年轻人的生育顾虑。

人口负增长背后的几个因素从数据上看,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2021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自然增长率为0.34‰。

因此,2022年人口负增长85万人,背后有两大因素促成:死亡率的提升,最关键的因素则是出生人口明显减少。

“出生人口下降的关键因素是育龄妇女减少,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的减少,这是一个客观的数据。

此外,也和初婚初育年龄提升有很大的关系,过去很多人结婚就想生育,现在很多人结婚之后都会选择再等一等。

”崔树义表示,“当然这也和疫情相关,因为疫情的不确定性,对于婚育的影响、胎儿质量的影响等还不太确定。

叠加上生育成本偏高等问题,导致我国出生人口这几年明显下降。

”此前,湖北省襄阳市民政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襄阳市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5.23岁,女性为33.96岁。

20XX年,这个数据分别是男性29.41岁和女性27.27岁,5年里推迟了近5岁。

男性和女性初婚年龄推迟明显,生育年龄也必然明显推迟,由于可生育时间段的减少,婚后可以生育的孩子数量也将受到影响。

这带来的明显后果是,最近数年出生人口呈现明显下跌,人口增长迅速放缓并最终进入负增长。

《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20XX年我国人口达到14亿,当年人口增长779万,2018年-2021年人口增长分别为530万、467万、204万和48万。

2022年,我国总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除了生育高峰人数的减少,导致出生人口下降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包括宏观环境、人们对于收入的预期、女性如何平衡职业与生育等。

人口与计划生育常用统计公式

人口与计划生育常用统计公式

人口与计划生育常用统计公式1、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十22、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某地区面积3、男性人口比例=男性人口数*总人口数女性人口比例=女性人口数-总人口数4、人口性别比=(男性人口数十女性人口数)X 1005、出生性别比=(出生男婴数十出生女婴数)X 100 6平均年龄:①一岁一组平均年龄=[(各个年龄X各年龄组人数)之和]十总人数+ 0.5②几岁一组平均年龄=[(各个年龄组的最低值X各年龄组人数)之和]十总人数+(年龄组距十2)7、老年(人口)系数=65岁(60岁)以上人口数一总人口数8、少年(人口)系数=15岁(不包括15岁)以下人口数一总人口数9、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十年平均人口数)X 1000%一孩出生率=(年内一孩出生数一年平均人口数)X 1000%10、一般生育率=(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人数)X 1000% 11、年龄别生育率=(某一年龄妇女全年活产婴儿数十该年龄组平均妇女人数)X 1000%。

12、总和生育率=刀各年龄别生育率13、终身生育率=(同一批妇女一生所活产婴儿数一同批妇女人数)X 1000%014、平均初婚年龄=(初婚年龄X同龄初婚人数)之和十全年初婚人数15、初婚率=(当年初婚人数-该年年平均人数)X 1000% 16、早婚率=(早婚人数-同期初婚人数)X 100% 17、晚婚率=(晚婚人数-同期初婚人数)X 100% 18、计划生育率=(符合生育政策的出生人数一总出生人数)X 100% 19、出生孩次比例:20、二孩平均生育间隔={(间隔一年人数+间隔二年人数X数X 3+间隔四年人数X 4+…)十二孩出生总人数} + 0.5 21、独生子女领证率=(一孩妇女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十已婚育妇女数)X100% 22、综合避孕率=(已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十已婚育龄妇女人数)X 100%X 100%26、当年生育一孩妇女放环及时率=[当年按时间要求三个月内放环(皮下 埋植)一孩妇女人数*当年应及时放环的一孩妇女人数]X 100% 27、当年生育二孩妇女结扎及时率=[当年按时间要求三个月内结扎二孩妇女人数*当年应及时结扎的二孩妇女人数]X 100%28、人工流产率=(人流引产数-已婚育龄妇女数)X 1000%。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扩大势力
材料四:宗教力量对人口发展过程的影响,还集 中地表现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例如,信奉基督 教的日耳曼民族奉行比较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而 伊斯兰教却允许多妻制的存在。在欧洲中世纪, 教会对婚姻、家庭、收养等与人口有关的问题, 享有无可争辩的管辖权,甚至有关出生、死亡、 收养、结婚、离婚的数字,也以教会登记为唯一 的来源。此外,某些宗教职业者(如天主教的神 甫、修女等)终身不婚,某些宗教禁止本教教徒 与异教徒结婚。这些也都是与宗教有关的重要的 人口现象。
定居是从 事农业生 产活动的 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
安土重迁
“父母在、 不远游” 的儒家 孝道观念
商品经济
四海为家
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阅读p23教材和阅读材料,思考: 1.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 婚俗制度、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 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 影响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3. 推动上述变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具体来说,我国传统人口文化中被逐渐革 除的陋习和发扬光大的文化有哪些?分别有何 积极意义?
约85%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
视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近年
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
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
在2010年内人口将增至9700万左右。
思考1:天主教文化对菲律宾人口自然增长有何影响?
思考2:为什么宗教文化中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自然增殖?
首先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人的寿命短所
决定的,它要求下一代人尽早进入生育周期,
以增加人手,并确保宗祀延续。此外,它与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也是分不开的。早在
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就规定凡男20、女17岁 不婚者,罪及父母。汉惠帝规定女15岁以上 不嫁者,“五算”,即按5倍收取人头税,这
已形同逼嫁了。北周武帝曾诏示天下:男 年15,女年13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娶。 这大概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法定婚龄了。明、 清两代的法定婚龄是男16岁,女14岁。国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Ⅱ 》
湖南邵东一中地理组 宁树珍
有儿无女不称心, 有女无儿就伤心, 一儿一女不放心, 多子多女才舒心。
有权的顶着生, 有钱的买着生, 有路的骗着生, 没钱没路躲着生。
“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 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 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 早要孩子,也是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1. 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
D①③④
金字塔(埃及) 泰姬陵(印度) 吴哥古迹(柬埔寨) 雅典卫城
江南稻田
荷兰风车
那达慕大会(内蒙古)
1、以上材料的内容是不是文化现象? 2、从以上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没有地域 差异呢?如果有,这种地区文化的差异现象称为 什么呢?
玛雅古迹(墨西哥)
菲律宾梯田
这些也是文化吗?
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BCDEFHIJ A 黄山云海 B 京剧 C 地铁 D 窑洞 E 校园雕塑 F 城市 G 壶口瀑布 H 五台山寺庙 I 三北防护林 J 未成年人保护法
下列有关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 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文化 思路: 文化作为历史的承传,是一种复杂的 社会现象反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 归纳起来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文化是指:人类 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 神财富的总和, 前者称为物质文化,后者称之 为精神文化。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的影响? 文化传统
2. 什么是文化?它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一、辨析两个概念
●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下列事物、现象属于文化范畴的是(C )
①陕北民歌 楼 ②“神舟六号” 飞船 ③海市蜃
④“三北”防护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多子多 福”“不 多育 孝有三,无后为 多子 大”,崇尚多子 多福,重男轻女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 只生 “只生一个好”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个 “男女都一样” 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3、(择业观)从“学而优则仕”到 “全民皆商” 增加职业选择
观念 社会时期 形成原因 “士”“农”“工”“商”是人 们当时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 “士”是统治阶级,“农”被尊 称为财富(粮食)的制造者, “工商业者”则被称为不造财富 (粮食)而被贬斥。
【计算】
如果平均生育年龄为20周岁和25周岁, 在100年时间内,有什么差别?
• 风俗习惯是人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各民族 均有自己的特色,有一些对人口再生产很有影 响。如苗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有“不落夫 家”的风俗,女子结婚后立即返回娘家,不与 丈夫共同生活,一般为两三年,甚至七八年, 对于高出生率是个有效的抑制。
学而 优则 仕
中国传 统农业
3、(择业观)从“学而优则仕”到 “全民皆商” 增加职业选择
观念 社会时期 形成原因
全民 皆商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 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形 现代农业 成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的新观念
4、(迁移观)从安土重迁到“四海 为家” 提高人口素质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从现存的唐代墓志 中,我们可以了解到95个唐代妇女的初婚年龄情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9 33 初婚 13 初婚年龄早会延长妇女的生育周期,提高人口出生率,从 晚婚晚育会延长人口代际间的更替周期,有利于对人口数量的控制, 年龄 所以我国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以利于对人口数量的控制。 而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时,初婚年龄早,会缩短人口代际间 妇女 5 1 10 9 14 19 11 7 6 5 22 2 岁,女 3 1 1 1 的更替周期,加快人口数量的增长。 小一些(我国目前婚姻规定的初婚年龄是:男 20岁。)
民党政府则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但因
未采用实足年龄,所以实际婚龄要更低一
些。
【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
第六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 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 予鼓励。 第十六条 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 生育的义务。
晚婚就是在法定婚龄女20周岁、男22 周岁的基础上推迟三年以上结婚者为晚婚。 即女性23周岁、男性25周岁以上结婚的为 晚婚,妇女在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孩子 的叫晚育。
人数
1、据此资料,唐代的平均初婚年龄是多少?18.35
2、唐代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比我国当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大还是小 3、初婚年龄与人口出生率有什么关系? 4、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有什么作用?
思考:唐代的结婚年龄为什么这么早呢? 对人 口发展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中国过去婚龄一向较低,早婚成俗。这
晚婚 少生 男孩女孩 晚育 优生 都是后代
世界范围 重视感情 自由恋爱
【活动】
阅读卡片:陕西乾隆《雒南县志》说的“婚 姻必择同乡”,指的就是客民间的婚姻关系。
“嫁娶不越境”
一、辨析两个概念
●文化: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 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 的特定文化现象。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 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 生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 地区或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 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即地域文化!
二、外国文化与人口
文化差异(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影响很大。
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的大小
初婚年龄偏低,加速人口的增长。晚婚能够 延长世代的间隔,会降低出生率。
(2)婚姻的稳定程度
离婚率与人口出生率呈负相关的关系。离婚 率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离婚率越低,人口出 生率越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婚俗与人口
材料二:
日本厚生劳动省于最近公布的日本人口动态统计调查显示, 2002年日本的出生率和结婚率均下降,而离婚率升高。这一年中, 日本新生儿为115.6万人,比2001年减少1.5万人,出生率为9.2‰。 死亡人数为97.8万人,比前一年增加0.8万人,人口净增17.8万人。 2002年,日本共有75.5万对新人结婚,比前一年减少了4.5万对。同 年共有29.2万对夫妇离婚,比前一年增加0.6万对。 “在日本、德国以及一些工业大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推崇少生或者晚育,甚至有人还不准备生育,导致其人口增长率 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据美国一家名为“人口咨询社”的民间 机构公布的数据表明: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50%,而日 本的人口却可能减少20%,俄罗斯减少17%,德国减少9%。 英国:夫妻双方只有一方可以提出离婚,如果双方都提出离 婚,则不准离婚。 匈牙利的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独身税。劳动人口不足是该 国的一大烦恼事,因此对结婚不养子女者要收税,税率高达收入的 5%至10%之间。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1、(婚姻观)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降低人口出生率
15~20岁 早婚早育 利于劳动 力增殖
妇女 初婚 年龄
不早于20岁
晚婚晚育
人口压力 十分沉重
原 因
2、(生育观)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降低人口出生率
2、(生育观)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降低人口出生率
生育 现象
生育观念
形成观念的原因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 力水平低下,家庭增殖 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 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 加男性劳动力
地域文化
草原文化
蒙古包是草原牧民为适合游牧民族生活 的一种圆形流动住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