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钻石体系_下的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石体系”下的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研究

师岩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波特的“钻石体系”强调在没有要素禀赋的情况下,企业如何抓住每个环节主动提高国际竞争力而非被动依赖先天优势,该分析范式完全适合对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分析。目前影响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等,面对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态势,山西煤炭产业必须充分发挥非天然资源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势,获得相关产业如电力、钢铁产业的支持,加强同业合作,改变煤炭产业内部恶性竞争的局面,真正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钻石体系”;煤炭产业;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203(2008)06-0085-03

〔收稿日期〕2008-10-25〔作者简介〕师

岩(1985-),女,山西乡宁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2006级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

一、“钻石体系”适合作为对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的理论依据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理论模型,即“钻石体系”。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证明“钻石体系”在产业竞争力评价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从“钻石体系”可以看出:竞争的形态会随不同的产业及产业环节而改变,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主要是由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等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和机会等次要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另一项因素的状态,共同构成国家和产业竞争力的来源。“钻石体系”强调在没有要素禀赋的情况下,企业怎样抓住每个环节主动提高其国际竞争力而非被动接受天然的要素禀赋带给该产业的先天优势。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电能源原材料为主导、高度依赖煤炭这一支柱产业的状况,“钻石体系”分析范式完全适合对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在“钻石体系”涉及的六个影响因素中,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四因素是主要因素,政府行为对产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实际上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综合表现的,而机会对于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又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在分析产业竞争力时暂不对政府行为和机会进行分析,除这两个因素以外的“四因素”是分析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

二、生产要素对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力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主要包括天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

施四个方面。

(一)山西省天然资源概况。我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煤炭产业潜在的、在竞争中占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山西省含煤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40%,119个县(市、区)中有90个县(市、区)地下存储煤炭资源。据国家煤监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山西省已探明的保有煤炭资源储量2,652.84亿吨,占全国10,210.56亿吨的26%。其中炼焦煤查明资源量1,544.54亿吨,占全国同类煤炭资源储量2,758.60亿吨的61.4%;无烟煤资源储量则占全国的30%。全省自北向南分布有六大煤田,即大同煤田、宁武煤田、河东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这些煤田的煤炭储量占全省煤炭总储量的99.98%。其中,沁水煤田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西山煤田和河东煤田离柳矿区是全国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煤基地。

(二)山西省人力资源概况。目前山西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约为101.25万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约35万人,地方国有煤矿约24万人,乡镇煤矿约42万人。地方煤矿采掘一线人员主要来自农民工,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我省煤炭行业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3万人,在从业人员总数中所占比例仅为7.8%左右。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含后续学历)的有1.3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34%;具有大专学历的有3.1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16%;具有中专学历的有2.4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39%。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很低,与专业技术人员应占从业人员总数30%的目标需求相差甚远。全省乡镇煤矿3,800多个矿长中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约760人,占20%;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

2008年12月第31卷第6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AcademicJournalofShanxiProvincialCommitteePartySchoolofC.P.CDec.2008Vol.31%No.6

85

度的约3,040人,占80%。井下工人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文盲也占了很大比例,平均每个煤矿工程技术人员不足2人。山西煤炭行业已面临人才严重短缺和断档现象,尤其缺乏从事井下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及高级技术工人。

(三)山西省知识资源概况。知识资源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生产要素,主要存在于高校及科研机构中。至2005年,我省已拥有煤炭科研设计机构30多所,其中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院太原分院等在全国同类研究机构中具有一定优势,有煤基合成油、煤化工系列技术领域的两个国家级重点试验室。由于专业特色局限,可为煤炭产业提供直接服务的主要是太原理工大学,其目前设置的相关院所有煤化所、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煤化工所、精细化工所、应用力学所、采煤工艺所、机械电子所等。近年来,太原理工大学在煤化工研究、材料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研究等领域均形成了明显的研究趋势,并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四)山西省基础设施概况。山西省地处全国能源消费扇面中心,在全国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中具有明显的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主要煤田皆在铁路、公路沿线,有利于煤炭的外调输出。目前,山西煤炭外运已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路网体系。随着大秦线、侯月线及与之配套的兖石线复线改造,邯长线与邯济线的贯通,京九线的营运,全国铁路的普遍提速,山西煤炭铁路外运条件得到了改善。2005年全国煤炭铁路运量累计完成12.185亿吨,其中大秦线完成2.03亿吨,侯月线完成1.17亿吨。2005年港口的煤炭运输状况表明,山西省煤炭资源在沿海地区煤炭供应中的比重非常高。在公路运输方面,北部的京大、中部的太旧、东南部的长邯、晋焦几条高速公路的建成,进一步拓展了晋煤外运通道,保证了晋煤外运的需要。

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山西煤炭产业具有竞争力应该与其充沛的天然资源有关。山西省以煤炭资源起家,时至今日仍以此作为竞争本钱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煤炭产业的生产要素只依赖先天得来的优势,是远远跟不上竞争步伐的,这就需要生产要素中其他高级要素表现出比天然资源更强的优势。基础设施是保证山西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物质条件,虽然目前山西省以煤炭为名义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要求,仍需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紧缺、知识资源滞后的连锁反应,更是煤炭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最大障碍,因此,在人才培育方面还需下大力气,这才是煤炭行业获得持续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三、市场需求状况对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煤炭一直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远远高于国际25%的消费水平。从中长期来看,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需求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石油天然气价格高涨,使得煤炭对其替代效应显现,煤化工的发展也获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多年来,山西省的煤炭生产和供应状况都对全国煤炭供求形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尽管这种状况随着煤炭供求大流通、大市场格局的确立,以及煤炭资源多元化趋势的出现而有所改善,但是从2007年煤炭供求的运行状况和2008年煤炭产运销的基本背景看,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状况仍是决定或影响全国煤炭供求形势的关键所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煤炭行业的四大下游用煤行业即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的增长速度均超过煤炭行业,强劲需求使得煤炭供需缺口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同时,运输瓶颈对煤炭行业的制约凸显,铁路投资短期内难以见效,2008年煤炭铁路运力增长约7,000万吨左右,仍难以满足煤炭运输需求。另外,根据煤炭产量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计算,以2003年为基准期,到2010年山西煤炭供应能力的缺口将是2.49亿吨/年,到2015年缺口将达到3.4亿吨/年。由此得出,预期的煤炭供求关系是总体偏紧的,这是提升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敏锐指标。

对煤炭产业的竞争优势而言,需求条件可能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从长期看,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庞大供给量及宽松的政治环境能使煤炭产业的地位得到提升,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助长整个产业的垄断性。但是,受国家政策、宏观调控、非预期的突发事件的影响以及主要用煤产业在短期内的需求波动的影响,山西煤炭产业有时也会处于相对被动的境地。目前,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已提出了“煤炭战略储备体系研究报告”,其储备体系包括资源储备、现货储备、产能储备三个层面。这一构想的提出,增加了山西煤炭产业需求供给的主动性。

四、相关产业对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当某个产业和其他地区对手竞争时,能否提供更健全的相关的支持性产业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要素。电力和钢铁两大行业用煤占到了工业用煤的75%左右,是煤炭产业的消费大户。山西作为北京及华北电网的主要电源地,在山西省和国家直接配置资本的扶持下已建成投产一批发电厂,如太原第一热电厂、第二热电厂、大同热电厂、长治漳泽电厂、永济电厂及跨省区远距离输电的阳城电厂等。2006年山西发电量达到1,273亿千瓦时,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660万千瓦,建成变电站361座。随着晋中—榆社—长治—特高压—晋城—临汾—霍州—晋中完全双环网的形成,将实现以500千伏为骨干的高电压、大功率北电南送大通道和220千伏分区就地平衡的基本格局,彻底消除“北电南送”的瓶颈;随着长治500千伏变电站的建成,山西电网将通过3条500千伏通道与1,000千伏特高压站相连,畅通晋电外送的通道,提升晋电外输的能力。2008年9月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提出的实施煤电合作的战略结构调整,将促进煤、电大企业集团之间的战略合作。实施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个体,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实现共赢与合作提供平台。

钢铁工业是焦炭消费的最大行业。据山西省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山西省生产的钢材达1,341万吨,增长18.7%,不锈钢产量达72.2万吨。2007年山西省进出口在1亿美元以上的商品达19类,其中钢材取代焦炭成为山西省第一大出口商品。“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冶金工业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粗钢产能3,000万吨,其中不锈钢产能300万吨;钢材产量2,800万吨,其中

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