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随着科技产业化的深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和商业化应用速度大大提高。科学技术中各学科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的相互交叉和融合。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以解决在科学发展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也推动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和边缘学科的出现。
[6]陈九龙. 论当代技术创新的特点和趋势[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 21(2): 90-93.
[2]孙孝仁, 范小军. 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向[J]. 科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研究, 1996, 2.
[3]徐冠华.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J]. 中国软科学, 2002 (5): 1-12.
[4]李桂花. 当代科技发展前沿问题的哲学探索[J]. 社会科学战线, 2002, 4: 034.
[5]徐冠华.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J]. 中国信息导报, 2002, 6.
作为17世纪以来通过一次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而形成的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存在着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的两种趋势,如果说以牛顿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主要是在综合前人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爆发的一次知识革命,那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科学发展的突出特征就是学科分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科学知识的层次生也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在促使学科分化不断加速的同时,也使各学科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不分明,一个学科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学科的全面发展,而且解决任何问题都不是哪一个学科所能够独立完成的。
技术的引进绝不是随手买来就行的,一方面必须有合适的文化环境相配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只有将它们很好的结合才能使引进技术生根开花,另一方面在技术引进中如果一味盲目引进外国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也可能导致本国的政治,经济权力为外国所垄断,以致本国的文化和社会发生异化,丧失自己的根基和传统,最终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科学和技术的高度融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当前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在这个统一体当中,基础科学的作用日益增强,不断为技术的进步开辟新的方向,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转移。
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自身发展的问题。科学的发展提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的紧密联系。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超出了自然科学技术能力的范围,必须综合运用各门自然科学、各种技术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所以加强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家的联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启示人们,科学技术认识永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认识,社会意识社会认识、社会文化、社会宗教等对人们的认识都有影响甚至制约,因而认识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应当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认识主体、认识手段,认识过程和认识结论。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思辨性带来了歧义性和难以检验性,也带来了与实证方法不同的功能,之所以在对世界的认识中需要运用思辨方法,首先是因为这种方法对科学思想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其次,科学理论中常常包含在一些无法用经验直接说明,也无法从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基本假设,在该理论范围内,这些基本假设是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认识的对象,对其特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对对象的全面的认识。
就经济对技术的作用而言,任何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社会结构对技术的容量是不同的,因此对技术有着不同的需求。而技术也必须和特定的社会结构相适应,否则便不能生存与发展。反之,不属于社会需求的技术,即使已经发明也不会兴盛发展。中国古代奴隶社会青铜冶铸技术之所以得到大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社会对青铜工具、农具、兵器、礼器的需要。封建社会开垦私田,需要大量铁犁、锄头、镰刀、由此形成了生铁铸造,柔化和炼钢技术的发明与发展19世纪英国纺织业的革命也有力地表明,社会需求,社会现实条件对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由于技术以追求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因而技术的合理性原则总应选择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利益,某项工程从某具体方面看可能是合理的。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是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我们日常所说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即是指此而言。实际上,在一个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国家手中,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依靠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而长期保持其科技先进水平。
3.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态势:科技创新出现群体突破态势,且不断突破人类已有认识的极限;重大创新越来越主要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技术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创新地位日益突出;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相互影响日益紧密。科技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产业化的速度将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快,新学科不断涌现。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再不能局限于本学科领域方面单纯的研究,必须要注重跟其他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共同探讨、共同发展、交叉融合、共同合作。科技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广泛。
中国和日本几乎都于1850年前后以引进西方技术为中心而大办洋务运动,但其结果却大为不同,日本成功了,而中国日渐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各自对技术的理解不同从而采用了不同的政策。在引进西方技术的过程中中国只把眼睛盯在技术的器物层面而没有注意技术得以成长的文化土壤。使得西方技术在文人治国中视为奇技淫巧的中国文化氛围中难以生根开花,很多先进的设备不能生产出先进产品,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关系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是在两个层次上来使用科学技术这个概念的;其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其二,科学技术是人们为了扩大其知识储备及应用而进行的各种理论探索活动,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艺设计等等。而在这两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都呈现出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迥然不同的特点,即综合化、一体化、体制化和全球化。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科学研究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随着全球性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实现,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以及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信息流动性和共享能力得到大大加强,这大幅度降低了研究开发的成本,使得全球的研究开发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巨大空间,加速技术扩散和人才的流动,加速提高自身的科技实力。
参考文献
[1]史清琪. 世界科技进步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 中国工业经济, 1998, 8: 5-12.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很难取得发展和创新。在现代企业中,科学研究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被提高到相当的高度,企业突破传统管理理念,重视生产的同时,更加重视研发,销售等环节。并且企业的自动控制程度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当代科学技术和今后的科学技术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导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任何国家和民族要想站在这场历史变革的前头,成为优胜者,就必须突破以往的科学技术认识,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社会、立足现代,扬弃前现代,面向后现代的基本趋势。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重庆 400065)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状况是现代人类把握当今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协同发展、与时俱进。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
科学技术与社会启示我们,科技认识的生成发展既有不可选择性,同时又具有选择性,是两者的统一。从社会条件的给定性来看,科技认识只能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认识具有不可选择性。但同时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也是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一定的社会制度、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是一定的社会的人们创造的产物,因而科技认识生成发展以及作用的发挥又具有选择性。
[6]陈九龙. 论当代技术创新的特点和趋势[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4, 21(2): 90-93.
[2]孙孝仁, 范小军. 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向[J]. 科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研究, 1996, 2.
[3]徐冠华.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J]. 中国软科学, 2002 (5): 1-12.
[4]李桂花. 当代科技发展前沿问题的哲学探索[J]. 社会科学战线, 2002, 4: 034.
[5]徐冠华.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J]. 中国信息导报, 2002, 6.
作为17世纪以来通过一次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而形成的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存在着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的两种趋势,如果说以牛顿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主要是在综合前人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爆发的一次知识革命,那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科学发展的突出特征就是学科分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科学知识的层次生也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在促使学科分化不断加速的同时,也使各学科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不分明,一个学科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学科的全面发展,而且解决任何问题都不是哪一个学科所能够独立完成的。
技术的引进绝不是随手买来就行的,一方面必须有合适的文化环境相配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只有将它们很好的结合才能使引进技术生根开花,另一方面在技术引进中如果一味盲目引进外国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也可能导致本国的政治,经济权力为外国所垄断,以致本国的文化和社会发生异化,丧失自己的根基和传统,最终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科学和技术的高度融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当前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在这个统一体当中,基础科学的作用日益增强,不断为技术的进步开辟新的方向,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转移。
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自身发展的问题。科学的发展提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的紧密联系。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超出了自然科学技术能力的范围,必须综合运用各门自然科学、各种技术手段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所以加强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家的联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启示人们,科学技术认识永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认识,社会意识社会认识、社会文化、社会宗教等对人们的认识都有影响甚至制约,因而认识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应当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认识主体、认识手段,认识过程和认识结论。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思辨性带来了歧义性和难以检验性,也带来了与实证方法不同的功能,之所以在对世界的认识中需要运用思辨方法,首先是因为这种方法对科学思想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其次,科学理论中常常包含在一些无法用经验直接说明,也无法从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基本假设,在该理论范围内,这些基本假设是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认识的对象,对其特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对对象的全面的认识。
就经济对技术的作用而言,任何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社会结构对技术的容量是不同的,因此对技术有着不同的需求。而技术也必须和特定的社会结构相适应,否则便不能生存与发展。反之,不属于社会需求的技术,即使已经发明也不会兴盛发展。中国古代奴隶社会青铜冶铸技术之所以得到大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社会对青铜工具、农具、兵器、礼器的需要。封建社会开垦私田,需要大量铁犁、锄头、镰刀、由此形成了生铁铸造,柔化和炼钢技术的发明与发展19世纪英国纺织业的革命也有力地表明,社会需求,社会现实条件对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由于技术以追求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因而技术的合理性原则总应选择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利益,某项工程从某具体方面看可能是合理的。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是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我们日常所说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即是指此而言。实际上,在一个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国家手中,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依靠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而长期保持其科技先进水平。
3.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态势:科技创新出现群体突破态势,且不断突破人类已有认识的极限;重大创新越来越主要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技术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创新地位日益突出;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相互影响日益紧密。科技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产业化的速度将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快,新学科不断涌现。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再不能局限于本学科领域方面单纯的研究,必须要注重跟其他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共同探讨、共同发展、交叉融合、共同合作。科技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广泛。
中国和日本几乎都于1850年前后以引进西方技术为中心而大办洋务运动,但其结果却大为不同,日本成功了,而中国日渐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各自对技术的理解不同从而采用了不同的政策。在引进西方技术的过程中中国只把眼睛盯在技术的器物层面而没有注意技术得以成长的文化土壤。使得西方技术在文人治国中视为奇技淫巧的中国文化氛围中难以生根开花,很多先进的设备不能生产出先进产品,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关系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是在两个层次上来使用科学技术这个概念的;其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其二,科学技术是人们为了扩大其知识储备及应用而进行的各种理论探索活动,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艺设计等等。而在这两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都呈现出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迥然不同的特点,即综合化、一体化、体制化和全球化。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科学研究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随着全球性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实现,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以及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信息流动性和共享能力得到大大加强,这大幅度降低了研究开发的成本,使得全球的研究开发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巨大空间,加速技术扩散和人才的流动,加速提高自身的科技实力。
参考文献
[1]史清琪. 世界科技进步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 中国工业经济, 1998, 8: 5-12.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很难取得发展和创新。在现代企业中,科学研究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被提高到相当的高度,企业突破传统管理理念,重视生产的同时,更加重视研发,销售等环节。并且企业的自动控制程度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当代科学技术和今后的科学技术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导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任何国家和民族要想站在这场历史变革的前头,成为优胜者,就必须突破以往的科学技术认识,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社会、立足现代,扬弃前现代,面向后现代的基本趋势。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重庆 400065)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状况是现代人类把握当今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协同发展、与时俱进。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
科学技术与社会启示我们,科技认识的生成发展既有不可选择性,同时又具有选择性,是两者的统一。从社会条件的给定性来看,科技认识只能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认识具有不可选择性。但同时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也是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一定的社会制度、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是一定的社会的人们创造的产物,因而科技认识生成发展以及作用的发挥又具有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