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花组织123

合集下载

提花组织的名词解释

提花组织的名词解释

提花组织的名词解释提花(Jacquard)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织造技术,通过编织机的辅助,使得织物表面呈现出复杂的图案和纹理。

这种织造技术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纺织工业的发展,也对时尚、艺术和设计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 提花组织的历史与发展提花组织最早可追溯到法国的发明家约瑟夫·玛利·雅卡尔德(Joseph Marie Jacquard)于1801年发明的提花机。

这台机器通过编织卡片的方式控制织造机械,使得织物能够以各种花纹和图案进行编织。

提花机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织布的效率,并且能够制造出复杂的纹理和图案,从而使得织物的设计和装饰变得更加多样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提花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传统的提花机已逐渐被电子提花机所取代。

现代的提花机利用计算机和编程控制,可以更加精确和高效地实现各种纹理和图案的编织。

同时,提花技术也被应用于更广泛的纺织品制造领域,如家居纺织品、服装、汽车内饰等等。

2. 提花组织与纺织品设计提花技术为纺织品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力。

通过提花机的编织,纺织品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图案、纹理和色彩变化,使得设计师能够创造出独特而丰富的纺织品作品。

在纺织品设计方面,提花组织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设计选择,还使得纺织品的质感和触感得到了提升。

纹理的变化和图案的延伸,使得织物具有更好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而在颜色方面,提花技术可以实现各种渐变、错位和对比效果,为纺织品带来了更多的丰富性和呼吸性。

3. 提花组织与时尚和艺术提花组织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纺织品设计,也广泛渗透到时尚和艺术领域。

众多的时尚设计师通过提花技术,使得服装和配饰产生了更加独特和富有创意的效果。

提花组织在时尚界的应用,使得衣着不再单调,而是更具有个性和时尚感。

同时,提花组织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媒介和表现方式。

织物作为一种材料,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被艺术家所利用。

通过提花技术,艺术家可以在织物上创作出各种独特的艺术作品,将传统的织物与现代艺术文化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艺术形象。

1针织纬编花色组织

1针织纬编花色组织

第一节提花组织提花组织(jacquard stitch)是按照花纹要求,有选择地在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在不成圈的地方纱线以浮线的形式处于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其结构单元是线圈和浮线。

(一)单面提花组织均匀提花不均匀提花(二)双面提花组织1.横条反面双面提花组织每一成圈系统所有编织反面线圈的织针都参加工作,织物反面呈横条纹状外观。

又称完全提花组织。

2.芝麻点反面双面提花组织正面按照花纹要求进行选针编织;反面上针一隔一进行编织,反面由两根纱线形成一个横列。

又叫不完全提花。

(1)两色芝麻点提花(2)三色芝麻点提花3.空气层反面双面提花组织织物两面反向选针提花。

织物正面按照花纹需要选针编织,织物反面与正面选针相反,正面编织时,反面不编织;正面不编织时,反面选针编织。

(1)满针空气层(2)抽针空气层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悬弧的纬编花色组织。

其结构单元为线圈和悬弧。

(1)单珠地网眼无平针横列:特点:织物有凹凸感,效应在织物反面。

有平针横列:特点:织物有凹凸感,因为中间有平针横列,效应在织物正面。

(2)双珠地网眼无平针横列:特点:因为双列集圈,凹凸效应更加突出,效应在织物反面。

有平针横列:特点:因为双列集圈,凹凸效应更加突出,效应在织物正面。

(3)双面集圈组织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双罗纹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

1)半畦编组织: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2)畦编组织: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的,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

添纱组织(plating stitch)是指针织物上的全部线圈或部分线圈由两根纱线形成的一种组织。

(1)交换添纱组织:根据花纹要求相互交换两种纱线在织物正面和反面的相对位置。

(2)罗纹添纱组织:以罗纹为地组织形成的添纱组织。

1-面纱;2-地纱(3)绣花添纱组织:在纬编地组织基础上,由沿径向喂入的纱线在一定的宽度范围内,在地纱线圈上进行添纱编织,从而在织物中形成纵向花纹效应1-地纱;2-添纱(4)浮线添纱组织:是将添纱线圈沿横向覆盖在织物的部分线圈上,在没有形成添纱线圈的地方,添纱纱线以浮线的形式处于地组织线圈的后面。

精选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课件

精选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课件

3、结构效应: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可形成各种结构花色效应。 斜纹效应: 根据集圈单元在平针线圈中有规律排列,形成斜纹效应。采用单针双列集圈,斜纹明显。
凹凸小网孔效应:如图所示,利用单针双列或单针多列集圈形成凹凸不平的织物。集圈的悬弧愈多,织物表面的凹凸效应愈明显,小孔也愈大。
网孔
色彩花纹效应:在集圈组织中,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在织物正面不能看见悬弧,只显示在反面。当采用色纱编织时,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在织物的正面将被拉长线圈所遮盖,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彩效应。
本节知识点
集圈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编织方法、走针轨迹和工艺设计。
第二节 集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集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1、集圈组织——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悬弧的花色组织。2、结构单元——线圈+悬弧
3、分类:按单双面来分,可分为单面集圈组织和双面集圈组织。按悬弧多少来分,可分为单列、双列、多列集圈组织。按参加集圈的针数分,可分为单针、双针、三针集圈。 一般将悬弧多少与参加集圈的针数多少结合起来命名。
单针三列集圈
三针单列集圈
双针双列集圈
(一)单面集圈组织1、定义:单面集圈组织是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2、特点:①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形成花色效应。② 利用多列集圈形成凹凸网眼效应。③ 利用几种色纱与集圈单元组合形成色彩效应。④ 利用集圈悬弧来减少单面提花组织中浮线的长度。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应用:依靠色纱组合来形成色纹图案,设计是采用意匠图来表示。
2.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一般可分单色或多色不均匀提花组织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特点:1) 在确定的循环周期内,每枚织针参加编织的次数不完全一样。某些织针连续几个横列不编织,这样就形成了拉长的线圈 。2)线圈大小不相同,结构不均匀,外观有凹凸效应。 线圈指数——编织过程中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的次数,线圈指数愈大,一般线圈越大。

提花组织与集圈组织 PPT

提花组织与集圈组织 PPT
提花组织与集圈组织
01 提花组织结构 02 集圈组织结构 03 提花、集圈组织性能分析 04 新型提花组织与集圈组织
目录
01 提花组织结构
提花组织
提花组织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选择的 某些针上进行编织成圈,未垫放上新纱线的 织针不成圈,纱线则呈浮线,处于这些不参 加编织的织针后面,这样编织形成的组织称 为提花组织,其结构单元为线圈和浮线。提 花组织可分单面和双面,单色和多色。
[1]裘玉英,陈天里.电脑提花针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J].丝绸:2013,2.
单面提花组织的编织
图(a)表示织针1和织针3受选针机构的控制而进入工作, 沿提花三角上升,进行退圈,并垫上新纱线a,织针2退出工 作,旧线圈仍在针钩内。 图(b)表示新纱线编织成新线圈,而织针2上的旧线圈仍在 针钩内,由于牵拉力的作用而被拉长。旧线圈在针钩内,一 直到下一路中织针2参加工作时才脱下。在织针2上未垫上的 新纱线呈浮线处在织针2上被拉长的提花线圈的后面。
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一般采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种类 的纱线进行编织,每一纵行上 的线圈个数相同,大小基本一 致。主要通过不同纱线的组合 来形成花纹效应。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更多采用单色纱线。由于某些 织针连续几个横列不编织,形 成拉长的线圈,即线圈大小不 完全相同。
分类
双面完全提花组织
在每一成圈系统中,所有针盘 织针都参加编织反面线圈而形 成的组织。又称为横条反面双 面提花。
不完全脱圈法编织集圈组织
03 提花、集圈组织
02 集圈组织结构
集圈组织
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的悬弧,这种组织称为集圈组织。 根据地组织可分为单面和双面两种。集圈仅在一枚针上形成,称单针集圈;集圈在相邻两枚针上形成,称双针集 圈(三针、四针依此类推)。根据线圈不脱圈的次数,即封闭线圈上悬弧的多少,可分为单列、双列集圈(三列、 四列依此类推)。旧线圈在一枚针上仅一次不脱圈称为单针单列集圈。连续不脱圈次数不能过多,否则纱线张力 过大,易引起断纱或针钩损坏。

纬编花色组织—双面提花织物

纬编花色组织—双面提花织物
反面纵行
反面纵行
白色纱
黑色纱
白色纱
黑色纱
上针
下针
一、双面提花组织
正、反面线圈纵向密度比为1:2
一、双面提花组织
(2)不完全提花组织:编织双面提花织物的反面线圈时,上针一隔一编织。 正、反面线圈纵向密度比为1:1
正面花纹意匠图
反面花纹意匠图
正面花型意匠图
反面花型意匠图
一、双面提花组织
三色不完全均匀提花组织正、反面线圈纵向线圈密度之比为2︰3 三色提花------三个成圈系统完成一个正面线圈横列
一、双面提花组织
特别注意:双面提花织物,由于针盘针参加编织,织物中浮线不长,织物的花型设计就不会像单面提花织物那样受到浮线长度的影响,花型设计更灵活。
二、提花组织的特性
1.横向延伸性小 2.厚度厚克重大 3.脱散性较小
1 2 3
1 2 3
一、纬平针织物结构
提花组织的结构单元 提花组织的分类 线圈+浮线 单面提花组织,双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织物
双面提花织物

图 a
图 b
图 c
图 d
图 e
一、纬平针织物结构
如图(a)所示,在不垫放新纱线的针2上,旧线圈不进行脱圈,新纱线呈水平浮线处于这只不参加编织的针的后面,以连接相邻针上刚形成的线圈。
提花织物形成原理图
(a) (b) (c)
三、提花组织的编织
提花组织需在具有选针功能的针织机上编织。针织床垫提花机,做冰凉丝凉席,布面两面提花 38寸双面电脑提花针织大圆机,做针织床垫布,枕套布。
思考
思考:下图分别是提花织物的正面和反面,请区分哪些是单面提花织物,哪些是双面提花织物?分别是几色提花织物?是均匀提花织物还是不均匀提花织物?

小提花组织设计要点概要

小提花组织设计要点概要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小提花组织的设计要点
三、小提花组织设计要点 1.花、地组织配合时,花、地交接要清楚,使得花纹清晰不变形; 2.起花部分的浮长线不要太长,一般经纱浮长不超过3~5个组织点;纬浮长 可稍长些。 3.起花部分的经纱与平纹的交织次数不要相差太大,一般经纱浮长应控制在1 ~1.3,以保证用单轴织造; 4. 每次开口提综数尽可能均匀,因此花型配置应相对均匀分散; 5. 因起花部分只起点缀的作用,所以织物的密度一般可与平纹组织相同,采 用平筘穿法。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小提花组织的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点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赵秀芳 陈利
小提花组织的设计要点
一、 认识小提花织物
职业教育“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小提花组织的设计要点
二、小提花织物的分类 小提花织物品种繁多,随设计意图而定。根据外观及组织结构, 一般分以下三大类。 1、平纹地小提花组织:在平纹组织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花纹图 案,增加或减少组织点,使织物表面呈现小花纹的组织。 2、斜纹地小提花组织:在斜纹组织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花纹图 案,增加或减少组织点,使织物表面呈现小花纹的组织。 3、缎纹地小提花组织:在缎纹组织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花纹图 案,增加或减少组织点,使织物表面呈现小花纹的组织。

缎面提花织物组织类型

缎面提花织物组织类型

缎面提花织物组织类型一、引言缎面提花织物是一种通过织造技术加工而成的高档面料,具有独特的光泽和纹理效果。

在纺织行业中,提花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技术,可以使织物变得更加美观和华丽。

本文将深入探讨缎面提花织物的组织类型,对不同的组织结构进行分类和解析。

二、组织类型分类缎面提花织物的组织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斜纹组织斜纹组织是最常见的缎面提花织物组织类型之一。

该组织以斜线纹理为特征,形成菱形或斜纹花纹。

斜纹组织通常由细而密的浮纱构成,可以使织物光泽强烈、柔软顺滑。

2.2 细矢羽斜纹组织细矢羽斜纹组织是一种特殊的斜纹提花组织。

它通过使用一根或多根细而长的矢羽纱线,穿插在基础织物上,形成类似矢状的纹理。

细矢羽斜纹组织具有独特的纹理感,是一种常用于高档服装和家居饰品的组织结构。

2.3 缎纹组织缎纹组织是缎面提花织物中最为常见的组织类型之一。

它以平滑、细腻的表面和强烈的光泽为特点。

缎纹组织通常由连续的纬纱或经纱交叉构成,形成一种类似垂直光滑纹理的效果。

缎纹组织可用于制作各种高档服装和家居纺织品。

2.4 金银线提花组织金银线提花组织是一种利用金属丝进行提花加工的特殊组织类型。

它可以给织物添加明亮的金属光泽和华丽的纹理效果。

金银线提花组织通常与其他普通纱线一起使用,形成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

2.5 图案提花组织图案提花组织是一种通过调整织造机构和设计特殊图案来实现的组织类型。

它可以使织物形成各种精美、独特的纹理图案。

图案提花组织在服装、家居饰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组织结构解析3.1 斜纹组织解析斜纹组织通常采用浮纱和凹纱交织的方式构成。

在织造过程中,织机将经纱或纬纱的一部分浮在织物表面,形成菱形或斜纹的纹理。

斜纹组织可以通过调整织机的结构参数来控制纹理的密度和角度。

3.2 细矢羽斜纹组织解析细矢羽斜纹组织是在斜纹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提花组织。

它通过使用细而长的矢羽纱线,将其穿插在基础织物上,形成独特的纹理效果。

纬编 提花组织结构与特性认识

纬编 提花组织结构与特性认识

”或“

则最大花宽Bmax=2B0=2n

将4档针踵织针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环,
则最大花宽Bmax≤N(N为针筒总针数)
29
2)不同花纹的横列数H0与最大花高Hmax
对于某一路三角,每一档均有成圈、集圈和浮
线三种变换,若有n档三角,则 H0=3n-1 若为四跑道
各档三角均为 浮线三角
H0=3n-1=34-1=80
9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的应用
应用范围:袜品
目的:不均匀提花组织用
来编织短浮线的单面提花
组织 ,使浮线减少而将提
花线圈与平针线圈纵行适
当排列。
10
11
(二)双面提花组织
1、分类:
可分为:完全提花组织、不完全提花组织 或分为:均匀提花组织、不均匀提花组织
12
2. 完全提花组织——指
每一路成圈系统在编
所选机器转一圈,可织多少个完全组织花高?织物幅宽 上有多少个完全组织花宽?
39
纬编提花组织 结构与特性认识
1
主要内容
1、提花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编织
方法和走针轨迹。
2、单面多针道圆机编织提花织物的上机工艺
设计方法。
2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提花组织: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 选择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 线的织针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 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 组织。
5)浮线太长,容易勾丝,一般在4-5个圈距为宜; 6
应用:依靠色纱组合来形成色纹图案,设计是 采用意匠图来表示。
7
2.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一般可分单色或多色不均匀提花组织
8

简述提花组织的形成原理

简述提花组织的形成原理

简述提花组织的形成原理提花组织(Jacquard organization)是一种在纺织业中广泛使用的工艺技术,它的形成原理是通过使用特殊的织机、编织机或者织布机,通过操纵花纹卡片或者花板,来实现复杂的图案和纹理的编织。

提花组织的形成原理是基于编织工艺的改进和创新。

在传统的编织方法中,纺织工人需要通过手工操作织机,以编织出特定的图案和纹理。

这个操作过程非常耗时和耗力,并且难以实现高质量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花组织技术应运而生。

提花组织的核心原理是使用花纹卡片或者花板来操控织机。

花纹卡片上的孔洞决定了各个织纱的运动和插入位置,从而决定了编织图案的形成。

花板则是将花纹卡片进行整理和集成,使得织机能够更加快速和精确地读取和执行花纹。

具体而言,提花组织的形成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花纹:首先,设计师需要根据需要的图案和纹理,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或者物理手段,绘制出所需的图案。

这个过程可以基于数字化设计、绘图板或者纸和铅笔等方式进行。

2. 制作花纹卡片或花板:根据设计好的花纹,制作相应的花纹卡片或者花板。

花纹卡片是特殊的硬纸板,上面有预先设计好的孔洞,不同的孔洞组合代表不同的颜色、形状和纹理。

花板则是将花纹卡片整理和安装在一起,便于织机读取和运行。

3. 设置织机:将花纹卡片或者花板装载到织机上,并根据需要的图案和纹理,调整和设置织机的参数和操作方式。

这个步骤需要高度的技术和经验,以确保织机能够准确地读取花纹,并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编织。

4. 开始编织:一切准备就绪后,织机就可以开始工作。

织机根据花纹卡片或者花板上的孔洞信息,精确地控制各个织纱的运动和插入位置,从而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编织。

织机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完成整个图案或纺织品。

5. 总结和调整:完成编织后,需要对织机的性能和效果进行总结和调整。

设计师和操作人员会对编织结果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多次迭代,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针织学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1-2

针织学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1-2
正面,也称四角网眼。
三、双面集圈组织
1. 定义: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或双罗纹组 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
2. 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 • 形成花色效应,在织物一面形成小孔花纹。 • 在双层织物组织中,集圈起到一种连接作用。
3.常见组织: (1)半畦编组织: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两
个成圈系统完成一个循环。
分别在两个针床上编织的组织可通过 集圈连接在一起。
四、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特性: 1. 利用集圈可形成多种花色效应(色彩效 应、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 2. 脱散性、横向延伸性、耐磨性、断裂强 力比平针与罗纹组织小,且容易抽丝。 3. 织物厚度、宽度比平针与罗纹组织大, 长度比基础组织小。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
第一节 提花组织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 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不成圈, 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 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3.分类:
单面提花组织 针床数 双面提花组织
用途:毛衫、T恤、吸湿快干功能性服装
三、双面提花组织
在双针床针织机上编织的提花组织。通常在 织物的正面形成色彩花纹效果。其反面有横条纹、 纵条纹、小芝麻点、大芝麻点等几种效果。
正面
反面
1.完全提花组织
织物反面呈横条纹状外观。在编织反面线 圈时,每一成圈系统所有上针全都参加编织。
练习:能不能把编织图画出来??

78

56

34

12
六角网眼(反面珠地) 四角网眼(正面珠地)
(2)双珠地: 交错的单针双列集圈。 • 凹凸效应比单珠更明显。 • 生产效率比单珠低。 • 织物厚度比单珠要厚。

第三章纬编的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11

第三章纬编的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11
每个纵行的线圈数相等。
不均匀(不规则)提花:在一个完全组 织中,每个纵行的线圈数不相等。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 特点: 1)n色提花织物的每一横列最多有n根纱组
成。 2)织物线圈大小基本相同、结构均匀、外观
平整。 3)每个线圈后面的浮线数等于色纱数减一。 4)每枚织针的编织次数相同。 5)浮线不宜太长,否则容易引起勾丝。一般 不超过5个圈距。
采用单针双列集圈,斜纹明显。
➢凹凸、网孔效应: 利用单针多列集圈形成凹凸、网孔效应。
网孔
➢色彩花纹效应: 集圈组织中,集圈悬弧只在反面显示,正
面显示拉长的集圈线圈的颜色。
➢ 利用集圈缩短浮线
(二)双面集圈组织 1.定义: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 双罗纹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 的。 2.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 • 形成花色效应 • 双层织物中集圈起连接作用。
三种变换,若有n档三角,则有3n种排列可能
H0=3n-1 若为四跑道
各档三角均为 浮线三角
H0=3n-1=34-1=80
假如花纹横列重复出现,且不成循环,则完全组织
花高可扩大,但Hmax ≤ M(M-成圈系统数)
一般 B----为总针数的约数 H----为成圈系统数的约数 B与H的比例要适当,使花型美观
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 织针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配置在这些不 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 织。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3.分类: 针床数
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结构
均匀提花组织 不均匀提花组织
色纱数
单色提花组织 多色提花组织
完全提花组织 反面编织 不完全提花组织
(一)单面提花组织 均匀(规则)提花:在一个完全组织中,

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

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

返回
三、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单面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 上图(1)表示织针1和3受到选针而参加编织, 退圈并垫上新纱线a,织针2未受到选针而退出工作, 但旧线圈仍保留在针钩内;图 (2)表示织针1和3
三、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下降,新纱线编织成新线圈。而挂在针2针钩内的旧 线圈由于受到牵拉力的作用而被拉长,要到下一成圈 系统中针2参加编织时才脱下。在针2上未垫人的新 纱线呈浮线状,处在提花线圈的后面。
第一节 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
4、分类:提花组织可分为单面和双面两大类。 (一)单面提花组织 (二)双面提花组织 二、提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三、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由于提花组织是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 的织针上编织成圈,因此它必须在有选针功能的针织 机上才能编织。 (一)编织方法 (二)走针轨迹和对位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圈c的指数为3。 拉长线圈按花纹配置在平针线圈中,就可得到凹凸花 纹。 凹凸效果的影响因素:纱线弹性越好,织物密度越大, 线圈指数越大,凹凸效果越明显。 但线圈指数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出现织疵。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不均匀提花组织也可用来编 织短浮线的单面提花组织。如图 所示,在单面大提花织物的花纹 设计时,为使浮线减少而将提花 线圈与平针线圈纵行适当排列。 图中偶数线圈纵行2和4为提花线 圈,奇数纵行1和3为平针线圈。 在编织时,提花线圈纵行对应的 织针按花纹选针编织,平针线圈 纵行对应的织针则在每一成圈系 统均参加编织。
结束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一)单面提花组织 单面提花组织是由平针线圈和浮线组成。 分为:均匀(规则)和不均匀(不规则)两种,每种 又有单色和多色之分。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单面均匀提花组织一般采用多色纱线。上图所

第三章纬编的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11

第三章纬编的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11
第三章
纬编花色 组织与编织工艺
本章知识要点

提花组织的结构、分类、特性、编织 方法和走针轨迹。 多针道变换三角的选针原理和工艺设 计,及双面提花织物的反面设计。 集圈组织的结构、分类、特性、编织 方法、走针轨迹和工艺设计。 其它花色组织简介。



第一节 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畦编组织

两路一循环。 织物两面外观相同,全部为拉长线圈。 纵行挺凸,条纹清晰。 织物较基础组织短、宽、厚实。

集圈的连接作用
二、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利用集圈形成多种花色效应(色彩效应、网 眼、凹凸、闪色效应等)。 2、脱散性、横向延伸性、耐磨性、断裂强力比
基础组织小,且容易抽丝。

利用集圈缩短浮线
(二)双面集圈组织 1.定义: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 双罗纹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 的。 2.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 • 形成花色效应 • 双层织物中集圈起连接作用。
半畦编组织


两路一循环。 织物两面外观不同,其中一面为拉长线圈,另一面 为胖而圆的线圈。 织物较基础组织短、宽、厚实。
2.形成花纹的能力 1)花纹的宽度 同一踵位的织针编织的纵行完全相同,不同花 纹的纵行数B0取决于踵位数。 B0=n 二针道 B0=2 三针道 B0=3 四针道 B0=4

若踵位排列为:步步高“/”排列或步步低“\”排 列; 则最大花宽Bmax=B0=n

若踵位对称排列“
”或“

则最大花宽Bmax=2B0=2n

将n档针踵织针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环
则最大花宽Bmax = N(N为针筒总针数)

电脑横机软件提花组织

电脑横机软件提花组织
使能提花吊目
第十八页,共23页。
2、提花吊目纱嘴组的设定:9为提花吊目的固定色
第十九页,共23页。
NO.2
NO.1
1
2
NO.3 3
第二十页,共23页。
提花中带宽纱嘴的设置
例如在二色提花中要加二根弹丝
方法:1、绘图与功能线与其他的二色提花相同 2、纱嘴组的设置:
3号与4号为普通纱嘴, 5号与6号为宽纱嘴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2、反面的浮线不能太长,若浮线太长,下次不容易吃到线圈,一般浮线长度以在 4——5个圈距为好。
二、在绘制天竺时,罗纹结束后所需翻针的那一针要刚好对应天竺部分的拉浮线的那一针。
第七页,共23页。
各种背面组织图例:
空针:
第八页,共23页。
正面图形
第九页,共23页。
背面图形
全选
1X1-A
第十页,共23页。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NO.4
NO.6
NO.3
NO.5
NO.3 NO.5
NO.4 NO.6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提花组织的特性: 提花组织的横向延伸性较小,这是由于组织中浮线的影响。空针提花的反面浮线不能太
长,以免产生抽丝残疵。其他提花,由于都是隔针参加编织,不存在长浮线的问题,即使有 也被夹在织物两面的线圈之间。同时,这种组织的线圈纵行和横列是由几根纱线形成的,故 织物脱散性较小。提花组织的织物较厚,克重较高。
袋子
1X1天竺
1X2天竺
第十一页,共23页。
三色提花
一个横列中有三种颜色的提花称之为二色提花,绘制时,主色用1号色表示,次 色用2号色表示,再次色用3号色表示。如下图所示
第十二页,共23页。

纬编提花组织结构与特性认识资料课件

纬编提花组织结构与特性认识资料课件

纬编提花组织的织物特点
纬编提花组织的织物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外观和性能上。由 于纬编提花组织的编织原理和织物结构,使得其具有丰富 的花型和纹理变化,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设计需求。
纬编提花组织的织物还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能够适 应人体的运动和呼吸需求,同时也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舒 适性,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
纬编提花组织的保暖性
纬编提花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够有效地保持身体温暖。
纬编提花组织的纤维排列紧密,能够有效地阻挡外部冷空气的侵入,同时保留身体内部的热量。此外,纬编提花组织还可以 通过增加衣物厚度来进一步提高保暖性能。这种保暖性使得纬编提花组织在寒冷的环境中非常实用,能够有效地防止寒冷侵 袭。
纬编提花组织的弹性与舒适性
纬编提花组织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适应身体运动,提供舒适的穿着体验。
纬编提花组织的纤维排列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身体运动时随之伸缩,适应身体的各种动作。这种 弹性使得纬编提花组织在运动或日常活动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舒适度,不会对皮肤产生束缚感或不适感 。
纬编提花组织的装饰性
纬编提花组织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织工艺和图 案设计展现出独特的装饰效果。
型纬编提花组织等。
根据线圈密度和图案的复杂程度 ,纬编提花组织可以分为简单纬 编提花组织和复杂纬编提花组织

此外,根据使用原料的不同,纬 编提花组织还可以分为天然纤维 纬编提花组织和合成纤维纬编提
花组织。
02
纬编提花组织的结构
纬编提花组织的编织原理
纬编提花组织是纬编织物的一种,通过在针织机上按照设计要求将纱线按照一定 的规律交织而成。
纬编提花组织的柔软性和保暖性能使其成为冬季家纺 产品的优选材料。
纬编提花组织在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依靠色纱组合来形成花纹图案,设计时采 用花型意匠图来表示。
4
3 2 1
——色纱1 ——色纱2
2. 单面不均匀提花: 在一个完全组织中,每个纵行的线圈数不 相等。一般采用单色纱线。
素色提花(结构提花):
由单一颜色纱线通过浮线和拉长线圈形成结 构花纹效应,如凹凸、褶裥等。
3
3 2
3
2
2
1
——成圈
完全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不完全提花组织
二、单面提花组织
1. 单面均匀提花: 在一个完全组织中,每个纵行 的线圈数相等。一般采用多色 纱线。
色纱提花: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纱线编织而 成,当一种色纱成圈时,其他纱线以 浮线的形式存在于成圈纱线的后面。
Ⅲ Ⅲ Ⅱ Ⅰ 线圈结构图 意匠图 5 6 3 4 Ⅱ 1 2 Ⅰ 6 5 4
3
2 1 编织图
单面均匀提花组织的特点:
1. n色提花织物的每一横 列最多有n根纱组成。
2. 线圈大小相同、结构 均匀、外观平整。
3. 每个线圈后面都有浮 线,浮线数等于色纱 数减一。
4. 每枚织针编织次数相同,即每个横列中只 参加一次编织。 5. 浮线太长,容易勾丝,一般在4-5个圈 距为宜。
1.完全提花组织
织物反面呈横条纹状外观。在编织反面线 圈时,每一成圈系统所有上针全都参加编织。
Ⅳ Ⅲ Ⅱ Ⅰ 正面意匠图
7 8 5 6 3 4 1 2 反面意横列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纱线编织而成;
反面一横列由一根纱线编织而成。

正面形成所要求的花纹,反面形成横条纹。
——浮线
1
1
意匠图
编织图
4
4
3 2 1
——成圈
——浮线
3
2
1
意匠图
编织图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特点:
1. 在确定的循环周期内,每枚织针参加编织的 次数不完全一样。某些织针连续几个横列不 编织,这样就形成了拉长的线圈 。
2. 线圈大小不相同,结构不均匀,外观有凹凸 效应。
线圈指数 :编织过程中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的
次数,线圈指数愈大,一般线圈
越大。
a b c d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的应用
应用范围:袜品
目的:用来编织短浮线的 单面提花组织 ,使 浮线减少而将提花 线圈与平针线圈纵 行适当排列。
缺点:对花纹外观有影响。
三、双面提花组织
在双针床针织机上编织的提花组织。其
花纹可在织物一面形成,也可同时在织物两 面形成。实际生产中多采用正面提花,反面 为不提花的简单组织。 根据反面组织的不同,双面提花组织可 分为:完全提花组织、不完全提花组织,或 均匀提花组织、不均匀提花组织
四、提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特性

由于浮线的存在,织物延伸性小。
脱散性小,织物厚,平方米克重大。
生产效率低。
2、用途 • 服装用布 • 装饰用和其他产业用
(1)两色纵条纹提花
正面意匠图
反面意匠图
(2)两色芝麻点提花
Ⅳ Ⅲ Ⅱ Ⅰ 正面意匠图
7 8 5 6 3 4 1 2 反面意匠图
两色提花——两个成圈系统完成一个正面线圈横列。
(2)三色芝麻点提花

4 5 6 1 2 3 正面意匠图 反面意匠图

5 6 3 4 1 2
三色提花——三个成圈系统完成一个正面线圈横列。

提花组织
2014/10/9
第一节 提花组织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 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不成圈, 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 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3.分类:
单面提花组织
均匀提花组织 不均匀提花组织
正面纵密/反面纵密=1/2或1/3。 采用色纱数越多,正反面线圈密度差异越大。 正面花纹不清晰,易漏底。
2. 不完全提花组织
根据排纱及上针出针的配合情况,织物反 面呈纵条纹、小芝麻点、大芝麻点效应。在编 织反面线圈时,每一横列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 的一种双面提花组织。
!注:反面形成纵条纹效应,色纱效应集中, 容易显露在正面而形成“露底”现象 , 因此通常采用芝麻点做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