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顶岗实习技术总结报告
系别:生物工程系
*名:**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36班学号: ***********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2 年 6月 1日
浅谈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技术
王博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09036班
摘要: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重要病害之一,是果农最头疼的病害,被称为苹果树的癌症。腐烂病发病普遍,轻者减产,重者毁树毁园。丰县地区近两年发病率迅速增加,腐烂病的防治已经成为苹果树管理的必备技术。本文通过对腐烂病发生的原因和相关知识的以及防治技术的讨论,为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病原菌原因规律方法环保
丰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0.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水量约630.4mm,无霜期达200d左右,非常适宜苹果的生长,是江苏省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全县耕地面积110万亩,其中苹果面积达40多万亩,主要分布于黄河古道,丰县苹果海内文明,是江苏省最大的连片果园,被誉为“红富士之乡”、“苏北果都”,是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但由于前几年各种农资产品价格的提升而苹果价钱又不太景气,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致使果园管理粗放,产量与品质下降,树势衰退,加上轮纹病的大量发生,给腐烂病的发生提供了机会,导致苹果树腐烂病近年来在全县普遍发生,对苹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经过这段时间在丰县地区的工作和调查研究,现对苹果腐烂病发生的相关知识和防治方法做一下论述。
1.病害起源及历史
1.1苹果腐烂病的起源
中国苹果腐烂病原菌的来源有两种可能其一从日本引入苹果苗木带入了该病菌其二是原产在中国的野生属的一些菌中尚存在这种病菌。刘开启等(1996)在对苹果腐烂病侵染来源的研究中表明:能够侵染苹果树引起腐烂病的病菌有苹果壳囊孢(Cytospora sp.)、梨壳囊孢(C.carphospyr.)、山植壳囊孢(C.oxyacanthae Rab.)和核果壳囊抱(C.1eucostoma Sacc.)可感染苹果、梨、桃、樱桃、梅、柳、杨等作物的枝干和果实等。
1.2苹果腐烂病的历史
苹果腐烂病1903年首先在日本发现,1909年由宫部和山田共同定名为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1915年三浦详细研究了该病的发生过程,据1972年报道,北海道发病面积占栽培面积的94.3%,不少果园濒于毁灭.长野县的苹果腐烂病已遍及全县。1952年春,在美国
新墨西哥州苹果树的病死率达85%以上。1970年,原苏联哈萨克斯坦苹果腐烂病的病株率达90%。1972年日本小林享夫报道,苹果腐烂病菌除危害苹果及苹果属植物外,还可侵染梨、桃、樱桃、梅以及柳、杨等多种落叶果树与阔叶树种。根据病原菌形态,小林享夫曾主张将苹果腐烂病菌学名更改为Valsa ceratosperma(Tode et Fr.)maire。不过从学名应用来看,人们大都采用前者。中国于1916年在辽宁省南部地区发现该病。在国内,该病的重点分布区为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华东、中南、西南的部分苹果产区,尤以黄河之北发生普遍,受害严重。一般认为苹果腐烂病在国内有4次大的流行,第1次1949年前后,主要是由于战争,果园荒芜;第2次是1960年前后,人们盲目追求高产,导致树体衰弱;第3次是1975—1977年,十年浩劫导致果园荒芜;第4次是1987年前后,由分园到户后的掠夺式经营造成。
2.病原菌及其生活规律
2.1 病原菌
病原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属子囊菌亚门,球壳目,间座壳科,黑腐皮壳属。苹果黑腐皮壳菌菌落呈圆形,正面浅黄色且有白粉层,背面黄褐色,平铺状,中央稀薄、凹陷。有同心环、辐射沟。气生菌丝极短,量少,此菌可以分泌色素,使培养基变黄。生长速度极快,子囊壳黑色,圆烧瓶状,有长颈,子囊无色,棍棒状。一个子囊中含有8个子囊孢子,排列二行或不规则,子囊孢子腊肠状,无色,单胞,较分生孢子大。
无性世代为苹果干腐烂壳蕉孢菌(Cytospora mandshurica Miura),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壳囊孢属。于树皮下形成分生孢子座(小黑粒点),产生多个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形状不规则,分生孢子无色,单胞,腊肠形。
2.2 病原菌生活规律
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2℃,最高37-38℃,最低5-10℃,孢子萌发需要一定的营养,分生孢子在苹果煎汁、苹果树皮煎汁、干杏煎汁中皆可萌发。单个的分生孢子在室温下经2-4d即失去萌发能力。子囊孢子在苹果树皮煎汁、干杏煎汁、葡萄糖液、麦芽糖液或蔗糖液中皆可萌发,子囊孢子在室温下可存活13-20d。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分别是23℃左右和19℃左右。菌丝在以麦芽搪为碳源,以硝酸钙、硝酸钾和硝酸钠为氮源及其含硫胺素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
3.苹果腐烂病发病的病状特征
苹果腐烂病主要危害结果大树的主干和主枝,还可以危害小枝、幼树和果实,症状分为溃疡和枯枝两种类型。
3.1 溃疡型
主要发生在树干和大枝上,以结果树主枝与枝干分杈处最多。病斑初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水渍状,逐渐组织松软,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以后皮层湿腐,有酒糟味。病皮易剥离,内部组织红褐色。后期病部失水凹陷硬化,灰褐色至黑褐色,病健交界处裂开。病皮上密生黑色小粒点,潮湿时涌出桔黄色、胶质状孢子角。严重时,病斑扩展环绕枝干一周,受害部位上的枝干干枯死亡。
3.2 枯枝型
多发生在二至四年生的小枝条、果台、干桩等部位,以剪口处最多。病斑形状不规则,红褐色,很快扩展环绕一周,造成全枝枯死。后期病部也出现黑色小粒点。在生长衰弱的树上,枝枯型症状尤为明显,可致主枝或整株发病枯死。
4.腐烂病的发病机制
苹果腐烂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分子孢子角在树皮上越冬,也能以菌丝形态在病疤木质部内越冬。腐烂病菌是一种弱性寄生菌,病菌孢子发芽侵入时,先在死亡组织上生长定居下来,处子潜伏状态。夏季是苹果树活跃生长期,不是病菌扩展致病的有利时机,11月至翌年1月,内部发病数量激增。深冬季节(休眠期),病菌扩展缓慢,症状不明显。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萌发适温25~30℃。早春产生分生孢子,遇雨由分生孢子器挤出孢子角,分生孢子随风周年飞散在果园上空,萌发后从皮孔、果柄痕、叶痕及各种伤口侵入树体,使树体普遍带病菌。6~8月树皮形成落皮层时,孢子侵入并在死组织上生长,后向健康组织发展。孢子靠雨水飞溅传播,从树皮伤口侵入,也可从枝干的皮孔和芽眼等处侵入危害。
有些昆虫,特别是蛀茎害虫和桑天牛的危害也能传播病菌,病菌侵入后可能长时间地潜伏,只有在侵染周围的树皮衰弱、垂死、抗病力下降时才能扩展,腐烂病为真菌病害,这种病菌的寄生能力弱,只能从带有死组织的口,如虫伤,冻伤和剪锯口等处侵入,健全无伤的树皮是不易被侵染的。病菌侵染后,先在死组织中潜伏定居(不扩展为害)当树势减弱后,才能向健全的组织扩展为害,这时外观上才显出褐色至红褐色腐烂状。并侵害活组织,而致树皮腐烂。苹果腐烂病与树体负载量、营养条件、愈伤能力、自然伤害、整形修剪等因素关系密切。生长健壮的树,不发生腐烂病,甚至在病区多年无腐烂病危害。凡导致树势衰弱的因素,都会有利腐烂病发生。
5.腐烂病的发病规律
早春和秋末是腐烂病发生的两个高峰期。早春2月下旬至4月份,气温回升,树液开始流动,营养向生长点转移,树体枝干营养水平降低,加之树体向阳面局部增温,营养局部恶化,导致树体抗病能力迅速降低,造成病菌大量扩展蔓延,果园出现的新病斑数增多,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