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四章 第二节 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模式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马克思主义被视为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和实践指导思想,旨在消除社会中的不平等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在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们将共同享有财产、机会和资源,彻底消除剥削和压迫。

1. 社会公平与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公平,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

在未来,马克思主义设想的社会中,每个人将获得平等的待遇和资源分配,不再存在贫富差距和社会阶级。

这将给予每个人追求个人梦想和全面发展的机会。

经济的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的应用,经济将高效运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2. 去除阶级和剥削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和剥削是社会不公正和不平等的根源。

在未来社会中,马克思主义设想的理念将消除阶级分化,使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分享社会资源。

劳动将不再被剥削和压迫,人们将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还包括废除私有制。

在私有制的体系下,个人或集体拥有生产资料,而大多数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生存。

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未来社会中,生产资料将成为全社会共同拥有和管理的财产,劳动和利益将被平等分配,消除剥削关系。

3. 实现真正的民主和人民权利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民主是重要的一环。

在未来社会中,人民将共同参与决策过程,实现真正的民主。

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将以一种公正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决策将基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此外,马克思主义对人民权利的尊重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将得到充分保障,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平等权利等。

没有任何个体或团体会被压迫或歧视,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4. 社会和谐与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共同富裕。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思维方式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思维方式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思维方式前言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理论家,他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基本思维方式入手,全面、详细、完整、深入地探讨他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马克思的批判性思维方式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具有批判性,他总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来分析社会现象和未来社会的趋势。

他始终坚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并通过具体的历史和社会实践来验证和修正他的理论。

未来社会的本质矛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而在未来社会中,这种阶级斗争将得到解决,社会将朝着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未来社会的生产方式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的生产方式将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将归全体人民所有,生产关系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

社会主义阶段的特点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阶段的构想是一个相对长时期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阶级斗争仍然存在,但阶级矛盾会逐渐缓和,生产力的发展将有利于阶级斗争的解决。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每个人将根据自己的能力贡献,按需分配。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是基于他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分析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洞察。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的构想要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只有当生产力高度发展时,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真正取代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意识的转变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构想的实现还需要社会意识的转变。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影响,个人利益至上,竞争压制了合作。

而在未来社会,人们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的思维方式,关注集体利益,强调合作与协作。

无产阶级的觉醒与自我解放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构想的实现需要无产阶级的觉醒与自我解放。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被剥削与压迫,他们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依据,以及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马克思坚持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预测未来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最终发展变化的结果。

我们要牢记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目标前进,因此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键词:马克思,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科学预测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测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依据1.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辩证唯物史观就是其一。

马克思在长期艰苦的科学研究中,主要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经过自己天才般头脑的分析认识,第一次把社会和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了起来,看到了社会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

发现了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方面的伟大作用。

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到“社会五形态理论”,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这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2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16世纪,到了19世纪30—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到达了顶峰时期。

这一时期的空想家们继承了以往空想家们的优秀思想,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时期,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成就。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应当劳动,迅速改变贫困阶级的物质、精神状况,用统一组织社会生产的办法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对人的管理应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来代替。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反对大众的个人所有制的暴政”。

简谈马克思对来社会的设想

简谈马克思对来社会的设想

简谈马克思未来社会设想众所周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至今,一直秉承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念,简言之,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那何为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伟大设想的提出者马克思先生对未来社会作了以下的设想:(1) 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创造了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2) 消灭了一切私有制;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3) 在消费品分配上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4) 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造成了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5) 国家不再具有压迫工具的性质,只具有社会管理职能;(6) 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产品经济。

从上述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描述中便可看出,那已经是一个消除了阶级、消除了剥削、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人们现今汲汲营营的名利追求也将消失殆尽,社会一片宁和安详。

这与中国古时的“桃花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却又更上一层楼——“桃花源”更多的是偏向空想主义,无欲无求;而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则是结合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历史资料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就这一点而言,它更具现实性和可行性。

然而对于今时今日的社会状况而言,尤其当现实社会的发展与其设想的发展道路存在一定的差距时,人们便不得不产生了这样的疑惑: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样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时代真的会实现吗?事实上,就中国而言,我们一直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最高理想,但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探索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不断地在变化,这正是符合了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因而从现在广大人民认可的唯物史观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的设想也并一定会拘于这样的形式。

我认为,该设想更重要的勾勒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并把这样的理想世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现实化,对于后世而言,这样的设想就是我们不断发展创造的动力,同时我们更会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将这样的蓝图进行改造,以产生更大的社会动力,因此并不寻在正确性的问题。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思维方式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思维方式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思维方式一、引言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理论家,他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辩证唯物主义,这种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他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基本思维方式、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未来社会的阶级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马克思的基本思维方式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变化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世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认识世界。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社会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前进进步的社会。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演进方向进行研究和探索所形成的一种哲学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社会应该是一个消灭了阶级对立、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

三、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1.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最终形态的描述。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私有制被消灭,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人们不再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进行竞争和斗争。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工作和生活方式,并且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2. 生产力高度发达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力将得到极大地提高。

科技将得到广泛应用,劳动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这将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和技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 环境友好型在未来社会中,环境保护将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人们将通过科技手段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未来社会的阶级关系1. 消灭阶级对立在未来社会中,阶级对立将被消灭。

私有制被消灭后,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不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工作和生活方式,并且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最杰出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之一,他与卡尔·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对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中,他描绘了一种被他们称之为“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发生根本的转变。

经济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将被废除,生产资料将会属于整个社会,实现真正的公有制。

这种社会关系的转变将消除阶级对立,人们不再被剥削和压迫,也不再被物质贫困所束缚。

在政治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家将不再存在,因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产物。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消亡后,国家最终会逐渐消失。

人们将通过自发的合作和互助,管理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

政治权力将分散到每个个人和社会团体,实现真正的民主。

这样的社会中,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在文化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摆脱物质的束缚,人们可以真正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教育将被广泛普及,人们将不再被局限于狭窄的经济利益,而是能够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这样的社会中,文化和艺术将得到极大的繁荣,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和享受这种丰富多样的文化成果。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清楚地指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他认为,必须经历一个过渡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将逐渐实现生产力的发展,消除阶级差别和私有制,逐渐向着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并未在他们生前得到实现,但无可否认,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他们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设想,对我们今天思考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努力追求真正的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人类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革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而引起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的结果。

因此,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历史的具体发展过程,对社会变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2. 阶级斗争: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到来必然伴随着阶级的消亡。

他强调劳动者阶级的觉醒和组织,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最终的共产主义社会。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注意到社会发展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他认为生产关系的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会产生社会矛盾,并最终导致社会的革命与重建。

4.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剥削阶级的对立面,代表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

5. 批判性的批评和自我反思:马克思主义强调批判性的思维和自我反思,认为无产阶级必须对自己的行动进行批判性的评估和反思,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

综上所述,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无产阶级的历史使
命以及批判性的批评和自我反思。

这些原则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指引人们实现社会进步和改变现状。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本主义 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和剖析资本 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组 织状况、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 问题,作了科学的历史的预测和 天才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对 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包括价值目标、 科学体系、制度设) 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 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后,就进入未来社会。未来社会自身 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2) 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 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充分 发展。 (3) 未来社会的经济特征: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 资料;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 员的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当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之后, 就消灭了商品生产,消除了商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劳动产 品的分配原则将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以维持和扩大 再生产,而生活资料归个人直接占有;旧的社会分工将被 消灭,生产劳动将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 部才能的机会,劳动成为需要和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城乡对立消除。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在有个别人时常攻击我们,说中国不是搞社会主义 而是搞资本主义。其根本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 我们搞的这一套东西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 下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抛弃了计划经济、按劳 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等;二是有些社会政策中有 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如存在剥削、非公有经济占 很大比重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 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 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没有必要也不能苛求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今 天的社会设计详尽的具体方案。如果把他们的理论当成现成的公式来 剪裁各种历史事实,甚至当作各种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不再做进一 步研究,那么这样的结果不符合历史事实和进程,他们的理论就没有任 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许多学者认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一个重要的教训,是它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 征的某些具体设想错当成永恒的、终极的绝对真理,把纯而又纯的生产 资料公有制、消灭商品和货币、实行计划经济等,套到了落后国家的社 会主义建设中。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 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 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 索。”“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 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 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 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 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 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⑨这就是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一切立 足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国情,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 来,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才是真正意义上坚 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未来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未来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未来社会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到目前为止,一切谜语的答案都在哲学家们的写字台里,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张开嘴来接受绝对科学的烤松鸡就得了。

现在哲学已经变为世俗的东西了,最确凿的证明就是哲学意识本身,不但表面上,而且骨子里都卷入了斗争的漩涡。

如果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那末我们便会更明确地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我指的就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谓无情,意义有二,即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6页共产主义不是学说,而是运动。

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

被共产主义者做为自己前提的不是某种哲学,而是过去历史的整个过程,特别是这个过程目前在文明各国的实际结果。

共产主义的产生是由于大工业以及和大工业相伴而生的一些现象:世界市场的形成和随之而来的无法控制的竞争;具有日趋严重的破坏性和普遍性的商业危机,这种危机现在已经完全成了世界市场的危机;无产阶级的形成和资本的积聚以及由此产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在共产主义作为理论的时候,那么它就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个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11 — 3l 2页……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

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

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2—333页最后,让我们换一个方面,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

马克思主义对主义社会的设想与构想

马克思主义对主义社会的设想与构想

马克思主义对主义社会的设想与构想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与构想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理论体系,它提供了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设想与构想。

马克思主义以社会的发展历程为基础,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一个无阶级、无私有制的社会。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经济制度的构想以及社会关系的设想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资源将被合理分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贡献社会,并从社会中获得相应的回报。

劳动将不再是一种被迫和压迫的方式,而是成为每个人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在未来社会,生产力将得到充分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生产资料将归全社会所有,生产力的发展将为人类提供充足的物质财富。

与此同时,社会的生产关系也会发生变革,实现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摒弃私有制的存在。

未来社会将以共同的目标为导向,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共同财富。

二、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经济制度的构想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是剥削制度,它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

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即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和管理生产资料的制度。

在未来社会,生产资料将成为全社会的财产,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

人民将共同参与生产的过程,根据自己的能力从事相应的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这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旨在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共同富裕,减少社会贫富差距的存在。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强调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必须充分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和劳动的高效率。

未来社会的经济制度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关系的设想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社会的社会关系将彻底改变。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精)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精)

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吴淑娴1(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的独创,也是马克思后期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论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对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原则作了全面阐述。

马克思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是马克思后期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

在科学社会主义先驱者的著作中,都没有关于这一问题论述,可以说,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的独创。

马克思以前并没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这样,就不仅确定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更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经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将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以劳动时间为尺度,并且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

”[1]这表明马克思开始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一样,也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这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萌芽。

这是因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分配方式的变化,是所有制形式变化的结果和表现。

当然,在那里,马克思还没有明确提出和论述这一问题。

马恩未来社会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

马恩未来社会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构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刘昀献2010年02月01日14:2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资本主义走到尽头时的社会主义。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最高最后的形式,因而市场经济将伴随资本主义走完全部路程,未来社会只能建立在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经济基础之上。

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它的充分发展,人类才能建立产品经济社会。

现实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实现的,这样的社会主义可以在国内终止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不能终止市场经济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人们一直在用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消灭了市场经济的未来社会模式,指导现实的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实践。

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失误,甚至在一些国家的失败皆源于此。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决了如何建设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建立的社会主义的问题,填补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页空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它相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诸多的优越性。

它可以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使社会主义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而把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从产品经济的基础上推进到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提前上百年乃至几百年。

关键词:未来社会构想;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资本主义灭亡;新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通过考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勾画了未来社会的基本框架。

20世纪,俄、中等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一度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

这种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斯大林领导苏俄时期逐步建立起来的,因而人们习惯于把它称为“斯大林模式”,尽管这一模式在以后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中有所改革,但基本上没有突破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

马克思对未来经济的设想

马克思对未来经济的设想

马克思对未来经济的设想
马克思对未来经济的设想集中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

在这部
著作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并提
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共产主义。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问题在于私人占有和生产力的
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将导致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结果,最终导致社会分裂和类阶对立的加剧。

而共产主义
则是他设想的替代方案,旨在消除这些矛盾。

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社会,其中生产资料不
再私人所有,而是归全社会共同占有。

在这个社会里,个人的需求将
会得到满足,而不再受到经济利益的限制。

并且,随着私人财产概念
的消失,人们之间的互助和团结将成为社会的基础,而不再是竞争和
剥削。

马克思还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将不再是被迫、剥削和
压迫的手段,而是一种自由和自我实现的方式。

他设想,人们将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从事劳动,而不再被迫从事单调乏味的工作。

通过
社会分工和经济计划的合理安排,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全面的人类发展。

然而, 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没有给出具体实现共产主义的路径
或步骤,他并未详细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运作方式。

因此,对于马克
思的共产主义设想,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仍然存在。

【推荐下载】关于马克思以来的社会模式选择

【推荐下载】关于马克思以来的社会模式选择

关于马克思以来的社会模式选择马克思以来的社会模式选择分析、比较各种社会发展模式,有助于我们获得科学的答案。

客观的讲,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社会还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人对社会主义心存怀疑。

社会主义能成功吗?回顾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社会发展,分析、比较各种社会发展模式,有助于我们获得科学的答案。

一、马克思对新社会的设想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针对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提出的,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问题,探讨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概括起来说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激烈的阶级对抗,看到了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但是共产主义并非从感情出发得出来的结论,而是建立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规律上。

恩格斯认为,消灭剥削必需建立在生产力的一定阶段上,他说:当一种生产方式处在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的时候,甚至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下吃了亏的那些人也会欢迎这种生产方式。

这一点,我们从私营企业招工时的热闹场面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人们关注的是工资的多少,而不是受剥削的程度。

当资本主义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无法人为地消灭,但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出现了,对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破坏。

而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决定力量,在马克思看来,你可以压迫劳动人民,但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否则,掌握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和国家就可以消灭你。

由此,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马克思认为,消灭经济危机的根本办法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搞计划经济,对社会各种资源进行统一调配。

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计划经济有两个前提,一是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公有制,只要生产资料由私人所有,这种社会计划就是不可能的;二是计划能力,没有有效的计划能力,对生产力的发展没有一个科学的把握,就只能是盲目计划,不但不能节约生产要素,反而会造成巨大浪费,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计划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02第四章 第二节 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模式

02第四章 第二节  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模式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两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 上升的时代,即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这 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尚未充分暴露,而资本主义国际市场的 形成、资本统治正在成为一种国际的势 力,这样“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 为世界性的了”同这种资本主义的经济 发展相适应,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政治 联系也是更加广泛和密切起来,形成一 个国际资本压迫集团。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战过后开始了以电 子技术为先导以计算机 的问世和航天技术的发 展为标志的新的工业革 命。但信息革命还没有 真正开始。 20世纪70年 代以后,以电子计算机 和为电子技术为中心, 形成信息技术、新材料 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 群,信息革命才真正开 始了,并由此兴起了第 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
新 中 国 成 立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理论的主要 特征成为现实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 坚持 的基本制度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发展理论,在批判 资本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道路和方向的基 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都作了科学 的预测。马克思在《哥达纲领》一书中,首次对 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做了科学的预测。马 克思阐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和高 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理论为现实社会主义 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浅析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形态形成的政治社会化

浅析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形态形成的政治社会化

DOC 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浅析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形态形成的政治社会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 要: : 马克思虽没有明确提出过政治社会化的概念马克思虽没有明确提出过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但他在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中他在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中,,就蕴含着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根基和分析方法。

马克思关于人类未来理想社会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

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去分析这一过程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去分析这一过程,,可以看出可以看出::政治解放的过程 就是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分离就是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分离,,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为拥有个人信仰、 追求自由利益的个人的过程追求自由利益的个人的过程;;随后的人类解放过程就是国家自行消亡随后的人类解放过程就是国家自行消亡,,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形态过程和人克服市民社会中的狭隘、自私自利的人性而逐步发展为自由而全面 发展的人的过程。

发展的人的过程。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政治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人类解放;;政治社会化会化Marx Marx’’s analysis o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bout the shaping of future society formZHU Chang-hua(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 9,China)Abstract:Marx does not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soc ialization expli citly,but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political socializ ation are included in his conception on the form of future society.The basic pr ocess of Marx basic pr ocess of Marx’’s ideal society of the future mankind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 itical emancipation into human emancipation.To analyze this process from the pe rspective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it is easily seen that the process of poli tical emancipation is the separation of civil society from political state,andman state,andman’’s liberation from the bondage of religious theology and owning of personal f aith and pursuit of individual freedom and interests.The process of human emanc ipation afterwards afterwards is is the self-extinction self-extinction of of the stat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 formation process of of ““thealliance of of free people free people free people””,as ,as well well well as as as the the the p p p r r r ocess ocess ocess of man of man of man’’s s overcoming overcoming of the narrow and selfish human nature in civil societ y and his acquisition of free and full development.Key words:Marxism;social form;political emancipation;hu man emancipation;political socialization 20世纪50年代年代,,美国学者在公民的政治教育研究中引入了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政治社会化研究在西方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依据,以及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马克思坚持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预测未来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最终发展变化的结果。

我们要牢记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目标前进,因此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键词:马克思,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科学预测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测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依据1.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辩证唯物史观就是其一。

马克思在长期艰苦的科学研究中,主要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经过自己天才般头脑的分析认识,第一次把社会和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了起来,看到了社会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

发现了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方面的伟大作用。

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到“社会五形态理论”,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这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2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16世纪,到了19世纪30—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到达了顶峰时期。

这一时期的空想家们继承了以往空想家们的优秀思想,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时期,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成就。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应当劳动,迅速改变贫困阶级的物质、精神状况,用统一组织社会生产的办法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对人的管理应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来代替。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反对大众的个人所有制的暴政”。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只有通过一定特征的制度才能实现。以欧 美经济发达国家为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就“先进国家”的社会 变革设想了一些措施,如剥夺地产、征收高额累进税、普遍劳动 义务制、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教育和物质生产相结合、国家 垄断资本和银行等。但恩格斯也指出,“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 特别的意义。”⑤1886 年,恩格斯应邀谈社会主义的特征时指 出:“没有提出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于未来非资本 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 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 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⑥而且在实践的情况下设计的 蓝图“越是创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于纯粹的幻想”。
任何认识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低估了资本主义自我调 整的能力和发展的巨大潜能,乐观估计了社会主义胜利的速度和时间,当然,没有马 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资本主义的当代面目也许会更加狰狞、虚伪。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亲身经历过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他们的结论主 要借助于严密的逻辑论证,而主要不是从具体实践经验中概括的,关于巴黎公社经 验教训的总结并不完全具有普遍性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研究的重点是西方发达国家,他们设想搞社会主义的前 提必须有发达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至于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利用国家资本 主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用列宁的话就是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可供 引用的文字和无可反驳的指示”。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应该持什么态度呢?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 论不是法律,违反任何一条就是犯法,就要受到惩罚;马克思主义经典 理论不是宗教,我们要顶礼膜拜,否则就是大逆不道。马克思主义是 一门科学。科学就要研究、试验、证伪,不意味着一切都是正确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 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只是粗线条的大致轮廓和发展方向,没 有为未来社会设计详尽的具体方案。这就告诉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 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而应当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最 高纲领与每个阶段的现实纲领结合起来。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共产 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过去我们对这 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 出科学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 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 出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 切实际的空想。我们既要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为 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 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 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理想主义是有魅力的,现实主义 是必须的,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对未来社会的展望深刻而独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他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论原则来指导未来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力量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所决定的。

在未来社会的展望中,马克思预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观点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剥削劳动者的问题,资本家通过剥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在未来社会的展望中,马克思主张消除剥削,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和平等。

他认为,未来社会应该建立在共产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这一原则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方向。

马克思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在未来社会的展望中,马克思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来实现理论的落地。

他强调,只有通过实践来改变社会现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一原则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可以概括为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实践重要性。

这些原则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目标和实践指导。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当坚持这些原则,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具有深刻的方法论原则。

他的思想与理论深刻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

他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在未来社会中,他预见到了一种没有阶级对立和压迫的社会形态。

这种社会将会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必须从历史和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寻找规律。

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之二是剩余价值理论。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

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在未来社会中,马克思设想了一种没有剥削的经济体系,工人将直接掌握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实现价值的公平分配。

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之三是无产阶级革命。

他认为无产阶级作为被剥削和压迫的阶级,将会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社会中,生产资料将成为全社会的共有财产,人民将共同管理和使用这些资源。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告诉我们,未来社会的实现需要通过广大工人群众的觉醒和斗争来实现。

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之四是社会主义建设。

他认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阶段,是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设想了一种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告诉我们,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全面的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之五是人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未来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这不仅包括物质条件的改善,还包括人的精神和文化的提高。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需求和权益,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 中 国 成 立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理论的主要 特征成为现实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 坚持 的基本制度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发展理论,在批判 资本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道路和方向的基 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都作了科学 的预测。马克思在《哥达纲领》一书中,首次对 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做了科学的预测。马 克思阐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和高 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848年《共产党宣 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 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 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 包括未来社会发展理论 就成为指导无产阶级进 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装, 指导着国际无产阶级和 工人阶级向前发展。
《共产党宣言》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 社会结构不同
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已 不存在任何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因而国家作为 一个政治实体也就不存在了。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而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剥削阶级作为 整个的阶级已经消灭了,但其残余分子还存在, 甚至还会出现新的反动分子和外来的敌特分子, 因而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尚需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拥有精良的常备军 和警察、监狱,还有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换句 话说,它既有镇压职能,又有管理职能,融镇压 和管理于一体。这种国家不仅不会很快消亡,而 且尚需巩固和发展,以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征
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 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 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 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那个时候, 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 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充分说明共产主义 高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社会的劳动差别已经消失,奴隶般 服从分工也不存在了,劳动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 之间实现了真正平等,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大量涌流, 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等。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两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 上升的时代,即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这 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尚未充分暴露,而资本主义国际市场的 形成、资本统治正在成为一种国际的势 力,这样“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 为世界性的了”同这种资本主义的经济 发展相适应,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政治 联系也是更加广泛和密切起来,形成一 个国际资本压迫集团。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继续向它的极致发挥,并 促使了资本主义较自觉地对它的基本制度进行 允许范围内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各 国停滞在“苏联模式”中,僵化马克思主义, 无力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社会主义中国在邓小 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摆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 影响,走向了繁荣昌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所以,马克思设想的未 来社会发展理论,不仅为现 实社会主义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而且也为现实社会主义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马克思设想的理论社会主义与现实社 会主义的区别
现实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 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客观事实。 但是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发展理论在实际的运 用过程中,因为时代特征的变化,逻辑起点和社会 基础的差异,导致两者在基本特征上的差异。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 分配形式不同
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里, 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不存在商品货币 关系,劳动者“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 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 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 份耗费同等劳动量的消费资料”。这就是说,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直接通过劳动券按照劳动 者的劳动量来进行的,即完全的按劳分配。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现实社会主义却是在经济落后的资本主义 国家或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产生的,商品 经济极不发达,还需要运用商品、货币、价值 等概念来发展商品经济,因为生产力的诸要素 都具有商品性,社会产品也具有商品性,不能 任意调拨,必须有货币插手其间。生产力得以 实现和评估的唯一社会尺度只能是价值,这就 决定了现实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是在商品经济 中运行的,社会的经济形式还只能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所有制 结构,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在 分配形式上也表现为多种分配形式并存,除 了占主导地位的按劳分配形式外,还有按劳 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比 如,存在着自产自得、经营收入、资产收益、 按资分配、股份分红、风险收入甚至剥削收 入等分配形式。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现实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关于未来 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作为恪守不移的基本制度, 强调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 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实现社会的公 平、公正,缩小贫富、城乡、地区等差别,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理论为现实社会主义 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理论是建立在对客 观现实,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基 础上的,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 基本观点,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尤其是资本 主义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 科学理论。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的特征
“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恰 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 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 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就决定 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 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劳动还存 在差别,还带有服从分工的性质,还是谋生的手 段,个人消费品还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战过后开始了以电 子技术为先导以计算机 的问世和航天技术的发 展为标志的新的工业革 命。但信息革命还没有 真正开始。 20世纪70年 代以后,以电子计算机 和为电子技术为中心, 形成信息技术、新材料 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 群,信息革命才真正开 始了,并由此兴起了第 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列宁和十月革命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特别是马克思未来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和吸收俄 国革命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两者起点和基础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一种能克服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弊端的,比资本主义具有更 高的生产力和经济实力的,处于更高历史发展阶段 的理想社会。这种社会主义只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的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至少是在几个主要的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出现的。它是建立在较高的生 产力、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有着良好的国内国际环 境的现代化社会。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现实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仅 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而且发展极不平 衡,从手工劳动、半机械化、机械化直到 现代化各种形式都有,这种生产力状况决 定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成员尚不能 完全平等地、无差别地占有社会的生产资 料,因而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多种多样的所 有制形式: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国 家资本主义国有制、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甚 至资本主义私有制等。
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 中,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 剖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 了批判,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 密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 史命运,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 理论。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 德文版序言中所指出的,“不管最近 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 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这个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 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现实社会主义的产生出乎了马克思恩格斯 的预料,它们既不是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发展的产物,也不是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发展的结果,而是以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或 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为基础,在特殊历史条件 下产生的,因而其生产力水平、经济文化发展 状况以及国民素质都十分落后,科技势力薄弱, 不仅不能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理论社会主义 相比,就是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也有很大 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