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试验
《生物化学试验》实验五:改良Mohun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
![《生物化学试验》实验五:改良Mohun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https://img.taocdn.com/s3/m/d0522d229e314332396893f2.png)
临床意义
用本法测定血ALT正常值为40 U/ml以下
肝细胞中含ALT最丰富,因此当肝脏疾病致肝细胞 受损伤时,ALT即大量释放入血液,致使血清中ALT 活性增高。 测定ALT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 中等程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肌梗塞, 轻度增高则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等疾病。
glutamate pyruvate
在520nm波长测定其光密度,与经同样处理标准
丙酮酸溶液比较,即可计算谷-丙转氨酶的活性。
pyruvate
2, 4-dinitrate phenylhydrazine
(brown) pyruvate dinitrate
phenylhydrazone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单位定义:每毫升血清在pH值7.4,
复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 开机,调波长,预热15-20分钟 (2)将待比色溶液倒入比色杯 • 高度2/3 - 4/5比色杯 • 手握毛面,注意光面整洁 • 依次放入样品室(空白管放第一槽,毛面朝向操作者)
(3)测定
T档 拉杆0档
调T100% : 空白管
T档 拉杆1档
调T 0%, 转为A档 A=1.-----
1 、保温温度和时间要精确, 即谷丙转氨酶发挥催化作用环境
2 、概念:酶活性单位
3、 微量移液器的使用 P4
(1) 套吸头 (2) 吸取溶液: 按到第一档,垂直进入液面(0.5cm)
缓慢松开控制按钮,使之慢慢回到初始位置。 (3)移入试管中:吸头贴壁并有一定角度,将溶液全部吹出。
吸头弃于烧杯中,微量移液器放回盒内。
1.0
0.5
-
-
-
肝脏功能实验室检
![肝脏功能实验室检](https://img.taocdn.com/s3/m/10921093998fcc22bdd10d2c.png)
肝脏酶谱
3、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γ-谷氨酰基移换 酶):血清中的GGT主要来自肝脏。在肝脏 中,主要存在于肝毛细胆管,肝细胞的细胞 膜上也有分布。血浆半衰期为3~7天
凡是能影响到肝细胞或肝毛细胆管的疾病, GGT均升高
肝脏酶谱
4、胆碱酯酶 – CHE :体内胆碱酯酶分两 种。
肝脏功能实验室检查
肝脏酶谱、蛋白、 胆色素、凝血因子
肝脏酶谱
1、谷丙转氨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浆中半衰期37~57小时。主要存 在各 种组织细胞胞浆中,肝细胞含量最高。红 细胞中ALT比血浆中含量高7倍,故标本溶 血影响结果。
临床意义:代表肝细胞受损。
肝脏酶谱
2、谷草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氨 基转移酶) :AST广泛分布于人体 各组织,为细胞内酶,主要分布于细 胞质和线粒体基质中 。
4、凝血活酶时间-APTT:本实验是内 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 试验。
肝脏酶谱
6、胆汁酸-TBA:血清胆汁酸水平是 反映肝实质损伤的重要指标。
临床意义:胆汁酸能反映肝脏的摄取、 合成及排泌功能 。
二、蛋白
1、血清(血浆)总蛋白-TP 临床意义:⑴血清TP增高:
⑵血清TP降低:
二、蛋白
2、白蛋白-Alb: 临床意义:⑴白蛋白增高:
⑵白蛋白降低
三、胆色素
总胆红质-TBIL 直接胆红质-DBIL
四、凝血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PT:本实验可反映血浆中凝血 酶原时间、因子Ⅴ、Ⅶ、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是外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2、纤维蛋白原-FIB :FIB除参与止血、凝血过程 外,还通过与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 而介导血小板的聚集。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9f6d88951e79b8968022695.png)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实验六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实验六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5da197dcaa00b52acfc7ca8c.png)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进入实验室要注意的问题安全第一,在实验室中使用挥发性试剂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免发生中毒事件;不得在实验室中随意使用明火,因为实验室中有许多易燃易爆药品,使用明火可能引起火灾或引发爆炸事件;不得在实验室吃东西,实验结束后也应将手洗净再吃东西。
在实验室中不得嬉戏打闹,更不得用实验药品互相开玩笑。
实验中使用药品应尽量节约,不得浪费药品,未使用完的药品因倒人废液缸或指定的容器中,切不可倒入原试剂瓶以免污染试剂。
实验完成之前不能离开实验室,如有特殊原因要离开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才能离开。
每个实验台内的各种仪器的摆放顺序要牢记,离开实验室前要将仪器按顺序摆放好。
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一.实验目的了解转氨酶的性质及临床意义,并掌握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在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中,联合脱氨基为大多数氨基酸的主要代谢方式,通过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的作用偶联而完成。
本实验以丙氨酸和ā-酮戊二酸作为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的底物,利用内源性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在一定条件及时间作用后来测定所生成的丙酮酸的含量来确定其酶的活力。
丙酮酸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条件溶液中呈棕色,基吸收光谱的峰为439-530nm,可用于测定丙酮酸的含量。
ā--酮戊二酸与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相应的苯腙,但后者在碱性溶液中的吸收光谱与丙酮酸二硝基苯肼稍有差别,在520nm波长处ā--酮戊二酸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远比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为低,因此在520nm处吸光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的丙酮酸和ā--酮戊二酸的摩尔比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故可籍此可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活力。
三、实验器材容量瓶100ml 4个500ml 2个;电子天平;玻璃棒;研钵;试管5支;试管架;移液管0.5ml 2支;1ml 2支;5ml 1支;滴管1支;分光光度计,比色皿4个;四.实验试剂1标准丙酮酸溶液:准确称取纯化的丙酮酸钠62.5mg,溶于100ml 0.05mol/L H2SO4中,现用现配。
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
![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a8d1f68a98271fe910ef98d.png)
一肝功能肝功能试验的分类:1. 识别肝实质细胞通透性改变的试验:ALT、AST等升高。
2. 指示肝细胞坏死的试验:血清中出现谷氨酸脱氢酶和线粒体谷草酶。
3. 肝实质细胞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机制障碍的试验:如血清Alb、胆碱脂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等浓度下降。
4. 指示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的试验:如血清ALP、5’-NT、GGT和某些胆汁酸增高。
5. 肝脏间质成分增生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中α2和γ球蛋白增加,6. 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
AL T(谷丙转氨酶)临床意义:人体中很多脏器都含有AL T,其分布大致为肝>肾>心>肌肉。
肝内AL T活性远远超过其它脏器的活性,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的可溶性部分,故测定ALT反映肝脏损害具有特殊意义。
血清ALT活性增高原因:急性病毒性肝炎;骨骼肌、肾脏及胰腺等组织坏死;伴有急性肝炎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严重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的肝郁血;胆道疾病、肝外癌性胆道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癌、胰头癌)、胆石症、胆管炎及胆囊炎;应用氯丙嗪、异烟肼、锑剂、奎林、呋喃西林、利福平、某些避孕药、苯巴妥、利眠宁等药物,以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等中毒;外科手术、麻醉、剧烈运动、早期妊娠等。
注意事项:血清或血浆均可,推荐用血清。
红细胞ALT比血浆高约7倍,溶血时红细胞内AL T可进入血浆,导致结果偏高,故应避免溶血。
血清AL T在20~25°C24小时内稳定,在2~8°C可稳定7天。
但AL T在-20°C 冻结贮存不稳定。
参考值:<50 U/LT.BIL(血清总胆红素)、D.BIL(血清直接胆红素)临床意义:T.Bil和D.Bil临床上多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性质的鉴别。
溶血性黄疸时血清T.Bil升高,D.Bil 约占T.Bil的20%。
肝细胞性黄疸T.Bil升高,D.Bil约占T.Bil的35%以上。
而阻塞性黄疸D.BIL占50%以上。
病毒性肝炎前期或无黄疸型肝炎时血清TBil往往不高,D.Bil已升高。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a7bdfe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b.png)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转氨酶(GPT)是谷氨酸转氨酶,又称谷氨转氨酶,主要由肝脏细胞中的静息细胞和常染色体动物的其它细胞中的活性细胞分泌,它是肝脏的指标酶,其中转氨酶(GPT)是最重要的酶。
转氨酶活性的测定主要是为了检测某种疾病的活动性,如肝炎,及药物毒性试验中检测肝脏损伤代谢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使用 Alanine Transaminase (GPT) Activity Assay Kit(Abbexa),用于检测和定量转氨酶(GPT)。
在实验过程中,主要利用血清或其它生物体中的转氨酶GPT,将多肽乙胺将氨基酸分解,在 NADH的金属酶反应中,生成二胺,其中含有标准参照品Alanine(Ala),本实验利用GREEN技术,来测定亞胺对反应物的影响,测定未受影响与受影响后的表現,并计算转氨酶活性(GPT)。
本次实验采用SV-96酶板,大肠杆菌为来源基因组,具有特殊功能。
实验步骤是首先采用水浴加热循环,将血清样本和样本建立混合液,然后通过两个反应温度,55℃和37℃对混合液进行加热和冷冻,以确保特定的反应温度,再用混合液经过两个步骤,先利用反应磷酸化谷氨醛,磷酸化 Ala,然后利用钉牢剂脱氢酶将 Ala脱氢为丙二醛(ALT),最后利用 GREEN 技术测量脱氢后的丙二醛(ALT)产生的发光信号,计算所测得的 GPT活性。
本实验结果显示,所测转氨酶活性(GPT)的值为 6.62 U/L,数据符合相关标准,说明样本的转氨酶活性(GPT)处于正常范围,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本次实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ALT和scr实验报告
![ALT和scr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d33d2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f.png)
ALT和scr实验报告ALT实验报告:主要存在与肝细胞内。
肝功检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转氨酶,通常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两项。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原浆的可溶部分,肝细胞发生炎症病变,引起细胞肿胀,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等,均可使谷丙转氨酶释放于血液循环中,而使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
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谷草转氨酶的显著升高。
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谷丙转氨酶(ALT)。
1% 的肝脏细胞损害。
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1倍。
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然而转氨酶高是个很常见的情况,并不一定是肝脏出了问题。
因为转氨酶非常敏感,很多因素会引起转氨酶正常值的上下波动,健康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检查,转氨酶测量结果都可能不一样。
转氨酶水平在0-40之间是正常的。
Scr试验报告:将电力电子器件(包括SCR、GTO、MOSEET、GTR、IGBT五种)和负载电阻R串联后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由DJK06上的给定为新器件提供触发电压信号,给定电压从零开始调节,直至器件触发导通,从而可测得在上述过程中器件的V/A特性:图中的电阻R用DIK9上的可调电阻负载,将两个90Ω的电阻接成串联形式,最大可通过电流为13A:直流电压和电流表可从DTK01电源控制屏上获得,五种电力电子器件均在DTK07挂箱上:直流电源从电源控制屏的输出接DIK09上的单相调压器,然后调压器输出接DIK09上整流及滤波电路,从而得到一个输出可以由调压器调节的直流电压源。
实验十三氨基移换反应——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纸层析法)
![实验十三氨基移换反应——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纸层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062f3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e.png)
实验十三氨基移换反应——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纸层析法)一、目的进一步理解转氨基作用。
学习应用纸层析法鉴定氨基移换反应。
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指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作用。
转氨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目前已发现的转氨酶至少有50种以上,其辅酶均为磷酸吡哆醛,酶反应的最适pH为7.4。
生物体内分布最广、活力最强的转氨酶有两种:一种为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GPT)主要存在于肝脏;另一种为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GOT)在心肌中活力最大,其次在肝脏。
GPT⎯⎯→+α⎯−丙氨酸酮戊二酸丙酮酸谷氨酸+GOT⎯→⎯⎯+α草酰乙酸天冬氨酸酮戊二酸谷氨酸+−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细胞中,人及动物的血清中含量很少,活性很低。
而当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如发生肝炎、心肌梗死等病变)时,这些细胞中的转氨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去,此时血清中转氨酶的含量及活性均显著增加。
因此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在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三、仪器、试剂与材料剪刀、镊子、研钵、大烧杯、试管及试管架、吸量管、漏斗、滤纸、培养皿、表面皿、酒精灯、喷雾器、恒温水浴箱、烘箱、离心机。
1%谷氨酸溶液、1%丙酮酸钠溶液、0.1%碳酸氢钾溶液、0.025%溴乙酸溶液、2%醋酸溶液、0.9%氯化钠溶液、标准谷氨酸溶液、标准丙氨酸溶液、酚饱和水溶液(扩展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显色剂)。
兔肝、海砂。
四、操作1、肝匀浆液制备在研钵中加入兔肝1g+0.9%氯化钠3ml+海砂200mg→置于放有冰水的大烧杯上面,研磨成匀浆→3000r/min离心5min→弃沉淀、得到肝糜匀浆液。
2、氨基移换反应:取干燥试管2支,分别标明测定管与对照管。
实验管1 对照管21%谷氨酸溶液(ml) 0.5 0.51%丙酮酸钠溶液(ml) 0.5 0.50.1%碳酸氢钾(ml) 0.5 0.50.025%溴乙酸(ml) 0.25 0.25混匀后加入肝糜提取液(ml) 0.5 0.5立即酒精灯加热或沸水浴2~3min加盖胶塞,置45℃水浴保温1h,并时常振荡2%醋酸(滴) 4 4 沸水浴中(或酒精灯)2~3min(终止反应、沉淀蛋白)离心(或过滤),收集上清液做层析使用3、层析:取3#滤纸一张,用圆规作半径1cm的圆,通过圆心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线,与圆相交的4点作为点样位置,在滤纸圆心处剪一小孔φ2mm。
肝脏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肝脏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326c56ebf705cc17552709d4.png)
实验九肝脏中转氨酶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的性质和临床意义;2. 掌握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丙氨酸的氧化脱氨基为例,分别测定谷丙转氨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外,又通过抑制剂观察肝组织中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在谷丙转氨酶的催化下,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作用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
次反应可逆,平衡点近于1.0无论正向反应或逆向反应皆可用于测定此酶的活性,既可测定所产生的氨基酸,也可以测定生成的酮酸,因此可有多种测定方法。
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作为谷丙转氨酶作用的底物,利用内源性磷酸吡哆醛作为辅酶,在一定条件及时间作用后测定所生成的丙酮酸的量来确定其酶活力。
丙酮酸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棕色,其吸收峰为439-530nm,可用于测定丙酮酸的含量。
α-酮戊二酸也能与2,4-二硝基苯肼结合,生成相应的苯腙,但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吸收光谱与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有差别,在520nm波长比色时,α-酮戊二酸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远较丙酮酸二硝基苯腙为低(约相差3倍)。
经转氨基作用后,α-酮戊二酸减少而丙酮酸增加,因此在波长为520nm 处吸光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摩尔浓度呈线性关系,故可借此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一)材料与试剂猪肝脏、乙醇、0.4mol/LNaOH标准丙酮酸溶液(1mL 相当于500μg):准确称取纯化的丙酮酸钠62.5mg,溶于100mL 的0.05mol/L的H2SO4中,此液需临用前配制。
谷丙转氨酶底物:称取L-丙氨酸0.90g 及α-酮戊二酸29.2mg,先溶于pH7.4 的0.1mol/L 磷酸缓冲液中,然后用1mol/L NaOH 调至pH7.4,再加pH7.4 的0.1mol/L 磷酸缓冲稀释至100mL,贮藏于冰箱内,可保存一周。
(试验了一下pH 接近7.5,中间未调整pH 值)0.1mol/L 的磷酸缓冲液(pH7.4):称取13.97gK2HPO4(如果是K2HPO4·∙H2O,则需称取18.31g)和2.69gKH2PO4 溶于1000mL 蒸馏水中。
血清谷草转氨酶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血清谷草转氨酶测定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25540e533d4b14e84246811.png)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操作规程1 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缩写AST);组合项目申请:血生化中心肌酶谱、或肝功能测定。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标本采集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
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1.3急诊标本应记录采集时间、送检时间、接收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1.5.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2.2.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48h,普通冰箱中(2~8℃)稳定7天。
-20℃保存稳定30天。
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天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2.2.3 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天。
2.3 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2.3.1 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和12h 以上禁食空腹状态。
2.3.2 一般采用血清,也可以使用EDTA 、枸橼酸盐、草酸盐抗凝的血液标本,但肝素抗凝剂可引起反应液混浊。
3 方法原理测定反应以如下的原理进行:+DH+TA 酸+NAD +NADH+苹果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谷氨酸酮戊二酸门冬氨酸−−→−+−−→−-+M S H α AST 催化L-天门冬氨酸的氨基转移至α-酮戊二酸,生成草酰乙酸和L-谷氨酸。
MDH 催化草酰乙酸还原的同时将NADH 氧化成NAD +。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fca9381759eef8c75fbfb3d0.png)
一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含量 及A/G比值测定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前清蛋白测定 血浆凝血因子测定(见凝血部分) 血氨测定 .
3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含量 及A/G比值测定 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60-80g/L 血清清蛋白(albumin,A): 40-55g/L 血清球蛋白(globulin,G): 20-30g/L A/G比值: 1.5-2.5:1
43
思考题:
1.有关蛋白质代谢的常用检验项目有哪些?参考 值是多少? 2.简述哪些疾病可引起血浆蛋白组分的改变及变 化机理,举出3-5种代表性疾病, 画出血浆蛋 白电泳图形,并描述其图形特点。 3. 急、慢性肝病蛋白质检查结果有何异同? 4.何谓黄疸、隐性黄疸? 5.怎样鉴别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及溶血性 黄疸
(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主要用于诊断 肝脏恶性肿瘤,也受胆道排泄情况及酒精的影响。 1.参考值 男性:11- 50 U/L;女性:7-32 U/L。 2. 临床意义 (1)肝癌:GGT明显↑,可达参考值上显的10倍以上。 (2)胆汁淤滞:GGT中度以上↑。 (3)急、慢性酒精性肝病:GGT明显↑或中度以上↑。 (4)急、慢性肝炎、肝硬化:GGT轻、中度↑。 (5)脂肪肝:GGT轻度↑。
32
转氨酶测定临床意义
3.慢性肝炎:转氨酶轻度升高(100200U/L),ALT/AST>1;若AST↑>ALT、 ALT/AST<1,提示慢性肝炎转为活动期。 4.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可正常或升高,其取 决于肝细胞坏死和肝纤维化的程度。
33
转氨酶测定临床意义
5.其他肝病: 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及肝脓肿等 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酒精性肝病时AST升高明显,ALT可能 正常,因酒精有线粒体毒性。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2d226a7e21af45b307a869.png)
实验二(2)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一.研究背景及目的转氨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类酶。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的新的酮酸,这种作用被称为转氨基作用[1]。
转氨酶种类很多,体内除了赖氨酸、苏氨酸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
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为重要。
GPT与GOT活性的测定在临床上有着重要应用,可作为一些疾病诊断的指标。
GP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GO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草酰乙酸在柠檬酸苯胺溶液中可以转变为丙酮酸与二氧化碳。
由于都有丙酮酸的生成,所以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一定时间内丙酮酸的生成量而计算这两种转氨酶的活性。
本实验以动物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材料,分别测定其中的GTP的活性,以此来研究该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由于动物肝脏和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较高,易于测得,且动物或人的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因此本试验选取家兔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实验材料,对其中的一种重要转氨酶——GTP的活性进行测定。
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历史沿革建立了金氏法、穆氏法及赖氏法等较成熟的基本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金氏法。
该方法对转氨酶活力的定义是:血清在37℃,pH7.4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min后,每生成1μM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运用的是比色法。
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棕红色,所以通过测定溶液在520nm下的光吸收值并与标准溶液比色便可计算出丙酮酸的含量,丙酮酸的含量对应于一定的转氨酶活力单位。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新鲜家兔肝脏和血清试剂[1]:①磷酸盐缓冲液(pH7.4)甲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乙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取甲液825ml,乙液175ml,混合,测得pH为7.4即可。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2d226a7e21af45b307a869.png)
实验二(2)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一.研究背景及目的转氨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类酶。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的新的酮酸,这种作用被称为转氨基作用[1]。
转氨酶种类很多,体内除了赖氨酸、苏氨酸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
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为重要。
GPT与GOT活性的测定在临床上有着重要应用,可作为一些疾病诊断的指标。
GP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GO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草酰乙酸在柠檬酸苯胺溶液中可以转变为丙酮酸与二氧化碳。
由于都有丙酮酸的生成,所以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一定时间内丙酮酸的生成量而计算这两种转氨酶的活性。
本实验以动物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材料,分别测定其中的GTP的活性,以此来研究该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由于动物肝脏和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较高,易于测得,且动物或人的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因此本试验选取家兔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实验材料,对其中的一种重要转氨酶——GTP的活性进行测定。
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历史沿革建立了金氏法、穆氏法及赖氏法等较成熟的基本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金氏法。
该方法对转氨酶活力的定义是:血清在37℃,pH7.4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min后,每生成1μM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运用的是比色法。
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棕红色,所以通过测定溶液在520nm下的光吸收值并与标准溶液比色便可计算出丙酮酸的含量,丙酮酸的含量对应于一定的转氨酶活力单位。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新鲜家兔肝脏和血清试剂[1]:①磷酸盐缓冲液(pH7.4)甲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乙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取甲液825ml,乙液175ml,混合,测得pH为7.4即可。
临床化学检验
![临床化学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bad5b92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e.png)
肌酐(Cr)
医学决定水平: 1. 600umol/L:高于此值几乎毫无例外旳考
虑严重旳肾脏疾病。 2. 140umol/L:此值高于正常成人旳参照值
上限应做全方面旳肾功检验。 3. 54umol/L:对于婴儿,此值以高于该年龄
组旳参照值上限,必须进一步检验。
主要项目: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 (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VLDL-c)、载脂蛋白-A1 (APO-A1)、载脂蛋白-B(APO-B)。
脂类测定
1、甘油三脂(TG)
临床意义: 1. 升高:见于Fredrickson分型中旳Ⅳ型、Ⅰ
预后不良。
肝功能试验
7、总胆红质(TBiL) 参照值:2-20umol/L 临床意义:
升高见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 肝转移癌、肝坏死、溶血、胆道阻塞等。
总胆红质(TBiL)
医学决定水平: 1. 340umol/L以上:是新生儿换血疗法旳决
定界线,一般伴有核黄疸。 2. 50umol/L以上:高于此值肉眼可见黄疸。 3. 25umol/L:此值为参照值上限应考虑先天
区别是多克隆还是单克隆蛋白质,然后作 特殊蛋白质定量。 2. 60g/L左右:应做补充检验、尤其是蛋白 电泳及定量。 3. 45g/L下列:一般存在水肿。
肝功能试验
6、白蛋白(ALB) 参照值:38-45g/L 临床意义: 1. 升高:见于尿崩症、大量体液丢失、脱水等。 2. 降低:见于ALB合成降低(先天性无白蛋白血症、
中毒性肝炎、血氧降低造成旳肝损害、阻 塞性黄疸、肝硬化、肝癌。 2. 降低:见于肝脏旳终极状态、肾透析、肾 功能不全。
干化学法在快速检测谷丙转氨酶的应用效果评价
![干化学法在快速检测谷丙转氨酶的应用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38e56f5dd36a32d72758103.png)
干化学法在快速检测谷丙转氨酶的应用效果评价目的分析讨论干化学法在快速检测谷丙转氨酶的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站共接收无偿献血者5266例,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干化学法与速率法对其进行快速检测谷丙转氨酶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干化学法筛查谷丙转氨酶的不合格率为3.46%,速率法筛查谷丙转氨酶的不合格率为 3.8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计算得出,干化学法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9.59%、89.66%、100%。
对于谷丙转氨酶水平较高者(大于70 U/L),两种检测方法可出现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无偿献血者,应用干化学法进行快速谷丙转氨酶检测,标本检出率较高,适用于大多数临界范围献血者,能节约资源。
标签:干化学法;快速检测;谷丙转氨酶;应用效果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正常状态下细胞内浓度明显高于血清内浓度,当肝细胞损伤,谷丙转氨酶释放入血,血清内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检测肝功能损伤最敏感指标之一[1-3]。
对于无偿献血者来说,若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可能出现肝功能受损,影响血液质量[4]。
本研究讨论了干化学法在快速检测谷丙转氨酶的应用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站共接收无偿献血者5266例,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3148例,女性2118例,年龄均在20岁~47岁,平均年龄为(32.8±4.75)岁。
纳入标准[5-6]:①年龄在18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者;②身体健康,不存在相关慢性疾病者;③男性体重超过60 kg、女性体重超过40 kg者;④年献血在3次或3次以上者。
1.2方法向本市医学伦理办公室提交试验申请,并于获批后向献血者详细讲解试验目的及过程,在征得献血者同意的前提下开展试验,仪器选择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均有日立公司提供。
转氨酶
![转氨酶](https://img.taocdn.com/s3/m/a91cda3f5a8102d276a22f83.png)
就这一项偏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你放心好了,如果不放心的话,半月后复查一次就是了.谷氨酰胺转肽酶升高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胆道梗阻性疾病,2.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急性肝炎时中度升高(<200U/L),至恢复期转氨酶恢复正常时成为唯一升高的酶,提示肝炎尚未痊愈,慢性肝炎及肝硬化非活动期正常,活动期或病情恶化是持续升高。
3.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炎时中度或明显升高,但ALT和AST仅轻度升高或正常,4.肝癌时可明显升高(肝内阻塞,诱发肝细胞生成r-GT增多;癌细胞会合成r-GT)高于正常值数倍和数十倍,因此超过350时应考虑,同时与碱性磷酸酶,胆红素,5-核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增高相平行。
人体各器官中GGT含量以肾脏最高,其次是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
在肾脏,胰腺和肝脏中,此酶含量之比为100:8:4。
肾脏中GGT含量虽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该酶的活性增高却不明显,但尿中升高,测定尿中该酶活性有助于诊断肾小管疾患;GGT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
原发性肝癌,胰腺癌,乏特氏壶腹癌时,血清GGT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GGT同工酶与AFP联合测定可使原发性肝癌AFP测定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替比林时,血清GGT 活性常升高。
口服避孕药会使GGT值增高20%。
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目前,能够在临床上开展的肝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几十种,但是每一种试验只能探查肝脏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种功能,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试验能反映肝脏的全部功能。
因此,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结论,应当选择多种试验组合,必要时要多次复查。
同时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由于每家医院的实验室条件、操作人员、检测方法的不同,因此不同医院提供的肝功能检验正常值参考范围一般也不相同。
肝功能试验的评价
![肝功能试验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430630e844769eae009ede3.png)
・述评・作者单位:510300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肝功能试验的评价徐克成 近年来,肝功能试验的品种和数量并无增加,相反,有些试验己被废弃,有些则限于研究或特殊情况下应用,但对一些常用试验的认识和解释有发展[1]。
现对常用肝功能试验作一评价。
1.血清转氨酶: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 T )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迄今仍被认为是肝细胞损害的“金标准”[2]。
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3]:①肝病时酶活性升高幅度越高,相对特异性也越高;大于正常上界10倍仅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药物性)肝坏死和缺血性肝炎;②虽然酶活性水平反映肝坏死程度,但与病理改变之间不一定相关;酶活性下降可以是疾病恢复的表现,也可提示预后严重,后种情况见于肝细胞坏死殆尽,无能力产生转氨酶;③酒精性肝病时AL T 无明显升高,此与乙醇引致的吡哆醇缺乏有关;④急性胆道梗阻早期酶活性可升高至正常的8倍以上,但不论梗阻有无消除,24~72h 内均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⑤约20%的转氨酶升高一时找不到原因,应检查有无血色病、Wilson 病或α12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病以及某些非肝性疾病,如乳糜泻、Addison 病、神经性厌食、肌炎或过度运动后肌肉损伤。
有报道40%以上的乳糜泻病人肝活检显示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
计算血清AST/AL T 比值有助于鉴别肝病,比值>2.0提示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时常小于1.0;病毒性肝炎时比值小于1.0,如向肝硬化发展,则比值逐步增高[4]。
血清线粒体AST 升高主要见于酒精性肝病,监测此种AST 可作为病人是否戒酒的指标。
但在急性肝坏死时线粒体AST 也会升高。
2.碱性磷酸酶(AL P ):该酶为胆汁淤积的经典标志。
判断结果时需注意:①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均可明显升高,无助于两者的鉴别;②由于AL P 升高是肝、胆细胞在胆汁诱导下合成增加所致,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早期血清中该酶活性可不升高;③肝癌和某些浸润性肝病时血清AL P 升高,系局限性胆道梗阻诱导酶合成所致,但在霍奇金病、肾细胞癌等肿瘤时,虽无肝受累也可升高;④败血症、艾滋病伴全身感染时AL P 可显著升高,原因不明;⑤AL P 活性降低可发生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恶性贫血、锌缺乏和先天性低磷酸酶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转氨酶测定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朱福英综述【摘要】血清转氨酶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SGO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称为谷丙转氨酶SGPT)。
是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转氨酶的基本概念,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转氨酶转氨酶试验仍是现今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是临床判断有无肝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不同肝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检验指标。
常用转氨酶试验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本文对于近年来转氨酶正常值范围的界定,转氨酶及其比值在各类肝脏疾病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解析,从而有助临床医生对于转氨酶试验的合理应用和正确解释。
一、血清转氨酶概述转氨酶(曾称为氨基转移酶)试验是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
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SGO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称为谷丙转氨酶SGPT)。
其分别催化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上的氨基转化生成酮戊二酸上的酮基AST:天门冬氨酸+ a-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ALT:丙氨酸+ a-酮戊二酸= 丙酮酸+ 谷氨酸。
人体内,ALT广泛存在于各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和肾组织。
因而,ALT的升高,并非肝病所特有的,当骨骼肌肉损伤时,也可测得血清ALT水平轻度升高。
可同时检测AST以及肌酸激酶,从而确定ALT的升高是否来源于肝脏损伤[1]。
AS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间。
如,心脏、骨骼肌、肾、脑以及肝脏。
肝细胞中的AST存在于细胞胞浆与线粒体内。
胞浆和线粒体中的AST为免疫原性不同的同工酶,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而正常人血清中可检出的AST 为胞浆型。
任一时刻检测转氨酶的血清活性,反应该酶从组织内释放入血循环与其在血循环中被清除的相对速率。
临床实验室,检测转氨酶水平的各方法均参考国际临床化学家联合会(IFCC)一级文献的参考方法(PRMP)。
以计量酶催化反应所得产物-丙酮酸和草酰乙酸,从而推算该酶在血清中含量。
对于ALT的检测,其推荐以LDH作为试剂酶,NADH 为辅酶进行检测。
且ALT标准品在-25度时并不稳定,如需保存一年以上,应置于-75度。
且通过大量实验,其对于初刊的PRMP中AST检测方法中的错误进行了修正。
虽然有实验表明,以上错误并不影响其检测结果[2]。
一般而言,在尿液及胆汁中不可检出转氨酶的活性。
肝血窦为其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
二、正常值范围正常情况下,血清ALT和AST的浓度低于30~40U/L。
在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按照国际惯例将ALT 正常值上限定为男性40U/L,女性35 U/L。
Ceriotti F等人以IFCC推荐方法对中国北京地区健康人群进行ALT、AST进行检测,并与意大利米兰的健康人群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经统计学分析,两人群之间的转氨酶水平并无明显差异[3]。
有调查结果发现,约5%~10%的慢性乙型肝炎,15%慢性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也在此正常范围内。
因此认为目前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正常,仍不可排除受检者肝功能异常。
此外,实际上,由于检测方法不同及定义正常值时,参考人群的潜在差异,不同实验室之间使用的转氨酶正常值范围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转氨酶水平升高”应是指高于某具体实验室推荐的正常值范围上限水平。
Ijaz B等人,对于正常参考值上限取值的研究发现,对乙肝e抗原阴性的患者血浆ALT水平的检测,并降低其正常参考值范围(男性小于30IU/L,女性小于19IU/L),可对其是否为乙肝慢性携带者进行筛选[4]。
三、转氨酶增高的临床意义1.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转氨酶水平极度增高,检测结果可大于正常值20倍(1000U/L)。
转氨酶升高常以ALT为主,AST/ALT比率常小于1,但随着病情的加重,肝细胞损伤加重和(或)累及线粒体,则AST/ALT值也可明显升高[5]。
这也可能是由于肝血窦细胞功能损伤,从而对血浆AST的清除率下降。
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增高并不明显,检测患者血清ALT水平常可作为疾病进展和(或)患者对治疗的应答效果的监测[6]。
Thomson EC等人,对111例HIV-1感染的丙肝患者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其血清中升高的ALT与血清胆红素急速降低,预示患者预后良好,体内丙肝可自愈的可能[7]。
Mummadi RR等人报道,转氨酶还可用于丙肝患者,肝纤维化病情的评估。
其作为参数带入方程APRI=[AST(U/L)/正常范围上限(U/L)]×[100/血小板数(109/L)])和FIB-4=(年龄*AST(U/L)/[血小板(109/L)×ALT1/2(U/L)]),从而计算所得的APRI及FIB-4的值与患者肝纤维化病程平行相关[8]。
2.缺血性肝炎:缺血性肝炎(IH),又称休克肝(shock liver)。
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可逆性肝损害,即血清转氨酶急剧升高,并在短期内迅速恢复。
白静等人对78例缺氧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监测到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急剧升高,且59%的患者AST较ALT值更高[9]。
而在赵琦等人的回顾性研究报道中显示,缺血性肝炎患者ALT、AST、LDH明显升高,TBi1、γ-GT、AKP多在正常范围内,可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水平的极度增高进行鉴别诊断[10]。
3.酒精性肝病:在酒精性肝病时,转氨酶的升高常以AST为主,AST/ALT比值常在2~3之间,且伴有GGT的明显升高。
在怀疑酒精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时,可禁酒后八周,再次复查[1]。
值得注意的是,血清转氨酶升高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情况并不相符,即使其病情甚重,血清ALT水平仍可正常。
Liangpunsakul S等人提出,单一转氨酶试验,及其比值都不能十分敏感且确定的对酒精性肝病进行诊断。
可联合检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 从而提高对酒精性肝病确证的可靠性。
其中MCV和载脂蛋白A1与酒精的摄入量成正比,而载脂蛋白B的水平随着酒精摄入增多而减少[11]。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无症状转氨酶升高的病因。
虽然其与酒精引起的脂肪肝在组织上无法区分,但其病理机制与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异常的磷脂代谢、肝内磷脂过氧化反应增加,以及成纤维细胞的激活,脂肪因子,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有关[1]。
胰岛素抵抗在NAFLD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研究证实,患者体内转氨酶水平反映肝脏胰岛素抵抗强度[12]。
有报道指出,ALT可作为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Hanley AJ等人对999名受试者检测,排除年龄、性别、种族的影响,经逻辑回归分析,ALT的升高与受试者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13]。
在国内近期的NAFLD研究报道中,宁波等人对于NAFLD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指标与血清转氨酶升高程度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血清脂质过氧化指标的水平与血清转氨酶水平密切相关。
且在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血清MDA(丙二醛)、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及GSH/GSSG(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水平异常早于血清转氨酶,能够作为反映NAFLD患者肝细胞受损的更为敏感的早期血清学指标[14]。
虽然转氨酶水平的升高,与NAFL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可NALFD患者血清转氨酶试验常为轻度增高,或处于正常范围内。
因而仅以转氨酶单个试验,很难对其进行诊断。
有报道认为,可通过降低转氨酶试验正常值范围上限,从而提高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检出的敏感性[1]。
而Merat S等人认为可通过建立疾病积分模型,从而提高对NAFLD 检测诊断的可靠性以及敏感性,并推荐以四项组织学指标建立的NAI积分系统,作为过去以三项组织学指标建立的NAS的修正。
转氨酶水平虽然并不能反映肝门静脉炎症情况,但与NIA明显呈相关[15]。
5.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时,可见血清转氨酶中度,或明显升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胆红素升高,ALP和GGT正常或轻度升高。
若ALP大于正常值上限2倍或GGT大于正常时上限5倍,需考虑是否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且血清转氨酶水平,可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效果监测指标。
6.药物:多种药物均可引起血清中肝脏酶类的活性增高。
常见的有抗炎性非甾醇类,抗菌素,降胆固醇药物,抗癫痫药物以及抗结核药。
其中,含联苯双酯及其结构类似物的药物可引起患者血清AST/ALT比值升高[6]。
而对于药物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增高,其最为明显的特质为,患者用药后,转氨酶水平增高明显。
且药物停用后,转氨酶水平即可在周至数月内恢复正常[16]。
7.肝外疾病Anderson K等人报道,ALT的升高,对急性胰腺炎的胆结石诊断有着强烈的支持性。
腹部超声波有效确认了这种诊断,然而,在ALT显著提升的情况下,一个没有表现出来的超声波,不能够完全排除胆结石的可能。
因此在为一些无法进行腹腔镜检测的病人诊断时候,是否做胆囊切除术只能通过单单的ALT检测。
临床建议采用的确认胆汁异常的生化试验,除ALT外,还包括Bil ,ALP,AST。
但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胆结石的诊断价值均不及ALT[17]。
讨论虽然,血清转氨酶试验是现今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
其极度增高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肝休克等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而在慢性肝脏疾病,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时,其值可为正常,或轻度升高。
单一转氨酶对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价值较低,可通过检测AST/ALT比值,对疾病进行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且可通过血清转氨酶的连续检测,对疾病病程预后进行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将肝功能试验进行组合,联合使用敏感度较高的试验对肝脏疾病进行筛查检验,从而避免其结果为假阴性的可能。
参考文献:[1]Aragon G, Younossi ZM. When and how to evaluate mildly elevated liver enzymes in apparently healthy patients. Cleve Clin J Med. 2010, 77(3): 195-204.[2]Schumann G, Canalias F, Joergensen PJ, et al. Committee On Reference Systems For Enzymes C-Rs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Scientific Division. IFCC reference procedures for measurement of the catalytic concentrations of enzymes: corrigendum, notes and useful advic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IFCC)--IFCC Scientific Division. Clin Chem Lab Med, 2010, 48(5): 615-21.[3]Ceriotti F, Henny J, QueraltóJ, et al. Common reference intervals for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γ-glutamyl transferase (GGT) in serum: results from an IFCC multicenter study. Clin Chem Lab Med, 2010, 48(11):1593-601.[4]Ijaz B, Ahmad W, Javed FT, et al. Revised cutoff values of ALT and HBV DNA level can better differentiate HBeAg (-) chronic inactive HBV patients from active carriers. Virol J, 2011, 27(8): 86.[5]Giannini EG, Testa R Savarino V. Liver enzyme alteration:a guide for clinicians. CMAJ, 2005, 172: 367-379.[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5):[7]Thomson EC, Fleming VM, Main J, et al. Predicting spontaneous clearance of acute hepatitis C virus in a large cohort of HIV-1-infected men. Gut. 2011 Jun;60(6):837-45. Epub, 2010, 7:[8]Mummadi RR, Petersen JR, Xiao SY, et al. Role of simple biomarkers in predicting fibrosis progression in HCV infection.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 16(45): 5710-5.[9]白静,刘冲,翁以炳,等.78例缺氧性肝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医学综述,2011,17(12):[10]赵琦,刘莉,冯红霞,等.缺血性肝炎的生化和病理特点分析.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2):[11]Liangpunsakul S, Qi R, Crabb DW,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lcohol drinking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T:ALT) ratio,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 and apolipoprotein A1 and B in the U.S. Population. J Stud Alcohol Drugs. 2010 Mar;71(2):249-52.[12]Messier V, Karelis AD, Robillard ME, et al. Metabolically healthy but obese individuals: relationship with hepatic enzymes. Metabolism, 2010, 59(1): 20-24.[13]Hanley AJ, Wagenknecht LE, Festa A, et al.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directly measure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a multiethnic cohort: the Insulin Resistance Atherosclerosis Study. Diabetes Care. 2007, 30(7): 1819-27.[14]宁波,韩昕晶,沈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指标对血清转氨酶升高程度的预测评价.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3):[15]Merat S, Khadem-Sameni F, Nouraie M, et al. A Modification of the Brunt System for Scoring Liver Histology of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rch Iran Med. 2010, 13(1): 38-44.[16]Keeffe EB, Dieterich DT, Hart SH, et a1. A treatment 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2008 update. Clin Gastoenterol Hepatol, 2008 ,6: 1315-1341.[17]Anderson K, Brown LA, Daniel P, Connor SJ. Alanine transaminase rather than abdominal ultrasound alone is an important investigation to justify 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HPB (Oxford), 2010, 12(5): 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