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400字(精选10篇)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400字(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9fc1f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5.png)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400字(精选10篇)《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400字(精选10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400字,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篇1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
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改革,后被慈禧罢黜归家。
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
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
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图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
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
——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邓小平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
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篇2没有教科书的教条、没有过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没有大陆版过多的删节,这版中国近代史让人觉得更加真实。
作为中国近代史,作者并没有单独去叙述近代中国的衰败与名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而是从对近代有较大影响的清朝一直写到二十世纪末期,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们所认为的近代史范围,但正是超出的这部分才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前的图书市场上,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充塞着各大书店,但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书一样的避重就轻,要么就是标准的主旋律,让人看了感受不到历史的气息。
中国近现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a1733345901020207409cef.png)
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其中不同的作品都给我不大相同的感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狂人日记》里的“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吃人的社会,让鲁迅发出震耳聩聋的呐喊:救救孩子!《潘先生在难中》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刻苦追求艺术上的"真切见到";善于通过精细而冷峻的细节描写传达小说的主旨。
作品意蕴丰富,讽刺意味明显。
它以20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和生活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在逃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揭示了封建军阀的罪恶,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思想弱点,塑造了潘先生这一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
作品截取了潘先生在逃难中的三个片断:一.在军阀混战中,潘先生丝毫不顾及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满脑子只是个人的得失和自家的安危。
当他所住的让里地区受到战争威胁时,他张惶失措,丢下学校不管,带着一家人仓惶逃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把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看成是保护他们一家的“圣地”和“乐园”。
在租界地的旅馆里,他不顾“刺鼻的油腥味”和“阵阵的尿臭”,竟自我陶醉地喝起了酒,吟起了诗。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000字范例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000字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d411f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d.png)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000字范例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太平天国、义和团到辛亥革命,这是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追求富强的进步过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徐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本人今天终于看完了大陆的版本,相比较于繁体版本显然是删节了不少,已经有朋友指出了,本人就不多说了。
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正对于历史本身——而非盲目追求某种模糊的意识形态——感兴趣的话,这个简化字版本的近代史仍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首先,这本书突破一般的观念,将历史的维度放大到了4,成了一本4的“近代史”。
在这其中有助于我们建设一个大历史观,看到无论是合作还是冲突,平衡还是失衡的更全方位的因素。
而这一点,向来是本人认为中国大陆一般人的历史观最缺乏的东西。
我们总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将历史事件的原因简单得归结于经济因素或者其它。
这种思维的直接反动就是现在对于相反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认为西方式的模式移植到中国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社会变革。
而这本书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刻画了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整体社会的社会意识和整体文化的状态。
冲突的根源与其说是最终的鸦片贸易——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因素的重要,不如说整个近代史的冲突就来自于两种文化模式和意识的冲突,而两种文化的踫撞和互动中,又影响了历史本身的发展。
事实上,我们从这本书中得到最大的观点就是社会与历史的交互式的前进。
其次,从这本历史书中我们可以跳出单纯的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刺激—反应”的模式。
我记得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历史教材就给我们这样的印象,鸦片战争以及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所谓“开眼看世界”,以及在器物层面的模仿;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导致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改革;而巴黎和会则导致了整体思想的反思。
这种递推的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显然忽视了中国社会本身的主体性的问题。
本书所刻画的近代中国的历程则是一种反思式的推进,可以这样说中国从原先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试图进入完全外来的模式,但是发现这本身并非从其主体出发,从而进入下一个反思的过程,重新认识自身的主体性。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d0cf82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2.png)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篇: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刘天阳建筑10002班0121006220203读了中国文化概论后,身为建筑学的学生,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中国文化的演变,还领悟到了中国文化的意义,让我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该书讲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其中包括:中国地理环境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经济制度及其影响;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及政治制度;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古典书籍以及其文化内涵。
总体来说,该书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但到最后有所收获,证明我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中国文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并非是亘古不变的,其中,在某些时期,中国文化发生了剧变。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各个思想与文化也是不同的,而各个文化的背景,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总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以及民国到共和国时期。
在这些不同的时期中,文化不断的发展,消退,融合,也是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一种反应。
夏商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的开创时期,也是我国文化的开端时期,也是科技的起点。
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奠基和基础,也即是夏朝是商朝文化的前提存在;而商朝是夏朝文化的发展与升华。
在这个时期,人们已大量使用青铜器,史称为“青铜时代”,农业与手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文化上,夏商时期注重对鬼神的崇拜,国家的政治行为与国王的行为,都需要向鬼神祭祀,故而该时期的文化被称为“神本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想浪潮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因为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再加上礼崩乐坏,宗法制度被破坏,以及士大夫阶层的崛起,使当时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与发展。
其中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这百家之中,最为出名的是这六家: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名家。
中国近代史读读书笔记摘抄5篇
![中国近代史读读书笔记摘抄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099f5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2.png)
中国近代史读读书笔记摘抄5篇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
在阅读写的作品时,我们会得到一下启发和知识。
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
在写读后感时怎样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中国近代史读读书笔记摘抄,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中国近代史读读书笔记摘抄【篇1】在经历了上个世纪以来的被列强压迫的屈辱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更多的更严重的是我们丧失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自信。
即使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依旧没有自信,那种不自信是从骨子里面散发的,但这一部《辉煌中国》我相信肯定可以让很多人恢复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自信。
这是我看完之后最大的想法!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取得的一些成就,可以看到现在的祖国并不是像很多普通民众所认为的那样比不上西方的那些资本主义国家。
在第一集圆梦工程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网是站在世界前列的,很多的一些工程在其他国家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港珠澳大桥,兰渝铁路,全自动化的中国上海洋山港,令外国人羡慕的我们自主研发的高铁。
不仅如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熟悉的购物扫一扫,共享单车,但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移动支付是世界上覆盖最广的国家,叶就是说在其他国家你是不可能过上像中国那样的便捷的生活的,共享单车也同样如此,试想如果我们国家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些是我们可以达到的吗?这些都不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的,只有数一数二的强国才可以做到的东西。
我们不仅仅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
今天的中国可以站在世界的前沿,靠的不仅仅是GDP世界第二的强大的经济实力,而更多的是我们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靠的是我们民族的自强不息,而更加在于我们的创新的能力。
只有创新才能占领科技的制高点,才能让国家强起来。
人才是创新的动力,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们有能力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10480ef111f18583d05ae7.png)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一):近现代史学习心得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此刻来到了大学,怎样还要学啊?而且资料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剩余。
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此刻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必须有人能回答得上来。
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
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样用心。
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
此刻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
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好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
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
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
虽然我们此刻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1c5bdf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0.png)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说到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学者,我们的脑海里能一下闪现出许多大家的名字,如胡绳、范文澜、陈麓等等。
而蒋廷黻却不怎么为人所熟知,特别是大陆。
我在学生时代对此人及其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成就知之甚少,老师偶尔提及,也并未引起注意。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研究高考试题,发现09年江苏高考卷第7题引用了一段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的原文: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
感觉其文字凝练简洁,对近代史的分析研究透彻,能在千头万绪中把握根本。
这引起了我阅读蒋廷黻所作《中国近代史大纲》的兴趣。
蒋廷黻,1895年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从小接受私塾和新学教育,1911年赴美求学,先后攻读新闻、政治、历史等专业,1923年回国,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35年从政,先后担任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兼联合国安理会中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等职。
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
《中国近代史大纲》是蒋廷黻1938年辞去驻苏联大使回国,在汉口花了2个月时间写成的,他本人一直强调希望读者只把它当作一个初步的报告,而非学术著作。
然而就是这本仅5万余字的小册子却贯穿了从鸦X战争到抗日战争期间的近百年历史,条理清晰、分析透彻而且通俗易懂,充分展示了作者厚重的史学功底。
难怪1948年中央研究院评选院士的时候,傅斯年就说:“中国近代史研究,除蒋廷黻以外,无第二人。
”(非原话)除了陈麓所作“重印前言”和文正义“重版后记”之外,全书分为“剿夷与抚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及其失败”、“瓜分及民族之复兴”四章。
鸦X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都有涉及,主要笔墨着力于背景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特别重视当事人的口述、信件等资料的收集和引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点:1、语言的简洁凝练以五万余字的篇幅来论述近百年风云际会的近代历史,史实详尽,史论明晰,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需要作者在文字方面下足功夫。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范文5篇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d2592b9ec3d5bbfc0a74c0.png)
Everyone has inertia and negative emotions. Successful people know how to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nd overcome their inertia, and illuminate and inspire those around them like the sun.(页眉可删)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范文5篇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老师推荐的那么多本书,我最喜欢蒋廷黻老先生的《中国近代史》。
这本书正文内容其实很短。
短小却精悍,把很多初中、高中略去不讲的东西,娓娓道来。
结合老师的授课内容,再反复看这本书,觉得自己看待历史的角度,比以前开阔了许多,文化底蕴也似乎厚了那么些许。
网络上,总流传着很多有道理的话,其中有一句我觉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看了一本书,听了别人一番话,就觉得自己的价值观都变了,那他大抵是个井底之蛙。
在历史这方面,我承认我只是个坐井观天的人。
因此,这本书和这门课带给我的影响,在认知历史方面是彻底的。
风靡学生群体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两本,就觉得它无聊看不下去了。
所以,这本《中国近代史》含着老师的部分内容对应讲解,真真是的非常对我的口味。
非常感谢老师,那么用心地准备课堂,那么耐心地讲授内容,那么极力地推荐了一本《中国近代史》。
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历史是客观的。
看书及听讲,相关初中有讲到的内容,会不自觉想起初中老师如何讲授(高中读理科,上的历史课都是渣滓而已)。
初中的历史老师,也是可以把历史通过一些短短的纲领,讲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
当讲到近代史中国人备受屈辱这段,初中老师含着极为强烈的个人色彩,连带着我也觉得那时候的外国人怎么那么可恶。
可在这书中,多次讲到一些外国人友好的举动,像使团来访,要求建立大使馆;传教士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都是促进中国发展的。
是中国人自傲,愚昧,生生错过很多能让自己改变的机会。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acf35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9.png)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读书笔记《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读书笔记读过李泽厚老先生写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在这本书中,老先生对近代中国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精辟分析,让我对中国近代史中的天平天国运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首先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各列强先后与中国签订条约要求中国支付大量赔款,毫无疑问,清政府只能无限的加重对底层农民的苛捐杂税的征收。
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让中国本就脆弱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底层农民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同时又深受压迫和剥削,清政府的镇压只会激起他们进一步更加激烈的反抗。
另一方面,洪秀全利用他偶然碰到的基督教宣传品打造了一个被改造的上帝。
宣传品中内容与中国各种传统观念和思想形式,从孔孟经书到佛道迷信,大相径庭的新鲜事物,恰恰符合了当时因为多次考试失败无路可走,对现实制度的满腔愤怒和渴望报复和反抗的意念。
更重要的是,这一套新的观念和理论,符合了当时封建统治比较薄弱、农民运动此起彼伏、方兴未艾的社会阶级斗争的需要。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洪秀全并没有完全收到上帝的种种束缚,他抛弃了那些谦卑,逆来顺受,甘于屈辱的教条,这说明洪秀全的上帝和革命的基本内容其实是由当时的现实阶级斗争状况所决定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两点因素助力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一个就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清政府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和西方列强反抗、周旋上,对于内部初期的农民运动的关注不够,这位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另外一点就是洪秀全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例如杨秀清、石达开和韦昌辉等领导者和将领,这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其次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自19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到1864年,短短13年时间,一个曾经拥有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农民运动组织终归失败。
这场席卷中国的起义运动并未坚持很久,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因为天平天国的统治阶层出现了问题。
在运动初期,由于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起义军和领地扩张,太平天国的上层官员开始蜕化变质,权力的高度集中导致了几位高领导人如洪秀全和杨秀清争夺专制最高宝座;同时,在运动后期,天国的诸王彼此猜忌,互不合作,开始拥兵自重不听号令。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e7dd30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2.png)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
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9279ac1ef7ec4afe05a1df0a.png)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一、写作思路(一)基本内容: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在历史上的发展。
对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晶给予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冷静客观的批判了阻碍进步的思想。
全书分为十一章节,一、二章介绍文化的定义、特征,三至十章各选择了文化的一个领域进行介绍,十一章总结并畅想文化的发展,附录中介绍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二)核心观点:1、学习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必须先从传统遗留下来最习惯的价值判断的态度中跳出来。
其次要把...偏见,...好恶之情,一一暂时抛开。
然后再进一步去学习逻辑的思考方式,...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出了解文化的客观态度。
”韦政通先生也正是以这样客观的态度描述了中国文化在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败兴衰,并分析了传统文化的问题所在。
2、儒释道贯穿全书始终。
韦政通先生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宗教。
从对帝、天的崇拜,到祖先崇拜,再到儒家、道教、佛教,介绍了宗教的历史演变过程。
特别是在介绍儒家时,他指出,儒家也是一种宗教。
因为儒家在内涵上不止有一套哲学,还有一套伦理,其次,儒家的影响范围之广早已超越了学派,因此,从这反映出了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学派式的。
儒家重“礼”,道教求“道”,佛教尚“涅槃”。
儒释道三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书,也可看到,在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无一不见儒释道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宗教对国人思想心态的养成影响很大。
轻超越重现世以及人而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中国人重主体、重直觉,天人合一,追求境界形态的哲学观念。
而这些哲学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山水田园诗文的创作。
“这类文学,读来令人悠然意远,有空灵自在之美,并富有一种宗教性的解脱精神”。
同时也由于中国文化所秉持的这种哲学观念,使得中国先哲们在对待知识问题上不重视逻辑技巧的运用,没有思辨的能力;在对待宇宙问题上敬畏,却无法认知自然;在对待人生问题上向善、寡欲。
《中 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 国近代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069a97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9.png)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抗争、变革与探索的历史。
在阅读相关书籍后,心中感慨万千,也有了许多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19 世纪中叶,中国的大门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
曾经雄踞东方的天朝上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土地,索取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在这个过程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
面对列强的侵略,他们要么一味妥协退让,要么盲目主战,缺乏有效的战略和应对之策。
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轻易地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这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也是民族的耻辱。
然而,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也有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奔走呼号。
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组织翻译西方书刊,为国人了解外部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抵御列强。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试图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让人们看到了农民阶级的力量和反抗精神。
洋务运动则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自救运动。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军事装备,创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军。
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让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赔偿巨额赔款,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而这场战争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一场变法运动。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c35fb57b58fb770bf78a5575.png)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一、写作思路(一)基本内容: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在历史上的发展。
对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晶给予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冷静客观的批判了阻碍进步的思想。
全书分为十一章节,一、二章介绍文化的定义、特征,三至十章各选择了文化的一个领域进行介绍,十一章总结并畅想文化的发展,附录中介绍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二)核心观点:1、学习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必须先从传统遗留下来最习惯的价值判断的态度中跳出来。
其次要把...偏见,...好恶之情,一一暂时抛开。
然后再进一步去学习逻辑的思考方式,...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出了解文化的客观态度。
”韦政通先生也正是以这样客观的态度描述了中国文化在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败兴衰,并分析了传统文化的问题所在。
2、儒释道贯穿全书始终。
韦政通先生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宗教。
从对帝、天的崇拜,到祖先崇拜,再到儒家、道教、佛教,介绍了宗教的历史演变过程。
特别是在介绍儒家时,他指出,儒家也是一种宗教。
因为儒家在内涵上不止有一套哲学,还有一套伦理,其次,儒家的影响范围之广早已超越了学派,因此,从这反映出了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学派式的。
儒家重“礼”,道教求“道”,佛教尚“涅槃”。
儒释道三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书,也可看到,在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无一不见儒释道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宗教对国人思想心态的养成影响很大。
轻超越重现世以及人而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中国人重主体、重直觉,天人合一,追求境界形态的哲学观念。
而这些哲学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山水田园诗文的创作。
“这类文学,读来令人悠然意远,有空灵自在之美,并富有一种宗教性的解脱精神”。
同时也由于中国文化所秉持的这种哲学观念,使得中国先哲们在对待知识问题上不重视逻辑技巧的运用,没有思辨的能力;在对待宇宙问题上敬畏,却无法认知自然;在对待人生问题上向善、寡欲。
中国近代文化史张昭军读后感
![中国近代文化史张昭军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750c6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8.png)
中国近代文化史张昭军读后感《中国近代文化史》是一本关于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著作,作者张昭军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近代中国文化的起伏和变迁。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书中详细介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从晚清时期到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动荡。
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是与社会变革紧密相连的。
其次,书中对近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也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研究,我认识到中国近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这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外,书中还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国际交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近代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文化冲击,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动地接受西方文化,他们积极地吸收和融合了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对这些国际交流的研究,我认识到中国近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为中国文化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最后,书中还对中国近代文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作者指出,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文化产业的发展等。
然而,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加强文化教育、推动文化创新等。
通过对这些展望的研究,我认识到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希望的过程,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为中国文化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读完《中国近代文化史》让我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研究,我认识到中国近代文化的起伏和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_作文3000字_读书笔记_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_作文3000字_读书笔记_](https://img.taocdn.com/s3/m/3ab29dc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8.png)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第一章: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更如此。
第一章讲述了道光、咸丰年间的外患。
全章围绕“剿夷与抚夷”展开,其间不乏作者个人独特的观点和思考。
提起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腐朽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船坚利炮之间严重力量对比自不必说,但从学习历史以来,教材多是强调英国发动战争的不义与霸道,此书却更加重视描述英国发动战争的无奈,这场战争已是历史的必然。
战争其中有一部分不能不说是中国人自己招致的,正如作者在本章中所说:“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战争以前,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其他各国皆为“夷”。
这种意识是自古以来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现实所造成的,也不能全怪中国人夜郎自大。
但中国的大国意识充满着矛盾,既希望万邦来朝,天下共主,又有一种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心理:清朝政府不允许外人买中文书籍,了解中国的文化。
我认为这种矛盾来源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以汉人为主的中国。
满族是发源于中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与泱泱大明相比自然弱小很多,虽然备受压迫,但当他们推翻了多面的压迫者的时候,自己却并没有给他们自认为弱小的夷好脸色看,反而更加的自大与狂妄,这与满族接受汉族的文化不无关系。
汉族的先进文化就像一个大染缸,能将所有外来的文化染成自己的颜色,清朝的统治者无疑也秉持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这种观念不只停留在本国的礼仪制度,甚至也影响着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时的中国用自己的这套的等级制度拿来面对世界,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无可避免的被扩大抬高了。
即使当时中国人还没有世界的意识,但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中国确实是凌驾于世界各国之上的,大概他们认为中国的优秀文化只能自己的民族传承下去,外夷既不配也不能弄懂中国的文化。
同时,清朝的统治者归根结底是一个少数民族,害怕汉人勾结外夷推翻自己统治的狭隘民族心理又无可避免的贯穿于清朝历代的统治政策中,从大兴文字狱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担心汉人造反的恐惧心理是多么的严重。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f67e8d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c.png)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涉及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到建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迁。
读完《中国近代史》一书,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将结合书中的内容,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政治方面,中国近代史是充满曲折和挣扎的历史时期。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进攻,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
不仅如此,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幻不定。
封建统治的衰落与革命精神的兴起使得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民主革命的推进,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在近代中国历史这一重要的篇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读书中,我对1911年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等重要事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经济方面,中国近代史是国家经济领域发展最迅猛的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颠覆。
然而,在这个困境中,伴随着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技术的引进,中国逐渐走上了现代化建设之路。
读书中,我了解到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起起落落,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努力奋斗并逐渐摆脱束缚的过程。
社会方面,中国近代史是一个社会变革紧密结合的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封建地主和乡村农民的矛盾日益加剧,工商业者的兴起使得城市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
农民工运动、工人运动等阶级斗争的发生,为中国社会进步带来了重要的动力。
书中,我了解到了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并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变。
文化方面,中国近代史是文化思潮碰撞的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煎熬。
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传入中国,引发了爱国主义、民主思潮以及国粹的转变。
不仅如此,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教育也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变革。
读书中,我对这些方面的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崛起和传承感到由衷的敬佩。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700字十篇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700字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2e59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d.png)
很高兴能够为您撰写关于我国近代史读书笔记的文章。
根据您的要求,我将按照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全面评估这一主题,从简到繁地探讨,包括个人观点和理解。
文章将以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内容中多次提及指定主题文字,并包含总结和回顾性内容。
我国近代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故事。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从而对今日我国有更清晰的认识。
在本文中,我将共享我阅读我国近代史书籍的心得体会,一起来探讨这段历史如何影响了我国的现状和未来。
第一篇:《太平天国》这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其对我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太平天国作为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运动,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理想抱负和改革愿望,以及运动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这段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我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二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为我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我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我对我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我国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多的思考。
......(依次类推,撰写完整的十篇文章)总结与回顾:通过阅读这些关于我国近代史的书籍,我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历史事件影响着当代我国,也对我国的未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实,更好地把握未来。
我国近代史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以便更好地认识我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观点与理解: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深刻体会到历史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实,也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中国近代史笔记200字
![中国近代史笔记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6f6573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9.png)
中国近代史笔记中国近代史笔记个人笔记,还请下载后添加自己的感想中国近代史笔记PA R T O N E中国近代史笔记1. 清朝末期与太平天国运动2.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3.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4.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与改革开放6. 当代中国的崛起与挑战总结1. 清朝末期与太平天国运动清朝衰落:描述清朝末期的政治腐败、经济困境和社会动荡。
太平天国运动:讲述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以及其对清朝的影响。
2.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导的变法,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和失败。
百日维新:探讨光绪皇帝倡导的维新运动,以及保守势力的反对和终结。
3.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阐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开创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面临的挑战,如政治不稳定和外部压力。
4.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抗日战争:描述中国在二战期间与日本的抗战,以及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冲突。
第二次国共内战:讲述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的爆发,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探讨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6. 当代中国的崛起与挑战经济崛起:分析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因素。
社会与环境问题:讨论中国面临的社会不平等和环境挑战。
总结中国近代史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共和国的转变,历经战争与改革,展现了独特的发展轨迹。
欢迎点击我的知识店铺下载更多~THANKST H E E N D。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300字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cea8e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2.png)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在深入研读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我深感这一段历史的多舛与波折。
从鸦片战争的爆发,到辛亥革命的兴起,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沉浮的缩影,也是亿万中国人民在苦难中挣扎求生的写照。
近代中国的开端,无疑是以鸦片战争为标志的。
这场战争,使得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国家利益遭到严重损失,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鸦片战争的失败,更是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我觉醒,催生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在历经了数十年的抗争与探索后,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场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大门,让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
然而,胜利的喜悦尚未消散,民族危机依然深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苦难中磨砺出来的成果。
无论是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每一次斗争都凝聚了人民的力量,每一次胜利都是对不公与压迫的反抗。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
在阅读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国家的强大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人民的团结与奋斗。
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步伐,看到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历史。
它既是我们民族痛苦与屈辱的记忆,也是我们民族崛起与振兴的见证。
每一次历史的变迁都离不开人民的努力与付出,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团结与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提及中华民族漫长5000年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莫非中国近代那风云变幻的60十年,即1840年—1919年这段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文化领域哦的变革都在风起云涌,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引发的量变叠加产生了质变。
这关键的60年不仅本身十分重要,更是对以后直至今天的中国历史都起着决定性影响。
这短短的60年中,中华民族带给世人无数次叹息和惊喜。
龚书铎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便是用客观而冷静的口吻,细致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为中国进步在文化上所做的种种努力,看似平静的文字下,暗藏着这几十年中华民族的挣扎以及斗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大致了解一百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的事迹以及中国近代文化各个方面的具体特征,给自己以前对这段时期不够完备的历史知识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同时,这本书也给了我许多思考。
首先在宏观方面,该书很好地向我展示了一个研究历史以及其他学科的角度。
该书在前言中就提到,研究和撰述文化史的两个问题。
第一是如何定义文化,因为广义文化的概念几乎无所不包,作者选择按照狭义文化来撰写。
事实上,无论是何方面的历史研究,都需要事先为自己的研究核心下好定义。
马克思·韦伯说过,研究不是停留在自在之物本身,而是我们去赋予其意义。
社会科学如是,人文科学更应该如此。
为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赋予准确阐释应该是研究的第一步。
第二个问题是用什么体例来撰写该书。
在面对整体综合和具体领域分门别类两种体例的选择时,作者选择了将它们结合起来。
因为文化与社会政治和经济互相作用,文化自身各个具体领域也是互相影响渗透,需要有宏观的宗论,也需要具体领域的阐述来展示各个方面的特点。
这样的布局,让读者既可以整体把握,又能深入各个不同层面,条理清晰。
同时,作者将文化史放在社会整个政治经济大背景下论述,接着再对文化各个细分领域各个击破,有学者评价其“宏观不空,微观不琐”。
这也给我提供了一种研究新闻传播演变的思路。
众所周知,新闻学,特别是传播学,都不是简单的可以独立研究的学科,它和其他各个学科的融合性很强,其中许多理论也是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借鉴或演化而来,因此,研究新闻传播的演变,必须要将其跟社会大背景,以及其他领域的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其次,这本书的几乎每一部分内容分析都一遍遍向我强调了,评价历史事实和人物需要
客观公正,在摆出史实时,也要有正反两方面,评价时也应站在历史的角度而非仅仅从当今角度出发,否则历史真就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第三章中提到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些观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数千年吾国国学之精粹,各取其长,进而参考东西各科之新理,以求其是”。
这和我们当今大力弘扬的文化观点是同质的。
从微观上面来看,该书让对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加深了认识,以前仅仅从中学课本以及不多历史的资料里了解中国近代史,所知的事件和人物都相对片面,该书对许多历史事实和人物进行了较为客观、平均的介绍,让我现在对其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认识。
比如,以前单单知道,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虽然每次总是有保守派的阻力,但很快便被历史的潮流推翻,这一时期的大体趋势是逐渐远离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西方文化。
而这本书在《近代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这一章节中,还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近代中国的国粹思想,“国粹派”的观点之一——对孔子和儒学不是作为胜任和圣经来崇拜,而是作为历史人物和文献典籍来分析研究,至今都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的理论性较强,但由于是关于历史研究的内容,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史料作为证明和补充。
个人认为,该书与自己以前读过《西潮·新潮》的正好互为补充,一个偏重于宏观上理论性的介绍中国近代文化,一个是以个人的视角和经历记录中国的近代化。
它们结合起来为我细致的描绘了中国近代的几十年的景象。
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知识面还相对狭窄。
中国近代文化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复杂,可研究的地方太多,这同时也是它吸引人之处。
读这本书,个人还感觉该书的内容体系比较有特色,但中间的理论分析更多是对各家观点的总结,完全是自己提出的观点不多。
不过也可能是由于它是教科书的原因,给我们足够方面的史料和部分专家的理论分析,让我们对这段文化史形成一个清晰的体系,更多的内涵也是留给我们自己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