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程序标准版本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工作程序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工作程序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工作程序概述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工作程序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而制定的一套行动程序。

该程序可以协助企业进行从危险源辨识到风险评价的一系列工作,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下面详细介绍该工作程序的具体步骤。

工作程序该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工作程序主要包含四个步骤,分别是: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对员工造成伤害或损害的物质、设备、作业程序或环境条件等。

危险源辨识是通过各种途径、手段识别出危险源,包括在生产场所、设备、化学品、人员、作业环节等识别危险源,并通过其中对危险源的搜寻、发现、描述、登记和标示等具体方法来确定分析评价的对象。

危险源辨识需要实施的方法主要有:1.详细调查分析生产厂房、设施、设备、装置、工具、材料等相关情况。

2.对产品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

3.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气氛”和“危险源清单”并不断修订。

4.掌握现代化各种检测分析方法和仪器,保证检测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步:危险源分析危险源分析是指对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和解剖,找出危险源来源、发生途径、危害层次等方面的问题。

危险源分析的目的是明确危险源的特征,为下一步的风险评估奠定基础。

危险源分析需要实施的方法主要有:1.分析存在的危险源,归纳每个危险源的特点。

2.利用“5M1E”分析法,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人力、机械、材料、方法、环境和能量等危险因素。

3.通过风险矩阵、层次分析等方法,对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和划分。

4.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危险源分析和评价。

第三步: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针对危险源的风险概率、危害程度、暴露水平进行的一种评价方法。

风险评估属于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寻找危险源所存在的风险,为随后的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风险评估需要实施的方法主要有:1.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和目标,明确工作任务。

2.对危险源的概率、危害程度和暴露水平等三方面进行评价。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工作程序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工作程序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工作程序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工作程序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事业单位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评价,从而识别出潜在的危险,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和预防控制措施,确保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

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工作程序。

一、编制辨识分析评价方案编制辨识分析评价方案是程序的第一步,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目标、任务、过程、方法、责任和时间节点等内容。

同时,还要确定辨识分析评价的范围和要求,确定辨识分析评价所需的各种资源。

二、组建辨识分析评价小组辨识分析评价小组由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

小组成员应包括安全生产负责人、技术专家、安全管理人员等,并由一名负责人统筹安排工作。

组建小组后,需对其进行培训和准备,提高其辨识分析评价能力。

三、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危险源辨识是程序的核心环节,通过全面系统地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工艺、物质设备、作业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确认潜在的危险源。

辨识工作应采取综合多种方法,包括现场观察、设备检查、材料分析、技术文件审查、作业行为调查等。

辨识工作要注重细节,确保辨识到位。

四、危险源分类和风险等级划分在辨识分析评价工作中,需要将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并划分风险等级。

分类可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程度、可能性等进行,划分风险等级时可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等进行。

分类和划分风险等级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五、评价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评价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是根据辨识到的危险源的特点、可能性和后果等因素进行分析。

评价可以采用量化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评价可以确定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和管理。

六、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措施应具体明确,包括措施的内容、责任部门、执行时间和验收标准等。

同时,要注重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一、概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为了提供组织内部全面、系统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障员工及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程序要求1. 由专业团队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工作,包括安全、环境、健康等相关领域的专家。

2. 制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及工作内容。

3. 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通过分析潜在的危险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归类和排序。

4. 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价,包括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6. 编制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和监控要求,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7. 建立完善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监控成果等信息的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控制策略。

8. 定期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的复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的范围和频次。

9.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宣传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危险源、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并能有效地执行。

10. 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报告和整改风险事件和事故,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三、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的影响1. 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减少事故和事故带来的损失。

2. 增强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警觉性,提高安全意识。

3. 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维护企业声誉和形象。

4. 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5. 降低员工患病率和意外伤害率,提高员工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

四、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面、系统地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保障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企业应积极落实相关程序要求,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不断提高风险管控的效果和水平。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程序编制的依据★GB/T24001-1996 (4.3.1 环境因素)★GB/28001-2001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2.目的组织通过对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危剑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确定出那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有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物损或职业病发生的重大风险因素,并在运行中对其加以控制,避免、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对程序的理解和实施3.1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标准条文*条文理解本条款提出如下三方面的要求:1.识别环境因素:确定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中应包括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和不利于环境的行为。

2.评价环境因素:评价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并依此作为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础。

3.更新环境因素:为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应不断识别和更新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识别1.环境因素的两种类型:★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组织自身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针对供方或承包方提供给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中可标识的环境因素。

2.识别的范围:全过程识别——即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全过程3.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四个方面、六种情况★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四个方面:水、汽、声、渣★六种情况: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废弃物的管理;对土地的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如噪声、光污染等)4.识别的对象:★作为化工单位,我们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噪声: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土方施工噪声等;②废水:包括生活用水、施工生产用水等;③废气:包括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④固体废弃物:包括废办公用品、废包装物、办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⑤能源浪费:包括生产生活用水、生产生活用电、办公用纸、木材消耗、生产用油等;⑥潜在泄漏:化学品泄漏、油品泄漏、一些气体的泄漏等;⑦潜在的火灾、爆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

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和心理性危险源等。

在焦化项目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高温设备、压力容器、煤气管道、化学药品等。

1.2 识别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在确定危险源后,应进一步识别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

例如,高温设备可能导致烫伤事故,化学药品可能导致中毒或腐蚀等。

通过对事故和伤害的识别,可以更好地了解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1.3 记录并分析危险源数据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

分析应包括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的概率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及影响范围。

在焦化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2.2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根据选定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定其优先级。

对于高等级的危险源,应优先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对于低等级的危险源,可以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3.1 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44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识別与评价方法451基本分析法故分类gb136909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卫生部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描述的危险有害因素综合考虑某项生产作业活动中可能的伤害辨识造成事故町能的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最后确定出具体的危452安全检査表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现代化安全技术研究成果和相关事故教训等把作业活动生产工艺设备设丿施生产环境等各环节因素结合运行经历归纳总结所冇的危险源不符合内容确定检查项目并按顺序编制成表格进行辨识的方法
4.5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方法 4.5.1 基本分析法
根据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6441—86《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GB13690-92《常见危险化学品 的分类及标志》和卫生部《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中描述的危险、有害因素,综合考虑某项生产作业活动中可能的伤害, 辨识造成事故可能的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最后 确定出具体的危险源。 4.5.2 安全检查表法
4.2 基本工作步骤 识别和划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是否可承受风
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方案)→评审控制措施(方案)。 4.3 划分作业活动 4.3.1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4.3.2 按地理区域或工作区域划分; 4.3.3 按生产装置或设备划分; 4.3.4 按作业任务划分。 4.4 危险源辨识 4.4.1 危险源辨识范围:所有常规(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如临时抢修等)、所有人员、所有设备设施(包括可能接触的外单位 的作业用设备设施)。 4.4.2 危险源辨识内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 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针对具体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要从作业 活动必须的防护用品、使用的工器具、全员作业行为、接触或使用的设 备设施(建、构筑物)、相关方(人员)、作业环境6个方面的内容和 顺序进行辨识。 4.4.3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分析设备、材料性质、生产工艺特点、作业条 件、生产经验、组织管理措施等方面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问题。应结合 实际情况,覆盖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态”与正常、异常和紧 急“三种状态”,采用实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为持续辨识公司在生产、服务过程当中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评价,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服务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 职责3.1 各部门负责辨识所属范围内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调查表》,逐级审核后将结果报安环部。

3.2 安环部是危险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源调查表》的汇总、登记,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负责危险源的更新和管理工作。

3.3 管理者代表批准现场确认后的《危险源调查表》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程序在公司内,采取全员调查和现场巡查的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

4.1.1 全员调查(1)安环部负责组织进行本公司危险源辨识,从车间(科室)、班组层层动员布置。

(2)各车间、科室负责人将危险源辨识的注意事项通知到班组成员,发动大家反映各自岗位的危险源,并做好本班组危险源汇总和《危险源调查表》的填写工作。

(3)各车间、科室负责人收集汇总各班组《危险源调查表》,并进行审查、补充,报安全科审核后转办公室汇总。

4.1.2 现场巡查(1)安环部组织生产部、办公室、品管部、保卫科等人员进行现场巡查,辨识危险源,现场巡查发现的危险源填在《危险源调查表》上。

根据全员调查后上报的《危险源调查表》对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

(2)安环部将现场巡视后确认的《危险源调查表》汇总、整理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1.3 危险源辨识每年度评审一次。

但是在完成了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之后,可局部进行一次危险源的辨识。

评审后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4.1.4 当各科室、车间的办公区、工作场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内部组织机构发生变化,有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工艺、技术发生变化等情况时,相关部门按上述规定在一周内对发生变化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填写《危险源调查表》,及时按4.1.1(3)条程序上报,由安环部组织对新的危险源进行确认与风险评价。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文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文件

目录1、目的................................................................ - 1 -2、适用范围............................................................ - 1 -3、引用标准及文件...................................................... - 1 -4、职责................................................................ - 1 -5、工作程序............................................................ - 1 -6、实施过程............................................................ - 6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对梁场管理范围内所有管理活动和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其风险性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类别.明确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梁场施工全过程、生活区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和控制。

3、引用标准及文件3.1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3.2 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手册3.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3.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4、职责4.1 安全质量部职责:负责本程序的编制和修改.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指导梁场对重要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策划。

负责汇总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必要时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文件。

4.2设备物资部职责: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

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范本

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范本

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范本一、引言本工作程序旨在对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以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危险源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潜在危险源,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并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二、工作范围本工作程序适用于所有员工和工作场所。

危险源辨识的工作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和机器,化学品和危险物质,物理环境,工作方式和程序,以及员工的行为。

三、工作步骤1. 收集资料首先,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平面图、设备和机器的技术规范、化学品和危险物质的相关数据、操作程序和标准等。

2. 召开会议召集相关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安全专家等,召开会议讨论危险源辨识工作的目标和方法,并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角色。

3. 定义危险源辨识目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会议的讨论,定义危险源辨识的目标,明确需要辨识的危险源类型,如机械危险、电气危险、化学危险等。

4. 进行现场勘察派遣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勘察,仔细观察工作场所的各个部分,记录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和安全隐患。

勘察过程应准确、细致,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5. 分析和评估危险源基于现场勘察和收集到的资料,对每个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

评估过程应考虑潜在的危险性和可能引发的伤害程度,并使用相应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6.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采取预防措施为主,如工程控制、工作场所布局等,优先考虑防御性措施而不是依赖个人的操作。

7. 编制危险源辨识报告整理和汇总分析评估结果,编制危险源辨识报告。

报告应包括辨识结果、评估分析、控制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表等。

8. 定期复审和更新定期复审和更新危险源辨识工作,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复审应基于新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最新的安全标准和法规。

四、工作记录和档案管理对危险源辨识的所有工作记录和相关资料进行妥善管理和归档。

确保每个环节的记录和报告都能及时存档,以备将来参考和复查。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本1. 引言本控制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能够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员工,旨在建立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方法来管理风险。

2. 危害辨识2.1 确定危害源组织应该对所有可能的危害源进行系统性的辨识。

这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材料、工艺、工作环境等方面。

通过检查记录、现场观察和交流,确定潜在的危害源。

2.2 分析危害源对于确定的危害源,组织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评估其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暴露程度。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了解危害源的实际风险水平。

2.3 评估风险基于危害源的分析结果,组织应该对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可以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可能性和暴露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3. 风险评价3.1 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应该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确保控制措施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的范围内,并尽量消除或降低危害源。

3.2 实施控制措施组织应该将确定的控制措施纳入具体的操作程序中,并确保所有相关的部门和员工都能正确理解和遵守这些程序。

同时,组织应该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能够正确使用控制措施。

3.3 监测和调整组织应该建立一个监测和调整机制,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同时,组织应该建立一个风险沟通的机制,确保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的风险信息。

4. 总结本控制程序的目标是确保组织能够对潜在的危害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通过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方法,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保护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所有部门和员工都应该遵循本程序,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1.目的:持续对全公司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保持奠定基础。

消除事故隐患, 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2.范围:适用于全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术语及定义3.1 危险源: 各种经营生产活动及其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并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它们的组合。

3.2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即从组织经营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危险源, 并判定其可能导致事故类别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3.3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显露的可能性, 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3.4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

3.5 事故: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4.职责:4.1 EHS管理部:4.1.1负责编制、修订、解释本程序。

并监督、指导实施。

4.1.2组织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所有影响环境的因素和可能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汇总、分析、评价, 并制定评价准则, 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4.1.3 根据评价结果建立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EHSP-002-RC-02)。

4.1.4根据评价结果指导督促各部门制定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措施, 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4.1.5 策划公司危险因素控制的目标、指标。

4.2 各部门:4.2.1各部门负责识别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 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EHSP-002-RC-01)报EHS管理部, 并配合EHS管理部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活动。

4.2.2 各部门负责管理方案和运行控制措施的确定和组织实施。

4.3 EHS管理部部长:4.3.1 审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4.3.2 审核重大危险源清单5.内容:5.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危险源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办公及服务的各个方面作业活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一、概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在工作、生产、经营等活动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的过程。

该程序的目的是明确各项工作安全规范,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避免潜在风险对企业及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可逆损失。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包括生产、经营、仓储、运输及其他相关活动。

三、危险源辨识(一)指定危险源辨识组,由专业人员组成,对企业内的全部作业环节进行危险源辨识。

(二)通过工艺流程图、安全检查记录、历史安全事故案例;合法、准确、权威的法律规定及其他有关资料、资讯的收集,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等主要工作环节,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三)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归纳,剖析其特征,分析可能引发的各种危险情况和后果。

四、风险评价(一)对步骤三中识别出的危险源,按不同等级进行风险评价。

评价依据考虑危险源的类型、程度、频次、可能性、危害后果等综合因素,确定风险等级。

(二)对于评价等级高的风险源,开展深度分析,进一步分析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处置难度等因素,判断风险可控性及对人体、财产、环境的危害程度等。

(三)评价报告编制:编制危险源评估报告,详细说明评估对象、评估过程、评估效果、评估方法、评估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五、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一)根据危险源的等级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

(二)控制措施的制定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确保措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控制措施的实施重点是防范措施的具体操作,以确保预防、减轻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等的危害。

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监管(一)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的实施情况。

(二)监管内容包括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风险评价效果和危险源辨识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和监督。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X X X X X X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XXXXXX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发布XXXXXX前言根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公司标准体系管理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提出。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基地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由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本标准审核人:XXX本标准批准人:XXX本标准于2015年2月首次发布,其中重大修改时间为:1)2016年8月导入ISO9001:2015、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而修订,由XXX修订;本次修订为第1次修订。

XXXXXX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范围1.1 本标准适用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的活动、过程、服务和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更新以及实施动态管理与有效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无3 管理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领导组织各体系覆盖部门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与实施。

3.2 基地管理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施工活动、材料堆放、危险品存放及使用、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及风险控制过程实施监督检查。

3.3 各部门负责所属范围内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4 标准内容4.1 危险源辨识4.1.1辨识的范围a)各部门在日常办公及生产、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b)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采用新工艺时的危险源;c)所有运用的系统设备、设施的危险源;d)危险材料使用中的危险源;e)所有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各种活动及设备设施的危险源;f)主要供方的生产经营中的主要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范本一、引言本程序范本旨在帮助组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确保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系统得到有效执行,保护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安全与健康。

二、危险源辨识(1)目的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确定组织中潜在的、实际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以便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价和控制。

(2)步骤1.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环境,设备和材料,工作流程,人员行为等。

2.识别和描述危险源:根据搜集到的信息,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对其性质和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3.评估危险源的严重程度: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后果,评估其对安全和健康的威胁程度。

4.记录和报告:将辨识到的危险源记录下来,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

三、风险评价(1)目的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已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风险级别,以便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2)步骤1.确定评价标准和方法: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如风险矩阵、风险指数等。

2.评估风险等级:根据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每个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3.确定风险优先级: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不同危险源的风险优先级,以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控制。

4.记录和报告:将风险评价结果记录下来,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

四、风险控制(1)目的风险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后果,以保护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安全与健康。

(2)步骤1.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控制和应急控制。

2.实施控制措施:按计划执行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3.监测和评估: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记录和报告:将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记录下来,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

五、总结本程序范本提供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一般步骤和原则,以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系统。

针对具体情况,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调整,以确保危险源得到及时识别和控制,保障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安全与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1 目的辨识公司生产活动过程、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同时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控制措施,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辨识、更新与风险评价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的全过程。

3 职责3.1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进行评价。

3.2 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各部门危险源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评审。

3.3 各部门按照本程序要求及时辨识出本部门的危险源并制定控制措施,做好活动变更的危险源辨识并制定控制措施。

3.4 各部门部长参与对危险源的评价。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批准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 危险源的辨识4.1.1 安全环保部组织各部门,每年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辨识工作。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由安全环保部及时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1)新建项目开工期;2)法律法规变化;3)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作业环境、人员、机构等变更实施前;4)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前。

4.1.2 危险源的范围1)生产活动:包括所有原辅材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形成、以及员工在企业内生活活动,包括外来人员在本公司范围内的活动。

2)服务:公司对客户等相关方提供各种服务,以及相关方为本公司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

3)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病目录的分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4.1.3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询问、交谈 2)现场观察 3)查阅记录 4)危险源调查表4.1.4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安全环保部发放《危险源辨识调查表》;2)各部门划分业务活动,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3)各部门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险源;4)确定风险: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的程度做出主观评价,并给出风险的分级;5)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判断现有的或计划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6)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如有必要):编制计划以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风险,尤其是不可承受的风险;7)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4.1.5 各部门应结合原有的《部门危险源清单》,如果没有变化,则只将原《部门危险源清单》返还安全环保部;如果有变化则应附上《危险源辨识调查表》对原有的进行补充。

ISO4500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ISO4500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ISO45001-2018)1.0目的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使组织能够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尤其对重大、不可接受风险加强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风险,减少人身危害和财产损失。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及办公场所范围内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及其实施。

3.0职责3.1综合管理部是该程序的主管部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全过程监控。

a.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b.负责制定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风险控制策划表”和“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定相应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风险控制策划表”、“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并经各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

3.3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确认公司的“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4.0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业务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容许,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4.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业务活动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4.2.1 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a)工作如何组织,社会因素(包括工作负荷、工作时间、欺骗、骚扰和欺压),组织的领导力和文化;b)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活动和状态,包括如下方面产生的危险源:1)基础设施、设备、材料、物资和工作场所的物理状态;2)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研究、开发、试验、生产、装配、建设、服务交付、维修或处理;3)人的因素;4)工作完成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1879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程
序标准版本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程序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风险辨识范围主要包括
1、各作业面、各作业工序
2、各类施工设备、机具、装置
3、作业环境中的各类粉尘、毒物及噪音、振动
4、广大职工的体力劳动强度
二、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在施工中可能存在如下集中危险因素
1、物理因素:①施工现场的各类施工机械、机具存在缺陷
②洞口高边坡,竖井洞口等防护存在缺陷
③在洞内作业时存在噪音、振动、粉尘等危害
④电焊作业,用煤取暖等存在的明火隐患
⑤作业环境的高温高湿危害
2、化学危害:①现场存在有氧气瓶乙炔瓶易燃易爆物品
②洞内若通风不良存在车辆废毒气体
3、心理、生理及行为异常危害
①作业人员超负荷作业大于8小时
②健康状况异常从事危险工作现象
③心理异常从事作业易发生事故
⑤作业指挥失误,主要指起重吊装和混凝土浇筑指挥
⑥作业人员在操作工具中失误
⑦安全监护不到位出现失误
三、导致事故的种类
若危险性因素不及时辨识并清除,可能造成如下
事故:
生活区:主要是触电、火灾和食物中毒等
施工区(作业各工序):
1、洞内风镐开挖:发生坍塌事故,振动伤害
2、格栅安装作业:物体打击、触电
3、喷护作业:飞石伤人、粉尘(尘肺)
4、车辆入口出渣作业:物体打击,车辆伤害
5、施工用电:触电、火灾
6、作业环境(通风不畅):职业病(尘肺)一氧化碳气性中毒
7、作业环境(高边坡、洞口、临边未防护)高处坠落
8、焊接作业:火灾、中毒、辐射
9、竖井作业面: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10、混凝土浇筑作业:物体打击、触电、高处坠落
四、危险因素风险度评价
1、根据风险评价公式: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2、评价:
高危险性作业及作业环境有:竖井物料提升作业、一次开挖作业、施工用电作业。

一般危险性作业有:一次支护作业车辆人工出渣作业、钢筋加工焊接作业、洞内通风。

低危险性作业有:混凝土拌制、输送、浇筑及其他作业。

五、控制措施
1、项目部对每道工序施工都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各工种必须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4、加强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消除。

5、建立应急组织机构体系,制定综合及专项应急预案,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