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圣才出品】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答:(1)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2)政策执行的特点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目标的导向性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②内容的务实性公共政策执行要面对具体的公共问题,因此其计划、步骤、措施、手段等必须务实,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③行为的能动性执行者必须在全面领会政策内容的前提下,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情况,能动地执行公共政策。
④手段的权威性公共政策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规范,其执行具有强制性。
(3)政策执行的作用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它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②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③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答:(1)第一代、第二代政策研究路径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为:①第一代政策研究的自上而下路径a.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第一,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指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b.自上而下政策研究路径的缺点:第一,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第三,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在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第四,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第五,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第六,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背后所隐含的是强调科学管理的泰勒主义,其忽略政策执行者的内在世界与价值观都是值得检讨的缺失。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答:(1)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2)政策执行的特点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目标的导向性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②内容的务实性公共政策执行要面对具体的公共问题,因此其计划、步骤、措施、手段等必须务实,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③行为的能动性执行者必须在全面领会政策内容的前提下,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情况,能动地执行公共政策。
④手段的权威性公共政策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规范,其执行具有强制性。
(3)政策执行的作用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它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②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③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答:(1)第一代、第二代政策研究路径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为:①第一代政策研究的自上而下路径a.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第一,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指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b.自上而下政策研究路径的缺点:第一,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第三,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在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第四,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第五,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易引起基层组织的反弹;第六,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背后所隐含的是强调科学管理的泰勒主义,其忽略政策执行者的内在世界与价值观都是值得检讨的缺失。
第9章 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二节 政策终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政策终结五个可行性条件,即政策终结的主体应该 积极行动起来,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善于把握并利用好政策终结的触发机制,以引发政 策终结。
2.健全和完善政策评估机制,适时公开政策评估结果;
3.关注并利用利益的分化和聚合,以促使政策终结;
4.充分发挥政治领导者的领导力,审时度势地引领政 策走向终结;
三、公共政策终结的未来发展对策 1.适当利益补偿。 2.公开政策评估结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3.旧政策与新政策并行出台。 4.适当运用强制力推行 5.加强法制建设,为政策终结提供法律保障。 6.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
展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政策终结的舆论环境,做好社 会公众的舆论导向工作;
第三节 政策终结的策略
丹尼尔斯在《公共项目的终结》一书中认为,政策 终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政策效力减弱的自然老化; 二是与强烈抵制政策终结的力量博弈,使其终结, 这一过程需要运用终结的策略,也需要强有力的终 结执行者。根据公众对政策终结的心理反应,我们 认为政府可以采取五个层级的策略。
一、休克策略
(一)含义:休克策略是指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 明确、彻底地终结一个公共政策以及由此政策衍生 的所有内涵和外延的策略选择。休克策略类似于美 国学者莱斯特和斯图尔特提出的“BIG BANG”策略。 所谓“BIG BANG”策略,就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时间 宣布官方决定,完全终结一个公共政策的策略。
二、缓冲策略
缓冲策略是指在公众终结政策的意愿比较强烈的情 况下,采用明确的时间表,分阶段、有步骤的终结 公共政策的策略选择。
三、桥梁策略
桥梁策略是指在政策终结过程中不制订明确的时间 表,但是缓慢而不间断的推进政策终结过程,同时 重视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公众支持的政策终 结策略。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二) 执行主体
1、政策执行组织: 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组织权责的明确性 2、政策执行人员: 利益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
(三) 政策对象
公共政策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1、规定性 2、受动性 3、主观差异性
(四) 政策环境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其目的是界定解释政策执行为何会随着时 空、政策、执行机关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 可预测未来出现的政策执行类型。
戴尼丝·施柏丽认为政策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关 键在于培养正面的府际运作关系。关于联邦与地方 官员的彼此互信程度以及上级机关监督介入情形, 将府际运作关系分为:
•①合作共事型 •②合作但维持地方自主型 •③逃避式各自为政型 •④争斗式各自为政型
政策执行系统的自然环境是指与执行系统 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 换的外部自然条件。
2、社会环境
政策执行系统的社会环境是指该系统以外由 人的活动形成的、并对政策执行活动产生交互 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可细分为社会 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第四节 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
(二) 客观原因
政策质量低劣常常是造成执行效果 不佳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 政策目标错位或模糊不清; (2) 政策“打架”; (3) 政策不可行; (4) 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是指政策执行主 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 确的方向,并且消除或尽可能减少其负面效 应和不良后果的过程。矫正偏差的对策包括 以下几方面: 1、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 收益分析 2、加强政策的认知力度 3、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加强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九章 第二节
(二)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主要包括: 1.政策目标调整 2.政策方案调整 3.政策措施调整 4.政策关系调整 5.政策主客体调整
二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程序和原则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P409-410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 ①政策的增删 ②政策的修正 ③政策的更新
小结
一 二 三 四 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和内容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程序和原则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公共政策的接续
谢谢观赏!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接续
课程内容
一 二 三 四 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和内容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程序和原则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公共政策的接续
一 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和内容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P406 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政策评估和监控所 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 环境变化的部分,进行的增删,修正和更新。
(二)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①重新界定问题 ②提出调整方案 ③选择调整方案 ④执行调整决定
(三)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P411 (1)实事求是原则 (2)渐进调适原则 (3)追踪反馈原则
三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P412-P413 ①利益刚性的限制。 ②现行政策的制约。 ③公共意志的趋中。 ④变革成本的约束。 ⑤人类理性的局限。 ⑥社会稳定的需要
(二)政策接续的意义 首先,政策接续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 其次,政策接续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 最后,政策接续有利于获得社会对政策的认同。
(三)政策接续的形式和途径 美国学者霍格伍德和彼得斯把政策接续划分为五种 形式:线性接续、政策合并、政策分解、政策部 分和非线性接续
实现政策接续的关键是保持政策目标的稳定和连续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尽可能明确具体地界定政策目标。 二是推行政策目标管理。 三是加强政策过程评估,保持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和 稳定性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P413 ①及时纠偏、预防失误 ②协调关系、有序运行 ③发展完善、保持稳定
公共政策学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A.均衡状态B.调整状态C.终结状态D.非均衡状态【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稳定的含义。
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公共政策稳定是指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下,仍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
2.政策稳定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A.政策断裂B.政策僵化C.政策均衡D.政策失效【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稳定的消极意义。
政策稳定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其消极意义表现为:过分注重稳定的政策可能使其趋于保守,甚至导致政策僵化。
3.“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A.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B.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C.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D.政策变动都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析】C4.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A.方案调整B.关系调整C.措施调整D.目标调整【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措施的调整。
政策措施是指实施政策方案的具体步骤、手段和方法。
政策措施的调整是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
5.下列属于政策调整的特点的是A.激进性B.渐进性C.断裂性D.突变性【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调整的特点。
公共政策调整是指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政策评估和监控所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进行的增删、修正和更新。
政策调整具有渐进性、局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6.在我国,决策权在党和政府之间的移植是政策调整的A.主体调整B.客体调整D.方案调整【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之一——政策主客体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政策目标调整、政策方案调整、政策措施调整、政策关系调整和政策主客体调整。
公共政策学 第9章 政策变迁与终结 (2)[26页]
政策分解也称“政策拆分”, 即将一个政策(项目、机构) 拆分为两个或多个政策(项 目、机构)。
非线性变迁是指涉及多种变化形态的政策变迁。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9.3 政策变迁的理论
循环式变迁理论 倡议联盟框架
锯齿式变迁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间断均衡理论
公共政策学
循环式变迁理论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循环式变迁理论认为, 公共政策在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公共利益与个人 利益等价值诉求之间存在周期性摆动的现象。
西方公共政策学者开始关注政策变迁现象, 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 影 响较大的有间断均衡理论、倡议联盟框架、多源流理论等。
公共政策学
政策变迁的研究路径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政策变迁研究致力于探究政策变迁的发生过程, 识别关键驱动力量, 解释引发政策 变迁的因果关系, 总结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早期的政策变迁研究主要借助政治科学 的研究路径, 后来的研究引入了政策学习、话语联盟等新路径, 进一步深化了对政策变 迁机理的认知。
范式变迁指对原政策的核心要素做出变革, 导致政策内容出现了“质” 的变化。 所谓“范式变迁”, 即在新的思想观念支配下,政策内容出现了根本性变化, 公共政策的 价值定位做出了重大调整, 政策目标出现了重大飞跃。范式变迁是一种非常规的激进变 迁, 它不仅涉及政策目标, 还涉及价值追求的重大调整。
在政策论战中, 具有社会共识的新范式得到各方支持, 经过政策抉择和合法化途 径转化为正式的制度安排, 形成新的政策范式(见表9-1)。根据政策变迁的模式和政策 变迁的速度, 豪利特和拉梅什将政策变迁分为四种类型(见表9-2)。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重点第九章
2 、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
• (1)过程模型:这是由美国学者T.B.史密斯(T.B.Smith)在其《政 策执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一个分析政策执行因素及其生态一 执行的理论模型,因而又可称为“史密斯模型”。 • 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但以如下四个为主要变量: • (1)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具体包括政策 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以及社会对政策的认识。 • (2)执行机关,通常指政府中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包括执行机 构的权力结构,人事配备及其工作态度,领导模式和技巧,以及执行 人员的情况。 • (3)目标群体,即政策对象,泛指由于特定的政策决定而必须调整其 行为的群体。包括他们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对领导的认知程度以及 先前的政策经验。 • (4)环境因素,即与政策生存空间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 济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等等。它是政策执行的路径依赖和影响 因素。 • 下图描述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这四个主要变量及其相互关联对政策 执行效果的影响过程。史密斯用“处理”一词来表示对政策执行中各 组成要素内部及彼此间的紧张、压力和冲突等关系的反应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1.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 2.民主原则 民主原则 3.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 4.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 5.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 1.政策执行理论 政策执行理论
(1)行动理论将政策执行视为对某一项公 行动理论将政策执行视为对某一项公 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的行动; 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的行动; (2)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核 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核 心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 心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 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如 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第九章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ppt 课件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4公共决策模型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4公共决策模型
1.理性决策模型与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一个理想的理性决策模型包含一个“理性的个体”,这一 理性的个体承担以下一系列活动:首先,设立一个解决问 题的目标;其次,考察并列出所有达到这个目标的可供选 择的策略;第三,预测每个可供选择策略的所有重要结果 ,并评估这些结果发生的概率;最后,选择出最能解决问 题的策略或解决问题花费最少的策略。
政治评估与行政评估和司法评估不同,它通常来说既不系统也不必然在技术 上精致。政治评估的目标很少是为了改进政府的决策,而更多地是为了表示 支持或挑战政府的决策。政治评估试图给政府的政策贴上成功或失败的标签 然后要求继续或改变这项政策。政治评估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选举,选民用选 票表达了对政府及其计划和政策的效率和效果的评估。
最后,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并非同时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比较选择,而是 按照顺序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然后两两比较。在两个决策方案进行比 较过程中,所有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之下,比较两个方案的不同之处, 这样可以减少对决策者的知识要求和理性要求。与此同时,由于有限理 性决策模型采取满意标准,即只要决策方案符合期望标准就停止选择和 比较,这样方案之间的选择和排序会影响最后决策的结果。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体系
9.2.1理解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指国家、政府或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 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规定的行 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执行讲义(PPT 28页)
•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征 • 1、目标明确性 • 2、执行的时效性 • 3、执行的有序性 • 4、执行的协调适应性
•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功能
• 1、政策执行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 标的有力保障。
• 2、政策执行可以检验既定政策的成效,以 便及时调整并为今后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步骤
•
追 求 至 善 凭 技术开 拓市场 ,凭管 理增创 效益, 凭服务 树立形 象。2020年 11月 6日星 期五上 午5时 38分32秒 05:38:3220.11.6
•
严 格 把 控 质 量关, 让生产 更加有 保障。 2020年 11月上 午5时38分 20.11.605:38November 6, 2020
案例分析
• 人口政策是政策的行为,其内容包括制定各种法 律、法规和措施,以及各种控制和激励手段,其 目的在于影响人口增减、人口过程、人口规律和 结构分布。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控制政 策是对政策主体对人口变化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 而出台和进行调整的。
• 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口控制政策的执行取得 了较大的成效,但是也必须看到,人口控制政策 在执行过程中,其执行效果的起伏也比较大。70 年代的执行效果比较的显著,而在80年代执行效 果却比较差,人口增长率反而出现反弹;90年代 以来人口控制政策的效果又比较显著。那么,为 什么政策执行的效果会出现起伏呢?
• (一)制定执行计划 • (二)组织落实与人员调配 • (三)执行指挥 • (四)沟通协调与行政控制
案例:《老年人优待证》不优待
•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目前,很多省份都对老年人的出行、
旅游、休闲等颁发了《老年人优待证》,为老年人提供了各种优惠。这
公共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公共政策学的边际概念——从其他学科引 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人 们有关公共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 也在产生与发展。
当这些知识、思想和观点积累到 相当宏富的程度时,一旦有人能够对 它们进行整合并发现和掌握系统地观 察与研究政策过程的方法,公共政策 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就产生了。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 以下几种: 1、经验主义 2、理性主义 3、逻辑经验主义 4、后现代主义 5、辩证唯物主义
(三) 公共政策研究程序的设计
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过程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
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① 研究程 序的设计。② 研究资料的收集或者对研究对 象的观察。③ 选择一定的视角和路径对占有 的资料系统地进行分析。④ 将研究结果加以 转换,用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四、经济学视角
经济学者要考察特定决策或选择行 为(不论是私人决策还是公共决策或公 共选择行为)的利益和成本。从这个意 义上可以说,“经济学是公共政策的基 础”。
公共政策学的经济学视角就是采 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 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政策问题。
五、社会学视角
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大量具体政策都 属于社会政策,这种研究须以社会学知 识和研究成果为基础。
第三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 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公共政策研究的一大特征就是研究方法的多 样性。公共政策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集中表现 在三个层面: 第一,认识论基础的多样性; 第二,学科视角和分析路径上的多样性; 第三,在操作层面或者说工具性方法的多样 性。
公共政策学课件(全部内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
第二节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首先对这门学科的前两个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加以界定。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一要素。
那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一)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1.本质与属性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2.构成与结构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 政策群和政策链(3) 政策一般(二) 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应予重视: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三)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三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学教案PPT课件
业构成与就业政策、劳动保护与失业救济,社会
福利与保障体系,社会问题与社会越轨现象,社
会人伦关系、道德风尚、传统习惯、民族心理、
价值取向,等等。
-
15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公共政策的文化环境是指制定与实施具体政策时, 可能会面临的总的文化状况,它是一国或一个地区 教育、科技、道德等等的总和。
主要包括社会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教育政策、 国民义务教育的范围与年限、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 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状况,国 家知识创新体系、科技体制、科技人才储备、专利 数量、科技普及程度,文化设施、文化团体、文化 市场及其管理,精神风貌,等等。
-
12
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
在认识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因素时,还应考虑国防 环境因素,它是指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时所依赖的 军事、国防状态。
主要包括军事机构和军队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军 事设施与装备的技术水平与实战性能,军费开支在 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军队在应付外在敌对势 力的突发性入侵时的应变能力等等。
-
17
课堂讨论
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
18
五、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 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其关系 而言,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 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 用。
-
19
五、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
23
第三,经济环境因素会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和方 向。
现代公共政策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政府的经济政策。 政府不可能仅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制定和推行某些 政策。不同国家的政府,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层 次的政府,只能依据本国、本地的资源状况、经济情 况来制定和推行适当的公共政策,现实的状况,实际 的经济制度、结构制约着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与方 向。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含义: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特点:目标的导向性、内容的务实性、行为的能动性、手段的权威性。
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公共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政策执行才得以实现。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第一代: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在于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并指认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所谓的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②但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也存在着很多缺点:(1)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3)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
(4)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
(5)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易引起基层组织的反弹。
(6)该研究路径忽略政策执行者的内在世界与价值观都是值得检讨的缺失。
第二代:优点在于:一方面它纠正了自上而下路径忽视其他行动者重要性的问题,强调了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互动性,要求政策执行者参与到政策制定当中去,有利于调动政策执行者的积极性,使公共政策更符合实际;而另一方面,自下而上路径要求给予基层组织和官员自由裁量权,有利于使其应对复杂的政策情景。
公共政策学第九章知识点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一节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一、公共政策的稳定与维持(一)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公共政策稳定:就是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下,仍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
政策稳定是相对而言的,这个相对性表现在两方面:①从时间上看,政策稳定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②从空间上看,政策稳定是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二)政策稳定的意义从积极意义上来讲,主要有:①政策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②政策稳定有得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
③政策稳定有得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提高政策效果。
④政策稳定有利于降低政府的成本。
(三)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决策主体和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
2、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3、政策本身的稳定。
①政策目标的长期性;②政策的有效性;③政策的合法性;④修改的复杂性;⑤接续政策的失败;⑥政策终结的失败。
4、政策环境的稳定。
(四)政策维持指通过分析政策稳定的积极因素使之转化为政策稳定的动力,以保持政策稳定的行为和过程。
1、政策主体的政策维持:①保持政策主体的稳定;②保持政策主体对政策目标一致和一贯的认同;③保持政策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④建立完善的政策体制和机制。
2、政策客体的政策维持:①明确具体地界定政策问题;②扩大政策受益群体或政策认同群体的范围;③积极推动政策观望群体的转化;④减少政策受损群体或抵触群体的数量。
3、政策环境创设。
4、提高政策绩效。
5、政策的法制化。
政策法制化需具备的条件:①该政策影响面广、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②是该政策经过长期实践,已经成为一项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成熟而又稳定的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变动与创新(一)政策变动: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二)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决策者的变动;2、政策环境的变化;3、政策资源的限制;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选择试验对象。
(2) 设计试验方案。
(3) 总结试验结果。
3、政策全面推广
针对我国国情和政策推广的实践经验 ,在这个环节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2) 由局部试点到整体性推进。 (3) 把握重点和解决难点相结合。
第五节 政策的无效执行与有效执行
一、政策失灵与政策的无效执行
(三) 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整合路径
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各有其优点, 但也各有其缺点。莱斯特等人就指出,要迈向第 三代政策执行整合模式,我们必须克服下列三项 缺点:
① 理论的多元性:目前政策执行理论正处于百家争 鸣、多元范式并陈的时代;
② 限制性的情境:政策执行理论的应用情境受到时 空的限制,无法推论到其他情境上
(三) 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1、政策执行监测 2、政策执行再决策 指的是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 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得补充或修正。 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政策环境的变化。 第二,人们认识的深化。 第三,政策偏差的产生。 第四,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 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
(三) 政策执行力提升的机制创新
1、动力机制的创新 2、协同机制的创建 3、功能共享机制的构建 4、利益均衡机制的构建
第三节 政策执行过程与影响执行的主要因素
一、规范意义上的政策执行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 三个阶段:一是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政策认知 、制定政策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和组织准备等活 动环节;二是公共政策的实施阶段,包括政策宣 传、政策试验和全面推广等活动环节;三是执行 的总结阶段,包括公共政策执行的监测、再决策 等活动环节。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 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 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具有如下特点: (1) 目标的导向性。 (2) 内容的务实性。 (3) 行为的能动性。 (4) 手段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 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其意义有:
(1) 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 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 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二、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发展
(一)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的由上而下路径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前推进 策略”(forward mapping strategy) ,即所谓的 “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路径(top bottom approach) ,同时又被称为“以政策为中心的途 径”或“政策制定者透视” 。
1、过程模型
这是由美国学者史密斯首次提出。
2、互适模型
这一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麦克拉 夫林。
3、循环模型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 诺维茨在1978 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 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 雷恩 — 拉宾诺维茨模型。
4、博弈模型
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以美国公共政 策学者巴达克为主要代表。他视政策执行为 一种游戏或赛局,其间包括下列规定: ① 竞赛者,即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 ② 利害关系,即竞赛可能的原因; ③ 竞赛资源,包括策略与技术等软资源与财经 、权威等硬资源; ④ 竞赛规则; ⑤ 竞赛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性质; ⑥ 所得结果的不稳定程度。
③ 欠缺积累性:政策执行研究所积累的知识是各行 其是,没有发挥积累的效果。
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整合路径试图建立 能够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整合性概 念架构。成功的政策执行一方面在于“向前推 进策略”的运用,期望由政策制定者缜密规划 政策工具与其他资源的运用,另一方面则必须 采用“向后推进策略” ,广泛掌握目标群体的 诱因结构。
5、系统模型
这是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尔提出 的一个政策执行模型。
6、综合模型
这是由美国学者梅兹曼尼安和萨 巴蒂尔提出的,因而又被称作梅兹曼 尼安— 萨巴蒂尔模型。
第二节 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执行力
政策执行主体或政策执行者 (policy implementers)是负责政策执行 的组织和人员的统称。
四、政策执行力
(一) 政策执行力概念辨析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 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执行方案,调度和 配置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 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成效。
简言之,就是公共政策得到有效执行的能 力。
(二) 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1、执行者因素 2、资源因素 3、工具因素 4、环境因素
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 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 ,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 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执行偏差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
(1) 象征式政策执行 (2) 附加式政策执行 (3) 残缺式政策执行 (4) 替代式政策执行 (5) 观望式政策执行 (6) 照搬式政策执行 (7) 规避式政策执行
3、经济工具
经济工具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 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 程中各种不同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 政策顺利执行的方法。
4、思想政治教育工具
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是注重人性、倡导人本 管理,依靠沟通、说服、劝导、精神鼓励等方 式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5、技术工具
技术工具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 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执行公共 政策。
政策知晓度,指的是政策信息在政策制定 者与政策执行者、上级执行者与下级执行者、 执行者与政策对象、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之间 的沟通中政策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流动的程度 。
2、政策试验
政策试验是指根据目标人群和政策适用范围 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地区试行 政策的方法。有利于减少政策执行风险,有利 于降低执行成本。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
从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 学者将公共政策研究的主题和重心 从政策制定转移到政策执行上。
第一节 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与模型
一、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将政 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三、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 下来去”模型
这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的 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这一路径认为,在当代中 国的政策实践中,成功的政策执行取决于政策 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从群众中来、到 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并采用先做政策试点, 即将政策进行局部测验,然后再全面推广并进 行“执行—总结”的政策试验方式。
二、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
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就是指行政 机关中除上级行政领导者之外的其他行政人员 为贯彻落实上级决定和政策,完成上级确定的 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1、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主体 行为; 2、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实现政策目标的 重要保证; 3、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塑造政府形象的 重要途径。
执行主体掌握着实施政策的资源 、手段和方法,是将政策贯彻到政策 对象中去的实施者、组织者、管理者
和责任者。
一、政策执行机关
政策执行机关是政策执行者的主要组成 部分,它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党的机关、司 法机关、事业机关、国有企业以及社会第三 方组织等。
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特征: 1、执行性 2、服务性 3、权威性 4、法制性
• ①再决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纠正政策执行偏 差;
• ②再决策有利于保证政策执行取得更好的效 果;
• ③再决策为更好地解决以后相关的政策问题 创造条件。
二、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一) 政策本身与政策执行
一般认为,政策本身的因素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1、政策的合理性 2、政策的具体性 3、政策的稳定性
(二) 执行主体
1、政策执行组织: 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组织权责的明确性 2、政策执行人员: 利益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
(三) 政策对象
公共政策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1、规定性 2、受动性 3、主观差异性
(四) 政策环境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一) 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1、加强政策认知 2、制定执行计划 3、进行物质准备 4、做好组织准备 5、注意制度配套
(二)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的 关键环节。它包括政策解读、政策试验和政策 全面推广三个层次。
1、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 效手段。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实 施的具体措施有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执行政策。
三、政策执行的资源和工具
(一) 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
具体而言,政策执行资源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财物资源 2、人力资源 3、信息资源 4、权威资源 5、制度资源
(二) 政策执行的工具
政策执行工具或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政工具 行政工具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共政策所
采取的手段。 2、法律工具
法律工具是指通过各种释法、用法(如以 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调解和协商)、司法、 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 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二、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一) 主观原因
• 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和需求影响着政策 的有效执行;
• 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 • 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也容易造成政策执行偏
差; • 执行者的素质缺陷也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
原因,这种缺陷表现为:有限的专业知识水 平、有限的执行能力以及缺乏战略主见和迎 接挑战的心理素质。
(二) 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的由下而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