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雀》及观看《孔雀》电影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书,一部片

《孔雀》这本书是在图书馆找书时,被书的封面所吸引的,于是拿回座位立马阅读。我阅读的习惯是先仔细看书的前后封面,然后作者简介,接着目录,最后根据感兴趣的章节开始阅读。

作者李樯,编剧,主要电影作品有《孔雀》《立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黄金时代》等。《致青春》当年上高三时出的电影,还不错。《黄金时代》听说过,没看,似乎也不错。看完作者简介,心想编剧呀,曾经的作品也不错,这本书应该还可以吧,讲什么的啊?带着一丝丝好感与好奇,迫不及待的翻阅着。

两页,简述了《孔雀》背景;五页,主要人物简介,接着就正式拉开剧本场景序幕。之前没有阅读过该类书籍,对于我还是很新鲜的体裁。剧本简短扼要,很快不到1小时就把该书翻阅完毕。合上书,脑海中回忆、连接一幕幕场景,体会着这个小家庭的生活。回过神,收拾书包,离开图书馆,直奔寝室,开电脑,观影。因为之前看的小说较少,也有看过的少部分小说,再间隔十多年看新出的电影或电视剧,书与电影大多脱节。还从未有过看完书后立马观影的经历,这样体验后,才发现感觉很棒。剧本中的词句与情景,一幕幕出现在自己眼前,脑海中还能闪现下个情节。这样看书观影,才更有资格评定电影拍的好与坏,也才更能领悟作者、编剧想传达的东西。

《孔雀》这部电影对于出生与生活在小镇的我感触颇多,还常常使我回忆起高中之前的生活。电影描述的是生活在小镇中心的一个家庭三个子女的成长到嫁与娶的生活。怎样的小镇?镇中心有条主要街道,全部的繁华集聚与此,随便逛逛都能碰到不少熟人。05年的电影,童年的回忆。当年在成都住的出租房就是电影中那样的楼房,一栋楼很多人,很多户人家,狭窄的走廊,大家过着表面热闹却艰辛的生活。

电影中有很多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如有次傻呼呼的胖大哥给正在上课的小弟送伞,他闯进教室说我是某某的哥哥,我来给他送伞。出乎意料似乎又情理之中的是,小弟埋着头,说他不是我哥,哥哥把伞放下走出教室,被厕所里传出的歌声所吸引过去,被女老师碰到当头喝骂流氓。下课了,叫声被一群群学生听见,哥哥被群殴,弟弟却袖手旁观。这个情节很引人思考,不知道你是否如我一样,有过那种因为虚荣心而做过什么什么事,童年嘛,成长之路,有很多笑话。

影片中三个子女成年后的不同命运,大哥结了个瘸腿妻子,开了个小摊;二姐离婚了回娘家生活;三弟流浪回家,带了个已婚有小孩的女人回家。在电影的最后,二姐、大哥与小弟一家陆续走过孔雀园区都逗孔雀,让孔雀开屏,孔雀似乎很有个性,在他们都走后,才开屏,以这样的画面结束了电影,令人回味无穷。这部电影很接地气,呈现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容易找到,但是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太大,这些生活大多属于我们上一代的生活,还是很推荐大家看看,给我带来回忆与思考的电影与书,希望也能给你带来点什么。

书中很多话很喜欢。尤其推荐“后记”的总结。

这样的城市,在白天人生鼎沸,有一种苟且偷欢的气息;在夜晚或是雨雪天气,人迹稀少,就有种劫后余生的景象。

很多人在这样的小城市成长,然后离开。面对这样的城市,总有一种无法诉说的感慨。这些小城市,就像是无数流落民间的艺人,在他们当中有着劳苦无常的命运的证据,一生不被诉说的沉寂衰败的时光……

后记(部分):

可能只有一点需要解释,关于《孔雀》的片名。之所以叫这样一个名字,缘于我自身对于人与人生的看法。我觉得人与人生都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其实人和人之间一生都在互相观赏,某个人的喜讯与丑闻、落魄与荣华,四周人尽收眼底。我们每个人都像动物园笼子里的动物,被人们观赏。我们所有人都像孔雀,身上长满故事,一生经历的爱恨情仇,如同

色彩各异的羽毛长满人生。孔雀这种鸟好像是动物里最具观赏性的,人一点也不次于它们,好比《孔雀》剧本里的那三个孩子。

人生是个笼子,我们每个人都被关在里面。别人观赏我们,我们也观赏别人,同时我么也观赏自己。

看得再多,其实人生不过殊途同归。我喜欢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这么说:“所有的人生都经历三个阶段,年轻的时候是审美阶段;中年的时候是伦理阶段;老年的时候都会步入宗教阶段。”《孔雀》里的三个孩子代表了这三个阶段。你可以将这三个孩子看成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可以将他们看成三个不同的人——姐姐是唯美的,理想主义的;哥哥是世俗的,实用主义的;弟弟是悲观的,虚无主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