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鱼鱼病防治
锦鲤鱼病防冶五要素
锦鲤鱼病防冶五要素(池塘养锦鲤)一、锦鲤鱼病防冶基础先打牢锦鲤鱼病防冶的基础工作有三点:清塘、鱼种消毒和合理放养。
第一步是对鱼池进行清淤改造、冻土晒塘,以扩大水体容量,铲除鱼类寄生虫及中间寄主、致病微生物的生存二卜壤,减少有害物质和耗氧因子。
第二步就是使用清塘药物。
首选生石灰,在苗种放养前10天左右进水10~20厘米,按150~200千克/亩的用量化水趁热迅速泼洒。
也可用漂白粉,用量为10~20厘米水深5~10千克/亩。
螺类较多的池塘可用氯硝柳胺杀灭。
负种投放时进行伍体浸洗消毒。
常用方法:①食盐水,3%~5%的浓度浸洗5~10分钟:②漂白粉,10毫克/升的浓度浸洗20分钟左右:③硫酸铜,8毫克/升的浓度浸洗20分钟左右:④敌百虫,10毫克/升的浓度浸洗30分钟左右;⑤高锰酸钾,20毫克/升的浓度浸洗20分钟左右。
另外,合理放养也是预防鱼病的基础工作之一。
二、预防锦鲤鱼病杀虫不可少锦鲤的主要虫害:指环虫、车轮虫、中华鳋、锚头鳋四大虫害。
3~4月份的预防杀虫最重要,并以杀灭指环虫为主,兼杀车轮虫。
这次杀虫到位,全年草鱼发病率可减少80%,再把水质调控、适时消毒和科学喂养措施跟上去,在比较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可实现锦鲤鱼基本不发病,若后期单负仍发病严重,那多数因为投喂劣质饲料或投喂饲料过猛患肝胆综合症所致。
杀灭指环虫可选择甲苯咪唑溶液或敌百虫。
敌百虫剂量用轻了只对寄生虫起到暂时麻醉作用,需加大剂量到使鱼停食的程度才有杀灭的效果。
用90%的敌百虫、96%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杀虫,用量分别为1米水深亩用500~750克、450克、180克。
这种杀虫法优势互补,重拳出击,可将四大虫害一举全歼,虽然杀虫成本高一些,但效果绝对最佳。
车轮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两季是车轮虫病的高发期,如果没有采用“三合一”杀虫法,一定要在5月初专杀一次车轮虫。
养殖中期杀灭中华鳋、锚头鳋可交替使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马拉硫磷,一般每月一次。
锦鲤的鱼病防治
在锦鲤养殖的过程中,常遇见的鱼病主要有水霉病、肠炎病、烂鳃病、竖鳞病等几种。
那么下面就关于这几种锦鲤的常见疾病进行鱼病防治。
一、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或肤霉病,症状:病鱼体表寄生有灰白棉絮无毛状菌丝。
鱼病防治方法:①孔雀石绿0.2ppm~0.4ppm浸泡;②福尔马林0.5ppm 浸泡;③食盐400ppm~500ppm和碳酸氢钠400ppm~500ppm配成合剂,将病鱼用小池集中施药。
二、肠炎病,症状:体色发黑、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有黄色粘液外溢。
鱼病防治方法:①呋喃唑酮0.1ppm~0.7ppm浸泡,配合土霉素拌饵投喂;②呋喃唑酮1克~2克/100公斤,连续口服3天;③大蒜头少量捣烂拌饵投喂,连续投喂3天。
三、烂鳃病,症状:病鱼行动迟缓,体色和头部发黑,严重时鳃丝腐烂,鳃盖有透明小窗。
鱼病防治方法:①漂白粉1ppm浸泡;② 呋喃西林1.5ppm~2ppm
浸泡;③红霉素0.3ppm浸泡;④硫酸铜0.5ppm~0.7ppm泼洒。
四、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或松鳞病,症状:病鱼体表粗糙、全身鳞片竖起如松球状,鳞片基部水肿,内积有渗出液。
鱼病防治方法:①呋喃西林1ppm治疗。
②食盐0.5%的水中饲养,停食2天,每天每尾用磺胺嘧啶0.6克配饵投喂。
③食盐2%水溶液浸洗10分钟。
④红霉素2.0ppm~2.5ppm浸洗30分钟~50分钟。
以上的几种鱼病防治方法就是常见锦鲤的鱼病防治中的水霉病、肠炎病、烂鳃病、竖鳞病的治疗方法,希望给广大鱼友带来一些帮助。
文章转自第一锦鲤网。
锦鲤鱼药大全(不定时更新)
锦鲤鱼药大全(不定时更新)倡导平等、优雅的慢生活近来比较有时间,将多年来积累的鱼病防治相关资料做整理,按锦鲤鱼药大全、锦鲤鱼病症判断治疗、锦鲤鱼常规杀虫程序分享给大家。
先从鱼药开始,让大家对鱼药有个基础的认识,具体使用量和方法在鱼病症判断治疗中会介绍:1、大盐大盐,其实就是大颗粒的粗盐或海盐,鱼友不能采用工业盐,也不要用含碘盐。
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白色结晶粉末或块粒,无臭、叶咸、中性,有杂质存在时潮解。
用盐防治鱼病俗称“下盐”,它和换水、升温一起被鱼友统称为“老三样”。
下盐的原理就是利用了盐的渗透作用。
降低了水对鱼体的渗透压力,也就防止了水中病毒在鱼体内扩散,降低了鱼的肾脏负担,增加鱼体的免疫力。
2、Vc片Vc片是维生素C的简称,它是鱼中毒急救的药物之一。
当锦鲤鱼缺乏维生素时,还会造成一系列的锦鲤鱼病,这也是在饲料中人们会加入维生素的原因。
锦鲤鱼缺乏维生素会使锦鲤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增高死亡率、鳃出血、成长缓慢、肝脏出血、消化不良、平衡杆丧失、皮下出血、骨骼发育停止、水肿、眼球突出等。
在维生素中,尤其以Vc匮乏,因此显得重要。
3、呋喃西林呋喃西林又叫黄粉,它的主要作用是杀菌。
呋喃西琳颜色是黄色的,且又是粉末状,所以又会称为黄粉。
呋喃西林的主要作用是氧化酶系统而发挥抑菌或杀菌和影响细菌的糖代谢过程的作用。
呋喃西林呈现亮黄色是结晶粉末,没有臭味,在阳光照射下会渐渐的变成深黄色。
是微溶于乙醇,微溶于水,溶于碱性溶液后会使颜色变成暗橙色,饱和水溶液的酸碱度是5.5—7.5。
低浓度时主要是抑制鱼体外表一般的细菌滋生,高浓度时可以杀菌,外用冲洗处理体表感染和皮肤疾病,效果明显,用黄粉以后会使细菌的数量大大减少。
4、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新鱼的防疫、鱼缸及器材消毒、鱼病的防治、水体杀菌等等,正确的消毒方法对保证鱼的健康以及鱼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
原物质为紫色细长形晶体,有光泽,味甜,无臭,溶于水,遇乙醉乙醇易分解。
锦鲤常见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锦鲤常见病1、由寄生虫引起得疾病①小瓜虫病(白点病)症状:初期症状就是锦鲤胸鳍与身上出现小白点,且迅速向全身蔓延。
后期身体表面尤如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粘液增多,体色暗淡,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常群集于角落或礁石处不断磨蹭,试图摆脱寄生虫。
如果寄生虫在锦鲤鳃内,则致使其无法吸收氧气,即使就是大型鱼有时也会死亡。
病源及感染原因:病原体就是一种名叫小瓜虫得绒毛虫,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当水温降到10℃以下或升到28℃时,虫体发育停止。
治疗:发病初期将水温提高2~4℃,突然升温使小瓜虫死亡,达到不药而愈得目得。
如果水温初期在27℃以上,锦鲤仍患上了白点病,除采用升温得办法外,还可以用浓度为0、05ppm得孔雀石绿溶液或2ppm得亚甲基蓝溶液对鱼体进行药浴,连续数天,直至病情好转。
②锚头蚤病症状: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肌肉组织得损伤、发炎、形成溃疡。
当锦鲤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将使口腔有能关闭,因无法摄食而死。
病源:锚头蚤。
锚头蚤个体较大,用肉眼可瞧到,易寄生在锦鲤腹部或鳍得根部,锚头蚤寄生部位得鱼鳞,会坚立起来或发红,所以很容易判别。
水温低时,锚头蚤会潜入鱼鳞下过冬,当水温达到大约15℃时,就开始孳生。
因此,春季与秋季就是锚头蚤得繁殖期。
治疗方法:可用镊子直接将虫体拔出,寄生部位用红药水涂抹伤口,然后放入另一干净得鱼盆内,用0、2ppm得敌百虫溶液或3%得食盐浸泡30分钟左右。
③鱼虱病:症状:感染鱼虱得锦鲤焦躁不安,奋力挣扎,急游或擦底,想摆脱虫体,身体会分泌大量粘液,食欲减退,被咬伤得部位与鱼自身得擦伤会引起感染与水霉。
病源:鱼虱。
鱼虱个体较大,可达4~5毫米,肉眼即可瞧到,喜寄生于大型鱼身上,就是锦鲤最容易得得一种寄生虫病。
治疗:将锦鲤身上得寄生虫用镊子逐一拔除后,放入另一干净得鱼盆内,用0、2ppm得敌百虫溶液浸泡30分钟左右。
④车轮虫病症状:病鱼做出擦底与缩起鱼鳍得动作。
锦鲤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锦鲤疾病综合防治技术锦鲤同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其次对鱼病要做到早发现、早采取治疗措施。
任何病害发现到晚期都将导致危及鱼的生命,尤其有些鱼病发生传染率都相当高,两三天的时间就有可能导致大量死亡和全军覆没的危险,而且鱼病发展到晚期任何灵丹妙药都将失去威力。
在用药量上,以科学依据的药量为准,但不能排除掌握一定的灵活性。
如果长期采用一种药物治疗易产生抗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如天气、气温、鱼体大小不同等,都应有适当的变化。
对剂量进行一定的调整,才会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饲养锦鲤时防病上还应做到∷首先对外购来的鱼应采取至少有一周的隔离期,以防其他病源体带入。
在隔离一段时间内观察有无其他病状,主要是游动、食欲、排便有无异常。
其次要定期一周或半个月泼酒亚甲基蓝进行防病,在一般饲养条件下,观察水质以淡蓝色为宜,即可达到防病效果又不影响观赏。
在家庭饲养环境下,由於容器比较狭小易出现水质腐败等问题,加之换水时间掌握不好容易发生鱼体充血或在鱼体形成一层薄雾状的物质,严重时粘液脱落。
可以在病情较轻时投入一些盐,大约掌握在千分之一的溶度。
同时,将水族箱原来的水换掉,并进行消毒处理,再加入新水,待病鱼洗浴1小时后将鱼捞回水族箱,并尽可能在此期间加餵一些活。
由於锦鲤在购入家庭以前一般都在鱼塘或较大的水池中放养,在水质较差的条件下易产生锚头和鱼等寄生虫,所以一旦发现此病要及时清除,锚头、鱼除可用镊子细心夹掉来除之外,还可以用敌百虫、高锰钾药物清除。
锦鲤疾病的种类及防治方法疾病的种类繁多,其中一部分业余爱好者也能辨别。
具有疾病的知识能预防鲤鱼感染疾病。
鱼在四季各易得什麽病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於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 -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
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
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
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常见问题】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本人总结】图:锦鲤养殖●锦鲤常见鱼病鉴别1.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
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
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
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
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
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
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黏细菌性烂鳃病: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
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
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
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
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4.竖鳞病(松鳞、立鳞):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
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
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锦鲤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如何预防锦鲤鱼病引起的趴缸 - 养殖技术
锦鲤常见病及防治方法如何预防锦鲤鱼病引起的趴缸-养殖技术不论你是在鱼缸里饲养锦鲤,还是在池子里饲养锦鲤进行锦鲤养殖,锦鲤鱼病是常见的。
锦鲤的疾病防治要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首先要挑选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鱼苗,下塘前用盐水等药物浸泡消毒。
定期泼洒生石灰,既可杀死敌害生物又可改良水质环境。
也可使用微生物制剂,提高锦鲤自身免疫力。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锦鲤常见病及防治方法如何预防锦鲤鱼病引起的趴缸。
1.细菌性疾病(1)烂鳃:病鱼鳃丝瘀血、腐烂,呼吸困难、急促,腮部有大量黏液,严重时鳃盖骨被腐蚀成一圆形透明区域,俗称“开天窗”。
防治:①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②0.3~0.5毫克/升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③0.3毫克/升的聚维铜碘全池泼洒。
(2)肠炎:行动迟缓,离群独游,腹部膨大,肛门外凸红肿,挤压腹部有腹水流出。
防治:①每100公斤鱼使用大蒜500克,做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②0.3毫克/升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用两天。
(3)充血性皮炎:皮肤发炎充血,以头腹部、尾柄较多见。
防治:①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②发病部位涂抹红霉素或金霉素软膏。
(4)竖鳞病:部分或全部鳞片竖起,鱼体如松球状,鳞片基部水肿且有液体渗出。
防治:①2%食盐水溶液浸泡鱼体5~10分钟,每天1次,连续3天;②泼洒恩诺沙星每立方米水体2~3克。
2.病毒性疾病出血病:病鱼体表有多处鲜红的出血病灶,体内肌肉及内脏充血或水肿。
爆发迅速并造成极高的死亡率。
预防为主:①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碘剂等消毒剂泼洒水体;②饵料中添加中药“大黄”或鱼药“败血宁”。
3.寄生虫病锚头鳋病:鱼鳍基部、嘴部、躯干等部位可见到透明的钉子状寄生物,其附着的位置常常红肿发炎,此寄生虫因头部似船锚而得名。
防治:①高锰酸钾浸泡可预防;②用克虫威、鱼虫净、鱼虫清等杀虫药物。
4.原生动物疾病小瓜虫病:鱼体出现许多米粒大小白点,体表黏液增多,严重时全身布满白点,像一层白膜。
锦鲤常见鱼病及防治
锦鲤常见鱼病及防治锚头鳋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
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
6-10厘米的鱼种可发生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
露在鱼体外面的虫体上常有累枝虫等原生动物、藻类和霉菌附生,当严重感染时,使鱼体上好似披着蓑衣样,从而增加了鱼体的负担,影响病鱼的活动能力。
鱼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使病鱼口腔不能关闭,无法摄食而死。
鲢、鳙等鳞片较小的鱼,由于锚头鳋的寄生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因而皮肤上形成石榴子样的红斑。
锚头鳋寄生于草、鲤等鳞片较大的鱼时,则使寄生部位的鳞片被"蛀"成缺口,鳞片色泽较淡,寄生处亦出现充血的红斑,但一般肿胀不明显。
鱼放养前进行检查,发现有锚头鳋寄生时,先清除,后用高锰酸钾浸洗后再放养。
治疗方法:肉眼可辨出,可用镊子来清除,然后局部用红药水涂抹伤口!鱼虱是一种寄生性的甲壳类动物,大部分时间寄生在金鱼身体上,只有幼虫和成虫产卵期才到水中流动。
鱼虱腹面处有两个吸盘,用来吸附在金鱼身体上。
口部呈针状,用来刺进鱼体,吸取血液,使患处出血变红,因而易受细菌感染。
除非金鱼受大量的鱼虱侵袭,否则不易因此病而死亡。
有机磷的杀虫齐是鱼虱的特效药,但对金鱼也有害处,最好的方法是用尖钳子把鱼虱逐一除去,或用Sera鱼池治生虫剂、美利坚治生虫剂、美利坚去吸虫特效锭、女王鲸治寄生虫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鱼放养前进行检查。
细菌性烂尾、烂鳍症: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从鳍条开始,继而身体腐烂至死。
这种烂鳍症有两种病征,第一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二种由鳍中央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
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
鱼运送或产卵后身体抵抗力会减弱,此时最易感染此疾病。
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病鱼。
烂鳍症的病征出现较慢时,治疗法是更换部分缸水,清洗过滤器和添加少许食盐入缸内,并停止喂食数天。
食盐疗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变水中的渗透压,透过渗透作用的变化来杀死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
锦鲤病治疗
十招解决锦鲤疾病引发全身充血的几个原因:1、是否进新鱼(新鱼如经过长时间运输,环境改变)会引起应激反应,也就是通俗的水土不服。
会出现侧翻(睡觉)等症状,严重的就会充血。
2、细菌感染。
当鱼体质下降,或者局部损伤,都会引起充血,更严重的就是败血症。
3、原虫(只有显微镜能看到)引起的。
当虫体叮咬鱼体,也会引起全身充血。
4、内脏问题。
当鱼腹部肿胀或者粪便成透明状,吃东西不正常时,可能也会引起全身充血。
5、用药过量,和第一种属于同一性质,应激的一种表现。
解决方法:1、新鱼的隔离静养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来说负责的渔场会在鱼从土塘上来或者进口回来之后,隔离转好水之后贩卖,但是由于很多时候需要运输,加之这个时候鱼本身的体质就不好,到了你手上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等情况,这个时候只需要加5‰的盐停食静养几天再进行杀虫杀菌处理即可。
2、细菌是无处不在的,当鱼强壮、水好的时候有小小的伤口,一般1周左右就能自愈。
但是新鱼或者水质环境巨大改变或恶劣的时候,细菌感染会要它的命。
这个时候除投放氯制剂,其它杀菌药物或者盐,更重要的是保证水质。
所以在外用杀菌药物的同时,不妨内服沙拉沙星等抗生素。
内服药物对水体的影响要小一些,效果也更快。
3、对一般鱼友来说买个显微镜在家是不现实的,但对于肉眼看不见的原虫只能通过鱼体的一些表现来判断,比如鳃部黏液过多,有白色异物等等,全身充血也是一个表现,按照常规方式先指环再其它。
4、如果内脏出问题是会引起全身充血的,比如喂食过多,内脏病变,还有粪便有问题,这个需要投喂一些护肝药物来解决。
5、这点很多鱼友都比较忽视,当药物过量的时候会加重鱼的病情,引起应激反应,这个时候往往很多鱼友会更着急,为什么下药之后鱼充血更厉害,所以要引起相当的重视,有时候不是药不对,是你下多了。
锦鲤常见病多为以下十种病变,为刚接触锦鲤的朋友介绍这十种锦鲤常见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希望能给大家看后能及时治疗锦鲤常见病有所帮助。
锦鲤常见病之血病主要由荧光杆菌引起。
锦鲤鱼病防止大全
锦鲤的疾病和防治(转贴)有经验的养殖者不会消极的等待鱼病发生,而是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在养殖中,应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注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以消除病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鱼体抗病力。
(一)消毒1、鱼池、缸体消毒: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消毒可用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缸或鱼池5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洗净,并用清水长时间浸泡后才能使用。
2、水体消毒:不管是水族箱还是鱼池的水体,经过一段时间饲养锦鲤后,都会积累很多的有机物及悬浮颗粒,造成水质的恶化,病原体增加。
因此,必须对水体地行定期消毒,特别是在鱼病流行季节。
目前普遍使用的杀菌消毒剂为漂白粉(1ppm)、杀虫剂为敌百虫(0.2ppm)。
3、鱼体消毒:新购入的锦鲤可能会带有一些细菌和寄生虫,如不及时除去,会传染给其他健康的鱼。
因此,新鱼要经过药浴隔离后才能放入养殖水体中,具体方法是:用5%的食盐水进行药浴5~10分钟。
药浴时,要随时注意观察锦鲤的状态。
如有浮头、呼吸困难、窒息、失去平衡、休克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药浴,将鱼放回池水中。
4、工具消毒:凡是养鱼使用的工具,如抄网、水瓢、过滤器等都需要定期清洗、消毒、晾晒。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开水烫一下,或在日光下曝晒。
不宜采用高温或曝晒消毒的器具,可以使用鱼缸消毒的方法进行浸泡消毒。
5、饵料卫生:鲜活饵料要反复冲洗,洗去杂质,保证新鲜,如有必要则进行冷冻处理,人工饵料要放置干燥通风处储存,以防发霉变质。
6、切断传染途径:发现患有传染病的锦鲤要及时捞出,单独治疗,避免大规模的传染,原池也要进行消毒。
病鱼使用过的工具均不可给健康鱼使用,以避免交叉感染。
另外饲养密度过大,水质混浊,锦鲤也容易生病。
(二)锦鲤常见病及治疗1、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①小瓜虫病(白点病)症状:初期症状是锦鲤胸鳍和身上出现小白点,且迅速向全身蔓延。
后期身体表面尤如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粘液增多,体色暗淡,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常群集于角落或礁石处不断磨蹭,试图摆脱寄生虫。
锦鲤的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锦鲤的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方法锦鲤是一种外观优美的鲤鱼,人类在选种培育时,主要以其外观的优美程度来做选择,所以锦鲤的体质总体来说比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普通鲤鱼要差一些,更容易出现各种疾病,那么在养殖锦鲤时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带来锦鲤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介绍。
1、锦鲤肤霉病【症状】鱼体上长了一层白毛,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病菌侵入到体内时鱼就会逐渐衰弱死亡。
当寄生在鳃部时就形成鳃霉病,常引起爆发性死亡。
【防治】①用1.5~2.5%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以鱼用土霉素药浴。
②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
③用1:15000尝试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
④用10毫克每千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
2、锦鲤肠炎病【症状】肛门红肿,肠管充血发炎,严重时鳍基充血,腹部出现红斑,剖腹时有腹水流出,整条肠呈红色或紫色。
【防治】①用漂白粉1毫克每千克全池遍洒。
②每公顷水深1毫,用生石灰225~375千克全池遍洒。
③每10千克鱼用磺胺脒1克,做成药饵投喂。
④每10千克鱼用大蒜50克,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⑤每10千克鱼用干地锦草50克,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3、锦鲤竖鳞病【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
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
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①防止鱼体受伤。
②亲鱼产卵池冬季要进行干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③在饲料中加入5%粗制金霉素或土霉素投喂。
④用维生素E内服。
每1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0.3~0.6克长期服用,患病时加大到0.6~0.9克(连续10~15天)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4、锦鲤白皮病【症状】锦鲤白皮病由白皮极毛杆菌引起,从背鳍后部至尾柄鳍基部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手摸鳞片粗糙、无黏液,将死的病鱼,往往头部朝下、尾鳍向上呈倒立状。
锦鲤烂鳍、烂尾病治疗方法
CATALOGUE 目录
•
锦鲤烂鳍、烂尾病概述•
预防方法
•
治疗方法
•护理与康复
•总结与建议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细菌感染
01
水质恶化
02
营养不良
03
鳍部破损
尾部溃烂
行为异常
03
02
01
症状识别
疾病对锦鲤的影响
水质清洁
适宜水温
氧气供应
水质管理
饲料选择饲养量控制
合理饲养
优质饲料
根据具体情况,可考虑为锦鲤接种疫苗,预防病原菌引起的烂鳍、烂尾病等疾病。
疫苗接种
减少应激
增强鱼体免疫力
提高水温
适当提高水温能加速鱼体新陈代谢,帮助锦鲤更快恢复。
换水
首先,需要换掉部分或全部的水。
换水能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防
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调节pH值
过酸或过碱的水质都可能导致鱼鳍、鱼尾烂掉。
需要调节水的pH值,使其保持在适宜锦鲤生
活的范围内。
水质调整
药物治疗
必要性
隔离设施
监测病情
病鱼隔离治疗
行为观察
拍照记录
观察鳍、尾状况
观察病情进展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降低病原体含量,促进锦鲤康复。
水质管理
饲料调整
避免应激
定期复查
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增强锦鲤的免疫力,加快恢复速度。
减少锦鲤的应激源,如避免频繁搬动、保持适宜的水温等,以降低病情加重的风险。
在锦鲤康复期间,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期饲养管理。
锦鲤病害预防技术
502019-9一、调节水质调水的重点在增氧、改底和保持水质稳定,不要认为鱼不浮头就不需要增氧。
充分发挥增氧机的功能并正确使用增氧机:晴天午后开(2-3时),阴天次日清晨开,连续阴雨半夜开,浮头早开,高温季节天天开,阴雨天白天不开,一般傍晚开。
加注新水,更换老水:要求6-9月每周一次,至少10天一次,每次换水30cm,先排底水,再加新水,当透明度小于20cm或鱼食欲不振时更应及时加注新水。
阴雨天、闷热天或水源困难时,干洒过碳酸钠颗粒剂加强底部增氧。
除用于急救外,一般按1m水深250g/亩使用,不要超量。
水体溶氧90%以上来自光合作用,水质太瘦的池塘,通过施肥培育有益藻类,既为养殖水产品提供了饵料,又可利用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锦鲤作为配养品种时,以投喂颗粒饲料主养草鱼的池塘,中后期可用生物肥肥水调水;主养花白鲢的池塘,早期施用有机肥后,中后期可将化肥与生物肥结合使用,少施勤施,注意增施磷肥,长期保持藻相平衡,水质稳定。
二、适时消毒鱼病发生与季节更替、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连续阴雨、暴雨之后,持续高温,温度的急升或突降等都能成为诱发鱼病的气候因素。
做到因“时”用药,看“天”消毒,先下手为强。
①鱼种投放完毕紧接着用一次硫醚沙星全池泼洒,有效防止水霉病。
②春季池鱼放养不久或经过越冬时进行消毒杀菌可及时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或将病原菌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般在第一次杀虫后的第三天使用消毒杀菌药。
③春夏之交的5月,是锦鲤发病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暴发性败血病的潜伏期,整个夏季是暴发性败血病的高发期,积极消毒杀菌十分重要。
④连续阴雨天期间,也应用二氧化氯消毒。
这是因为连续阴雨,水体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微弱,溶氧缺乏,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受阻,有毒物质得不到有效分解释放,池鱼在这种环境下,生理活动受到极大压抑,免疫力下降,锦鲤易患烂鳃病,所以要结合抗应急手段,干洒高品质的二氧化氯泡腾片,天气转晴后再用一次二氧化氯。
⑤暴雨之后要立即杀菌。
锦鲤的养殖技术 锦鲤常见病的防治 - 养殖技术
锦鲤的养殖技术锦鲤常见病的防治-养殖技术因为锦鲤被誉为“水中的活宝石”以及“会游泳的艺术品”等美称,且锦鲤品种繁多。
所以养殖锦鲤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在锦鲤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的鱼病,会增加饲养者的一些烦恼。
所以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些锦鲤常见疾病。
这样可以减少困扰,并且快速治愈。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锦鲤的养殖技术锦鲤常见病的防治。
1、生物学特性(1)外形及分类。
锦鲤体侧扁,呈纺锤形,基本与鲤鱼相似,口角生长有两对吻须,体表被鳞片覆盖,具有丰富多彩的体色。
对于不同品种的锦鲤,体表的色彩、花纹也有所不同。
锦鲤属于鲤鱼的一个变种,也是鲤科鲤属,一般根据体表斑纹、色彩等情况可分成13个品系,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昭和三色、大正三色、红白等。
(2)生活习性。
锦鲤常适宜在池塘、湖泊、水库、江河等水域中的中下层生活,性情温顺,往往呈群游摄食,主要是摄食藻类、水生植物、软体动物、面食、米饭等。
锦鲤养殖过程中,对水质、水温等条件没有严格要求,在水温为2~30℃的条件下都能够养殖,但20~26℃是其最适水温。
但要注意的是,锦鲤对温度突变敏感,当温差突然达到2~3℃时,就易发病。
(3)年龄与生长。
锦鲤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一般一龄鱼种体重超过50克,体长为10~20厘米。
另外,锦鲤寿命也比较长,通常能够存活几十年。
(4)繁殖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锦鲤在2冬龄达到性成熟,亲鱼初次达到性成熟的体重通常为500~600克。
锦鲤产黏性卵,从而能够在水草或者其他动物上黏附,并在此完成胚胎发育,最终孵出鱼苗。
锦鲤通常在每年的4—6月份且水温超过18℃时繁殖,其具有很强的繁殖力,且年龄、个体状况以及营养条件都会影响怀卵量,正常情况下一尾体长在30~40厘米的雌鱼每次能够产30万~40万粒卵。
2、挑选幼鱼孵出的仔鱼到二龄的过程中需要经过4~5次的挑选,从而选出优良品质的个体,用于育成高品质锦鲤,其余的可进行淘汰或者出售。
第一次挑选通常在仔鱼孵化后大约3个月进行,其中95%左右被淘汰,只有5%用于选育,也就是将色彩不鲜艳、畸形的全部清除,然后根据每个品种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挑选,如具有不明显特征的也要淘汰。
锦鲤疾病与防治
锦鲤常见疾病及药物防治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1、呋喃西林(C6H6O4N4)呋喃西林又名呋喃新。
为柠檬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仅微溶于水。
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杀灭力,而且细菌对本药品不产生耐药性,是治疗细菌疾病的常用药物。
2、硫酸铜(CUSO4*5H2O)硫酸铜又名蓝矾、胆矾,含有5个分子的结晶水,为透明深蓝色结晶或粉末,在空气中失水变成白色,吸潮后又能变成蓝色,如果过于潮湿,也可以潮解,但不影响药效。
硫酸铜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有收敛作用及较强的杀灭病原体的能力。
其灭菌能力的大小常受水中各因素的影响,因此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认为池水中有机物越多、水温越低、PH值越高,硫酸铜的毒性就越小,安全浓度越大,而水温越高、PH值越低、有机物越少,则硫酸铜的毒性越大,安全浓度越小。
硫酸铜可以杀灭鱼体外部寄生的多种原虫类及蚤类,是常用的外用药物。
但由于有残毒(铜可残留在鱼的鳃、肌肉、肝、肾组织内),并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
另外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小,使用时应准确的测量水体。
溶解硫酸铜的水,温度不要超过60℃,否则易失效。
3、硫酸亚铁(FESO4*7H2O)又名绿矾、铁矾,含有7个结晶水分子。
为透明、淡绿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涩,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
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水解,生成黄褐色不溶性的碱式硫酸铁,即无药用价值。
因而要密封防潮保存。
硫酸亚铁为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
主要是为硫酸铜等药物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
4、敌百虫(C4H8CL3O4P)该药化学名为0,0-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脂,为农业、畜牧业、卫生等方面广泛采用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
较易溶于水。
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并继续分解,直至无杀活性为止。
鱼病防治上可用敌百虫粉剂,有效成分有2.5%、4%、25%、50%等不同规格,常用的是90%的晶体。
敌百虫为低毒、残留量较少、残留时间较短的有效杀虫药,其作用机制是有机磷掌管神经正常冲动传递的胆碱脂酶结合,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
锦鲤溃烂的治愈方法有哪些
锦鲤溃烂的治愈方法有哪些
锦鲤溃烂可以采取一些治愈方法,如下:
1. 隔离治疗:将受到感染的锦鲤单独隔离,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鱼类。
2. 清洁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并控制水温和pH值在适宜范围内,避免水质对锦鲤溃烂的进一步影响。
3. 用药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使用抗菌药物、消炎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来治疗锦鲤溃烂。
请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合适的药物。
4. 提供适宜的饮食:锦鲤溃烂可能导致食欲下降,可以选择易于消化的饲料,如小颗粒状的饲料或专门用于病鱼的饵料。
5. 增强免疫力:可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或其他免疫增强剂,帮助鱼体恢复健康。
6. 操作病鱼: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适当操作病鱼,暴露受感染区域以便清洁和药物吸收。
然而,务必小心,以免进一步伤害鱼体。
7. 保持水质环境稳定:除了定期更换水,还需保持适宜的水温和pH值,以帮助锦鲤尽快康复。
最重要的是,请及时咨询兽医,根据其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家庭饲养锦鲤常见病之水霉病和擦皮病防治技术
家庭饲养锦鲤常见病之水霉病和擦皮病防治技术
1、水霉病
(1)发病原因
该病是由真菌感染锦鲤受伤皮肤而造成的。
该病在水中菌体呈棉絮状,在水体外则看不到症状,因此应注意在水体中观察确诊。
(2)预防与治疗
①在水族箱中添加浓度为0.2毫克/升的孔雀绿或浓度为0.5毫
克/升的亚甲基蓝,用以杀灭真菌。
②将患病锦鲤放入浓度为10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中浴洗15~20分钟,然后在水族箱中添加硫酸链霉素,使水中浓度达到5毫克/升。
③将患病锦鲤小心捞出,放在2%食盐水中浴洗10~20分钟,
每天2次,连续1星期。
④在日常饲养中要注意将锋利的水族箱装饰物去除掉,减少锦
鲤受伤的条件。
同时当水温过低时,将饲水调整4‰的淡盐水,可有效防范水霉病。
2、擦皮病
(1)发病原因
此病同水霉病一样,也是由于细菌感染受伤鱼体而导致皮肤受伤,而发病时间常在高温季节里。
(2)预防与治疗
①将患病锦鲤捞出,放入2%的食盐水中药浴20~25分钟然后
在水族箱中放入呋喃唑酮,使水体浓度达到10毫克/升,以杀菌、收敛伤口,促进愈合。
②日常饲养中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同时要经常对饲水进行更换和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鲤鱼鱼病防治————————————————————————————————作者:————————————————————————————————日期: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一)1.口服法:药剂混合于饲料中,治疗营养失调或细菌性疾病及内部疾病。
2.药浴法:主要是驱除体表寄生虫,治疗细菌性的外部疾病。
3.局部治疗:治疗外伤及身体表面疾病,局部外伤治疗。
4.注射疗法:各种细菌性疾病可采取肌肉或腹腔注射。
5.手术治疗:鱼鳍外伤或变形施以整形手术。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二)病毒性疾病痘疮病(1)病因:秋未和冬季水温较底时出现(15度左右)(2)症状: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后逐步扩大,以致蔓延全身。
病灶部分的皮肤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腊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会自动脱落,并于水中败坏水质,脱落部位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
感染痘疮的病鱼逐渐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3)治疗:#0。
1~0。
3MG/KG氯霉素药液长期药浴。
#用氯霉素注射鱼体,用量为每尾25MG。
(4)预防:#池中加注新水,随时抽取池底脱落物,改良水质。
#强化秋季培育工作,加强营养,使锦鲤在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抵抗低温和抗病的能力。
#用呋喃西林1~2MG/KG全池遍洒,预防痘疮的发生。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三)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鱼体上长了一层“白毛”,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病菌侵入到体内时,鱼就会逐渐衰弱死亡。
当寄生在鳃部时就形成鳃霉病,常引起爆发性死亡。
(1)病因:肤霉病是一种丝状菌(水霉、绵霉、SAPROLEGNIA)所引起的,多半发生在鱼数从多的水池或混浊的死水中,如鱼体瘦弱或有外伤时更易感染,病变处长大量棉絮状菌丝,故又称白毛病。
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
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
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
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治疗:#用1.5%~2.5%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以鱼用土霉素药浴。
#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
#用1:15000尝试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
#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
(3)预防:#拉网、捕捞、运输和放养鱼种时,操作要细致,不使鱼体受伤。
#用1:15000浓度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洗鱼卵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3天,可预防鱼卵水霉病。
#受伤亲鱼,在伤口涂抹龙胆紫或高锰酸钾,可防止水霉菌感染。
#每公顷水塘用75KG菖蒲、7.5~15KG食盐和225~300KG人尿混合后,全池遍洒,每月1次。
锦鲤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四)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1)病因: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
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2)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
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
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治疗:#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浓度浸洗鱼体。
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红霉素2~2.5MG/KG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钟,每天1次,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千克鱼重注射12万~15万国际单位,通常只注射1次,患病严重时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
#用氟哌酸(诺氟沙星)内服,每10KG鱼体重每天用药粉0.8~1.0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六天。
#用利凡诺20MG/KG浓度浸洗,当水温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
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用利凡诺0.8~1.5MG/KG浓度遍洒有特效。
#使用上述处理方法的同时进行盐水浴,效果显著。
(4)预防:#合理密养,维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左右。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
#定期遍洒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预防疾病发生。
赤皮病(出血性腐败病)(1)病因:赤皮病由荧光极毛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引起,鱼体受伤,易患此病。
春季和秋季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此病与水质有密切关系,溶氧量低、有机质含量高时易发生此病。
(2)症状:病鱼皮肤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口腔和肌肉正常。
病鱼鳞片脱落(和皮肤发炎充血病的区别),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
(3)防治方法: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
肠炎病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引起。
肛门红肿,肠管充血发炎,严重时鳍基充血,腹部出现红斑,剖腹时有腹水流出,整条肠呈红色或紫色。
防治方法:#用漂白粉1MG/KG全池遍洒。
#每公顷水深1M,用生石灰225~375KG全池遍洒。
#每10KG鱼用磺胺脒1G,做成药饵投喂。
#每10KG鱼用大蒜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每10KG鱼用干地锦草50G,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黏细菌性烂鳃病(1)病因:由柱状纤维黏细菌(CYTOPHAGA COLUMNARIS),又称鱼害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OCOLA)引起。
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
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
(2)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
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
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
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3)治疗:#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浓度浸洗鱼体。
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时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防和早期治疗。
#用利凡诺20MG/KG浓度浸洗,当水温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
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用利凡诺0.8~1.5MG/KG浓度全池遍洒有特效。
#用漂白粉1MG/KG浓度全池遍洒,此法只用于室外大鱼池。
#用大黄2.5~3.75MG/KG,每0.5KG干品大黄放入10KG淡氨水(0.3%)浸泡12小时后,连同药渣全池遍洒。
此药适用于室外大池,特别是多年使用呋喃类,已经产生抗药性的锦鲤养殖有显著疗效。
#用食盐2%浓度浸洗5~1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治疗有效。
(4)预防:#对鱼池定期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菌发生的机会。
#使用新鲜饲料和活体生物饵料,对预防此病有明显作用。
白头白嘴病(1)病因:由纤维黏细菌(CYTOPHAGA SP.),又称黏球菌(MYXOCOCCUS SP.)引起。
锦鲤苗对此病很敏感,是鱼种阶段主要病之一,而大鱼通常不发病。
刚开始时仅死亡二三尾,次日便增至数十尾,第三日便大批死亡,发病之快,来势之凶较为罕见。
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到秋季发病。
(2)症状:病鱼的头部和嘴圈为乳白色,唇似肿胀,以致嘴不能张开而呼吸困难呈浮头状。
有些病鱼颅顶和眼圈周围有充血现象,呈现“红头白嘴”症状。
病鱼通常不合群。
(3)防治方法:与黏细菌性烂鳃病相同。
竖鳞病(松鳞、立鳞)(1)病因:竖鳞病由点状极毛杆菌(PSEUDOMONAS PUNCTATA)引起,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
(2)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
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
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3)治疗: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结合食盐水浸洗效果会更好。
(4)预防:#防止鱼体受伤。
#亲鱼产卵池冬季要进行干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在饲料中加入5%粗制金霉素或土霉素投喂。
#用维生素E内服。
每10KG鱼体重每天用0.3~0.6G长期服用,患病时加大到0.6~0.9G(连续10~15天)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打印病(1)病因:打印病由点状气单胞杆菌点状亚种(AEROMONAS PUNCATATA PUNCTATA)引起,主要是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
春末至秋季是流行季节,主要危害一龄以上的大鱼。
(2)症状:病灶部位常在体侧的臀鳍上方,肛门附近的两侧,极少数在身体前部。
最初皮肤发炎,出现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并有出血发红现象,好像打上一个红色印章。
严重时病灶部位的肌肉往往烂穿,可见骨骼和内脏。
病鱼身体瘦弱,食欲减退,游动缓慢,终至衰竭而死。
(3)防治方法:与皮肤发炎充血病相同,另外使用高锰酸钾药液涂抹患处效果显著。
腐皮病(溃疡病):和打印病非常相似,处理方法也类似。
区别是病鱼背部红肿腐烂,病灶不定型,严重时背鳍脱落。
白皮病:由白皮极毛杆菌引起,从背鳍后部至尾柄鳍基部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手摸鳞片粗糙、无黏液,将死的病鱼,往往头部朝下、尾鳍向上呈倒立状。
防治方法:#操作时要小心,防止鱼体受伤。
#金霉素12.5MG/KG或土霉素25MG/KG浸洗鱼体30分钟。
#用漂白粉1MG/KG或五倍子2~4MG/KG全池遍洒。
穿孔病(洞穴病)(1)病因:穿孔病由鱼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OCOLA)引起,每年从9月到次年6月为流行期,它在水温较低时流行,是一种危害很大的传染病。
原因多是体表受伤,尤其是用网捞鱼时产生的擦伤。
(2)症状:初期发现米粒大小的白点,然后扩大,周围变红,病情恶化时鳞片脱落、露出皮肉而呈溃疡病症,从头部、鳃盖、背部、腹部、鳍部到尾柄均可出现病灶,其溃疡不仅限于真皮层,而且深及肌肉,严重时至骨骼和内脏,酷似一个洞穴。
(3)治疗:#20MG/KG呋喃唑酮和1.4%食盐合剂浸洗20~30分钟,每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