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年龄》阅读练习及答案
回忆老舍梁实秋阅读练习及答案通用1篇
回忆老舍梁实秋阅读练习及答案通用1篇回忆老舍梁实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乙选考题回忆老舍梁实秋最近我到__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__一页是老舍的题字。
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
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
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
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
他身体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著苍老。
他写作的态度十分谨严,一天七百字不是随便写出来的。
他后来自己说:“什么字都要想好久。
”他的楼下住着老向一家,但是他们彼此往来并不太繁。
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很孤独。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
现在不是谜了。
他死得惨。
他的父亲也死得惨。
胡洁青说:__攻入__城的时候,他父亲死在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
是舅舅家的二哥回来报的信,这个二哥也是旗兵。
他败下阵来,路过那家粮店,进去找点水喝,正巧遇见了老舍的父亲。
攻打正阳门的__的烧夷弹把父亲身上的.火药打燃,全身被烧肿,他自己爬到这个粮店等死。
二哥看见他的时候,他已不能说话,遍身焦黑,只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
后来父亲的小小衣冠冢中埋葬的就是这双袜子。
这时老舍不足两岁。
这段悲惨的家史是天然的小说题材,在老舍的一生中,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的记忆里,勾起他的无限辛酸和义愤。
老舍父子都是惨死,一死于__,一死于“__”的爪牙。
前者以旗兵身份战死于敌军炮火之下,犹可说也,老舍一介文人,竟也死于__的“文艺黑线__”论的毒箭之下,真是惨事。
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个小湖的水里,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
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他的思想倾向一向是个人__者、__者,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__,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
梁文蔷《我的父亲梁实秋(节选)》练习及答案
梁文蔷《我的父亲梁实秋(节选)》练习及答案梁文蔷《我的父亲梁实秋(节选)》练习及答案【梁文蔷《我的父亲梁实秋(节选)》原文】父亲译莎士比亚剧本始于抗战前,那时我只有四五岁。
后来因抗战,颠沛流离,只译了10本,便停顿下来,因为译莎士比亚是没有钱的,为了我们一家,父亲必须谋生,教书、写文章。
生活相对安定下来后,他又开始有计划地译。
父亲给自己规定,每天要译两千字。
台湾的天气很热,那时也没有冷气,父亲这个北方人对气候颇不适应,他又很胖,非常怕热,经常挥汗如雨。
父亲非常有毅力,如果因为有事未能完成预计的工作,加班也要把拖下的工作补上。
译莎士比亚,是胡适先生的建议,最初是父亲与另外两个人一起译,但那两位后来中途退出,只剩下父亲一人坚持。
译莎士比亚是件苦事,因为他全部用古英文写作,我曾向父亲抱怨说,我根本看不下去莎士比亚的原文,父亲笑着说:“你若能看懂的话,那就不是莎士比亚了。
”父亲每译完一剧,就将手稿交给母亲装订。
母亲用古老的纳鞋底的锥子在稿纸边上打洞,然后用线缝成线装书的样子。
没有母亲的支持,父亲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
我在台湾与父母一起生活了10年,因为哥哥姐姐的失散,成了“独生女”。
父亲与母亲的感情很好,他们后来跟着我到西雅图生活了一段时间,我时常在汽车的后视镜里很“嫉妒”地发现,他们还经常手拉手坐在一起。
1974年4月30日上午,父亲与母亲照样手拉手到附近市场购物,市场门口一个梯子突然倒下,正好击中了母亲。
母亲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因伤势很重,需要动大手术。
临进手术室前,母亲以一贯的自我克制力控制自己,既不抱怨,也不呻吟。
进手术室前,她似乎已有所预感,对父亲说:“你不要着急,治华(注:梁实秋的学名为梁治华),你要好好照料自己。
”几个小时后,护士出来通知,母亲已不治。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刻,父亲坐在医院长椅上开始泣,浑身发抖,像个孤苦无依的孩子……就在去世后一个月,父亲终于辗转知道了哥哥、姐姐仍然在世的消息。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梁任公先生暮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概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感情”。
我很好运地有时机听到这一篇感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穷的仰慕,倒不是由于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由于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由于他的学术文章关于青年确有启示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许多显宦,以及气吞山河的人物,莅校发言。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演讲稿,以后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演讲是早先写好的,整齐整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边,他的书法非常艳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雅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兴趣相差好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绝然不一样。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干练秃顶顶宽下巴的人物,衣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重,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辉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翻开他的讲稿,目光向下边一扫,而后是他的极简洁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 启超没有什么学识" 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但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虚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仍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假如他说标准国语其成效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读,再经他一解说,活画出一出惨剧,此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感情。
我在听先生这篇演讲后约二十余年,有时获取机会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洋溢,黄流滔滔,情形苍莽,不由哀从中来,立时忆起初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以外,随时引证很多作品,大多数他都能背诵得出。
有时,他背诵到舒畅处,突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顶,敲几下以后,记忆力便又通畅,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梁实秋《鸟》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一)(17分)鸟梁实秋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啼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
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驱都是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侬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举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
就是抓不到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
梁实秋阅读答案
梁实秋阅读答案梁实秋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梁实秋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实秋阅读答案1雅舍梁实秋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
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株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
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
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掉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
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
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陷忍的态度。
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
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
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
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
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
粱实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粱实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粱实秋阅读训练题与答案①“散文”的对峙的名词,严格的讲,应该是“韵文”,而不是“诗”。
“诗”时常可以用各种的媒介物表现出来,各种艺术里都可以含着诗。
柏拉图的对话,是散文,但是有的地方也就是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散文,但是整篇的也就是一首诗。
同时号称为诗的,也许里面的材料仍是散文。
所以诗和散文在形式上划不出一个分明的界线,倒是散文和韵文可以成为两个适当的区别。
这个区别的所在,便是形式上的不同:散文没有准定的节奏,而韵文有规则的青律。
②散文对于我们人生的关系,较比韵文为更密切。
至少我们要承认,我们天天所说的话都是散文。
不过会说话的人不能就成为一个散文家。
散文也有散文的艺术。
③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
把我们脑子里的思想情绪想像译成语言文字。
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
头脑笨的人,说出话来是蠢,写成散文也是拙劣;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
由此可以类推。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的表示出来。
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
正如喀赖尔翻译莱辛的作品的时候说:“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调,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
”④文调的羡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
我们读者只有赞叹的份儿,竟说不出其奥妙之所以然。
批评家哈立孙说:“试读王尔德,笛福,绥夫特,你便可以明白,文字可以做到这样奥妙绝伦的地步,而你并不一定能找出动人的妙处究竟是那一种特质。
你若是要检出这一个辞句好,那一个辞句妙,这个或那个字的音乐好听,使你觉得是雄辩的,抒情的,图画的,那么美妙便立刻就消失了……”⑤凡是艺术都是人为的。
散文的艺术便是作者的自觉的选择。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家的猫和老鼠毕飞宇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6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
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
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
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
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突然和大姐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
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
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
”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
”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
我们为什么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
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
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声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
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
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
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
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赢了的眼神,内中的自鸣得意是不必说的。
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已人到中年。
梁实秋《鸟》课内语段阅读训练(含答案)
梁实秋《鸟》课内语段阅读训练(含答案)第一篇:梁实秋《鸟》课内语段阅读训练(含答案)《鸟》课内语段阅读训练①我爱鸟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
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啄,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
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的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
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脚,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
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阅读理解答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阅读理解答案第一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阅读理解答案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完成第15~17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
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
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
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
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
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
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
梁实秋《过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过年梁实秋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
炕桌上呼三喝六,没有孩子的份。
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
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曰:“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
“姑娘爱花,小子要炮……” 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
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一层灰尘。
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
大年初一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
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
芥末堆素面筋,十香菜,比较的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
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煎熬()桃脯()番薯()罄()腌白菜()咸疙瘩()芥末()饽饽()2 •文段写的是除夕守岁,共写了几件事?请概括出来3 •文段的第二句:“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
”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4 •文中的“我”不能领略过年给祖上叩头的含义,想想看,在这个仪式中寄托着什么呢?5 •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三个“满”字,有何作用?6 •文段是作者回忆幼时过年的经历,语言不乏幽默风趣,试举一两句加以分析。
答案1 . ji an d o f U f m Sh U q ng y a ng e da ji e b o bo2 .共写了六件事:熬夜守岁,磕头要压岁钱,拜祖先,放鞭炮,分杂拌儿,吃年夜饭。
梁实秋过年阅读答案
梁实秋过年阅读答案【篇一:山(梁实秋)阅读答案】最近有幸,连读两本出色的新诗。
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峦”。
两位都是爱山的诗人。
诗人哪有不爱山的?可是这两位诗人对于山有不寻常的体会、了解,与感情。
使我这久居城市樊笼的人,读了为之神往。
夏菁是森林学家,游遍天下,到处造林。
他为了职业关系,也非经常上山不可。
我曾陪他游过阿里山,在传说闹鬼的宾馆里住了一晚,杀鸡煮酒,看树面山(当然没有遇见鬼,不过夜月皎洁,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剥啄声,造成近似“咆哮山庄”的气氛,实乃一只巨大的扑灯蛾在扑通着想要进屋取暖)。
夏菁是极好的游伴,他不对我讲解森林学,我们只是看树看山,有说有笑,不及其他。
他在后记里说:“我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山,而爬山最能表达一种追求的恒心及热诚。
然而,山是寂寞的象征,诗是寂寞的,我是寂寞:有一些空虚/就想到山,或是什么不如意/山,你的名字是寂寞/我在寂寞时念你。
”普通人在寂寞时想找伴侣,寻热闹。
夏菁寂寞时想山。
山最和他谈得来。
其中有一点泛神论的味道,把山当作是有生命的东西。
山不仅是一大堆、高高一大堆的石头,要不然怎能“相对两不厌”呢?在山里他执行他的业务,显然的他更大的享受是进入“与自然同化”的境界。
山,凝重而多姿,可是它心里藏着一团火。
夏菁和山太亲密了,他也沾染上青山一般的妩媚。
他的诗,虽然不像喜马拉雅山,不像落矶山那样的岑崟参差,但是每一首都自有丘壑,而且蕴藉多情。
格律谨严,文字洗炼,据我看像是有英国诗人郝斯曼的风味,也有人说像佛劳斯特。
有一首《每到二月十四日》,我读了好多遍,韵味无穷。
每到二月十四/我就想到情人市/想到相如的私奔/范仑铁诺的献花人每到二月十四/想到献一首歌词/那首短短的歌词/十多年还没写完/还没想好意思/更没有谱上曲子我总觉得惭愧不安/每到二月十四/每到二月十四/我心里澎湃不停/要等我情如止水/也许会把它完成该诗原注:“情人市(loveland)在科罗拉多北部,每逢二月十四日装饰得非常动人。
梁实秋《年龄》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年龄梁实秋①从前看人作序,或是题画,或是写匾,在署名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明“时年七十有二”、“时年八十有五”或是“时年九十有三”,我就肃然起敬。
春秋时人荣启期以为行年九十是人生一乐,我想拥有一大把年纪的人大概是有一种可以在人前夸耀的乐趣。
只是当时我离那耄耋之年还差一大截子,不知自己何年何月才有资格在署名的时候也写上年龄。
我揣想署名之际写上自己的年龄,那时心情必定是扬扬得意,好像是在宣告:“小子们,你们这些黄口小儿,乳臭未干,虽然幸离襁褓,能否达到老夫这样的年龄恐怕尚未可知哩。
”须知得意不可忘形,在夸示高龄的时候,未来的岁月已所余无几了。
俗语有一句话说:“棺材是装死人的,不是装老人的。
”话是不错,不过你试把棺盖揭开看看,里面躺着的究竟是以老年人为多。
年轻的人将来的岁月尚多,所以我们称他为富于年。
人生以年龄计算,多活一年即是少了一年,人到了年促之时,何可夸之有?我现在不复年轻,看人署名附带声明时年若干若干,不再有艳羡之情了。
倒是看了富于年的英俊,有时不胜羡慕之至。
②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其茎部的细胞因春夏成长秋冬停顿之故而形成所谓年轮,我们可以从而测知其年龄。
人没有年轮,而且也不便横切开来察验。
人年纪大了常自谦为马齿徒增,也没有人掰开他的嘴巴去看他的牙齿。
眼角生出鱼尾纹,脸上遍洒黑斑点,都不一定是老朽的征象。
头发的黑白更不足为凭。
有人春秋鼎盛而已皓首皤皤,有人已到黄考之年而顶上犹有“不白之冤”,这都是习见之事。
不过,岁月不饶人,冒充少年究竟不是容易事。
地心的吸力谁也抵抗不住。
脸上、颈上、腰上、踝上,连皮带肉的往下坠,虽不至于“载跋其胡”,那副龙钟的样子是瞒不了人的。
别的部分还可以遮盖起来,面部经常暴露在外,经过几番风雨,多少回风霜,总会留下一些痕迹。
③好象有些女人对于脸上的情况较为敏感。
眼窝底下挂着两个泡囊,其状实在不雅,必剔除其中的脂肪而后快。
两颊松懈,一条条的沟痕直垂到脖子上,下巴底下更是一层层的皮肉堆累,那就只好开刀,把整张的脸皮揪扯上去,象国剧一些演员化装那样,眉毛眼睛一齐上挑,两腮变得较为光滑平坦,皱纹似乎全不见了。
梁实秋中短篇作品《孩子》《年龄》
梁实秋中短篇作品《孩子》《年龄》梁实秋中短篇作品《孩子》《年龄》引导语:梁实秋的《孩子》与《年龄》,大家学习过?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两部作品的正文,欢迎大家阅读。
梁实秋中短篇作品《孩子》兰姆是终身未娶的,他没有孩子,所以他有一篇“未婚者的怨言”收在他的“伊利亚随笔”里。
他说孩子没有什么稀奇,等于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到处都有,所以有孩子的人不必在他面前炫耀。
他的话无论是怎样中肯,但在骨子里有一点酸——葡萄酸。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
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
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
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衣的。
”“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但是他随即更正说:“是给我们挣钱的。
”孩子的回答全对。
爹妈全是在为孩子服务。
母亲早晨喝稀饭,买鸡蛋给孩子吃;父亲早晨吃鸡蛋,买鱼肝油精给孩子吃。
最好的东西都要献呈给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般。
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适,成为家庭一切设施的一个主要先决问题。
这种风气,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自有小家庭制以来,孩子的地位顿形提高。
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
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孝子”之说,并不偏激。
我看见过不少的孩子,鼓噪起来能像一营兵;动起武来能像械斗;吃起东西来能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有如生番;不如意时撒泼打滚有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俱什物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但是“孝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面的时候,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那咒骂大部份是哀怨乞怜的性质,其中也许带一点威吓,但那威吓只能得到孩子的讪笑,因为那威吓是向来没有兑现过的。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22分析赏析表达技巧
专项限时练(二十二) 分析(赏析)表达技巧(建议用时:45分钟)一、对点题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54012125】我的年岁自从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
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
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然而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在往年,我只慕春天。
我最欢喜杨柳,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
每逢早春时节,看见苏醒了的杨柳枝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
我心中似乎只知道春,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
”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
两年来,我的心境已经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
自己的心境便和秋十分调和,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
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
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复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
你何苦也来反复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祖先们的后尘!”(节选自丰子恺《秋》)1.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色,请赏析其表达特色。
【答案】运用拟人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联想、想象,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描写早春景色,色彩鲜明,语言富有韵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梁实秋《寂寞》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实秋《寂寞》阅读练习及答案梁实秋《寂寞》阅读练习及答案【梁实秋《寂寞》原文】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
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
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的漩涡里去。
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
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
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
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
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
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里去。
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
梁实秋《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4~6 题。
树北平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有几棵相当大的树。
前院一棵大槐树是很平时的。
槐荫满庭,槐影临窗,到了六七月间槐黄满树,使得家像一个家。
槐树寿命很长,有人说唐槐到此刻还有生计在世上的。
这类树的树干就有一种纠绕蟠屈的姿态,自有一股老丑而其实不自谦的神气。
后院按例应当有一棵榆树,榆与余同音,示有余之意。
至于边旁跨院里,则只有枣树的份 , 枣实只合做枣泥馅子。
院子中央的四盆石榴树,那是给天棚鱼缸做衬托的。
我家里还有些其他树。
东院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年结一二百个高庄柿子,还有一棵黑枣。
垂花门前有四棵西府海棠,明丽到极点。
西院里有四棵紫丁香,占了半个院子。
后院有一棵香椿和一棵胡椒,椿芽、椒芽成了烧黄鱼和拌豆腐的最好的佐料。
在以前的一处家园里,还有更多的树,桃、李、胡桃、杏、梨、藤萝、松、柳,无不俱备。
所以,我从小就关于树存有独爱。
我尝面对着树生出很多非非之想,感觉树虽不可以言、不解语,但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知晓传宗接代,它也应当算是“有情”。
树的姿态各个不一样。
亭亭玉立者有之,矮墩墩的有之,有舞爪张牙者,有佝偻其背者,有戟剑森森者,有摇摆生姿者,各极其致。
我想树洗浴在熏风之中,萌芽放蕊,它必有一番快乐的心情。
等到花簇簇、锦簇簇,满枝头红红绿绿的时候,沾花惹草,自又有一番喜悦。
落英绚丽的时候可能有一点伤感,结实累累的时候又会有一点迟暮之思。
我又猜想,蚂蚁在树干上爬,可能会感觉痒痒出溜的;蝉在枝叶间高歌,也可能会感觉聒噪不堪。
总之,树是活的,不过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久没有流浪失所之苦。
小时候听“名人演讲”,有一次是一位什么“都督”之类的角色演讲“人生哲学”,我只记得此中一点点,他说:“植物的根是向下伸,兽畜的头是和身躯平的,人是立起来的,他的头是在最上端。
”我当时感觉这是一大发现,或许是生物进化论的又一崭新的说法。
怪不得人为万物之灵,本来他和树比较起来是舍本逐末的。
多看经典梁实秋谈年龄
多看经典梁实秋谈年龄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地移动着的,移动得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
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你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
讣闻不断地来,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杀风景,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
自己的伙伴一个个地都入蛰了,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
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
从前杂志背面常有“韦廉士红色补丸”的广告,画着一个憔悴的人,弓着身子,手拊在腰上,旁边注着“图中寓意”四字。
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
可是这幅图画都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虽然他不一定想吃“红色补丸”,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
一根黄松的柱子,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年轻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
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莼菜描”,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
而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鬃角上发现几根白发,这一惊非同小可,平素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地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
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
哪个年轻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年轻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
曲线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分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分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
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
【记叙文阅读】梁实秋《勤》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梁实秋《勤》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7-20题。
(13分)勤(作者:梁实秋)①勤,劳也。
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
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
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
且举两个实例:②一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
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
“出坡”的时候,他躬先领导以为表率。
他到了暮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地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
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个的没有吃东西。
他的刻苦精神感动了不少的人。
③另一个是清初的以山水画著名的石豁和尚。
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几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
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
……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
所谓静生动,动必作一番事业。
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
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
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etate,意为植物的生活。
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④勤的反面是懒。
早晨躺在床上睡懒觉,起得床来仍是懒洋洋的不事整洁,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做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会做的事不想学,无意把事情做得更好,无意把成果扩展得更多,耽好逸乐,四体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过周末如何度假期。
这就是一标准懒汉的写照。
⑤恶劳好逸,人之常情。
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
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还是消极的说法、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选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本、也有异于禽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选自《梁实秋散文选》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版)17.请简要归纳这篇文章的论点,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分)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关于梁实秋《白猫王子七岁》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白猫王子大概是已到中年。
人到中年发福,脖梗子后面往往隆起几条肉,形成几道沟,尤其是那些饱食终日的高官巨贾。
白猫的脖子上也隐隐然有了两三道肉沟的痕迹。
他腹上的长毛脱落了,原以为是季节性的,秋后会复生,谁知道寒来暑往又过了一年,腹上仍是光秃秃的,只有一层茸毛。
他的眉头深锁,上面有直竖的皱纹三数条,抹也抹不平,难道是有什么心事不成?②他比从前懒了。
从前一根绳子,一个线团,可以逗他狼奔豕突,可以引他鼠步蛇行,可以诱他翻筋斗竖蜻蜓,玩好大半天,直到他疲劳而后止。
抛一个乒乓球给他,他会抱着球翻滚,他会和你对打一阵,非球滚到沙发底下去不肯罢休。
菁清还喜欢和他玩捕风捉影的游戏,她拿起一个衣架之类的东西,在灯光下摇晃,墙上便显出一个活动的影子,这时候白猫便窜向墙边,跳起好几尺高,去捕捉那个影子。
③如今情况不同了。
绳子线团不复引起他的兴趣。
乒乓球还是喜欢,但是要他跑几步路去捡球,他就觉得犯不着,必须把球送到他的跟前,他才肯举爪一击,就好像打高尔夫的大人先生们之必须携带球僮或是乘坐小型机车才肯于一切安排妥贴之后挥棒一击。
捕风捉影的事他不再屑为。
山海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
”白猫未必比夸父聪明,其实是他懒。
④哪有猫儿不爱腥的?锅里的鱼刚煮熟,揭开锅盖,鱼香四溢,白猫会从楼上直奔而来,但是他蹲在一旁,并不流涎三尺,也不凑上前来做出迫不及待的样子。
他静静的等著我摘刺去骨,一汤一鱼,不冷不热,送到他的嘴边,然后他慢条斯理的进餐。
他有吃相,他从盘中近处吃起,徐徐蚕食,他不挑挑拣拣。
他吃完鱼,喝汤;喝完汤,洗脸;洗完脸,倒头大睡。
他只要吃鱼,沙丁鱼、鲢鱼,天天吃也不腻。
有时候胃口不好也流露一些“日食万钱无下箸处”的神情,闻一闻就望望然去之,这时候对付他的方法就是饿他一天。
菁清不忍,往往给他开个罐头番茄汁鲣鱼之类,让他换换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年龄
梁实秋
①从前看人作序,或是题画,或是写匾,在署名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明“时年七十有二”、“时年八十有五”或是“时年九十有三”,我就肃然起敬。
春秋时人荣启期以为行年九十是人生一乐,我想拥有一大把年纪的人大概是有一种可以在人前夸耀的乐趣。
只是当时我离那耄耋之年还差一大截子,不知自己何年何月才有资格在署名的时候也写上年龄。
我揣想署名之际写上自己的年龄,那时心情必定是扬扬得意,好像是在宣告:“小子们,你们这些黄口小儿,乳臭未干,虽然幸离襁褓,能否达到老夫这样的年龄恐怕尚未可知哩。
”须知得意不可忘形,在夸示高龄的时候,未来的岁月已所余无几了。
俗语有一句话说:“棺材是装死人的,不是装老人的。
”话是不错,不过你试把棺盖揭开看看,里面躺着的究竟是以老年人为多。
年轻的人将来的岁月尚多,所以我们称他为富于年。
人生以年龄计算,多活一年即是少了一年,人到了年促之时,何可夸之有?我现在不复年轻,看人署名附带声明时年若干若干,不再有艳羡之情了。
倒是看了富于年的英俊,有时不胜羡慕之至。
②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其茎部的细胞因春夏成长秋冬停顿之故而形成所谓年轮,我们可以从而测知其年龄。
人没有年轮,而且也不便横切开来察验。
人年纪大了常自谦为马齿徒增,也没有人掰开他的嘴巴去看他的牙齿。
眼角生出鱼尾纹,脸上遍洒黑斑点,都不一定
是老朽的征象。
头发的黑白更不足为凭。
有人春秋鼎盛而已皓首皤皤,有人已到黄考之年而顶上犹有“不白之冤”,这都是习见之事。
不过,岁月不饶人,冒充少年究竟不是容易事。
地心的吸力谁也抵抗不住。
脸上、颈上、腰上、踝上,连皮带肉的往下坠,虽不至于“载跋其胡”,那副龙钟的样子是瞒不了人的。
别的部分还可以遮盖起来,面部经常暴露在外,经过几番风雨,多少回风霜,总会留下一些痕迹。
③好象有些女人对于脸上的情况较为敏感。
眼窝底下挂着两个泡囊,其状实在不雅,必剔除其中的脂肪而后快。
两颊松懈,一条条的沟痕直垂到脖子上,下巴底下更是一层层的皮肉堆累,那就只好开刀,把整张的脸皮揪扯上去,象国剧一些演员化装那样,眉毛眼睛一齐上挑,两腮变得较为光滑平坦,皱纹似乎全不见了。
此之谓美容、整容,俗称之为拉皮。
行拉皮手术的人,都秘不告人,而且讳言其事。
所以在饮宴席上,如有面无皱纹的年高名婆在座,不妨含混的称赞她驻颜有术,但是在点菜的时候不宜高声的要鸡丝拉皮。
④其实自古以来也有不少男士热衷于驻颜。
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炼形之家,必就深旷,友飞灵,糇丹石,粒精英,所以还年却老,延华驻采。
”道家炼形养元,可以尸解升天,岂只延华驻采?这都是一些姑妄言之的神话。
贵为天子的人才真的想要还年却老,千方百计的求那不老的仙丹。
看来只有晋孝武帝比较通达事理,他饮酒举杯属长星(即彗星):“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可是一般的天子或近似天子的人都喜欢听人高呼万岁无疆!
⑤除了将要诹吉纳采交换庚帖之外,对于别人的真实年龄根本没
有多加探讨的必要。
但是我们的习俗,于请教“贵姓”、“大名”、“府上”之后,有时就会问起“贵庚”、“高寿”。
有人问我多大年纪,我据实相告“七十八岁了”。
他把我上下打量,摇摇头说:“不像,不像,很健康的样子,顶多五十。
”好像他比我自己知道得更清楚。
那是言不由衷的恭维话,我知道,但是他有意无意的提醒了我刚忘记了的人生四苦。
能不能不提年龄,说一些别的,如今天天气之类?
⑥女人的年龄是一大禁忌,不许别人问的。
有一位女士很旷达,人问其芳龄,她据实以告:“三十以上,八十以下。
”其实人的年龄不大容易隐密,下一番考证功夫,就能找出线索,虽不中亦不远矣。
这样做,除了满足好奇心以外,没有多少意义。
可是人就是好奇。
有一位男士在咖啡厅里邂逅一位女士,在暗暗的灯光之下他实在摸不清对方的年龄,他用臂肘触了我一下,偷偷的在桌下伸出一只巴掌,戟张着五指,低声问我有没有这个数目,我吓了一跳,以为他要借五万块钱,原来他是打听对方芳龄有无半百。
我用四个字回答他:“干卿底事?”有一位道行很高的和尚,涅槃的时候据说有一百好几十岁,考证起来聚讼纷纷,据我看,估量女士的年龄不妨从宽,七折八折优待。
计算高僧的年龄也不妨从宽,多加三成五成。
⑦人到了迟暮,如石火风灯,命在须臾,但是仍不喜欢别人预言他的大限。
邱吉尔八十岁过生日,一位冒失的新闻记者有意讨好的说:“邱吉尔先生,我今天非常高兴,希望我能再来参加你的九十岁的生日宴。
”邱吉尔耸了一下眉毛说:“小伙子,我看你身体满健康的,没有理由不能来参加我九十岁的宴会。
”胡适之先生素来善于言词,
有时也不免说溜了嘴,他六十八岁时候来台湾,在一次欢宴中遇到长他十几岁的齐如山先生,没话找话的说:“齐先生,我看你活到九十岁决无问题。
”齐先生楞了一下说:“我倒有个故事,有一位矍铄老叟,人家恭维他可以活到一百岁,忿然作色曰:‘我又不吃你的饭,你为什么限制我的寿数?’”胡先生急忙道歉:“我说错了话。
”28.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有人春秋鼎盛而已皓首皤皤,有人已到黄考之年而顶上犹有“不白之冤”,这都是习见之事。
(2)据我看,估量女士的年龄不妨从宽,七折八折优待。
计算高僧的年龄也不妨从宽,多加三成五成。
29.分析③④⑤段的艺术特色
30.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特点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31.结合全文理解划有波浪线的“能不能不提年龄,说一些别的,如今天天气之类”这句话。
【答案】
28.(1)“不白之冤”,本意为“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作者故意曲解为老年人也没有白发,极富幽默感;表明人的外表与人的年龄没有必然的联系。
(2)估量女士的年龄,要说得比她实际年龄要小,就是赞美她们青春美丽;计算高僧的年龄,要说得比他实际年龄大,就是称赞他们道行高深。
29.①语言幽默风趣。
如第三段的“鸡丝拉皮”,本是菜名,但在美过容的人听来,是嘲笑她做过整容手术。
②引用丰富。
有写日常生活的礼节客套,也有写古书的记载,足见作者丰富的学识,增强文章的文化色彩。
③文白相杂,生动隽永。
如第三段写女子美容,写得生动有趣。
第五段末句“能不能不提年龄,说一些别的,如今天天气之类”,言尽而意未尽,让人深思。
30.“神不散”表现在:紧紧围绕“年龄”这个话题,列举了各类人的各种表现,表达了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对年龄的不同看法。
“形散”的表现:①年轻时以“在署名时写上高龄为荣”;②年老时倒是羡慕富于年的英俊;③写女士男人热衷于驻颜(美容)种种表现;④即使在高龄,也没人喜欢别人预言他的大限。
31.①作者认为,为人要宽容,对于别人的年龄,根本没有多加探讨的必要。
要明白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②不隐讳自己的年龄,幽默风趣地叙述女士男士美容、忌讳说年龄的事,显示了作者的旷达(达观、乐观);③对年轻的艳羡,不喜欢“年龄”这话题,不喜欢别人预言他的大限,在旷达(达观、乐观)之中,夹杂着一丝惆怅(悲伤、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