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PPT

合集下载

《经络腧穴各论》课件

《经络腧穴各论》课件
行。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在四肢及躯干前后的分支,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的作用 。
十五络脉包括手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足太阴络脉、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等。
十五络脉具有沟通内外、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影 响。
十二经别
01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 别行部分,具有加强内脏与体表 联系的作用。
腧穴的命名
以部位命名
以功能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经脉命名
如“
如“心俞”、“肝俞” 等。
如“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等。
特定穴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木、火、 土、金、水五行,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系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03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要 分布在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05
02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 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人体气血 的作用。
04
十五络脉
是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别出的络脉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 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络腧穴各论》 ppt课件
目录
• 经络系统概述 • 经络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应用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分别连接着人体
的各个脏腑器官。
01
十二经别

经络腧穴各论ppt课件

经络腧穴各论ppt课件
10
少商
❖、发热、昏迷、
癫狂 ❖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 ❖ [附注]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11
二、 手阳明大肠经(20穴)
❖ 经脉循行
❖ 1.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 2. 沿着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第 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深肌腱与拇 短深肌腱)之间的凹陷处,3. 沿前臂前方,4. 至肘部外侧, 5. 再沿上臂外侧前缘,6. 上走肩端(肩髃),7. 沿肩峰前 缘,8. 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 脉),9. 再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10. 联络肺脏, 11. 通过横膈,12. 属于大肠。13.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 14. 经过面颊,15. 进入下齿龈,16. 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 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 明胃经相接。
❖ 十四经起止腧穴,穴位总数及各自名称。常 用穴位的定位、主治、操作。
❖ 特定穴的名称和相应的腧穴。
3
一、手太阴肺经(11)
❖ 1.循行:《灵枢·经脉》中记载: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 的部位)横出腋下(体内),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 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 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手腕后方 的支脉,从列缺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 经相接。)(体表)
治疗大肠腑证主穴。
16
肩髃
❖ [定位]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图3-2-3)。
❖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齿痛、风热瘾疹、瘰疬 ❖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5寸。
17
迎香

经络腧穴学 ppt课件

经络腧穴学  ppt课件

奇经八脉
定义 • “奇”的含义 • 与十二正经的区别(特点 ) • 功能 • 各经名称的含义、循行分布及作用
特点
• 与脏腑无直接的属络关系; • 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偶关系; • 除任、督二脉外,均无自己所属的经穴 • 奇经八脉之间无气血流注。
• 功能:
1.统帅,主导作用 2.沟通,联络作用 3.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
• 阴阳----循行在内,在外;
阴阳气的多寡: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 再次为厥阴(“两阴交尽也”);阳气最盛为阳明 (“两阳合明也”),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分布规律:左右对称地分布于
头面,躯干,四肢
• 外行部分
• 四肢:
• 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
阳明在前(上),少阳在中,太阳 在后(下)
藏的先天精气的综合功能体现.
经络的根结标本与 气街四海
• 根结:指十二经脉之气 起始和归结的部位.
• 标本:经气集中于四肢 部位为本,扩散于头面 胸腹一定部位为标.
• 气街:
• 四海:
经络的作用
• 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灵枢·海论》说: “夫十二经脉者,内
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
•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
• 手足三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
太阴在前(上),厥阴在中,少阴 在后(下)
• 特殊:足三阴经在内踝高点8寸 以下是: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
头面,躯干:
• 手阳明——肩前、颈、下 齿、鼻旁
• 手少阳——肩上、颈、耳 后、眉梢
• 手太阳——肩胛、颈、耳 前
• 足 阳 明 —— 目 下 、 面 周、颈前、胸腹第二 侧线
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络腧穴学》课件

《经络腧穴学》课件
总结词
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利用手法按摩来刺激穴位的治疗方法,通过舒缓肌肉紧张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推拿按摩疗法是中医经络腧穴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手法按摩来刺激穴位,可以舒缓肌肉紧张 、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推拿按摩疗法对于一些肌肉骨骼疾病和疼痛病症有很好 的疗效,如肩周炎、颈椎病、腰痛等。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 的别络,具有沟通表里、渗灌气 血的功能。
孙络、浮络
孙络、浮络是络脉的细分支,具 有渗灌气血、濡养肌肤的作用。
经筋系统
经筋是十二经脉的附 属部分,主要管理关 节运动和肌肉收缩。
经筋的分布和走向与 十二经脉相一致,但 其功能更侧重于运动 和调节。
经筋病变常表现为肌 肉、关节疼痛和运动 障碍。
自然标志定位法
利用五官、毛发、肌肉、 关节等自然标志来定位腧 穴。
常用腧穴定位与主治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
等。
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 ,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 处,主治头痛、齿痛等

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主治胃痛、
腧穴分类与定位
03
腧穴分类
01
02
03
按部位分类
头面颈项、躯干、四肢等 不同部位的腧穴。
按作用分类
补虚泻实、清热温寒、安 神宁志等不同作用的腧穴 。
按特定穴分类
五输穴、原穴、络穴、背 俞穴、募穴等特定穴位。
腧穴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以骨骼作为标志,按照一 定的比例来定位腧穴。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 测量腧穴的位置。
经络系统
02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施术的部位。 针灸刺激腧穴,通过经络的联络、传输、调节作用,以达 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腧穴的分类
大体可归为十四经穴、奇穴及阿是穴三类。 十四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上
的穴位,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分。现有经穴361 个,其中十二经脉的腧穴均为左右对称的双穴,有309对; 任脉和督脉的腧穴为分布于前后正中线的单穴,有52个。共 670个穴位。
• 脏腑联系:属胃 络脾
足 三 里——胃经
• [位置]:犊鼻下三寸,
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 [主治]:健脾和胃、
宁神定志、益气回阳、 调和气血、通经活络、 强身健体等作用。
• 临床多用于治疗胃痛、 呕吐、呃逆、腹痛、便 秘、泄泻、痢疾、下肢 瘫痪、痿痹,以及心悸; 失眠、昏厥、休克等病 症。
足三里的简便取穴法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3)足三阳 ①足阳明胃经 ②足少阳胆经 ③足太阳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4) 足三阴 : ①足太阴脾经 ②足厥阴肝经
③足少阴肾经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足 太 阴 脾 经
4) 足三阴 : ①足太阴脾经 ②足厥阴肝经
③足少阴肾经








经Hale Waihona Puke 经二、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与“输”义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 “穴”是空隙的意思,称“穴位”。
三、常用保健穴位
手太阴肺经
• 起点:中焦 • 止点:大指端 • 循行部位:
上肢内侧前缘 • 脏腑联系:属肺
络大肠
列缺 ——肺经

经络腧穴PPT课件

经络腧穴PPT课件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 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 内侧和胸腹。
上下肢内侧
❖ 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和头面、躯干
上下肢外侧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 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 ❖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
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作用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 特定的孔隙。 ❖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腧穴的分类
❖ 经穴
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为“十四 经穴”,简称经穴,共361个
有名称和固定位置,有经属和主治规律
腧穴的分类
❖ 经外穴
有固定名称和明确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 的腧穴,有独特疗效,称为“经外奇穴”
主治:肩胛局部病证、气喘
足太阳膀胱经
(左右各67穴)
❖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 分支至耳上角;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 部,循行于脊柱两侧,经过背腰臀部,入 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 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 腘窝部相合后循行于小腿外侧,经过外踝 之后,前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 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病证
❖ 隐白 ❖ 公孙 ❖ 三阴交 ❖ 阴陵泉 ❖ 血海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左右各9穴)
❖ 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及目系, 属心络小肠;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肺, 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 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 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 小肠经相接。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 咽喉两旁,连系于目系,即眼球内连 于脑的脉络

《经络腧穴学》课件

《经络腧穴学》课件
经络腧穴学对运动损伤的康复和运动性能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美容养生
经络腧穴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质量,达到美容和养生的效果。
经络腧穴学的研究成果和前景
针灸疗法
科学研究
针灸作为经络腧穴学的重要方法, 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将目光投向 经络腧穴学,探索其疗效机制和 临床应用价值。
经络腧穴的作用和功能
1. 促进循环 2. 缓解疼痛 3. 调整内分泌 4. 改善免疫系统
经络腧穴的分类
1 主要经络
2 络脉
包括十二经络和八奇经, 负责传输气血和营养物质。
经络之外的细小支脉,分 布于全身组织,与经络相 辅相成。
3 皮部腧穴
分布在身体表面的穴位, 常用于诊断和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经络腧穴的诊断与治疗《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经络腧穴学是关于人体经络系统和穴位的研究领域。它探索了经络与腧穴的 关系,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功能。
经络与腧穴的关系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纵横网络,贯穿全身。它们传递 生命能量和信息,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腧穴
腧穴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与脏腑器官和身体组织 相连。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和治疗一系列疾病。
1
治疗
2
运用针灸、按摩、拔罐等手法刺激腧穴,
调理经络系统,促进疾病康复。
3
诊断
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观察症状 和体征来确定疾病的所在。
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锻炼, 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经络腧穴学的应用领域
中医药
在中医药领域中,经络腧穴学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

经络腧穴各论ppt课件

经络腧穴各论ppt课件



颈项拘挛(落枕)配强间。 青盲、近视、目赤肿痛配睛明,承泣。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治目疾向 上斜刺。 备考:手阳明、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针 灸 学 ·经络腧穴各论
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 Jianyu LI15


出处:《灵枢·经脉》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 上,上臂外展或向前平 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 陷处。 取法:上臂平举时,肩 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 的凹陷中。
针 灸 学 ·经络腧穴各论
手太阴肺经 列缺 Lieque LU7

手太阴肺经 太渊 Taiyuan LU9


出处:《灵枢·九针十 二原》、《灵枢·本输》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 侧,桡动脉搏动。 取法:腕横纹分为三等 分,桡侧1/3中点为穴。
针 灸 学 ·经络腧穴各论
手太阴肺经 太渊 Taiyuan LU9
耳鸣耳聋配中渚、外关。
齿痛配厉兑、合谷。 青盲配巨髎

中风昏迷、中暑配水沟、劳宫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备考:井穴。
针 灸 学 ·经络腧穴各论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Hegu LI4



出处:《灵枢·本输》 定位:手背第1、2掌骨 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 点处。 取法:将对侧拇指指关 节横纹放在拇食指之间 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 指尖处为穴。
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联系脏腑有肺、大肠、
胃、膈、咽喉、气道

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左 右对称。
针 灸 学 ·经络腧穴各论
手太阴肺经小结

本经主要病候以肺系疾病为主,以及上
肢内侧病变。

特殊作用 尺泽治胃肠病; 列缺治头项病; 太渊治无脉症; 少商治急症、热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1)走向交接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交手三阳经;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交足三阳经;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交足三阴经;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至胸,交手三阴经。
(2)交接部位:
a.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b.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 (“头为诸阳之会”)
•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 下,沟通内外。
•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
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
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二、经络概念的形成:
气血→脉→经络 • 气血——化生于水谷精微,行于
脉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古人称之为生命的特征。 • 脉——指运行气血的通道。
经络腧穴学
[目的要求]
• 1. 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经 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和分布概况。掌 握经络的基本作用。
• 2. 熟悉经络与阴阳、五行、脏腑 的关系。 熟悉经络学对临床的指导 意义。
• 3. 了解其由来、理论形成和发展概 况。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联系脏腑和体表 及全身各部(沟通表里)、 运行气血的通路。
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膈)
十二经筋
③与脏腑无联系 ④筋有大小、刚柔:
阳经经筋多大而刚, 阴经经筋多小而柔。
(六)十二皮部
1.含义:十二经脉循行的体表区域,亦 是十二经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2.作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 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疾病传变层次 皮-络-经-腑-脏 疾病反应于皮部
b、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 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分布于头 侧部;手太阳经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 行于头顶、后头部。
❖总的来说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 在后。Βιβλιοθήκη c、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 ❖手三阳经循经肩部和肩胛部; ❖足三阴经行于胸腹部(前); ❖足三阳经则阳明经在前(胸
十五络脉
十二经络脉均从本经肘膝以下的络穴 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
任脉的络脉从鸠尾穴分出后散布于腹 部。
督脉的络脉从长强穴分出后散布于头, 左右别走足太阳经。
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
(五)十二经筋
1.含义:是十二经脉之气渗灌、 濡养、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2.作用:联络筋骨,屈伸关节, 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
2.作用: ①加强表里经脉、经脉与脏腑的联系。 ②扩大了十二经脉的循行范围,沟通内 外。 ③扩大了阴经及其腧穴的主治范围。
3.特点:
十二经别
① 有具体的循行路线,循行分布具有:
“离、入、出、合”的特点:
从四肢部肘膝以上正经别出——离
入于胸腹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
浅出于体表上行出于头颈部——出
在头颈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合
阴经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②因阴阳表里的相“合”,形成了“六 合”:
• 足太阳、足少阴——一合
• 足少阳、足厥阴——二合
• 足阳明、足太阴——三合
• 手太阳、手少阴——四合 十二经别
• 手少阳、手厥阴——五合
特点
• 手阳明、手太阴——六合
十二经别
特点
③与脏腑有直接联系 ④无流注规律 ⑤无专穴,无病侯主治。
(四)十五络脉
1. 含义:十五络是十二经脉 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及 脾之大络的总称。分别以其 发出处的腧穴命名。
十五络脉
2. 作用: ①十二经络脉沟通了表里经,加强了表
里经之间的联系。
②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 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从而 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3.分布特点:
阴经(里) (属脏络腑)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阳经(表) (属腑络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 食指端 手阳明大肠经 鼻旁
心 足太阴脾经 大趾端 足阳明胃经
中 手少阴心经 小指端 手太阳小肠经 目
胸 足少阴肾经
小趾端 足太阳膀胱经
内 眦
中 手厥阴心包经 无名指端手少阳三焦经
目外眦
肺中 足厥阴肝经 大趾端 足少阳胆经
(二)奇经八脉
• 1.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意, “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 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
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 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 称。
• 2.作用:对其它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 血盛衰的作用。
3.特点:
①有具体的循行路线:行于 十二经脉之间,与十二经脉 纵横交互。但无规律。
②不直属脏腑
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三)十二经别
1.含义:是十二经脉离、合、出、入 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分 支。

四肢

(阳)
(阴)
阳明 前(拇指) 太阴
少阳 中(中指) 厥阴
太阳 后(小指) 少阴
具体名称:
内侧—— 手三阴经 上肢——手
外侧—— 手三阳经
内侧——足三阴经 下肢——足
外侧——足三阳经
前——手太阴肺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小肠经 前——足太阴脾经 中——足厥阴肝经 后——足少阴肾经 前——足阳明胃经 中——足少阳胆经 后——足太阳膀胱经
•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将“脉”按大小、深浅不同而区 分,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
源流:
• 最早论述针灸的医著:《黄帝内经》 《脉书》
• 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经络学说
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经络 与脏腑的关系、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三、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经脉
c.异名的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1)分布规律 1a.四肢部的分布
▪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 :“外侧前中后,阳明少 阳太阳”。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 内侧面:
“内侧前中后,太阴 厥阴少阴”。但足三 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 以下的分布,前中后 部位依次是厥阴、太 阴、少阴。
(二) 经络的临床运用
1. 经络诊法(诊断)
诊察经脉的虚实 通过反应点辨经 通过症状的部位辨经 分经切脉
2. 分经辨证
3. 循经治疗(针灸治疗)
4. 药物归经(药物使用)
腹面)、太阳经在后(背面)、 少阳经在体侧。
❖分布于胸腹面的经脉,从胸腹正中线(任 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 阴、足厥阴经。


第一侧线(足少 阴肾经)
第二侧线(足阳 明胃经)
第三侧线(足太 阴脾经)
中线旁 0.5 开2寸 寸
中线旁 2寸 开4寸
中线旁 4寸 开6寸
(2)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 通,组成六对关系,即“表里相合”。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奇经八脉
十二皮部
经络
十五络
络脉 孙络 浮络
(一) 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病邪出入的门户;

诊断和接受治疗的门户。
五、经络的作用及 临床运用
(一) 经络的作用
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经络系 统的联络沟通,将人体构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
2.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内溉脏 腑,外濡腠理,营养全身,保持人 体的相对平衡。
3. 抗御外邪,反映病候
4.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泻其有 余,补其不足,平复阴阳。
命名原则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组成。
手足:经脉四肢循行的部位 阴阳:经脉阴阳气血的多少 脏腑:经脉内在的属络关系
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 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 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 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3.特点:
十二经筋
①有具体的循行路线,多按十二经
脉循行分布,以十二经脉名称命名。 如手太阴经筋。
②均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 骼部,走向头面躯干。
十二经 • 足三阳经筋起筋于足趾,
循股外上行结于頄(面部) • 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
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 • 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
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部) • 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
十二皮部
3.分布:《素问·皮部论》“欲 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 然”
• 十二皮部在诊断、治疗时手足 相通——“上下同法”。故十二 皮部合为六经皮部,并各有专名 (见P10表1-3)
十二皮部
• 关、阖、枢的本义是指
门户上的一些实物。
• 喻六经皮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