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在高考语文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重要的题型之一,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解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先粗略阅读全文:初次阅读时,不必深入细节,可以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从
而获取整体的理解。

2. 注意文章的标题和导语:往往文章的标题和导语能给出一些重要线索和主题,帮助
理解文章的意图和论述方向。

3. 关注关键词和引号:通过关键词和引号可以找到文章的重点和论述依据,有助于把
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4. 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通过推敲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论述意
图和主旨。

5. 理清逻辑关系和结构框架:论述类文本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逻辑关系和结构框架,
需要考生通过分析段落之间的转折、因果、并列等关系,理清论证思路和论述脉络。

6. 分析论证方法和手法:作者常常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和手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举例、比喻、引用权威、对比等,考生需要注意分析这些方法和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7. 注意细节和细致揣摩:细节可能包含着作者的深意和意图,需要考生通过细致揣摩,把握文章的细微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8. 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有时候某个词语或句子的含义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和理解,考生需要善于把握上下文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9.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多做真题和模拟题,可以熟悉解题思路和模式,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以上是针对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的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考查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设误手段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特别留神的是它的正确选项多接纳句式交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三、选择题设错陷阱的规律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透露表现范围限定或是水平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重点关注: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水平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然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重点关注:曾,曾;过去,现在,目前;将要,还没有;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干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

3. 递进式结构 层次段落间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前一部分的论述是 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 对比式结构 把正反两方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强 烈的反差。
选择题常见的几种变式 1.表述角度的变化,依然是原文观点,只是变换一下表
述的角度。 2.表述句式的变化。同一意思,采用与原文不同的句式。 3.表述语言的变化。同一观点用不同的说法。
①投石探波法。 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文章 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由近及远,一圈圈一 层层查找。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 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落、在全文。 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
②借助“标志语”法。 除了借助前面说的“角度性标志语”,还要借助“结构性 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 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 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 也、同时等。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 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
选项句与原文区域中的句子 往往相差很少,或增加、减 少一两个词语,甚至是“ 的”“了”等虚词以改变意 思;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 句子以改变意思。
我们在做题时,为了提高速度,可进行逆向思维, 即在做题时,看到某个选项具有某个特点,即判断其可 能是某类错因,再对照原文,确定其是否如此,从而得 出准确判断。
明显地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的句 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 文章的主旨。
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 意思。
2.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 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目标,找到题目 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 解。查找的方法有两个:

高一语文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是什么

高一语文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是什么

高一语文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是什么在高一语文的学习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对我们的思维逻辑和知识储备有着较高的要求。

那么,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学会快速浏览文本。

拿到一篇论述类文本,不要急于精读每一个字,而是先快速浏览标题、开头、结尾、段落的首句和尾句等关键部分。

通过这些部分,我们能够大致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主要观点。

比如,标题往往能直接点明文章的核心话题;开头部分可能会引出论述的背景或提出问题;结尾部分则可能是对观点的总结和升华。

在浏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

这些关键词和语句通常能够反映文章的重点和主旨。

例如,“然而”“但是”“总之”“综上所述”等转折词和总结词后面的内容往往是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

其次,要善于理清文章的结构。

论述类文本通常有着较为清晰的结构,常见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论证过程。

比如,如果是总分总的结构,那么开头的总述部分会提出观点,中间的分述部分会通过各种论据来进行论证,最后的总结部分则会再次强调观点或者得出结论。

为了理清结构,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简单地做一些笔记。

比如,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或者画出文章的结构框架图。

这样,在回答问题时,我们能够迅速定位到相关的段落和内容。

再者,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我们要能够准确地捕捉到。

有些观点可能是直接陈述的,而有些则可能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

对于直接陈述的观点,要注意其表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隐含的观点,则需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推理来得出。

同时,要注意区分作者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

有时候作者会引用他人的观点来进行对比或反驳,我们要能够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哪些是他人的观点,以及作者对他人观点的态度是赞同还是反对。

另外,注重分析论证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指要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每一张高考卷上都会出的题目,可是这种题目难倒了不少人,很多人都在这篇文章上错了,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的相关资料。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11、读通读懂原文。

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这种题型的时候,只关注后边的题目,而不读全文,时间久了,基本功没训练出来,往往在这一环节满盘皆输。

最开始的训练,必须按步骤走,熟练以后,在考场才能游刃有余。

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

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

关键词语主要包括:(1)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表示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2)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主要是表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的副词,如“目前”“将”“部分”“全部”“大概”“也许”“可能”“最……”“除……之外”等);。

(3)有指代意义的词,如“其”“这”“如此”“与此相反”等。

关键语句则主要包括表示文章或文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的过渡句以及结论句。

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

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

有时对应句可能不止一处,但一般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进行仔细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

如果确实不止一处,则要进行整合,使之互相补充。

同时还要弄清对应句与上下句、全段乃至全文的关系,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是什么。

即弄清点与面的关系,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

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

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了必然性,预见性变为了现实性,将来时变为了完成时等等。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四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四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四技巧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

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在第一卷中出现。

做选择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一般来说不是很难。

但是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如何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文章,希望大家看过后都能有所收获。

技巧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

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有时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

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技巧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要准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启后省略了相关内容。

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

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

可采用如下方法: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

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

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有如下几种: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
▪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
都实行图腾制度。
2、比范围(部分、整体)
▪ 【山东卷】部图分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 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 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 【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
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
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
性。……
强调的重点是“不对称性”
▪ 【试题】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
▪ A .人类大脑的特征
B .对称性
C .分辨左右的意义
D .不对称性
6、比时态(或然、确然,已然、未然、将然)
不确定的 ▪ 【全国卷】盖天说是中(或国然一)种古老的天文
1、比对象(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 【江苏卷】在日本四年,他(杨守敬)搜 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 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
▪ 【试题】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 并将它影印摹刻。
1、比对象(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 【试题】从原文看,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 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更多的物 理常数的证据。
6、比时态(或然、确然,已然、未然、将然)
▪ 【安徽卷】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 观 上 宇测 里 宙证 斯 的实走“的得岛理比屿论这”。 更 上可 远 ,是 。 确, 他 定且 认 基不不 为 本(或确说 在 物定然弦那理的)论些学,可和实居宇际住宙 学状况的物理常数也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有 很大差别。……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 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相互之间的 差别也就十分巨大。确定的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四种方法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四种方法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四种方法
高考对一般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只要读懂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可答题。

为此,在阅读文本时考生需要培养4种意识:
NO1.逆向阅读意识——从试题到文本
选文的篇幅一般千字左右,不能按常规去阅读,而应先从题目入手,边读边分析,带着题目去阅读文本,阅读就会很有针对性,能够很快达到目的。

必须适应应试阅读的特殊情况,具有逆向阅读意识,养成“从试题到文本”的逆向阅读习惯。

NO2.文体定位意识——就文论文,切勿主观
一般论述类文本,不论其议论对象是历史、文化现象还是文艺现象,都属于议论文的大范畴,都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结构规律的要求。

高考考的是你的阅读能力,明确一般论述类文章的文体意识,是要你有阅读它的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技巧,但千万不要在文体意识上绕圈子。

必须尊重“文本信息”,不以个人平时道听途说所获得的知识取代文章事实,更不以个人的是非为是非。

NO3.筛选勾画意识——勾画关键词、关键句
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也要根据试题题干中的关键词,具有“筛选勾画意识”。

就是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边阅读边筛选勾画关键词句。

1.关键词
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时间词以及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
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一、教材、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上仍然是3道选择题,但从2017年高考开始考查角度发生了较大变化,难度上有加大的趋势。

第1题变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第2题变化更大,改为对论点、论据、认证的考查,这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3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推断、迁移、运用。

选材方面,选文的范围扩大(如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这也就给阅读和筛选有效信息增加了难度。

考场上,我们要速读文本,细致比对,精准推断。

(二)学情分析从平时考练和质量检测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这所谓的“夺命9分”题答的不太理想,总体情况一般,问题主要存在一下方面:一是缺乏良好的阅读心态和阅读习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整体理解不足;二是审题不准,不能准确把握题干选项中的关键字眼,切准与原文信息比对的角度;三是不识选项误区,不会合理“比对”,走马观花,判断失误。

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1)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纲要求和命题特点。

(2)掌握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

2.过程方法(1)再读资料书,分析《考纲》、考情,明确论述类文本命题方向。

(2)真题训练,掌握、巩固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谨严细致的阅读习惯,注重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巩固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合理辨析正误。

四、教学方法(1)再读资料书,分析《考纲》、考情,明确论述类文本命题方向。

(2)真题训练,掌握、巩固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文本定义“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二)考点定位《新课标高考复习大纲》规定,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怎样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怎样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怎样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1.仔细阅读文本:在阅读文本之前,应该仔细阅读题目和要求,了解文本的主题和重点。

在阅读文本时,要仔细阅读每一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点。

2. 理清思路:在阅读完文本后,需要理清自己的思路,确定自己的观点和论点,然后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论述。

3. 选取恰当的证据:在论述过程中,需要选取恰当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点。

证据可以是文本中的具体例子、数据或者引用其他文献的观点。

4. 注意论述结构: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论述结构,合理分段,每一段都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句和承接句,保证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5. 注意语言表达:在表达观点和论点的时候,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使用太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6. 细节处理:最后,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处理,例如格式、标点和拼写等等,确保文章整洁规范。

- 1 -。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实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实用
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 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2、【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 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 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 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 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 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 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者在选择题中设误的常用手段 2、熟悉在选择题中设置干扰项的常见类型
学习方法
练-析-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一、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论述类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 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 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 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 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设误方法 3、无中生有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 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例3【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
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
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
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
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
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与解题方略一、读懂文本方法1、掌握论述类文本常识2、标清段数。

3、概括段意。

(1)抓关键句。

统摄全篇的句子——论点句、分论点句、过渡句、总结句以及段落中的其他重要语句,一边读,一边标画以把握文脉。

(2)抓重要词语。

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示代词,④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含提示信息的词语,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诸如“足以证明”“由此可见”“总而言之”“不难看出”“告诉我们”“因此”等词语,这些词语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论点。

其他如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表示时间、结果的词,某些指示代词,含有肯定和否定意义的词,文中反复出现的词等,这些词语,有利于我们对比选项。

(3)理出作论据的句子——论述类文本作论据的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实论据,另一种是理论论据。

4、理清层次关系。

(1)梳理句间关系要注意的关系类型。

论述类文本的重要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目的、解说、假设等内在关系,分析句间关系要注意把握这些关系类型。

(2)厘清全文论述层次。

论述类文本的论述层次,一般体现在段落关系上,段落间常有总分、递进、并列、因果等逻辑关系。

对全文段落层次的梳理,可以采用画结构图的方式进行。

5、明了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

论点的特点:第一,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

第二,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

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论据有两种:①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②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阅读属于议论文阅读范畴,所以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1.速读全文,把握中心观点。

首先要求抓住标题,明确话题、观点、重点。

如2017年全国卷(Ⅲ)论述类文本《留住乡愁》,论题是“乡村的城镇化与乡愁”,体现了作者对当今我国乡村在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所突现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新理念。

时代性和人文性,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材的重要特征。

其次要求抓住事关要旨和结构的重要语句,抓住表述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语句、表现文章层次变化的语句。

《留住乡愁》第一段提出基本观点: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第二段论说要“留住乡村记忆”: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第三段论说要“呵护乡村记忆”: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第四段论说要“活化乡村记忆”: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以图串文,把握逻辑关系。

首先整体把握,要求能够抓住文章的结构框架,把握作者的中心观点和分论点的关系等。

《留住乡愁》首段总领全文,既指出主要问题,也提出了基本观点。

作者观点中有三个针对“乡村记忆”的关键词:“留住”、“呵护”、“活化”。

第二段先论及“乡村记忆”的两种形态(“物质文化记忆”、“非物质文化记忆”)及两者间的关系,再论及“乡村记忆”的功能。

然后,简要论述了如何“留住乡村记忆” 第三段先略及必要性,再着重谈“呵护乡村记忆”的做法。

谈做法,先概括,再举例论说。

第四段先通过比较“活化”与“留住”、“呵护”的不同(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借此论说了“活化乡村记忆”的必要性,再论及“活化乡村记忆”的做法。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式,而论述类文本阅读则是一
种常见的阅读形式。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论述类文本。

在阅读这类文本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
阅读方法来理解和分析其中的观点和论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
1.预读和预期:在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预读文本的标题、章节标题
以及引言等,了解整个文本的框架和大致内容。

同时,可以思考一些问题,形成对文本的预期和设想。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更有目的性地
寻找相关信息。

4. 主动思考和提问: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我们应该保持主动思考
的态度,不仅仅是 passively 接受信息。

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对观点进
行评价和反驳,思考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影响。

这种主动思考有助于我们更
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论述类文本可能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

例如,新闻报道和科学论文之间的阅读方法可能有所差异。

因此,在阅读特
定类型的论述类文本时,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并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调整。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
掌握语言组织方法:(1) 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
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 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
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答案要点:要①根据分数提示、②按照一定角度、③用数字号、④归并整合、⑤相关要点。

3.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①作答表述是否与题干自然衔接②要点是否
明确,是否可以分点(层)表述③字数是否合乎既定要求,是否写有错别字,是否出现了语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一)解题步骤1.作阅读标志①作段落标志②作语言标志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等辨明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意思侧重点所在。

副词:“同时”“另外”“还”“也”,提示关注上下文。

表示顺序的词: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其一”“其二”列举理由或事实的。

举例性的词语:“例如”“如”表明前面是观点,后面是例子。

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

概括性的词语:“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段落)的结论(观点)所在。

2.审清题目要求找准答案信息读题要仔细,看清命题的具体要求,要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有何限制,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

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

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

在相关的词语下打上着重号,以提醒自己。

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①看问题。

②看要求。

③看分值。

④看有无字数限制。

3. 整理答题的思路:提问的角度与文本阐述的角度是什么关系,应该怎样把它们接上轨才符合答题的要求;需要引用文章的哪些材料,需要对原材料作什么抽象、概括、引申或转述的工作。

4.组织答题语言:题干对答题语言有什么特殊要求,该分几点答(往往要参考该题的赋分),是否对准了答题的点,需要什么关键词,表述是否完备并简洁。

5.复查检证答案这个环节往往被考生忽视,事实上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拟好后首先要做的是验证一下所答是否是所问,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

其次,要通过复查来发现并更正拟出来的答案中的病句、错别字。

在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在试卷上答题前最好先拟个草稿,否则辛辛苦苦思考出来的答案语句不通,错别字耀眼,那岂不可惜?(二)概念句子题的解答常见提问方式:1.如何理解“……”的含义?常见设问形式:2.为什么说“……”?第一步: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句子所在段落。

第二步: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语句的位置和范围,明确句子与全文、与该段的关系。

★语句若在文首(总领)文末(总括),答案将在全文寻找,或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各段的大意即可;★如在段首,答案从本段寻找(阐述);若在段末,既要考虑本段(归纳),还要考虑下一段(领起);若在段中,一般在该句前后寻找(解说)。

第三步:从修辞入手来分析语句的表现形式,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一般要找出比喻的“本义”。

有时还需结合文(三)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题的解答归纳,就是对文章的要点或主题进行整理提炼,使之更为精练、简洁、富有条理地显现出来。

概括,就是读者对在思维中归纳出来的要点进行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

内容要点又分为显形要点和隐形要点。

显形要点,指在文章中有明显语言标志的,如用“首先、其次、再次”等表序列的词语,或某一段中并列于其他段落的中心句。

隐形要点,指作者观点并无语言标志,散见在文章各处的要点,要在文章各部分的字里行间去寻找并概括,从各种信息中揣摩作者意图。

常见设问形式:1、某某的原因是什么?2、某某有哪些(相同、不同)特点?3、概括文意回答某某问题。

解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推测要点。

分析题干句子结构,勾画重点词语,明确概括的对象、角度、重点。

第二步:定区位。

从“综观全文”这些提示语推测找答案的范围。

第三步:回到原文,分析本句、上下句,寻找要点。

第四步:从不同角度摘录语句,整合归纳,组织成句。

答案的语言组织: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采用摘句法进行压缩。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采用合并法――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提取精要,找准角度,独立归纳。

组织答案要注意:A.要点要齐全。

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

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B.要变换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要点,不要只从一个角度思考作答。

C.要明确题干指向,根据文本组织答案,不要答非所问。

D.尽可能多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

尽可能多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四)观点态度题的解答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通过论点或分论点来表达,有的通过语段的中心句来表达。

常见提问方式:1.(作者认为,)应该……才能……?2.“……”,这种说法正确吗?分析方法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②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

其标志性语词往往是“认为”、“以为”、“感到”等。

③抓住文中运用的材料。

论述文,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特别是正反的事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了作者的好恶感情。

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④.抓住作者的评述。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

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

⑤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

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关键词语,题干要求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鲁迅:戴着面具的呐喊文/王晓明⑴就在鲁迅自以为无望,只能“待死”的时候,从那深坑的上面,却又悄悄地垂下了一根绳梯,它就是陈独秀在一九一五年夏天创办的《新青年》。

⑵鲁迅住在北京,又在教育部任职,对这场越刮越猛的新文化运动,当然是知道的。

但是,他开始却并不重视,也不以为它会对社会有多大的作用。

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听说了《新青年》,便特地买来看,看完之后,却没有多大兴趣,就丢开了。

到一九一八年,他终于接受钱玄同和陈独秀的怂恿,开始向《新青年》投稿。

先是小说,再是诗,再是杂文和长论。

⑶当然,鲁迅在“五四”前后发表的最重要的文字,还是小说。

从《狂人日记》到《白光》,他四年间一气写下了十多篇。

他自己说,他写这些小说是意在“呐喊”,你顺着这个角度去读,也果然会从中听出启蒙的呼叫。

《狂人日记》是揭发中国历史的“吃人”的本质,《孔乙己》则是表现冷酷人世的另一种“吃人”的真实。

《药》凸现了老百姓的深入骨髓的愚昧,《风波》则强调了中华民国的徒有其名的脆弱。

《白光》描绘出旧式文人的无可挽回的悲剧,控诉和讽刺都远比《孔乙己》犀利;《阿Q正传》对病态的国民灵魂的透彻的揭发,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情形的深刻的表现,更是汇聚成宏大雄壮的启蒙的呐喊,显示出“五四”那一代人的社会批判的最高水平。

不用说,与随感录相比,这些小说更能够表现鲁迅的呐喊的激情。

⑷但是,就像他那些独特的打气的话一样,你细读他这些小说,到最后也会在呐喊的声响之外,又觉出另外的意味。

譬如《药》,以“愚昧的乡民拿启蒙者的鲜血当药吃,作为基本情节,通篇的描写又是那样冷峻阴郁,尽管作者在结尾添了一个花圈,放在启蒙者的坟头,整篇作品的压抑的氛围,还是会使你喘不过气来。

尤其是《阿Q正传》,从第一章的有意的挪榆和戏谚,到最后一章描写阿Q临刑时的不自觉的紧张,作者的叙述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先前那居高临下的气势逐渐消失,你最后看到的,竟是一种与阿Q感同身受式的绝望的悲哀,到这时候,一种无以名状的消沉和沮丧情绪,会不会早已悄悄地潜入你的心头?⑸鲁迅写《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这类小说,本意当然是在以启蒙的眼光,去刻画昏睡着的“他们”。

可是,文学创作毕竟有自己的法则,无论作家抱着怎样的动机。

一旦进入创作,总难免要受这法则的约束,而它的头一条,就是:坦白你自己!因此,鲁迅就是心再诚,再想遵从启蒙主义的“将令”,他内心的那些与启蒙态度并不相符的情感体验,还是会不由分说地涌上笔端。

小说家非但不可能在描述他人的时候,保持完全的冷静,他也不可能完全去描写他人,他自己的心绪,总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进入作品,成为他的描写对象。

连写杂文,鲁迅那副启蒙主义的面具都不能遮住他的阴郁情绪的流溢,在小说里,这面具的遮蔽作用就更有限了。

⑹鲁迅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加入“五四”那一代启蒙者的行列的,这独特并不在他的战斗热情比其他人高,也不在他的启蒙主张比其他人对,他的独特是在另一面,那就是对启蒙的信心,他其实比其他人小,对中国的前途,也看得比其他人糟。

即便是发出最激烈的呐喊,他也清醒地估计到,这呐喊多半不会引来什么响应;就在最热烈地肯定将来的同时,他也克制不住地要怀疑,这世界上恐怕是只有黑暗和虚无,才能长久地存在。

是命运造就了他的这种独特之处,而“五四”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选自王晓明《鲁迅传》,有删节)1.标题为“戴着面具的呐喊”,请结合文本谈谈其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五段说“文学创作毕竟有自己的法则”,这一法则在文中主要指什么?它对鲁迅创作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说:“鲁迅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加入‘五四’那一代启蒙者的行列的。

”句中“独特的方式”指什么?作者对此如何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鲁迅的小说本意在于“呐喊”,是启蒙的呼叫,唤醒麻木的人们。

但小说也流露出鲁迅内心深处的阴郁(消沉)和沮丧情绪。

【评分参考】紧扣“呐喊”和“戴着面具”这两点说。

2.法则:坦白你自己;体现:鲁迅在文学创作中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以各种方式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激情呐喊的同时流露出阴郁的情绪。

3.“独特”是指鲁迅比别人更清醒,认识更深刻,更透彻,对事情判断更理智,所以他的信心没有其他人足,更会流露出质疑和消极的情绪。

对于这个“独特”之处,作者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五四”以后的历史证明鲁迅是对的,这也正是鲁迅超出其他人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