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分娩产程观察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02
分娩过程护理
产程观察与记录
产程观察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监测胎心、 宫缩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 处理。
产程记录
详细记录产程时间、宫缩频率、 胎儿情况等信息,为医生提供准 确数据。
产妇疼痛管理与舒适护理
疼痛缓解
采用非药物性方法,如呼吸法、按摩 等,缓解产妇的疼痛感。
舒适护理
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产妇的体位舒 适、提供心理支持等,提高产妇的舒孕妇的健康 状况,包括血压、血糖、 骨盆等指标,预测分娩风 险。
孕期营养与健康生活
均衡饮食
保证孕妇获得充足的营养 ,包括蛋白质、铁、钙、 叶酸等,以满足胎儿生长 和母体需求。
适量运动
孕妇应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强 体质,为分娩做准备。
避免不良嗜好
孕妇应避免吸烟、饮酒等 不良嗜好,以及过度劳累 和熬夜。
心理调适与产前教育
心理支持
家庭支持
孕妇在孕期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 情况,心理调适可以帮助她们缓解情 绪压力。
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陪伴对孕妇的心理 健康非常重要,可以为她们提供情感 上的支持和帮助。
产前教育
通过产前教育课程,让孕妇了解分娩 过程、哺乳知识、新生儿护理等方面 的知识,增强信心和应对能力。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1
目录
• 产前护理 • 分娩过程护理 • 产后护理 • 特殊情况处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
01
产前护理
定期产检
01
02
03
建立产检档案
在孕期定期进行产检,记 录胎儿和母体的各项指标 ,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 异常情况。
监测胎儿状况
通过产检可以监测胎儿的 生长和发育情况,以及是 否存在宫内缺氧、畸形等 问题。

产科各产程护理常规

产科各产程护理常规

产科各产程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做好入院评估及健康教育,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及舒适。

每日湿式清扫地面2次。

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

3.一般产妇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饮食,特殊情况饮食遵医嘱。

4.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每天2次,连续3天无异常者改每天1次。

体温在37.5℃以上者每天5次,38.5℃以上者每4小时1次,39℃以上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每天记录大便1次。

5.根据有无产兆,将患者送入待产室或病房,遵医嘱进行分级护理;观察胎心及产兆,每班听胎心1次,如有胎心异常者予以吸氧,左侧卧位,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如有胎膜破裂者嘱患者卧床,听胎心并立即报告医师。

6.经常巡视患者,了解病情,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及健康指导,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7.根据患者心理特征,实施心理护理。

二、第一产程护理常规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临产后立即送入待产室。

助产士热情接待患者,做好环境介绍,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强化教育,帮助患者掌握分娩时的呼吸技巧和躯体放松技巧,以便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3.认真查看门诊资料,掌握患者孕期动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产时评估。

4.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及空气清新。

5.注意患者的营养,鼓励少量多次进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

并注意摄入足够水分。

6.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特殊患者按医嘱执行。

潜伏期每60分钟、活跃期每15~30分钟听胎心1次、每小时观察宫缩1次,必要时做胎心监护。

每2~4小时做肛查或阴道检查1次,并及时做好记录。

7.做好心理护理,尽可能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

8.注意患者的休息及膀胱排空情况,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和补液;做好外阴皮肤准备。

9.胎膜破裂后,立即听胎心,注意羊水的性状、颜色和量,同时记录破膜时间,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

胎头高浮者抬高臀部,以防脐带脱垂。

10.有感染者,应予以隔离。

11.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3~4cm,即送入分娩室,准备分娩。

三个产程的观察及护理

三个产程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状况
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呼 吸、心率等,以及是否出现窒
息等情况。
护理措施
促进胎盘排出
在胎盘剥离后,可以适当地按摩子宫 底部,以促进胎盘排出。
缝合软产道损伤
对于软产道损伤,需要进行及时的缝 合处理。
新生儿护理
对新生儿进行保暖、吸氧等必要的护 理措施,并确保其生命体,要特别注意预防产后 出血,可以通过按摩子宫、使用缩宫 素等方式来预防。
关注产妇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 心理支持和辅导。
04
谢谢观看

注意事项
01
02
03
注意观察产程进展
密切关注产程进展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避免过度疲劳
合理安排产妇休息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影响产程进 展。
防止感染
保持产道清洁卫生,防止 感染发生。
02
第二产程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要点
宫缩情况
观察宫缩的频率、强度和 持续时间,判断宫口扩张 程度。
胎儿情况
监测胎心音、胎位和胎儿 下降情况,判断胎儿是否 正常分娩。
产道情况
观察产道是否正常,有无 异常出血或撕裂伤。
护理措施
指导产妇正确用力
监测生命体征
在宫缩时指导产妇向下用力,帮助胎 儿顺利通过产道。
定时测量产妇血压、心率等指标,确 保母婴安全。
心理支持
给予产妇鼓励和安慰,缓解紧张情绪, 增强信心。
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会阴部
在胎儿头部即将娩出时,采取措 施保护会阴部,避免撕裂伤。
三个产程的观察及护理
目录
• 第一产程的观察及护理 • 第二产程的观察及护理 • 第三产程的观察及护理 • 产后的观察及护理
01
第一产程的观察及护理

正常分娩第二产程护理常规

正常分娩第二产程护理常规

正常分娩第二产程护理常规相关知识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是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为止。

一般需1~2小时,最长不超过2小时。

护理问题/关键点1 胎儿窘迫2 产程延长3 疼痛4 心理支持5 教育需求护理目标1 产妇情绪稳定,有正常分娩的信心2 产妇正确使用腹压,积极参与3 产妇及新生儿没有产伤初始评估1 产妇生命体征2 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3 胎心率4 子宫收缩情况5 膀胱充盈程度持续评估1 产妇在第一产程末的情况1.1胎心情况1.2宫缩及宫口情况:阴道检查,了解宫口扩张程度、胎先露、胎方位1.3进食情况2 心理状况3 接产准备干预措施1 体位协助产妇取截石位于产床,并注意保暖。

2 饮食鼓励进食,正确评估产妇及胎儿情况,适时消毒外阴,做好接产准备,接产前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3 心理护理向产妇提高产程进展信息,给予支持与鼓励,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

4 宫口开全时测血压一次。

观察产程进展,密切监测胎心5~10分/次,持续胎心监测PRN,如胎心率异常,应予阴道检查,尽快结束分娩。

注意宫缩的节律、强度、腹形,有无子宫压痛,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 接生者应正确掌握分娩机转,严格无菌操作,按接生操作规范助产,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6 如出现下列情况,通知医生:6.1宫缩异常:宫缩乏力、强直宫缩、不协调宫缩等。

6.2胎儿窘迫。

6.3胎头下降停滞1小时以上。

6.4羊水浑浊。

健康教育说出产程进展的相关知识:A.体位:截石位B.学会深呼吸以及各种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分散注意力、按摩、听音乐等等)C.阴道自然分娩者正确运用腹压D.注意保存体力,鼓励进食E.增加自然分娩的自信心。

分娩各产程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分娩各产程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正常分娩各期的观察及护理妇产科计永梅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影响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待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和膈肌收缩力以及肛提肌收缩力,其中子宫收缩力是最重要的,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一、先兆临产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先兆临产(一)不规律的子宫收缩(二)胎儿下降感(三)见红(为可靠的分娩先兆)临产前24-48小时内,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和宫颈黏液相混经阴道流出,称为见红。

二、临产诊断有规律而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同时伴有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规律宫缩一般以每次持续30秒或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左右为准。

三、产程分期分娩的全过程是从规律性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称为总产程。

临床上将总产程分为三个期。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不超过2小时;经产妇通常在30分钟即可完成,不超过1小时。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初产妇与经产妇相同,约需5-15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三、产程护理(一)第一产程妇女的观察和护理1.临床表现(1)规律宫缩(2)宫口扩张(3)抬头下降(4)胎膜破裂2.可能的护理诊断焦虑:与知识、经验缺乏有关疼痛:与逐渐增强的宫缩有关3.护理措施(1)观察生命体征每天测T、P、R 2次,每日在宫缩间歇期测1次血压(2)监测产程进展要认真监测并记录胎心、子宫收缩、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程度、破膜及羊水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寻找原因,协助进行处理。

(3)促进舒适补充液体和热量;注意活动与休息;保持会阴部的清洁与干燥;及时排尿与排便。

(4)疼痛护理进行产前教育及产时指导,教会产妇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如呼吸训练和放松的方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以缓解疼痛。

正常分娩产程护理

正常分娩产程护理

整理课件
9
一、潜伏期护理
• 临产的标志:规律的自然发动的宫缩,至 少2次/15分钟;同时伴有下列症状中的两个 表现:1.宫颈完全成熟展平;2.宫口开大 3cm;3.宫颈由朝向后方转向前方;4.胎膜自 发的破裂(不管是否发生宫缩)
• 潜伏期的定义:指规律的子宫收缩,进行 性的宫颈变化和宫口扩张,直到宫口开大 至6cm.
活跃期:以宫口扩张6cm作为活跃期的标志。 活跃期停滞诊断标准:破膜且宫口扩张≥6cm后,宫缩正常,而且 宫口停止扩张≥4h可诊断,宫缩欠整理佳课件,宫口扩张停滞≥6h可诊断。3
第二产程新观点:
• 旧: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h,不应超过2h,经产妇 通常数分钟完成,也有达1小时者,但不应超过1小时。
鲜的阴道出血。C.需要用缩宫素加强
宫缩。D.人工破膜后加强宫缩,羊水
有胎粪污染。E.应用麻醉镇痛。
整理课件
22
第二产程护理:
• 1.指导产妇正确用力 • 2.会阴清洁消毒 • 3.接产:一般在抬头拔露2-4cm开始上台接产,接产操作要点是均匀的控制抬
头娩出速度,在宫缩间隔期间均势地慢慢娩出胎儿。 • 4.新生儿处理 • 5.会阴侧切:(熟悉会阴侧切的时机) • 6.禁止加腹压助娩胎儿:
• 6.及时排空膀胱
整理课件
21
• 7.不支持进行的常规措施:不支持常规 人工破膜,不剔除阴毛、
• 8.活跃期延长:进入活跃期每4小时阴 道检查一次,或有必要时进行,怀疑 有活跃期延长,应报告医生。
• 9.如出现以下情况,应持续胎心监护:a.
产妇有一次体温产国38℃,连续2次间
隔2小时测量,2次均高于37.5℃.b.新
整理课件
19
护理措施与护理观察:

产科护理的常规

产科护理的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第一节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观察要点观察孕妇产兆(宫缩、胎膜、阴道出血情况),胎心胎动及血压。

护理措施1、执行入院患者一般护理常规.2、监测并记录胎心2次/日.3、根据医嘱吸氧3升/分,2次/日,测血压。

二、产后护理产后护理1、产后小时督促产妇饮水〉500毫升,产后2—4小时以内鼓励产妇排尿,排尿困难者用诱导促排尿,无效时应导尿并留置尿管,饮食易消化促进泌乳的营养丰富的。

2、产后2小时内每半小时压宫底一次,注意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

3、保持外阴清洁,会阴护理每日2次4、及时更衣,床单元整洁5、正常分娩后30分钟内开始早吸吮,多吸吮,按需哺乳。

第二节母乳喂养护理1、帮助婴儿在产后30分钟内完成早吸吮,与母亲皮肤早接触不少于30分钟2、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3、指导产妇掌握正确哺乳方法与婴儿含接姿势.4、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5、每次喂奶前母亲需洗净双手及清洁乳头,切记用肥皂或酒精清洗奶头,以防干燥或皲裂。

6、发现产妇乳头乳头扁平或凹陷、乳胀、乳头皲裂等问题,并提供指导及治疗。

7、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者,及早退奶,并指导进行人工喂养。

第三节剖宫产护理术前护理1、观察宫缩、胎心、血压、羊水性状。

2、铺麻醉床、协助做术前化验检查.3、备齐新生儿用物、新生儿抢救药品与复苏器械,并备好宫缩剂。

术后护理1、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根据麻醉方式执行麻醉护理常规2、执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3、术后测血压(30分钟×4次)至血压平稳,4、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

5、观察尿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6、按医嘱给药。

第四节妊娠期高血压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全身水肿情况,根据医嘱监测血压,记出入量及尿量2、听取产妇主诉(有无头痛和头晕、眼花、视觉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3、观察应用硫酸镁后有无中毒反应护理措施1、执行产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卧床休息,尽量左侧卧位,保持病室安静,做好生活护理.3、根据医嘱给予吸氧、解痉、镇静、降压药物.4、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材。

妇产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护理常规第一节产科护理常规一、产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产前护理观察要点观察孕妇产兆(宫缩、胎膜、阴道出血情况),胎心、胎动及血压。

护理措施1.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做产前检查。

无灌肠禁忌症的给予温肥皂水灌肠。

3.做胎心监测一次,并按规定监测记录胎心音。

4.根据医嘱吸氧、测血压等。

健康教育1.告诉孕妇分娩先兆。

2.教会并督促孕妇自数胎动3次/日,每次1小时,左侧卧位,在产前病房或待产室,有异常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护士。

3.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充分休息,做好迎接分娩的准备。

(二)产后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产妇面色、血压、宫底高度、阴道流血情况、膀胱充盈及排尿情况。

2.观察产妇乳房泌乳、母乳喂养、会阴切口、恶露的量、色及气味。

3.观察产妇饮食及活动量、思想情绪。

护理措施1.产后2小时给饮水>500ml、补充能量。

产后4小时以内鼓励产妇排尿,排尿困难者可诱导促排尿,无效时汇报值班医生给予导尿并留置尿管定期开放。

2.产后4小时内每半小时按压宫底一次,注意阴道出血量并记录。

3.保持外阴清洁,会阴护理2次/日,有水肿式会阴肿胀者遵医嘱给予硫酸镁湿热敷。

4.保持床单元整洁,必要时更换产垫。

5.正常分娩半小时内开始早吸吮、多吸吮,按需哺乳。

母婴同室、母婴分离时要教会正确的挤奶方法(除非有医学指征)。

6.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抚触。

7.新生儿出生后无医学指征即接种乙肝疫苗5mg于右臂三角肌,24小时后接种卡介苗0.1ml于左臂三角肌。

健康教育1.告之产妇产后4h内排尿的重要性,使其配合。

2.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做好会阴部清洁、乳房护理、合理营养、适量活动。

3.指导新生儿一般护理。

(三)产后出院指导1.哺乳期应吃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汤类饮食,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坚持母乳喂养。

2.劳逸结合,适当活动,有利于子宫复旧。

3.注意个人卫生,室内通风,勤换衣服,每日刷牙,注意外阴清洁,汗多时可用温水淋浴,产后1个月内不宜盆浴。

产科护理常规

产科护理常规

产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产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正常产前1、孕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作入院介绍,并通知医师。

2、填写入院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3、尚未临产者,护送至病房床前,严密观察临产的先兆症状,及时送产房待产。

4、注意饮食及休息,取左侧卧位。

5、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早、中、晚各一次,每天交接班时听胎心,发现异常,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6、关心、体贴孕妇,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二〉、正常产后1、休养环境应安静舒适,冷暖适宜、空气新鲜。

2、产妇产后2小时入休养室时、2h、3h、4h各观察血压、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一次,并记录于产后12小时观察记录上。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3、及时补充水分,产后2~4h鼓励并督促产妇下床排尿,第一次排尿时请家属注意搀扶。

产后6h仍不能自行排尿者,应采取措施、诱导排尿、30min后仍不能排尿时,按医嘱行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定时开放。

4、产后24h内应卧床休息,24h后鼓励下床活动,行产后康复训练指导。

5、饮食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忌生冷、酸辣等刺激性事物。

6、协助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7、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超过38℃,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8、嘱其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1/5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液清洗会阴至少两次。

9、每天会阴擦洗2次,擦洗会阴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发现红、肿、硬结者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10、有侧切伤口者,指导其取右侧卧位,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二、第一产程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执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做自我介绍和环境介绍,态度和蔼,关爱产妇,协助其洗脸、擦汗、更衣、更换床单,保持会阴部清洁。

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减轻产妇疼痛,以解除紧张、焦虑、孤独的心理。

3、活动与休息如果产妇宫缩不强,未破膜,鼓励其在室内适当活动。

如阴道流血、胎膜早破、用镇静药后、初产妇宫口扩张5cm以上或经产妇宫口已扩张3cm应卧床休息。

正常分娩第三产程及产后2小时护理常规

正常分娩第三产程及产后2小时护理常规

正常分娩第三产程及产后2小时护理常规概述: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即胎盘剥离和娩出的过程。

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护理问题/关键点1、胎盘滞留2、产后出血3新生儿复苏4、教育需求初始评估1、测量生命体征2、监测并判断新生儿情况3、阴道出血量4、胎盘剥离的征象持续评估1、产妇生命体征,重视其自觉症状2、新生儿Apgar评分3、胎盘剥离征象1)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高达脐上2)阴道口外漏的脐带自行延长3)阴道少量出血4)手掌尺侧轻压耻骨联合上方,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4、胎盘剥离前剥离后的阴道出血总量,颜色5、监测产妇产后的情况6、会阴部情况7、膀胱充盈情况8、母婴接触9、心理状况一般干预措施1、观察新生儿外观情况1.1 在产后1分钟和5分钟时评估新生儿心率、皮肤颜色、生理反射、呼吸、肌张力。

1.2 观察神志、肤色,有无脱水。

1.3 观察呼吸,有无喘息、鼻翼扇动、三凹征、呼吸暂停。

1.4 观察吸允哺乳能力,鼓励母乳喂养。

1.5 检查有无外观畸形1.6 测量新生儿身长和体重2、如下列情况未得到纠正,通知儿科医生2.1低血糖2.1低温2.3 呼吸窘迫2.4其它异常情况3、胎儿娩出后,常规催产素20单位肌注4、判断胎盘剥离排出的方式4.1胎儿面娩出式4.2母体面娩出式5、检查胎盘胎膜: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副胎盘。

6、检查有无软产道裂伤7、预防产后出血8、监测产妇产后情况8.1测血压、心率8.2如有体温升高,及时测体温8.3子宫复旧(宫底,位置,硬度)9、测量阴道出血量10、观察会阴部情况:有无血肿,水肿11、评估生命体征及时观察膀胱充盈情况12、注意产妇体力及时补充能量12、产后协助母婴早接触,协助母乳喂养。

13、使产妇舒适。

13.1保暖13.2保持床单元整洁。

13.3如有会阴水肿,血肿遵医嘱配合大夫及时处理。

14、鼓励产妇排尿,必要时导尿。

15、如有下列情况,及时通知大夫。

15.1有大量阴道出血。

15.2产妇生命体征布稳定。

正常分娩诊疗常规

正常分娩诊疗常规

正常分娩诊疗常规正常分娩是指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周期间的分娩。

临产的标志是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镇静药不能抑制临产。

总产程包括三个产程:第一产程是指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第二产程是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不超过2小时,经产妇约需数分钟至1小时;第三产程是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入院标准是妊娠已足月,有见红、破膜,或规律宫缩等临床表现者。

入院处理常规包括心理护理、检查与监护、肛查了解宫口扩张程度、是否破膜、骨盆大小、确定胎位、先露下降程度等。

必要时进行检查,以进一步了解骨盆、胎先露、胎位、子宫颈的状况,决定分娩方式。

各产程的观察和处理常规包括:第一产程观察宫缩定时,观察记录宫缩持续时间、强度及规律性、间歇时间并记录在产程图上。

隔1-2小时于宫缩间歇期听胎心一次,宫口开大3CM至开全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并记录,必要时行胎心监护。

观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宫口开3CM以前,每4小时肛查一次,宫口开3CM以后,每2小时肛查一次,并记录在产程图上。

记录破膜时间及性状。

监测血压每隔4-6小时测量血压1次,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血压增高者增加测量次数。

第二产程每10-15分钟听胎心一次,指导产妇正确应用腹压,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4CM,进入产房做好接生准备,胎头着冠时消毒接产,保护会阴,必要时行会阴侧切或直切。

第三产程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在胎儿娩出后,使用宫缩剂并记录出血量,剥离胎盘后进行助娩,检查胎盘和胎膜是否完整。

然后检查会阴、和宫颈是否有裂伤,并进行缝合。

产后观察和处理常规包括产妇在产后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心电、精神状态、宫底高度、子宫收缩情况、出血和会阴、是否有血肿。

同时指导产妇进行排尿,并每天观察体温、宫底高度、子宫收缩情况、宫体是否有压痛、恶露量、颜色和异味、乳房泌乳以及会阴伤口的愈合情况。

分娩期护理常规

分娩期护理常规

分娩期护理常规第一产程观察及处理1、一般护理1)热情接待产妇,态度亲切和蔼,仔细认真。

2)全面了解产妇的情况,特别是既往生产史及目前的情况。

3)有下列情况者必须卧床休息:胎膜早破、先露高浮、胎位不正阴道流血、妊高征、心脏病、严重肺结核等。

4)鼓励产妇进食进饮,一般以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为宜,不能进食者酌情给予输液。

5)产妇合并有传染病者,应做好隔离措施。

2、产程观察1)宫缩。

包括宫缩开始的时间、间隔时间、持续时间及强度,如宫缩不正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

2)胎心音●有正规宫缩后每小时听1次。

●行人工破膜后应立即听胎心音。

●胎心异常者每15分钟听1次,或酌情增加听胎心次数。

●胎心音在120次/分以下或160次/分以上、或快慢不规则时应立即吸氧,更换体位并告知医生,作好记录。

必要时可行肛诊或阴道检查,排除脐带脱垂的可能。

3)血压。

入室后测血压1次,两班交接必须测血压,妊高征病人遵医嘱定时测量血压。

4)肛诊。

根据宫缩情况进行肛诊,了解宫口开大及先露下降情况。

产前出血者禁止肛诊和灌肠。

5)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有产后大出血史、羊水过多、双胎产妇、肝功能异常者,应常规备血。

6)产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产程进行受阻或胎儿宫内窘迫,应立即告知医生,尽早结束分娩。

7)排尿的护理随时注意产妇排尿情况,膀胱充盈经一般处理无效者应行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对试产及产程异常者应注意尿色变化,如有血尿,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尽早结束分娩。

第二产程观察及处理1、产程观察1)初产妇宫口开全、儿头拨露,经产妇宫口开大3厘米、宫缩较强者,准备接产。

2)每15分钟听胎心音1次,如胎心出现异常,应尽快结束分娩。

2、接产1)心理护理2)专人守护,给予产妇安慰和支持,消除其紧张、恐惧感,宫缩间歇时协助产妇饮水。

3)行会阴清洗,保持外阴清洁,若宫口已开全,胎膜未破者可行人工破膜。

4)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宫缩间歇时注意休息。

5)保护会阴,可用拇指法,握拳法,手掌法,按接产者习惯选用。

产科正常待产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产科正常待产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产科正常待产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提供护理系统,促进有效适应,减轻疼痛: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产妇描述对疼痛的感受,帮助其采取有效的缓解疼痛措施,如指导产妇深呼吸、按摩腰骶部。

宫缩间歇指导产妇放松休息,恢复体力。

和患者交流,转移其注意力。

2.观察产程进展:1)子宫收缩及胎心:助产士将手掌放于产妇腹壁上,宫缩时宫体部会隆起变硬,间歇期会松弛变软。

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规律性以及间歇期时间,并做好及时记录。

用胎儿监护仪,可观察胎心率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判断胎儿在宫内的状态。

2)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宫口扩张曲线及胎头下降曲线,常选择产程图描记,体现产程进展情况,并对产程的处理有指导意义。

3)胎膜破裂:产妇如发生胎膜破裂,应立即给予听胎心,并密切观察羊水性状、颜色和流出量,做好相应记录及破膜时间。

4)血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第一产程期间宫缩时血压常升高0.67~1.33kPa(5~10mmHg),间歇期恢复原状。

应每隔4~6h测量1次患者血压。

发现血压升高应增加测量次数并给予相应处理。

3.促进舒适:1)提供休息与放松的环境:护理人员应尽量保持镇静、温和的态度,低而平静的声音,在需要检查或处理前务必告知产妇所需的时间,让她有心理准备。

2)补充液体和热量:鼓励产妇在两次宫缩间歇少量多次进食,保证足够水分摄入,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

3)活动和休息:当宫缩不强且未破膜时,鼓励产妇适当走动,利于加速产程进展。

初产妇宫口接近开全或经产妇宫口扩张4cm时,应采取左侧卧位。

4)排尿与排便:为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应鼓励孕妇每2~4h自行排尿1次,胎头压迫造成排尿困难时需要导尿。

5)阴道检查:应适时在宫缩时进行,次数不宜过多。

临产初期,每隔4h查1次。

宫口开大3cm送产房待产。

分娩期护理常规

分娩期护理常规

分娩期护理常规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有规律宫缩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分娩期分为四个产程:第一产程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需约6-8小时;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一般需1-2h,经产妇需数分钟至1h;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一般需5-15min,不超过30min;第四产程为胎盘娩出后2h。

第一产程:1.热情接待待产妇;认真评估产妇情况;对初产妇或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应再次进行骨盆外测量,有异常者,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相应的处理,并做好健康教育。

2.产程进展情况观察(1)宫缩:观察宫缩强度、持续时间及间歇时间。

每次连续观察20-30min或至少观察3-5次宫缩,并做好记录。

(2)肛查及阴检:适时在宫缩时行肛查,次数不宜过多,以不超过10次为宜,每次检查者不超过2人。

潜伏期2-4h查肛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繁者,间隔时间应缩短。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3-4cm送入分娩室。

肛查可以了解宫颈松软度、宫口扩张程度、内骨盆情况、是否破膜及胎先露下降程度,若肛查不清,可行阴道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绘制产程图,有特殊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3.待产妇生命体征监测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特别是血压。

正常情况下,第一产程期间,每个3-6小时测量血压一次。

若发现血压升高,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病人,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通知意思给予相应处理。

4.胎儿情况监测潜伏期1-2h听胎心一次,每次至少听诊1min,宫缩较密者可增加听诊次数。

活跃期15-30min听胎心一次,若有异常,行胎儿心电监护,并通知主管医生。

5.清洁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会阴垫,大小便后及时冲洗会阴。

6.活动与休息产程早期鼓励待产妇下床活动,但下列情况者需卧床:a胎膜已破者b阴道流血者c心脏功能Ⅲ级以上或者有其他内科合并症者d血压≥150/100mmHg者e孕妇发热或怀疑胎儿宫内窘迫者。

产程观察及护理要点

产程观察及护理要点

产程观察及护理要点产程观察是指对产妇进行一系列的身体状况和生理反应的观察和评估,以及对产程进行记录和分析。

通过产程观察,可以及时发现产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产程观察包括以下要点:1.安全观察:产妇在产程中可能出现许多安全问题,如出血、感染、胎儿窘迫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观察产妇是否出现剧烈腹痛、阴道出血、羊水破裂等异常情况。

2.子宫收缩的观察:子宫收缩是产程中最重要的生理现象之一,也是产妇顺利分娩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观察产妇子宫的收缩情况,包括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正常情况下,产妇每10分钟应该有3-5次规律的子宫收缩,持续时间在30-60秒。

如果子宫收缩强度不足、频率过高或持续时间太短,可能会导致产程延长或产程进展缓慢。

3.排尿和排便的观察:产妇在产程中可能会出现尿潴留或大便失禁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关注产妇排尿和排便的情况,如是否能够正常排尿、尿量是否正常、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此外,还要观察产妇的肛门是否有大便溢出现象。

4.胎儿心率的观察:胎儿心率是评估胎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护理人员应通过胎心监护仪观察和记录胎儿的心率变化,特别是在子宫收缩期间。

正常情况下,胎儿的心率应保持在120-160次/分钟。

如果胎儿心率过快、过慢或有明显的变化,可能表明胎儿窘迫,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5.羊水的观察:羊水是胎儿在子宫腔内生活的环境,也是评估胎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护理人员应观察羊水的颜色、气味和量。

正常情况下,羊水应该是清亮的,无气味,量适中。

如果羊水变为混浊、有恶臭味或减少甚至缺乏,可能表明胎儿出现窘迫或感染情况。

6.产妇的情绪和行为观察:产妇在产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焦虑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如是否出现焦虑、恐惧、痛苦等情绪,是否有咬牙、拳头紧握等疼痛表现。

根据产妇的情绪和行为变化,护理人员可以及时给予安抚和疼痛缓解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分娩产程观察护理常规
正常分娩----第一产程
1、助产士相对固定,一对一陪伴。

全面掌握孕妇病情,了解化验、检查结果。

2、做好心理护理,指导孕妇采用非药物性镇痛(如按摩、呼吸镇痛法、导乐球等)及药物
性镇痛方法来减轻阵痛。

3、饮食指导:补充液体和能量,指导孕妇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4、休息与活动:临产后,应鼓励孕妇在室内活动;破膜后胎头未入盆,应卧床休息,抬高
臀部,预防脐带脱垂。

5、观察生命体征,每2小时测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胎膜早破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如有异常,应增加检查次数并予以相应处理。

6、密切观察产程,观察胎膜是否破裂,潜伏期应1—2小时听胎心1次,活跃期每15-30分
钟听胎心1次,每次听诊1分钟。

潜伏期每4小时阴道(或超声)检查一次,活跃期每2小时阴道(或超声)检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强者间隔时间可相应缩短。

每1~2小时监测宫缩并记录。

7、胎膜破裂后立即听胎心,观察并记录羊水的性质、颜色、量和破膜时间。

行胎心监护20
分钟并粘贴与胎心粘贴单。

8、每2小时督促孕妇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先露部下降。

排尿困难者给予诱
导排尿,必要时导尿。

9、静滴缩宫素者按照《静滴缩宫素使用规范》进行观察、护理。

10、疑有感染者,做好隔离防护。

正常分娩----第二产程
1、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将产妇送入分娩室,做好接
产准备工作。

2、准备接生及抢救新生儿的物品和药物。

3、医护人员应陪伴在旁,给予安慰和支持,指导孕妇屏气用力,5—10分钟听一次胎心或
持续胎心监护并记录;持续心电监护,观察血压、脉搏、氧饱和等,同时观察产程进展,如有异常及时请示医生。

4、按要求行会阴清洁消毒。

5、接产过程中注意保护会阴,根据情况适时行会阴切开。

6、应用容器法、称重法准确记录出血量。

7、婴儿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腔内粘液和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

擦干新生儿身上的羊水
及血迹,注意保暖。

8、晚断脐,断脐后用0.5%的碘伏消毒并包扎脐带。

9、做好新生儿的体格检查及身份识别工作。

10、协助母婴做好皮肤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正常分娩----第三产程
1、观察产妇胎盘剥离的征象,及时娩出胎盘,测量阴道流血量。

2、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如有明显缺损,及时行宫腔探查术。

3、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伤口。

4、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10U。

正常分娩----第四产程
1、协助产妇及时进食、饮水,补充能量,做好母乳喂养宣教。

2、正常产妇产后观察两小时,特殊情况延长至产后4小时。

胎盘娩出后立即测量产妇的血
压、脉搏、呼吸、氧饱和,时间为:15min、30min、45min、1小时、1.5小时、2小时各一次,注意产妇精神状态、检查子宫收缩及宫底高度,按摩子宫以查子宫腔内是否积血;注意阴道流血量,外阴、阴道有无血肿,膀胱是否充盈等。

4、观察新生儿反应是否良好,协助早开奶、早吮吸。

观察脐带有无渗血及排便情况,发现
异常积极采取措施,同时报告医生处理并记录。

5、母婴无异常,送出产房,与护理人员交接班,特殊情况特殊交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