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合集下载

中国的行政监督体系的法制监督

中国的行政监督体系的法制监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的行政监督体系的法制监督篇一:论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的舆论监督论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的舆论监督摘要:在我国,随着政治文明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政府的监督,而其中舆论监督是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是宪法赋予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途径,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行政法制监督;依法行政;舆论监督行政法制监督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不仅包括来自行政机关内部的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等的自我监督,也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及社会舆论等对行政机关的外部监督。

舆论监督是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职能,更是宪法赋予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力和参政议政的途径。

一、舆论监督的概述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大众传媒工具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利,表现为言论自由权、结社权、知情权、对政府机构或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进行举报、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舆论监督是宪法赋予人民群众的一项权利,也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意志的重要形式。

准确及时的监督,可以抑恶扬善,稳定社会,凝聚人心,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篇二:中国的监督体系中国的法的监督体系当代中国的法的监督体系,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对各种法律活动进行监督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分两大类: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一、国家监督,指国家机关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这类监督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法的效力,是中国法的监督体系的核心。

1.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是指人大所进行的监督。

它包括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形式有两种,即法律上的监督和工作监督。

(1)法律上的监督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立法程序对某项法律、法规进行审查,确定其是否符合宪法,对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予以撤销,从而实现监督。

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摘要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的行使有着积极和负面的双重影响。

网络舆论使行政问责的主体更加多元化,提高问责效率,对政府和官员产生了应有的制约和监督,推进现代责任政府的实现,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网络舆论中存在着网络暴力、谣言、诽谤和人身攻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

本文主要从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概念和特征开始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两方面展开分析,就如何利用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进行了阐述,提出应从健全网络舆论监督法制和公共领域伦理体系、加强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保持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对独立性、增加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性等方面入手,加强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

关键词:网络舆论, 行政权力,监督,健全,引导目录摘要 (1)引言 (3)一、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3)(一)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 (3)(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特征 (3)二、网络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影响 (4)(一)积极影响 (4)(二)消极影响 (5)三、完善我国行政权力网络监督的对策 (6)(一)加强我国行政权力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建设 (6)(二)进一步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化 (7)(三)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 (8)(四)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 (8)(五)加强主流传播媒体的建设 (9)四、总结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通讯手段,越来越成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有效途径,在行政权力监督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互联网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实现下情上达;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事务通过互联网的沟通功能,使得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可以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公众有效的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中来,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的辩证关系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的辩证关系

龙源期刊网 “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的辩证关系作者:刘照龙戴小泉来源:《声屏世界》2011年第03期“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对于一个开放的社会机体的良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是社会蓬勃发展、变革图新的时代表征。

一个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能够制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我国的新闻报道强调“正面报道为主”“弘扬主旋律”,这在传媒业界几乎没有异议。

然而,正是因为没有异议,批评报道往往被一些部门视为“异类”。

批评报道虽然不是舆论监督的全部,但也不应把批评性报道推到“正面报道”的对立面。

表扬与批评是辨证统一、相互依存的,这才是新闻的正确报道。

新闻报道的立足点是事实,基准是真实客观,不背离法制精神,符合这个标准才是正确报道。

但从现实情况出发,这只是“正确报道”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加上“党纪国法”。

从国家法制和党的政策纪律视点出发,新闻报道应采取“非禁则可”的积极态度。

这也意味着表扬性报道与批评性报道在同一标准下遵从着法理和政策精神,没有主次之分,新闻的正确报道在于两者的动态、均衡统一,缺一不可。

而这,才构成了“舆论监督”这个整体。

当然,随着媒体竞争及小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丧失,那种不负责任的虚假报道一时风生水起,让广大受众甚至被采访对象、新闻主管部门和新闻事件有关部门,既伤透了心,又伤透了脑筋。

建立对新闻记者的约束机制便成为了必然,“监督舆论”也就应运而生了。

加强对新闻舆论载体(主要是对新闻工作者)的有效监督,是完全有必要的。

首先,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其次,新闻媒体管理机制还有待健全。

新闻行业是走在时代变革前列的,但并不是说新闻行业的变革是最彻底的,它仍然还有许多需要健全的地方。

第三,新闻媒体承担的责任太重。

对新闻媒体进行监督,说到底就是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让新闻记者更多地承担起激浊扬清,用文字、图像和声音进行惩恶扬善,匡扶正义,让百姓明辨是非,认清事实,从而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各自的岗位上,而不是行使手中的行政权力或者道德威力甚至是不法暴力对新闻采访进行有意干涉。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摘要当前,舆论监督已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人们翘首盼望舆论监督在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中以及反对官僚主义、行政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这一社会形势,我们要做好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舆论监督中的难点,拓展舆论监督的路子,不断提高在行政监督中舆论监督的透明度。

关键词: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策略。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行政监督的概念及其意义 (3)二、舆论监督的概念及其意义 (3)三、舆论监督的现状、重点及其特点 (3)(一)舆论监督是多种监督中的一种 (3)(二)舆论监督的重点 (3)(三)舆论监督的独特之处。

(4)四、加强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4)五、进行舆论监督所存在的问题 (4)一、记者的心态、素质和舆论监督的需要不相适应 (4)二、机关报体制和实行舆论监督的不相适应 (4)(三)媒体的关注与民众的关注产生错位 (5)(四)媒介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依赖 (5)(五)缺乏健全的舆论监督机制 (5)(六)媒介报道消息的真实性 (5)六、加强我国行政舆论监督的实施路径 (6)(一)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舆论监督 (6)(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6)(三)减少行政权力对舆论监督的干预 (6)(四)优化舆论监督环境 (6)(五)健全舆论监督机制 (7)(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化 (7)结论 (7)参考文献: (7)一、行政监督的概念及其意义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管理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否遵从规章、法律进行检查,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为,以防止和纠正管理中的失误和偏差,保证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它既包括专业行政监督机构对其他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上级行政机构对下级行政机构的监督、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监督和行政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监督,也包括行政机关以外的政党组织、国家机关、大众舆论、社会团体和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

我国行政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我国行政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行 政舆 论监督 存在 的 问题 及原 因
5 .行政舆 论监督 中新 闻媒体 人员 的素质不 高
在 行政舆 论监督 中 , 由于 媒 体 部 分 人 员 的 职 业 道 德 素 质 不高, 往往 出现“ 有 偿 新 闻” 、 利 用新 闻敲诈勒 索 , 或 是 用 新 闻 进 行诬 陷等情 况 。还 由于新 闻媒体 人员 的专 业 素养 不高 , 使 其 对行 政舆论 监督报 道 的方 式和力 度 的把 握上 不足 , 从 而没 有 掌握 正确 的舆论导 向, 对 政 府行 政 机关 恶 意 抹 黑 , 损 坏政 府 形象 , 影 响社会 稳定 。
二、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问 题 的 改 进 建 议
针 对现实 行政舆论 监督 的种种 问题 , 为 了完善 行政 舆论 监督, 改善 问题 , 笔者 提 出以下几点 改进建 议 : 1 .完 善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法 制 通 过全 国人大立 法形 成一 部 全 国性 的《 舆 论监 督 法 》 或 是《 新 闻法 》 。以专 门法 的形式 对 行 政舆 论 监 督 既规 范 又保 障 。规 范行政舆 论监 督 中 主客 体 的权 利 、 义务 , 并 对 行 政舆 论 监督 的方式 、 手 段 加 以 规 定 。保 障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关 系 中各 方 的利 益 , 严 禁诬 告 、 毁 谤 和 打 击 报 复 。对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的 各个环 节做 出 明确 的规 定 , 提 高 其 操 作 性 。 在 立 法 这 一 点 上, 有 的 地 方 政 府 已有 了 良好 的 开 端 , 如 1 9 9 5年 5月 广 东 声 珠 海市 制定 了一个有 关舆论 监督 的地方性 法 规——《 珠 海 市 新 闻舆 论 监 督 办 法 ( 试行 ) 》 , 海南省 也 出台了《 关 于 舆 论 监 督 工作 的暂行规 定 》 , 都 对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作 了 一 定 的 法 律 规 范 和保 障。希望 有此 良好 的开 端 , 最 终 出 台一 部 全 国性 的《 舆 论 监督 法 》 来 对行 政舆论 监督作 出规 范和保 障 。 2 .健 全 行 政 舆 论 监 督 机 制 ( t ) 健 全新 闻记者采 访机制 。保 障记者对 政府 行政 机 关 及 其 公 务 人 员 的违 法 违 纪 行 为 , 有权 进 行 采访 , 有 权 进 行 客 观报道 和公正 评价 , 任 何 单位 和 个人 都 不 得 以各 种 借 口 , 妨 碍采访 活动 , 被 监 督 一 方 和 有 关 主 管 部 门 对 记 者 的 采 访 应 积 极配合 , 一 要实 事求是 地 提供 情 况 , 不 回避 , 不隐瞒, 二 要 为 记者 的采访 提供必 要 的条件 , 给 与支 持 , 三要 对 新 闻传 媒 揭 露 出来 的 事 情 , 及时 纠正 , 严肃 处 理 , 这 一 机 制 的建 立 , 必 将 推动 行政舆 论监督 的深入 和有效地 开展 。 ( 2 ) 健 全行政 舆论监 督 的信 息反馈 机制 。正确 开 展行 政 舆论监 督 , 必须 注重社会 效果 , 解决 实 际问题 , 对 新 闻 报 道 批 评 和揭 露 的行 政 机 关 的 不 正 之 风 与 坏 人 坏 事 , 被“ 曝光” 的 行 政机 关单位 或上级 主管 部 门要 及时采 取行动 进行 查处 , 要 在 各 自职权 范围 内认 真加 以解决 , 并将 解决 问题 的情 况及时 向

怎样发挥新闻舆在行政监督中作用论文

怎样发挥新闻舆在行政监督中作用论文

试论如何发挥新闻舆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新闻舆论能给不法者造成一种新闻舆论压力;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

因而探讨新闻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舆论作用行政监督问题与对策新闻舆论监督在西方国家习惯上称之为第四种权力,把它视为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重的一种权力。

新闻舆论监督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制度建设,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

因而探讨新闻舆论对公共行政的监督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闻舆论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所谓新闻舆论监督,简言之就是利用新闻媒介等大众传播手段,对国家事务、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违反公共道德或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引起人们的关注,形成社会普遍性的看法,借助新闻舆论的压力使上述不良、不法行为得以及时纠正和救济,从而确保权力的良性运行,维护社会的公平及正义。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正在逐步完善,正在建设法制现代化的国家,而司法公正原则是法制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

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成为司法机关抵制法外因素的坚强后盾;可以约束司法权力,防止司法专横;可以保证全体大众受益而不是个人或少数部门受益。

(二)新闻舆论监督可有效地扼制腐败、防止权力的滥用通过社会舆论,一方面,能够及时传达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措施,以威慑腐败分子,另一方面,特别是通过新闻媒体,揭露腐败行为,使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在这方面,新闻媒体及广大新闻记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例如近年来揭露出的许多以权谋私及走私大案,都有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的积极作用[2]。

二、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各新闻媒介都在致力于探索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最佳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行政权力外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权力外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行政权力的行使需要被监督,舆论监督作为行政权力外部监督的重要形式,对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舆论监督从建国初期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对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产生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监督不力、监督不易、监督错位等问题亟需解决。

我国应消解当前舆论监督的困境,创新媒介体制,统一监督权责,健全新闻法制,保护舆论监督,保持舆论监督和行政权力监督之间的合理张力,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行政权力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困境举措行政权力监督伴随着行政权力的行使而产生,舆论监督作为行政权力外部监督的重要部分在当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新闻媒体、行政权力的相关文献,从舆论监督的主旨内涵和发展历程着手,旨在简析当前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指出舆论监督走出困境的出路,促进行政权力的科学、合理、高效地行使,维护良好的行政环境。

一、行政权力监督及舆论监督概述所谓行政监督是指以权力制约权力,实施有效的行政监督,帮助国家机关以及相关机关廉洁、高效、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政府权威,达到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秩序稳定的目的。

舆论监督的主旨内涵是将一切权力置于民意的阳光之下。

从本质上来讲,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广大公众。

(一)行政权力监督概述我国的行政权力监督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行政权力内部监督,它包括专职监察机关的监督和非专职监察机关的监督;一类是行政权力外部监督,它包括立法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政党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

行政权力接受监督是由权力所具有的特征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它在现代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共同构成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保障着公权力的有序行使,确保我国民主建设的进行。

(二)舆论监督概述1.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1)从“报刊批评”到“舆论监督”(1978--1988)中共一贯重视报刊的批评、监督功能。

舆论监督的功能

舆论监督的功能

舆论监督的功能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表达具有社会普遍性的意见, 对国家政府、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决策及行为, 以及社会上有悖于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实行的某种制约。

由于它具有事实公开、传播快速、影响广泛、披露深刻等特点, 所以能迅速聚焦人们的眼球, 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引起政府的关注,促进矛盾和问题的及时解决以及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惩处。

从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来看, 像湖南嘉禾强制拆迁事件、安徽阜阳假奶粉案、广州孙志刚事件、沈阳黑帮头目刘涌案、山西黑砖窑事件等, 事件真相的披露及对有关人员的处理, 无不显示出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舆论监督是“无处不在的眼睛”, 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强制的力量”。

向权力挑战是新闻舆论的天性, 公众的舆论监督是贪官污吏的天敌。

当前, 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各种舆论监督的工作力度, 民主政治的空前发展也为舆论监督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而要搞好新闻舆论监督, 必须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以充分发挥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功效。

从积极作用看, 新闻舆论监督有如下功能: 一是宣传引导功能。

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

引导舆论, 是现代新闻媒体的最主要任务, 它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能引领整个社会的舆论方向。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 深刻揭示了新闻舆论在新时期的功能和作用。

新闻媒体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多、社会影响广等特点, 对社会起着一种“了望哨”的作用, 它能够有效地对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 讴歌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是舆论导向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是规范强制功能。

新闻舆论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世, 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 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 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 在通常情况下, 即使人们对违反规范的行为有所知晓, 也不会发生有组织的社会制裁行动。

试论我国的社会舆论监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试论我国的社会舆论监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中 极 具 影 响力 。 ( ) 会 舆 论 监 督 的 功 能 二 社
使 而 最 政议政 的有效 形式 , 是沟通政府与群众的重要途径。 通过社会舆论监 均 衡 , 社会 处 于最 佳 运作 状 态 的 重 要 方 式 , 且 也 是 最 快 捷 、 方便
督可以反 映人 民群众 的意见和呼声 , 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关系, 对 于提高 公民民主意识 , 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维护 社会稳 定 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目前我 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 , 各种利益
行政 、 立法和 司法权 的重要 力 量 , 承担 社会 功 能实现 的重要 载体 , 直 受到党和 国家 的重视 。 是 一 目前我 国正 处 于改 革 的攻 坚 阶段 , 种 利益 的摩擦 , 旧体 制 的碰撞 使社 会舆论 监督 存在 诸 多的 问题 和 面 临 巨大的压 力 。 各 新 因此 , 我 国社 会 舆论 监督 的 对 现状 和存 在 问题 进行 剖析 和研 究 , 并提 出解 决 问题 的对 策 , 改进 和 完善 我 国 的社 会舆 论监 督机 制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对 关键 词 社会 舆论 监督 问题 对 策
督 方 式 , 以社 会 舆 论 监 督在 发 展 社 会 主义 民主 、 全 社 会 主 义 法 制 、 所 健 维护 社 会 稳 定 等 方 面 发 挥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 现 阶 段 , 论 监 督 至 在 舆 少有五种作用: 1评 判 作 用 . 社 会 舆 论是 公 众 的 言论 , 有 明 显 的倾 向性 , 扬 或 反 对 , 扬 或 带 赞 表
要 成 果 , 是 人 类 政 治 智 慧的 结 晶 从 一 定 意 义 上 , 力 的 监 督和 约 也 权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受到舆论监督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受到舆论监督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受到舆论监督正方,应该受到舆论监督。

首先,我认为辩题所指的舆论监督是一种社会监督,是对权力行使的一种制约和监督。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舆论监督是确保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行使权力的有效方式。

舆论监督可以促进政府的透明和公开,确保政府的决策符合民意和社会利益。

其次,舆论监督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

通过舆论监督,公众可以对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从而减少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可能性。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生命线。

”舆论监督的存在可以帮助社会监督政府的行为,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发生。

此外,舆论监督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通过舆论监督,公众可以对社会不公平和不正义的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促使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

正如英国哲学家弥尔所说,“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舆论监督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反方,不应该受到舆论监督。

首先,舆论监督可能会导致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过分顾及公众的意见,而忽视专业的决策和管理。

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需要采取一些不受公众欢迎的决策,而舆论监督可能会让他们在决策过程中过分顾及公众的意见,而忽视专业的决策和管理。

这可能导致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的决策效率和质量下降。

其次,舆论监督可能会导致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过分迎合公众的情绪和偏见。

在某些情况下,公众的情绪和偏见可能会导致一些不理性的决策和行为,而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过分迎合公众的情绪和偏见可能会导致不理性的决策和行为。

这可能会对社会稳定和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舆论监督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

在一个充满舆论监督的社会中,一些人可能会利用舆论监督来进行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从而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这可能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综上所述,舆论监督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在舆论监督和专业决策之间取得平衡,以确保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能够有效行使权力,同时也能够受到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五、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制度(一)

五、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制度(一)

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内容摘要】行政监督在首要价值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尽然走向腐败。

有监督才有法治,没有监督,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将推动保障。

行政监督是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政府职能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

舆论监督是监督制度的一种,体现了公民对党和政府的各项事务、政策和决策的了解。

而这种体现往往会出现在与时俱进的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中。

【关键词】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一、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的定义:(一)广义的行政监督,指政党、立法机、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二)是狭义的行政监督,指行政系统上下级组织间或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

(三)是等同于行政监督检查,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管理对象(行政管理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执行行政机关决定、命令情况所实施的督促和检查活动。

而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及公务员的职务行为进行的监督则被称作行政法制监督。

(四)是认为行政监督=监督行政,社会监督。

即指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对行政机关是否合法、合理地行使行政职权所实施的督察、纠偏等活动。

行政监督系统主要包括内部监督(自律系统)和外部监督(他律系统)。

内部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运用行政监督权力对其自身的行政活动进行监督和监察的行为。

外部监督则主要包括法制监督、社会监督、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

如网络、新闻、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对行政机关进行的社会监督。

二、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一)舆论监督的定义描述舆论监督,西方称之为“第四种权力”。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广义的舆论监督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

舆论监督的性质

舆论监督的性质

“舆论监督”是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确认的概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均有这个概念。

从党的工作角度,舆论监督被视为一种对党政权力组织的公开的监督形式。

本来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各种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等等,自由表达看法,从而对议论客体成形的一种客观效果。

这种监督是一种自在的、无形的精神性力量,监督渠道多样,意见表达包括赞扬、批评两个方面。

在我国,通常所说的“舆论监督”与本来意义上的舆论监督有较大差别,它指的实际上是“传媒监督”,因为大众传播媒介通常被视为“舆论界”。

传媒监督的对象主要是党政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其意见表达的方式是媒介对党政工作中存在的缺点给以批评性的报道。

“舆论监督”成了“传媒监督”,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二者实质上是存在差别的:舆论监督是自然存在的公众集合意见造成的某种效果,而传媒监督就不能不带有媒体自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体背后政治、经济因素对其的控制。

大众传媒在理论上应代表舆论,但是否真正代表舆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国传媒所有权和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舆论监督的特殊性。

大众传媒在我国属于国有资产,党和政府直接领导主要媒体并给以经济扶植,其他媒体也都分属主要媒体或传媒集团、各个党政机构或党领导的团体。

媒体的重大批评报道,通常得到主管机构的指示;一些由记者首先发起的重大批评报道,则要在事后得到主管机构的认可才可能继续。

媒体在一些较小的问题上,拥有一定批评自主权,例如针对某些基层权力组织的批评、针对小型企业和违法事件的批评等。

总体而言,传媒监督在我国,某种程度上是党政权力的延伸或对这种权力的补充。

从理论上说,传媒监督只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

传媒监督的正当性来自公民所享有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传媒作为公民知晓信息和发表意见的公开平台,代行公民舆论监督的职责。

传媒批评的权利不应是一种特权。

简述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

简述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

简述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

1.行政复议: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要求对该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

2.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对该行政行为进行审判。

3.巡视、检查和考核:各级行政机关会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和考核,以检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4.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对行政机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以保证行政机关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

5.舆论监督:公众可以通过媒体等渠道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舆论压力,以促进行政机关的良性运转和公正行政。

以上几种方式都是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实施方法。

通过行政监督,可以保证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 1 -。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

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一、引言行政监督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舆论监督作为行政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增强相关部门透明度、提升行政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舆论监督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入手,探讨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重要性,并分析舆论监督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最后,提出加强舆论监督的对策和建议。

二、概念与特点1. 舆论监督的概念舆论是指社会公众对于某一具体事件或问题所形成的共同意见或看法。

而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媒体等途径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共事务进行评价和约束,推动其依法履职并提供改进建议。

2. 舆论监督的特点(1)公众性:舆论是由社会公众形成并表达出来的,因此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及时性:媒体等传播媒介能够迅速传达信息,使得舆论能够及时形成和传播。

(3)多元性:舆论的形成和表达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4)影响力:舆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能够引起公众对行政机关行为的关注和讨论。

三、舆论监督在行政监督中的重要性1. 促进相关部门透明度舆论监督能够通过媒体等途径公开行政机关的信息,推动相关部门透明度。

公众对于相关部门信息的获取和知情权要求日益增长,通过舆论监督可以促使行政机关主动公开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决策透明度。

2. 提高行政效能通过舆论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机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公众对于行政工作质量、效率等方面提出质疑或批评,可以迫使行政机关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决策效果。

3. 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舆论监督有助于发现并揭露违法违纪等问题,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通过媒体等渠道的曝光,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关切,推动有关部门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舆论监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舆论监督主体不足舆论监督主体主要包括媒体、公众和社会组织等,但目前存在舆论监督主体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媒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依赖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公众对于行政事务的了解程度有限,参与舆论监督的能动性较低。

论政府行政中的舆论监督

论政府行政中的舆论监督

舆论 的监 督 , 发挥参 与行 政 的作 用 , 以对 公共 权力 形 成有 效 的约束 和监督 .推 动我 国 的政府 行政健 康持
续进 行 。

着社会 结构 的变化 、不 同利 益群 体和 不 同利 益诉 求
的相继 出现 、人 民 内部 矛盾 的 内容 与表 现形式 的变 化 , 论监督 在构建 和谐 社会 中的作 用 , 舆 显得更 加 突
舆 论监督 是公 民的宪法 权利 , 国宪法 上言 : 我 国 家是人 民的国家 . 国家 的权力 来 自人 民的授权 , 民 人
应该 有权 监督 国家权力 的行 使是 否得 当 。改 革开 放
以来 . 我党 把舆论 监督 提升 到非 常重要 的位置 。 十三
督 而 出现的各 种腐 败现 象也 日益严 重 ,权钱 交 易” “ 、
摘 要 : 着我 国社会 经济 的 快速发 展 以及物 质 财富的 日益 丰 富, 随 各种腐 败现 象也 日益 严重 , 府公信 力 因之 而 受 政
到 严重 影响 . 在此- 情况下 . 国政 府提 出了依 法行政 的 治 国策略 。 我 以推动 政府 由“ 管理 型 ” 服 务型 ” 向“ 转化 。 而要 实现法 治 国, 就需要 充分发 挥舆 论监督 的 作用 。 为此 , 文对舆 论监督 的 涵义以及其 在我 国行政 中的作 用及 受到 制约 的 因素进 行 了 本 研 究和 分析 , 并据 此提 出了完善舆 论 监督 的建议 , 以对我 国舆论 监督 工作有所 帮助 。
关 键 词 : 府 行 政 : 论 : 督 政 舆 监 中 图 分 类 号 : 6 09 D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7 (01 )9 o 3 — 0 l O — 9 42 0O 一 0 8 3

行政监督之网络舆论监督

行政监督之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征
范围更广 效率更高 方式更灵活 交互更充分
1、范围更广
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 的限制,延伸了传播范围, 使得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 论更加广泛,在监督范围的 广泛性方面显著强于传统的 舆论监督。(监督主体、客 体的广泛)
Page 9
2、效率更高
互联网是一个公共的论坛, 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可以在 这里直抒己见,相互交流, 这不仅扩大了舆论参与的主 体,也增强了舆论监督的有 效性。
滥用网络监督,侵害公 民隐私权、名誉权的现 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最致命的缺陷在于: 信息的准确性无法 核实,虚假信息泛 滥
劣势
在传播过程中可能 会造成信息失真。
网络舆论中的情绪性言论 较为突出,网上存在不少 发泄情绪的偏激言论,甚 至还有进行谩骂和人身攻 击的帖子
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是公民自我教育的方式,网 络媒体是交流传播各种知识和社会信息之 现代化工具,它具有广泛性、社会性、世 界性等主要特征,他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 识、了解天下大事的主要渠道。
网络监督的前提是要求政治公开(也包括 司法与行政的公开),公开才有公正。政 治的民主化、公开化、法制化、科学化以 及政治的高效、清廉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的目标。
网络舆论监督的出路
出路何在?
Page 20
网络舆论监督的出路分析
法律:约束和引导 导向:传统媒体引导 教育,网民素质和行业自律
21
感谢聆听
正义、法律、公德、知识在自发传播,这 是主流;恰恰是这种自愿参与的活动,更 有效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也真实 反馈了人们道德的水准,让主流媒体的导 向有的放矢。
网络舆论监督是民主、公开、平等的推动 力,政治民主化是政治文明的前提,其基 本要求是政治上的民主、公开和平等,这 正是网络监督的前提和目标。

论社会舆论对行政权的监督

论社会舆论对行政权的监督
维普资讯
第 2卷 第 4 8 期
2 O 年 7月 O6
湘潭师 范 学院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n l f i ga oma U i ri ( oil c neE i n o r a t N r l n e t S c i c d i ) aoX n n v sy aS e t o
是宪法等法律中的有关言论 自由的诸条款 , 在我国是宪法 的第 3 条与第 4 条 。这两条是 一般规定 与特别规定 的关 5 1 系。 为舆论监督提 供 了双重保 障。舆论 监督不 同于 其他形
式的监督 如立法 、 司法、 行政监督 的地方 即在 于它所体现 的 是一种权利 , 权力 。尽 管一 些地方 国家机 关 出台 了舆 而非 论监督保 护办法 。 对于媒 体所揭露的问题 。 机关应 当重 有关 视和解决 , 但是媒体和公民并没有依据法律要求被监督者 议。 不能做 出有法律效力的处理决定 。这些特点表 明 , 论 舆 监督并非新闻媒体 和公 民的法定 义务 。也许存 在着 以监 督 政府为 已任的新闻媒 体 , 但是 这种 责任是一 种道德 或政 治 责任 。总之 , 舆论监督是 以权利 制约权 力这 一机制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它是一种 民主性质 的法治监督方式 。
约作用。 关键词 :舆论 监督பைடு நூலகம் 官论 自由; 监督与约束 ‘
中圈分类号 :926 C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 4220)4 01— 3 1 9 48 ( 60 — 01 0 0 0

舆论监督的民主性质
便。作者试图对人类历史上的监督与制约机制提出一种新
的不同的分 类 法 : 1 以权 力制 约 权力 ; 2 以道 德制 约权 () () 力 ;3 以权利制 约权力 。舆 论监督 属 于第 三种 机制 , 民 () 即 主的监督机制。 以权利制约权力( hc o e b gt是 民主社会所 t cokpwr yr h) O i 独有的一项 伟大的治 国战略 。它 的涵义 在于 , 在正确 理解

辩论辩题的舆论监督

辩论辩题的舆论监督

辩论辩题的舆论监督
正方辩手:
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促使政府
和社会机构更加透明和负责,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首先,
舆论监督可以有效地制衡政府和权力,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

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说,“舆论者,善之也。

”这说明舆论可以
成为善治的重要因素。

此外,舆论监督还可以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促使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民生和环境问题。

比如,美国的《华盛顿
邮报》曾通过深度调查揭露了水门事件,最终导致了尼克松总统辞职,这就是舆论监督的力量。

因此,舆论监督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具有积极的作用,应该受到重视和支持。

反方辩手:
舆论监督虽然有其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局限。

首先,舆论监督往往受到媒体的偏见和操纵,容易出现虚假报道和不
实信息,这可能导致对被监督对象的不公正对待。

此外,舆论监督
也容易受到公众情绪和个人恶意的影响,造成对被监督对象的过度
批评和抹黑。

比如,美国的《纽约时报》曾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报道
了虚假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这就是舆论监督的失误。

因此,
舆论监督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地对待。

综上所述,舆论监督既有积极作用,又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我们应该既要支持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又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实现更加有效和合理的舆论监
督机制。

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

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

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那么你对舆论监督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舆论监督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舆论监督的概述所谓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所谓监督,中国《辞海》中的解释是“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所以“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

监督舆论虽然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却具有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

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成果和政治生活状态的政治文明,其核心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扩大包括新闻舆论监督在内的公民的民主监督,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手段,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可以说,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其主要监督方式有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因为“舆论监督的实现需要两个环节:一是提供足够的舆论信息,即可以形成舆论的事实和情况,使人们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有充分的了解;二是在拥有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及有关人进行理性的、坦率的评论。

在信息日益丰富的情况下,舆论批评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人们对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论辩、辩驳乃至争论,即众多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到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摘要当前,舆论监督已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人们翘首盼望舆论监督在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中以及反对官僚主义、行政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这一社会形势,我们要做好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舆论监督中的难点,拓展舆论监督的路子,不断提高在行政监督中舆论监督的透明度。

关键词: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策略。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行政监督的概念及其意义 (3)二、舆论监督的概念及其意义 (3)三、舆论监督的现状、重点及其特点 (3)(一)舆论监督是多种监督中的一种 (3)(二)舆论监督的重点 (3)(三)舆论监督的独特之处。

(4)四、加强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4)五、进行舆论监督所存在的问题 (4)一、记者的心态、素质和舆论监督的需要不相适应 (4)二、机关报体制和实行舆论监督的不相适应 (4)(三)媒体的关注与民众的关注产生错位 (5)(四)媒介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依赖 (5)(五)缺乏健全的舆论监督机制 (5)(六)媒介报道消息的真实性 (5)六、加强我国行政舆论监督的实施路径 (6)(一)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舆论监督 (6)(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6)(三)减少行政权力对舆论监督的干预 (6)(四)优化舆论监督环境 (6)(五)健全舆论监督机制 (7)(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化 (7)结论 (7)参考文献: (7)一、行政监督的概念及其意义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管理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否遵从规章、法律进行检查,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为,以防止和纠正管理中的失误和偏差,保证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

它既包括专业行政监督机构对其他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上级行政机构对下级行政机构的监督、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监督和行政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监督,也包括行政机关以外的政党组织、国家机关、大众舆论、社会团体和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

二、舆论监督的概念及其意义舆论监督, 是指公众对各种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等等,自由表达看法,从而对议论客体成形的一种客观效果。

“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公众, 而新闻媒介通常是公众实施舆论监督的喉舌和代表。

这种监督渠道多样,是一种无形的、自在的精神性力量。

它是公众通过民主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管理的重要方式。

舆论监督的矛头既可以对下(监督社会各界,包括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可以对上(监督政府),但其主要指向是各级权力部门和政府。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在行政监督领域和反腐败的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逐步成为立法、行政、司法外的“第四种权力”。

通过新闻媒介的快速报道、揭露、曝光、评论等形式,引起社会的警觉和关注,产生对行政管理机构的社会压力,从而有效的防止权力的滥用,制约并监督行政权力的行使。

三、舆论监督的现状、重点及其特点(一)舆论监督是多种监督中的一种“舆论监督”这个词它应该是政治学名词,在传统的新闻学中很难找到。

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人们,政治离不开监督,权力离不开制约。

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会导致腐败。

离开监督,任何英明的领袖人物都可能蜕变为尴尬人物在历史上。

离开监督的政治必然会是腐败的政治。

西方人认为,如果不加强监督,加以制约,政府权力很大,它就可能干蠢事、干坏事。

现代国家有了多种监督形式,为了对权力机关进行制衡和对公务人员的活动实行监督,如议会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行政监督等。

任何社会团体、政党都有不同程度的内部监督机制。

还有群众监督,群众是所有监督的参与者。

但群众监督似乎算不上一种独立的监督形式。

群众监督或诉诸法律,或诉诸舆论,或诉诸行政部门。

(二)舆论监督的重点舆论监督既然是从对政治进行监督、对权力进行制约的角度提出来的,是多种监督形式中的一种,那么其监督的重点自然是拥有权力的公务人员和权力机关。

舆论监督是人民包括新闻工作者利用新闻媒介监督和批评各级公务人员的社会性的活动,评论政务、了解党务及一切公共事务。

简言之,舆论监督的重点是监督权力,包括有权力监督政府、执政党的权力,乃至司法机关、立法机关。

当然,这里说的是监督的重点,也是不可少的,其他内容的监督和监督社会一般事务。

舆论监督必须从议政、知政、批评三个方面进行,为了实现舆论监督的重点目标。

(三)舆论监督的独特之处。

舆论监督同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都不一样,后三者都是以权力监督权力,是权力机关所作的监督.而舆论机关从科学的意义上说,它所作的监督不是权力监督,它不应该是权力机关,而是根据宪法为公民规定的出版自由的权利、言论、批评的权利及其他权利进行的监督。

一个国家没有另外几种监督,只有舆论监督,或者另外几种监督力量很弱,那么它的监督机制是不健全的。

但是如果没有舆论监督这个起码的形式,则就不可能进行其他几种监督或无法有效地进行。

舆论监督提供的大量的情况、信息和各种意见,是其他几种监督赖以进行的条件。

四、加强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必要性行政权力它既是损害公众利益的力量,也是为公众服务的力量。

是一种统治社会、管理社会、控制社会的力量,是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怎样使这种力量和权利有利于公众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呢?那就必须对它进行舆论监督。

行政权力舆论监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人们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媒体获得理解与交流,利用舆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促进自我进步; 另一方面是,使人们对政治、经济及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对行政权力提供足够的舆论信息。

舆论监督是行政权力监督的重要形式,行政权力与舆论监督并不互相排斥,能够实现良险互动,他们有其共同的结合点,最终达到双赢目的。

舆论监督是国家的民主政治窗口,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有利于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对政治方面的弊端能够加以指正;其次,行政权力舆论监督对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

五、进行舆论监督所存在的问题一、记者的心态、素质和舆论监督的需要不相适应中国新闻界有很强的“喉舌意识”,但进行舆论监督的意识却很薄弱。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新闻事业是进行宣传和教育人民的工具,是党的喉舌。

仅仅两年以前,新闻界提起“舆论监督”总是用自我批评与批评来作代语,还不是那么理直气壮的。

对于发达国家新闻界人士常常提及的新闻媒介是“第四种权力”等观点,认为这是做不到的,更是避之唯恐不及,而且根本不屑去做,毕竟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观,这些年来,对于记者要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得很不够。

一个记者如果没有这种优秀品质,怎么能期待他对社会上出现的腐败和不公现象挺身而出进行揭露?所以今天的中国新闻界特别需要一批有正气有勇气的记者、编辑来推动舆论监督。

二、机关报体制和实行舆论监督的不相适应在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共产党组织有机关报,一些政府机构、团体、企业办的报纸也被称作机关报。

这有政治因素,也有非政治的原因。

既然称作机关报,办报者的目光往往盯在上面,难免成为上级权力机关的附属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在保证来自权力中心的信息传播。

这样的话,机关报难免有些居高临下,官气,受众和传播者往往不处在平等的位置上。

以教育者自居。

机关报要求它对上级权力人员和机关进行舆论监督,既然受命于上,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独立不受影响是办不到的,这就要求起到互相制约的舆论监督作用,形成一种多元化舆论环境。

而元化的机关报体制则难以互相制约,也难以发出多种声音。

(三)媒体的关注与民众的关注产生错位大众媒体在监督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失语”(即不能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现象,由于国家实际情况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对民众口头的呼吁缺少重视或置之不理。

民众参与也是舆论环境不可或缺的因素。

公共舆论的质量,媒体对民众已经“议论纷纷”的事情故意忽略,有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导致民众的重点与媒体的重点产生错位,在报道中提及的并非民众真正关注、关心的方面。

这主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上,主要是对行政权力的舆论监督的认识不清。

他们对舆论监督是保护、鼓励,掌握公共权力,还是对于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进行打击、压制。

同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行业领导,缺少一定的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承受能力,缺乏接受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勇气和胸怀。

其次,公众受到约束不敢讲真话,人们缺乏对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认识,缺乏坚持真理真信念。

(四)媒介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依赖从根本上说,媒介舆论监督活动这一权利是宪法赋予和保障的。

权利基础来源于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和人民的知情权,正是因为这一传统架构,使媒介的舆论监督活动依赖某些领导的个人权威,甚至依赖党政权力。

长期以来,对各级领导出现的问题监督的少,对群众中出现的问题却监督的多;正面报道、弘扬主旋律的宣传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而舆论监督的功能还需完善,行政权力特别是在具体的舆论监督工作中,对于违法党纪国法、滥用职权的行为监督的少,注重道德上的问题、一般问题更多一些。

监督高层次的领导部门、领导机关的少之又少,监督基层工作的多,甚至没有;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对行政权力舆论监督的效果。

很难取信于人民群众。

(五)缺乏健全的舆论监督机制舆论的监督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缺少关于新闻媒体活动要有独立性的意见和观点,但缺少的是对于这种规定的实施。

媒体在活动时就会考虑其领导机关的看法。

媒体是被行政机关领导的,所以,要保证舆论监督的作用的得到发挥,保证能够顺利实施媒体的舆论监督,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媒体进行监督的机制。

我们要重视舆论监督,就是要重视舆论监督对于民众的作用。

在进行行政权力的监督时,我国或多或少的夹杂了人治,所以一些指导意见和观点得不到体现。

因为舆论监督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言论表达,是需要自由的空间,在有些监督上新闻媒体还会关注领导的脸色,因此媒体监督的客观性大打折扣。

否则,人们就不能充分行使监督的权利了。

(六)媒介报道消息的真实性舆论监督需要在通畅的环境下进行传通,有些情况下一记者的批评报道还要向被批评者送审,所谓“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令人啼笑皆非。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希望记者不是“上山打虎的武松”,而是报知“春江水暖”的鸭子。

为了阻止消息的传出,相关责任人令其缄口不言。

对知情者采取威胁、利诱等手段。

所以,舆论监督的真实性是受到质疑的。

而我们首先就必须保证新闻监督的真实性。

要坚持对行政权力的舆论监督,只有做到了监督的真实性,才能保证监督的顺利进行,监督的有效。

六、加强我国行政舆论监督的实施路径(一)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舆论监督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我国公民自觉的参政意识不断提高。

广大人民群众希望通过舆论监督来实现自身权力的实现。

我们要让广大的民众能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行政权力的监督上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