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景观及生态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滨水景观设计
第一章xx 河流改造成风景河道的一些误区
xx 水利局xx
1、当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并蔓延到周围的环境时,河道和滨水地区就遭受着极大地破坏。这些影响意味着生态和经济的代价。例如:
挤占河道断面修建道路、河道改为暗沟用以建房、不修下水道直接将污水排入河道等等;以上几个方面是城市河道的悲剧。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开始对改善水环境的要求不断高涨。将城市河流改造成风景河道,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这个热点,对城市河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过程中,如果搞得不好,只注意风景景观,不注意生态建设,就会造成一些误区;
3、这些误区是:
顺直河道、硬化河床、加高堤防、建闸修坝、堆积小品等,现在分别叙
述:
4、关于顺直河道:
天然河道没有一条是笔直的,如果修建一条笔直、而且等宽的河道,它势必等速,等速的河道里水生动植物难以生长。所以整治河道时,要随弯就弯,不要裁弯取直。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城市已经把穿城而过的河道改造得面目全非,最近几年如果打算再次整治,一定不要裁弯取直,已经裁弯取直的要改回来,无法改回的,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做:
尽量避免直线段太长,能宽则宽,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在河道转弯时,也不要用一个半徑去完成转弯,尽量多一些变化,甚至弧线、折线共用;请看下面的实例:
左图是奥地利五十年前修建的一条渠道,右图是1986 年改造后的情形,它用蜿蜒、蛇形、不等宽和打掉硬质护坡的手段,成功地将人工痕迹去掉。
当前,有些规划设计院正试探在宽浅河道中,两堤距离保持原状不动(因为不能
动),而将子槽做弯,把景观的文章做到滩地上。
5、关于硬化河床:
硬化河床无非两个目的:
一是防止河水冲刷河坡,二是减少渗漏。很多城市的防洪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城市中建成区越来越大,下垫面硬化,洪峰流量加大,雨水汇集时间缩短;房屋、道路、绿化与河道争地,河道越束越窄,无法拓宽、加深。只好将河坡改成直墙,有的河坡虽未改成直墙,也已经硬化,这种现象甚至发展到河底。水利工程的这种做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这也逼迫水利工程师在护坡的非硬化材料上费了很多心血。近几年来,代替混凝土和浆砌石的防护材料越来越多,诸如:
空心连锁板、模袋、土工布、草皮加土工网、韩国标准砌块、植草砖、木桩、芦苇丛、任意摆放的大石块等等。以上材料足以应付流速在2—3 米/ 秒范围。
大片花卉与灌木组成的护坡(福州)用石块保护河岸(欧洲)我们并不完全反对直墙,象泰晤士河、塞纳河,但要尽量减少。反对的是为了防渗而将河底硬化。
6、关于加高堤防:
建议将堤防分为两类:
内堤(小堤)和外堤(大堤),内堤可以是子槽上的女儿墙,为保护滩地而设,它及滩地可以被淹没;外堤为保护城镇村庄而设,其高度当然应根据设计或校核洪水位来定,但问题在于堤岸位置的确定,它必须富于变化,两堤间最好不要等距,材料不要划一,尤其城市中的大堤一定要材料考究、做法仔细。郊区河道的大堤不一定要连续,尤其在大片荒地、农田中,无妨让洪水出槽,在荒地、农田中滞留,若能形成湿地更好。另外,城市河流要因地制宜减少堤顶超高,其理由是城市河道上控制建筑物多,,又有现代化的调度、预报手段,容易对洪水进行调节,所以可以降低超高。因此避免了两堤成为高墙,河道成为胡同,从而使滨河景观建设成为可能。
7、有些缺水城市在整治河道时,喜欢在河道上建闸或橡胶坝等拦河建筑物,用于保持一个水面,来减缓洪水或者建成一个景区,这种现象,已开始延续到郊区(为了房地产开发),但是,在建闸或橡胶坝等拦河建筑物时,往往不考虑留有一定宽度的辅助性陡坡输水道(鱼道),这就妨碍了生物的上下游交流;同理,河道上尽量不要做跌
水,尤其是不做直立的跌水,必需做时,将跌水改成缓坡,这有利于鱼类的回游。
8、关于河道基流:
生态河道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河中有水,且能流动,有的专家学者将流量大
于
0.06 立方米/秒的河流,定为非季节河流,符合生态河道的条件;此条件并不高,但对北方来说仍难达到,近年来北京市对城市河道开始应用中水循环,即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排入河道,并加压使河水流动起来,这应该算是一种积极的方法,问题是水质很难达标,很容易富营养化,还需深度治理。
9、关于堆积小品的问题:
景观河道的核心部分是两岸(包括滩地)的园林布设,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景观河道都犯了一个毛病,即将许许多多的景观手段(雕塑、盆景、小品、流水、小桥、喷泉等等)统统集中到有限河段中,让人感觉是一种暴发户心态。其实,简洁明快是美学的更高层次。
任何规划设计的实施,需要一种理念的支持,新的理念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很重要,新的观念也需要新的知识,补充新知识更要艰苦的劳动。由于景观设计牵涉到知识面很广,做出来的规划设计可能比原有的一套更趋复杂,若没有新观念的支持,城市河道的整治只能在老路上蹒跚,不符合生态河道的理念。第二讲
初探
xx 园林风景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端木山
第一章引言
河流生态修复与河道景观生态化设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强烈地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所有生态问题中,水环境恶化成为问题的核心。作为直接参与水环境建设的水利工作者,对缓解这一持续不断的恶化趋势,重塑良好人居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相对突飞猛进的现代化科技,人类对于与其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的认识,还十分粗浅,因此,在河流生态修复工作中,任何依赖单一学科,进行单一专业工作的方法,都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客观地说,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的各类生态过程,作出清晰地描述,因而也很难以人工手段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修复”,我们目前所能作的仅仅是以工程的手段,尽可能模仿自然形态,通过引导和干预自然生态过程,使得整个系统呈现比较自然的景观外貌,并在人工的辅助下,逐渐恢复其部分生态功能,并逐步建立可持续的演化机制,与相邻自然系统形成良性的联系,因而我们在这里所称的生态修复,仅仅是在这样几个严格界定的层面,所进行的描述即:
以人工手段为基础,通过工程的操作,趋近某一特定目标的修复工作,其工作结果应至少达到:
自然的外貌,恢复部分生态的功能。建立一定可持续的自维持系统,与相邻的自然体系相融合的修复目标。
第二章河流生态系统概述
2.1 河流的总体生态功能
通过河水的流动,河流承担以下五个主要的生态功能即:
1 地表水资源的分配,这主要通过河水的正常流动以及定期的泛滥来实现。
02
地形地貌的塑造,通过河水的冲刷——侵蚀——搬运——沉积过程,对地表形态o
在地壳运动的基础上进行重塑。
3 水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河水流动过程中的充氧曝气效应,河道边坡及底泥的o
物理过滤及生化作用,水生生物群落的生化作用,等一系列的复合过程实现。4 生物栖息地,这主要通过水流对环境的塑造,形成特定的栖息环境,为生物的生o 存和繁衍提供条件,同时水中所蕴含的营养成份也为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
物,而且河道本身既是生物迁徙的重要通道,也直接成为DNA传输的载体。5 小气候调节,通过水—土—植物发生的系统作用,对河流区域的小气候进行调节,o 同时河水流动及小幅度的温差所形成的空气流动,也加剧了小气候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