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型人格障碍

合集下载

什么是人格分裂症

什么是人格分裂症

什么是人格分裂症人格分裂症,也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存在两个或以上的不同而独立的人格。

这些人格之间可能产生强烈的冲突、敌意和不和谐。

人格分裂症的主要症状是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个身份不明的状态,难以分辨现实与幻觉,对自己的人格和身份产生疑惑和混乱,表现出行为举止异常、言谈离奇、情感不稳定等特征。

人格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环境、心理防御机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遗传因素是人格分裂症的主要诱因之一,当家族中有患者存在,个体患病风险会大大增加。

环境因素包括早期生活经历和外界刺激,如童年时期的暴力、虐待、饥饿、疾病和药物滥用等。

心理防御机制包括人体的精神防御机制,如压抑、否认、退缩和幻想等反应。

人格分裂症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走神、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性格急剧变化、情感波动较大、自认为确信的错误想法和幻觉等。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罕见性,人格分裂症的确切诊断非常困难,往往需要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测试才能诊断确认。

人格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康复。

药物治疗主要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行为举止。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交往治疗等多种方法。

此外,行为治疗主要通过行为训练、积极情感暴露、社交技能训练等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尽管人格分裂症的诊断涉及到众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放弃对这个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人格分裂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与苦难,也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和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来对这个疾病进行研究和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康复和融入社会。

分裂样人格障碍——疏离

分裂样人格障碍——疏离

分裂样人格障碍——疏离在本文关于人格障碍的分类之一——分裂样人格障碍(PSD)做出解释,在本文中,你将了解到:一.概述二.病因三.症状四.一些判断依据五.隐秘的分裂样人格障碍六.最后概述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持久地疏离,对社会关系不感兴趣,并在其人际关系中情感的表达能力有限。

受影响者可能无法和他人形成健康的依赖关系,也可能会描绘出丰富的幻想世界。

普通人群中约为1-3%,男性多于女性。

在患有精神分裂症或分裂型人格障碍家族史中更为常见。

病因一般来说,产前孕妇营养不良, 早产以及出生时体重低下都有可能使新生儿遭受精神病的影响,同时也容易使他们发展成为分裂人格障碍者。

那些遭遇过创伤性脑损伤的人也有这种危险。

处在童年期时照顾者情感冷漠,忽略,会导致其人际关系疏离,可能与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发生有关。

其他研究发现,极度完美主义的、充满负能量的父母也可能会使孩子有分裂样人格障碍。

症状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似乎与他人,包括亲属,并没有建立亲密关系的愿望。

有时,除了一级亲属(一个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他们没有亲密朋友或伴侣。

他们很少参与社交活动,多数终身未婚。

他们更喜欢独身,选择那些不需要与他人互动的活动和爱好(如计算机游戏,手工类的活动等)。

与他人的性活动很少,也不感兴趣。

他们也从很少喜欢感官享受(如在海滩上散步,感受花香等)。

无论他人对其评价如何,他们也并不在意。

他们不会在意社会交往的很多细节,使得他们看起来不善交际,或者表现为孤傲,或者我行我素。

他们在社交场合很少有表达心理意愿的行为(如微笑或点头)以及感情流露。

即使激怒他们,也很难获得表达愤怒的回复。

因此有可能在令人不快的处境里表现得十分被动。

他们对于重要的生活事件不做出适当的反应,对环境显得很被动。

在外人看来,就像生活没有方向,极度的迷茫。

少数情况下,当他们愿意暴露自己时,会承认他们觉得很痛苦,尤其是在社会交往的情况下。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症状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由于缺少必要的交流发泄,可能比其他人格障碍更加严重。

心理学习八种人格障碍

心理学习八种人格障碍

A类型(第一类群):行为怪癖、奇异,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1、对挫折和拒绝过分敏感;2、对侮辱(无礼)和伤害不依不饶或持久的怨恨;3、多疑,且带有弥散性,甚至把中性和友好的态度歪曲为敌意或蔑视;4、好争斗,为个人权利进行不屈的斗争,明显地过分且处境不和谐;5、病态性的嫉妒;6、自视过高,过分重视自身的作用,持久的自我缓引态度;7、认为周围有人搞阴谋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类分裂样人格障碍:1、不能享乐;2、情感冷淡,对人无温情、无体贴,也不发怒;3、对赞扬或批评均无反应;4、对异性不感兴趣;5、沉湎于幻想,孤独地活动;6、无知心朋友,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7、不遵守社会传统习俗,行为怪异。

B类型(第二类群):情感强烈而不稳定,包括表演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1、对人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2、没有责任心,不顾道德准则、社会义务和社会规章;3、不能与人维持长久的关系;4、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受挫后易产生攻击甚至暴力行为;5、无内疚感,不能汲取教训,处罚无效;6、与社会或他人相冲突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7、持续存在的易激怒。

冲动型人格障碍:1、常有突如其来,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2、事先无计划,也看不到的可能的未来事件或境遇;3、心情不可预测,变化不定;4、容易暴怒或产生与此相反的激情5、不能控制行为的暴发;6、与社会或他人相冲突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7、不能坚持没有报酬或奖励的行动。

戏剧型人格障碍:1、自我戏剧化,情绪表达过分;2、易受暗示,易受他人的影响;3、情感肤浅;4、自我中心,自我放纵,不考虑别人。

C类型(第三类群):紧张、退缩,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和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1、优柔寡断,过分谨慎,表现出深层的不安全感;完美主义,反复核对检查,过分注意细节;3、过分认真,顾虑多端,只考虑工作或学习的成效而不惜牺牲愉快和人际关系;4、拘泥迂腐,因循守旧,不善于对人表达温情;5、刻板、固执,总要求别人适应其办事方式。

双重人格案例

双重人格案例

双重人格案例双重人格,又称为分裂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一个人拥有两个或更多个性、情感和行为模式。

这些不同的人格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下出现,而且每个人格可能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和行为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双重人格患者的案例来了解这一疾病。

小明,一个20岁的大学生,表面上是一个阳光、开朗的青年,但在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格。

每当他感到压力大或情绪低落时,另一个人格就会出现。

这个人格与他平常的性格截然相反,冷漠、疏远,甚至有暴力倾向。

小明在这种状态下会做出一些让自己都无法相信的事情,比如对身边的人进行攻击或自残。

小明的家人和朋友对他的这种表现感到十分困惑和震惊,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平时那么友善的人会突然变得如此陌生和危险。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咨询专业医生,小明最终被确诊为双重人格障碍。

对于双重人格患者来说,最大的困扰莫过于无法控制自己的另一个人格。

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恐惧,担心自己会在另一个人格出现时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

同时,双重人格也给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和接受患者的双重人格,也无法预测患者何时会发生人格转换。

治疗双重人格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控制和整合他们的不同人格。

药物可以帮助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而心理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找到触发另一个人格出现的原因,并逐渐整合不同的人格,使其能够和谐共处。

除了治疗,患者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学会理解和接受患者的病情,尊重和关爱患者的每一个人格,给予他们足够的包容和支持。

只有在一个温暖、理解的环境中,患者才能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最终走出阴影。

总之,双重人格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心理疾病,对患者和他们的家人都会造成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周围人的支持,患者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生活的。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DSM-Ⅳ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APA,2000)
A.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与亲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动感情,而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符合以下5项以上:(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文化背景不相一致却影响其行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维(例如,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第六感觉;对
于儿童或青少年,表现为怪异的幻想或整日沉湎的想法);(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躯体幻觉;
(4)古怪的(例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刻板的)言语;
(5)猜疑或偏执观念;
(6)感情不适合或受限制;
(7)古怪的行为或表现;
(8)除一级亲属外,没有亲密的或知心朋友;
(9)过分的社会焦虑,往往伴有偏执性的害怕感但没有对自己错误的判断。

B.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某种普遍性发育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症测试题

分裂型人格障碍症测试题

分裂型人格障碍症测试题
分裂型人格障碍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在个性、行为和情感等方面存在不同的“人格”,并且这些“人格”之间存在冲突和不一致。

下面是一些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症相关的测试题。

一、人格分裂测试
1. 你是否曾经有过不同于平常的举止和言行?
2. 你是否因为情绪波动剧烈和不稳定而感到困扰?
3. 你是否有过“失忆”或“一时失控”的经历?
4. 你是否觉得自己有时像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5. 你是否因为“人格冲突”而导致行为上的不一致或矛盾?
二、情感测试
1. 你是否有过极端的情绪反应,如极度兴奋或沮丧?
2. 你是否经常在不同情境下显现出不同的情绪或反应?
3. 你是否在某些情况下感到情绪完全失控?
4. 你是否有过自杀或自伤的想法?
5. 你是否常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人际交往测试
1. 你是否有过在不同场合下和不同人交往时显现不同的性格?
2. 你是否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感到焦虑或困扰?
3. 你是否有过被认为是“冷漠”或“好战”的经历?
4. 你是否因为行为上的极端不一致而导致人际交往问题?
5. 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的交往方式有问题?
四、自我认知测试
1. 你是否经常有“我不是我自己”的感觉?
2. 你是否有过忘记自己的一些行为或表现的经历?
3. 你是否有时感觉自己的思想和心灵是分离的?
4. 你是否常常怀疑自我认知方面的问题?
5. 你是否感到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有些“模糊”或“混淆”?
以上是一些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症相关的测试题,如果你在这些方面有明显的困扰或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或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治疗和疏导。

中国多重人格案例

中国多重人格案例

中国多重人格案例中国多重人格案例是指一种心理疾病,又称为分裂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

患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情况。

这种疾病在中国并不罕见,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

小明,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常沉稳和成熟的一面,但在家庭生活中却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大、暴躁易怒的情况。

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多重人格障碍。

在治疗过程中,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多重人格,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找到了更好的生活方式。

另一个案例是小红,一个30岁的女性,她在工作中是一个非常有条理、高效率的人,但在家庭生活中却经常出现失忆、自残等异常行为。

经过心理医生的治疗,小红逐渐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人格,她接受了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逐渐学会了接纳自己的多重人格,并且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除了个案,中国还有一些多重人格的群体案例。

比如在某些地方的乡村,有一些人患有多重人格障碍,他们在不同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有时候甚至会对自己的家人和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这些群体案例需要得到更加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干预和治疗,以减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

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虽然并不罕见,但是由于心理疾病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很多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爱。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多重人格障碍,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排斥,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爱。

总之,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虽然存在,但是随着心理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相信这些患者将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爱,重新融入社会,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心理健康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什么是分裂型人格?

什么是分裂型人格?

什么是分裂型人格?
展开全文
小刘已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可还是一副小猫咪的样子。

在日常生活中,他表现得过分胆小、羞怯。

他犹如生活在黑暗中的土拨鼠,几乎不与周围的人亲密接触,给人一种古怪的感觉。

他喜欢做白日梦,但缺乏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他既不苟言笑,也不会发怒,对生活总是逃避退缩,忍辱负重。

小刘的行为具有分裂型人格的特点,分裂型人格(也有人把它称为怯懦与自卑人格)的主要表现是:内向、孤僻、胆小、怯懦与自卑、害羞、缺乏知己、行为怪僻,常沉溺于幻想之中,社会活动能力差。

上面例子中的大学生黎明也属分裂型人格。

对照分裂型人格的特征,请自查:
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
过度的社会焦虑,如有陌生人在场时表现出极度不安;
异常的知觉经验,如幻觉等;
古怪或离奇的行为和外表;
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古怪的语言表达,如语言贫乏、离题、模糊或表达意思不清;多单独活动。

只要你符合其中三项,即属于分裂型人格。

相关链接:分裂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和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

据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资料显示,其中分裂型人格障碍占人格障碍总数的29%左右,接近1/3。

1975年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罗逊特指出这种类型的人约占正常人群的7.5%,且男性多于女性。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灵魂出壳、遥视、透视、心灵感应等。

他们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报告这些体验,由于他们大量使用模糊的表达,因此很难让人理解。

患者通常穿着怪异,行为反常,看上去很古怪。

他们的言行导致社会适应困难,让人嘲弄,这让很多患者变得多疑甚至偏执。

在患者中,被害观念并非罕见。

他们只信任极少数人,通常是一级亲属。

尽管他们对批评不敏感,但通常会回避社交场合。

患者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敌意和不可预测的场所,最好的选择就是回避它。

对于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精神病学人士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症状”只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不能被诊断为“人格障碍”,否则精神病学就成了社会控制的工具。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DSM-IV,分裂样人格障碍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分裂样人格障碍A.一种脱离社交关系,在人际交往时情感表达范围狭窄的普遍模式,这种情况从成年早期开始,产生的背景不一,以下4(或多)项可以说明:(1)没有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包括成为家庭的一员)的愿望,亦不能从中感到乐趣。

(2)几乎总是单独活动。

(3)几乎没有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兴趣。

(4)对几乎任何活动不感兴趣。

(5)除了一级亲属外,没有亲密的朋友或知己。

(6)对别人的赞扬或批评都无动于衷。

(7)表现情绪冷淡、隔膜或情感平淡。

B.不是仅发生于精神分裂症、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全面发育障碍的病程中,也不是由躯体情况的直接生理效应所致。

注:如在精神分裂症起病之前已符合此标准,可加上“病前”,例如“分裂样人格障碍(病前)”。

分裂型人格障碍A.一种社交与人际关系缺陷的普遍模式,表现为对亲密关系感到很不舒服,亦无能力建立这种关系,并且有认知或知觉歪曲及行为古怪,这种情况从成年早期开始,产生的背景不一,以下5(或多)项可以说明。

(1)牵连观念(不包括关系妄想)。

(2)奇特的信念或魔法思想,影响其行为并且与其所属文化的规范不符(例如,迷信,相信“千里眼”、心灵感应或“第六感觉”;儿童和少年可有怪异的幻想或先占观念)。

人格分裂症怎么办

人格分裂症怎么办

人格分裂症怎么办
人格分列症怎么办,患者大多有这样的症状;多疑、不信任
她人、妒忌等、这样的人生活肯定不开心,因为内心不够阳光,这样的人也鲜少和他人接触,因为觉得其他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或者接近都是想伤害的,产生人格分裂的原因有很多种,来自于家庭或者当下所处的环境,需要去看医生会产生幻觉,患者要保持好的心态。

1、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有这类异常人格的
人敏感多疑,他们总是妄自尊大,而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

此类障碍的患病率可能高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碍。

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即心理治疗和生物医学治疗。

2、尽管目前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些进步,找到
了有效改善症状的方法,但对人格障碍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特点,帮助其寻求减少冲突的生活道路。

3、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主要涉及一些慢性症状,其中包括判断质量低下、思维混乱、情绪不稳定、社会关系糟糕以及没有控制冲动的能力。

关键在于这种障碍来源于长期存在的人格特征,让这类患者无法完成正常的社交和工作。

4、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多疑
不信任他人
妒忌
敏感
易怒
心怀怨恨
自负
如上所述希望能让大家了解什么是人格分裂,让大家知道并且关注这一类人,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患者需要开导,这是一种人格障碍需要外界和医生的帮忙,这种人最严重的情况下几乎没办法和人正常的交流或者上班,长久下去会很痛苦,因为找不到排解的窗口,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人格分裂的表现有哪些

人格分裂的表现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人格分裂的表现有哪些
导语: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是越来越好了,可是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所以导致很多人都会患上心里上的疾病,如人格分裂症,这种病是患者的心理上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是越来越好了,可是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所以导致很多人都会患上心里上的疾病,如人格分裂症,这种病是患者的心理上出现了异常。

一旦患上了人格分裂症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极大的影响,因为这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的人际交往。

那么人格分裂的表现有什么呢?
常见人格分裂的种类和主要表现:
(一)自恋型人格障碍。

其特征主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二)表演型人格障碍。

是一种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这类人感情多变、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影响,常希望领导和同事表扬和敬佩自己,愿出风头,积极参加各种人多的活动,常以外貌和言行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浅谈关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理论分析

浅谈关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理论分析

关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理论分析0904 高艺一、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这类人一般较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人际交往,不合群。

既无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显得与世隔绝。

他们虽然因此而痛苦,但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 一R)中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从以上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

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

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

故大多数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独身。

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

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也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

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

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到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可称“不近女色”的模范。

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大系。

婴儿出生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

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重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

但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型人格。

导致分裂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是个体不能适应环境。

有分裂型人格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但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经常遭受挫折、失败、屈辱,尊重长期得不到满足,因而自卑、怯懦、胆小等特点逐渐发展、强化和巩固下来成为他身上稳定的人格特征。

他们好高骛远,能力不足,或缺乏合作经验,因而遭受挫折;缺乏机会,与他人合作不好,人际关系不融洽,因而很少获得成功;经常受到家长过分的苛责和打骂、教师或上级过分严厉的批评指责;受环境压抑或社会观念影响(如遗传决定论、宿命论等),承认自己天资不如人;以时运不济来解释自己的处境,聊以自慰。

其结果必然助长自卑心理。

性格内向,不好交往,使他们不了解周围的人,别人也不了解他们。

他们难以得到他人同情、谅解和帮助,于是自卑、怯懦、胆小和内向等人格特征更加强化巩固。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好情感。

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

具体做法如下:提高认知。

要求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和追求目标。

应使其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像欣赏宇宙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在奇趣欢乐的道路上旅行,这样才能充满生活乐趣和前进的动力。

分裂型人格障碍案例

分裂型人格障碍案例

分裂型人格障碍案例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多重人格,不同的人格之间可能完全独立,甚至相互对立。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名叫小明的患者,他的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小明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在外表上看起来很正常,但在与他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情绪和言行举止常常出现急剧的变化。

有时候他会表现得非常温和、友善,但转眼之间又会变得暴躁、咄咄逼人。

在初次接触时,我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人。

在了解了小明的家庭背景之后,我发现他曾经历过一段极其艰难的童年。

他的父母离异,母亲经常对他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虐待,父亲则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小明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他在成长过程中,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内心充满了愤怒和痛苦。

在治疗过程中,我发现小明的人格分裂得非常严重。

他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人格状态,有时候会自称是一个名叫“小白”的女孩,有时候又会自称是一个名叫“小黑”的男孩。

这两种人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立和冲突,小白时常表现得柔弱、胆怯,而小黑则充满了愤怒和攻击性。

在治疗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来帮助小明。

我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试图找出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同时,我也对他进行了药物治疗,希望能够减轻他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有所好转。

他不再频繁地出现分裂的人格状态,情绪也相对稳定了许多。

我和他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他也逐渐愿意面对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恐惧。

小明的案例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重建健康的人格结构,走出心理阴影,重新融入社会。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关怀的心理疾病,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重获健康和快乐。

27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27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那么精神分裂人格障碍具体指的是什么呢?精神分裂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体系A类类别里面的最后一项疾病了,过去的几节课里面,我们讲了A类里面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还讲了类分裂型人格障碍,以及今天我们要讲的第三个,就是分裂型人格障碍。

为什么把这三个放在一起归为一类呢?因为人格障碍的人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不是真的去做医学的研究,或者在临床上去做细致的观察的话,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这些人的时候,会对这些人有几个不同的感受,那么A类的人格障碍者会给大家的感受更多的是——觉得这个人好怪,而且很多疑。

我们未来会讲到的B 类的人格障碍群体,比如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等等,他们就是属于特别的情绪化类的,这种人情绪很多变,而且又很极端。

我们将来会有更多的对不同的人格障碍类别的介绍,那么今天我们要讲的是A 类别里面看上去最怪的这一类人。

精神分裂人格障碍的患者,他们看起来真的是非常的古怪,思想行为都很古怪,他们很难甚至几乎是不可能去和家人以外的人维持亲密的关系。

DSM5中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描述如下:他们是一种社交和人际关系缺陷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表现是对亲密关系感到强烈的不舒服,而且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非常低,且有认知和知觉的扭曲或古怪行为,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很多种背景下,表现为下面这9个症状,如果在临床上我们看到一个人有这9个症状里面的任何5项的话,就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很重要的信号,来断定他是拥有精神分裂人格障碍了。

第1,他们有牵连的观念。

什么意思?就是他们会把不相干的事件联系到一起,比如说好像太阳升出来在这个位置的时候,往往我的生活中就会发生什么事,或者说我今天在过马路的时候发现旗子朝哪个方向飞,然后我觉得我的生活里面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他们把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连到一起,用咱们的俗语说,有时候会觉得这人神神叨叨的。

第2,他们有着那些很能影响或者很容易影响他们行为的古怪信念。

比如说魔幻的思维,或者说与主流文化非常不一致的一些想法,比如像迷信,他们相信有千里眼,有顺风耳,相信心灵感应,相信第六感。

分裂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分裂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患者,女,22岁,无业,在家。

初一时,她学习成绩不错,在学校排名前一二名,还曾代表学校去参加数学竞赛等,虽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独来独往,但对于同学们主动找她玩,她能融入同学跟同学一起玩,初二时家里出了点变故,她从小最疼爱的弟弟突然病逝,这对她打击非常大,由于妹妹无心上学,母亲由此对她就寄予很高期望,就把家里的希望全投入到她的身上。

她觉得压力过重,于是,开始变得更孤僻,更寡语,对人冷漠,怕羞,敏感,对同学不搭理,成绩下滑,初三中考时只考了个普通高中。

进入高中后,从不主动与同宿舍的同学一起聊天、谈话,只有少数知晓她的情况的初中同学主动来找她聊天,关心她,但她对同学的关心并无做任何反应,同学问一句,她才开口,却话不对题,她虽然坐在同学旁边,但好像是在想其他事,好像她跟同学是两个世界的人。

但有时同学们聊天,她又会觉得同学们是在讨论她的事情,说她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因此感到十分痛苦。

她终日离群独处,冥思苦想,有时躺在床上蜷缩着一动不动,睁着眼睛盯着一个地方,同学叫也不反应,偶尔交谈亦不能与人合拍。

在一段时期里,她突然经常无故旷课,有时会出现奇特或古怪的行为及表情,衣冠不整,不梳头,还常做出独特的举止,自言自语,无故痴笑;经常背着书包在校园里瞎逛,还在自言自语,一路痴笑,令人莫明其妙,令人见怕,还在背后戏称她为"怪人"。

关心她的同学曾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教她找一种方式发泄出来,比如跑步,但去到操场,没跑几步,她就停下来不跑了,说是听见另一个声音叫她不要跑。

五一假期间她留宿在校,有一天她忽然觉得自己有能力把破损的东西还原,于是一夜之间把宿舍同学的水桶衣架全都打烂折断,舍友假期回来,看到宿舍一片狼藉,心中甚为害怕,最后学校找了她的母亲带她回家了。

治疗方法:对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是要纠正其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

根据相关资料,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社交训练法。

旨在纠正其孤独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科学步骤进行:(1)提高其认知能力,让其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尽管精神病学界仍然有关于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在DSM-IV轴II诊断里的归属的争论,但是持续性的社交退缩,情感迟钝,非妄想的魔法思维,行为怪异确实是一种轴II的人格特征而非轴I的精神病性问题。

分裂样人格障碍表现为内向、退缩、孤独、冷漠和疏离感。

他们多半沉湎于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之中,害怕与人亲近。

他们沉默寡言,沉浸在白日梦中,喜欢理论推测而不爱实际行动。

“分裂样”一词是Kretschmer(1936)提出的,在他看来这种人格与精神分裂症之间有某种病因性的联系。

但业已证实的事实说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与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一样,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常表现为疏离社会、情感淡漠,但除此以外,他们在思维、知觉和交流方面还有古怪表现,例如存在魔幻思想、遥视、牵连观念或偏执性思维过程。

这些古怪表现提示有精神分裂倾向,但并非精神分裂症。

关于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多为男性,患病率结论不一,与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有关。

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常常存在着一系列早期创伤,如受到同伴的拒绝和威胁。

因此患者通常的经历不同于亲密家庭,至少与其他人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亲密度是减弱了。

患者会认为表达情感是没有意义的,而其他人是无情的,不会帮助他们,社会交往是困难的。

总之,一系列的规则或假设可为这些患者提供想象的“安全”,导致他孤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适应困难。

儿童正常发育过程中,儿童会通过几个正常的发育阶段获得社会化,灵魂出壳、遥视、透视、心灵感应等。

他们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报告这些体验,由于他们大量使用模糊的表达,因此很难让人理解。

患者通常穿着怪异,行为反常,看上去很古怪。

他们的言行导致社会适应困难,让人嘲弄,这让很多患者变得多疑甚至偏执。

在患者中,被害观念并非罕见。

他们只信任极少数人,通常是一级亲属。

尽管他们对批评不敏感,但通常会回避社交场合。

患者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敌意和不可预测的场所,最好的选择就是回避它。

分裂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

分裂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

分裂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一、概述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典型特征是对人际关系缺乏兴趣,此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少见。

美国共病调查发现,其患病率为 4.9%。

其他研究者发现,分裂型人格障碍在非临床样本中的患病率低于 1%。

分裂型人格障碍在精神分裂症或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亲属中患病率更高,男性更为常见,并且这种障碍对男性造成的影响更大。

二、临床特征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基本临床特征是社交关系的脱离和人际交往中情感表达受限的普遍模式。

这种模式的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并存在于各种背景下。

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缺少对亲密关系的欲望,缺乏温情,不关心他人,可能对社交常识毫无察觉,并对社交线索不能给出恰当的回应,在社交中显得笨拙、肤浅和我行我素。

因此患者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难以与其他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

患者通常对他人的肯定或批评显得无所谓,不会被别人的看法所困扰,他们通常显得很“呆板”,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并极少以诸如微笑、点头等姿势或表情进行回应。

他们常常表现出社会性的隔离,或是“独行者”,似乎“超凡脱尘”,不在意夫妻间的交流,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

分裂型人格障碍表现为性欲淡漠、生活平淡、刻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职业功能同样可能受损,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一)ICD-10诊断标准1.几乎没有可体验到愉快的活动。

2.情绪冷淡、隔膜或情感平淡。

3.对他人表达温情、体贴或愤怒情绪的能力有限。

4.无论对批评或表扬都无动于衷。

5.对与他人发生性接触毫无兴趣。

6.几乎总是偏爱单独行动。

7.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

8.没有或只有一位亲密朋友,不能与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也不想建立这种关系。

9.明显无视公认的社会常规及习俗。

(二)鉴别诊断1.其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这些障碍都以一段持续性的精神病性症状为特征(如幻觉、妄想等),慢性患者可能伴随人格改变,要合并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

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

有这类异常人格的人敏感多疑。

他们总是妄自尊大。

而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

此类障碍的患病率可能高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碍。

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

即心理治疗和生物医学治疗。

尽管目前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些进步。

找到了有效改善症状的方法。

分裂但对人格障碍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特点。

帮助其寻求减少冲突的生活道路。

西医学名,分裂型人格障碍。

所属科室,内科。

传染性,无传染性。

疾病简介。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多疑不信任他人妒忌敏感易怒心怀怨恨自负有这类异常人格的人敏感多疑。

他们总是妄自尊大,而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

他们多疑并始终提防别人欺骗或作弄自己,结果会让旁人觉得很难与其相处,且他们通常不讲道理。

这类病人好猜疑和嫉妒,他们怀疑别人的忠实而不能信任他人,性嫉妒在他们身上很常见他们不轻易结交朋友,而且会避免卷人集体活动中。

在他人眼中他们不爽快。

狡猾而且过于自信以致成为缺点。

他们时常处于防卫状态,别人的无心快语也被其认为是对他们的拒斥。

每当有人出可能故意设计用来损害他们利益的证据。

这类病人对拒绝比较敏感。

易怒且好争辩。

他们会无端地觉察到自己被贬低。

受到威胁。

曾描述了这类人所具有的敏感性是如何导致其产生强烈的羞辱感和猜疑观念的,以至于他们容易被误认为有被害妄想。

这一类病人同时也充满了怨恨且心怀妒忌,他们不原凉无论是事实上还是感觉到的侮辱。

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权利意识,并会为此陷人争论之中,并可坚持至其他人都放弃之时。

偏执型人格者往往非常自负。

他们相信自己具有超常的票赋,注定要成就一番伟业。

即使成就微小,他们的这种非现实的观念也会持续存在,因其认定是他人阻碍了其潜能的充分展现。

诊断依据。

A: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

与亲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

很少动感情。

而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1月19日
江信 大学生成长与素质拓展中心
第三阶段,学前期,从4到7岁。
这个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 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本阶段又被 称为游戏期。
儿童在各种游戏中体会着自我的功能,而且在 游戏中实现着自我教育。艾里克森认为,儿童 在此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将与以后在工作 和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有关。如果这一阶段的任 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儿童就会因感到自己无用 而产生内疚感。
2013年11月19日
江信 大学生成长与素质拓展中心
第四阶段,学龄期,从7到12岁。
本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 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这时期的儿童开始了学校生活,需要努力去完 成学习任务。艾里克森认为,儿童在这一时期 所形成的勤奋精神将与其以后的工作态度有关, 如果儿童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及其他方面的任 务,就会产生自卑感。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 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 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的发展任务是活动自主感而克服 害羞和怀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这时的发展任务是,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而且渴 望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新的环境。
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 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 期的出现。这一阶段发展任务如果能顺利解决,将有 利于儿童对未来社会秩序和法律生活的适宜。如果发 展任务不能顺利解决,儿童就会场上对自己的羞怯和 对他人及生活的疑虑。
2013年11月19日
江信 大学生成长与素质拓展中心
一、人格的概述
心理学上的人格是指: 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 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 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 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前者包 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 界观等;后者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因而产生孤单感。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承担与他人
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
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 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
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
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
完善自我 塑造健全人格
第二节 塑造健全人格
本节的学习要点及目标 了解人格的基本知识 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自我人格发展
状况 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
原因及调适方法。
2013年11月19日
江信 大学生成长与素质拓展中心
案例
小娇,来自大城市,班上其余九名女生9人, 均自农村。小娇容貌较好,活泼开朗,能歌善 舞,待人热情。天渐冷,她拿出自己的衣服给 同学御寒,遭拒绝。同学说:“穿她的衣服?! 也太小看我们了嘛。”一天,几个女生在教室 里跳舞,开心之极。小娇不期而至,舞蹈戛然 而止,众女生手脚无措,皆尴尬。课间,时有 男生围着小娇谈笑风生,众女生耿耿于怀。后 来,小娇东西常丢失,有同学告诉她到寝室楼 下可寻,她急奔楼下,很多东西失而复得。她 不知信 大学生成长与素质拓展中心
人格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独特性与共同性 生物性与社会性
正因为可变,所以我们才有 可能来完善我们自己的人格。
大学时完善人格的黄金时期。
2013年11月19日
江信 大学生成长与素质拓展中心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早期童年经验 自然物理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
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艾里克 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 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2013年11月19日
江信 大学生成长与素质拓展中心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从18到2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 情的实现。
艾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的青年人已经自愿准备去开始一 种相互信任、努力工作、生儿育女的生活,以便能更圆满 地进入社会,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与他人或伴侣形
互奉献”。
2013年11月19日
江信 大学生成长与素质拓展中心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从25到50岁。
本阶段的发展的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 着关怀的实现。
这一阶段个体已建立了家庭,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若 缺乏这种对下一代的关心,会有一种停滞感。
他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 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 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 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 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2013年11月19日
江信 大学生成长与素质拓展中心
请大家对照自己的成长经
二、人格理论简介 历,思考自己各阶段的心 理、人格发展情况。
(一)、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
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 第一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
在这个阶段中,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 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婴儿从生理需要 的满足中感受到安全,于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基本 信任感。如果生理需要的总得不到满足,就好对周围 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2013年11月19日
江信 大学生成长与素质拓展中心
第二阶段,儿童期,从2岁到4岁。
2013年11月19日
江信 大学生成长与素质拓展中心
第五阶段,青春期,从12到18岁。
本阶段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 性和防止角色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 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 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 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 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