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舒适性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服装的舒适性

服装的舒适性

1、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2、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人体皮肤越干燥,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指在热湿环境条件下,显着影响人体舒适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

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但在热环境或运动条件下,人体主要是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它占人体总散热量的75%以上。

在人体蒸发散热的同时,必然引起服装与皮肤间微气候区的湿度上升,使人体产生不舒适感。

服装作为人体与环境间的防护层,它应能使热量快速散发又不引起衣内微气候湿度过度增加,因此在热湿条件下,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对人体热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服装材料吸湿性的大小取决于构成服装材料的纤维的结构、纱线的结构、面料的组织和后整理等方面。

服装材料中,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化学纤维材料中,人造纤维材料比合成纤维好。

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有的有空腔或毛细管,所以它们的吸湿、透湿性大都较好;纱线较蓬松,材料越薄越稀疏、透孔的材料,缝隙较大,有利于汗液的吸收和挥发,宜做夏季服装。

由于化学纤维的吸湿性普遍较低,为提高化学纤维的吸湿性,通常是将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进行混纺,或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 (如以涤纶为芯纱,棉为包层纱组成的涤棉包芯纱),或用双层织物形式出现 (如涤盖棉,内层为棉,外层为涤),近些年来有些国家又开发出了高吸湿性的纤维织物,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织物的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织物的舒适性能

织物的舒适性能

(二)织物的刺痒感
某些织物的服装与皮肤接触时,由于织物与皮肤
之间的相互挤压、摩擦,使皮肤产生刺痛和瘙痒的
不舒适感觉这就是织物的刺痒感。
内衣应柔软无刺痒感。 1、织物的刺痒感产生的机理
刺痒感是由织物中所含有的粗纤维(直径大于 30~35μm)的比例决定的,而与具体的纤维细度 分布无关。
2、影响刺痒感的因素 (1)纤维越粗,纤维的初始模量越大,越容易导致织 物产生刺痒感。 (2)粗纤维的含量越高,织物的刺痒感也越强。 (3)对于同样的纤维,结构疏松的织物较结构紧密 的织物刺痒感要弱一些。
舒适性能是服装材料为满足人体生理卫生所必须具 备的性能。
服装材料舒适性指标包括:保温性、吸湿性、放 湿性、透湿性、触觉感等。
一、热湿舒适性能
(一)织物的热传导性和热阻
1、热传导:当材料的两个表面存在温度差时,热 量就会从温度高的一面向温度低的一面传递,这就是 热传导或导热。
2、织物导热能力的指标
(1)传热系数λ ①传热系数λ:是指当织物厚度为1m,两面间温
①悬垂性 ②抗皱性 ③织物的洗可穿性: 2 .简述影响织物悬垂性的因素 3 .简述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
4、多选题 ①在下列选项中。能使服装保暖性好的选项 有( )( )( )( )。
A、比重小的纤维 B、卷曲的纤维 C、导热系数大 D、细纤维 ②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 A、比表面积大的纤维较小的保暖性好 B、含气量大的稀疏蓬松织物的保暖性好 C、潮湿的织物保暖性差 D、密度高的厚织物保暖性好。
⑤透气性好 尤其夏季服装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可使人穿 着服装不感到闷热。
2. 冬季的外衣服装面料的选择 (1)高密、轻暖、厚实的面料
选用透气性较差,致密的面料,以提高保暖性, 防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舒适性纺织品

舒适性纺织品

纺织品的舒适性整理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快,同时也对舒适性整理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不仅是对人们穿着习惯的改变,从过去追求抗皱挺括到现在讲究舒适u、随意、休闲,更主要是人们对纺织品舒适感觉的提升,作为服装面料的纺织品现在仅仅只有延伸线、弹性和柔软舒适感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纺织品广义的舒适性应该包括:触觉、穿着感觉、嗅觉、视觉以及功能性等、触觉舒适:触觉的舒适感是传统的舒适感,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柔软感,而是在满足柔软的同时还要有滑爽、蓬松、透气、吸水和抗皱等,并且服装在穿着中没有起毛起球等不舒适感觉。

可采用新型的柔软剂(多功能化学结构的柔软剂)整理法、生物酶整理法、抗起毛起球剂整理法、机械柔软整理法和液氨整理法等等穿着感觉舒适:穿着的舒适感觉已经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服装设计领域提出了“人体-服装-环境”的理念,即最为服装的纺织品介于人体和环境之间,作为平衡身体与环境间热交换的一种媒体,织物既要能防护外界环境中的风霜雨雪阳光及温度等变化,又要使人体产生的热和湿气、汗水适当的转移出去,因此织物本身对于热湿空气的传递能力是影响穿着舒适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针织运动服,在运动时的舒适感觉更突出,可采用吸湿排汗易去污整理、表里异机能整理和舒适保湿机能整理或采用吸湿排汗纤维即导湿排汗功能的异性截面纤维等等嗅觉舒适:服装在穿着的同时获得令人愉快的香味舒适感,经研究有些香味还有保健振奋精神和理疗功能,可采用新型的芳香纤维芳香整理抗菌除臭卫生整理等等视觉舒适:服装的视觉舒适感包括服装的式样和面料的色泽和花型,视觉舒适感觉是纺织品的第一感觉,它是在没有接触和穿着前就产生的感觉,视觉舒适来自于设计师的灵感,不同的灵感齐发,会产生不同的设计主题,要达到视觉舒适的设计主题,其来源于回归自然的生态主题、一年四季的生活经验、流行艺术、历史文化和科学幻想等等,并以流行色或经典色为主要色调配有几个中间色和点缀色,丰富的色彩层次感获得最佳的视觉舒适效果,也有通过一些功能(变色、变光)的赋予,获得纺织品视觉上的舒适效果,可采用染色和印花工艺、服装设计来达到功能性舒适:功能性的舒适包括服用功能舒适和防护功能舒适2大类。

近几年东华大学 纺织材料学 试题及 答案

近几年东华大学   纺织材料学   试题及   答案

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近几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及答案2001年一、名词解释(30分后)1、织物的舒适性织物服用性能之一,是指人们在穿着时的感觉性能。

狭义的舒适性是指在环境-服装-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维持人体舒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

隔热性、透气性、透湿性以及表面性能对舒适性影响很大。

广义的舒适性除了包括上述屋里因素外,还包括心理、生理因素。

2、变形纱化纤原丝在冷和机械促进作用下,经过变形加工并使之具备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出柔软性、伸缩性的长丝纱,称作变形丝或变形纱。

包含:高弹变形丝、低弹变形丝、空气变形丝、网络丝等。

3、织物的悬垂性:织物因自重下垂时的程度和形态4、机织物的紧度和针织物的未充满系数紧度-纱线的投影面积占到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上就是纱线的覆盖率或全面覆盖系数。

未充满系数:δ=线圈长度/纱线直径,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δ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

5、捻系数则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需用去比较同品种相同厚薄纱线的加捻程度。

捻系数与纱线的搓回角及体积重量成函数关系。

特数制捻系数at=ttnt;tt特数制捻度(捻回数/10cm),nt特(tex)公制捻系数at=tm/nm;tm公制捻度(捻回数/m),nm公制支数(公支),捻系数越大,加捻程度越高。

6、羊毛品质指数延用下来的指标,曾则表示该羊毛的可以纺支数,现则表示直径在某一范围的羊毛细度。

支数越高,纤维越细,可以纺纱支数越高。

7、玻璃化温度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8、吸湿滞后性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至均衡和从经久耐用达至均衡,两种均衡回潮率不成正比,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表示之。

9、蠕变与应力松弛塑性:指一定温度下,纺织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其变形随其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服装舒适性探讨

服装舒适性探讨

服装舒适性探讨摘要:服装被称为人的“第二肌肤”,其舒适性一直是服装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

本文简单阐述了服装舒适性的概念,并从人体工效学角度分析了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服装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服装;舒适性;影响因素;评价服装的舒适性能是指服装这种客观物质在生产、选择、穿着过程中,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舒适感觉的特性。

服装已有数万年的历史,最初只是用来遮体御寒,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视觉效果要好,而且穿着也要舒适。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服装的舒适性作为选择服装的首要条件。

因此,服装的舒适性在当前已成为服装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1服装舒适性分类服装的舒适性是人体着装后感到舒适的特性,它涉及到心理学、卫生学、美学及社会学等诸多领域。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和视觉舒适性。

1.1热湿舒适性服装穿着的热湿舒适性是指在人与环境的热湿传递之间维持人体体温稳定,为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创造良好条件,从而使人体保持舒适的感觉。

服装在能量交换中通过热、湿传递过程起着调节作用,是人、服装、环境之间的生物热力学的综合平衡,也是影响服装穿着舒适性的基本因素。

1.2接触舒适性接触舒适性是指服装在与人体皮肤接触时对织物的触觉舒适感,对突然变化的幅度要小,光滑且没有刺痒感。

服装织物的接触舒适程度也称服装压力的舒适性。

包括由皮肤触觉神经末梢感觉的力学舒适,如软硬、粗糙、刺痒、刺痛、静电、瞬时接触的冷感、服装尺寸的合体性等。

服装的触觉舒适性对着装者起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着装的整体舒适状态。

1.3视觉舒适性视觉舒适性是指服装的款式、色彩、花样要适合不同性格和爱好的消费群体。

使人们在穿着时处于心理上的舒适状态。

服装的色彩、款式、面料触觉等都会刺激消费者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影响消费者的服装行为[1]。

2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服装人体工效学研究表明,人体–服装–环境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与制约,其作用构成了服装的基本要素。

织物的舒适性

织物的舒适性

织物的舒适性舒适性:是人体对织物的生理感觉,往往以人体对织物的不适感为评价。

涉及织物的透通性、热舒适性(热湿舒适性范畴);刺痒作用、静电及湿冷刺激(接触舒适性范畴)等具体内容。

透通性:主要涉及透气性、透湿汽性、透水性和直通的透光性等一、织物的透气性定义:气体分子通过织物的性能,是织物透通性中最基本的性能。

机理:当织物两边的空气存在一定压力时,空气从压力较高的一边通过织物流向压力较低的一边。

与服装舒适性的关系:夏季服装用织物,透气性好,则服装穿着具有凉爽适意感;冬季外衣用织物,透气性小,则服装中具有较多的静止空气,具有防风保暖效果。

指标:透气率,指织物两边维持一定压力差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量影响透气性的因素:(1)织物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纹<多孔组织经纱线排列密度、织物紧度、织物组织、织物经后整理,一般透气性降低(2)纤维性质和纱线结构纤维的回潮率对透气性有明显影响。

如毛织物随回潮率的增加,透气性显著下降。

大多数异性纤维织物比圆形截面纤维织物具有较好的透气性。

纤维表面形状和截面形态,会因形态的阻挡物和比表面积的增加,导致气流流动的阻力的增大。

故纤维越短,刚性越大,产生毛羽的概率越大,形成的阻挡和通道变化越多,故透气性越小。

(3)环境条件当温度一定时织物的透气量随空气湿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对湿度一定时,织物透气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下降。

当温度和相对湿度不变时,织物两面的气压差的变化,会影响实测的流量,而且是非线性的。

二织物的透湿气性:定义:湿气透过织物的能力,又称透水汽性,简称透湿性或透汽性。

透湿机理:织物透湿的实质是水的气相传递,当织物两边存在一定的相对湿度差时,水汽从相对湿度高的一侧传递到相对湿度低的一侧。

测量及指标:使用吸湿法或蒸发法测试,使用透视率或透湿量来衡量影响透湿汽性的因素:(1)织物结构与组成的影响水汽通过织物传递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水汽通过织物中微孔的扩散,二是纤维自身吸湿,并在水汽压较低的一侧逸出,三是大量的水汽分子会产生凝露,而通过毛细管作用扩展并在水汽压低的产生较多的蒸发。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着不同类型服装时的感受和反应。
产品开发和改进
03
服装企业使用主观评定方法来评估新产品的舒适度,以便更好
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改进现有产品。
限制与挑战
主观性
主观评定方法高度依赖于个人的 感受和经验,因此结果可能因评 价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难以量化
主观评定方法通常以等级、评分 或描述的形式呈现,难以进行量 化分析。
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能评估系统,辅助评定人员进行主观评定,提高评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目录
• 引言 • 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 • 主观评定方法的实施步骤 • 主观评定方法的应用范围与限制 • 案例分析 •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Chapter
服装舒适性的定义与重要性
服装舒适性是指人们在穿着服装时所感受到的生理和心 理上的满足程度。
舒适性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人们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选择合适的评定内容
根据目的选择需要评定的服装项目,如保暖性、透气性等。
制定评定标准
为每个项目制定具体的舒适度评分标准,如使用1-10分的评分尺 度。
选择合适的参与者
选取样本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试人员,如 不同体、年龄和性别的消费者 。
筛选参与者
排除有皮肤过敏、呼吸系统疾病 等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参与者。
拓展应用领域
将主观评定方法应用到更多服装领域,如运动服、工作服、防护服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舒适性需 求。
建立标准化程序
通过建立主观评定的标准化程序,推动主观评定方法在服装舒适性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服装舒适性-导论新

服装舒适性-导论新

是近代全球战争教育了人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参展的各
国都受到严寒气候的威胁,冻伤的人数搞到100万.专家
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1942年冬季)希特勒德军
和1812年拿破仑法军进攻俄国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认为两军
都是在相似的环境下作战冻伤而遭受严重的挫败。其主要原
因都是服装简陋,防寒性能差,以及军队缺乏防寒装备所造
力学
4.其他功能 卫生性能
电学性能
保健性能
(三)研究的意义
首先随着人类涉足的地理空间范围不断地扩大, 人们接触到的天然和人为气候条件更为严酷,这就需要 在正确的服装生理卫生学理论指导下开发特殊用途的工 作服、防护服,从而提高恶劣环境下的工作效率。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们对服装舒适感的追求日趋强烈,处在工作中要需要穿 着舒适的工作服、防护服外,休闲、运动中要求有舒适 的休闲服运动服。所以,开发各种不同使用要求的休闲 服运动服,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保障人们的身心 愉快和人身安全。
防止侵袭
使人体的安全与舒适得到一定的保证。
(二)装饰 及标识功能
装饰与美化 掩饰身体缺 陷,改善个 人的外观形
象。
礼仪 遮羞,适应 某些特定
场合。
标识 强调精神倾 标明职业、 表现性感、 身份、地位、 反叛等各种 权力等个人 不同的情绪 或群体特征。 和态度。
合体也是 服装舒适 卫生的重 要条件.
• 1946年英国的Peirce和Ress提出了一 个用来衡量织物(层)隔热性能的热阻单 位----Tog。
• 1949年,英国出版了第一本服装生理 学方面的专著——《热调节生理与服装科 学》,服装舒适性和服装功能基础理论得 到了完善。
• 1955年伦敦又出版了一本以服装生理 学为主要内容的专著——《人在寒冷环境 中》。这两本书主要致力于服装防寒能力 的分析与评价,是早期服装舒适与卫生学 研究的重要成果。

浅谈服装舒适性

浅谈服装舒适性

浅谈服装舒适性作者:韩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0期韩静(泉州纺织服装学院,福建石狮 362700)摘要: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服装有着最为基本的遮体御寒的功能.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高,除了基本功能以外,还需要在穿着的时候感觉到舒适合体,已经成为了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产物了.本文将从服装的舒适性出发进行较为详尽的探讨,主要介绍了服装舒适性的几个分类,并指出了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几个方面的因素,最后结合这些情况提出了应该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服装着装时候的舒适性问题,从而使得服装发挥出人体第二皮肤的重要职能.关键词:服装舒适性;基本功能;科学性;艺术性;第二皮肤;服装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0-0109-021 前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然离不开服装,千百年来,服装已经经历了最初仅仅是发挥出其遮风挡雨功能的时代,走入了人们还需要服装在进行着装的时候,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舒适性,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服装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保护性特征,更要显示出一定的舒适性特征.事实上,服装可以说是人类的第二皮肤,它穿在人体上应该感觉到舒适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不合体的服装将会大大降低服装的实用性功能.那么,所谓服装的舒适性就是指人们在选择服装这种客观物质进行穿着的时候,应该感觉到一定的舒适体验,不仅是生理方面的,也要是心理方面的舒适,从而体现出服装的舒适功能.2 服装的舒适性分类作为已经发展了数万年历史的服装来说,其已经从最初的遮体御寒、适应环境的基本功能向着更高的功能发展,它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穿着物品了,更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产物.这是由于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突破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注重服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那么,服装的舒适性到底有哪些类别呢?具体分类如下:2.1 运动舒适性服装穿在人体上,首先它应该符合人体的运动特征,否则,服装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人的生命就在于运动,任何服装都不能穿在人体上妨碍人体的活动,从而使得人体活动能力受限.这样的服装将是失败的,不具有舒适性.应该来说,这就是服装运动学的基本理念所在.因此,服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服装对于人体的运动舒适性,要能够做到认真分析人在各项运动中可能存在的与服装有关的运动变化关系,并根据这些运动特征进行服装设计.比如说,服装中的腰身设计应该注意到后腰身的设计应该与前腰身的设计不是完全相同的,男装与女装的腰身设计也应该是有区别的;2.2 热湿舒适性所谓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就是指人体在穿着了一件服装以后,能够在环境、服装本身以及人体自身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生物热力学的综合性平衡关系,能够维持人体体温的稳定,并为人体发挥出正常的生理机能创设良好的条件,满足人体生理方面对于服装的实际需求,进而让人体感觉到服装的舒适性能.应该来说,服装的这种热湿舒适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的服装应该是人体、环境二者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载体,并通过传递不同的热、湿程度来调节人体的感觉,进而达到人体的生物平衡.比如说,人体出汗时,服装应该具有良好的汽相缓冲能力和液相缓冲能力,从而让人体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不会感觉到阴冷;2.3 触觉舒适性这种感觉主要是指服装跟人体的皮肤进行接触的时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于服装这种材料的生理感觉.从内在来讲,它主要是来自于人体皮肤与服装的材料进行直接接触时,服装材料对于人体表皮层下的神经系统的一种刺激,要让人体能够在感觉到刺激的时候,不能够有一种刺痒的感觉,这种突然变化的幅度也不能过大.一般来说,服装材料的舒适感主要表现为:冷暖感,爽适触感,动态穿着感等,它也被称作为压力舒适感,它对人体的着装来说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影响.这种触觉舒适性不能给人体过大的压力,否则它将引起服装穿着的不舒适感;2.4 视觉舒适性这种服装的舒适性主要是指服装的款式、色彩以及样子等方面对于不同人们的带来的感受,从而使得这些服装消费群体产生不同的心理舒适感受.一般来说,服装的视觉舒适性是由心理机制引出来的,会通过服装外在的色彩、款式、面料触觉等来对服装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刺激,进而影响到消费群体对于服装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服装消费行为.3 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一般来说,服装的舒适性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具体有这么几个方面:3.1 生理机能因素对于服装来说,其舒适性受到生理机能因素的重大影响,它主要表现为:服装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多方面的生理机能因素.比如说,服装的吸湿性机能就是指服装材料是否能够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所排出来对汗液和蒸汽,并通过服装材料释放到空气中去.如果吸湿性能好,服装的舒适性就越高.事实上,近些年来,人们已经对服装的材料进行了改良,以改善材料的吸湿性能,从而提高服装的舒适性.那么,服装的保暖性、透气性、柔软、光滑度、伸缩性以及化学性能因素等,都将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服装的保暖性越好,其舒适性也越高,透气性越好,舒适性也好.服装材料越柔软、光滑度高,服装的表面触觉就越好,其舒适性也越好.此外,人体生理机能也会对服装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光从服装生理机能来考虑其舒适性,是有失全面的.这是因为当人体与服装产生联系后,人体本身也会有一定的生理调节功能,以使人体获得对服装的最佳舒适性.比如说,人体在进食以后,食物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就要看人体进食的质和量区别,肌肉运动也会对人体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服装的舒适性.当然,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遗传、生活习惯等的差异使人对服装舒适性有不同的感受;3.2 心理方面的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对于服装的需求除了最为基本的实用功能以外,还要追求其心理感应,看服装是否能够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情趣,从而更好的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艺术品位.这就是现代人对于服装的心理追求.因而,人的心理方面也会对服装舒适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服装心理方面的舒适性包括了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因素.就服装色彩来说,它往往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来产生一种心理感受,它会影响到人的视觉神经,还会影响到人的心脏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服装色彩能使人产生冷与暖、兴奋与沉静等多种不同的心理感受.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服装色彩的舒适性将给人带来一种服装的舒适性.甚至有时会因为不同的色彩搭配而产生不同的感情效果.此外,服装的不同风格也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心理感受,这是因为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皮肤,是人类表达心理感应的有效语言之一,不仅需要获得生理方面的满足感,也要追求心理上面的平衡感,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服装的社会效果.不同的服装风格将会给人带来高贵感、庄重感、时尚感等多种不同的感受.对于具有高贵感的服装来说,其一定是材料珍贵,做工精细,款式现代的,但是,不一定是舒适的,其更多的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而服装的庄重感和时尚感也是反映出了人的不同文化修养与气质,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然而,一些时尚感较强的服装却不一定利于人体穿着需要,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体皮肤的呼吸,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因而,我们说,服装在追求审美心理需求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其舒适性能的实现,满足心理需求和生理需要;3.3 服装材料性能因素服装的舒适性显然还会受到服装材料自身性能的影响.比如说,一些服装材料本身就对人体穿着来说,不具有舒适性.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化纤材料的服装往往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异常刺激感,而真丝则更为适合人体的穿着舒适性要求,它不仅美丽轻盈,而且柔软光滑,具有独特的保健性能.棉质的服装则是更利于吸汗、透气,而且它的价格还相对较为便宜.此外,粘胶纤维综合了上述两者的优点,环保材料的服装则对人体健康更为有益,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因此,服装的不同材料显然会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应该来说,还是较为直接和关键的影响.一些服装材料本身还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应,这主要是材料的色彩因素产生的保温性有一定的差别.这些服装材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服装的设计效果,从而直接影响到人体穿着时候的舒适感和服装性能.因而,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服装材料来设计服装,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服装材料来选择和穿着服装,从而使得服装材料既体现出美观又具有良好的舒适性.4 结语总之,服装舒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对服装舒适性进行评价,可以是主观评价,也可以是客观评价,它是衡量服装设计与制作水平最有效的标准,能左右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又能提高服装产品的质量,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服装舒适性要求,根据服装材料、人体结构等来具体实施服装的结构设计,从而使得服装满足人们基本的实用功能基础之上,更能够让人们穿出健康、穿出时尚、穿出个性,将服装的舒适性发挥到极致,让服装美与健康美有机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促进人类文明的更快、更好发展,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切不可只重视服装的设计,而忽略其穿着等各方面的舒适性,否则,这样的服装设计将是失败的,无法推广开来,也无法得到普遍消费群体的认可和接受.参考文献:〔1〕孙斌.关于服装舒适性的评价与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9(04):93-95.〔2〕陶海湄,孙莉.浅析服装的舒适性[J].国外丝绸,2004(01):28-31.〔3〕向东.特体服装结构版型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35-70.〔4〕邢旭佳.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的特点与适应性[J].丝绸,2004(3):26-30.〔5〕张技术,佟立民.着装舒适性影响因素的探讨[J].北京纺织,2005. 〔6〕张渭源.服装舒适性与功能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45.。

服装舒适性

服装舒适性

服装舒适性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1.服装舒适性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服装舒适性,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着装者通过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知觉等对所穿着服装的综合体验,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生理舒适性。

生理舒适性主要包括温度舒适性、接触舒适性、适体舒适性等。

温度舒适性是指在外部环境条件与自身活动条件的交互作用下,服装发挥适当的辅助体温调节功能,使人体保持热平衡。

服装舒适性是研究人体、服装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科学,人体和环境的热交换收到服装的影响,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是描述人体和环境热交换的重要指标。

服装舒适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纺织品和服装的结构与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之间的关系,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服装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

研究方法大致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着手。

舒适性的分类:①热湿舒适性;②接触舒适性;③压力舒适性;④视觉舒适性。

2.发展演变过程(两个里程碑):①1941年Gagge提出指标克罗(Clo);②1962年Woodcock提出指标透湿指数i m3.温度表示方法:①摄氏度℃(冰水混合物为0℃,沸水为100℃);②华氏温度℉(冰水混合物为32℉,沸水为212℉);③绝对温度oK(零下273℃=0K)。

三种温度的换算关系:℃=5/9(℉-32); K=℃-273 4.温度的四个表示方法:①水汽压(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②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③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存在的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之比);④露点温度(指空气在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5.辐射:①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之外,垂直于的平面上测量;②玻尔兹曼定律:黑体辐射力j*与其绝对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服装舒适性的主观评定课件
实验对象
年龄在18-60岁之间,不同体型、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群,共计100人。
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 实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试穿的方式进行主观评定 。
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1. 设计问卷,包括服装款式、材质、透气性、保暖性、柔软度等方面的问题。
2. 选择不同款式、材质的服装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提高消费者对服装舒适性的认识和评 价能力,促进服装行业对舒适性的重 视和改进。
意义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穿着 体验,推动服装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 持续发展。
02
服装舒适性的定义与影响因

舒适性的定义
舒适性
指穿着服装后,人体所感受到的轻松、自在和满足的程度。
舒适性的评价标准
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和社会舒适,其中生理舒适主要关 注服装对人体的生理需求满足程度,心理舒适关注服装对人 的心理感受的影响,社会舒适则关注服装在特定社会文化环 境中的适应性。
口袋和拉链设计
合理设计口袋和拉链位置,方便使用,避免 不适感。
领口、袖口和裤口设计
注意细节处理,如宽松的领口、袖口和裤口 ,减少束缚感。
缝线和纽扣设计
选用合适的缝线和纽扣材料,确保耐用性和 舒适性。
生产工艺的优化
热压和粘合工艺
采用热压和粘合工艺替代传统缝制工 艺,减少线头和摩擦。
预缩水处理
对面料进行预缩水处理,减少尺寸变 化和缩水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场竞争力。
03
主观评定方法介绍
主观评定方法的定义和分类
主观评定方法是一种通过人的感觉和经验来评价服装舒适性 的方法。它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其中直接方式是通过 人体试穿实验来进行评价,间接方式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评 分等手段来进行评价。

服装舒适性 名词解释

服装舒适性 名词解释

显热:由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交换;潜热:由水和蒸汽相变导致的能量交换,与水蒸气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服装与人体的热平衡:包括显热和潜热。

温度性舒适:即指既不感到热(微热),也不觉得凉(稍凉)的状态;热舒适:是人在心理上感到满足时的状态,而相应状态时所处的环境则称为热舒适环境。

边界层:粘附在皮肤表面或衣服表面的空气接近于静止不动。

传导散热:指物质不发生移动,而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体温物体传递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

简称导热对流散热:指随液体(如水)或气体(如空气)等流体的移动而传递热量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也称接触传热。

辐射散热: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非接触的散热方式。

不依赖于任何介质且持续不断进行。

所有的物体都向周围辐射散热,大小取决于表面温度和黑度。

蒸发散热:液体的表面产生汽化(即蒸发)会带走热量。

潜热(湿热)传递:蒸发散热伴随水分蒸发的过程。

显热(干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散热。

不感知蒸发又称非显汗、非显性蒸发: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人体在热舒适状态时,没有感觉到水分蒸发,持续地从皮肤与呼吸道进行不感知蒸发。

感知蒸发,又称发汗:指在温暖的环境下或体力劳动强度大的条件下,感觉到水分蒸发。

热阻:服装层中因温度梯度而产生的热流阻力.湿阻:根据费克方程,在服装(织物)两侧存在水蒸气浓度差(或水蒸气分压差)时,水分通过某一服装的阻抗,一般称之为湿阻。

透湿指数:为了对于服装的透湿性能进行定量研究而引入的用数值表示的标准,与面料的经纬密度透气性成正相关,而与面料厚度,纱线支数,重量,热阻成负相关。

服装内微气候:指为了适应外界大气环境,人在穿着适当的服装时,在人体与服装之间形成的与外界气候不同的特殊的局部气候。

服装压是指由服装垂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压力。

接触舒适性:包括织物的手感、接触冷暖感、刺痒感和粘体感,是由服装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表面性能对人体皮肤的作用。

与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皮肤的特性及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

面料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原理

面料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原理

面料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原理引言面料舒适性是指面料在接触人体时所提供的舒适感受。

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面料舒适性逐渐成为纺织品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人体工程学原理则是研究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设计舒适、安全、高效的产品和工作环境为目标。

本文将探讨面料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原理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应用。

1. 面料舒适性的定义面料舒适性是指面料与人体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包括触感、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等方面。

1.1 触感触感是面料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面料应该具有柔软、光滑、适度的弹性等特点,以提供舒适的触感。

1.2 透气性透气性是指面料对空气的透过性能。

优秀的透气性可以使人体皮肤得到良好的通风和散热,避免出汗和不适感。

1.3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面料对湿气的吸收能力。

面料应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以便迅速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液,保持洁净和干爽。

1.4 保暖性保暖性是指面料对热能的保持能力。

面料应具有一定的保暖性,以提供合适的温度,避免人体受冷导致不适。

2. 人体工程学原理人体工程学原理是研究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人体工作和生活的舒适性和效率为目标。

在纺织品领域中,人体工程学原理被用于面料设计和服装制造等方面。

2.1 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为面料舒适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可以更好地设计面料与人体的接触方式,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2.2 运动学和力学运动学和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姿势和力量分布。

通过合理的面料设计,可以减轻人体运动时的压力和摩擦,提供更好的舒适感。

2.3 人体行为和心理学人体行为和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人体对环境的感知和反应。

设计面料时,考虑到人体的感知和心理需求,可以提供更符合人体习惯和心理需求的面料舒适性体验。

3. 面料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的应用面料舒适性与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纺织品和服装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服装舒适性概论

服装舒适性概论

绪论服装工效学(Apparel Ergonomics):以服装功能为主线,以人体-服装-环境系统为对象,在生理卫生学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来研究人体、服装、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人体-服装-环境系统最优组合的一门科学。

人是服装设计和穿用的主体,服装在各种环境下必须适合人的工作、运动和生产中人体特定活动的生理卫生要求。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如何作用要用环境卫生学、心理学的知识来予以探讨。

研究内容:人体特性的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运动系统、新陈代谢、人体机能调节、人的工作能力、基本素质、体力负荷、智力负荷和心理负荷等等);服装特性的研究(款式、结构、造型、形态、色彩、材料、热阻、透湿指数等;环境特性研究(大气、气候、季节、地域、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生活方式等);人与服装的关系,包括服装与人体生理机能的关系(调节服装的微气候、热舒适、保护人体安全、保持皮肤清洁),服装与心理的关系(求实、求新和求美心理对服装的体现个性、地位、年龄、性别、地位的需要),服装与人体结构的关系(适合人体、穿着舒适、适合活动),服装与人的感觉器官的关系(色彩、光泽、质地、挺括、重量、压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服装与环境的关系;人-服装-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研究(对舒适、美观、经济等的分析、设计与评价)。

学习目的:根据社会环境从人体生理卫生学和社会文化科学出发,设计、穿用合适的服装,达到防护、舒适、装饰审美、道德礼仪、标识类别的目的,使服装适应人。

第一章服装舒适性概论第一节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与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服装舒适性的研究内容、方法。

【教学重点】舒适性的研究内容【教学难点】舒适性的研究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课时分配】1学时左右【课外作业】了解服装舒适性的发展情况【教学内容】一、服装舒适性的研究范畴1. 服装舒适性是研究人-服装-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边缘科学。

从人体的需要出发,系统研究各种服装及其材料的服用性能,为科学制衣、穿衣,维持一个有利于人类生活与工作的舒适满意的状态提供依据。

服装穿着舒适性的设计

服装穿着舒适性的设计

服装穿着舒适性的设计摘要:服装穿着舒适性体现在服装与发生关系时能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能与人体活动相适应,从而赋予人们以舒服适应感觉的那些特性。

服装的穿着舒适性,不仅取决于材料的属性,还取决于穿着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人体活动运动幅度以及姿态变化,并与着装者所处的环境状态有关。

关键词:服装;舒适性;设计穿用服装有着社会性和生理性两种目的,那么我们就应力求做到两者的统一。

衣服的舒适性对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现代社会更应把健康舒适和文明生活放在第一位。

服装穿着舒适性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考虑。

服装必须能够从心理,生理。

感觉方面同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适应气候功能,生理卫生功能和防护功能;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感觉特性,如颜色.光泽.飘逸手感;精神愉悦性.如新颖.独特.流行.归属.商标的知名度;运动舒适性包括运动功能和合体性。

由此可见,运动舒适性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要满足服装的舒适性不仅要重视服装本身的因素,还要重视服装以外的因素。

1.服装活动舒适性在服装的构成方面,身体条件或者人在因素是涉及服装结构在基础。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人体在运动系统实现的.。

人的运动引起的皮肤变化是服装变形的直接原因。

因此需要了解人体在运动时各部位皮肤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大小。

人皮肤最大绅长率,垂直方向可达40%--50%,水平方向可达30%--40%.人皮肤的拉伸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皮肤拉伸率越小。

为了适应身体活动,服装应有伸缩性,应能自由地顺从人体的活动。

儿童的衣服应宽松些,因为儿童胸廓小,紧身衣会束缚胸部运动和呼吸。

工作服也应以伸缩性大为好,以保持人体活动自如、穿着舒适。

一般说来,服装的变形量因人体部位与对应的服装部位的间隔量不同而相异。

宽松量大的服装变形量相对就小,另外,斜料比横、直料的变形量大;相互摩察阻力大的衣服其变形量大;同样材料相同宽松度的服装,因其结构变形量也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衣袖与上挡部位。

服装舒适量是服装为人体在静态和动态感觉舒适和保持服装外形美观的各部位的宽裕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热:由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交换;潜热:由水和蒸汽相变导致的能量交换,与水蒸气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服装与人体的热平衡:包括显热和潜热。

温度性舒适:即指既不感到热(微热),也不觉得凉(稍凉)的状态;
热舒适:是人在心理上感到满足时的状态,而相应状态时所处的环境则称为热舒适环境。

边界层:粘附在皮肤表面或衣服表面的空气接近于静止不动。

传导散热:指物质不发生移动,而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体温物体传递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

简称导热对流散热:指随液体(如水)或气体(如空气)等流体的移动而传递热量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也称接触传热。

辐射散热: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非接触的散热方式。

不依赖于任何介质且持续不断进行。

所有的物体都向周围辐射散热,大小取决于表面温度和黑度。

蒸发散热:液体的表面产生汽化(即蒸发)会带走热量。

潜热(湿热)传递:蒸发散热伴随水分蒸发的过程。

显热(干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散热。

不感知蒸发又称非显汗、非显性蒸发: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人体在热舒适状态时,没有感觉到水分蒸发,持续地从皮肤与呼吸道进行不感知蒸发。

感知蒸发,又称发汗:指在温暖的环境下或体力劳动强度大的条件下,感觉到水分蒸发。

热阻:服装层中因温度梯度而产生的热流阻力.
湿阻:根据费克方程,在服装(织物)两侧存在水蒸气浓度差(或水蒸气分压差)时,水分通过某一服装的阻抗,一般称之为湿阻。

透湿指数:为了对于服装的透湿性能进行定量研究而引入的用数值表示的标准,与面料的经纬密度透气性成正相关,而与面料厚度,纱线支数,重量,热阻成负相关。

服装内微气候:指为了适应外界大气环境,人在穿着适当的服装时,在人体与服装之间形成的与外界气候不同的特殊的局部气候。

服装压是指由服装垂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压力。

接触舒适性:包括织物的手感、接触冷暖感、刺痒感和粘体感,是由服装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表面性能对人体皮肤的作用。

与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皮肤的特性及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

服装风格与力学性关系:广义的织物风格包括织物的触觉风格和织物的视觉风格,是人们通过触觉和视觉对织物的特性所做的综合评价。

视觉风格是织物的纹理、图案、颜色、光泽剂其他表面特性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并通过人脑产生的织物特性的综合判断。

服装手感:用手触摸、攥紧织物时织物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手并通过人脑产生对织物特性的综合判断
克罗(clo):一个静坐着或从事轻度劳动的人,其代谢作用产生热量约为58.15W/m2,在室温为20~21oC,相对湿度小于 50%,风速不超过 0.1m/s的环境中,人体表面平均温度维持在33℃,感觉舒适时穿着服装的隔热值定义为1 clo。

相变材料:是一种利用相变潜热来贮能和放能的化学材料。

相变材料应用在纺织服装上,选择相转变温度范围接近于人体皮肤的温度变化范围的相变材料,就
可以达到使人体感觉舒适的效果
形状记忆纤维是指纤维第一次成型时,能记忆外界赋予的初始形状,定型后的纤维可以任意发生形变,并在较低的温度下将此形变固定下来(二次成型)或者是在外力的强迫下将此变形固定下来。

当给于变形的纤维加热或水洗等外部刺激条件时,形状记忆纤维可回复原始形状,也就是说最终的产品具有对纤维最初形状记忆的功能。

在防水透气织物中的应用在防皱整理中的应用
二、服装舒适性的研究方法
1.物理学方法:
2.生理学方法
3.心理学方法
吸水性:服装材料在纤维与纤维间的空隙、纱线与纱线间的空隙吸收或吸附液相水的特性。

高吸水性纤维:是纤维状高吸水性功能高分子材料,能吸收自重几十甚至几千倍的水分。

含气性:纤维内部的微细气孔、纤维与纤维之间、纱线与纱线之间的空隙以及织物空隙所含有的空气量。

含气率:单位体积面料所含空气的体积。

温度的表示方法:摄氏温度(°C)和华氏温度(°F)绝对温度°K=°C+273.15
华氏温度°F=9/5(摄氏温度°C+32), C=5/9(F-32)
水汽压: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强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中的含水质量,即空气中的水汽密度。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水汽压e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

露点温度: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吸湿性:纤维表面或内部吸附或吸收气相水分的特征,
吸湿滞后性:在同一空气条件下,纺织材料吸湿平衡回潮率比放湿平衡回潮率小的现象。

回潮率与含水率的区别:回潮率是指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的含水重量与干燥重量的差数对其干燥重量的百分率。

回潮率表示纺织材料吸湿程度的指标。

含水率是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的含水重量与干燥重量的差数对其含水重量的百分率。

吸附热:是指吸附过程产生的热效应。

影响热平衡的四大因素:产热、散热、服装、环境。

透气性:指织物两侧存在压力差是,空气从织物的气孔通过的性能。

液态水传递性能:有感出汗的液态水传递反应服装织物的吸湿性,排汗性能评价指标是织物拒水性能、抗参透性能吸水性能三指标的综合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