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21757e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f.png)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
〞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响,生成咖啡色的
展枯燥。
6.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捞出 的碱主要是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小王同学以捞出的碱作 为样品,并用以下一套装置对样品进展分析,根据量筒中收集到的 液体的体积〔相当于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 〔:HCl+NaHCO3===NaCl+CO2↑+H2O;CO2在饱和NaHCO3溶 液中溶解度很小〕
(1)写出制取二氧化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
(2)如果要证明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应把A装置与E装置
连接,E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有关反响的化学方程
式:
;
(3)如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除A装置外,还应选用上述
装置中的 E、C (填装置序号,下同)。
(4)如果要收集一瓶纯洁、枯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 选择适当的装置进展连接,连接顺序是 A、E、B、D ,其中B装置中
预测2:可能来源于
由酒精不完全或H2、CO等,检验预测假 设的成分;〔2〕冷却后,用软布轻擦黑色物质。〕 提示:黑色物质有可能与铜本身有关〔氧化铜〕,也可能来源 于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
2.用珍珠〔主要成分CaCO3〕加工成的“珍珠粉〞是一种名贵
猜测二: 真假“珍珠粉〞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不同; 。
方案二: 取样,分别参加适量水中并搅拌,观察它们溶解性。有无差异。
猜测三: 真假“珍珠粉〞与酸反响现象可能不同;
。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初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de1a7f7998fcc22bcd10de5.png)
; ,请你设计实验是否含
例题2
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通过探究,设计一个较 为完善的实验来准确测定工业纯碱中Na2CO3 的质量分数。有的同学提出以下方法: (1)甲组同学用沉淀分析法:先称取一定量 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足量的 溶液,然 后 (填一操作名称),将得到的沉淀 洗涤干燥并称量,最后根据沉淀的质量求出 Na2CO3的质量分数。
(2)乙组同学用气体分析法:把一定量的混合 物与适合的酸(如 )反应后,通过测 得的CO2的质量来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 。 怎样来测定气体的质量呢?
气体分析法一: 有人用下图装置测定CO2的体积,然后根据其密 度算出质量。
用上述装置测定的CO2气体体积是否准确?为什么? 你 认为可以怎么改进?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物质。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 SO2 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右图所 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 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 液发生反应 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 NaOH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改进后还有问题吗?
气体分析法二:
有人用右图装置测 定CO2的质量(碱石灰是 NaOH和CaO的混合物),你 认为这个实验装置主 要存在哪些缺陷? 这些存在缺陷对实验 结果有何影响?
分析:
存在问题(缺陷)
对实验的影响
①产生的CO2气体中 偏大 会带来H2O(气) ②空气中的CO2、H2O(气) 偏大 也会被碱石灰吸收 ③反应结束后,装置 偏小 中会残留有CO2
中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中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a190f93561252d381eb6eec.png)
第20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设计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常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①科学性;②可行性;③安全性;④简约性;⑤单一性;⑥对比性。
3。
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方法简便,现象明显,操作易行。
考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1。
实验评价题由题目提供多套方案,要求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解题时要求学生以批判的思维和方法排除不合理的或不是最优的方案,选择、创造更好的方案。
2。
通常有如下的方面:(1)对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的评价;(2)对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正确的评价;(3)依据实验条件和要求,设计物质的制取、成分的推断、定量组成测定等实验方案。
命题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例1 (2014·泰安)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A.①②或②③或②④⑤B.②④或①③或②④⑤C.①③或②③或①④⑤ D。
①②或②③或③④⑤思路点拨:要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用金属与可溶性盐是否发生反应来判断,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金属Cu与Ag和Fe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或用金属Ag和金属Fe与Cu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也可以用酸、金属Cu、金属Fe和Ag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
1.(2014·河北)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C.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D.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2.(2014·山西)实验目的操作或所用试剂A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NaOH溶液、浓H2SO4C 鉴别食盐、蔗糖品尝D 鉴别H2O、KCl溶液AgNO3溶液命题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例2 (2013·哈尔滨)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中考化学复习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中考化学复习第16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48052c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a.png)
1.8 (2015杭州)小金在实验室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制了溶
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贴标
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
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
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
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
B.过量的Fe2O3与稀盐酸混合后,过滤 C.过量的Fe粉和ZnCl2溶液混合后,过滤 D.过量的CuCl2溶液与Fe粉混合后,过滤
回
1.3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D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水和氯化钠溶液
氧气和氮气 纯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硝酸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鉴别方法 加热蒸干 用燃着的木条 灼烧闻气味 观察颜色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的 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 __因__为__在__实__验__过__程__中__有__氯__化__钠__生__成__________。
返返回回
考向2 实验方空气案污的染评及价防治 2.1(2014化学,2分)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__加__入__甲__盐__少__的__是__B_溶__液__________________。
判别依据:___饱__和__溶__液__的__定__义_____。
返回
方案2:_取__等__量__的__A__、__B_溶__液__于__两__个__烧__杯__中__,__向__溶__液__中____ __加__等__规__格__的___两__块__新__鲜__胡__萝__卜__,__先__萎__蔫__的__为__B_溶__液___。 判别依据:_外__界__溶__液__浓__度__越__大__,__植__物__细__胞__失__水__越__快__,______ __则__新__鲜__胡__萝__卜__萎__蔫__得__越__快__(其__他__方__案__及__相__应__的__判__别__依__据__,_ __合__理__均__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六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练六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2b60dd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b.png)
(2)针对小丽的猜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一
二
实验操作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有有气气泡 泡产生,,溶溶液液由
预期的现象 pH<7
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实验结论 废液中含有 HCl
废液中含有 HCl
实验方案
三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
白色沉淀
废液中含有 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
AAggNNOO33++HHCCll======AAggCCll↓+HNO3
(3)小刘对上述探究活动思考后,认为利用酸的化学性质还可以设计不同
方案探究小丽的猜想:
操作步骤
预期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黑黑色色粉粉末逐末渐逐溶解渐,溶溶液 金金属属氧化氧物化,物如氧,化如铜、氧氧化化铁 由解无,色溶变为液蓝由色(无现色象与 废液中含 等铜(或、碱氧,化如氢铁氧等化铜(或等)碱, 所变选为物蓝质相色对(应现) 象 有 HCl 【解如释氢与结氧论化】铜同学等们)根据以上实验与,所讨选论得物出质废相液的对主要成分是 CaCl2
(1)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据你分析,甲同学依
据的实验现象是锌锌片表片面表比面铁片比表铁面产片生表的面气泡产快生的。过一会儿,他又 发现铜片表面有银气白色泡固快体附着,这说明铜铜的活的动活性动比银性强比 ,请写出 反应方程式:CCuu++2A2gANgON3O=3===22AAgg++CuC(uN(ON3O)3)22银。强
请选出较好方案并阐述理由:
方方案案二较二好较,好安全,环安保全环无保污染无,污原染料的,利原用料率高的。 利用率高
15.★(2019·宁夏)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 取和性质”的实验活动时,产生了许多废液。于是他们在课外兴趣小组 活动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红的猜想:废液中只有 CaCl2;小丽的猜想:废液中还 有 HCl。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f2eda8eb9d528ea81c7796a.png)
b.要进一步确定“氢铵”的成分还需要补 做如下实验:取适量“氢铵”配制成溶液, 取试液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足量BaCl2 溶液振荡充分反应,若不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该化肥主要成分为_____ .若产生白 色沉淀,过滤,取滤液加适量的Ba(OH) 2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化肥主要 成分为; (NH4)2CO3和NH4HCO3的混合物 (3)该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二个实验方案 测定该化肥的含氮量,请你阅读后解释方 案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评价:
我们一起走进一楼
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 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A.实验目的:证明草木灰溶液呈碱性 方案一:滴加几滴石蕊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方案二: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B.实验目的:检验鸡蛋壳里含碳酸根离子 方案一:加氯化钡溶液 方案二:加盐酸 C.实验目的: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方案一: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二: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实验目的: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加稀盐酸 方案二:加澄清石灰水
排除CO32-的干扰
10.农民使用的氮肥主要是“氢铵”和尿素.某化学兴趣 小组对某“氢铵”化肥进行了专项研究: 预测:根据已有知识和“氢铵”的名称,该小组预测该 “氢铵”是碳酸或亚硫酸或硫酸的铵盐. (1)验证和探究:①NH4的验证: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 管中,然后加水溶解,再滴加 _____ 浓溶液,将 NaOH 置于试管口部,加热试管,若,则证明含NH4+. (2)阴离子的探究: a.取少量固体药品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固体全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装置.观察到的现 象是:溴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向滴加稀 盐酸反应后的试管中, 加Ba(OH)2溶液,无明 显现象. 初步结论:“氢铵” 是___________的铵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复习专题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复习专题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d85c2704a1b0717ed5dd08.png)
中考复习专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习目标】1、学会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2、学会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改进。
【小试牛刀】★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废铜屑制取CuSO4溶液,设计了如下四种方案,请从理论上正确、操作上简单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无污染等角度考虑,最优的方案是( )【基础梳理】实验方案评价的主要原则:1.科学性:实验原理、方法、操作必须科学合理。
2.安全性:操作安全,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3.环保性:有毒物质必须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4.简约性:设计简单易行,操作简便,装置简单,效果明显。
5.经济性:原料用量少,价格便宜。
化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反应原理选择药品、仪器→设计实验操作步骤→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与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反思、评价、改进。
【交流质疑精讲点拨】一、制备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例1】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设备,以下几种制备氧气的方法中:①电解水②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③加热氧化汞④常温下过氧化钠(Na2O2)与CO2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固体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你认为最适宜用于潜水艇中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__,和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巧点拨】设计的程序:明确目的→实验原料→实验原理→途径设计(途径Ⅰ、途径Ⅱ、途径Ⅲ……)→最佳途径→实验仪器→实验方案→制得物质。
【变式拓展】实验室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用两种方法制取铜:方案一:;方案二:。
两个方案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性质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例1】有两包黑色粉末,分别是铁粉和木炭粉,请你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进行鉴别,并填写下列步骤现象和结论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例2】某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五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五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7bde34bd5bbfd0a78567306.png)
例1 (2019·江苏无锡)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第7 页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物质须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态;生成的物质为非气体。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故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反应才能直接用于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进行实验。铁与硫酸铜反 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项能达到实验 目的。C项,图中的实验现象为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和试管中的红磷不能燃烧,可探究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 要达到着火点、要与氧气接触,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向试管中滴加水后,U形管的液面左高右低,说明硝酸铵溶解吸热, 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A
第 28 页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小___纸__花___都___从___下__到___上___依__次___变___红___,__图3瓶中小纸花变红速率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生成的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第 23 页
(2)样品完全反应后,继续缓慢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__反应生成的氧气全部和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热的铜网反应 (3)装置B的作用有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8 g,该产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便___于__观___察_。和控制氧气流速 81%
中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文案
![中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ee1365a216147916112842.png)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仍将以理化综合题的形式,采取实验拼图的形式(也叫实验拼,即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拼在一起)考查对实验的设计及综合评价能力。
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3)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切实可行,所选药品、仪器、装置经济可靠。
(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
装置简单,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
2.解题思路和方法:(1)明确目的原理: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弄清题目所给的新信息。
(2)选择仪器药品: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4)记录现象数据: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方案的评价这类试题的出现,使化学实验命题中批判思想得到更新和升华。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 1.可行性:(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科学; (4)实验现象是否明显;(5)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目的一致等。
2.“绿色化学”:(1)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反应速率是否适中;(3)原料利用率以及生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合成过程中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
命题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2014·河北)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C.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D.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思路点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氯化氢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能,可使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且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符合“长进短出”,B 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红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因此用红磷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且该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20课时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第20课时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dd60cba32d7375a51780ff.png)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类型2 实验方案(fāng àn)的评价
例 3 氨水和盐酸是常见的化学试剂,可将氨气(NH3)、氯化氢气体 分别溶于水制得。
_______氨__气_遇__水__呈_碱__性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3)小明氨将水滴不有稳酚定酞受的热稀易分氨解水生加成热氨,气观和察水到,溶导液致颜溶色液变碱浅性,减原因可 能是____弱__(_ji_ǎ_nr_uò_)_,__颜__色_变__浅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考点(kǎo diǎn)2 实验方案的评价
1.评价要求 (1)实验方案(fāng àn)理论上科学合理具有严密性。 (2)在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操作简单。
(3)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节约试剂,节约能源,无仪器损坏,成本 低。
(4)从环境角度考虑,对环境无污染。
第五页,共二十五页。
2.评价细节
_____C___(填序号)。
(3)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2_H_2_O_2_=M_=_n=_O=_2=_2_H__2O_+___O_2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4)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jìnxíng)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图20 -3所示:
图20-3
发现两杯水都变红 ,且整杯热水变红 时间比冷水要短。 由此说明:①分子 在不断运动;②影 响分子运动快慢的
因素有温__度_(_w_ē_nd_ù_)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20170718316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1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20170718316](https://img.taocdn.com/s3/m/b1e4cf43eff9aef8951e061d.png)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等。
、考查内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稳定出现的重点题型之一,符合新课
点评:
为了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生氧气,该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
制取铜的两种实验方案.
故选
Zn H2 CuO Cu CuO CuSO4 Cu
时,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aO Ca
Cu CuO CuSO4 Fe Fe H2 HCl NaCI
C
示:
)碱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我们可以向废水样品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如果有蓝色沉
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乙同学的方案,严密,先加盐酸即可使溶液处于酸性状态,又可证明溶液中无
H2C2O4 CO
者外界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
“。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6eef37c580216fc700afdb3.png)
科学探究之专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⑴提出问题⑵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⑶制定计划、⑷进行实验、⑸收集证据】⑹解释与结论⑺反思与评价⑻表达与交流(迁移与知识的拓展) 。
作为探究题,一般并不需要完全具备以上八个步骤,通常因题目的需要而选择其中重要的步骤呈现。
2.3.⑴不要答非所问:一般而言,最终的结论与开始的猜想与假设有一致性,至少也是有关系的。
同时,探究过程方案的设计,也是与探究目的紧密相关的。
⑵注意猜想或假设的合理性:虽然猜想和假设有很多可能,但是我们的猜想与假设,不能脱离题目给出的条件,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⑶正确选择实验用品:首先要弄清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要紧扣假设,正确选择仪器和药品,正确选择装置。
⑷答题的发散性:探究性的问题往往在假设的提出、方案的设计等方面,答案并非唯一。
所以,我们往往从最熟悉、最符合题意入手,从而有效防止错误的发生。
⑴科学性: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要正确;⑵可行性:切实可行,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⑶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⑷简约性:要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选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用品,并能短时间内完成实验; ⑸创造性:有创新意识。
2.实验方案的内容:⑴一个比较完整的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用品(包括仪器和药品等)及规格;④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⑤实验现象及结论;⑥问题与讨论。
⑵对于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的题一般可以按以下思维程序进行: ①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或假设);②根据实验原理(或假设),选择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或实验装置图); ③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④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⑶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绿色环保。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067313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6.png)
解析:构成原电池时,一般是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作正极,但有时A的金属性强于B,如:镁铝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镁作正极、铝作负极;电子由负极B经外电
路流向正极A,在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可以排在氢前面也可以排在氢后面。
猜想二: NaCl和NaOH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以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错误的原因是 AgNO3与NaCl也能反应生成白色
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有HCl
。
19
再见
【作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 猜想三成立。
14
拓展练习
9. (2021·宿迁)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探
若无法避免有毒物质,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
灼烧后闻气味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 洗涤,干燥
C 鉴别 NH4Cl 和(NH4)2SO4 固体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饱和
D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Na2CO3 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过 浓硫酸干燥
7
拓展练习
3. (2021·扬州)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B
HCl
Ba(OH)2 Na2CO3 H2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之专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⑴提出问题⑵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⑶制定计划、⑷进行实验、⑸收集证据】⑹解释与结论⑺反思与评价⑻表达与交流(迁移与知识的拓展) 。
作为探究题,一般并不需要完全具备以上八个步骤,通常因题目的需要而选择其中重要的步骤呈现。
2.3.⑴不要答非所问:一般而言,最终的结论与开始的猜想与假设有一致性,至少也是有关系的。
同时,探究过程方案的设计,也是与探究目的紧密相关的。
⑵注意猜想或假设的合理性:虽然猜想和假设有很多可能,但是我们的猜想与假设,不能脱离题目给出的条件,否则就是无源之水。
⑶正确选择实验用品:首先要弄清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要紧扣假设,正确选择仪器和药品,正确选择装置。
知识点二: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⑴科学性: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要正确;⑵可行性:切实可行,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⑶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⑷简约性:要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选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用品,并能短时间内完成实验;⑸创造性:有创新意识。
2.实验方案的内容:⑴一个比较完整的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用品(包括仪器和药品等)及规格;④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⑤实验现象及结论;⑥问题与讨论。
⑵对于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的题一般可以按以下思维程序进行:①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或假设);②根据实验原理(或假设),选择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或实验装置图);③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④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⑶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绿色环保。
3.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4.实验方案设计的分类:⑴气体的制取、净化&性质的综合设计: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气体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设计⑴原则:①制取干燥纯净的气体应遵循“先除杂,后干燥”的原则。
②尾气处理:有毒气体常采用溶液(或固体)吸收或将之点燃,无毒气体直接排空。
③接口的连接:总体上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但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大进小出”。
④制气实验: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它处理等(制气体的实验,在实验前均应进行气密性检查,气体在点燃之前一般应进行纯度的检验)。
⑤加热操作:加热前一般应先通原料气赶走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
其目的是:一是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CO还原Fe2O3等);二是保证产品纯度。
熄灭酒精灯时,一般是“先撤后灭”的原则。
⑵还应该考虑以下因素:①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②进行易爆、易燃实验时要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应该下通氢气,气体点燃前应该先验纯等);③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的切割要在水中进行等);④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的物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①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物质组成或结构充分了解二者关系物质的性质验证或探索物质性质反复推敲、深挖细找②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性质探索性实验方案: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或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而后据此分别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究该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
程序:物质→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
性质验证性实验方案:对物质具备的性质去求证,关键在于设计出简捷的实验方案,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且安全可行。
程序:物质→性质推测→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
⑶物质的检验、鉴别&提纯⑷混合物中某成分的验证1.实验方案的评价原则:⑴可行性:原理是否正确、可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步骤是否简单、方便;效果是否明显等。
⑵绿色化: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反应速率是否较快;原料利用率、产物产率是否较高;合成过程是否有环境污染。
⑶安全性:防倒吸;防爆炸;防氧化;防吸水;防挥发等。
2.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的思路:⑴根据实验目的,阐明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 ⑵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实验装置;⑶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⑷通过对比和归纳,选出最佳方案; ⑸实验结束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学习时可以依据以下思路,在理解的前提下加以掌握:例题1:下列实验能够达到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实验ABCD设计目的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确定石蜡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比实验;D 、证明铁生锈的条件,还缺少一个没有水存在的对比实验。
[解答]A 、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看到塑料瓶变瘪,只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发生反应,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A 错误;B 、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确定石蜡中含有碳元素,故B 正确;C 、探究燃烧的条件,图示现象只能得出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不能证明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C 错误;D 、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实验不能证明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故D 错误。
故选B 。
[评价]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验证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关键,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正确应用。
例题2:同学们用Na 2CO 3溶液和浓HCl 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推理假设]上述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 ,可能有Na 2CO 3或盐酸。
[实验探究]㈠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⑴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 质,其中物质x 是酸碱指示剂中的 溶液。
⑵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 ,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
㈡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Na 2CO 3某同学选用 测出废液的pH=l0,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 2CO 3。
㈢处理废液,回收利用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 ,请完成如下实验方案设计.方案 加入试剂分离方法方案评价 一 适量Ca (NO 3)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不可行,理由是 二过量的蒸发结晶可行[用的酸碱指示剂不能用酚酞试剂,因酸不能使无色的酚酞变色;⑵明确镁和盐酸反应出现的现象;㈡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最简单方法用pH 试纸;㈢根据化学上除杂质原则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即除去原杂质不能添加新的杂质。
物质的性质药品的变质、保存物质的鉴别、检验 物质的制备 物质的分离、提纯化学实验仪器实验装置决定选择组合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解答] [推理假设]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探究]㈠⑴判定废液中是否含盐酸所取用的酸碱指示剂不能用酚酞试剂,因酸不能使无色的酚酞变色,故取用石蕊试液,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⑵镁和盐酸反应出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如没气泡产生则证明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㈡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最简单方法用pH试纸(也可使用pH计);㈢根据化学上除杂质原则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即除去原杂质不能添加新的杂质,因而处理废液,回收利用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时,如加适量Ca(NO3)2溶液,虽然除去了碳酸钠,但却引进新杂质NaNO3;如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后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故答案为:[推理假设]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探究] ㈠⑴石蕊;⑵无气泡产生(或无现象或无变化);㈡pH试纸(或pH计)方案加入试剂分离方法方案评价引进新杂质(或有NaNO3,生成或引进NO3-)盐酸(或稀HCl或HCl)[评价]此题考查探究酸的性质及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题型设计科学合理,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对酸的知识系统化,不再机械记忆,囫囵吞枣的记忆酸碱盐的知识点。
例题3: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
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⑴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⑵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向所取得气体中加入①②有二氧化碳⑶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原因是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分析]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一般用澄清石灰水,实验是想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就应该彻底消耗掉其内的氧气,对比分析方案一密封性不如二方案,收集气体的方法不同可能结果会不同。
[解答]⑵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办法一般是澄清石灰水,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①澄清石灰水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⑶测定氧气的含量就要把氧气消耗干净,方案二是密闭环境的实验,结果会更准确。
故答案为:a.将瓶中氧气耗尽。
b.二,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或方案一在实验过程中打开了瓶塞,瓶中的气体成分在反应前发生了改变。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用排水法收集时会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使A组总是比B组含氧量高。
故答案为:A组采用排水取气法,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评价]此题是对竹子内气体的验证实验,涉及到二氧化碳的鉴定,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一道结合课本知识的综合性实验探究题。
科学探究之专题2: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变质【中考练兵场】1、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碱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溶液;小王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钙溶【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猜想与假设】猜想1: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该氢氧化钠溶液.【查阅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实验结论】该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反思与评价】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填“能”或“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原因是。
总结掌握: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①稀盐酸,化学方程式,现象。
②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化学方程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