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雷达体制简介
集中式MIMO雷达较相控阵雷达的优势分析
集中式MIMO雷达较相控阵雷达的优势分析【摘要】集中式MIMO雷达在信号处理、成本和功耗、空间分辨率、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相比于相控阵雷达更具优势。
集中式MIMO雷达在信号处理方面能够实现多用户同时接入,大幅提升雷达系统的效率。
其成本和功耗更低,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
虽然相控阵雷达在一定领域具有优势,但其在工程实践中存在局限性。
整体而言,集中式MIMO雷达在多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集中式MIMO雷达相对于相控阵雷达的优势,以及它在雷达领域的潜在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集中式MIMO雷达, 相控阵雷达, 信号处理, 成本, 功耗, 空间分辨率, 抗干扰能力, 局限性, 多方面优势, 发展前景1. 引言1.1 介绍集中式MIMO雷达和相控阵雷达集中式MIMO雷达是一种新兴的雷达技术,它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方式来实现雷达目标的检测和跟踪。
相对于传统的相控阵雷达,集中式MIMO雷达具有许多优势和特点。
相控阵雷达是一种常见的雷达系统,它由多个天线组成的阵列来实现波束形成和指向控制,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相控阵雷达在很多应用中表现出色,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相比之下,集中式MIMO雷达采用了不同的架构和信号处理方法。
集中式MIMO雷达将雷达系统中的所有天线集中在一个地方,通过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这种架构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有效地提高雷达系统的空间分辨率,提高信号处理的效率,减少成本和功耗等。
集中式MIMO雷达还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干扰源的影响。
集中式MIMO雷达和相控阵雷达在原理和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各自具有一些优势和特点。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分析集中式MIMO雷达在信号处理、成本和功耗、空间分辨率以及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会对相控阵雷达的局限性进行讨论。
MIMO雷达基本原理
Rabideau 对发射分集 MIMO 雷达的系统结构、匹配滤波、波束形成及性能改善方 面进行了研究。 Robey 则建立了 L 波段和 X 波段的 MIMO 雷达实验系统用于研究低旁 瓣的波束形成技术。而 Bekkerman 及 Tabrikian 对发射分集 MIMO 雷达的空间覆盖、 方向图改善和最大可检测目标数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对其在目标检测、DOA 估计 及 CRB 方面的性能改善进行了详细研究。Sammartino 研究了目标模型对 MIMO 雷达 性能的影响。牛津大学的 Khan 则通过实验系统对收发分集 MIMO 雷达模式下球状目 标回波的信噪比改善进行了研究。在角度分集方面,新泽西技术研究所的 Fishler 等人 分析了 MIMO 雷达角度估计均方差的 Cramer-Rao 限,并研究了角度分集增益对检测 概率的改善情况。 正交波形设计是 MIMO 雷达实现的关键问题,在发射信号优化方面,Deng 利用 模拟退火算法来优化正交多相编码波形和正交离散频率编码波形。他采用的优化准则 是基于相关函数,设计的正交波形对多普勒频率很敏感。针对这个问题,Khan 用正交 矩阵设计的方法对多普勒问题进行了处理,但是当波形长度及波形个数增加的时候, 这种方法难以胜任。Yang 则从信息论的角度,基于互信息及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的准则 下对正交波形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实际上,MIMO 雷达也可以采用非正交波形集来实现任意的方向图。在这方面, 华盛顿大学研究了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信号互相关矩阵和互谱密度矩阵来逼近需要实 现的发射方向图。 MIT 林肯实验室的 Bliss 和 Forsythe 则研究了在杂波环境下用于雷达 成像的发射波形优化设计,以及在无杂波环境下用于测角的发射波形优化设计问题。 Xu 和 Li 等人则对自适应技术在 MIMO 雷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将目前存在的 一些方法在 MIMO 雷达下进行拓展,主要包括 Capon 波束形成及 APES 方法等,显示 了 MIMO 雷达在这些方面的优越性。同时他们也对探测信号的设计进行了研究。 MIMO 雷达的初步实验研究报道则主要有 MIT 林肯实验室的 L 波段和 X 波段 MIMO 雷达虚拟阵列降低旁瓣的波束形成以及牛津大学对球状目标回波信噪比的改善 等。 在国内,对 MIMO 雷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这方面的研究基础可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电子科技大学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便开展了雷达波形数字产生技术 的研究,在总装等的支持下,已先后完成了多项数字波形产生研制任务。另外,电子 科技大学还自筹科研经费, 从 2003 年开始, 对低截获相控阵雷达技术进行了前期研究, 在系统方案,单元模块电路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同时,华东电子技术研究所开展
MIMO雷达 word电子版
MIMO雷达概述一、MIMO雷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最早是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概念,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G.J.Foschini首先提出,将MIMO概念用于无线移动通信系统。
在本世纪初,人们开始将MIMO概念拓展到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在2003~2004年的国际雷达会议上,如the 38th Asilomar Conference,以及2004 IEEE Radar Conference,学者们正式提出MIMO雷达的概念,并设立专题讨论相关的理论问题。
虽然此前也有一些雷达系统可以归纳到MIMO雷达的范畴里,比如相控阵雷达、综合脉冲与孔径雷达(SIAR)、多站雷达,但MIMO雷达概念的提出仍是划时代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它不仅包括了以前的一些不同类型的雷达系统,同时给出了统一的信号模型和体系结构,使人们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例如,在SIAR里就没有“虚阵元”的概念,只有在MIMO雷达概念提出以后才明确了“虚阵元”、扩展孔径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MIMO雷达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体制,其中一种是发射天线阵单元空间分布很广,这样远场目标回波对每个天线来说接收信号就可以认为是多个独立散射体的回波,称为统计(或空间分集)MIMO雷达。
其中,统计MIMO雷达最为代表性文章为2004年Eran Fishier等撰写的“MIMO Radar:An Idea…Whose Time Has Come”,该文发表后统计MIMO雷达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另一种就是发射天线阵(接收阵)单元空间上分布紧凑,远场目标回波对于收发天线阵来说都是相关的,其布阵和信号处理以及性能与统计MIMO雷达有很大差别,这类称为相参MIMO雷达。
相参MIMO雷达的提出源于稀布阵SIAR,作为一种特殊的MIMO雷达,SIAR的研究已经有若干年的历史。
二、MIMO雷达的分类、发展及典型系统统计MIMO雷达的共同特点是同时发射可区分的多个信号,获得对“闪烁”目标的多个统计独立或具有统计独立成分的观测通道(或观测分量),通过合并处理提高雷达的性能。
集中式MIMO雷达较相控阵雷达的优势分析
集中式MIMO雷达较相控阵雷达的优势分析【摘要】集中式MIMO雷达和相控阵雷达是目前雷达领域中比较常见的两种雷达系统。
集中式MIMO雷达通过多个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并利用MIMO技术实现信号的处理和数据的融合,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
相控阵雷达则通过调节天线单元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波束形成和指向控制,具有快速波束切换和高精度目标定位等优势。
在优势分析中,集中式MIMO雷达在信号处理和数据融合方面表现更优秀,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目标跟踪和更全面的目标信息提取;相控阵雷达则在波束形成和干扰抑制方面更具优势。
综合比较后,集中式MIMO雷达在逐渐成为雷达系统发展的趋势,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关键词】集中式MIMO雷达、相控阵雷达、优势分析、原理、背景介绍、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集中式MIMO雷达和相控阵雷达是目前雷达技术中比较常见的两种形式,它们在目标探测、跟踪和定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集中式MIMO雷达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通过对多个天线间的相位、幅度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目标信息的精确获取。
相较于传统的雷达系统,集中式MIMO雷达在抗干扰性能和分辨率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
相控阵雷达则是利用大量的天线阵列,通过控制相位来实现波束的控制和扫描,从而实现多角度的目标观测和跟踪。
相控阵雷达具有快速波束转换、高分辨率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
2. 正文2.1 集中式MIMO雷达的原理集中式MIMO雷达是一种通过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来实现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雷达系统。
其原理基于雷达系统中的多跳通信,通过多个发送和接收单元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目标检测和跟踪。
集中式MIMO雷达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多天线协同工作,通过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可以利用空间多样性获得更准确的目标信息;其次是信号处理和数据融合,集中式MIMO雷达可以通过将多个天线收到的信号进行融合处理,消除多径干扰,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再者是网络化数据传输和处理,集中式MIMO雷达可以通过网络化数据传输和处理,实现多个雷达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雷达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美国防空反导系统雷达新技术发展及应用
442019.04军事文摘装 备美国防空反导系统雷达新技术发展及应用赵 飞 郭凯丽面对导弹技术的扩散、五代机的入役和高超声速武器等新威胁的出现,美军的防空反导系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目标识别难题也更加严重。
为进一步提升探测跟踪及目标识别能力,增强防空反导系统的作战能力,美国近年来从雷达新体制、新器件等多个方面,加大雷达新技术的研究力度。
美国防空反导雷达部署及不足导弹预警雷达和天基红外预警卫星是美军主要防空反导预警装备。
目前,美军导弹预警雷达主要包括固定阵地的3部升级型早期预警雷达、2部铺路爪雷达、1部丹麦眼镜蛇雷达,以及移动型海基X波段雷达、前置型X波段雷达A N/TPY-2、巡洋舰和驱逐舰装备的宙斯盾系统雷达AN/SPY-1、陆军爱国者系统雷达AN/MPQ-53/65等。
其中,早期预警雷达、铺路爪雷达和丹麦眼镜蛇雷达是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预警雷达,分别工作在P波段和L波段,由于频率低、带宽窄,不具备目标识别能力。
前置型AN/TPY-2雷达对来袭弹头的识别距离有限,主要用于跟踪早期飞行阶段的导弹。
“宙斯盾”系统的AN/SPY-1雷达工作在S波段,“爱国者”系统的AN/MPQ-53/65雷达工作在C波段,频率低且作用距离有限,用于对拦截弹的末段制导。
海基X波段雷达具有高分辨能力,但最初建造目的是用于试验,不具备作战系统所需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且雷达波束角度范围(即电子视场)只有25°,限制了雷达处理呈大角度分散的多目标的能力。
因此,美国防空反导系统利用现有雷达进行目标识别的能力尚有欠缺。
美军目前主要依靠X波段雷达解决防空反导系统目标识别的问题。
2012年以来,美国相继提出多项方案,以改善对来袭导弹的目标识别性能,主要包括:在早期预警雷达附近部署堆叠式A N/TPY-2雷达或X波段非相控阵雷达;将夸贾林靶场的GBR-P 雷达样机升级后部署至东海岸;以及新建S 波段远程识别雷达(LRDR),部署在阿拉斯加州克2019.04军事文摘铺路爪雷达相控阵天线阵列位于阿拉斯加的美军早期预警雷达境能力的智能、动态的闭环雷达系统,可实现对外界环境的连续感知,并实时、智能化地调节发射波形,雷达在发射、环境和接收之间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MIMO雷达
指导老师:钱璐
组员:聂凡,花证,杨旭 曾洪宽,李凌云
MIMO雷达研究背景 雷达研究背景
多输人多输出系统(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原本是控制系统中 , 多输人多输出系统 原本是控制系统中 的一个概念,表示一个系统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 的一个概念,表示一个系统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如果将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 信道看成一个系统,则发射信号可看成移动信道(系统 的输入信号, 系统)的输入信号 信道看成一个系统,则发射信号可看成移动信道 系统 的输入信号,而接收信号可 看成移动信道的输出信号.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年代中期以来, 看成移动信道的输出信号.从上个世纪 年代中期以来,Bel实验室等先后提出在 实验室等先后提出在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移动端均用多天线的方案,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移动端均用多天线的方案,即对移动信道这样一个系统 而言,有多个信号输入和多个信号输出(MIMO系统 .由于 系统) 由于MIMO通信系统可获得 而言,有多个信号输入和多个信号输出 系统 通信系统可获得 空间分集增益,能显著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在衰落信道条件下的信道容量, 空间分集增益,能显著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在衰落信道条件下的信道容量,特别 对大的角度扩展信道(极端情况是 极端情况是2π),其性能改善犹为明显,理论分析表明,信 对大的角度扩展信道 极端情况是 ,其性能改善犹为明显,理论分析表明, 道容量与收发两端天线阵元数有直接关系。 道容量与收发两端天线阵元数有直接关系。 雷达目标在不同的散射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散射信号,考虑地物等环境对目标不 雷达目标在不同的散射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散射信号, 同部分散射信号的反射。雷达接收的信号应是各多径信号的叠加. 同部分散射信号的反射。雷达接收的信号应是各多径信号的叠加.具有与通信中 角度扩展相似的特性,因此, 角度扩展相似的特性,因此,相距一定间隔的两个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可以是相 互独立的.另外,雷达目标具有明显的闪烁特性,理论和实验均表明, 互独立的.另外,雷达目标具有明显的闪烁特性,理论和实验均表明,雷达目标 在姿态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都将导致雷达回波(即 在姿态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都将导致雷达回波 即RCS,雷达截面积 的严重起伏 ,雷达截面积)的严重起伏 ,可达10—25dB.这种回波信号的起伏十分类似于移动信道的信号衰落,将严重 可达 .这种回波信号的起伏十分类似于移动信道的信号衰落, 影响常规雷达的探测性能.可见, 影响常规雷达的探测性能.可见,雷达回波信号具有某些与移动通信信道相似的 将已在移动通信中得到深入研究的MIMO概念,引伸应用于解决雷达信号 概念, 特性 ,将已在移动通信中得到深入研究的 概念 接收和目标探测问题.应是一种可行的尝试。 接收和目标探测问题.应是一种可行的尝试。
MIMO 西电冯大政老师
•
此外,MIMO雷达的波形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Hai Deng,Discrete Frequency-Coding Waveform Design for Netted Radar Systems. IEEE SP Letters, 11(2), February 2004. I. Bekkerman and J. Tabrikian, “Space-time coding for active arrays,”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2006, to appear. J. Li, P. Stoica, and Y. Xie, “On probing signal design for MIMO radar,” 40th Asilomar Conference on signals, Systems and Computers (invited), Pacific Grove, CA, October 2006
⎧ 1 N −k ∑ si ( n ) si∗ ( n + k ) = 0, ⎪ N ⎪ n =1 A ( si , k ) = ⎨ N ⎪1 ∑+1 si ( n ) si∗ ( n + k ) = 0, ⎪ N n =− k ⎩
⎧ 1 N −k ∑ s p ( n ) sq∗ ( n + k ) = 0, ⎪ N ⎪ n =1 C ( s p , sq , k ) = ⎨ N ⎪1 ∑+1 s p ( n ) sq∗ ( n + k ) = 0, ⎪ N n =− k ⎩
n = 1,
, N,
(1)
T
其中 ωc 为载波频率,τ i (θ ) 为信号经第 i 个天线发射到达目标的延迟时
双基地MIMO雷达
雷达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通过发射以及接收电磁信号,雷达能够精准的检测出飞机并确定其空间位置。
因此,雷达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并给军事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
各种雷达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随着电子干扰等反雷达技术的发展,传统雷达的工作环境日趋恶劣,其性能也受到了限制,反隐身能力弱、生存能力弱、目标RCS闪烁使雷达性能衰退等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
为了改善雷达在目标探测、定位跟踪精度、抗干扰等方面的性能,使雷达能够更好地投身于现代战争中,各种新型体制雷达应运而生,例如,无源雷达、多基地雷达、分布式雷达等,其中研究最为热门的是双/多基地雷达和MIMO雷达。
2003年,集中式MIMO雷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首次被美国林肯实验室D.J.Rabideau 等人提出,它也被称作共址MIMO雷达。
集中式MIMO雷达的阵元分布与传统雷达阵列分布相似,收发阵列集中放置,且阵元间距较小。
与传统相控阵雷达不同的是,集中式MIMO雷达发射端发射彼此正交的信号,具有波形分集增益,因此,有着更好的参数辨别能力。
在2004年IEEE雷达会议上,分布式MIMO 雷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被贝尔实验室科研人员提出,也被称作统计MIMO雷达。
分布式MIMO雷达的阵元在空间内分布较远,利用各阵元在不同角度下观测到目标散射特性的差异,可以获取较高的空间分集增益,从而能较大程度的减小目标RCS闪烁对雷达目标检测的影响。
上述两种MIMO雷达都各有应用前景与优势,但由于集中式MIMO雷达与相控阵雷达结构相似,因此,集中式MIMO雷达可以借助传统相控阵雷达中的信号处理理论来进行信号处理[10-12]。
故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上,集中式MIMO雷达更容易实现,因而,倍受关注与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双基MIMO雷达属于收发站分置的集中式MIMO雷达。
围绕双基MIMO雷达仿真平台展开工作。
目标跟踪与定位是该仿真平台的核心模块,该仿真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能够对目标进行精准跟踪。
MIMO体制米波圆阵雷达研究_胡晓琴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第31卷第1期J OUR NAL OF NA TIONA L UNIVERSI TY OF DEFENSE TECHNO LO GY Vol.31No.12009文章编号:1001-2486(2009)01-0052-06MIMO体制米波圆阵雷达研究*胡晓琴1,2,陈建文2,王永良2,陈辉2(1.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2.武汉空军雷达学院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19)摘要:将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思想和圆阵雷达结合起来,提出了MIMO体制的米波圆阵雷达模型。
对于米波圆阵雷达,采用MIMO体制后,目标和镜像的相关性减弱,虚拟阵列的有效孔径增大,能实现目标和镜像的二维角估计。
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表明,MIMO体制的米波圆阵雷达不仅能估计出目标的方位角,且能从俯仰上将目标和镜像分开。
关键词:MIMO雷达;米波雷达;圆阵;多径中图分类号:TN957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the Meter-wave Circular ArrayRadar for MIMO SystemsHU Xiao-qin1,2,CHEN Jian-wen2,WANG Yong-liang2,CHEN Hui2(1.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 ng,National Uni v.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410073,China;2.Key Lab,Wuhan Radar Acade my,Wuhan430019,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MIMO idea and the circular array radar,the meter-wave circular radar for MIMO systems is proposed.For the meter-wave circular array radar using MIMO system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arget and the image is reduced,the effective aperture of virtual array is also increased,and the two-dimension angles of the target and the image can be estimated.Theory analyses and si mulation experimen 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er-wave circular array radar for MIMO systems not only can obtain the azi muth angle of the target,but also can make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target and the image from the elevati on.Key words:MIMO radar;the meter-wave radar;circular array;mul tipath米波雷达波长较长,具有良好的反隐身和对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而且作用距离远。
MIMO雷达技术综述
M88H=K:KC4255C@>2C:4 .'N5<6=K:K4255C@>2C:4 O@6P5QRGJ'%FS'G&G(F*&F
!"!# 雷达技术综述
赵永波刘宏伟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雷 达 信 号 处 理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西 安 *$%%*$
摘要多输入多输出D268<H6@<4H28N268<H6@128H28D!D,雷达是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个输入 和 多个输出技术引入到雷达领域并和数字阵列技术 相 结 合 而 产 生 的 一 种 新 体 制 雷 达 由 于 采 用 了 波 形 分集技术D!D, 雷达拥有许多 传 统 相 控 阵 雷 达 所 无 法 比 拟 的 优 越 性 本 文 对 D!D, 雷 达 进 行 了 评 述首先对 D!D, 雷达的概念和原理进行了说明并指出其同 相 控 阵 雷 达 的 关 系然 后 对 D!D, 雷 达 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据此给出 D!D, 雷达相对传 统 相 控 阵 雷 达 存 在 的 优 势 和 缺 点最 后 结 合 D!D, 雷达的特点和优势给出 D!D, 雷达的几种潜在应用 关键词D!D, 雷达波形分集发射波形形成接收波束形成 中 图 分 类 号 O#(S$ # +,-,&
TM51/14AL1U<2 V14AW@<
#58<1456U5L17X5>53"<A456?31:@==<4AY<><54 Z4<[@3=<8EY<\54*$%%*$+M<45
./01&,21D268<H6@<4H28N268<H6@128H28D!D,35>53<=54@W ]<4>17=E=8@N 35>53WM<:M<4831>2:@= 8M@N268<H6@'<4H28N268<H6@'128H288@:M4<;2@731N W<3@6@==:1NN24<:58<147<@6><4818M@7<@6>17N1>@34 35>53=W<8M8M@:1NL<458<1417><A<8565335E=<A456H31:@==<4AC-2@818M@W5[@713N><[@3=<8ED!D,35' >53M5=N54E5>[5485A@=:1NH53@>W<8M835><8<1456HM5=@>5335E35>53CO17266E24>@3=854>8M@ D!D, 35>53W@ N5]@5:1NH3@M@4=<[@3@[<@W713 D!D,35>53CP<3=86E8M@:14:@H854>H3<4:<H6@=17 D!D, 35>5353@<4831>2:@>WM<6@8M@3@658<14L@8W@@48M@D!D,35>5354>HM5=@>5335E35>53<=3@[@56@>=<N' 26854@12=6ECOM@4L5=@>148M@H@3713N54:@5456E=<=17D!D,35>53W@A<[@5>[5485A@=54>><=5>[54' 85A@=17D!D,35>53<45HH6<:58<14=:1NH53@>W<8M:14[@48<1456HM5=@>5335E35>53CP<4566E:1NL<4@> W<8M8M@:1M@3@48:M535:8@3=54>5>[5485A@=17 D!D, 35>53=@[@356H18@48<565HH6<:58<14=53@<4831' >2:@>C 3%4()&-0D!D,35>53W5[@713N ><[@3=<8E8354=N<8L@5N713N<4A3@:@<[@L@5N713N<4A
MIMO
MIMO雷达动目标检测的研究作者:朱艳萍,宋耀良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第19期摘要: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是一种新体制的雷达,与双基地雷达相比,能够较好地对切向飞行目标进行检测。
针对MIMO雷达的动目标显示(MTI)特性,给出了MTI滤波器的三种设计及其结构,并导出了其相应的改善因子表达式。
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即递归滤波器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改善因子,同时合理进行收发布阵,能够提高改善因子,这对雷达的布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MIMO雷达; MTI; 递归滤波器; 改善因子中图分类号:TN95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9-0008-03Study of MIMO Radar for MTIZHU Yan--liang1(1.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Opt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2.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Abstract: As the new radar system,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radar can detect vertical flight targets much better thanbistatic radars, contrapos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MTI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processing of MIMO radar, three kinds of designs structures of MTI filter are given, and three expressions of improvement factor are deduc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ursive filter has best flexibility and best improvement factor,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and receive array can meliorate the improvement factor. It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the distribution of MIMO radar.Keywords: MIMO radar; MTI; recursive filter; improvement factor0 引言随着电子器件性能的提高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动目标处理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种新体制雷达:MIMO雷达
一种新体制雷达:MIMO雷达
一种新体制雷达:MIMO雷达
李穗平
【期刊名称】《电子工程信息》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本文基于通信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介绍了统计MIMO 雷达的基本思想。
统计MIMO雷达和其它阵列雷达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希望最大化相干处理增益,而统计MIMO雷达则利用目标散射的空间分集特性来改善雷达性能。
【总页数】3页(5-7)
【关键词】MIMO雷达;相干处理;空间分集
【作者】李穗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省级机关管理干部学院,南京210008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TN95
【相关文献】
1.一种新体制雷达-MIMO雷达 [J], 明文华; 刘志学
2.一种新体制雷达——"泛探"雷达的关键技术研究 [C],
3.一种新体制雷达合成宽带可行性分析 [J], 贺志毅; 郝祖全; 汤斌
4.一种新体制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雷达的研究 [C], 赵正予
5.一种新体制雷达的介绍 [C], 郭举博; 唐志刚; 许世海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MIMO
M I M 0 雷达又被称为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 其最初主要只 中值得深入研 究的一种技术途径。 图l 中假设 目 标 散射 的中
是作为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概念被提出, 而在雷达领域中则指 心线主要呈现均匀性 , 且该 目 标中心与雷达发射和接收阵之
一
发射肆, 曩 ( 包古辫个阵元'
接收阵列 ( 包1 自 r Ⅳ 个阵元)
图1 MI MO雷达 双 基 地 工作 场 景
实 践研 究表 明 , 在M I M O 雷 达 中应 用 空 间 分 集 技 术可 以 相互统计多个独立 的通道 , 这样也可 以降低雷达信号衰落的
概率 , 进而还可 以借助平均处理方式来抑制目标的角闪烁, 进而达到提高雷达侦测 目标的检测性能。 另外, 在M I M O 雷达 中应用空间分集技术有利于提高M I M O 雷达的抗摧毁、 抗反辐 射导弹以及反隐身等能力。 2 . 2虚拟阵元技术 在M I M O 雷达技 术中弓 I 入 紧凑阵列的密集式技术 , 是雷 达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密集式M I M O 雷达技术没有充分
1 . 2 M I M O 雷达 的工作原 理
间的问隔距离分别为 A R + 和A R , 且发射阵列和接 收阵列分 别为均匀线阵, 而其间隔分别为d 和d , 然后根据相应的阵元 目标线阵即可确定相应的空问接收分集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d ≥入 R / D 。
M I M O 雷达可 以在多阵元天线结构的基础上实现 正交信 号的同时发射, 并且可 以做到M 发N 收,  ̄M I M O 雷达可以借助N 个接收阵元来接收相应的多个波形信号。 鉴于不同信号之间 的正交特性, 所以即便是多个发射信号也不会 出现相互干扰 的问题 , 可 以始终保 持独立性 , 同时这样也可 以使相应 的发 射和接 收物理 空间保持M N 个通道 , 且每个 特定的通道均与 个发射阵元及其对应的接收路径和 收发阵元的位置和所 接受。 另外, 接收端的各个接收阵元会配有M 个发射波形来匹 配对应 的M 个滤波器 , 接着通 过分选正交性就可以获得相应 的M N 通道回波数据。 另外, 每个发射阵元的发射信号均会被相应的接收阵元 所接受, 而每个接收阵元又会接收相应发射阵元所发出的各 种信号。 从而可 以实现接发信号的 目 的。 M I M O 雷达所发射相 应的正交信号无法在空间中形成特定的波束 , 从而导致发射 波束主瓣的增益变为原来的M 倍, 而每个子 阵发射功率则会 变为原来的1 / M , 进而会大大提高雷达抗信号截获性能。 2 Ml MO雷达技术分析 2 . 1空间分集技 术 实践研究表明, 在M I M O 雷达技术 中引入空间分集技术
MIMO雷达体制简介
MIMO原理
MIMO原理
基于多阵元天线结构, M 发N 收的MIMO 雷达同时发射相互正交 的信号, 这些多波形信号经由目标散射被N 个接收阵元接收。由于正交关系, 多个发射信号在空间中能够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这样从发射阵到接收阵在空 间中就能够同时存在MN 个通道, 每个通道对应一条特定的发射阵元到目标、 目标到特定接收阵元的路径组合, 通道的时延与目标和收发阵元的位置有关。 接收端的每个接收阵元都使用M 个匹配滤波器分别对M个发射波形进行匹 配, 通过正交性分选可以得到MN个通道回波数据。图1 给出了上述工作原 理的示意图。
2) 利用发射天线分集增益反隐身 普通单站雷达存在目标RCS 闪烁现象, 不同的观测角度RCS 起伏在20dB 以 上, 对于隐身飞机也是如此, 虽然通过谐振频率可以提高目标RCS, 但是, 不同的 照射方向目标RCS 起伏很大, 如下图所示, 这样雷达目标探测性能下降。统计 MIMO 雷达存在分集增益, 目标RCS 可以看作一个平均值, 这样在反隐身及探 测弱小目标上具有优势。特别是统计MIMO 雷达的接收系统使用同时多波束接 收, 不存在波束追赶的问题, 可以大幅度提高雷达的发现能力, 既可以单发射站 配多接收站也可以多发射站配单接收站。如果使用相同频段, 也可以配合现有 装备组成MIMO 雷达网。
新一代MIMO米波雷达的研究
F117 在35MH z( a) 和75MH z( b) 的RCS
发射分集的MIMO雷达技术
发射分集的MIMO雷达技术
发射分集MIMO雷达特点: (1)雷达的抗信号截获性能明显提高 由于发射波束主瓣增益减小M倍,每子阵发射功率为原发射总 功率的1/M,在距离R处的功率密度仅为原来的,考虑功率衰 减与距离的反比关系,雷达信号被截获距离将明显缩短. (2) 雷达的速度分辨力提高,有利于在强杂波中检测低速目标 (如坦克、舰船等) (3) 雷达检测弱目标的能力提高 当采用发射分集MIMO工作方式时,由于子阵发射功率和方向 图增益均降低M 倍,使接收到的杂波功率降低,对同样的系统 参数DR,可使雷达系统能接收和检测到RCS更小的目标信 号. (4) 降低系统前端对频率稳定度、相位噪声和系统杂散的指标 要求目前在强杂波中检测目标的常用技术是MTI或MTD,该技 术对雷达系统前端的诸如频率稳定度、相位噪声和系统杂散等 指标有极高的要求.由于接收杂波功率减小,为达到同样的 MTI或MTD指标,可降低对频率稳定度等指标的要求。
一种新兴的雷达体制_MIMO雷达
一种新兴的雷达体制———MIMO 雷达陈浩文,黎 湘,庄钊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空间所,湖南长沙410073) 摘 要: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雷达作为一种新型雷达体制在21世纪初正式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浓厚兴趣.本文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出发,首先对M IMO 雷达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要性总结;而后从MIMO 雷达系统结构、信号设计、目标检测、参数估计以及高分辨性能五方面探究其潜能本质,同时指出M IMO 雷达走向实用化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MIMO 雷达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MIMO 雷达;分集技术;波形设计;目标检测;参数估计;高分辨性能中图分类号: TN9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2-2112(2012)06-1190-09电子学报URL :http ://www .ejournal .org .cn DOI :10.3969/j .issn .0372-2112.2012.06.021A Rising Radar System —MIMO RadarC HE N Hao -wen ,LI Xiang ,ZHUANG Zhao -wen(Res earc h Ins titute of Space Ele ctr oni cs Infor mation T echnol ogy in School of El ectr 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 ing ,National Unive rsit y of Defense T echnol ogy ,C hangs ha ,Hunan 410073,C hina )Abstract :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radar as a new radar system i s propo sed at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which has been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 n o f researchers and i nstitu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MIMO radar theory is su m -marized based o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firstly .T hen ,the potential capabilities o f system configu ratio n ,signal design ,target detection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hig h resolution performance are introdu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pointed out .Finally ,some further work and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MIMO radar are predicted .Key words :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radar ;diversity techniques ;wav eform design ;target detection ;parameter estima -tion ;high resolution1 引言 雷达(r adar )的发展自1904年Christian Hulsmeyer 研制出原始的船用防撞雷达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真正的现代雷达是最近50年才发展起来的.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广泛而实用的技术.雷达理论和雷达应用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由于受到软硬件水平的限制,雷达理论研究通常领先于雷达系统的应用,MI MO 雷达也不例外.现阶段对MIMO 雷达的研究主要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众多的国内外研究者被其潜力所吸引,并对其广泛实用化充满信心和期待.MI MO 雷达[1~3]是在MI MO 理论、空时编码理论应用于通信系统并取得了重大突破的启示下被提出的.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有关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对MI MO 雷达的前景进行了探讨,拥有众多坚定支持者同时也不乏激烈的质疑声.从辩证观点看来,MI MO 雷达的研究与发展过程无不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结果:一方面是其特有潜力的开发和应用,一方面是其工程上实现的难度.但应看到任何新兴事物发展都是在支持和反对者之间思想上强烈碰撞后才最终开出的艳丽花朵.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MIMO 雷达研究热”现状,试图为相关研究者提供较为全面而基础性的理解和认识.以分析MI MO 雷达的潜力出发,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总结,从系统结构、信号设计、目标检测、参数估计以及高分辨性能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初步凝练出MI MO 雷达的基本特征、概念以及研究方向;同时也指出了其在工程实现上的难点问题;最后,在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收稿日期:2010-11-23;修回日期:2011-10-23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 .112010404);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优秀研究生创新基金(No .B110402);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No .CX2011B018)第6期2012年6月电 子 学 报ACTA ELECTRONICA SINICA Vol .40 No .6J un . 20122 MIMO 雷达理论概述2.1 MIMO 雷达概念早在1974年Mehra 就将多输入多输出的概念应用于控制系统中来增强参数估计的性能[4].而后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MI MO 思想进入通信系统领域[5],并获得了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鉴于MI MO 理论在通信领域的巨大成功,MI MO 雷达理论也由E .Fishler 等人借鉴MI MO 通信理论正式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1].MI MO 雷达是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同步地发射分集的波形,同时使用多个接收天线接收回波信号,并集中处理的一种新型雷达体制[6,7].在克服信道衰落、提高分辨率和抑制干扰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将MIMO 理论应用于雷达系统,能显著提高系统的目标检测、跟踪、识别和参数估计等性能.分集增益是MIMO 雷达具有这些潜能的根源:传统单基地雷达对目标的探测所获得信息较为单一,而MI MO 雷达能获得多维目标信息,通过多维信息的联合处理可以获得目标更多、更本质的特征.MI MO 雷达为空间分集、波形分集、结构分集和极化分集等分集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平台.同时不难看出MI MO 雷达在性能上的优势通常以增加系统复杂性为代价,如何处理好性能与复杂性之间的关系是系统设计的难点.下面将简要对MI MO 雷达、多站雷达和相控阵雷达进行比较.广义上而言,MI MO 雷达包含了所有不同的雷达体制,为便于区别于传统雷达,学术界一般认为:(1)MI MO 雷达是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同步地发射分集的波形,同时使用多个接收天线接收回波信号,并集中处理的工作模式,如图1(a );(2)多站雷达是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收天线和一个发射天线进行工作的雷达系统,如图1(b ),且各接收天线信号独立处理;(3)相控阵天线有一个由大量相同辐射单元组成的孔径,每个单元在相位和幅度上是独立控制的,但不同天线发射单元发射相同的信号形式,如图1(c ).2.2 MIMO 雷达分类MIMO 雷达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在此着重探讨目前学术界广泛采用的分类方式:根据天线的配置方式来划分MI MO 雷达的类型.根据各天线间距的“远近”[8]分为统计型MI MO 雷达(statistic MI MO radar 或separated MI MO r adar )[7]和相参型MI MO 雷达(coher ent MI MO radar 或colocated MI MOradar )[6]两大类,分别如图2(a )和图2(b )所示.简言之,当目标相对于各天线的视线角可近似相等时为相参型MIMO 雷达,反之目标相对于各天线的视线角明显不同时则为统计型MI MO 雷达.易知,统计型和相参型MI MO 雷达是两个极端情形,介于二者之间称为混合型MI MO 雷达(hybr id MI MO radar ),如相控阵MI MO 雷达(phased -MIMO radar )[9],如图2(c )所示. 统计型MI MO 雷达收发天线位置相距较“远”,各天线相对于目标的视线角是有明显差异的,因而具有良好的空间分集增益、结构增益和极化分集增益,当然同样可以获得波形分集增益.该类型的MI MO 雷达优势在于克服目标RCS (Radar Cross Section )在空间上的起伏特性提高目标的检测性能[10,11]和参数估计能力.主要的统计型MI MO 实验系统研究机构有:澳大利亚国防科学技术组织(DSTO )ISR 分部[13]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 )[12]等.其中澳大利亚的统计型MIMO 雷达系统并非是为研究MI MO 雷达而建造的,而是在其原有OTHR (Over -The -Horizon Radar )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达到实验要求,其发射阵如图3所示;UCL 在Netted Radar 的研究基础上,改进原有设备用于统计MI MO 雷达实验.相参型MI MO 雷达收、发天线位置相距较“近”.各天线相对于目标的视线角近似相等,因而通常可以认为目标的RCS 在不同收发天线对间是近似相等的,由于系统各天线发射信号的不同而获得良好的波形分集增益[6].波形分集增益可获得:系统参数识别能力的增强,自适应技术的直接运用以及发射方向图的灵活1191第 6 期陈浩文:一种新兴的雷达体制—MIMO 雷达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外拥有相参型MI MO实验系统的研究机构包括:MIT林肯实验室和我国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4]等.其中MI T林肯实验室K.W.Forsythe等研究者设计的相参型MIMO雷达的实验系统主要用于分析角分辨能力较之传统阵列的优势性能,如图4(a)所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研制出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新型对空监视雷达———稀疏阵列综合脉冲孔径雷达(SI AR),该系统通过各个发射阵元全向发射正交编码频率信号以使得各向同性照射,在接收端通过数字波束形成(DBF)实现发射脉冲的综合,提高目标跟踪精度,如图4(b)所示.实际应用过程中将根据任务需求采用不同的MI-MO雷达类型.总的说来,统计型MI MO雷达作为一个分布式系统,存在时间、空间、相位的三大同步问题,在工程实现上较之相参型难于实现.本文旨在探讨MIMO雷达的优势和发展趋势,因而没有完全分开来阐述统计型、相参型等类型各自性能,但力求让读者明了各自优势性能的本质.3 MIMO雷达现有的研究热点问题 MIMO雷达开辟了一个雷达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的新领域.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相控阵雷达相比,MI MO 雷达在目标检测、参数估计、分辨能力以及干扰抑制等方面有潜在的优势[15].本节试图对MI MO雷达研究热点问题进行全面而透彻的分析.MI MO雷达作为一新兴的雷达体制,其研究不仅需要面对传统雷达中所涉及的问题,还需要解决自身固有的难题.本节将从MI MO 雷达系统分析、信号设计、目标检测、参数估计以及高分辨性能五方面进行阐述.3.1 系统分析从MI MO雷达提出至今,众多的支持者试图挖掘其潜在的优势,也有部分学者对MI MO雷达的前景表示怀疑,其中以雷声公司的Fred Daum反对最为激烈[16].他从雷达工程学的角度出发说明MI MO雷达的劣势,甚至指出现有MI MO雷达相关文献95%是骗人的万灵油(snake oil).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MI MO雷达增加了传感器数目,因而增加了感兴趣目标样本信息,有利于更全面地刻画事物的本质,但是信息量的增加是以系统相对复杂为代价,能否很好处理系统的性能与复杂度的关系将很大程度决定了MI MO雷达的发展前景.同时可以看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亦是发展必然趋势,因而MI MO雷达将是突破现有雷达体制瓶颈的希望之所在.在此着重阐述MI MO雷达系统结构带来的“分集”增益(diversity gain),这也是MI MO雷达优势性能的体现.MI MO雷达具有波形分集、空间分集、以及极化分集等分集优势:MIMO雷达波形分集[6]是通过多发射天线同步发射不同的波形,在接收端使用多接收天线接收所有发射信号的回波.然而必须注意到波形分集带来的性能提高很大程度依赖于优良的发射信号集,因而波形集设计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空间分集[7]是MI MO雷达所具有潜力的又一本质性体现,空间分集也即所谓的几何分集[17].一般来说RCS敏感于雷达视线角,而目标的检测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目标反射回波能力,统计型MI MO雷达为对抗目标R CS的闪烁提供了解决途径:不同视线角观测到的回波能量叠加等价于照射具有不同视线角RCS平均值的目标,因而克服了由于目标RCS闪烁引起的漏警而获得稳定而良好的检测性能.由于隐身目标通常无法做到全方位的隐身,因而统计型MI MO也为隐身目标的有效探测提供了解决办法.频率分集是解速度模糊和检测低空飞行目标的有效途径[18~20].频率分集雷达通常需要具有多个相互独立的收发通道,而MI MO雷达系统结构使其在采用频率分集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极化分集是发射天线发射相对不同的极化波形,文献[21]表明采用优化极化设计的发射波形对比于所有天线发射相同极化形式的MI MO雷达系统在目标检测和识别上有明显的优势.3.2 信号设计与传统雷达系统一样,MI MO雷达系统性能很大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信号形式.众所周知,不存在一种“万能”的信号形式满足所有的应用场景,因而通常需要根据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需求设计不同的信号形式.MI MO雷达信号设计由于其特有的系统结构和信号处理方式,因而所需信号形式也有其特点.为便于接收端通过滤波器组得到各通道的回波数据,MIMO雷达通1192 电 子 学 报2012年常选择正交波形集,因而现有的相关文献较多的以设计具有正交特性的信号集为目标[22];同时必须认识到MI MO雷达系统本身并不要求一定发射彼此正交的信号集而且不存在完全正交的信号集,也有学者对满足一定相关特性的信号集展开了研究[23].类似于传统波形设计,MI MO雷达的波形优化设计也可分为四个基本步骤:一是确定优化准则,二是设计代价函数,三是采用优化方法得出满足优化准则的波形,最后对波形设计结果进行评价.其中优化准则是波形设计的前提,当前针对MI MO雷达的波形优化设计主要有如下准则:一种是以模糊函数为准则,基于各种先验信息,利用遗传算法和循环算法等优化方法设计波形,使其协方差矩阵达到或接近期望的最优协方差矩阵,获得低的自相关和互相关旁瓣、高的距离-速度多普勒模糊分辨力;另一种是以发射功率为约束,分别利用信息论中互信息和统计理论来设计波形;最后是以最大信杂噪比为准则,基于观测场景和目标特性,结合杂波抑制和抗干扰性能分析,设计最优信号,以便最大程度的抑制杂波干扰,提高目标检测的性能.具体说明如下:(1)以模糊函数为准则的波形设计针对MIMO雷达系统,G.S.Antonio[24]等推广了传统模糊函数,该模糊函数包含了雷达接收信号的全部信息:天线结构信息、目标距离、速度参数以及目标和环境散射的统计特性;并推导了不同信号集的模糊函数形式,进一步分析了其在信号设计中的应用.Chun-Yang Chen基于MI MO雷达模糊函数利用跳频正交信号对波形进行优化[22].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均是在信号形式确定情况下的参数优化,优化性能会受到限制.(2)以信息论和统计理论为准则的波形设计P.Woodward和Davies将信息论用于雷达系统设计已有近60年历史[25],而将信息论用于雷达波形设计是在最近20年内才发生的事情[26].Yang Yang在文献[27]中着重探讨了MI MO雷达在目标识别与分类中的波形设计问题,提出了两种不同准则:一种是在信息论准则下随机目标响应与接收信号间互信息(MI)最大准则;一种是统计意义下随机目标响应的均方误差(MSE)最小准则,分析表明这两种准则在发射功率一致的限定条件下两者是等价的.Yang Yang在文献[28]中进一步提出了以上述准则为目标具有良好鲁棒性的最小最大(minimax)波形设计方法.针对上述准则的目标函数求解通常是比较复杂的特点,文献[29]提供了一种基于交互投影(alternating pr ojection)的最优迭代算法用来求解目标函数.通常来说,雷达以探测,跟踪,识别感兴趣目标为目的,这些功能的获得都需要信息的支撑,信息的多少和优选对实现这些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更进一步考虑对于非合作目标的信息的获取由于先验信息的有限,统计理论的方法用于分析研究MI MO雷达信号设计值得肯定,因为目标检测和参数估计通常都是统计意义下的结果.(3)以最大信杂噪比为准则的波形设计信杂噪比是雷达目标检测等性能的重要指标.文献[30]提出以最大化MI MO雷达信杂噪比为目标,联合考虑发射波形和接收滤波的迭代算法,该算法能很好的解决最佳发射波形和匹配滤波问题,其结果是全局最优解.文献[31]把杂波和噪声推广到与发射信号具有一定的相关特性,联合(2)中提到的最大MI和最小MMSE准则,以最大化信杂噪比得到最佳的波形.在MI MO雷达波形设计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号类型,或者取长补短,对波形进行综合优化设计,这同样也是感知雷达思想. 3.3 目标检测在雷达系统应用中,检测是指确定雷达测量值到底是目标回波,还是仅为干扰项,是精确的距离、角度或多普勒测量的前提.MI MO雷达开发其分集增益能很好地利用目标R CS的“闪烁”[9]、多径效应,“变废为宝”的来提高目标检测性能[32]:现有关于MI MO雷达检测的大多文献聚焦于空间分集增益带来检测性能提高上.目标检测,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最大化信噪比的获得:一般说来,对于一个发射功率一定的MI MO雷达系统而言,信噪比的最大化取决于MI MO雷达几何结构、回波信号的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在此,MI MO雷达几何结构是指天线数目的确定和布站方式,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尚显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回波信号的处理方式通常分为单脉冲还是多脉冲积累检测,多脉冲积累检测又分为相干积累处理与非相干积累处理.文献[10]中,对比了在发射功率相同情况下单脉冲处理模式MI MO雷达、MISO (Multi-Input Single-Output)雷达以及相控阵雷达三种雷达体制的目标检测性能,分析得到在检测性能达到80%以上水平时,MI MO雷达利用空间分集增益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得到最好检测性能.文献[33]通过比较四种目标统计模型假设下的多脉冲相干积累处理MI MO 雷达、多脉冲非相干积累处理网络雷达以及多脉冲相干积累处理网络雷达的检测性能,得出:多脉冲相干处理网络雷达具有最好的检测性能;MIMO雷达次之且与前者的性能相差无几,而在处理上更简便;多脉冲非相干处理网络雷达性能最差且与前两者的性能相差甚远.相干积累的信号处理方式与非相干积累处理方式相比,因为相干积累引入相位信息而使得处理更复杂,但在回波信号相关性较强的情形下能得到更好的检测性能.1193第 6 期陈浩文:一种新兴的雷达体制—MIMO雷达对于近地目标检测而言,多径散射效应对目标回波的影响通常不可忽视.文献[34]对多径散射场景下MI MO雷达的检测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时间反转TR (Time Reversal)的信号处理方式,系统的检测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本质上而言,多径效应的利用也是空间分集应用的一种表现形式.目标检测问题中,检测器的设计与分析是获得良好检测性能的必要保证.与传统雷达检测类似,假设检验中概率密度函数PDF(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完全已知时,给定虚警概率,使检测概率最大的检测器是由NP(Neyman-Pearson)定理得到的似然比检验,且为最佳接收机;当PDF不能完全已知时,通常需要采用最大似然估计MLE(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对其未知参数估计后采用广义似然比检验GLR T(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来设计检测器.检测性能分析是MI MO雷达理论提出初期重点关注的问题[9].现有大部分检测方面的文献主要探讨利用空间分集增益来提高检测性能:文献[35]指出MI MO 雷达的分集增益系数小于等于散射点数目和收发天线数目积的最小值;而文献[36]引入信息论中的相关熵来分析MI MO雷达的检测性能.但必须注意到分集技术中不仅仅空间分集技术能提高目标的检测性能,包括极化分集在内的分集技术也能提高检测性能.3.4 参数估计与传统雷达一样,MI MO雷达目标参数主要有:目标的方位、速度以及距离等.有效自由度通过分集增益获得增加是MI MO雷达参数估计潜力本质原因.下面将从目标的方位、距离以及速度三方面的估计分别做出说明:目标方位是MI MO雷达目标定位的重要参数之一.与传统的单站雷达不同,MIMO雷达尤其是统计型MI-MO雷达所需估计的方位角是多组离开角DOD(Direc-tion-Of-Departure)和到达角度DOA(Direction-Of-Arr ival).因而较之传统雷达,统计型MI MO雷达中目标的方位估计更为复杂.文献[37]等以多散射点组成的单目标DOA估计为研究对象:其中文献[38]在单基地MIMO雷达体制下将发射天线、接收天线的相位延迟同时补偿,在接收端对发射波束进行两维方向综合,提高了雷达的角分辨力和测角精度;文献[39]等在双基地MIMO雷达体制下采用高分辨的ESPRI T(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 s by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方法对D OA 和D OD进行了联合估计,得到了DOA和DOD估计的闭合形式并且具有自动配对的优良特性.文献[40]以多目标的DOA估计为研究对象,指出MI MO雷达系统的最大参数估计数目取决于其不相关信道的数目.并根据MI MO雷达所获得数据量的急剧增加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快速的三次迭代最小二乘TI-LS(Tri-Iter ative Least-Squar e)的多目标D OA估计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在估计精度和计算的复杂性方面优于以特征分解为基础的ESPRI T算法,性能接近于CRB(Cramer-Rao Bound).目标定位的另一参数为目标距离.现有的文献单独对MI MO雷达目标距离估计的研究较少,由于需要获得更好的角度估计、速度估计以及检测性能,通常与距离估计联合考虑.文献[41]中采用最大后验概率准则对信号的时延进行估计与目标检测联合考虑,实验表明MIMO雷达与传统雷达相比在扩展目标的检测性能上有明显优势.文献[39]在距离估计方面同样也是与DOA估计进行联合考虑的.MIMO雷达参数估计另一重要参数是目标速度,即通常所说的测速.以目标与雷达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的多普勒信息作为研究对象.文献[17]对统计型MI MO雷达的速度估计性能做了详细的研究,推导得到速度估计的CRB并且以此为基础对MI MO雷达天线结构的最优化问题展开了研究,给出了以不同方位角不同反射的扩展目标的一般结果,并分析了各向同性的简单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当给定发射信号功率时,最小速度估计误差在CRB意义下的最优天线布置,以及在所有天线到目标的距离近似相等的假设下,均匀对称布置天线是最佳方式.参数估计实际是一个谱分析的过程,因而谱分析方法的选用对目标参数估计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谱分析方法分成两大类:参数化方法和非参数化方法.这两大类方法的选取根据具体的场景而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获得较多的先验信息,如数据统计特性信息可用时,用参数化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性能通常优于非参数化方法;反之若只能得到有限的先验信息时,一般采用非参数化方法更有效.现有的MI MO雷达参数估计研究中这两大类的谱分析方法均有采用,比如:参数化的ESPRIT方法和最小二乘法(LS),非参数化的Capon和APES(Amplitude and Phase EStimation)法等.由于MI MO雷达利用了分集增益,目标参数估计的性能通常较之传统雷达更加稳定.参数估计性能通常以CRB来评判:文献[42]中假定相位误差为随机变量,推导其对目标定位性能的影响的CRB,通过数值分析得出当信噪比足够高时,相位误差对定位性能的影响是一个相对小量;文献[43]探讨了相参MIMO雷达目标位置估计精度问题,推导其CRB的表达式得到估计精度依赖于载波波长,而与带宽无关,并进一步引入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性能分析工具GD OP(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来分析具有高分辨的区域,这一功能也有助于天线几何分析;文献[44]探讨DF(Direction Finding)-MI MO利用目标R CS起伏特性来提高目标参数1194 电 子 学 报201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MO雷达体制简介
学院:四院八队 学号:XS13042008 姓名:田遥岭
MIMO雷达研究背景
多输人多输出系统(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原本 是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概念,表示一个系统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如果将 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信道看成一个系统,则发射信号可看成移动信道(系 统)的输入信号,而接收信号可看成移动信道的输出信号.
由于MIMO 雷达具有并行多通道空间采样能力,MIMO-SAR 雷达一次脉冲发射 就能够得到MN 路方位向空间采样数据。如果这MN个通道数据在方位向是均匀不 重叠分布的, 那么MIMO-SAR 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就可以降低为原有SAR 系统的 1/ ( MN) ,如图所示
MIMO雷达发展趋势
1.开展新一代MIMO米波雷达研究
与运动平台相结合的MIMO微 波雷达
基于预警机/星载平台的收发分置的M IMO雷达模式
与运动平台相结合的MIMO微 波雷达
防空武器单元配备MIMO小型化接收系统示意图
参考文献
张亚婷,新体制雷达的发展及应用 韦秀光,松炳超,MIMO雷达及其发展现状 樊祥等,MIMO发展现状与趋势
谢谢
米波雷达也具有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 但是, 早期的米波雷 达受到天线尺寸的限制, 存在抗干扰能力差、精度不高的缺点。 目前使用的米波雷达频率仍然偏高, 不利于隐身飞机目标的探 测。新型MIMO 米波雷达通过使用米波低端的宽频带天线, 采 用收发分置的雷达体制, 结合现代雷达的各种技术, 可以满足 同时探测临近空间目标和高空隐身目标的要求。针对隐身飞机 的隐身手段, MIMO 米波雷达除了米波雷达反隐身的手段外, 同时采取谐振效应和分集增益反隐身。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Bel实验室等先后提出在无线通信系 统中的基站和移动端均用多天线的方案,即对移动信道这样一个系统而言, 有多个信号输入和多个信号输出(MIMO系统) .由于MIMO通信系统可获 得空间分集增益,能显著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在衰落信道条件下的信道容 量,特别对大的角度扩展信道(极端情况是2π),其性能改善犹为明显,理 论分析表明,信道容量与收发两端天线阵元数有直接关系。
MIMO原理
MIMO原理
基于多阵元天线结构, M 发N 收的MIMO 雷达同时发射相互正交 的信号, 这些多波形信号经由目标散射被N 个接收阵元接收。由于正交关系, 多个发射信号在空间中能够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这样从发射阵到接收阵在空 间中就能够同时存在MN 个通道, 每个通道对应一条特定的发射阵元到目标、 目标到特定接收阵元的路径组合, 通道的时延与目标和收发阵元的位置有关。 接收端的每个接收阵元都使用M 个匹配滤波器分别对M个发射波形进行匹 配, 通过正交性分选可以得到MN个通道回波数据。图1 给出了上述工作原 理的示意图。
MIMO-SAR 雷达
MIMO 雷达技术与合成孔径雷达( SAR) 系统结合的MIMO-SAR 雷达是解决传 统SAR 中脉冲重复频率( PRF) 在满足方位向高分辨与大测绘带之间矛盾的有效 方法。一般SAR 系统对地观测时要求观测带的宽度要大, 同时方位高分辨也必须 得到保证, 但两者往往不可兼得。大测绘带宽要求低的PRF 来防止距离向的模糊 出现, 而方位向高分辨要求高的PRF 以避免多普勒模糊出现。而MIMO 技术应用 于SAR,能够实现以低的PRF 同时满足大测绘带和方位向无多普勒模糊出现。
新一代MIMO米波雷达的研究
1) 利用谐振现象反隐身 MIMO 米波雷达使用的工作频率低, 波长能和绝大多数飞行器形成谐振关系。 一旦发生谐振, 飞行器的RCS 就会大幅度增加。2002 年, 国内的米波谐振实验 证明, 通过目标谐振, 可将目标的RCS 提高9~10很多, 可形成一个谐振区, 在这个谐振区内, RCS 会有一些起伏, 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MIMO雷达研究背景
雷达目标在不同的散射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散射信号,考虑地物等 环境对目标不同部分散射信号的反射。雷达接收的信号应是各多径信号的 叠加.具有与通信中角度扩展相似的特性,因此,相距一定间隔的两个接 收天线接收的信号可以是相互独立的. 另外,雷达目标具有明显的闪烁特性,理论和实验均表明,雷达 目标在姿态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都将导致雷达回波(即RCS,雷达截面 积)的严重起伏,可达10—25dB.这种回波信号的起伏十分类似于移动信 道的信号衰落,将严重影响常规雷达的探测性能.可见,雷达回波信号具 有某些与移动通信信道相似的特性 ,将已在移动通信中得到深入研究的 MIMO概念,引伸应用于解决雷达信号接收和目标探测问题.应是一种可 行的尝试。
图1中的每个发射阵元的发射信号都被所有的接收阵元接收, 反过 来也就是说每个接收阵元都接收所有发射阵元的发射信号。这样通过发射 阵元与接收阵元的一一配对能够产生出成倍于物理接收阵元数目或发射阵 元数目的观测通道。 。
MIMO原理
MIMO分类
MIMO 阵列对空成像雷达
MIMO-SAR 雷达
MIMO 阵列对空成像雷达
2.发展与运动平台相结合的MIMO 微波雷达
新一代MIMO米波雷达的研究
在隐身技术日益成熟, 应用于飞行器、反辐射导弹对雷达的 威胁越发紧迫, 快速目标使常规旋转式雷达“捕捉”困难。微 波波段如美军的X-GBR 雷达, 具有探测太空间和临近空间目标 的能力, 但是, 造价太高,而且对隐身目标探测性能大大降低。
与运动平台相结合的MIMO微波雷达
将MIMO 雷达与运动平台相结合, 是MIMO 微波雷达的一个发展方 向。双多基地雷达为了保证测角精度, 接收阵一般做的很大, 无法 放到防空武器战车上, 更不用说单兵携带了。在保证接收综合发射 窄波束的前提下, 使接收阵小型化, 既是MIMO 微波雷达创新的地 方, 也是它与常规双基地雷达相比突出的优势。这使构建MIMO 舰 船编队, MIMO 飞机编队和空- 地、空- 海双基雷达系统成为可能。
新一代MIMO米波雷达的研究
F117 在35MH z( a) 和75MH z( b) 的RCS
发射分集的MIMO雷达技术
发射分集的MIMO雷达技术
发射分集MIMO雷达特点: (1)雷达的抗信号截获性能明显提高 由于发射波束主瓣增益减小M倍,每子阵发射功率为原发射总 功率的1/M,在距离R处的功率密度仅为原来的,考虑功率衰 减与距离的反比关系,雷达信号被截获距离将明显缩短. (2) 雷达的速度分辨力提高,有利于在强杂波中检测低速目标 (如坦克、舰船等) (3) 雷达检测弱目标的能力提高 当采用发射分集MIMO工作方式时,由于子阵发射功率和方向 图增益均降低M 倍,使接收到的杂波功率降低,对同样的系统 参数DR,可使雷达系统能接收和检测到RCS更小的目标信 号. (4) 降低系统前端对频率稳定度、相位噪声和系统杂散的指标 要求目前在强杂波中检测目标的常用技术是MTI或MTD,该技 术对雷达系统前端的诸如频率稳定度、相位噪声和系统杂散等 指标有极高的要求.由于接收杂波功率减小,为达到同样的 MTI或MTD指标,可降低对频率稳定度等指标的要求。
2) 利用发射天线分集增益反隐身 普通单站雷达存在目标RCS 闪烁现象, 不同的观测角度RCS 起伏在20dB 以 上, 对于隐身飞机也是如此, 虽然通过谐振频率可以提高目标RCS, 但是, 不同的 照射方向目标RCS 起伏很大, 如下图所示, 这样雷达目标探测性能下降。统计 MIMO 雷达存在分集增益, 目标RCS 可以看作一个平均值, 这样在反隐身及探 测弱小目标上具有优势。特别是统计MIMO 雷达的接收系统使用同时多波束接 收, 不存在波束追赶的问题, 可以大幅度提高雷达的发现能力, 既可以单发射站 配多接收站也可以多发射站配单接收站。如果使用相同频段, 也可以配合现有 装备组成MIMO 雷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