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材:初中历史下册单元:第四单元主题:近代中国的变革时间:2课时目标:1. 了解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困境和问题。

2.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3. 理解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外部压力的情况,以及对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呈现各自的研究成果。

2. 视频欣赏:播放相关历史片段或纪录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过程:一、引入(1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困境和问题,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2. 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本课将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两个重要历史事件。

二、学习(50分钟)1.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就事件的影响和启示展开讨论。

3. 视频欣赏:播放相关历史片段或纪录片,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

三、总结(15分钟)1. 整合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的影响。

2. 提出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外部压力的情况,并讨论中国对外交政策的调整。

3. 鼓励学生思考中国面临的困境和变革的必要性,引导他们思考现代中国的发展和挑战。

四、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上的内容,撰写一篇文章或作业,总结晚清时期中国的困境和变革,以及对中国现代发展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近代中国的变革历程,帮助他们认识到历史在当今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2019年春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28含答案%29

2019年春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28含答案%29

2019年春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德川幕府时期的锁国政策造成的危机和倒幕过程。

2.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论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习重点: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材,梳理本课知识体系并完成知识提纲)【展示拓展】(学生巩固记忆,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针对本节重难点知识进行提问并作适当拓展)1.近代第一个踏上日本国土,并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是哪个国家?是在哪一年?2、明治维新的原因有哪些?3.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4.说出明治维新的性质?5.说出明治维新有何影响?【重点探究】1、如何评价明治维新?2. 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当今我国改革开放有何启示?3、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历史出现了什么变化?试用有关史实说明。

4、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美、俄、日在这一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各是什么?(2)它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5、结合所学,谈一谈列强是如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哪些方式。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 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掌握国家实权的是()A. 天皇B. 幕府将军C. 武士D. 资产阶级2.1853年,一支外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见右图),要求谈判通商,否则,立即向日本开战。

第二年,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同意开放港口。

日本的国门就此打开。

这支舰队应属于()A. 俄国B. 法国C. 英国D. 美国3.19世纪60年代,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发动日本倒幕运动的是()A. 新兴地主阶级B. 中下级武士C. 大名D. 商人4.下列图片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强化思想控制B. 提倡“文明开化”C. 引进西方技术D. 兴办近代工业5. 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设计说明本课主要学习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大危机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标要求确立学习目标,通过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表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等基本史实。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体会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罗斯福新政。

教学方法问题链设置、合作探究法等。

资源与工具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

然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

这场危机的特点是什么?美国是如何渡过这次危机的?二、预习检查1.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个国家?2.面对危机,哪位总统领导美国进行了改革?3.美国最终度过危机了吗?从繁荣到危机1.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学生回答: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

学生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大规模运用;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发战争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20世纪初,美国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等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

2.繁荣背后的危机教师活动:在美国经济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内容,分析危机有哪些。

学生回答:贫富分化加剧,工人的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 教科书《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黑板、白板
-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视频、音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 利用一些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明清时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与研究
1. 通过讲解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介绍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2.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教科书和其他研究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
研究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实际观察和学生的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2.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等形式,引导学生展示他们对明清
时期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延伸
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遗迹或展览,加深学生对明清时期
社会的认识。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学情分析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理念本设计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并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辩证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属于历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 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属于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

理解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战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这三个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四、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通过学习本节课,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了解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形成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团结合作,珍视和平的国际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统编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统编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拉丁美洲独乂15动时间19世纪上半期背景(1)16世纪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2)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的影响概况1810年起,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掀起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范围)。

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反殖斗争是典型代表性质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参加者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影响(1)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3个世纪的殖民统治(2)建立的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版图(3)为拉丁美洲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反殖斗争时间:1813年开始斗争对象:西班牙殖民者主要史实(1)玻利瓦尔在南美洲北部领导反殖民斗争:①1813年,领导委内瑞拉人民起义;②1819年,大败西班牙军队,成立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组成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当选总统,当选总统后继续领导南美洲的独立运动;③1825年,独立的上秘鲁以玻利瓦尔名字命名国家玻利维亚(2)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领导反殖民斗争,使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评价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相互支援,领导南美绝大多数地区的人民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创建了新兴独立国家,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二、印度民族大起义时间1857—1859年原因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依靠东印度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印度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1)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许多从事棉纺织业的手工业者破产(2)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引起封建王公不满(3)取消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土兵宗教信仰参加者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了权力的封建王公导火索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主要史实(1) 1857年,印度爆发了 “土兵”起义,后发展为席卷北部和中部的全民族反英大起义(2) 英军攻陷德里,乘势进攻章西城,章西女王率军抵抗。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思维导图】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了解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1.从繁荣到危机(1)背景: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2)经济大危机: 1929 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3)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4)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罗斯福新政(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人物: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5)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6)评价: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其根本矛盾。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课程标准】了解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及扩张、德国法西斯的对内镇压对外扩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等知识。

明确德国、日本建立的法西斯政权的危害。

1.意大利(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2)建立: 1922 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3)侵略:1936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2.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1)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

(2)希特勒上台: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反动统治: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了一切工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迫害犹太人,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迫流亡美国;扩军备战。

3.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日本法西斯势力兴起。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本原因:_帝__国___主__义__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
(2)《_凡__尔__赛___条__约___》埋下的隐患。
(3)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4)_法__西__斯___的兴起。
2.战争的起止时间:_1_9_3_9_—___1_9_4_5_ 3.战争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以“_闪___电__战__”突
A.《联合国家宣言》 B.《慕尼黑协定》 C.《大西洋宪章》 D.《凡尔赛条约》
4. (2021辽宁 )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示意
图,图①的历史事件是(B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投降
5. (2021·广西)下图前排三人是参加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期某次重要会议的主要代表。下列属于此
袭波兰。
4.交战双方:_同__盟__国___和_轴__心__国___。 5.战场:_中__国__战__场__、苏__德___战__场__、_太__平__洋__战__场__、_北__非__战__场__ 、_欧__洲__战__场__等 6.转折战役:_斯__大__林___格__勒__保__卫__战___
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5)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
《_联__合__国__家__宣__言___》,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6)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转__折__点__。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纳粹德国投入 200万人,苏联投入300万人,历时 半年,从夏天打到冬天。苏联红军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德国炮弹 和飞机的轰炸,最终纳粹德国伤亡 150万 ,苏联伤亡200万,斯大林 格勒保卫战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是一场极其血腥的战役,对苏联 来说,这是用无数苏联士兵的尸体 堆砌起来的胜利。 在斯大林格勒 的战场上,平均每个士兵只有一天 时间可活,军官平均活不过三天。 倘若一个士兵能在战场上活过三天, 他就会被提拔为连长。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6. 轴 心 国 控 制 区 域
5 .入侵苏联
3. 横扫法国-空袭英国
4. 入 侵 南 斯 拉 夫 和 希 腊
二战的扩大表现之二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 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 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5月下旬,德军绕过法国坚固 的 “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 境内,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 最强陆军”的法国。
1940年 6月22 日,法 国贝当 政府投 降,建 立了维 希政权
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一批爱国 者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 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 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钳制住皇家空军。
2.当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高兴地流下眼泪
说:“敌人的敌人才是我们的朋友。”这里的两个“敌人”分
别指的是( B )
A.美国、英国
B.日本、美国
C.日本、德国
D.德国、美国
3.下图是主题为“一只脚踏进太平洋,另一只脚陷入中国难 以自拔”的漫画,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 A.此漫画最早可能发表于1941年 B.太平洋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C.标志着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与覆灭 D.日本侵略的范围由中国扩大到全球
阿拉曼战役
在北非战场角逐的德国与英国元帅





之 狐
手 蒙隆哥美Fra bibliotek尔马 利
时间:1942年6月—1942年10月 结果:轴心国失败,彻底失去了对北非的控制权
意大利投降-1943年

历史九下第四单元设计理念

历史九下第四单元设计理念

历史九下第四单元设计理念历史九下第四单元设计理念是一个值得探索的主题,它涉及到古代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变迁。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衰落,探讨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和发展。

首先,我们将探索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衰落。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了解到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辉煌,以及它们的衰落和消失。

我们将深入了解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了解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兴衰原因。

通过对古代文明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和规律。

其次,我们将探讨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了解到古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我们将深入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了解它们的应用领域和影响范围,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和推动作用。

通过对科技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从而更好地把握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最后,我们将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和发展。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了解它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它的变迁和发展。

我们将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了解它们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和趋势。

综上所述,历史九下第四单元设计理念是一个值得探索的主题,它涉及到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衰落、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和发展。

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深入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的脉络和规律。

希望我们可以在这个单元中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的历史学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有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中涉及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一、新课导入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拯救危机的措施?为什么这些措施被称为“新政”呢?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从繁荣到危机教师讲述: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是,繁荣的表象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下的产物。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关于危机爆发的标志,始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

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股票市场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抛售。

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学生识记此次经济危机爆发时间、开始地点和特点。

多媒体呈现第59页的“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图表和第60页的“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图表,以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到破坏的相关材料。

九年级历史第四单元

九年级历史第四单元

九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九年级历史第四单元:全球史观下的世界一、单元概述九年级历史的第四单元,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探讨了15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世界历史。

这段时期的特点是地理大发现、欧洲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初步形成。

本单元将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历史事件,展示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和互动性。

二、重点内容地理大发现与欧洲扩张本部分主要讲述了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及欧洲国家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扩张。

重点介绍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海探险,以及欧洲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统治。

这些事件标志着世界各地开始相互联系,全球化初步形成。

欧洲的崛起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本部分主要讲述了欧洲国家在科技、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崛起,以及它们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重点介绍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欧洲的影响,以及欧洲列强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殖民争夺。

这些事件加速了欧洲在全球的主导地位的形成。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本部分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重点介绍了工业革命在英国的起源,以及它如何传播到其他国家。

同时,也介绍了世界市场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过程,以及它对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

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本部分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重点介绍了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以及它们对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同时,也介绍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和民族独立运动。

三、难点解析本单元的难点主要在于理解全球史观下的世界历史。

学生需要认识到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理解全球化是如何初步形成的,以及欧洲的崛起是如何影响世界格局的。

同时,也需要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本质和影响。

四、学习方法建议建立全球视野: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应从全球的角度出发,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可以尝试从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不同地区的角度,去探讨同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欧洲、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教学难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学情分析】对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教师应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时间、扩张等方面进行归纳,需要强调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受一战影响,而不是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对欧洲、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教师应从背景、方式、内外政策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归纳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异同。

【新课导入】教师幻灯片出示图示: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摆脱危机寻找出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问题:(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国是怎样做的?有何作用?(续表)对外,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教师幻灯片出示季米特洛夫《最后的辩词》内容:这次审讯由一个理论决定,这就是:火烧国会是德国共产党干的,是共产国际干的。

火烧国会这一反共行为事实上被用来诬陷共产党人,他们宣称这是共产党武装起义的信号,是推翻德国现政府的烽火。

由于用了这个理论,全部诉讼程序就贯穿着反共的性质。

——1933年12月16日季米特洛夫在莱比锡法庭的最后辩护词教师设问:“火烧国会”的真凶是谁?为什么嫁祸于德国共产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4的内容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德国纳粹党。

为了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包括德国共产党在内的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教师幻灯片出示《安妮日记》的材料:《安妮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16岁时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安妮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对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九年级部编教材下册历史第四单元计划

九年级部编教材下册历史第四单元计划

九年级部编教材下册历史第四单元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二、学生分析初三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初三年级段课业负担加重,必须完成2本教材的教学任务,同时面临会考和中考,必须转变观念,克服困难。

三、教材处理意见九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全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能力比较欠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及史料,归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讲述其进程,并分析归纳其意义;(重点、难点)目标3:阅读教材及史料,归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知道其概况,感受殖民地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黑奴贸易出现的原因?对非洲和欧洲的影响?2.讲授新课(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结合教材,识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史料及教材第一子目正文及相关史事,归纳拉丁美洲爆发独立运动的背景。

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教师总结。

史料: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地掠夺贵重金属,到处寻找金银产地。

16到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夺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

葡萄牙殖民者仅在18世纪就从巴西掠夺了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和金刚石。

●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土生白人对殖民统治的不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合作探究】2.观察南北独立战争形势图,讲述玻利瓦尔与圣马丁解放拉丁美洲的进程。

学生讲述,教师根据PPT图示进行讲解。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 第四 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9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 第四 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分析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三部分内容的学习,描绘了波澜壮阔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本课内容还与中国抗日战争有密切的联系,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要求是: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本课子目的呈现方式以知识呈现为主,并且图文并茂,线索明确。

本课的三个子目的呈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既有相关史事,又有历史地图,材料丰富,史料详细。

呈现的内容生动、严谨,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大致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到各战场的相继出现,最后到战争结束。

主要是按照事件的时间发展顺序逻辑进行的。

最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则体现了因果逻辑的机构。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义必将战争邪恶、认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关键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发展的重大影响。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通过地图并构建时间轴,锻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正确认识和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关键事件。

(时空观念)3.通过文字记载、图片、文物等史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原因、发展进程和深刻影响。

(史料实证)4.通过对史料的解读,正确认识历史叙述,并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进而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感受世界人民为战胜法西斯付出的巨大努力,尤其是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战胜法西斯的伟大牺牲和贡献(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雅尔塔会议;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部编教材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部编教材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图表法。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塑像:一个穿着平常服装的平民,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正全神贯注地听着。

他在听什么呢?他是在听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__股票__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__整个资本主义__世界。

2.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采用__国家干预__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主要内容:①整顿__金融__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__信用__;②加强对__工业__的计划指导:通过《__国家工业复兴法__》,规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③调整__农业__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__以工代赈__”:通过投资兴建大量__公共设施__,为失业者提供__就业__机会;⑤发展__社会福利__: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3.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__宏观调控__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__资本主义世界__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啤酒馆暴动:1923年11月,希特勒和鲁 登道夫等人在慕尼黑发动的法西斯未遂政 变。1923年,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驻 巴伐利亚德国国防军司令洛索和邦警察局 长赛塞尔为首的分离主义者企图维护君主 制度,对抗共和国政府。他们同希特勒及 其他民族主义团体联系甚密。希特勒试图 利用魏玛共和国的危机发动政变,建立民 族主义的独裁统治,最终政变失败,希特 勒等数位纳粹党领袖遭逮捕。
特勒大令勘舞,决定趁机迈出毁约扩军的第二步。航空部长宣布德国已经重建空军。3月16日德国颁布《国
防法》,宣布国防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和平时期拥有12个军36个师。共约50万人。此举使得德国扩军各
战公开化和合法化。
探究
——王斯德《世界通史》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措施
(4)对外扩张:①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积极扩充军备。
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 探究
阅读教材P63,梳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扩张
1919年
1922年
1935年
1936年
墨索里尼成 立“战斗的意 大利法西斯”, 后更名为国 家法西斯党 (建党)
法西斯党徒 向罗马进军, 墨索里尼建 立了意大利 的法西斯政 权(夺权)
意大利发动 侵略埃塞俄 比亚的战争 (扩张)
——《国际联盟盟约》
从势力均衡的角度来看,最不该做的事就是在欧洲心脏地区出现十分紧迫的问题时卷入发生在遥远的非洲大 陆上的一场冲突之中。传统的现实主义者认为,在遥远的非洲所发生的侵略行为,并不对欧洲安全构成威胁。 所以,有关国家有必要通过谈判和协商,把意大利重新拉许反对德国的同盟之中。英国外交大臣霍尔和法国 外交部长拉巨尔在1935年10月会面并拟定了一个把埃塞俄比亚划分成两部分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埃塞俄 比亚的一部分属于意大利所有,另一部分属于国际联盟管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点。

材料一:时代呼喊变革,人民呼唤变革,就是在这一片变革声中,美国1932年大选年拉开了序幕。

罗斯福与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决。

胡佛总统依旧坚持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而罗斯福说:“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他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最终罗斯福以472∶59的绝对优势胜出。

美国人民选择了罗斯福,意味着美国人民选择了创新。

但是罗斯福总统真的能引导美国人民从危机中走出来吗?当时很多人都是心存疑虑的,说他是一个瘫痪的总统治理一个瘫痪的国家。

大获全胜的罗斯福与农民交谈材料二: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1)结合上述材料思考胡佛与罗斯福在化解危机的政策上有何不同。

为扩大就业,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提示: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完全由市场调节)。

罗斯福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为扩大就业,推行了“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些措施出自哪一法规。

如何看待“新政”中“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规定?提示:《国家工业复兴法》。

美国政府实施“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劳资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克服经济危机。

但是,这些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图解特点】(引导学生解读“新政”中工业、农业、金融等举措,总结“新政”的特点)“新政”的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材料展示:罗斯福……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罗斯福回应: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1)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简析罗斯福遭到一部分资本家反对的原因。

提示:因为新政的部分内容和措施触及了一些资本家的利益,对垄断资本家追求最高利润进行一定限制,如《国家工业复兴法》中规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 (2)罗斯福的举措是否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简述理由。

提示:不能。

因为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归纳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积极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消极影响: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三、课堂总结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罗斯福放弃了美国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

它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不同体制和政策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体制创新和发展。

3 板书设计4 教学反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对比的方法增加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加强了讨论的力度,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

本课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问题设计的深度和技巧不够成熟,学生探讨深度不够,课堂的趣味性不够。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的基本史实;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知道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德、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严重的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

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

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

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

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

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

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

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

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1)材料中图一是哪一党的党徽臂带?提示:纳粹党。

(2)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提示:学生自主回答(首先赢得群众支持;其次当选国家总理,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

【图解过程】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信息,指出纳粹政权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暴行。

材料展示:在德军进军莱茵区之后的二十四小时,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我不止一次地跪下来祈求神显灵,保佑德国。

结果我的祈求灵验了,我要消灭法兰西,夺回因为1919年《凡尔赛条约》失去的国家、土地,以及应有的尊严。

――希特勒 (1)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除此之外,纳粹政权还有哪些暴行?提示:图片反映了希特勒掌权期间,大肆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暴行;除此之外,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纳粹党乘机解散了工会;纳粹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等。

(2)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为什么德军进军莱茵区之后的二十四小时,是希特勒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提示: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因为《凡尔赛条约》规定:禁止德国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害怕德军的进军军事行动遭到协约国的攻击(或制裁)。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纳粹德国对内独裁和对外扩张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