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质课件8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96ac9f580216fc700afdb8.png)
优 秀 课 件 PPT公开 课优质 课PPT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第 二章第 一节 冷 热不均 引起大 气运动 课件 (共21张 PPT)
仔细观察图形,你能得出哪些规律或结论?
P低
P高
P低
E
D
F (高空)
1、等压面上凸为高,下凹为低;
2、近P地高面为热低压P,低冷高压; P高
3、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相反;
优 秀 课 件 PPT公开 课优质 课PPT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第 二章第 一节 冷 热不均 引起大 气运动 课件 (共21张 PPT)
请完成学案里各种图形的环流
优 秀 课 件 PPT公开 课优质 课PPT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第 二章第 一节 冷 热不均 引起大 气运动 课件 (共21张 PPT)
场景:海边度假小屋发生谋杀案 警察问嫌犯甲和乙案发当晚两个人 在哪里? 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海风迎 面吹来,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
乙说:"我站在沙滩上,感觉凉风从后 背袭来,阴风阵阵。"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
优 秀 课 件 PPT公开 课优质 课PPT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第 二章第 一节 冷 热不均 引起大 气运动 课件 (共21张 PPT) 优 秀 课 件 PPT公开 课优质 课PPT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第 二章第 一节 冷 热不均 引起大 气运动 课件 (共21张 PPT)
优 秀 课 件 PPT公开 课优质 课PPT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第 二章第 一节 冷 热不均 引起大 气运动 课件 (共21张 PPT)
B
A
C
在理想状态下,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应该是 平行的
优 秀 课 件 PPT公开 课优质 课PPT课 件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一第 二章第 一节 冷 热不均 引起大 气运动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课件 (共60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课件 (共6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450b296edb6f1aff001fb7.png)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你知道吗?
——深秋季节为防止霜冻,农民会在地边 燃烧很多潮湿的柴草。这样有作用吗?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农业 生产条件。原因在哪里?
——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出现在太阳高度 最大的正午12点。原因是什么?
——夏天到来,人们会选择到山上去避暑。 这样做有道理吗?
一、大气的基本状况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能 读图回答:
(1)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哪个部分?
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2)太阳辐射为什么属于 短波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 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 之则越长。
★太阳温度高,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2、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高)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北半球)
(3)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
风向:斜穿等压线 (低空风)
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 向的是 ( )
1008
①
②
1006
1004
③
④
1002 hpa
A.① B.②
√ C.③
D.④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大气上界
地 大气吸收 、
面
反射、
吸 散射等削弱
收 作用
大大 气 气 大气 辐 增 吸收 射温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 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你知道吗?
——深秋季节为防止霜冻,农民会在地边 燃烧很多潮湿的柴草。这样有作用吗?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农业 生产条件。原因在哪里?
——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出现在太阳高度 最大的正午12点。原因是什么?
——夏天到来,人们会选择到山上去避暑。 这样做有道理吗?
一、大气的基本状况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能 读图回答:
(1)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哪个部分?
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2)太阳辐射为什么属于 短波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 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 之则越长。
★太阳温度高,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2、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高)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北半球)
(3)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
风向:斜穿等压线 (低空风)
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 向的是 ( )
1008
①
②
1006
1004
③
④
1002 hpa
A.① B.②
√ C.③
D.④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大气上界
地 大气吸收 、
面
反射、
吸 散射等削弱
收 作用
大大 气 气 大气 辐 增 吸收 射温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 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46a0de680203d8ce2f24fd.png)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 通过学习,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 通过学习,探讨影响大气受热的因素。 • 通过学习,思考大气受热过程相关原理在
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 大气吸收长短波辐射不同导致的结果。 • 大气逆辐射的意义和应用。
新课导入——想想为什么?
• 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利用大气受热过程为生 活服务的实验。
3、试着将太阳辐射到达大气层上界后的热量 传递路径描述一遍。
问题1
•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
辐射能量。地球是一颗行星,本身不发光 和发热。地球本身可以产生能量的是地核 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但在地球表面不 存在这些现象。所以地球表面,主要的光 热来源就是太阳。
问题3——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
小组探究
1、大气能不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2、试着推测地面到高空气温变化规律。 3、为什么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4、晚上没有太阳辐射为什么不会很冷。
疑难解析
• 大气对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但对长波辐 射吸收的较多。 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所以按照波长,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所以大气 很难直接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但是 地面可以。地面受热后向外散发的长波辐 射可以被大气很好的吸收。
活动2
月球表面
地球表面
活动2
•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 在白天,没有大气,不能对太阳辐射进行
反射,散射和吸收,难以削弱太阳辐射, 大量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升温很快。
• 在晚上,地面热量源源不断的向外散失, 又因为没有大气存在,不能形成大气逆辐 射,所以热量散失很快,晚上气温很低。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 通过学习,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 通过学习,探讨影响大气受热的因素。 • 通过学习,思考大气受热过程相关原理在
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 大气吸收长短波辐射不同导致的结果。 • 大气逆辐射的意义和应用。
新课导入——想想为什么?
• 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利用大气受热过程为生 活服务的实验。
3、试着将太阳辐射到达大气层上界后的热量 传递路径描述一遍。
问题1
•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
辐射能量。地球是一颗行星,本身不发光 和发热。地球本身可以产生能量的是地核 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但在地球表面不 存在这些现象。所以地球表面,主要的光 热来源就是太阳。
问题3——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
小组探究
1、大气能不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2、试着推测地面到高空气温变化规律。 3、为什么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4、晚上没有太阳辐射为什么不会很冷。
疑难解析
• 大气对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但对长波辐 射吸收的较多。 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所以按照波长,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所以大气 很难直接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但是 地面可以。地面受热后向外散发的长波辐 射可以被大气很好的吸收。
活动2
月球表面
地球表面
活动2
•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 在白天,没有大气,不能对太阳辐射进行
反射,散射和吸收,难以削弱太阳辐射, 大量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升温很快。
• 在晚上,地面热量源源不断的向外散失, 又因为没有大气存在,不能形成大气逆辐 射,所以热量散失很快,晚上气温很低。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31b780a26925c52dc5bf89.png)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太阳冷B
辐射 (tài yán ɡ fú shè)
Page ▪ 6
冷热
(lěnɡ rè)不 均
直接 原因
根本 原因
低气压
A热
空气 垂直 运动
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热力环流
第六页,共19页。
高气压
C冷
空气
水平
风
运动
6
热力环流(huán liú)原理:
北极
赤道
Page ▪ 7
南极
百帕 1000
1015
1030
低压
百帕
1000
1005
高压
1010
百帕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比较:AA>B,水平气压梯度(tī dù)越B大,水平气压梯度(tī C dù)力越大;
C>B,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tī dù)力越 大。
Page ▪ 13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决定风力大小
高气压 低气压
第十一页,共19页。
近地面风向
海风(hǎi fēnɡ)
陆风
11
热力环流原理应用——城市(chéngshì)风的形成
Page ▪ 12
城市热岛效应(xiàoyìng)示意图 12 第十二页,共19页。
三、大气(dàqì)的水平运动
▪概念:气压梯度
▪概念:水平气压梯度力
▪思考(sīkǎo):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13
第十三页,共19页。
三、大气(dàqì)的水平运动
▪ 情况一:理想状态(zhuàngtài)
▪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25张PPT)(优质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25张PPT)(优质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47b4904afe04a1b071de8d.png)
3.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气上界
地
O3
CO2等
面 吸
CO2、H2O
大气
收
逆辐 射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深化探究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气上界
地
O3
面 吸
CO2、H2O
收
太阳暖大地
CO2等
大地暖大气
大气 逆辐 射
大气还大地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深化探究
考点二 热力环流
深化探究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3)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 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考点二 热力环流
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判读 ①PA>PC,PB>PD(大气密度随 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PC>PD,PB>PA(等压面上凸 者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读图技巧
2.判断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判断风力大小
B
①A地风力小于B地
A
②B处风力大于A处。
③C处风力大于D处。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读图技巧
2.判断内容
(2)风向的运用
① PA>PB
B
②图A为北半球,图B为南半球。
A
③ 判断高压和低压。
阴
(3)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
雨 天
(4)锋面只存在于低压槽上,不可能在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空气膨 胀上升,在高 空聚积,空气 密度增大,形 成高气压,等 压面凸向高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质课件(共8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质课件(共8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ac7cc8a8114431b80dd876.png)
的大小等。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 是明亮的?
太阳光被大气散射开来,所以是明亮的。
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
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和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天 空呈现蔚蓝色。
交通信号灯“红灯停”和汽车刹车灯为红色光的原理?
可见光波长较长的红色光最不容易被散射,光束集中,穿 透力强,照射的远。
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是影响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原因之 一,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气温体 现明显的大陆性特点。
●云雨天气绝迹。
2、大气的垂直分布
高度 高层大气
(km)
50
平流层
12
对流层
0
空气稀薄,密度小
电 离
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层
人造卫星等运行、极光、流星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平流运动为主 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保护人类环境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
10℃20℃ 30℃
温度oC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总量最
我国新疆瓜果品质好的原因?
大值不在赤道地区,而在北 回归线附近——赤道地区云
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发:
雨天气比回归线附近多.
1、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2、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成本低,适合建设大型
光伏发电场;(荒漠、沙漠、戈壁、滩涂、盐碱地等 等
面积大)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
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请简要说 明原因。
地 面
主要改善了热量条件,根据温室
辐
效应原理,密封的环境可以防止 热量散失,同时还可以起到调节 光照、风、湿度的作用。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 是明亮的?
太阳光被大气散射开来,所以是明亮的。
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
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和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天 空呈现蔚蓝色。
交通信号灯“红灯停”和汽车刹车灯为红色光的原理?
可见光波长较长的红色光最不容易被散射,光束集中,穿 透力强,照射的远。
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是影响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原因之 一,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气温体 现明显的大陆性特点。
●云雨天气绝迹。
2、大气的垂直分布
高度 高层大气
(km)
50
平流层
12
对流层
0
空气稀薄,密度小
电 离
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层
人造卫星等运行、极光、流星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平流运动为主 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保护人类环境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
10℃20℃ 30℃
温度oC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总量最
我国新疆瓜果品质好的原因?
大值不在赤道地区,而在北 回归线附近——赤道地区云
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发:
雨天气比回归线附近多.
1、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2、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成本低,适合建设大型
光伏发电场;(荒漠、沙漠、戈壁、滩涂、盐碱地等 等
面积大)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
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请简要说 明原因。
地 面
主要改善了热量条件,根据温室
辐
效应原理,密封的环境可以防止 热量散失,同时还可以起到调节 光照、风、湿度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fcb791f121dd36a22d8202.png)
热
A 郊区 B
市区 C
B 郊区
A
思考:
1.钢铁厂等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A 2.绿化带在什么位置?对城市环境有哪些影响? B
本节课结束!谢谢!
面
密度增加 (高压)
冷却
C
观察 裙子是从陆地 飘向海洋? 还是从海洋飘 向陆地? 为什么?
案例分析1:海陆风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海风
升温快,气温高 低压
陆地
白天
升温慢,气温低 高压
海洋
陆风
降温快,气温低 (高压)
陆地
夜间
降温慢,气温高 (低压)
海洋
知识框架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的 大 气 的 运 动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D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C)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热
郊区
市区
郊区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 地面是大气直接热源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 射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过程 应用
海陆风 山谷风
城郊风
课堂练习
1.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 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 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题。
A 郊区 B
市区 C
B 郊区
A
思考:
1.钢铁厂等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A 2.绿化带在什么位置?对城市环境有哪些影响? B
本节课结束!谢谢!
面
密度增加 (高压)
冷却
C
观察 裙子是从陆地 飘向海洋? 还是从海洋飘 向陆地? 为什么?
案例分析1:海陆风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海风
升温快,气温高 低压
陆地
白天
升温慢,气温低 高压
海洋
陆风
降温快,气温低 (高压)
陆地
夜间
降温慢,气温高 (低压)
海洋
知识框架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的 大 气 的 运 动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D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C)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热
郊区
市区
郊区
案例分析2:城市热岛效应
气 流 上 升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地暖大气 地面是大气直接热源
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 射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过程 应用
海陆风 山谷风
城郊风
课堂练习
1.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 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 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30e57accbff121dd3683f1.png)
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几
大气反射
太阳 类?
大气散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想一想,是不是太阳辐射中的能量全被大气吸收了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中的臭氧
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红外线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活动: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 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
没有大气的月球情况
昼
夜
太
阳
月
月
辐
球
球
射
表
表
面
面
辐
辐
射
射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昼
太
夜
阳 辐 射
大
大
气
气
辐
辐 大气
射
射 上界
太
地
阳
面
辐
辐
射
射
大 气 逆 辐
是
。
低
(于2)阴阴天天的云白层天较。气厚温,比白晴天天对的太白阳天辐气射温削弱的多,,气这温是低由。
(晴3)天霜云冻量为少什,么夜多出晚现大在气秋逆、辐冬射季弱节,晴降天温的快夜,里易?出现霜冻。
。
作业: 思考“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
地面暖大气
大气还地面
二种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 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夜晚)
三种辐射
辐射名称 辐射性质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3139845022aaea998f0fdc.png)
固体杂质
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补充知识
太阳辐射波长
0.4 微米
0.76微米
紫蓝青绿黄橙赤
1、太阳辐射包 括哪几类电磁 波?
2太阳辐射的能 量主要在哪个 光区?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射
大
射
大气吸收 气
向
辐
地
射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面
温
射向地面
地面受热增温
“太阳暖大地”
保持地面温度
“大气还大地”
地面 “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削弱作用
A.表现形式:吸收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特点:有选择性
大气的削弱作用
B.表现形式: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特点:无选择性
1.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2. 反射率:雪地,亮、刺眼 3. 夏天,穿白衬衫比黑衬衫更凉快
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 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形式: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1.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因为波长 较短的蓝色光更容易被散射 2.红灯停,绿灯行,因为红色波长较 长,散射作用小,醒目 3.阳光没有射到教室里,教室里确实 亮的,也是因为散射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用
A、月球表面为什么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大的多?(白天气
温127,夜晚-183,昼夜温差达310度)
大气层
B、阴天与晴天相比谁的昼夜温差大,为什么? 阴天 保温作用
实际应用
北方冬季,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吃到当地产的新鲜蔬菜?
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教研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教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a762d5a98271fe900ef96e.png)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削弱作用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层
对 流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层
地
面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选择性
1000m
气压
1002hpa
500m 0m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等压面
1005hpa
B
A
地表受热均匀
C
1010hpa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气压变高等压面向高空凸, 气压变低等压面向近地面凸
高高低低(单位hpa)
A C
地面
B D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C 大气逆辐射 D 地面辐射
A 2.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原因:
A 大气逆辐射强
B 太阳辐射强
C 地面辐射强
D 大气辐射强
C 3.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 对太阳辐射吸收增强 C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1、大气的削弱作用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层
对 流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层
地
面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选择性
1000m
气压
1002hpa
500m 0m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等压面
1005hpa
B
A
地表受热均匀
C
1010hpa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气压变高等压面向高空凸, 气压变低等压面向近地面凸
高高低低(单位hpa)
A C
地面
B D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C 大气逆辐射 D 地面辐射
A 2.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原因:
A 大气逆辐射强
B 太阳辐射强
C 地面辐射强
D 大气辐射强
C 3.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 对太阳辐射吸收增强 C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c0d33b0b1c59eef9c7b440.png)
活动:第29页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 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为什么?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剧烈?
大
气 削 散射 弱 作 用
大 气 保 温 作
用
注意:大气逆辐射白天也有,只是晚上我们感受更深刻。
1.吸收作用
可见光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可见光部分和红外部分, 能量最强的是可见光区。
思考: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 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吸收具有选择性。
高 层 大
大2、气为对什太么阳大气辐直射接中吸能收量的最太强阳辐的射可能见量 光是很吸少收的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
气
大 气 增 温
地面增温
大气上界
大 气 逆 射向 辐 地面 射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太阳暖大地”
123、地 当 太面 太 阳增 阳 辐温 辐 射的 射 通主穿过要过哪热厚些源厚环是的节什大被么气削层弱? 时了, ?能 哪量 些
能环节10的0%削到弱达作地太用面阳具吗辐有?射选为择什性么?? 不能,太吸阳收辐、射散会射被、大反气射削弱一部分。
B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B.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
6.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昼夜
C 温差最小的是_______,原因
。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散射
太
阳
辐 反射 射
太
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共6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共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56d1fc195f312b3169a571.png)
B1
C
表(太现散阳为射辐(射)的吸,削收弱A)2作、更用(小)反的,射原具)因体、
是(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
却吸收得很少 )。
3、C1表示(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C1>A2说明了 (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4 、B1称为( 大气逆辐射 ),有霜的夜晚B1( 小 )。
4.逆温现象 (1)定义
紫外线 红外线
作用特点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反射 云层、尘埃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 3.热力作用原理
•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__射_____和散射作用。
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下列各题。
( D)
()
D
(2)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B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
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3)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由于(
B
)
A.大气中的水汽和 CO2 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臭氧吸收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 (2).三大过程
• 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 到 地面,使__地_面__增_温____。
• 大地暖大气 :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 气传递热量,使__大_气__增__温___。
• 大气还大地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1869ca5ef7ba0d4a733bb5.png)
3.D
4.人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他的 ( A.右前方 C.右后方 B.左前方 D.左后方
)
【解析】在南半球地面,风向是从高压向低压往左偏,人背风而立, 说明他的左后方是高压,该题画图说明更直观。
【答案】D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
特点: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 力越大,风速越大
(hPa)
——风向平行等压线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hPa) 1000 1005
摩擦力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大气上界
吸
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地面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玻璃温室
大气作用 ----保温作用
地 面 辐 射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概念
2、热力环流的形成
等 压 面
B A C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冷却 B
受热 A
冷却 C
④箭头a
【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中,只有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其余均为长波辐射。第2题,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它将地面辐射的热量大部分 又返还地面。第3题,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1.A
2.C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逆
过大实气现逆的辐射气 吸
辐
收
射
地面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应用生活:早晚温差
你知道中午的气温 为什么高于早晨?
二、热力环流
1、气压压越低
一、热力环流
气海 压拔 越越 低高
空间气压值相同 的各点组合而成 的面叫做等压面。
1000(百帕) 1005
等压面 1010
B
A
C
在无其它因素的影响下,理论上同纬度海拔 相同的地方,气压值也相同。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三种辐射及其性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段越短
(3)太阳辐
射波长范围
紫外线(7﹪):0.15—0.4微米
可见光(50 ﹪):0.4----0.76微米(红橙黄绿青蓝紫)
红外线(43 ﹪):0.76---4微米
同一水平面上(高度上),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高空与地面气压变化状况相反
【练习3】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幅?
〖解析〗
④添画辅助线(同一海拔高度),比较等压线弯曲与气压值高 低的关系.
(规律): 等压面向高空凸出(上拱),说明当地气压比同海拔其它处要高; 等压面向低空凸出(下凹),说明当地气压比同海拔其它处要低。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 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试用大气的作用加以解释:
夜间,地面辐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气温不会太高
射绝大部分热 量又被大气逆 夜效月白阳温应间面天辐度,由温辐使得,射升月于度射气过由的得球没骤还温低于削很表有降给不没弱高面大,地致有 作 ,辐气气面降大 用 气射的 温,气 , 温强保 很对 月 很烈温 低太 面 高,
白天: 月球表面气温高,地球表面气温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活动探究:地月表面气温差异
没有大气 的月球
有大气的地 球的情况
大气上界
保 温 作 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白天: 月球表面气温高,地球表面气温低。 夜晚: 月球表面气温低,地球表面气温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臭氧吸收部分 紫外线;二氧 化碳和水汽吸
收红外线
地 大气吸收
面
吸
收
地面增温
大 气 辐 射
大 大保气温对作地用面是的通大
地面辐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地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月球表面无大气作用,温差达300度以上
月球表面,白天温 度高,夜晚温度低, 昼夜温差大。
地球表面,白天温 度低,夜晚温度高, 昼夜温差小。
白天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反射
太阳
大气上界
大气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越厚,到达地面的越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③低
热
冷
热
【练习2】读上图,完成下列要求: 1)依照热力环流的过程,说明上图中热力环流 的先后环节。 2)比较①---⑥处的气压高低。
②>①=③>④=⑤>⑥
【练习3】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幅? 〖解析〗 ①明确图形结构:
近地面与上空 ②等压面值的变化 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高、低气压一般是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③气温高低与气压值的关系(规律):
即“凸(高空)高(高气压),凹(地面)低 (低气压)”规律
3)热力环流的几种常见形式:
①海陆风: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陆地 海洋
白天
近地面
高空
增温快 升流降压
补流增压
增温慢 收缩增压
沉流降压
夜晚
近地面
高空
降温快 收缩增压
沉流降压
降温慢 升流降压
补流增压
➢②活动探究: 城市风的形成 ——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大气 上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月球
地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应用生活:山地温差
你知道山顶和山脚 的气温差异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低
高
低 1000(百帕)
1010
高
低
高
冷
热
冷
2、热力环流的过程
热力环流
太阳 辐射
地面受 热不均
空气垂上升:降压 同一水平面 大气水 直运动下沉:升压 上气压差异 平运动
热力环流
⑤高
⑥低
④高
1000(百帕)
①低
②高
1010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风:
A、成因: 人、工业、交通---气温较高
B、影响: 热岛效应---雾岛、雨岛效应
郊区污染物带到城市 C、应用: 重污染工厂----下沉距离外;
卫星城----城市风环流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③山谷风
A
B
A
B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地球白天极端最高 气温达58.80C
昼夜温差一般在 500C左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活动探究: 地月表面气温差异
没有大气 的月球
有大气的地 球的情况
大气上界
削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