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调剖
调剖调驱技术
![调剖调驱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8e5545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c.png)
调剖、调驱技术调剖和调驱属于三次采油范畴,均是为了优化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和提高原油采收率而采取的措施。
调剖主要是调整吸水剖面,而调驱则侧重于调整驱动方式,通过注入化学药剂和形成油墙来提高驱油效率。
目前我国油田开发新区接替不足,注采井网区域不完善,层间、层内矛盾加剧,水驱效果变差,低渗透层难动用,储量未能得到有效开发,造成产量递减,含水上升。
在后备储量不足的情况下,为挖掘老区生产潜力,通过调剖以及调驱工艺,改善吸水和产出两个剖面,缓解层间和层内矛盾,提高油田稳产基础。
一、技术简介1、调剖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从注水井封堵高渗透层,以调整注水层段的吸水剖面。
通过向地层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较强的部位或层段注入化学堵剂,降低中、高渗层的渗透率,提高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缓解层间矛盾,改善水驱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2、调驱既能有效改善油层深部非均质性,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又能提高驱油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是向地层中注入具有一定封堵作用的可动的化学剂,对地层进行深部处理,实现注入水增粘、原油降阻、油水混相和高渗透层颗粒堵塞等。
一方面,封堵地层中注水窜流的高渗条带和大孔道,实现注入水在油层深部转向,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同时,注入的调驱剂在后续注水作用下,可向地层深部运移驱油,可以同时起到剖面调整和驱替的双重作用。
调剖和调驱有以下区别:一是作用机理不同:常规调剖作用机理是以调整、改善吸水剖面为目的,使注入水产生转向从而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
而调驱不仅一般剂量较大,处理半径多在30m以上,仍以深部调剖改变液流方向为主,同时辅以提高驱油效果的功能。
二是对化学剂要求不同:常规调剖要求调剖强度大,注入地层后产生较强封堵作用,调驱要求调驱剂具有一定强度,且调驱剂具有“可动性”,可在地层中运移,有的调驱剂具有增粘性,可改善流度比,有的还具有表面活性,可改变“死油”的表面性质,调驱剂还可以打破残余油的静态平衡,使“死油”移动变活。
油水井的化学改造—调剖
![油水井的化学改造—调剖](https://img.taocdn.com/s3/m/b50a083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2.png)
任务一:调剖
知识点 03
冻
胶
型
调
剖
剂
知识点3:冻胶型调剖剂
定义 :两种工作液相遇
后产生冻胶封堵高渗层
特点
:整体成冻,封堵物质量
大
知识点3:冻胶型调剖剂
调剖原理
冻胶在地层多孔介质中产生物理堵
塞作用、吸附作用、残余阻力或改
变水油流度比。
知识点3:冻胶型调剖剂
①第一反应液:HPAM,CMC、CMHEC或XC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起泡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氮气
气体
二氧化碳
任务一:调剖
知识点 05
絮 凝 体 型 调 剖 剂
知识点5:絮凝体型调剖剂
定义:将粘土悬浮体与
HPAM交替注入地层,产
生絮凝体封堵高渗层
特点
:有效封堵高渗透层
知识点5:絮凝体型调剖剂
调剖原理
粘土悬浮体表面带的阳离子可以吸附到
知识点 02
无机酸类调剖剂
知识点2:无机酸类调剖剂——硫酸
硫酸——利用地层中的钙、镁来产生调剖物质。
1
2
3
硫酸与近井地带
碳酸盐反应,增
加注水井的吸水
能力;
产生的硫酸钙、
硫酸镁随酸液进
入地层,饱和后
析出,形成堵塞;
由于高渗透层进
入硫酸多,主要
堵塞发生在高渗
透层。
知识点2:无机酸类调剖剂——硫酸
+ → ↓ + ↑ +
+ ( ) → ( ) +
第一反应液:硅酸钠;
第二反应液:CaCl2、MgCl2·6H2O。
注水井调剖
![注水井调剖](https://img.taocdn.com/s3/m/15369074f46527d3240ce0d9.png)
一、注水井调剖概述 一、注水井调剖概述
注水开发油田, 注水开发油田, 注入水沿高渗透层(高吸水 注入水 沿高渗透层(高吸水 层) 窜流是 造成油井高含水与过早水淹的 主要 层) 窜流是 造成油井高含水与过早水淹的 主要 原因 。油井堵水可增加产油量和降低含水,但 原因 。油井堵水可增加产油量和降低含水,但 有效期短、仅单井受益,油层非均质性严重 有效期短、仅单井受益,油层非均质性严重 时,成功率较低。为保持油田的高产、稳产和 时,成功率较低。为保持油田的高产、稳产和 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在开展好油井堵水的同 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在开展好油井堵水的同 时,还必须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即 开展注 时,还必须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即 开展注 水井调剖 。 水井调剖 。
50.26%
30% 25% 20% 15% 10% 5% 0%
27.87% 21.43% 18.10% 15.70% 4.0 17.02% 压力(M P a ) 3.0 2.0 1.0 0.0 0-1.28m 1.282.99m 2.993.83m 3.835.54m 5.548.09m 8.0930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3+
序号
CH H2O H2O Cr H2O OH
2
名称
基本组成,%
主要性能与适用条件 适用于50℃~70 ℃的地层大剂量调剖 适用于50℃~70 ℃的地层大剂量调剖 1.木钙中的还原糖、羟基和醛基在一 定条件下还原Cr 6+ 为Cr 3 + 2 .Cr3 + 交联木钙、PAM ,木钙交联 PAM ,形成结构复杂的冻胶 3.适用于终向渗透率级差大、油层厚 度大的注水井调剖
(一)冻胶类调剖剂 (一)冻胶类调剖剂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c4838e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9.png)
我国油水井调剖堵水的意义及发展
油水井调剖堵水是一种提高油井或水井产量的技术手段,其意义及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油水井调剖堵水可以提高井底的产能。
在开采油水井的过程中,由于地层因素或井身堵塞等原因,使得井底流体的排水能力降低,导致产量下降。
而通过调剖堵水技术,可将调剖液注入地层中,有效降低地层渗透率,减小油水井的井筒阻力,提高井底流体的排水能力,从而增加井口产量。
油水井调剖堵水可以延缓油井或水井的老化。
随着油井或水井的使用时间的增长,井壁、井筒等部件往往会出现渗漏、堵塞等问题,从而降低井底产能。
而调剖堵水技术可通过注入调剖液,清洗井筒,减少沉积物和污垢的堆积,延缓井身老化的速度,提高井底的产能。
油水井调剖堵水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中国是一个资源型国家,油井和水井在中国的能源和供水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当前,我国的油田和水井已经进入了开发的深水域和复杂地层,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井和水井的产能,减少开采成本,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
我国在调剖堵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推动这一技术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油水井调剖堵水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
油水井调剖堵水在提高井底产能、延缓井身老化、提高开采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油水井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石油开采注水调剖技术PPT课件
![石油开采注水调剖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800871bb4cf7ec4bfed06c.png)
.
3
一、注水井调剖概述
1.注入水指进和窜流
油
井 出
2. 底 水 锥 进
水
的 主
3. 边 水 突 进
要
原 因
4.其他原因
同层水
窜层(槽)水
.
4
一、注水井调剖概述
注水开发油田,注入水沿高渗透层(高吸水 层)窜流是造成油井高含水与过早水淹的主要 原因。油井堵水可增加产油量和降低含水,但 有效期短、仅单井受益,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时, 成功率较低。为保持油田的高产、稳产和改善 水驱开发效果,在开展好油井堵水的同时,还 必须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即开展注水井调 剖。
距入口端0.3m取出砂样
距入口端3m取出砂样
.
17
(一)冻胶类调剖剂
压力(MPa)
5.0 4.0 3.0 2.0 1.0 0.0
0
第一点压力 第二点压力 第三点压力 第四点压力 第五点压力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时间(min)
调剖剂即使被突破后,仍能够较大幅度地降低高渗层的渗透率
HPAM+有机铬体系静态成胶试验结果
250
200
150
100
50
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时间(分钟)
HPAM+有机铬体系动态成胶试验结果
动态成胶时间一般会比静态成胶时间长3~5倍。
.
14
(一)冻胶类调剖剂
Cr3+交联:-CH2-CH-
-CH-CH2- 醛类交联: -CH2-CH-
O=C
C=O
《注水井调剖技术》课件
![《注水井调剖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1c80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4.png)
本课件将介绍注水井调剖技术的概述,背景,基本原理,分类,工作流程, 优点,局限性,现状与应用,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数据、技术指标、水化学 分析、设计注意事项、工程案例、经济效益、环保影响、风险评估等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注水井调剖技术概述
注水井调剖技术是一种用于增强油藏采收率的油田开发技术,通过调整地层 渗透性,改善注采物质平衡,提高油井产能。
注水井调剖技术背景
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油井产能逐渐下降,为了提高采收率,注水井调剖技术应运而生。
注水井调剖技术的基本原理
通过注入特定的调剖剂,改变地层的渗透性,调整油水分布,从而改善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注水井调剖技术分类
1 物理调剖
利用物理手段改变地层 渗透性,如水力压裂等
2 化学调剖
通过注入化学物质改变 地层渗透性
3 组合调剖
将物理调剖和化学调剖 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 效果
注水井调剖技术工作流程
1
勘探与评价
确定适合调剖的油井,评估地层特性
设计方案
2
制定注水井调剖方案,确定调剖剂和
注入方式
3
现场操作
进行注水井调剖的现场操作和监控
注水井调剖技术的优点
提高产能
通过增强注水井的渗透性, 提高油井的产能
提高采收率
改善油水分布,提高油田 的采收率
延长油田寿命
有效开发油井,延长油田 寿命
注水井调剖技术的局限性
1 成本高
调剖剂及操作成本较高,增加油田开发成本
2 效果不确定
调剖效果受地层特性等因素影响,效果无法完全预测
3 对环境影响
注入调剖剂可能对地下水等环境造成影响
注水调剖简介
![注水调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b9f68f5c8d376eeaeaa31b7.png)
随着注水油田不断开采,使注入水沿着高渗 层指进现象严重,在水井和油井之间过早形成 水线沟通,造成注入水沿着高渗带冲刷,水驱 效率降低。
4
注水井调剖的意义
调剖的目的是提高原油采收率。 水驱采收率=波及系数×洗油效率
波及系数——驱油剂波及到的油层容积与整 个含油容积的比值;
洗油效率——驱油剂波及到的地层所采出的 油量与这个地层储量的比值。
决定区块上需调剖的井
可以根据数值决定所需用的调剖剂及用量
决定重复施工时间
9
注水井调剖选井原则
由于区块整体处于一个压力系统,所以要改变 液流方向,才能够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注水 井调剖应在区块整体上进行: 位于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饱和度高的 区域;
油水井连通好;
吸水和注水良好的注水井; 吸水剖面纵向差异大; 固井质量好
7
注水井调剖的决策
这里介绍一种决策技术,利用注水井PI指数 的计算所得的压力指数进行决策,此称之为PI 决策技术; 可以根据区块的平均PI值:区块平均PI值越 小越需要调剖,
区块注水井的PI值极差:PI值极差是指区块 注水井PI值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差,其值越大 越需要调剖
8
PI决策技术的特点:
判别区块调剖的必要性
10
主要的调剖工艺技术
单液法:潍仿钠土、水玻璃 双液法:水玻璃+氯化钙、钠土+钙土、水玻璃 +粘土类 聚合物调剖剂:聚丙烯酰铵+交联剂 乳化液调剖剂 泡沫调剖剂
11
以聚合物冻胶的物理堵塞为主并兼有吸附能 力的化学剂,因为聚合物链上有许多反应基团与 交联剂发生交联作用,形成网状结构,地层水包 含在晶格结构中形成具有粘弹性冻胶体,这种冻 胶体在孔隙介质中间形成物理堵塞,阻止水通过 或改变水流方向。 1)渗透率下降,高渗区下降更明显,下降 幅度与交联剂浓度大小及两者配比有关; 2)地层非均质程度降低,调整吸水剖面; 3)阻碍水流动,提高水流阻力。
水井调剖
![水井调剖](https://img.taocdn.com/s3/m/06ed6d40be1e650e52ea99ea.png)
第1章绪论1.1 国内外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发展现状1.1.1发展现状自1939年玉门油田开发以来,我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止2006年底,我国年产油量已达1.8368亿吨,居世界第五位。
从投入开发的油气田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6种类型的油气藏:中高渗透多层砂岩油气藏、低渗透裂缝性油气藏、复杂断块油气藏、砾岩油藏、火成岩油藏、变质岩油藏。
低渗透储层是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他们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含油气盆地中,占目前已探明储盆和数量的1/3以上,随着各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所占比重还将会逐年增大,在这种储层中,由于岩石致密,脆性程度大,因而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容易形成裂缝成为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控制着渗流系统,从而使其开发具有特殊的难度[1]。
国外关于裂缝性储层的研究和开发有上百年的历史,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国外裂缝性油藏的研究情况来看,对井点裂缝的识别比较有把握,对裂缝分布规律预测还没有很成熟的技术,但大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对裂缝认识进行探索,并且他们还对裂缝性储层基质进行大量的研究,对裂缝性油藏的开发提出了许多突破性的认识。
国内关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与研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自四川碳酸岩盐和华北古潜山油藏发现并大规模投入开发以来,揭开了我国关于裂缝性储藏研究的序幕,石油工程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完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近年来发现的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吉林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玉门青云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等,地质状况非常复杂,开发难度也非常大。
通过早期系统地综合研究,对这些油藏进行了合理的开发部署,确立正确的开发方案,使得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改善[2]。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后,高低渗透区的吸水指数差异很大,裂缝的渗透率高,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窜流,导致沿裂缝方向上的采油井过早水淹,而中低渗透区油层的动用程度很差甚至没有动用,动用程度非常不均衡,油田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在开发不久油井就进入高含水阶段,油井注水见效及水淹特征的方向性明显,注水井注入压力低,吸水能力强,这为油藏如何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最终采收率,提高低渗透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调剖和调驱地区别
![调剖和调驱地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77de5e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6.png)
word文档
从注水井封堵高渗透层时,可调整注水层段的吸水剖面,这称为调剖。
为了调整注水井
吸水剖面,改善水驱效果,向地层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较强的部位或层段注入化学剂,降
低中、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提上下渗透油层的吸水能力,这种工艺措施叫注水井调剖。
主要作用:为了调整吸水剖面,缓解层间矛盾
调驱技术,就是将由稠化剂、驱油剂、降阻剂和堵水剂等组成的综合调驱剂,通过注水
井注入地层。
它可在地层中产生注入水增粘,原油降阻,油水混相和高渗透层颗粒堵塞等综
合作用。
其结果,就可封堵注水井的高渗透层,均衡其吸水剖面,降低油水的流度比,进一
步驱出地层中的剩余油,并可在地层中形成一面活动的“油墙〞,产生“活塞式〞驱油作用,以降低油井含水提高原油采收率。
其中的驱油剂可与原油产生混相作用,有效地驱出剩余油,在地层中形成向油井运移的类似
于活动的“油墙〞的原油富集带,具有较长期的远井地带调剖作用。
堵水剂可对地层的高渗透大孔道产生封堵作用,均衡其吸水剖面,使驱油剂更有效地驱油。
调剖剂可不断地调整地层
的吸水剖面,并可更有效地驱油。
它对低渗透地层的渗透率无伤害,用它对注水井进展处理后,在同样的注水量下,注水压力下降或上升的幅度不大。
该技术的适应性广,它适应于地层渗透率大于0.1μm2的砂岩和灰岩地层;注水层厚度
大于5m,对应油井原油黏度大于1mPaS,含水大于70%的注水井;无边底水或边底水影
响不大油藏的油水井对应率较高的注水井。
字面上也是可以理解:调剖就是调整吸水剖面,降低层间矛盾,调驱就是调整驱动方式。
精品文档分享。
2油水井调剖堵水剂讲解
![2油水井调剖堵水剂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5193aa865ce05087632137a.png)
质。
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磷酸二氢钠。
乙酯、氯乙酸、三氯乙酸、草酸、柠檬酸、甲醛、苯酚、 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间苯三酚等。
常用的活化剂是盐酸。
根据盐酸和水玻璃的混合顺序可分为酸性硅酸凝胶
13
和碱性硅酸凝胶。
酸性硅酸溶胶
生成:
酸性硅酸溶胶是由水玻 璃加到盐酸中生成。
特点: 胶粒带正电。
2
高渗透层 (含油饱和度低)
一、什么叫注水井调剖 “调剖”的含义:
狭义: 调整注水油层的吸水剖面。 广义: 从注水井进行封堵高渗透层的工作,从而
迫使注入水波及到含油饱和度较高的中、 低渗透层,从而起到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 数和降低油井含水的目的。
3
4
一、什么叫注水井调剖 “调剖”的目的:
改善地层非均质性,提高注入水波及系数, 从而提高采收率。
优点:
能充分利用药剂,堵剂混合均匀后注入地层,
经过一定时间后,所有堵剂都能在地层中起封堵
作用。
9
1、硫 酸
(1)调剖机理
硫酸先与近井地带的碳酸盐反应,增加了注 水井的吸水能力; 产生的硫酸钙、硫酸镁将随酸液进入地层, 饱和后析出,形成堵塞; 由于高渗透层进人的硫酸多,主要堵塞发生 在高渗透层。
5、铬冻胶
(2) Cr3+ 可有哪些来源?
KCr(SO4)2、CrCl3、Cr(NO3)2、Cr(CH3COO)3
由Cr6+(如K2Cr2O7、Na2Cr2O7)用还原剂(如
Na2S2O3、Na2SO3、NaHSO3)还原得到
21
6、水膨体
水膨体是一类适当交联遇水膨胀而不溶解的 聚合物。
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
![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5de63f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7.png)
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汇报人:2023-12-13•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概述•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应用场景目录•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实施流程•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效果评价方法•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目录•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01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概述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是一种针对油田注水井的调剖技术,通过向注水井地层注入高浓度调剖剂,实现对地层深部的高渗透层进行封堵,进而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定义调剖剂在注入过程中,会在地层深部形成封堵层,降低高渗透层的吸水能力,使注入水更多地进入低渗透层,提高油田采收率。
原理定义与原理技术发展历程初期阶段注水井调剖技术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采用小剂量调剖剂进行浅层调剖。
发展阶段随着油田开发的需要,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逐渐发展起来,调剖剂的浓度和用量不断增加,调剖深度也逐渐加深。
成熟阶段目前,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广泛应用于各大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
通过封堵高渗透层,使注入水更多地进入低渗透层,提高油田采收率。
提高油田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节约开发成本可以有效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层间矛盾、平面矛盾等问题,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与传统的开采方式相比,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可以延长油田开采周期,节约开发成本。
030201调剖技术的重要性02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应用场景适用于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针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的油藏。
适用于解决注水井分注层段内纵向和平面矛盾突出的油藏。
适用于解决层间矛盾,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和驱替效率的油藏。
在某油田的某区块应用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解决注水井分注层段内纵向和平面矛盾突出的油藏。
在某油田的某区块应用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解决层间矛盾,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和驱替效率的油藏。
在某油田的某区块应用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针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油分布的油藏。
注水井调剖工艺及效果评价
![注水井调剖工艺及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c04ae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d.png)
注水井调剖工艺及效果评价引言:注水井调剖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油田增产措施,通过合理的注水井调剖工艺,可以有效改善油藏渗透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注水效果,进而提高油田的产能。
本文将介绍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工艺流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基本原理注水井调剖工艺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调剖剂,通过调整注入浓度和注入量来改变油层渗透性分布,从而达到优化油藏物理性质的目的。
常见的调剖剂有聚合物、微粒和化学药剂等。
二、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工艺流程1. 调剖剂选择: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已有的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调剖剂,例如,聚合物调剖剂可以改变油藏渗透性和深层水驱效果,微粒调剖剂可以填塞裂缝和孔隙,提高油层渗透性。
2. 调剖剂浓度和注入量确定:根据油藏的具体情况和预计效果,确定调剖剂的浓度和注入量。
通常需要进行实验室小尺度试验和地面中尺度试验来确定最佳参数。
3. 施工方案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开槽、封堵和注入等操作步骤。
4. 施工操作: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施工操作,确保调剖剂能够均匀注入油层,并达到预期效果。
5. 效果评价:通过生产数据监测和实验室测试,评价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
三、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评价评价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1. 油田产量变化:通过记录油田产量的变化,比较调剖前后的产量差异,评估调剖工艺的效果。
2. 油水比变化:注水井调剖工艺的目的是提高油藏渗透性,从而提高采出的原油量,因此观察油水比的变化,可以间接评价调剖工艺的效果。
3. 储量评估:通过统计采出的原油量和油藏的产量数据,结合调剖前后的渗透性变化情况,对储量进行评估。
4. 封堵效果评估:调剖剂注入后,会对油藏中的裂缝和孔隙进行封堵,通过测量注入前后的渗透率变化,评估封堵效果。
结论:注水井调剖工艺是一项常用的油田增产技术,通过合理的调剖剂选择和工艺流程设计,可以改善油藏渗透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油田的产能。
注水井调剖技术
![注水井调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2f980c84028915f804dc2c8.png)
中以隔离液(如水)隔开。
(6) 粘土-碳酸钠双液法调剖剂(活化体系) 交替注入20% 粘土悬浮体和 8% Na2CO3 溶液,中 以隔离液(如水)隔开。
(7) 粘土-聚丙烯酰胺双液法调剖剂(絮凝体系) 交替注入20% 粘土悬浮体和 0.1% HPAM 溶液, 中以隔离液(如水)隔开。
(8) 粘土-水玻璃双液法调剖剂(固化体系)
濮城油田试验区(南区)产量变化曲线
濮城油田试验区(西区)产量变化曲线
2.蒙古林油田试验区
时间: 1995年 ~ 1996年
投入调剖剂:6.93×104m3 年增产油: 6.50×104m3
自然递减率:试验前为15.41%
试验后为8.13%
3.广利油田莱38块试验区
时间: 1995年4月 ~ 12月 投入调剖剂:6439 m3 年增产油:1.117×104t 含水上升率:试验前为0.87% 试验后为0.38% 自然递减率:试验前为15.6% 试验后为5.2%
区块调剖必要性的判断
按两个标准判断:
1.区块的平均PI值 区块平均PI值越小越需要调剖。 2.区块注水井的PI值极差 PI值极差是指区块注水井PI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之差,其值越大越需要调剖。
调剖井的选定
按区块平均PI值和注水井的PI值选定。通常是
低于区块平均PI值的注水井为调剖井,高于区块 平均PI值的注水井为增注井,在区块平均PI值附
注水井调剖的决策技术。
这里提供一种决策技术,主要使用 由注水井井口压降曲线计算所得的压力 指数(Pressure Index,PI)进行决策, 因此这种决策技术称为PI决策技术。
PI决策技术可解决区块整体调剖的5个问题: 1)判别区块调剖的必要性; 2)决定区块上需调剖的井;
第八章 调剖与堵水简介
![第八章 调剖与堵水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02c551155270722192ef735.png)
第八章调剖与堵水海上油气田的开发特征决定了海上油井必须以较高的采油速度进行生产。
目前,早期注水及超前注水成为提高采油速度的主要方式,而稳油控水是延长海上油井经济开采寿命、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调剖堵水技术是实现稳油控水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之一。
第一节调剖工艺与技术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的技术简称注水井调剖。
注水井调剖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机械调剖方法,另一种是化学调剖方法。
目前,海上油田基本上采用的是分层注水的机械调剖方法。
然而,机械调剖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同一储层非均质性很严重的情况下,用机械调剖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机械调剖方法也无法进行地层深部调剖,不能进一步提高水驱扫油面积;而对水平井更是难以实施。
随着海上油田含水率的上升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要求,化学调剖是实现区块调剖的重要手段。
化学调剖是在注水井中用注入化学剂的方法,来降低高吸水层段的吸水量,从而相应提高注水压力,达到提高中低渗透层吸水量,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体积波及系数,改善水驱状况。
一、注水井调剖原理注水开发的油田,由于油藏纵向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及油、水粘度的差异,造成注入水沿注入井和生产井间阻力较小的图8-1高渗透层或裂缝突进或指进而绕过低渗透高阻力区(见图8-1),从而降低了水的波及体积和水驱效果,甚至在注入流体波及不到的区域形成死油区,这不仅会使中低渗透层的原油采出程度降低,而且会使油井过多过早产水,影响油田的稳产、高产,降低油田注水效率,增加原油生产成本。
注水井调剖就是通过向注水井注入化学调剖剂,让调剖剂在井下封堵注水井的高渗透层,改变水流方向,迫使注入水进入原来的中低渗透层,从而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
注入水进入中、低渗透层后使原来未驱动到的原油被驱替了出来,提高了油井183的产油量和阶段采出程度。
二、调剖剂及其分类用于注水井调剖的化学调剖剂按其封堵作用的差异可分为冻胶型调剖剂、沉淀型调剖剂和颗粒膨胀型调剖剂等几大类型。
调剖堵水机理及药剂介绍
![调剖堵水机理及药剂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0aaf73ab4daa58da0114a9a.png)
一、水井调剖机理注水井调剖技术是改善层间、层内及平面矛盾,实现老油田稳产的重要措施。
通过实施调剖措施可有效改善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增加可采储量,降低自然递减速度,提高油田采收率,提高油田开发水平。
水井调剖使用泵车或柱塞泵把调剖堵剂注入到水窜大通道深处或裂缝深处,封堵砂组强水洗层段水窜通道,后续注水由于惯性原因仍有一部分沿主通道注入,产生绕流增加扫油体积,增加层内动用程度,主产液井降低液量降低含水增加产油量;同时由于注入水在主水窜通道方向遇阻,加在其它方向或其它层段注水压力升高,其它方向或其它层段增加扫油体积,增加油层动用程度,表现低液井水驱能量增加,增加产液量产油量。
通过调剖有效的解决井组层间层内、平面矛盾,提高开发效果。
水井调剖分为全井段混调和分层调剖两种。
二、油井化学堵水机理油井化学堵水是使用化学堵剂封堵油井高渗高压主产液层,减少主产液层产液,减少油井层间干扰,释放其它产层产能,油井减低液量降低含水增加油量;同时由于高产液井方向压力升高,迫使注入水转向其它方向,增加扫油体积,增加油层动用程度,有力改善井组平面矛盾,提高开发水平。
油井化学堵水是水井调剖的有力辅助措施。
水井调剖是“以面带点”,油井化学堵水是“以点促面”,保证调剖持续有效有力措施。
三、KY-Ⅱ低温膨胀凝胶调堵剂1.调堵剂组成该调堵剂由多种改性超高分子量抗盐聚合物与有机树脂活性中间体交联,在稳定剂、调节剂的控制下,在20-80℃的温度条件下成胶、固化,形成本体凝胶。
主剂为几种功能聚合物的复合物,交联剂等物质为有机材料,形成的调驱剂不对油层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该凝胶体吸水倍数可达1倍以上,具有较好的粘弹性、柔韧性、变形性和破胶修复性,凝胶强度可在交联聚合物~粘弹体范围内进行调节。
2. 调剖剂性能①具高粘弹性:凝胶的粘附性强,弹性好,不易碎。
②具高变形性:无固定形状,具粘稠液体~粘弹体状态。
③吸水膨胀性:与砂岩表面吸附水结合,吸水倍数0.3-0.6倍。
调剖堵水
![调剖堵水](https://img.taocdn.com/s3/m/b8bc3256647d27284b7351b0.png)
新疆石西油田—深井高温底水封堵矿场试验:
采用了三段塞(暂堵剂-改性栲胶凝胶主段塞-水泥封口 段塞)笼统注入调剖技术,获得较好效果。
笼统注入堵水后,油井日增产原油4~10t,含 水率下降6%~10%。
2.1 储层治理
油水井化学堵水调剖技术
1、有机系列堵水调剖技术 2、潜山油藏油井重复堵水技术 3、裂缝性岩油藏石灰水泥封堵大孔道技术 4、化学法封层堵水技术 5、深部调剖技术 6、高温可动凝胶调驱技术
性能特点
1、适应井温:50~80℃ 2、表现粘度:300~600mPas 3、可控反应时间:6~8h 4、固化后抗拉强度≥10MPa 5、固化后抗压强度≥15MPa 6、固化后抗剪切强度≥5MPa 7、酸溶率≤1% 8、碱溶率≤1% 9、盐溶率≤1%
2.1 储层治理
4、化学法封层堵水技术
灰面
水层 油层
边水:边水也是沿高渗透层进入油井,为了减少边水的 产出,目前唯一可采取的方法是从油井堵水;
底水:若油层下面有底水,油井的产水也常来自底水锥 进(脊进),对付底水锥进,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底水上面建 立隔板。
一、调剖堵水的基本概念
油井堵水的目的就是从油井控制注入水、 边水和(或)底水的产出。
一、调剖堵水的基本概念
穿透能力强
从地质条件和井况条件而言,既有储层渗透性很差的泽70-3井,现场试挤时注入压力 高达24MPa;也有套管补贴后失效的赵76井,补贴管与原套管的间隙仅0.5mm。采用树脂 封堵,在施工中比较顺利,从实际施工情况看,泽70-3井注入压力仅抬升1.0MPa,即完 成挤注施工;赵76井注入压力也仅抬升了5.0MPa。
3696.5 3703.5 3718.5
3725 3746 3805 3825
油田化学第五章 第五章 注水井调剖与油井堵水
![油田化学第五章 第五章 注水井调剖与油井堵水](https://img.taocdn.com/s3/m/0d2bde5e580216fc710afd0a.png)
1.沉淀型双液法堵剂
指两种工作液相遇后可产生沉淀,封堵高渗透层 的堵剂。
2.凝胶型双液法堵剂
两种工作液相遇后可产生凝胶封堵高渗 透层的堵剂。
3.冻胶型双液法堵剂
两种工作液相遇后可产生冻胶封堵高渗透层 的堵剂。
例1
第一工作液HPAM溶液或XC溶液 第二工作液柠檬酸铝溶液
例2
第一工作液 HPAM溶液或XC溶液 第二工作液丙酸铬溶液
例3
第一工作液溶有Na2 SO3的HPAM溶液或 XC溶液 第二工作液溶有 Na2Cr2O7的 HPAM溶液 或 XC溶液
例4
第一工作液HPAM溶液 第二工作液ZrOCl2 溶液
4.泡沫型双液法堵剂
若将起泡剂溶液与气体交替注入地层,就可在地 层(主要是高渗透层)中形成泡沫,产生堵剂。
可用的起泡剂包括: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芳基磺酸盐。
可用的气体包括:
氮气 二氧化碳气。
5 絮凝体型双液法堵剂
若将粘土悬浮体与HPAM溶液交替注入地 层,它们在地层中相遇形成絮凝体。
有效地封堵特高渗透地层。
调剖剂的选择
1、高渗透层 2、低渗透层 3、高温高矿化度地层 4、近井地带 5、远井地带
4.进一步水解和羟桥作用
5. 铬冻胶
用Cr3+组成的多核羟桥络离子交联溶液中带 -COO-的聚合物(如HPAM)生成。
Cr3+的来源:
三价铬化合物 由Cr6+用氧化还原反应得到Cr3+
注意:
冻胶:由高分子溶液转变而来,当高分子溶液由于种种 原因形成网络结构,将液体包在其中,使整个体系失去 流动性。
k2>k1,k2>k3
调剖和堵水的区别
![调剖和堵水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e40d4e5f90f76c661371aae.png)
1.共同点:调剖堵水的目的都是封堵大孔隙、高渗透层、高含水层,迫使低渗透层、水驱效率低的区域被动用,提高水驱效率,扩大扫油面积,提高油井产油量,降低油井综合含水等等。在技术层面上,使用的堵剂类型,成胶强度与时间控制方法大同小异,多种方法即可用作堵水剂,又可用作调剖剂。
2不同点:
a。调剖,顾名思义就是调整剖面,作业对象是注水井,就是封堵高渗透溪水层段,改变高渗透水驱通道,强制改变水驱方向,提高注入水波及面积,增大扫油效率,最终提高采收率。在技术方法上,与处理半径有关,一般在近井地带,由于压降漏斗效应,要求近井堵塞强度大,远井堵塞强度小,目的就是控制近井高渗透层吸水,改变远井区域水流方向。总体来讲,处理半径一般在10-15m,剂量再大的,有时候也称为调驱,整合调剖和改变驱替方式的含义。
3、调剖是指从注水井进行的封堵高渗透层的作业,可以调整注水层段的吸水剖面。堵水是指从油井进行的封堵高渗透层的作业,可减少油井的产水。现阶段油田采用的堵水工艺可分为机械堵水、化学堵水(选择性堵水、非选择性堵水、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和区块整体堵水技术)、磁性堵水等技术。
调剖堵水技术发展的总趋势表现为:降低堵剂成本,扩大堵剂原料来源;合理组合堵剂,减少堵剂用量;把握堵剂注入时机,提高调剖堵水效果;延长堵剂有效期,从而延长调剖堵水周期;继续发展和优化决策技术,将堵剂投入最需要的注水井和油井,让堵剂对整个区块起作用,产生整体效果。但遗憾的是,调剖堵水只能通过提高波及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而不能通过提高洗油效率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b.堵水:作业对
象是采油井,针对采油井的产业剖面分析,对高含水层段实施堵剂封堵,增大低渗透层段的采油生产压差,强制油流入井。一般处理半径较小,大多在5-8m。因此要求强度大,封堵效果好,不容易返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1 国内外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发展现状1.1.1发展现状自1939年玉门油田开发以来,我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止2006年底,我国年产油量已达1.8368亿吨,居世界第五位。
从投入开发的油气田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6种类型的油气藏:中高渗透多层砂岩油气藏、低渗透裂缝性油气藏、复杂断块油气藏、砾岩油藏、火成岩油藏、变质岩油藏。
低渗透储层是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他们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含油气盆地中,占目前已探明储盆和数量的1/3以上,随着各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所占比重还将会逐年增大,在这种储层中,由于岩石致密,脆性程度大,因而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容易形成裂缝成为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控制着渗流系统,从而使其开发具有特殊的难度[1]。
国外关于裂缝性储层的研究和开发有上百年的历史,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国外裂缝性油藏的研究情况来看,对井点裂缝的识别比较有把握,对裂缝分布规律预测还没有很成熟的技术,但大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对裂缝认识进行探索,并且他们还对裂缝性储层基质进行大量的研究,对裂缝性油藏的开发提出了许多突破性的认识。
国内关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与研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自四川碳酸岩盐和华北古潜山油藏发现并大规模投入开发以来,揭开了我国关于裂缝性储藏研究的序幕,石油工程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完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近年来发现的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吉林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玉门青云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等,地质状况非常复杂,开发难度也非常大。
通过早期系统地综合研究,对这些油藏进行了合理的开发部署,确立正确的开发方案,使得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改善[2]。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后,高低渗透区的吸水指数差异很大,裂缝的渗透率高,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窜流,导致沿裂缝方向上的采油井过早水淹,而中低渗透区油层的动用程度很差甚至没有动用,动用程度非常不均衡,油田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在开发不久油井就进入高含水阶段,油井注水见效及水淹特征的方向性明显,注水井注入压力低,吸水能力强,这为油藏如何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最终采收率,提高低渗透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尤其随着我国东部以中高渗透层为主的老油田逐渐进入中高含水期,高效合理地开发这类油田,无疑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3]。
1.1.2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特征和稳产对策1.1.2.1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特征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为双重介质,裂缝和基质岩块在储集和渗流能力上差异很大。
在储集能力上,裂缝系统比基质岩块系统的地质储量小得多。
在渗流能力方面二者差异较大,裂缝系统渗透率高,产油能力大;而基质系统渗透率低,产油能力小。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其地质状况较为复杂。
一方面,裂缝系统和基质孔喉对压力具有极强的敏感性,油井投产后,油层压力下降导致储层骨架发生变形进而造成孔隙度变小,渗透率降低,加剧了油井产量、压力的降低;另一方面,储层基质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当储层渗透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其渗流特征就不符合达西定律,当驱动压力梯度较小时,液体不能流动,只有当驱动压力梯度大于启动压力梯度后,流体才能流动[4]。
一般情况下,裂缝系统中的原油储量很少,但容易开采,而基质系统中的原油储量多,但开采难度很大,因此应用何种手段将基质系统中的原油开采出来,是裂缝性油藏成功开发的关键。
为了补充地层能量,使其保持较高的地层压力和较大的生产压差进行采油,通常采用人工注水的方式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进行开采[5]。
采用常规注水方式开发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油井水淹严重,稳产时间短.,开发效果差,具体表现在:1.注入水沿裂缝窜流,油井含水上升快注水开发裂缝性油藏,注入水容易沿裂缝窜流,沿裂缝方向上的生产井快速水淹,在注水开发不久油井就进入高含水阶段,这是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的显著特征。
2.油井注水见效及水淹特征的方向性明显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后注入水易沿裂缝方向窜流,位于裂缝方向上的油井见水快;而位于裂缝两侧的油井见效慢,见水时间较长。
因此裂缝在注水开发过程中会导致严重的平面矛盾,使油井注水见效及水淹特征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3.注水井注入压力低、吸水能力强对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由于裂缝系统渗透率大,导流能力强,因而吸水能力很强,注入压力低[2]。
综上所述,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采形势十分严竣,要想取得理想的开采效果,必须运用适当的稳产工艺技术。
1.1.2.2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稳产对策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稳产对策有很多种其中主要有:1.超前注水技术为了降低因地层压力下降导致的渗透率下降和油井产能的损失,通过采用超前注水可使地层压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建立较高的压力梯度,使油层中的压力梯度大于启动压力梯度,可更为有效的开发低渗透裂缝性油藏。
2.周期注水技术为了降低裂缝水窜,有效地开采基质中的原油,从而提高裂缝性油藏的采收率,采用周期注水方式开采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
周期注水可减缓连续注水产生的裂缝水窜和基质水封问题,在压力扰动作用下可产生油水交渗反应,可增强毛管力的渗吸作用从而采出基质中的原油。
3.酸化、压裂技术对于网状裂缝发育,又延伸很远的油田,压裂要慎重,而且对每口井的技术要求都要很明确,一般不宜采取大砂量压裂,不然很容易引起水窜。
对于裂缝相对不发育,含油较丰富的基质油层应该进行压裂改造,以形成油流通道[18]。
4.分层注水技术如果纵向上吸水层分布差异很大,能吸水的层段往往表现为相对较大的吸水百分比或单层吸水突进。
因此,必须进行产吸剖面的调整,以防单层突进。
5.调剖堵水技术对于已经处于水窜严重的高含水期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需要对其开展调剖堵水工作,控水稳油,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17]。
在以上诸多方法中,调剖堵水技术对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采是十分有效的,它应用调剖剂对高渗层进行封堵,调节高低渗透层的吸水指数,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和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主要有:弱凝胶调驱技术,稠油热采井高温调剖技术,深井超深井堵水调剖技术,注聚合物油藏的调剖堵水技术,以及水平井堵水治水技术等[6]。
1.2 调剖技术现状1.2.1调剖技术现状国内油田自50年代开始研究和应用堵水调剖技术,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机械式为主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化学剂为主阶段(80年代初期开始),单井调剖与区块整体综合治理阶段(80年代中期开始)。
自1979年至1996年,国内油田共进行了2×104多井次的现场试验和应用作业,改善了注水开发效果,增加了原油可采储量和产油量,减少了产水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7]。
1.2.2调剖技术发展趋势1.经济有效地扩大堵水调剖的工业规模,使之成为一项可行的、常规性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2.不断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有效率为目标,研发前沿技术。
3.继续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搞好技术协调,推动技术发展[8]。
1.2.3 调剖技术分类1.2.3.1 胶态分散凝胶调剖技术胶态分散凝胶调剖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变革性的提高注入水波及效率的方法,它同时具有交联聚合物深部调剖和油藏内部流体改向技术的特点。
胶态分散凝胶调剖技术主要是以流体转向为主,扩大波及系数。
把低浓度的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体系注入非均质油藏中,聚合物和交联剂在油藏中形成以分子内交联为主的胶态分散凝胶,其分子尺寸增加,在一定的压差下流动,对油藏中的裂缝和孔隙进行封堵喉道,迫使后续流体转向,同时,体系有一定的黏度,所以具备了类似聚合物驱的驱油作用,达到启动低渗透层并且封堵高渗层的目的,该体系的成胶时间很长[9]。
国内对胶态分散凝胶的研究始于1995年,此后迅速发展,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胶态分散凝胶的微观结构、渗流特性、性能评价以及数值模拟等领域。
1.2.3.2 弱凝胶调剖技术弱凝胶是由低浓度的聚合物/交联剂(聚合物浓度通常在800mg/L ~2000mg/L之间)形成的、以分子间交联为主及分子内交联为辅的、黏度在100mPa.s~3000mPa.s之间、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弱交联体系。
它具有调剖和区油的双重作用。
在浓度略高于聚合物驱的溶液加入少量交联剂,使之在地层内缓慢形成弱凝胶。
该体系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对地层中的高渗透通道产生一定的封堵作用,使后续注入水绕流至中低渗透层,起到调剖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交联强度不高,弱凝胶在后续注入水的推动下还可以缓慢向地层深部移动,产生像聚合物驱一样的效果,这种动态波及效果要远远好于本体凝胶的波及效果,从而能更大限度的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
弱凝胶具有成胶时间较长、聚合物浓度低、成本低的特点,能满足油藏大剂量的调剖的需求。
此外在水驱作用下,弱凝胶会随注入水缓慢的整体向前移动,具有一定的驱油作用[10]。
近年来,弱凝胶调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既可以作为改善现有调剖、堵水的调堵新技术,又可以作为一项改善波及效率的新技术,大量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弱凝胶深部调剖技术经济可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与常规的聚合物驱相比,弱凝胶调剖技术中聚合物用量大大降低,对高温高盐油藏有更好的适应性,所以它对于老油田堵水调剖有着重要意义[11]。
弱凝胶深部调剖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选择性强,更加容易在高渗透层较深部位产生有效堵塞;2.不会对地层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不妨碍后期措施的进行,并且成胶时间长、较低的阻力系数和高残余阻力系数的特点;3.具有较好的剪切稳定性。
由于弱凝胶调驱技术结合了聚合物驱改善油水流度比和调剖改善油层非均质性的特点并且凝胶配置时可使用污水配置,既能节省淡水资源,又可减少污水排放,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4]。
1.2.3.3 微生物深部调剖技术微生物提高采收率自1926年至今经过8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起到了稳油控水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技术适用于厚油层或高渗透油层的处理,微生物在油层中生成的生物聚合物、生物质及生物残骸可大幅度的降低储层渗透率,堵塞高渗透层带,启动中、低渗透层,提高注入井的注入压力,使后续流体转向,改善注入水的波及效率,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其优点是工艺简单、施工安全、不污染环境,同时降低了材料和施工的成本,缺点是微生物过度生长可能引起的井堵塞[12]。
1.2.3.4 预交联颗粒调剖技术预交联颗粒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能够吸水膨胀,且膨胀后的颗粒具有一定的弹性、强度和保水性能,具有耐温抗盐性能好、配制简单、施工方便、对非目的层污染少等优点。
预交联颗粒是含有强亲水基团的交联高聚物,与水接触时,水分子会进入预交联凝胶网格结构内,形成氢键同时,这种空间网格结构的凝胶体各交联点之间的分子链段因吸入水分子而由无规蜷曲状态变为伸展状态,产生内聚力,当这种作用力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吸水膨胀达到饱和状态,通常,这种吸水膨胀能力可达到几十到数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