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海港型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工业区控规说明书

工业区控规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杨) (2)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期限(杨) (3)第三章规划目标与定位(杨) (4)第四章就业岗位规模测算 (5)第五章土地使用控制(陶) (5)第六章配套服务设施控制 (10)第七章道路系统控制(曾) (11)第八章道路及场地竖向控制(曾) (14)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控制(曾) (14)第十章绿地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李) (20)第十一章综合防灾控制(李) (23)第十二章发展时序及近期建设规划(陶) (24)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25)第一章概况一、射洪县概况射洪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涪江中游。

东邻盐亭、西充,南接遂宁、蓬溪,西攘大英,西北靠三台,隶属遂宁市管辖。

射洪县政府驻地太和镇位于县境中部涪江中游西岸,地处北纬32°52′、东经105°23′。

县城自古以来就是川中水陆要冲商贸繁荣之地,也是全县的交通枢纽,西北至绵阳90公里、至成都180公里;南至遂宁40公里,重庆220公里,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01.6万人。

射洪是唐代伟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是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产地,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规划区位于涪江河谷冲击台地上,自然地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倾斜。

区内地形整体较为平坦,兼有平坝、浅丘等多种地形。

现状道路与场地在涪江西岸一带高差较大,海拔高程在320米—340米(85国家高程基准)之间。

规划区外围属丘陵地形,土层较厚。

2、地质条件射洪县大地构造部位处于新华夏系川中褶皱带内,且处于中台地、绵阳环状构造与威远辐射状构造的交接部位,及射洪——南充东西向构造带上,武南—广兴舒缓背斜的南翼,构造简单,区域稳定条件较好。

根据国家地震局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度(1991)》,规划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3、自然气候射洪县瞿河乡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7.2℃,最低气温为-4℃,最高气温达39.4℃;雨量充沛,湿度大,年平均降雨量931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9%,气候优越,但雨量分配不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年,全年无霜期285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目录一、规划背景 (2)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2)三《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2005年)解读 (4)四、规划依据 (4)五、规指导思想划与原则 (5)六、规划目标 (6)七、产业定位与规模 (6)八、用地布局 (7)九、土地使用规划 (9)十、地块指标控制规划 (9)十一、“四线”规划 (13)十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十三、道路交通规划 (14)十四、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十五、城市设计导则 (19)十六、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十七、防灾规划 (22)十八、规划实施 (26)一、规划背景1、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发展形势和我国加入WTO的举措,既拓展了我国各级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

其直接后果就是各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宏观发展背景,加大发展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的“起飞”。

2、重庆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等国家宏观战略的启动与实施,潼南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

抓住这一机遇,潼南县可以从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层面争取到国家实实在在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分工的发展,区域产业的转换和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潼南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潼南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北部城镇产业拓展带上和西北经济发展区中,根据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的空间发展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了潼南是以发展商贸、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中等城市的定位。

4、建设特色工业园是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我市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跃式发展,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大举措。

5、xxxx工业园区位于潼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梓潼镇,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总体建设规模15平方公里,首期启动2平方公里,园区分为南、北两区,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化工纸业。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

目 录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二章 现状概况 ...........................................................................................一 基本条件 ......................................................................................................................二 土地利用现状 ..............................................................................................................三 基础设施状况 .............................................................................................................. 第三章 园区发展条件分析 ...............................................................................一 园区现状不足 ..............................................................................................................二 条件分析 ...................................................................................................................... 三 SWOT 分析 .................................................................................................................第四章 规划技术路线及编制程序 .....................................................................一 项目特点 ......................................................................................................................二 规划技术路线 ..............................................................................................................三 园区与城市的关系...................................................................................................... 四 园区与其他园区的关系 .............................................................................................五 其他园区的借鉴 ..........................................................................................................第五章 规划总论 ...........................................................................................一 规划依据 ......................................................................................................................二 规划原则 ......................................................................................................................三 规划范围 ...................................................................................................................... 四 规划期限 ......................................................................................................................第六章 园区规模与性质 ..................................................................................一 示范园区性质 ..............................................二 园区规模 ......................................................第七章 园区总体设计 .................................一 园区发展目标 ..............................................二 园区发展策略 ..............................................三 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第八章 建设用地布局 ...................................一 空间布局形态与结构 ..................................二 建设用地规划 ..............................................第九章 交通体系规划 .................................一 对外交通组织 ..............................................二 内部交通组织 ..............................................三 交通设施 ......................................................四 公共交通规划 ..............................................第九章 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一 技术路线 ......................................................二 设计重点 ......................................................三 园区循环经济体系设计 ..............................四 产业循环 ......................................................五 资源循环 ......................................................第十章 基础设施规划 ...................................一 给水工程规划 ..............................................二 排水工程规划 ..............................................三 电力工程规划 ..............................................................................................................四 邮政电讯规划 ..............................................................................................................五 供热工程规划 .............................................................................................................. 第十一章 绿地景观规划 .................................................................................. 一 绿地系统规划 .............................................................................................................. 二 景观规划 ......................................................................................................................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与卫生规划 ........................................................................ 一 环境保护规划 .............................................................................................................. 二 环境卫生 ...................................................................................................................... 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规划 .................................................................................. 一 防洪规划 ...................................................................................................................... 二 消防现状 ...................................................................................................................... 三 抗震规划 ...................................................................................................................... 四 人防规划 ...................................................................................................................... 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 .................................................................................. 一 近期规划指导思想...................................................................................................... 二 近期建设重点 .............................................................................................................. 三 近期建设重大项目...................................................................................................... 四 园区入驻企业 .............................................................................................................. 五、园区初期发展模式 .................................................................................................... 十五章 规划实施建议 ..................................................................................... 一、组织措施 .................................................................................................................... 二、法规措施 ....................................................................................................................三、技术措施 ....................................................四、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附表:建设用地计算表: ..............................第一章规划背景张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建设对张掖市发展工业,进行工业体系改造,提升自身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张掖市向城市更高阶段迈进的重要一步。

XX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XX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3 文化体育设施
► 居住区中心文化、体育活动设施(1ha; 1.72ha)
汇报提纲
4.4 教育设施
(1) 托儿所、幼儿园:一处(1.38ha)。 (2) 小学:一处(2.59ha)。 (3) 初中:一处(2.36ha)。
4.5 医疗卫生设施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ha) (2)社区卫生服务站(500m2)
►《襄樊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规定》
►《襄樊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 发[2008]24号文,2008.01
汇报提纲
图1.2 襄樊市余家湖区位示意
1.3 规划理念与目标 (1) 规划理念
► 建设生态型城市工业园区——充分保 护和利用原有的山水资源,塑造具有 滨江生态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
占规划用地(%) 53.91 15.14 14.39 16.55 100%
(2) 园区人口规模
► 余家湖工业园区人口规模为3万人
3.土地利用规划
3.1 规划结构
► 规划结构:“一心、八区”的组
团 式结构。
► “一心”:园区行政及商业服务
中心。
► “八区”:火电能源产业区
建材加工区 精细化工区 塑料加工区 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区 印染加工区 港口物流区 生活服务区
汇报提纲
(2) 道路绿化带
► 三纵:南北向道路两侧绿化带控制20m ► 三横:东西向道路两侧绿化带控制20m ► 一环:外环路两侧绿化带控制20m
(3) 两条主要景观绿带
► 电厂专用线防护绿地 ► 汉江岸线防护绿地
汇报提纲
5.2 景观系统规划
(1) 景观风貌特色定位 现代工业景观与滨江自然景观相结合

上海临港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临港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临港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提要前言:根据上海市政府于2004年1月批准并实施的《上海市临港新城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临港新城的发展定位明确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集装箱国际深水枢纽港和国际航空枢纽港发展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高度协调、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综合型滨海新城和具有辅城地位的战略重点发展区域,并成为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

为了满足临港新城工业园区重装备产业用地的需要,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临港新城总体规划要求,实施了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围滩造地工程。

工程圈围顺堤沿-2m(吴淞高程)线布设,顺堤长6896.9m,西侧堤长512.4m,东侧堤长312.0m,圈围成陆约3.01k㎡(合4518亩),将为上海沪东重机、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大众汽车等一大批大型企业落户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提供必需的土地资源。

与此同时,企业相应所需的码头岸线的规划建设也迫在眉睫。

根据《上海港总体规划(2003~2020年)》(送审稿)芦潮港以西8.0 km作为港口岸线,重点拓展临港产业功能,配合临港新城和洋山港的建设,规划布置货运码头、公务码头、陆岛交通客运码头岸线。

为适应临港新城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对水上运输的要求,明确临港新城港区的发展方向,确定临港新城港区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指导和规范临港新城港区岸线的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港区综合物流功能和临港新城产业功能,促进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受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在有关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下编制了《临港新城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港区建港条件的分析研究该港区属强潮海域,水流急,含沙量高,浪大是港口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为此,对其自然条件、现状进行了详实调研分析,进行了潮位、潮流、泥沙、波浪现场观测,着重对海岸演变和潮流、泥沙及波浪对规划港区可能出现的影响进行了科学、合理地分析研究和评价,对规划港区建设5000吨级码头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某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某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某⼯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录第⼀部分现状分析 (2)⼀、区位分析 (2)1、宏观区位分析 (2)2、中观区位分析 (3)3、微观区位分析 (3)⼆、建设⽤地现状 (4)1、现状居住⽤地 (4)2、现状道路 (4)3、⼯业⽤地 (4)4、市政公⽤设施 (4)三、建设⽤地评价 (4)四、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4)第⼆部分规划⽬标与定位 (5)⼀、规划设计依据 (5)⼆、规划原则 (5)1、结合实际,适应发展需求 (5)2、产业优先,聚集经济实⼒ (5)3、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5)4、以⼈为本,塑造⼈性化的空间 (5)5、合理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三、规划⽬标定位 (6)四、规划规模 (6)1、⽤地规模 (6)2、⼈⼝规模 (6)第三部分总体规划布局 (7)⼀、布局特点 (7)⼆、规划结构 (7)三、⼟地利⽤规划 (8)1、居住⽤地(R) (8)2、公共设施⽤地(C) (8)3、⼯业⽤地(M) (9)4、仓储⽤地(W) (10)5、对外交通⽤地(T) (10)6、道路⼴场⽤地(S) (10)7、市政公⽤设施⽤地(U) (10)8、绿地(G) (11)四、道路交通规划 (12)1、交通发展策略 (12)2、与周边的交通联系 (12)3、道路系统规划 (12)4、交通设施规划 (14)5、道路竖向设计 (14)五、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4)1、规划结构 (14)2、绿地类型 (15)六、城市设计导引 (15)1、公共绿地 (15)2、⼯业⽤地 (15)3、居住⽤地 (16)4、街道景观控制 (16)第四部分规划控制体系 (17)⼀、规划控制⽬的 (17)⼆、地块划分 (17)三、地块控制指标 (17)1、规定性指标 (17)2、指导性指标 (20)四、建筑控制规划 (21)1、建筑控制⽬的 (21)2、建筑控制⽬标 (21)3、建筑控制内容 (21)4、建筑物的风格与特⾊ (21)五、⼚区设计控制 (22)第五部分⼯程规划 (23)⼀、给⽔⼯程规划 (23)⼆、⾬⽔⼯程规划 (24)三、污⽔⼯程规划 (25)四、电⼒⼯程规划 (25)五、信息⼯程规划 (27)六、供热⼯程规划 (27)七、燃⽓⼯程规划 (28)第⼀部分现状分析⼀、区位分析1、宏观区位分析(1)宏观地理区位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宁蒙晋五省接壤地带。

某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某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温州市滨海新区龙湾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满足温州市滨海新区龙湾工业园规划管理的需要,保证龙湾工业园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主要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温州市龙湾永强南片分区规划》及《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审批规定》(试行)编制而成。

第三条本规划是温州市滨海新区龙湾工业园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本规划的实施必须是文本和有关图纸同时使用。

第五条本规划涉及的指标是依照部、省、市有关规定和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确定,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浙江省和温州市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规划范围界定第六条本规划四至城市道路为:北至通海大道(道路红线宽度50米);南至滨海六路(道路红线宽度38米);西至滨海三道(道路红线宽度60米);东至经五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4米),明珠路(道路红线宽度69米)东西向穿越本区。

规划总用地面积298.04公顷。

龙湾工业园位于本次规划用地范围内,总面积292公顷(以市规划局温市规函[2003]28号确定的用地红线图为准)。

第三章用地性质分类控制第七条规划中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码采用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的规定。

混合用地如商/住混合用地视为商业用地。

第八条本区的功能定位为以一类工业为主,融居住、工业及各类服务设施于一体,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产业特色上以发展机械阀门、不锈钢、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工业为主。

第九条本区用地布局:以周边道路为边界,形成一条教育科研服务带(位于下横河东侧、经四支路与经五支路之间);两条景观轴(明珠路景观轴和滨海五道景观轴);以及二个工业片和一个居住片。

第十条在以地块为整体进行开发时,区内干道所规定的街区不得进行变更。

次级道路所限定地块的变更,须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次级道路所限定地块内的细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允许调整,但其规模必须符合图则中所规定的指标总量控制要求。

XX滨海港口工业区总体规划

XX滨海港口工业区总体规划

项目 粗钢产量 地域结构 优势产品
劣势产品
产品机会 存在问题
因此,天津钢铁冶金产业应侧重 发展薄板、钢管、涂层板等几项。 依托港口优势和产品优势带动北方 地区冶金产业竞争力
典型企业 重大事件 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北方钢铁产业在下游产品钢材深加工方面相对较弱
结论
占全国60%,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河北稳居第一,辽宁、山东居二三位,其他地区产 品侧重明显
钢铁冶金产业发展趋势
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为4.89亿 吨,为全球第一大粗钢生产国。北 方15个省区2007年粗钢产量合计达 到3.01亿吨,占全国产量60%以上。
目前,我国普通钢材包括普碳 板、管、型材等呈现出产能过剩的 局面。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 的钢材,如装备制造业用钢、硬线、 H型钢等还不具备与国外同类产品 抗衡的能力,生产能力不足或者不 能生产。
中厚宽钢带、热轧窄钢带、焊接钢管、热轧薄板、 特厚钢板等份额超过60%
无缝钢管、厚钢板、镀层板(带)、铁合金冷轧薄 板、镀锌板(带)、冷轧窄钢带、特厚钢板、电工 钢板(带)、涂层板(带)、镀锡板(带)等低于 40%,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特种钢材、无缝钢管、高端板材、铁合金等
粗钢及下游的钢筋、线材、中厚宽钢带、棒材、热 轧窄钢带、中板等产品产能呈现过剩状态,落后产 能较多,淘汰压力大
– 在满足外部集疏运条件的情况 下,尽可能预留较大港口能力
6
规划范围
• 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尺度巨大
38 40平方公里
190平方公里
7
现状条件—用地
• 用地现状 • 围海造陆工程实施
8
现状条件—交通
• 海滨大道实施方案 • 区内道路、围海隔埝 • 外部通道对接

控规文本

控规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按照“三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顺利实施本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规划图则的规定性控制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便于能够在本规划区进行全面微观的具体控制,适应规划管理的需要。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以高起点、高水平的城市规划作为秦皇岛统筹城乡发展、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内容,为综合协调控制单元内外环境,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控制和引导区内各项建设,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1、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意图,保证城市协调发展;2、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的布局,体现公共政策属性,维护社会公共利益;3、合理控制城市各种开发建设活动,有效利用市场机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引导城市合理、有序发展;4、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加强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风貌控制引导,塑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景观艺术水平和环境品质;5、严格落实规划的刚性要求,充分考虑规划弹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探索新思路、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条规划目标:通过完善配套设施、理顺道路系统、增加绿地面积、补充休闲娱乐功能等手段,对本控规单元进行改造提升,为把秦皇岛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型城市创造条件。

第四条规划重点:1、通过翔实的现状调查,对控规单元内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物使用现状及设施配套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确定本次规划的重点。

2、依据现有功能构成,补充缺失功能,确定本控规单元的主导功能。

在主导功能的引导下,主要是对现状用地布局的完善。

3、对保留现状区片、改造区片及规划区片分别提出开发建设控制原则,对开发用地的主要用途、开发强度、配套设施以及空间环境等作出控制要求,预测整个控规单元的建设规模及人口规模。

4、在规划过程中,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本控规单元的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基础,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布局和规模,建立合理的配套设施网络,重点是补充完善居住区级配套设施。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20)》一、编制动因新世纪以来,唐山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尤其是唐山南部地区在曹妃甸的带动下得到快速崛起。

全市提出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的重大发展战略;新一轮的唐山总规明确提出市域发展重心向沿海转移,构建“两核两带”的市域空间发展新格局。

在新的区域发展背景下,海港经济开发区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河北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批复海港开发区扩大规划区域范围,迫切需要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在新的范围内统筹各项开发建设,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推动开发区与周边区域的一体化建设,特编制《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20)》。

二、规划编制重点(一)立足区域。

在区域整体发展格局下,确定海港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充分考虑与周边区域(包括乐亭临港产业聚集区、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乐亭县城等)的协调发展,(二)立足长远。

以生态、环境、资源等条件为基础,确定可持续的发展框架;把握港、区、城的发展趋势,以一体化发展为目标,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发展目标与战略(一)总体发展目标:河北省重要的现代化工贸港口新城。

(二)总体发展战略:(1)加速港城区一体化进程。

加强开发区与港口的功能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开发区和港口在地域、功能和运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2)发展临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在现有的煤化工、电力、钢铁加工等产业基础上,加快发展以集装箱码头为带动的一般加工制造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大力拓展现代物流业,促使物流业成为海港经济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继续加快港口码头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和港口现代物流的载体建设,健全港口设施,完善港口功能;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通信及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高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依靠现代化服务,大力发展包括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务、订货、外汇结算和电子无纸报关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内容,带动其他服务业发展。

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综合规划 (2)第三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4)第四章图则说明 (5)第五章规划的实施管理 (5)第六章附则 (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三期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及统筹安排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公共市政设施等提供规划依据和指导,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规划目标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三期工业园充分利用岑河镇现有区位、交通与产业特色优势,发展以针织服装工业为主的轻型加工业,建设吸纳和服务于中小企业,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现代化工业园区。

为荆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基地和平台,促进城市产业集聚,以产业拉动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5.《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7.《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总体规划(调整)》(1999〜2015年)8.《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232号9.其他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第四条规划原则1.园区建设和城市协调发展强调以产业拉动促进城市发展。

明确园区综合环境保护策略,严格限制各类污染项目用地, 明确工业项目准入条件。

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与城区的协调配套。

2.充分考虑土地使用的经济性园区规划建设中充分注重土地利用的经济性。

规划布局中采用适应园区招商引资特点和项目组合的用地组织方式,对园区道路、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和布局进行综合统筹安排。

3.统一规划和分期建设相结合采取滚动开发方式。

从区位条件较为成熟和经济效益较显著的地块着手,逐步推进创造高品质的园区环境,塑造现代化城市工业园区形象。

统一规划,兼顾各开发阶段的相对独立性和各建设阶段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完整的园区环境。

第五条规划范围、性质与规模1.用地位置:本规划区位于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镇区北部,东起岑观路,西至渊岔排渠和西引渠,北与岑河原种场相邻,南至舒雅苑小区。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功能规模与布局 (3)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 (5)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6)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7)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8)第八章城市设计导则 (9)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第十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0)第十一章附则 (11)附表一土地利用汇总表 (12)附表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14)附表三地块指标控制一览表 (15)附表四:各类用地使用性质适建性规定表 (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和xx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适应xx县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发展需求,优化利用和合理配置城镇空间资源,指导园区合理高效的发展建设,特编制《xx县xxxx工业园(xx-xx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一)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实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 2006.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令第七号、2010.13);《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二)xx地方法规、文件《xx省重点工业园区实施办法(暂行)》;《xx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云政发[2004]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三)其他现行法律法规、条例规范《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县“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5)》;《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理念(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筑xx-xx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2020)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一、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二、地方相关规划文件 (1)第三章规划区现状分析 (1)一、区位条件 (1)二、规划范围 (1)三、自然条件 (1)四、用地现状 (2)五、现状发展优势分析 (2)六、影响发展主要问题分析 (3)第四章园区总体规划思路 (3)一、规划原则 (3)二、规划目标 (3)三、园区发展趋势 (3)四、功能定位 (4)五、人口规模 (4)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4)一、空间结构 (4)二、用地布局 (4)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5)一、对外交通规划 (5)二、园区道路网规划 (5)三、铁路站场用地规划 (6)第七章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6)一、公共服务设施 (6)二、工业配套设施 (6)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7)一、绿地系统规划 (7)二、水域及其它用地规划 (7)第九章景观系统规划 (8)一、整体景观形象设计 (8)二、景观系统规划 (8)第十章地块规划控制 (8)一、地块划分 (8)二、土地使用控制 (8)三、建筑退道路红线和间距控制 (8)四、建筑高度控制 (8)五、道路交通控制 (9)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10)一、环境现状分析 (10)二、环境保护规划原则和目标 (11)第十二章给水工程规划 (12)一、规划依据 (12)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2)三、给水现状 (13)四、规划用水指标及用水量 (13)第十三章排水工程规划 (14)一、规划依据 (14)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4)三、污水工程规划 (14)四、雨水工程规划 (14)第十四章电力工程规划 (15)一、现状概况 (15)二、规划依据 (15)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2020)说明书三、负荷预测 (15)四、电源规划 (15)五、电网规划 (15)六、道路照明 (15)第十五章电信工程规划 (16)一、现状概况 (16)二、规划依据 (16)三、固定电话装机量预测 (16)四、电信局所规划 (16)五、电信线网规划 (16)第十六章燃气工程规划 (16)一、规划依据 (16)二、规划目标 (16)三、管线规划 (16)第十七章热力工程规划 (16)一、规划依据 (16)二、规划目标 (16)三、热力站规划 (16)四、管网规划 (17)第十八章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7)一、规划原则 (17)二、管线综合 (17)三、平面管位综合 (17)四、竖向管位综合 (17)第十九章防灾规划 (17)一、消防规划 (17)二、防洪规划 (18)三、防震规划 (18)第二十章城市设计导引 (18)一、城市设计概念 (18)二、城市设计导则 (18)三、城市设计目标 (18)四、整体设计 (19)第二十一章规划管理技术 (19)一、地块变更界定 (19)二、地块变更管理 (19)三、奖励和惩罚 (20)第二十二章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 (20)一、完善实施规划的必要管理机制 (20)二、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良好衔接 (21)三、严格控制用地指标 (21)四、政府引导,降低企业风险 (21)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2020)说明书1第一章 规划背景XXXXX 工业园区是以1994年组建的大路水泥厂、第二水泥厂、和几个水泥粉磨站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具备一定规模和区域经济特色.因其地处XXX 金坨山南部,因此命名为XX 工业园区.2003年以后,按照调整XXX 市域产业结构的需要,XXX 委、市政府将园区内2800亩土地化为建设用地。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一节背景 (1)第二节安国市概况 (2)第二章城市总体规划要点 (3)第一节规划期限 (3)第二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4)第三节产业与工业区布局 (4)第四节城镇体系规划 (5)第五节城市规划结构 (5)第六节道路交通规划 (5)第三章工业区建设现状解析 (5)第四章规划依据、理念与原则 (6)第一节规划依据 (6)第二节规划理念 (6)第三节规划原则 (6)第四节规划年限与范围 (7)第五章规划内容、技术路线与目标 (7)第一节规划内容和作用 (8)第二节技术路线 (8)第三节规划目标 (8)第六章工业区发展分析 (9)第一节发展使命 (9)第二节产业选择和发展原则 (9)第七章产业发展战略与定位 (9)第一节综合发展条件论证 (9)第二节产业发展战略 (11)第三节外部环境发展态势 (11)第四节产业定位分析 (11)第五节产业定位 (13)第八章工业区性质与规模 (14)第九章用地布局与综合控制 (14)第一节用地布局 (14)第二节道路布局规划 (18)第三节地块划分与编号 (20)第四节控制指标体系 (21)第十章管理通则 (22)第十一章分图则设计 (24)第十二章景观导则 (25)第一节总体构思 (25)第二节环境设计 (25)第十三章工程管线与设施规划 (26)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6)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8)第三节消防工程规划 (29)第四节电力工程规划 (30)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31)第六节供热工程规划 (32)第七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32)第十四章规划实施篇 (34)The Control Detaile Planning for Anguo Industry District说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背景本次规划是河北省安国市工业聚集区(北区)(以下简称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业区是安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是安国市域城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功能相对独立的、以一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工业产业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工业产业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工业产业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区位于三江片西北部。

为综合协调区域内外环境,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控制和引导区内各项建设,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宁波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江北城乡一体化规划(2001-2020)》等。

第三条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3.1 整体性原则,一期用地的开发要考虑与江北工业产业园区整个片区的关系,在市政、道路、结构等方面衔接好。

3.2 弹性的原则,在道路设置、地块划分、土地兼容性等方面保留一定的弹性,使园区发展能适应不同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3.3 注重生态设计原则,创造优美的园区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协调好规划用地与周边条件关系,创造出全新的工业园区环境景观。

3.4 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区域内便利的交通网络,建立和发展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引导城市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的整体发展。

3.5 强化产业型工业园区的特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3.6 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开发强度、道路结构,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功能需要,使整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尽可能集中紧凑,以期经济地建设市政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3.7 创造城市的标志和窗口,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

第四条规划要点4.1 为引导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结合当地工业开发对建设用地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地块规模,既有利于开发地块的完整性,又适应于地块拆并的可能性。

4.2 妥善处理高压线走廊、水网与道路、用地规划的关系,保证开发地块的完整性。

4.3 加强环境规划,创造和谐、优美的生产环境。

4.4 加强竖向规划,在保证道路交通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土方量。

港口详规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

港口详规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

港口详规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港区详细规划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交通部二ΟΟ六年十二月港区详细规划编制说明一、港区详细规划是港口总体规划在特定港区(作业区)的深化和落实,其主要任务是:依据已经审批的港口总体规划,对港区水陆域利用和重要配套设施的布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为港口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港区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二、编制港区详细规划应当认真分析港口发展状况,剖析存在问题;深入研究港区在全港发展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通过综合分析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及发展潜力等因素,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建设要求,深化完善港区各项空间规划。

三、编制港区详细规划应当严格依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符合有关规划设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四、编制港区详细规划应当在港口总体规划基础上,深化气象、水文、地质、地貌等勘察和相关专题研究工作,深度应达到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要求。

对港口总体规划提出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技术问题,港区详细规划应当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

五、港区详细规划的期限应与港口总体规划相衔接。

六、港区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分析评价港口发展状况;(二)依据港口总体规划,论证确定港区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预测港口吞吐量和到港船型;(三)在深入开展勘察和相关专题研究基础上,评价港口岸线资源条件;(四)研究港区的功能分区,深化港区水陆域布置及岸线利用规划,确定港区水陆域利用规划;(五)根据港口集疏运需求分析,研究港区运输组织方式,确定港区道路、铁路、内河、管道等设施的布置,与城市交通干线的衔接关系。

(六)确定供电、给排水、通信等港口配套设施的管线走向、管径和有关设施的布置;(七)提出环境保护规划;(八)论述与相关规划的关系;(九)提出规划实施意见与建议。

七、港区详细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报告和图纸,要求文字表述准确、简练,图纸规范、清晰。

(一)详细规划报告包括规划主报告和附件,港口吞吐量水平发展预测及有关专项规划和勘察、试验等专题报告收入附件。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

目录..................................................................................................................................................... 1第一章总则 ................................................................................................................................. 2一、规划编制的目的.................................................................................................................... 2二、规划依据............................................................................................................................... 2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2四、规划背景分析 ....................................................................................................................... 2五、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 2六、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2七、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3第二章镇基本情况及工业园区区位分析............................................................................................ 4一、镇基本情况........................................................................................................................... 4二、工业园区区位分析 ................................................................................................................ 4三、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5第三章规划结构 ............................................................................................................................... 5一、规划结构............................................................................................................................... 6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 ........................................................................................................................ 6一、道路等级结构 ....................................................................................................................... 6二、规划道路宽度及断面形式...................................................................................................... 6第五章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 6一、工业园区的环境规划............................................................................................................. 6第六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8一、工业园区的雨水排放规划方案 .............................................................................................. 9二、工业园区供水规划 ............................................................................................................ 10三、供热规划:....................................................................................................................... 12四、电力规划:....................................................................................................................... 12五、电讯规划:....................................................................................................................... 12六、环境卫生规划:................................................................................................................ 12第七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3第一章现状条件分析一、自然条件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二章规划依据与规划范围 (3)第三章规划策略、目标与定位 (4)第四章现状分析 (12)第五章用地规划 (17)第六章产业发展规划 (22)第八章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30)第十章环境保护控制 (37)第十一章城市设计与景观控制 (38)第十二章市政工程规划 (40)第一章规划背景在XXX 新的机遇面前江苏省委、省政府及XXX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及时调整XXX 市的城市发展思路,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实施城市发展战略重点东移,建设国际化滨海城市。

并提出“一体两翼”的发展结构,一体,是指沿陇海线东西轴向发展,围绕云台山形成城市核心;两翼是指将城市框架拉开,沿海滨带状发展。

保留大的生态廊道,形成组团式布局。

XXX 东部城区是全市各种优势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通过整合东部城区港口、海滨、旅游、园区等得天独厚的优质要素。

加快建设国际化海滨城市,构筑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平台,以此带动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这个机遇下,XXX 东部城区规划分局及时组织了《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的国际咨询,对整个东部城区南北翼的发展进行研究和判断。

同时,为适应XXX 东部城区当前的快速发展形势,并将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所确定的发展思路在空间上有效地落实,XXX 东部城区规划分局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XX 工业园进行下层次的规划编制工作,在深化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为下一步实施建设的规划管理,以及开发建设综合效益的宏观控制提供依据。

第二章规划依据与规划范围一、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年)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 年)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994 年)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1995 年)5.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2004 年)6. 《XXX 市城市环境卫生设施配套建设实施办法》7. 《XXX 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8. 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二、规划范围XX 工业园北至烧香河,西至烧香河支流,东至驳盐河,南至张跳村,呈长条形状分布。

总用地面积约为9.54 平方公里。

由于规划用地为长条形,为了使整个台南盐场片区更完整和系统,本次规划立足XX 工业园,放眼整个台南盐场片区,将规划区以东部分用地纳入规划考虑范围。

第三章规划策略、目标与定位一、发展条件分析1、良好的建港条件XXX 全市海岸线约100 多公里,综合分析比较全市沿海岸线的水深条件及淤泥堆积情况,可以看到XXX 北翼除岚山港外,大部分沿海有较宽的淤泥带,特别是青口港周围海域淤泥堆积较严重。

而南翼沿海淤积情况较少,特别是XXX 港及燕尾港均具有较好的水深条件,XXX 港周边海域部分水深可达到10 米以上,而燕尾港周边海域部分水深可达到5 米以上,并且港域开阔、发展区域广阔,均具有优越的自然建港条件,适合大吨位码头的建设。

规划区域所在片区——台南盐场片区处在XXX 港、燕尾港俩大良港之间,靠近XXX 港,片区的发展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

2、完善的交通条件规划台南盐场片区拥有集陆运、海运、河运、铁路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条件。

(1)高速公路现状徐连高速公路由台南盐场片区西北侧经过,是主要的疏港通道之一。

徐连高速公路与规划疏港东通道连接,将成为最便捷的疏港通道。

(2)省道规划242 省道由台南盐场片区西侧经过,作为台南盐场片区甚至整个南翼的主要对外联系通道。

同时,规划242 省道与疏港东通道之间设置互通式立交,242 省道也是疏港通道之一。

(3)航运在XXX 港疏港通航规划中,规划沿灌河、盐河、临洪河等作为内河运航运线路,与大运河联通,实现海河联运。

同时规划内河港池一处,作为XXX 港口货物内河集疏运输必不可少的接口,主要服务于XXX 港“一体两翼”中的“一体”(庙岭港区、老港区、东港区)。

内河港池将建成为以散杂货为主、兼顾集装箱的物流区域。

港池位置选择在杨圩大桥与XX 镇之间的烧香河两岸。

该位置北侧为规划的港口物流中心,同时港池临近集疏港专用通道、242 省道、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

(4)铁路规划由灌河口引铁路支线,与陇海兰新铁路相接,北至日照,南通盐城。

3、广阔的腹地条件综合比较全市沿海产业走廊的腹地条件。

可以看到,北翼大部分现状用地为农田用地,并且现状赣榆县青口镇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在上层次规划中,将该片区结合青口镇的发展,定位为赣榆新城,作为XXX 市的副中心,所以北翼作为产业发展的空间有限。

而南翼现状有广阔的盐田用地,属于工矿用地,并且地形简单,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盐场用地的资源优势尤为突出。

所以南翼将是全市主要的沿海产业走廊腹地。

4、制约条件江苏田湾核电站位于台南盐场片区的东北侧,台南盐场片区部分用地位于核电站的5KM 烟雨区影响范围内,少部分用地位于3KM 烟雨区影响范围内。

二、上层次规划1、《XXX 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国际咨询(1)空间发展新架构在新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全市提出总体空间架构:“一体两翼、组团推进”。

一体:新海城、开发区、滨海新城围绕云台山形成城市新主体,其中,新海城延续原有的新政、办公、商业及居住功能;开发区包括两大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云台山南麓产业区;滨海新城作为未来城市核心区,将承担商业、文化、旅游、居住、体育等职能,体现高品质的城市形象。

两翼:两翼以产业为主,北翼以赣榆县为中心,依托岚山港、青口港、九里港,重点发展海头、柘汪片区;南翼依托燕尾港和灌河港发展集中在石化产业基地。

组团递进:以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作为划分组团的依据,形成若干发展组团,一方面使日益扩大的城市规模在空间尺度上得以弱化,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组团的轮替发展保持城市空间的弹性。

组团与组团之间通过大规模的绿地水系隔离,形成相对独立而又有机联系的城市功能单元。

拥抱大海是XXX 未来的发展方向,按照“一体量翼”的发展格局,XXX 像一只展翅欲翔的凤凰,飞向大海,迎接美好的未来。

(2)产业发展新平台在新的空间发展架构下,产业发展提出新平台。

以XXX 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以赣榆经济开发区、海洋开发区、灌南的堆沟港化学工业园为基础,再行布点燕尾港,徐圩、XX,海头、坧汪产业区,形成沿海产业走廊。

另一条仍以XXX 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起点,着力提升海州、东海、灌南、灌云都市型工业园区,形成沿东陇海线产业走廊,最终构筑起T 型产业框架。

通过这两大产业走廊,加快提升新医药、新材料、纺织、机械产业,着力培育重化工、精细化工、冶金、造船等临港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隆起新的产业高地。

2、南翼初步研究由于上层次规划对南翼的功能结构、空间组织及交通体系等没有明确的答案,而规划台南盐场片区又是作为南翼近期启动组团,其发展对南翼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次规划将对南翼进行初步的研究。

(1)开发模式整个南翼用地呈带状分布,总长度约40KM,平均宽度约10KM,总用地面积约400 平方公里。

基地内部水资源丰富,由几条主要河道将南翼自然分割成若干片区。

加上意向入驻企业,如钢铁城,对用地有相对独立完整的需求,所以整个南翼适合组团开发,逐渐推进的发展模式。

(2)功能模式南翼南北两端为规划港区,并由疏港通道对外联系;沿主要水系预留生态廊道,作为各组团之间的生态隔离;各组团内部布置主要的产业区及其相应的服务配套区;沿东部海边预留一定的发展备用空间;各组团由内部主要干道联系。

(3)空间模式将南翼的功能构成落实到空间上,将得到以下的空间模式:✧生态背景:以中云台山、黄海为生态背景;✧生态廊道:沿烧香河及其支流形成外围生态廊道,结合内部河道形成内部组团间的自然生态隔离廊道;✧道路系统:以疏港通道和242 省道作为主要的对外联系通道,内部规划主干道联系各组团,而各组团规划对外联系通道,与外围242 省道连接;✧各个组团:各组团布置主要的产业区及相应的服务配套区,东侧沿海预留一定的发展备用地;✧物流组团:南翼南北两侧结合港口及主要交通干道,设置物流中心。

三、发展定位台南盐场片区既是南翼的起点,沿海产业的起点,又是港口转移过程中的中间节点。

近期受到开发区产业辐射,承接相关一般加工制造业;远期作为XXX 港的后方陆域,发展临港产业,同时随着港口转移,承接相关的产业转移。

四、规模控制1、用地规模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954.47 公顷。

区内地势平坦,除少量水域外,其他用地经平整后均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人口规模规划区内人口统计包括一般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

(1)居住人口规划纵一路以北居住用地作为一般的住家居住用地,结合XX 镇形成台南盐场片区的重要居住服务配套组团。

其中纵一路以北,烧香河以南用地可容纳居住人口约0.8 万人,XX 镇内经过改造调整后可容纳居住人口约2 万人(该数字只是初步估算,具体容量应由XX 镇内的具体改造方案确定,本次规划只提出初步的改造意向。

)。

即该居住服务配套组团可容纳居住人口约2.8 万人。

规划区内纵二路以南及纵四路以北居住用地,均作为企业职工的单身宿舍用地。

总居住用地约43.06 公顷,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按人均用地15 平方米计算,可容纳的职工人数约2.78 万人。

综合以上两部分,规划区内居住人口约3.58 万人,如将烧香河以北XX 镇一并计算,即总居住人口约5.58 万人。

(2)就业人口规划区内就业人口构成包括企业职工和少量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即是生产性劳动人口和非生产性劳动人口。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生产性劳动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在60%-85%之间。

由于规划区属于工业区,区内主要以生产性劳动人口为主,所以本次人口计算,生产性劳动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例取85%。

生产性劳动人口的确定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国内生产性劳动人口就业密度指标一般如下:●重工业:3000 人/平方公里;●普通加工业:5000~6000 人/平方公里;●劳动密集工业:10000~15000 人/平方公里。

由于规划区内产业类型基本属于加工制造业,加上一些不确定因素,规划计算就业人口时,取平均值为5000 人/平方公里,而规划区内总工业用地面积约5.06 平方公里,即总就业人口计算如下:5000×5.06÷85%≈2.98万以上计算得出规划就业人口约2.98 万人。

第四章现状分析一、地理位置规划区位于XXX 市台南盐场片区,距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约9 公里,距XXX 港口约10 公里。

二、气候条件规划区所在位置处于温暖带与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属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2℃,春东两季多北风、西北风,夏秋则东南风居多。

平均风速3.3米/秒。

年降雨量852.8毫米,日最大降雨量为146.4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