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必修1:4.2.1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选择透过性的一组实验》文字素材6 中图版必修1
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一组实验细胞膜的选择通过性是“细胞结构与功能”一节的难点内容之一,也是第2章“渗透作用原理”,“根对矿质离子选择吸收”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学生带进实验室,使用直观手段教学,不但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一、演示扩散、渗透作用装置1.演示扩散装置:将1粒高锰酸钾轻轻放入1杯清水中,让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了解扩散作用的原理。
2.演示渗透装置:如图1所示,让学生思考,推测实验结果,为理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打下基础。
图1二、演示红细胞的渗透反应装置取3支试管,第1支试管加入2mL 0.9%的生理盐水、第2支试管加入2mL蒸馏水,第3支试管加入2mL10%的氯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哺乳动物红细胞悬浮液,震荡混匀,放在试管架上。
引导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3支试管中将分别出现何种结果,其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思维活动展开并形成一致性结论后即板画出红细胞的3种不同形态(图2),说明红细胞对水是自由渗透的,水能够借浓度梯度被动地透过细胞膜,从而引起红细胞吸水膨胀破裂(溶血)或失水皱缩。
图2那么正常细胞在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能否也遵循高浓度低浓度的扩散原理,被动地吸收各种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呢?给学生分发实验材料、用具及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2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最后教师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归纳出一个正确的设想,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来加以验证。
三、学生实验——细胞膜被动吸收的验证1.实验原理红细胞对水是自由渗透的,但对大多数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在等渗条件下,稀释的红细胞悬浮液呈浑浊状且透光性差。
但当红细胞溶血后,其悬浮液就变得透明且光线容易透过。
本实验用稀释的红细胞悬浮液在不同溶质中是否出现溶血现象,来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材料、用具量筒、试管和试管架、秒表、红细胞悬浮液、蒸馏水、乙二醇、甘油、10%葡萄糖、1%淀粉液。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第三章分别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
而本节包括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以及流动镶嵌模型三部分的内容。
同时也是在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基础上进行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材展示了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及结论,使学生领略到生物学科的魅力,主动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基础上, 对组成细胞的分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学生刚步入高一,学习积极性高,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虽然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逻辑思维也已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充满好奇心的同时,又往往具有盲目性,对探索科学过程、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此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1)简述细胞膜、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科学思维:(1)概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尝试制作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2)能够对各种细胞器进行分类和比较。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3、科学探究:(1)通过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认识到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2)选择合适的材料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
(3)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验证细胞核的功能。
4、社会责任:(1)关注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进展。
(2)形成正确的态度看待克隆人。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高中生物细胞膜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膜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
3. 掌握不同类型的物质跨膜传输方式;
4. 探讨细胞膜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性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
1. 介绍细胞膜的结构: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
2. 解释细胞膜的功能: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二、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15分钟)
1. 解释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原理:根据分子大小、电荷和溶解度的不同来选择通透性;
2. 示范演示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实验。
三、细胞膜的传输方式(20分钟)
1. 主动运输:包括原位泵和胞饮作用;
2. 被动运输:包括扩散、渗透和运载蛋白介导的转运;
3. 解释每种传输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四、细胞膜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性中的作用(15分钟)
1. 解释细胞膜在水平衡、离子平衡和营养平衡中的作用;
2. 讨论细胞膜的损伤对细胞的影响。
五、练习和总结(10分钟)
1. 完成细胞膜相关的选择题练习;
2.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资源:
1. 幻灯片、细胞膜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
2. 细胞膜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实验材料。
教学评估:
1. 组织小测验考察学生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进行综合性实验,测试学生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和传输方式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
1. 邀请专业人士做专题讲座,深入探讨细胞膜的研究进展;
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膜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1课件:第4章 第2节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北师生物·必修1
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具有浓度差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北师生物·必修1
3.动植物细胞都是渗透系统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北师生物·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知识归纳 (1)渗透系统适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的浓度大小。 (2)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我们只能观测出由水分子双向运动的差所 导致的液面改变。 (3)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的葡萄糖溶液和10%的蔗糖 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10%的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10%的蔗糖溶液 的大,故水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
北师生物·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 示,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
北师生物·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解析:在b浓度的溶液中,萝卜条的质量下降是由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若 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等渗的a浓度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质量将增加。 答案:B
北师生物·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2节 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第3节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
第1课时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北师生物习目标] 1.观察渗透系统模式图,说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2.结合植物细 胞的结构,描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
北师生物·必修1
北师生物·必修1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如图所示,U型管底部中央放置一半透膜(不允许溶质分子透过)。A液和B液原 先体积相同,由于浓度不同,后来产生一个高度差ΔH。请问ΔH主要取决于 ( )
高中生物生物膜系统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膜系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生物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3. 了解生物膜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4. 能够说明生物膜在细胞内的相关生理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生物膜的选择性通透性。
三、教学内容:
1. 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
2. 生物膜的功能。
3. 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4. 生物膜在细胞内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分析。
2. 实验观察。
3. 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细胞的示意图引入生物膜的概念。
2. 授课:讲解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生物膜的功能以及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3. 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生物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4. 讨论:讨论生物膜在细胞内的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生物膜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膜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思考生物膜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七、随堂测试:
1. 生物膜的含义是什么?
2. 生物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有何区别?
3. 举例说明生物膜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对生物膜在细胞内作用的认识。
下一步可以通过更多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生物膜的理解。
高中生物_高中生必修一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让学生对基础内容进行复习,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提出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答案。
教学说明:设立问题情景,先将复杂的生物膜中磷脂双分子层单独抽离出来,单一去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三、物质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1、概念知识: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扩散相似,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学案思考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并举例说明。
然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概念。
教学说明:该部分内容简单,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再通过播放三种运输方式的flash动画更加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
2、比较分析:比较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区别。
组织学生分析填表,反馈和纠正,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填写。
教学说明: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爬黑板让学生加深印象,并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用词的准确性。
3、讨论分析:进一步提出问题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组织学生讨论并绘制曲线(横坐标为影响因素,纵坐标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图,展示各组的成果。
教学说明:本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是对课本知识扩展和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只有理解了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才能完成本环节教学任务,既突显书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制做图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胞吞、胞吐通过播放变形虫摄食的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胞吞、胞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回忆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并提问:分泌蛋白从内质网开始到分泌出细胞外一共穿过了几层膜?让学生加深认识。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练习(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1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一、选择题1.在做细胞膜选择透过性模拟实验时,一般不选取________做实验材料( )A.鸡肠衣B.卵壳膜C.猪膀胱D.滤纸解析:A、B、C具有选择透过性,滤纸不具选择透过性。
答案:D2.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不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B.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D.水分子能穿过原生质层解析: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A、B正确;选择液泡中有紫色色素的洋葱作此实验材料的目的是容易观察,如果换成白色的洋葱表皮,一样可以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水分子能穿过原生质层,这也是质壁分离的条件,D正确。
答案:C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解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
红色花瓣是由细胞液泡内花青素的颜色呈红色导致的,所以用红色花瓣作为实验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 项正确;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显绿色,液泡中细胞液的颜色接近无色,两者之间有颜色差异,因此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通常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因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发生质壁分离时容易观察,D项正确。
答案:B4.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体积最大,却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白细胞完成这两个生理活动是依靠 ( )A.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渗透作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C.变形运动和细胞膜的流动性D.特殊技能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白细胞之所以能透过毛细血管,关键是因为其能进行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是由其结构特点决定的,白细胞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资教案教学内容: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细胞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3. 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和功能。
4. 掌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提问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讲授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膜的构成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膜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中的作用。
2. 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介绍细胞质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质在维持细胞内环境平衡中的作用。
3.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理解细胞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
4. 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和功能:详细讲解细胞膜的生物膜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理解生物膜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中的作用。
三、实践让学生观察玫瑰叶片上的细胞图像,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用简单的实验验证细胞膜的通透性。
四、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细胞健康。
五、作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写一篇小结,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加深学生对细胞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 素养进阶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素养进阶(二)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界定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人工膜(或半透膜)的半透性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或人工膜比较膜的种类物质透过性特点半透膜较小物质通过,较大物质不能通过无生物活性,只要分子够小就可以透过了选择透过性膜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具有选择性和生物活性,是生物膜,即分子够小时也未必能透过,需依据细胞主动选择对点训练1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解析]]观察图像,除甘油、O2和CO2外,其余物质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均比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大,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运输某些物质的物质,A正确;由于K+、Na+、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有差异,所以能够体现选择性,B正确;图像中没有信息证明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是否消耗能量,因此不能判断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图像中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膜对其通透性也不同,说明分子大小影响其跨膜运输的速率,D正确。
[[答案]] C对点训练2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一教学案: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与细胞壁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细胞膜与细胞壁1.细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性系统。
2.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有很多,但最有代表性的是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4.细胞膜具有稳定细胞内部环境、控制物质出入细胞和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5.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与保护细胞的功能。
1.细胞膜的分子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另外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与多糖等成分。
2.细胞膜的结构模型(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支持着许多蛋白质分子。
②蛋白质分子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有的在表层,有的嵌入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③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不是静止的,是可以流动的。
(2)细胞膜上的糖被:①位置: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②成分:是多糖分别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和糖脂。
③作用:与细胞的识别有关。
3.细胞膜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中间形成的疏水区域,阻挡了膜两侧水溶性物质的任意出入。
(2)能选择性地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细胞膜中的蛋白质能保证细胞将自身需要的物质转运入细胞,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以及合成的分泌物等转运出细胞。
[跟随名师·解疑难]1.细胞膜的成分[关键一点](1)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越多。
(2)糖被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2.细胞膜的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①磷脂分子的状态:亲水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
②作用:使得脂质、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②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物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第4单元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能力方面: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2、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
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
(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解决方法:(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三、教学用具:ppt、实验材料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演示法自学讨论法六、教学程序引言: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水分进出细胞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探究渗透现象。
第1课时(一)、渗透现象[问题探讨]:演示“渗透作用实验”——介绍实验装置,指导观察实验结果。
在屏幕上打出渗透现象示意图提问:⑴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⑵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⑶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归纳讲述:⑴半透膜的特性:水分子等小分子可以通过,蔗糖等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⑵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⑶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有浓度差。
⑷原理: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就通过半透膜由B流向A;当溶液浓度A<B时,水分子就通过半透膜由A流向B;当溶液浓度A=B时,则处于动态平衡。
人教生物必修1教案: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主干知识梳理】一、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膜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3)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
二、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1.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1)对细胞膜成分的早期探索历程:(2)细胞膜的成分:①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此外还有少量的胆固醇。
②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
2.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三、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结构模型(1)图中a⎩⎪⎨⎪⎧名称:磷脂双分子层地位: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特点:具有流动性(2)图中b ⎩⎪⎪⎨⎪⎪⎧名称:蛋白质分子位置⎩⎪⎨⎪⎧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特点: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 运动的(3)图中c ⎩⎪⎨⎪⎧名称:糖蛋白位置:细胞膜的外表面作用:细胞识别和信息交流等2.结构特点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
【教材微点发掘】结合教材第42页有关磷脂分子的示意图,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磷脂分子含有的元素组成是C 、H 、O 、N 、P 。
(2)水是一种极性溶剂,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在右图画出它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分布情况(用表示磷脂分子)。
答案:(3)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
脂质体中,在b 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在a 处嵌入水溶性药物。
①为什么两类药物的包裹位置各不相同?提示:脂质体中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所以a 是亲水性的物质,b 是疏水性的脂溶性的物质。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膜
高中生物教案细胞膜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组成;2. 掌握细胞膜的主要功能;3. 能够解释细胞膜在细胞生存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2.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 掌握细胞膜在细胞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1. 课件、PPT等教学辅助工具;2. 实验仪器和材料,如显微镜、细胞膜模型等;3.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简要介绍细胞膜在细胞中的作用。
二、讲解:1. 细胞膜的结构组成:细胞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具有疏水性和亲水性,形成了一个半透性的膜结构;蛋白质分布在细胞膜的表面,承担多种功能。
2. 细胞膜的功能:a. 分隔:细胞膜能够将细胞内部和外部环境分隔开来,维持细胞内部稳定的环境;b. 运输:细胞膜通过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实现物质的进出过程;c. 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能够识别外界信号,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
三、实验操作:利用细胞膜模型等实验仪器,让学生亲自体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
四、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细胞膜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与其他细胞器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细胞膜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细胞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展示与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细胞膜的认识和观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教案
年级:高中生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主要成分
2. 掌握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3. 理解细胞膜在细胞内外交换物质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双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胆固醇
2. 细胞膜的功能:选择性通透性、信号识别、细胞间交流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膜的结构,并引入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2. 探究:学生自行阅读相关资料,讨论细胞膜在细胞内外交换物质的重要性,并总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3. 教学:教师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示范演示
4.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并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学生总结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分析
教学资源:
1. 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胞膜结构
2. 实验材料:不同溶液和温度、细胞膜模型
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描述细胞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
2. 口头答辩:学生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进行口头答辩
拓展活动:
1. 观察活细胞中细胞膜的运动和变化,并进行记录
2. 探究细胞膜在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和实践,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其深入学习和思考。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细胞膜(一)、细胞膜的成分:1、细胞膜成分:主要是脂质...,还有少量糖类..和.蛋白质①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②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③少量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外侧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2、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①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②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③糖蛋白------------外侧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3、细胞膜的特点(1)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①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②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
③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2)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和数量....的种类.....(取决于载体蛋白①表现: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对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的吸收等。
②原因:遗传性决定载体种类、数量决定选择性。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
②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4、细胞膜制取:①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②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楚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可看到浸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变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处。
注意:选用红细胞的原因是“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给靶细胞。
生物高中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教学设计3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具体内容标准: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活动建议: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二)本人研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②列举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③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观察。
(2)过程与方法:①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②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②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③在实验操作中,养成良好的实验品质。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如何进行探究,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②渗透作用的定义;③选择透过性膜的定义。
(2)教学难点:①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②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③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第一节。
本章与细胞膜有着重要关系。
本节课中运用了一些具体的实例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1.水分子是顺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2.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梯度进行的,进而得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一结论。
课本中的实例主要是针对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进行的,因而要运用实例让学生明白几个问题:1.扩散和渗透的区别;2.原生质层的定义;3.细胞与渗透装置的共同之处(一个成熟的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4.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和联系;5.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及结果。
本节课中的探究实验是人教版中出现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因此必须利用好这个实验,指导学生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如何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及结果预测、设计记录表格等。
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第1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三物质进出细胞...》164北师大教案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课程描述本模块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从前到后依次讲述它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的。
本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
本节改变了以往教材的呈现方式,没有把水分放在代谢一章里,也没有先讲植物的渗透作用,而是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着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含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水分进出细胞是顺相对浓度梯度的。
2、教学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尝试提出问题。
三、三维目标1、知识方面:描述半透膜的特征;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理解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
2、能力方面: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学设计思路由于本节教学内容十分接近生活,因此采用“过程式的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以“问题探讨(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为切入点,并通过实验、板图及多媒体手段突破难点之一(漏斗内的液面上升原因),为学生更好的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做好铺垫;以生活中相关现象和科学家们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作出假设,并根据所做的假设来设计实验,考虑实验操作的具体细节(材料、试剂、用具的选择,操作步骤,结果预期,设计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主要手段:电脑多媒体和传统媒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教学过程】
一、探究:
新鲜洋葱鳞茎外表皮(紫色洋葱最好)是进行此项实验的较理想材料。
它既容易被剥离而制成临时装片,又很容易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践证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很容易使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短时间内对细胞的伤害很小;而清水又可使质壁分离得到复原。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证明水分子是可以出入细胞膜(在本实验中是原生质层,下同)的物质;而且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取决于细胞膜两边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过程。
同时也证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因为,蔗糖分子并未如水分子那样进出细胞膜。
探究活动材料和仪器的准备包括: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新鲜紫色洋葱鳞茎、解剖刀或刀片、尖嘴镊、载玻片、盖玻片、小滴管、吸水纸、显微镜等。
以下操作可供参考。
1.剥取洋葱鳞茎的鳞片叶,外表皮紫色较浓的更好。
用解剖刀或刀片在叶片外表皮划一0.5cm见方的“井”字。
2.用尖嘴镊从“井”字中央的一角小心地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撕下,平铺在载玻片中央。
3.用小滴管在表皮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盖上盖玻片。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液体。
4.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原生质缓慢收缩,逐渐出现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直到原生质
收缩成球状小团,与细胞壁完全分开。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清水,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收,使清水置换蔗糖溶液。
6.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质壁分离现象缓慢复原。
二、答案和提示。
(1)问题探讨。
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2)思考与讨论。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
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3)资料分析。
1.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
2+、Mg
2
+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
养液里的Ca
2+、Mg
2
+浓度增高。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
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4)练习:
基础题:
1.√。
2.√。
3.×。
拓展题:
提示:农业生产上的轮作正是针对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而采取的生产措施。
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地力就会下降(俗称伤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这样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三、参考资料。
水势与植物细胞吸水。
细胞吸水有三种方式: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涨作用吸水;液泡形成以后,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与渗透作用无关的代谢性吸水。
在这三种方式中以渗透作用吸水为主。
渗透作用是水分进出细胞的基本过程,而且水分移动需要能量做功。
根据热力学原理,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可分为束缚能和自由能,束缚能是不能转化为用于做功的能量,而自由能是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用于做功的能量。
一种物质每摩尔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衡量水分反应或转移能量的高低,用水势表示。
水溶液的化学势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称为水势。
纯水的自由能最大,水势也最高。
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降低了水的自由能,所以溶液中水的自由能要比纯水低。
将纯水的水势定为零,溶液的水势就成为负值。
溶液越浓,水势越低。
在一个渗透系统中,水移动方向决定于半透膜两边溶液的水势高低。
水势高的溶液的水,流向水势低的溶液。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作用。
一个成长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分子组成的,它对水和溶质是全通透的。
而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半透膜,实际上可以把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在内的原生质层当作一个半透膜来看待。
液泡里的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水势。
这样,细胞液、原生质层和环境中溶液之间,便会发生渗透作用。
当环境中溶液的水势高,而液泡中细胞液的水势低时,环境中溶液所含的水就会进入细胞中。
当然,细胞吸水不仅仅与水势有关,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