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规范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J163——20021总则1.0.1 为统一铁路隧道施工的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使隧道施工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标准轨距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隧道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当需要变更时,应按铁道部现行的变更设计管理办法执行。
1.0.4 铁路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宜优先采用喷锚构筑法,实施动态管理。
1.0.5 铁路隧道的长度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长度在500m及以下为短隧道;2 长度在500m以上至3000m为中长隧道;3 长度在3000m以上至10000m为长隧道;4 长度在10000m以上为特长隧道。
1.0.6 铁路隧道的开挖断面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断面积在10㎡及以下为小断面;2 断面积在10㎡以上至50㎡为中等断面;3 断面积在50㎡以上至100㎡为大断面;4 断面积在100㎡以上为特大断面。
1.0.7 隧道施工应根据铁路修建的总体施工组织计划,结合施工单位具体情况,做好以下工作:1 针对现场特点,结合勘测设计文件,正确选定施工方法;2 做好施工准备和洞口附属工程,为隧道施工创造有利条件;3 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组织均衡生产;4 根据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进行施工机械的选型配套,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能力,逐步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5 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和防止有害气体,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6 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施工安全;7 做好技术交底和现场试验工作,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8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完善现场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提高隧道施工的综合经济效益。
1.0.8 隧道施工应根据规定的测量精度,采取相应的施测方法,建立复核制度,保证隧道的中线、水平、开挖断面、衬砌厚度和净空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铁路隧道安全施工技术规范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TB10304-2009J 947-200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afety Constructional Regulationsfor Railway Tunnel Engineering2009—09—24 发布2009—09—24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afety Constructional Regulationsfor Railway Tunnel EngineeringTB10304-2009J 947-2009主编单位: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2009年9月24日2009年·北京前言本规程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8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7]1374号)的要求,为适应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安全生产的需要,全面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建设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作业行为,在《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规程编制过程中,认真贯彻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施工安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现状和典型事故案例,全面总结了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的经验和教训,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
本规程从技术、管理两个方面,并按管理层、技术层、作业层等三个层次,规范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建设各方的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体现了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出了对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的控制和指导作用,建设各方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共分1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洞口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洞身开挖,装碴与运输,支护与加固,衬砌,监控量测,施工排水,通风、防尘与风水电供应,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斜井与竖井,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施工,盾构施工,逃生及救援等。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规范摘录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规范摘录《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摘录一、超前地质预报㈠施工技术指南要求1、超前地质预报内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地下水。
2、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地质调查法,钻探法,物探法。
⑴地质调查法对地表、洞内底板、边墙、拱顶和掌子面进行地质调查,在洞内超前地质预报前进行,按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文件要求及时进行。
⑵钻探法:复杂地质地段采用,水平钻探深度不低于30m,前后两循环应重叠5~8m,含煤地层采用长短结合探测。
⑶物探法包括地震波法、声波法、电磁波反射法、电法和红外线探测。
TSP地震波反射法预报距离100~150m,前后重叠10m以上;陆地声纳法预报距离50~100m,前后重叠10m以上;反射地震层析成像法预报距离100~150m,前后重叠10m以上;水平声波剖面法预报距离50~100m,前后重叠10m以上;声波层析成像法和地震CT成像法预报距离取决于探测孔的深度;电磁波反射法预报距离10~20m,前后重叠5m以上;红外探测法预报距离20~30m,前后重叠5m以上;电法预报距离20~50m,前后重叠5m以上。
㈡验收标准要求1、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应进行专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完善设计方案。
2、开挖前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3、隧道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应有文字和数码影像。
4、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的方法、预报范围、频次应符合设计要求。
5、超前地质预报施作里程、位置、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超前地质预报施作后,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归纳总结预报成果,核对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7、采用物探法时,炮孔、测线布置和数据采集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超前钻探法时,钻机钻深不宜小于25m,成孔倾角和方位角偏差应不大于1°,深度偏差不大于0.5m。
二、洞身开挖㈠施工技术指南要求1、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及邻近既有线地段施工开挖应采用控制爆破,或非爆破方法2、岩石隧道钻爆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控制循环进尺及一次同时起爆药量。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 3.气密剂宜选用FS-KQ型,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气密 剂为硅灰、粉煤灰及高效减水剂的复合剂。
四、揭煤防突
• ⑨排放孔施工前应加强排放工作面及已开挖段的支护, 防止坍塌造成突出;
• ⑩排放孔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施钻,钻孔过程中应有专 人检查其角度和长度;
• ⑾排放孔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各种异常情况及动力现 象,当某孔施工中动力现象严重,可暂停该孔施工,待其 他孔施工完后再补贴该孔;
• ⑿每钻完一个孔应检测该孔瓦斯浓度,以后每天进行两 次,掌握排放效果和修正排放时间。
• ⑷钻孔过程中应加强工作面风流及回风道风流中瓦斯浓 度检测,当排放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5%时,应立即撤 出人员,切断电源,加强通风。
• ⒍在岩层内爆破,炮眼深度不足0.9m时,装药长度不 得大于炮眼深度的1/2;炮眼深度为0.9m以上时,装药长 度不得大于炮眼深度的2/3。在煤层中爆破,装药长度不 得大于炮眼深度的1/2。所有炮眼的剩余部分应用炮泥封 堵。
二、钻爆作业
• ⒎爆破网路和连线,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 ⑴必须采用串联连接方式。线路所有连结接头应相互扭
三、煤层超前探测
• ⒈长距离超前探测
• 根据设计地勘资料,结合实际开挖地质,为探明前方是否 有煤层、采空区及其大致位置,通过地震波反射波(TSP )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并至少设置一个超前钻孔{取 芯}加以验证,若钻孔验证有煤,则应增加不少于5个钻孔 进行探测验证。
• ⒉中距离探测
• 当地质超前探测验证隧道通过煤层,且煤层厚度大于 30cm时,开挖工作面距推测煤层位置垂距为10m时, 设置 超前探孔,必须穿透煤层全厚,并且进入底板岩层不小于 0.5m,其终孔位置应控制在开挖轮廓外5m左右。掌握层位 、倾角、厚度、顶(底)板岩柱、地质构造等煤层赋存情 况,为安全揭煤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铁路隧道专业规范大全
铁路隧道专业规范大全铁路隧道专业规范大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隧道专用规范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2016):规定了铁路隧道的设计标准和要求。
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2014):规定了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标准和要求。
3.《铁路隧道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规定了铁路隧道的极限状态设计标准和要求。
4.《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2000):规定了铁路隧道的防排水技术标准和要求。
5.《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指南》(TZ331-2009):对铁路隧道的防排水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6.《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2002)及2009年局部修订(铁建设【2009】62号):规定了铁路瓦斯隧道的设计标准和要求。
7.《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规定了铁路隧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标准和要求。
8.《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95):规定了铁路隧道辅助坑道的设计标准和要求。
9.《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2000):规定了铁路隧道的运营通风设计标准和要求。
10.《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88号):对铁路隧道的设计施工进行了补充规定。
11.《铁路特长隧道防灾救援技术规范》:规定了铁路特长隧道的防灾救援技术标准和要求。
二、施工规范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规定了铁路隧道工程施工的技术指南和要求。
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21-2007):规定了铁路隧道监控量测的技术规程和要求。
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2009):规定了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的技术规程和要求。
4.《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对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5.《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对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进行了补充规定。
6.《铁路隧道施工机械配臵的指导意见》:对铁路隧道施工机械的配备进行了指导。
隧道施工规范
有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国家颁布的规范百度都有1、洞口开挖中应随时检查( 边坡和仰坡) ,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 ,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2、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帖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超前管棚、锚杆、小管棚等)支护围岩,支撑作业应紧跟开挖作业,稳妥前进。
3、洞门衬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联的拱墙) 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如系接长明洞,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连接措施) ,确保与(已成的拱墙) 连接良好。
4、明洞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 ,其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 。
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立即(分层满铺填筑至要求高度)。
5、使用机械回填应待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由人工夯实填至拱顶以上1.0m 后) 方可进行。
6、岩石隧道的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技术,施工中应提高(钻眼效率和爆破效果) ,降低工料消耗。
7、全断面法适用于(Ⅵ~Ⅳ ) 类围岩。
该法可采用( 深孔爆破) ,其深度可取(3 ~3.5m) 。
8、台阶法适用于(Ⅳ~Ⅱ ) 类较软或(节理发育) 的围岩;台阶分部开挖法适用于(Ⅲ~Ⅱ) 类围岩或(一般土质围岩地段) 。
一般环形开挖进尺不应过长,以(0.5~1.0m ) 为宜;导坑法适用于(Ⅲ~Ⅱ ) 类夏围岩。
9、Ⅰ类围岩必须按(辅助施工方法的要求进行处理后) 后方可开挖。
10、应严格控制欠挖。
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 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内不大于0.1m2)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5cm ) 。
拱、墙脚以上( 1m ) 严禁欠挖。
11、当采用构件支撑时,如围岩压力较大,支撑可能沉落或局部支撑难于拆除时,应(适当加大开挖断面) ,(预留支撑沉落量保证衬砌设计厚度) 。
预留支撑沉落量应根据(根据围岩性质和围岩压力) ,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量测结果进行调整。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一、概述铁路隧道工程是指为铁路运输而建造的,以穿越地形复杂且交通干扰小的山区、丘陵、水域或城市地下为主要特征的铁路工程。
随着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技术规程是确保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的关键。
本文旨在规范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行为,确保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并最终实现对人身财产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
二、施工前准备(一)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勘查,明确地质情况,掌握地质构造、物理力学特性、工程地质条件,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前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参与施工。
(三)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工人的职责和任务。
(四)仔细检查施工工具和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在必要时进行维修。
(五)保证施工现场通风良好,并明确拆除方法和措施,以便及时处置有毒气体和烟雾等危险物质的泄漏。
(六)对施工现场进行标志和指示,确保人员安全。
(七)严格执行现行安全规定,保证工人自身安全,同时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三、施工中的措施(一)施工前必须进行隧道爆破物料的清除工作,排除危险物质的存在。
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进行了测量,防火、通风等工作安全措施的建设。
(二)隧道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光面应力测量和岩体基本力学特性判断。
(三)建设中应用新技术。
光面应力测量、三维立体定向钻孔和现代化照明设备等设备应逐步普及;用“井壁开弯环筒”技术和水平方向爆炸技术进行井顶和顶管的施工等。
(四)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违反规定。
(五)严格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
同时,要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安全知识普及。
(六)施工后必须进行全面的清洁工作,保护环境。
(七)分类收集、储存并进行环保处理隧道开挖过程中产生的灰土等固体废物,以及排放的废水和烟气等。
四、结论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应运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确保安全和质量。
铁路隧道规范
1 总 则1.0.1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隧道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隧道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h m /k 、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h m /k 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隧道的设计。
1.0.3 隧道按其长度可分为:特长隧道 全长10000m 以上;长 隧 道 全长3000m 以上至10000m; 中长隧道 全长500m 以上至3000m; 短 隧 道 全长500m 及以下。
注:隧道长度是指进出口洞门端墙墙面之间的距离,以端墙面或斜切式洞门的斜切面与设计内轨顶面的交线同线路中线的交点计算。
双线隧道按下行线长度计算;位于车站上的隧道以正线长度计算;设有缓冲结构的隧道长度应从缓冲结构的起点计算。
1.0.4 隧道勘测设计,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重视隧道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
隧道建设应注意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及保护农田水利,对噪声、弃碴、排水等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1.0.5 隧道设计应依据可靠完整的资料,针对地形、地质和生态环境的特征,综合考虑运营和施工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使选定的方案、设计原则和建筑结构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1.0.6 新建铁路隧道的内轮廓,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的规定及远期轨道类型变化要求。
对于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160km/h 新建铁路隧道内轮廓尚应考虑机车类型、车辆密封性、旅客舒适度等因素确定,隧道轨面以上净空横断面面积,单线隧道不应小于422m ,双线隧道不应小于762m ;曲线上隧道应另行考虑曲线加宽。
设救援通道的隧道断面应视救援通道尺寸加大,救援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5m 。
双层集装箱运输的隧道建筑限界应符合铁道部相关规定。
位于车站上的隧道,其内部轮廓尚应符合站场设计的规定和要求。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是对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的各项测量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技术文件。
测量工作在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
本文将对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规范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总则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定。
测量工作应遵循科学、严谨、准确、高效的原则,确保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术语和定义1. 铁路隧道工程:指铁路隧道的设计、施工、贯通控制测量和辅助工程等工作。
2. 施工测量:指在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洞口、洞身、辅助坑道及相关建筑物进行的测量活动。
3. 贯通控制测量:指对隧道进出口、中间点和关键部位进行的一系列测量工作,以确保隧道贯通满足设计要求。
4. 高程控制测量:指对隧道工程施工区域内的水准点、高程基准面等进行的一系列测量工作。
5. 平面控制测量:指对隧道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平面坐标系统进行的一系列测量工作。
三、测量准备工作1. 收集资料:收集隧道工程设计文件、地形图、地质资料、相邻建筑物资料等,以便进行测量工作。
2. 制定测量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制定施工测量方案,明确测量任务、方法、精度、周期等。
3. 测量仪器和工具:选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进行检定和校准。
4. 测量人员培训: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
四、测量工作内容1. 高程控制测量:设立水准点,测定隧道进出口、中间点和关键部位的高程,建立高程控制网。
2. 平面控制测量:设立平面控制点,测定隧道进出口、中间点和关键部位的平面坐标,建立平面控制网。
3. 洞口测量:测定洞口位置、高程和线路方向,为洞口施工提供依据。
4. 洞身测量:根据设计图纸,测定隧道洞身中线、腰线和高程,为隧道开挖、支护和衬砌提供依据。
5. 辅助坑道测量:测定辅助坑道的位置、高程和线路方向,为辅助坑道施工提供依据。
TB10120-2002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3
目次
1总 2术 3勘
则 ·..............................................................1 语 ·..............................................................2 测 ······························,··························…… 5
铁建设 [2002)2 4号
《铁 路 工 程节能设计规范》 (TB1 0016-2002),《铁路生产 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TB1 0079-2002),《铁路特 殊路基设计规 褂 (TB1 0035-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TB 10108-2002),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TB1 0120-2002),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 (TB 10202-2002),《铁路桥涵施 工规范》 (TB1 0203-2002), 《铁路 隧道 施工规 范》 (TB 10204-2002), 《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 (TB1 0209-2002),《铁路客车车辆 设备设计规范》(TB1 0029-2002),《铁路电力牵引变电所所用 电系统设计规范》(TB1 0080-2002),《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人 网工程施 工规范》 (TB 10222-2002)等 12个 铁路工 程建设标 准 ,经 审查现予发布 , 自2002年 7月 1日起施行 。届时原 《铁 路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TBJ1 6-86),(铁路特殊土路基设 计规则》(TBJ3 5-9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 108-92),《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周 202-86,含 1996年局部 修订版)、(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J2 03-86,含 19% 年局部 修订版)、《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J2 04-86,含 19% 年局部 修订版)、《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J2 09-86,含 19% 年 局部修订版)及 《铁路客车技术整备所设计规则》(TBJ2 9-90) 同时废 止。
(整理)铁路隧道施工规范05424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J163——20021总则1.0.1 为统一铁路隧道施工的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使隧道施工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标准轨距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隧道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当需要变更时,应按铁道部现行的变更设计管理办法执行。
1.0.4 铁路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时,宜优先采用喷锚构筑法,实施动态管理。
1.0.5 铁路隧道的长度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长度在500m及以下为短隧道;2 长度在500m以上至3000m为中长隧道;3 长度在3000m以上至10000m为长隧道;4 长度在10000m以上为特长隧道。
1.0.6 铁路隧道的开挖断面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断面积在10㎡及以下为小断面;2 断面积在10㎡以上至50㎡为中等断面;3 断面积在50㎡以上至100㎡为大断面;4 断面积在100㎡以上为特大断面。
1.0.7 隧道施工应根据铁路修建的总体施工组织计划,结合施工单位具体情况,做好以下工作:1 针对现场特点,结合勘测设计文件,正确选定施工方法;2 做好施工准备和洞口附属工程,为隧道施工创造有利条件;3 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组织均衡生产;4 根据施工条件和工期要求,进行施工机械的选型配套,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能力,逐步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5 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和防止有害气体,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6 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施工安全;7 做好技术交底和现场试验工作,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8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完善现场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提高隧道施工的综合经济效益。
1.0.8 隧道施工应根据规定的测量精度,采取相应的施测方法,建立复核制度,保证隧道的中线、水平、开挖断面、衬砌厚度和净空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Q∕CR-9250-2020-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范_
Q∕CR-9250-2020-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范_
《Q/CR-9250-2020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范》是中国铁
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一项技术规范,主要针对铁路
隧道衬砌施工进行规范和指导。
该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规范的适用范围:明确了该技术规范适用于铁路隧道衬
砌施工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
2. 衬砌材料的选用:规定了衬砌材料的种类、性能要求以
及检测方法,确保衬砌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 施工工艺和要求:详细描述了衬砌施工的各个环节,包
括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等,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
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4. 质量控制和检测:规定了衬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质量检测和验收标
准等。
5. 安全要求:强调了衬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包
括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等。
6. 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明确了衬砌施工的技术要求和验
收标准,包括衬砌结构的尺寸、表面平整度、抗渗性能等。
该技术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和提高铁路隧道衬砌施工的质
量和安全水平,保障铁路隧道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在实际施工中,相关单位和人员应严格按照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摘要)3勘测3.1一般规定3.1.1确定隧道位置时,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绕避煤系地层及其他含瓦斯地层,难以绕避时,宜以较短距离通过。
3.1.2隧道穿越或邻近煤系地层和其他含瓦斯地层时,应开展瓦斯隧道的地质工作,其范围应较一般隧道适当扩大,内容适当加深,其成果应满足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3.2地质勘探与瓦斯测定3.2.1瓦斯隧道勘测时,应调查、收集邻近煤矿和油气田的既有资料,其内容包括:1区域性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有害气体的实测资料,油气田、气井资料及有关瓦斯赋存、突出的其他地质资料(含地质平面图、剖面图、煤系柱状图、煤层对比图、钻孔资料、井田勘察报告、各阶段地质报告等);2井田的分布、开采水平、通风方式、瓦斯等级、采空区范围、采煤及顶板管理办法、接替采区和规划采区的位置及范围等资料;3有关瓦斯矿井通风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历史记载和实测资料。
3.2.2瓦斯隧道的地质工作除查明一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外,应着重调查和确定以下内容:1隧道的瓦斯来源;2隧道通过的地层层序、年代、岩层种类及含煤地层的分布,煤层数及顶底板特征和位置,煤层厚度、倾角,隧道穿煤里程及长度;3煤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和指标以及工业成分分析,包括颜色、光泽、重度、硬度、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等;4煤的自燃及煤尘爆炸性判断,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判断;5采空区形态,接替及规划采区位置及压煤量;6煤层的瓦斯带和瓦斯风化带位置;7查明形成瓦斯的地质构造,包括煤层、油页岩层所处的构造部位,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集、封闭条件及影响因素,地下水对天然气运移、储存的影响。
3.2.3瓦斯隧道除应按一般隧道布置勘探工作外,尚应适当增加钻孔,采取煤样和气样进行成分分析,并在现场进行瓦斯及天然气含量、涌出量、压力等测试工作。
3.2.4工程地质报告应有专门篇章评述煤层、瓦斯和天然气的情况,以及瓦斯地质分析、采空区及压煤量、邻近的煤矿和油气田、气井情况、隧道瓦斯严重程度预测及对工程的影响、建议技术措施等。
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升 了设 计 规 范 的科 学 性 和技 术 经济 合 理 性 。T B 1 0 0 0 3 —
2 0 1 6强调 以人 为本 、服 务 运输 、技 术 先进 、经 济 耐久 、
全 面修订 ,充分总结 近年来 我国铁路 隧道建设 、运营 的实
践 经验 和科 研成果 ,贯彻落 实安全优先 的原则 ,强化 了质
[ 3 ] 白殿一.标准的编写 [ M] .北京 :中国标准 出版社 ,2 0 0 9.
工程进行建设 ,积极推广 中国铁路标 准并使之成 为 当地 标 准 ;对 于 具 有 一 定 铁 路 技 术 和标 准 基 础
但 尚无 铁 路 示 范 工 程 的 国家 或 地 区 ,可 以通 过 参
[ 4 ]高 明智 .中国铁路 “ 走 出去 ”信号设计探讨 [ J ] .铁 道通信
工作 。
[ 6 ]史俊玲 ,张久长 ,李娜 . 日本铁路 技术标准 国际化策 略研究 [ J ] . 中国铁路 ,2 0 1 5( 1 0) :8 1 — 8 5.
( 3 )在标 准国际化工作 中,积极宣传推广 由 中国主持参与制定的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 的影响 力 ,不仅要看标准的数量 , 更要看其在世界范围内
铁道技术监督
第4 4卷 第 1 2 期
的应用 程 度 。很多 铁路 发 达 国家 的技术标 准 ,在 形 成 国际标 准之前 就 已经 被 广泛应 用 ,成 为事 实上 的 国际标 准 。通 过近 年来 的 努 力 , 中 国 铁 路 已 经 主 持 、参 与 了几 十项 国际标 准 的制 修订 工作 。这些 国 际标 准 在充 分考 虑 国际应 用 的前 提下 ,融 人 了 中国 铁路 的先进 技术 经验 。在
[ 7 ]朱 梅 ,杨琦 .我 国铁路 技术标准 国际化措施研究 [ J ] .铁道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资料、围岩类别的确定(一)根据岩体特性分六级Ⅰ: 极硬岩,岩体完整Ⅱ: 极硬岩,岩体较完整,硬岩,岩体完整Ⅲ: 极硬岩,岩体较破碎;硬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较软岩,岩体完Ⅳ: 极硬岩,岩体较破碎;硬岩,岩体较破碎或破碎;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或较破碎;较软岩,岩体完整或较完整Ⅴ: 软岩,岩体较破碎至极破碎;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Ⅵ: 受构造影响很严重呈碎石、角砾及粉末、泥土状的断层二)铁路隧道围岩分类铁路隧道围岩分类,见表14.2-10 和表14.2-11铁路隧道围岩分类表14.2-10注:1、层状岩层的层厚划分;巨厚层大于1.0m;厚层:0.5-1m ;中厚层:0.1 ~0.5m;薄层:小于0.1m;2、风化作用对围岩分类的影响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结构完整状态方面:当风化作用使岩体结构松散、破碎、软硬不一时,应结合因风化作用造成的各种状况,综合考虑确定围岩的结构完整状态;岩石类别方面;当风化作用使岩石成分改变,强度降低时,应按风化后之强度确定岩石类别;3、遇有地下水时,可按下列原则调整围岩类别:在Ⅵ类围岩或属于V 类的硬质岩中,一般地下水对其稳定影响不大,可不考虑降低;在Ⅳ类围岩或属于V 类的软质岩石,应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水量大小和危害程度调整围岩类别,当地下水影响围岩稳定产生局部坍塌或软化软弱面时,可酌情降低1 级;Ⅲ类、Ⅱ类围岩已成碎石状松散结构,裂隙中并有黏性土充填物。
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可根据地下水的类型、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判断其对围岩的危害程度,适当降低1~2 级;在Ⅰ类围岩中,分类已考虑了一般含水情况的影响,但在特殊含水地层(如处于饱水状态或具有较大承压水流时)需另作处理;4、本表中“类别”和“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栏,适用于单线、双线和多线隧道,但不适用于特殊地质条件的围岩(如膨胀性围岩、多年冻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 则1.0.1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隧道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隧道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h m /k 、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h m /k 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隧道的设计。
1.0.3 隧道按其长度可分为:特长隧道 全长10000m 以上;长 隧 道 全长3000m 以上至10000m; 中长隧道 全长500m 以上至3000m; 短 隧 道 全长500m 及以下。
注:隧道长度是指进出口洞门端墙墙面之间的距离,以端墙面或斜切式洞门的斜切面与设计内轨顶面的交线同线路中线的交点计算。
双线隧道按下行线长度计算;位于车站上的隧道以正线长度计算;设有缓冲结构的隧道长度应从缓冲结构的起点计算。
1.0.4 隧道勘测设计,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重视隧道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
隧道建设应注意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及保护农田水利,对噪声、弃碴、排水等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1.0.5 隧道设计应依据可靠完整的资料,针对地形、地质和生态环境的特征,综合考虑运营和施工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使选定的方案、设计原则和建筑结构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1.0.6 新建铁路隧道的内轮廓,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的规定及远期轨道类型变化要求。
对于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160km/h 新建铁路隧道内轮廓尚应考虑机车类型、车辆密封性、旅客舒适度等因素确定,隧道轨面以上净空横断面面积,单线隧道不应小于422m ,双线隧道不应小于762m ;曲线上隧道应另行考虑曲线加宽。
设救援通道的隧道断面应视救援通道尺寸加大,救援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5m 。
双层集装箱运输的隧道建筑限界应符合铁道部相关规定。
位于车站上的隧道,其内部轮廓尚应符合站场设计的规定和要求。
1.0.7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新建隧道应采用新建铁路标准,改建隧道宜采用新建铁路标准。
1.0.8 隧道建筑物应按满足100年正常使用的永久性结构设计,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运营的需要,方便养护作业,并具有必要的安全防护等设施。
1.0.9 隧道建筑结构、防排水的设计及建筑材料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地区环境的影晌。
1.0.10 隧道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0.11隧道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断面大小、衬砌类型、隧道长度、工期要求等因素综合研究选定适应的施工方法。
1.0.12长隧道、特长隧道和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设计,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高瓦斯隧道和瓦斯突出隧道应按本规范及相关规范、规程单独编制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探蝶、揭煤、过煤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0.13隧道设计应结合施工通风及洞内卫生标准,选择施工运输方式。
1.0.14铁路隧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围岩surrounding rock隧道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
2.1.2围岩压力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隧道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作用于支护或衬砌结构上的压力。
2.1.3围岩分级surrounding rock classification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坚硬程度等主要指标,按稳定性对围岩进行的分级。
2.1.4初始地应力场initial ground-stress field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受自重和构造运动作用,在岩体中形成的应力。
2.1.5作用action(荷载load)施加在结构上的外力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
2.1.6松散压力loosening pressure由于隧道开挖、支护及衬砌背后的空隙等原因,使隧道上方的围岩松动,以相当于一定高度的围岩重量作用于支护或衬砌结构上的压力。
2.1.7容许应力设计法allowable stress design method以结构构件截面计算应力不大于规定的材料容许应力的原则,进行结构构件设计计算的方法。
2.1.8破损阶段设计法plastic stage design method考虑结构材料破坏阶段的工作状态进行结构构件设计计算的方法。
2.1.9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probability limit states design method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以防止结构或构件达到某种功能要求的极限状态作为依据的结构设计计算的方法。
2.1.10可靠性reliability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正常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当以概率来度量时,称为结构的可靠度。
2.1.11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在持久设计状况下,计算结构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关系所取用的基准时间。
2.1.12安全等级safety classes为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安全性,根据工程结构破坏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而划分的设计等级。
2.1.1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timate limit states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较大变形的极限状态。
2.1.1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结构或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
2.1.15可靠指标reliability index度量结构可靠性的一种数量指标,它是结构可靠概率的标准正态分布反函数。
2.1.16失效概率probability of structural failure结构或构件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1.17作用代表值representative value of actions结构或构件设计时,由于不同目的,作用所取的不同值均称为作用代表值。
它包括标准值、准永久值、频遇值和组合值等。
2.1.18作用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actions作用的主要代表值。
其值可根据设计基准期内极大值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确定。
2.1.19作用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actions作用标准值乘以作用分项系数后的值。
2.1.20 作用效应effects of actions由于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和变形等。
2.1.21作用的组合combination of actions结构或构件设计时,预计可能同时出现的几种不同作用的集合。
2.1.22 材料性能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a material property设计结构或构件时采用的材料性能的基本代表值。
该值可根据符合规定标准材料的性能的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确定。
2.1.23 材料性能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material property材料性能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分项系数后的值。
2.1.24几何参数标准值nominal value of geometrical parameter设计结构或构件时采用的几何参数的基本代表值。
该值可按设计文件规定值确定。
2.1.25几何参数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geometrical parameter几何参数标准值除以几何参数分项系数后的值。
2.1.26分项系数partial coefficient为了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或构件具有规定的可靠度,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系数,分为作用分项系数、抗力分项系数和材料性能分项系数等类。
2.1.27抗力reaction结构或构件及其材料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如承载能力、刚度、抗裂度、强度等。
2.1.28地震动参数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描述地震的动力特征参数,主要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等指标。
2.1.29地震动峰值加速度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2 符号2.2.1 作用(荷载)F——作用设计值dF——作用标准值k——作用分项系数fS——作用效应设计值dE——地震作用G——结构自重1G——结构附加恒载2F——制动力bF——冲击力cP——压力P——落石冲击力c1Q ——列车活载 2Q ——公路车辆活载Q ——围岩压力2.2.2 内外力和应力M ,k M ,d M ——弯矩、弯短标准值、弯矩设计值N ,k N ,d N ——轴向力、轴向力标准值、轴向力设计值 d V ——剪力设计值,竖向力设计值 q ——垂直匀布压力 σ——基底应力i e ——结构上任意点i 的侧压力 Q ——斜截面上最大剪力2.2.3 材料指标,cu k f ——边长为150mm 的泪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ck f ,cd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cmk f ,cmd f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ctk f ,ctd f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c E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c G ——混凝土的剪切模量 stk f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std f ,'scd f ——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s E ——钢筋的弹性模量a R ——混凝土或砌体的抗压极限强度 1R ——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强度 w R ——混凝土的弯曲抗压极限强度kh Q ——斜截面上受压区混凝土和箍筋的抗剪强度c R ——围岩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σ——弹性反力强度γ——围岩重度2.2.4 几何特征A ——构件截面面积B ——坑道宽度 I ——截面惯性矩W ——截面受拉边缘的抵抗矩ϕ——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n ——偏心距增大系数ω——裂缝宽度a ,'a ——自钢筋g A ,'g A 的合力点分别到截面近边的距离g A ,'g A —— 纵向受拉、纵向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k A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w A ——配置在同一弯起平面内的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b ——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 形截面的肋宽'i b ——T 形截面受压区翼缘宽度 d ——钢筋直径e ,'e ——钢筋g A ,'g A 的重心至轴向力作用点的距离 0e ——轴向力的偏心距h ——截面的高度或曲线线路外轨超高 'h ——外侧拱顶至地面的高度 0h ——截面的有效高度'i h ——T 形截面受压区翼缘的高度 H ——构件的计算长度l ∆—温度变化引起隧道构件的变形值 R ——曲线半径t ——偏压隧道外侧围岩的覆盖厚度 x ——混凝土受压区的高度β,'β——内侧、外侧产生最大推力时的破裂角 θ——土柱两侧摩擦角δ——衬砌向围岩的变形值2.2.5 计算系数γ——材料重度 ϕ——内摩擦角 c ϕ——计算摩擦角E ——变形系数 f ——基底摩擦系数K ——围岩弹性反力系数或结构安全系数 0K ——倾覆稳定系数 c K ——滑动稳定系数m ——开挖边坡坡率或地面坡率 n ——回填土石面坡率λ——侧压力系数α——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或轴向力的偏心影响系数α——抗剪强度影响系数khν——泊松比t∆——温度变化值μ——回填土石与开挖边坡间的摩擦系数3 隧道勘测3.1 一般规定3.1.1隧道工程勘测时,应根据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隧道工程的特点,确定应搜集勘测资料的内容和范围,并进行调查、测绘、勘探和试验,做到搜集资料齐全、准确,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