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风雨吟》《统一》精品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美和画面感。 3、理解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哲理内 涵。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笔名季陵, 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被称为 “汉园三诗人”,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 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 代表诗人。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 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 其诗想象微妙,笔墨简省,较晦涩难懂, 抗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主 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 《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 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 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 不同的发现。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 哈姆雷特”,希望同学们回去再多读多思, 从而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
板书设计
以桥为中心 断章
以夜为中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合作探究
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 达了怎样的哲理。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 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 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 那样的联系。
合作探究
《断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破除固执,改变自限、自是、自大 的心理状态与人生态度。不断觉解,学 会欣赏、尊重、关怀他人,充实、提高 与完善自我的生命境界。
合作探究
诗歌之中的“风”“雨”有什么象征 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 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 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 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
“大地”遭受“风雨”侵袭象征当 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课堂检测 2、《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
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 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 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 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 ”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 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 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 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合作探究
主旨
《断章》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桥、 景、人、窗、月、梦等这几个典型意象, 抒发了内心的朦胧情感,还蕴含着某种哲 思——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 觉或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
写作特色
(1)画面剪合,构思巧妙。
意象交叠组合成了四幅画面,四幅画 面之间又产生了微妙的联系。作者把这些 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 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 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 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可见 作者构思之巧妙。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诗用翻天覆地之势的暴风骤雨象 征了“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以及当时的中 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展现了“我”愿作 年轻舵手的决心,表达出一种战胜风雨、 一往无前的信心,充分体现了“我”面对 风雨的勇气和责任感。
写作特色
(1)用意象勾勒出风雨如磐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对风、雨、郊原和房舍等
意象的描绘,写出了风的奔腾呼啸、摧枯 拉朽,雨的滂沱如注的场景,营造出了极 具气势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围,“卷”和“奔”体现出了 强大的自然力,有一种强大的冲击力。
合作探究
有感情地朗读《断章》,概括诗中描 写的画面。
白日游人观景、夜晚月光如洗。
合作探究
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一 起构筑了什么样的意境?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 看风景的人”,“桥”,“楼” ,“明月”,“窗子”,“别人 ”“梦”。
这些意象营造了优美、温馨 的意境。
合作探究
在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是什么?
合作探究
这首诗的动与静是怎样结合的?
前两句是动态描写,一“卷”一 “奔”;三、四两句是静态描写,用 两个“如”构成两个比喻句。
这样动静结合、巧用修辞,使画 面感很强。
合作探究
诗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什么?表达了 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 雨的海上。”
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风雨,勇 于拼搏的斗志。
合作探究
“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 的“卷”“奔”二字有何表达效果?
“卷”的意思是“裹挟”,用在句 中生动地描绘出动荡、不安定的“风” 被裹挟着冲过来的动态,体现了自然之 力;“奔”形容速度快,用在句中突出 风雨气势之磅礴、猛烈。
“卷”和“奔”体现了强大的自然 力,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合作探究
“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 轻而缺乏阅历、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 满怀,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对 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感到忧虑的 同时也激发了“我”敢于乘风破浪的强 烈责任感、使命感。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风雨吟》中人物个体的独 立性?
《风雨吟》中具有年轻舵手之心 的“我”,撑起了诗歌中独立自主的 个体形象。这个形象一方面表现出因 处于社会浪潮的领航位置而感到忧惧 不安,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经验不足的 “我”关怀社会命运、愿为之做出努 力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地点,并说说这 两个看似不相关联的地点是如何发生 联系的。
“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 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你”站在桥上欣赏风景。“看风景的 人”在楼上看“你”。“你”变成了“ 看风景人”的欣赏对象,当“你”欣赏 风景时,“你”自己却不知不觉中被他 人观看。这两幅画因“看风景”而构成 一个立体空间。
课堂小结
风 雨 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写作特色
(2)含蓄蕴藉,哲理丰富。 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
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人人能悟却不 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物的区 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 在的、永恒的。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感 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
课堂小结
这首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蕴含 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欣赏提供 了诸多可能性。
写作特色
(2)语言简洁,意蕴深邃。 结合忧怀和写作背景,可见“风雨”这
个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由“自然界” 而“人生”而“社会”“民族”,由实而虚 ,给读者留下了基于自身阅历可以解读、想 象的空间。
课堂小结
《风雨吟》创作于1941年,那是一 个风云变化的历史时期,作者芦荻当时 正29岁,诗人用“风雨”一词,隐晦地 比喻了抗战时期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将 自己比作“年轻舵手”,表达了自己对 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使在那艰难 的抗战时期,诗人依然坚信,祖国能在 风雨飘摇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 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作者简介
芦荻(1912—1994),现代诗人, 生于广东南海,原名陈培迪。6岁入乡 塾,10岁曾把《诗经》中的一册全背诵。 求学期间喜读中外名家作品,尤其喜爱 新诗。抗战爆发后,以诗歌为武器,积 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解放后积极参加 新中国的建设,曾担任民进中央参议委 员会委员,民进省委顾问及广州诗社顾 问等职。 1986年3月离休前是暨南大学 中文系教授。著有诗集《桑野》《驰驱 集》《芦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 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
课堂检测
1、下列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 A ) 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 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贵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 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 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 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背景链接
《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花城 出版社1986年版)。1941年12月,正是中 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日本侵略者 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那时的中国 风雨如晦,阴霾遍布,生灵涂炭,诗人芦 荻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风雨,也感受到了 全国人民心中积聚着的墙怒的力量,在一 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写下了《风雨吟》 这首诗。
这首诗道出了“不同的观察角度,有 不同的结论”以及“旁观者清”的道理。
拓展延伸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道出了“学以致用”的道理。
拓展延伸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道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 远”的道理。
合作探究
赏析《断章》的语言美。
这首诗的句法相同,首尾相连,主客互换 ,语音回旋。前后两句主语和宾语的内涵上相 同,而在功能上发生了互换。“你站在桥上看 风景”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看”这 一动词没有变,而看到的主体或客体却发生了 互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 别人的梦”,也是同样的句法。这种形式,不 仅使诗句首尾相联,加强了诗句的衔接和语言 的密度,而且统一了诗画意境,在听觉上给人 一种语音回旋的享受。
合作探究
第二节作者是怎样将“梦”与“窗子” 联系起来的?
“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 “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合作探究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句中的“装 饰”一词应如何理解?
“装饰”一词表明白天看到的 桥上人,成了楼上人夜晚美梦的构 成。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 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 比美丽的。“装饰”一词显出了动 人的情意。
题目解说
标题中的“风雨”点明环境或背 景,可实指自然风雨,也可虚指社会 的风雨或人生的风雨。
“吟”,吟诵。这是一首作者身 处“风雨”中吟诵的诗歌。
合作探究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说说诗歌的意 象有哪些,作者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意象:“风”“雨”“大地”“郊 原”“房舍”。
画面:风雨中“大地”仿佛在翻动 颠簸,茫茫“郊原”犹如起伏动荡的大 海,“房舍”就像大海上漂浮的一叶孤 舟。“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 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 一样,不知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 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 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 “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合作探究
诗歌是如何凸显“美”的?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 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 ”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 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 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导入新课
人生之路,常有风雨相伴,因为环境、 阅历、性格的不同,人们的感受也不同。
面对风雨,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发出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叹;弃 官隐居的张志和写出了“斜风细雨不须归” 的惬意;倔强旷达的苏轼留下了“一蓑烟 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
而现代诗人芦荻面对风雨又是什么样 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风雨 吟》一探究竟。
导入新课
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 首诗——《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 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 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 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 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 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宇宙万物 息息相关 互为依存
拓展延伸
仿照示例,写一个富含哲理的句子。
示例: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 便小了。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你安于现状时,自由便没了。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哲理诗?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比喻。表现了一幅气势磅礴、意境雄 浑的壮阔图景,一望无际的平原如汹涌澎 湃的大海,正酝酿着更激烈的风暴,一个 个分散的基层单位——房舍,被汹涌波浪 所激,如一叶叶扁舟,摇晃不定,前景难 测,凶险无比。大与小的强烈反差,给人 造成极为深刻的印象,从侧面表现了风雨 的威力之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