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2019《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与课本中实验列表(3)
1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选择性必修1
1.验证动守恒定律
2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4.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选择性必修2 5.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6.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7.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选择性必修3 8.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9.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知道远距离输电 时通常采用高压输电的原因
13 探讨远距离输电中导致电能损耗的因素
14 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振荡
15 演示赫兹实验
16
通过实验,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会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 置。
17 通过热敏电阻实验,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6 观察洛伦兹力演示仪的结构,定性讨论电子束偏转的原理。
7 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理解楞次定律
8 通过实验,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9 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
10 通过实验,认识交变电流。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
11 用示波器或其他设备观察交变电流的波形,并测算其峰值和有效值
12
2019《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列表
说明:根据2017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要求所需实验设 计该表。
此表为征求意见表,仅供参考(红色表示学生必做)
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验,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实验要求列表
3.选择性必修3
1 通过实验,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2 通过实验,了解扩散现象 3 利用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 4 利用熔化的石蜡显示云母片的各向异性和玻璃片的各向同性 5 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6 通过实验,了解气体实验定律 7 设计实验,比校肥皂水和清水的表面张力 8 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现象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实验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1. 运动与力学a)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b) 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c) 力的基本概念与牛顿定律d) 转动与力矩e) 力的合成与分解2. 热学与热力学a) 温度与热量b) 热传递与热平衡c) 热力学第一定律d) 热力学第二定律e) 熵与热力学循环3. 光学与光学现象a) 光的本质与光的传播b) 反射与折射c) 光的干涉与衍射d) 光的偏振与波动性4. 电学与电磁学a) 电荷与电场b) 静电场与电场能c) 电流与电路d) 电磁感应与电动势e) 电磁波与电磁辐射5. 原子与核物理a)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b) 化学中的物理现象与原子物理c) 原子核与核反应d) 放射性与核能利用e)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三、教学要求:1. 遵循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实例分析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融通知识与技能,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理解和接受科学的发展和变化,了解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4. 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报告撰写等实验技能。
5. 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观察力、分析力、创新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评价方式:1. 知识和应用:通过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进行学生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的评价。
2. 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评价学生实验技能的发展情况。
3. 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课题研究等评价学生科学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4. 学科素养和能力:通过课后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发展情况。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物理学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通过学习物理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首先,物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因为物理学是一门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的学科。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代数、几何、三角等数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公式和理论。
其次,物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因此,物理课程应该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另外,物理课程还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探索物理世界的规律,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此外,物理课程还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不断探索物理世界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物理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数学基础、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物理课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地的学校和教师能够按照物理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基本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总体要求一、物理课程的学科性质1、物理课程是综合性的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宇宙中的物质空间的结构、物质空间中物质的状态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过程的科学。
2、物理课程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性的知识要求,覆盖了多种学科的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普通生物学和电子技术等。
二、物理课程的教育任务1、根据中国的实际,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的科学观;3、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立足本土的当代文明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第二部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一、物理学习能力1、掌握物理原理、定律、概念和模型;2、掌握物理表象和工具,运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物理实验和模拟;3、掌握对物理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推理能力;4、掌握物理现象的观测和诊断能力;5、掌握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6、掌握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思维能力1、掌握认识自然界物质空间结构、物质状态及变化规律的基本思维模式;2、掌握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3、掌握运用科学思维分析、检验和评价物理实验结果的思维模式;4、掌握科学思维对当代文明活动及社会发展的应用能力。
第三部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要求一、物理学习的基本知识1、物质的性质和空间结构;2、物质的状态及其关系;3、物质的变化规律;4、物质间的相互作用;5、物理技术及应用;6、物理实验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7、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性;8、物理实验结果的分析、诊断和推理;9、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物理学习的基本技能1、熟练使用实验技术和仪器;2、正确操作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3、能够运用和分析实验结果;4、正确诊断及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物理第一章及第二章备课讲座 必修1
4.例题:
【例2】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旅客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旅客发现甲车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则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AD) A.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甲车速度大 B.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乙车速度大 C.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D.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⑵通过研究性课题,能让学生领略到生活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⑶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并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备课讲座
必修① 第一、二章
(一)编写指导思想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培养全面发展、有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服务。 2.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3.教材呈现的方式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4.注意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观点。教材的编写注意表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有新意和时代气息。教材在概念和规律、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与探究等方面的设计要合理、有趣、有新意,使学生喜欢阅读,愿意参加所设计的活动。在取材上要选择那些鲜活的和能反映时代气息的内容,如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国内外科技新发展的情况等。
答案:(1)v1=0.195 m/s v2=0.40 m/s v3=0.51 m/s v4=0.69 m/s v5=0.70 m/s
物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中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全)必修1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弹力3摩擦力4力的合成5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牛顿第三定律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学生实验课题研究课外读物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2.平抛运动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4.圆周运动5.向心加速度6.向心力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的运动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万有引力定律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能量2.功3.功率4.重力势能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7.动能和动能定理8.机械能守恒定律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课题研究课外读物选修1-1第一章电场直流一、电荷库仑定律二、电场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四、电容器器五、电流与电源六、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磁场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二、电流的磁场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五、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三、交变电流四、变压器五、高压输电六、自感现象涡流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一、电磁波的发现二、电磁波谱三、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四、信息化社会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课外读物选修1-2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一、分子及其热运动二、物体的内能三、固体和液体四、气体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一、能量守恒定律二、热力学第一定律三、热机的工作原理四、热力学第二定律五、有序、无序和熵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核能一、放射性的发现二、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三、放射性衰变四、裂变和聚变五、核能的利用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热机的发展与应用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三、新能源的开发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1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第1节电场第2节电源第3节多用电表第4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5节电容器第2章磁场第1节磁场磁性材料第2节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第3节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3章电磁感应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第2节感应电动势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4章交变电流电机第1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第2节变压器第3节三相交变电流第5章电磁波通信技术第1节电磁场电磁波第2节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第3节电视移动电话第4节电磁波谱第6章集成电路传感器第1节晶体管第2节集成电路第3节电子计算机第4节传感器课题研究课外读物及网站推荐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2第1章物体的平衡第1节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2节平动和转动第3节力矩和力偶第4节力矩的平衡条件第5节刚体平衡的条件第6节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2章材料与结构第1节物体的形变第2节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第3节常见承重结构第3章机械与传动装置第1节常见的传动装置第2节能自锁的传动装置第3节液压传动第4节常用机构第5节机械第4章热机第1节热机原理热机效率第2节活塞式内燃机第3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第4节喷气发动机第5章制冷机第1节制冷机的原理第2节电冰箱第3节空调器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3第一章光的折射第1节光的折射折射率第2节全反射光导纤维第3节棱镜和透镜第4节透镜成像规律第5节透镜成像公式第2章常用光学仪器第1节眼睛第2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3节照相机第3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第1节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第2节光的干涉第3节光的衍射第4节光的偏振第4章光源与激光第1节光源第2节常用照明光源第3节激光第4节激光的应用第5章放射性与原子核第1节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核衰变第3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第4节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6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第1节核反应和核能第2节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第3节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库仑定律3电场强度4电势能和电势5电势差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静电现象的应用8电容器的电容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电源和电流2电动势3欧姆定律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焦耳定律6导体的电阻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8多用电表的原理9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1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2磁感应强度3几种常见的磁场4通电导线和磁场中受到的力5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课题研究附录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课外读物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1划时代的发现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3楞次定律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6互感和自感7涡轮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第五章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变压器5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传感器的应用3实验:传感器的应用附录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课题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的热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4温度和温标5内能第八章气体1气体的等温变化2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1固体2液体3饱和汽与饱和汽压4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功和内能2热和内能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热力学第二定律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描述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单摆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2波的图象3波长、频率和波速4波的衍射和干涉5多普勒效应6惠更斯原理第十三章光1光的反射和折射2全反射3光的干涉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5光的衍射6光的偏振7光的颜色色散8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振荡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相对论的诞生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广义相对论简介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动量和动量定理3动量守恒定律4碰撞5反冲运动火箭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能量量子化2光的粒子性3粒子的波动性4概率波5不确定性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氢原子光谱4玻尔的原子模型第十九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探测射线的方法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核力与结合能6重核的裂变7核聚变8粒子和宇宙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全)
高中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全)必修1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外读物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2.平抛运动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4.圆周运动5.向心加速度6.向心力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的运动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万有引力定律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选修二、电流的磁场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五、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三、交变电流四、变压器五、高压输电六、自感现象涡流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一、电磁波的发现二、电磁波谱三、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四、信息化社会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课外读物选修1-2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1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第1节电场第2节电源第3节多用电表第4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5节电容器第2章磁场第1节磁场磁性材料第2节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第3节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3章电磁感应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第2节感应电动势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4章交变电流电机第6节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2章材料与结构第1节物体的形变第2节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第3节常见承重结构第3章机械与传动装置第1节常见的传动装置第2节能自锁的传动装置第3节液压传动第4节常用机构第5节机械第4章热机第1节热机原理热机效率第2节活塞式内燃机第3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第4节喷气发动机第5章制冷机第1节制冷机的原理第2节电冰箱第3节空调器课题研究第1节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核衰变第3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第4节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6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第1节核反应和核能第2节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第3节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静电现象的应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1 划时代的发现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3 楞次定律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6 互感和自感7 涡轮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第五章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 传感器的应用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 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 单摆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2 波的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4 波的衍射和干涉5 多普勒效应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 动量和动量定理3 动量守恒定律4 碰撞5 反冲运动火箭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能量量子化2 光的粒子性3 粒子的波动性4 概率波5 不确定性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 氢原子光谱4 玻尔的原子模型第十九章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下面将介绍一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希望对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一、力的平衡实验。
力的平衡实验是物理课程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力的平衡条件,掌握平衡力的作用规律。
实验材料包括弹簧测力计、各种重物和支架等。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重物和测力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是物理课程中的经典实验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实验材料包括光源、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理论公式。
三、简谐振动实验。
简谐振动实验是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实验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简谐振动的特点,掌握简谐振动的规律。
实验材料包括弹簧、振动器、计时器等。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调节振动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振动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简谐振动的特点。
四、电路基本实验。
电路基本实验是物理课程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基本规律,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包括电源、导线、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搭建简单的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以上就是一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介绍,希望能够对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人教版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人教版]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
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
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3)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筛选;难点是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物体碰撞前后的不变量.★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之前,我们分别从动力学的角度、能量的角度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方法,也就是动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六章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师:提到碰撞现象,不但生活中到处可见,大到宏观天体之间、小到微观粒子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碰撞。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能量变化和相互转化的基础学科,它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学科。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编写的。
本教科书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素养和基本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调学生对物理学科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本教科书以“观察、实验、思考、交流”为基本教学模式,以“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为教学目标,以“基础、拓展、提高”为教学要求,以“学习、探究、实践、交流”为学习方式,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为教学要素。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探究、问题解决、案例分析、课外拓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科书内容全面、系统、科学、规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突出物理学科的前沿性和应用性。
在内容设置上,既注重传统的物理学科内容,又注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领域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掌握传统的物理学科知识和技能,又能够了解最新的物理学科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本教科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调知识的结构性和层次性,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的思维方式。
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知识的整合,既注重知识的传统性,又注重知识的前沿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了解前沿知识,既能够掌握基本技能,又能够了解高级技能。
本教科书注重实验教学,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注重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实际效益。
在实验教学的设计上,既注重实验教学的基础性,又注重实验教学的拓展性,既注重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又注重实验教学的前沿性,使学生在实验中既能够掌握基本技能,又能够了解前沿技能,既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了解前沿知识。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张大昌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
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
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
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
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 矢量的教学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
两种安排各有道理。
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
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
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有个“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法则,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教师教学用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教师教学用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是普通高中物理选修课程的教材教学用书。
本教材围绕实验教学的核心目标,突出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等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旨在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教材包含了一系列与物理实验相关的教学内容,下面将就每一章节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章:天文与地理本章主要介绍天体运动以及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其中包括恒星的亮度与距离的关系、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以及地震测量等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这些天文和地理现象的原理和机制。
第二章:电磁学和波动光学本章主要介绍电磁学和波长光学相关内容。
其中包括电场的产生与感应、电流与电阻、光的传播、干涉和衍射等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如用电磁铁对金属杆产生感应电流、用电磁铁制作电磁铁振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电磁现象和光的传播特性。
第三章:量子物理和原子物理本章主要介绍量子物理和原子物理相关的知识。
其中包括黑体辐射的能量谱、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以及波粒二象性等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如利用光电池和频率可调的光源进行光电效应实验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光子的特性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原子物理现象。
第四章:原子核物理本章主要介绍原子核物理相关知识,包括同位素与同位素标记、原子核衰变和核反应等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如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实验测量半衰期、观察核反应实验等,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变化和反应规律。
第五章:固体物理本章主要介绍固体物理相关知识,包括晶体结构与晶体缺陷、金属导电和半导体等内容。
教师可以进行实验,如制备金属薄片进行电导实验、探究根据电导率分析不同金属的特性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固体物理的原理。
第六章:核能利用与辐射防护本章主要介绍核能利用与辐射防护相关知识,包括原子核裂变与聚变、核能利用与核电站、辐射与辐射防护等内容。
沪科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沪科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2》的编写思路和特点王继珩(合肥市教学研究室230061)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选修系列3的第2个模块要求编写的,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束炳如与何润伟先生主编,是供选修理工科的学生使用的。
旨在通过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以及传感器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与电磁感应有关的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下面就教材如何落实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精神和要求等方面,谈谈教材的编写思想和采取的措施一认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梳理编写思路电磁感应现象展示了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交变电流是生活和生产中最常用到的电能形式;传感器则是生活和生产中各种测量、控制所不可缺少的元器件。
学习这些内容时既要重视它们的理论意义,又要重视其社会应用的意义。
本模块内容传统上都安排在高中二年级的教材中,是电磁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在物理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和选修第3系列第1模块中,已基本学习了力、运动、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等方面的知识,本模块内容的学习将使学生对电磁学方面的认识更加全面一些,特别是前面各模块所学的知识可以在本模块相关部分得到综合反映,对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历来都是很重视的,也极受学生的青睐。
有鉴于此,我们编写教材的思路是:在教材的内容结构上,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引入,以电磁感应的两个基本定律为核心,先探究电磁感应的理论基础,而把交变电流、发电机、高压输电和变压器等作为电磁感应的应用“案例”来学习。
这样做的好处是突出了重点,学生易于把握,同时从整体上比较强烈的体现了科学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也体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让学生体会STS精神。
传感器内容在此模块中较为独立,教材采取的方法是:主要探究传感器的一般原理,关注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同样体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方案》
物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方案》等文件的精神,结合我省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对我省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根本目的,从浙江高中教学的实际出发,以逐步深化、逐年推进为基本策略。
坚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体现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关注物理学科与科技、社会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促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实施课程三维目标的基本原则(1)、融合原则。
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来实现的,教师在实施时不要将三维目标割裂开来,要力求三维目标的融合。
(2)、渐进原则。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都是有层次的,教师在实施时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
(3)、差异原则。
虽然任何知识的教学都具有实现三维目标的价值,但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三维目标的要求并不是均等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区别对待,有所侧重。
三、课程设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结构框图如下所示:考虑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省决定在实验第一阶段只设置文、理二个系列.全体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物理必修1和物理必修2的学习后,获得4个必修学分,接着文科与理科学生分别选修一个模块(选修1-1和选修3-1),完成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
对于文科学生还可自主决定是否选修1-2模块,对于理科要参加高考的学生,还必须继续选修3系列中的三个模块(选修3-2、选修3-4和选修3-5),可自主决定是否选修3-3模块和物理实验专题及物理专题研修。
由于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严谨和连续性,我们认为应该对学生学习选修课的四、教学建议1、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观察与实验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
(高中物理)沪科教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沪科教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1》的编写思路和特点沪科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物理3-1》,是按照《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衶,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编写的。
教科书力图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对选修模块的要求,表达课程改革的理念,认真貫彻和完成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内容和任务,以实现整体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将电场、磁场和电路三个方面的知识,按照其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论证两条主要途径,构建成“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与示波器〞、“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磁场与盘旋加速器〞五章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与编写思路教科书比较完整,系统地展示了电磁学中“场〞和“路〞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论证和实验探究两条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主动地索取知识,训练技能,在探索知识与训练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比较好地表达了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要求。
本模块的编写思路是以“电场——电路——磁场〞为线索,根据课标要求,将“场〞和“路〞两个方面的根底知识,按照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理性思考和观察实验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完成的。
如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就是以电场知识为核心展开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就是以电路知识为核心展开的,第五章内容就是以磁场为核心展开的。
本模块的编写特点主要有:1、精心设计学习背景,寻找理想的呈现和展开学习内容的载体,如“闪电雷鸣〞、“示波器〞、“多用表〞、“印刷电路和集成电路板〞“费米实验室的盘旋加速器〞等;2、在强调观察实验方法指导的根底上,突出理性思考过程中各种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如理想模型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形象描述方法、比较、比值和类比的方法等等。
3、在观察实验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设计相关的问题,采用问题点拨和问题串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符合逻辑地分析并开展交流与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课程标准设计框图课程标准设计框图:课程结构及课程模块说明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本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
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课程结构框图如下。
在本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模块设置中,有以下基本思考。
(1)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中,学生通过对物体运动规律、相互作用、能量等核心内容及相关实验的深入学习,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为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做准备。
(2)本课程不仅通过选修模块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而且还在必修模块中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机会。
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学习后,已获4个必修学分,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可以通过选学后续课程获得。
(3)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选学有关内容。
学生最好参照“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的顺序选择课程,以便循序渐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也可以跨系列选学相关模块,根据需要决定学习某系列模块的先后顺序。
(4)本课程是为大多数高中学生发展设置的国家课程,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我们建议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如“物理实验专题”、“物理专题研修”等,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等。
2.课程模块说明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无论哪一组模块,不仅含有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行为动词说明** 《标准》中有的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简单”等词,其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低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课程总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课程具体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2.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4. 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
高中学生应该在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中达到共同必修模块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
共有物理1和物理2两个共同必修模块,共4学分。
本模块是高中物理的第一个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
本模块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
要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受到熏陶。
本模块划分为以下两个二级主题:·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一)运动的描述1.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例1 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例2 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3 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4 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5 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活动建议(1)通过实验研究质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从中了解空气对落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讨论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1.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例1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振动等)。
例2 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秤,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3 研究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在不同夹角时的合力大小。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