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D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全盘西化论胡适根本西化论2、容闳《西学东渐记》3、科学哲学4、哥伦比亚杜威《先秦名学史》5、中国哲学的史在中国的哲学史6、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7、张君劢人生观8、性体中国哲学牟宗三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10分)1、①②④2、①③④3、①4、④5、①②③6、①7、②③8、③9、②③10、①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广义上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

(2分)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3分)2、充分西化“充分西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化思潮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主张,其代表人物是胡适。

(1分)胡适曾主张全盘西化,但这只是他的出发点,或手段。

其目的其实是通过中西文化的碰撞来打磨改造确立“中国本位文化”。

所以其所主张的“全盘西化”并非百分百的西化,而是“充分西化”。

(3分)其立论的基础是“文化惰性论”。

(1分)3、觉解觉解,是冯友兰人生哲学核心概念之一(1分)。

解是指了解,觉是指自觉,觉比解更进一步。

(2分)了解是一种活动,自觉是一种心理状态。

(1分)我们对人生意义的了解,有赖于我们觉解程度的深浅。

(1分)4、两层存有论是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1分)在存有论的领域,牟氏从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别出发,提出了两层存有论:无执的存有论与执的存有论。

(2分)牟宗三将佛家消极意义的“执”转为积极意义的“执”,认为在无执的存有境界,执是不存在的,而在执的存有论中,执是绝对需要的。

两层存有并非隔绝的,而是可以通过“坎陷”来沟通。

(2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1)政治意义:五四运动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中国哲学史题库

中国哲学史题库

中國哲學史(三)期末試題題庫周敦頤(濂溪)一、試分析區別周濂溪所著〈太極圖說〉中所依據之儒家與道家思想。

二、試闡釋周濂溪《通書》中的本體論與工夫(修養)論思想。

三、試說明周濂溪《通書》面對佛教的挑戰,如何融合《易傳》的「乾元」與《中庸》的「誠」,為宋明理學建立了本體宇宙論的堅固理論基礎?四、周濂溪《通書》主張:「幾善惡」,朱子釋之云:「幾者,動之微;善惡之所由分也。

蓋動於人心之微,則天理故當發現,而人欲亦萌乎期間矣。

」請闡釋其道德義涵並加以評論。

邵雍(康節)一、試說明邵雍「元會運世」之歷史生滅觀及世界觀,並評論之。

二、何以說邵雍是心學?理學?觀物之學?試說明其理由。

三、試舉一生活實例說明邵雍〈觀物內篇〉「以物觀物」的認知意義與修養工夫。

張載(橫渠)一、張橫渠的〈西銘〉如何開發儒家的「仁」的精神境界?二、試闡釋張橫渠「虛氣相即,神化一體」的本體宇宙論。

三、張載如何批評佛教存有思想?試評論之。

四、張載之「成性」思想如何承傳自《易傳》而發揮之?五、張載〈大心篇〉如何表現其心學色彩。

六、張橫渠如何開發儒家「成德之學」「德性所知」之道德理性?你認為張橫渠的心性論是否能充分開顯儒家哲學之道德主體性?程顥(明道)、程頤(伊川)一、明道主張:「天下善惡皆天理」,如何能成立其說?請嘗試闡釋其原由並評論之。

二、明道之〈定性書〉或〈識仁篇〉對於現代人生或現代社會可能有何正面意義?請擇一闡釋之。

三、試比較明道與伊川對於儒家所論「仁」的涵義之闡釋有何不同?四、試比較明道與伊川對於儒家所論「敬」的涵養工夫之講求有何不同?五、試說明伊川如何創造性地詮釋《論語》:「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並評論之。

六、試評論伊川「理/氣」,「性/情」,「仁/愛」、、每每形上形下「同一整體而體用二分」之思想型態對於儒家思想義理的開展有何意義?七、試評論伊川「涵養須用敬」與「進學在致知」並重的修養論有何現代意義?。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中国哲学史自个儿整理,全靠编,挑选背,请给我点赞一、孔子的仁学思想内涵: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中最全然的有三条:一是“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忠恕”之道。

1.孔子所谓的“爱人”,一方面是讲,人是最重要的,因而应当“爱人”。

另一方面是讲,在社会日子中,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彼此相亲恩爱。

总之,人人都应该做到“己所别欲勿施于人”,人们之间相安无事,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2.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算是约束自个儿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说的是“仁”和“礼”的关系。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也是孔子思想体系中很重要的概念,包括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3.“仁”的精神具体贯彻于行动,算是“忠恕”之道。

所谓的“忠”是从积极的方面来讲的,也算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个儿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脚,也要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脚;所谓“恕”从消极方面来讲,算是“己所别欲,勿施于人”,即自个儿别情愿的事,也别要强迫他人同意。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规范人们的伦理道德。

意义:1.孟子以仁进展为仁政,要求统治者别要过分剥削使老百姓能保持一定的日子水平,2.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非常大的妨碍,很多清官良吏在推行他们那些有利于社会进展的改良政策时遵循的算是仁政的主张3.孔孟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信条,成为中国历史上许多民族英雄的精神力量。

特点:其特点一是突出强调从政治的角度明白仁,即惟独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定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干叫做仁。

周礼是建造在宗法制度“亲亲”的基础上,因此他很重视孝、悌,强调培养人们具有孝悌的品德是最基本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其特点二是为仁由己而别由人,即具有仁的德行的行为是自觉、主动的。

孔子强调实行仁的自觉性,目的是要人们自觉地去使自个儿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

其特点三是仁的行何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的符合周礼,这是说仁的品德的全面性,也是讲仁是一具人的日子的最高准则,是一具人的世界观的全面修养的成果。

中国哲学史作业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作业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作业及答案《中国哲学史》期末作业及答案1.荀子的性恶论(1)荀子反对孟子宣扬的天赋道德观念的“性善论”,提出了与之相对的“性恶论”。

(2)荀子以自然资质为“性”,认为“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

这种天就的、自然禀得的性与欲相连,是恶的,所以人生来就好利、嫉妒、喜声色等。

人性是恶的,若顺其自然发展,就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争夺、残杀,导致社会混乱。

(3)“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观。

荀子明确了“善”“恶”的含义,认为“善”即是一切行为都符合封建的道德规范,服从封建礼仪制度,“恶”即是破坏封建统治秩序。

正因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才需要圣人去引导、教化。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有“善”是人为的结果。

人的本性只是一种原始的质朴材料,而人为则是用礼仪道德加工后的成品。

没有礼仪道德的加工,人的本性也不能变得完满美好,圣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把“性”和“伪”很好地结合起来。

“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

(4)“所积而致”的成圣之道。

荀子认为道德的最高要求便是“成圣”。

他认为在天生的情性方面,君子与小人无异,君子之所以能成圣,在于后天的努力。

荀子在强调要努力修习“成圣”的根本途径的同时,也强调了以礼义去导化百姓的巨大作用。

(5)荀子的性恶论仍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又企图把它说成是具有超阶级性的。

2.荀子的认识论(1)荀子认为“形具而神生”,即先有人的形体,然后才有人的精神活动。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依赖于“耳目鼻口形”和“心”等器官。

肯定了人具有认识能力,客观事物可以被认识,“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可知论)(2)他肯定了知识、才能来自客观,人只有与客观事物相接触才能构成知识和才能。

他把认识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通过感觉器官与客观事物相接触,获得初步的认识,并重视经验知识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次,通过“心”的思维作用,对感官得到的初步知识加以综合、分类、整理。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
B)“元气”的聚散分合,构造了自然万物的生灭变化。由元气凝聚而成的万物和人,有生有死,而元气却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存在的,人和物的生是由于气的凝聚,人和物的死是由于气的消散。
C)“气”的厚薄精粗的差异,构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万物。王充还从元气一元论的观点出发,解释了元气产生的具体事物为什么千差万别,形态各异。人由元气构成,所以高矮胖瘦也是因为禀受的元气不同而形成的。
3.简述孟子的政治哲学
1)政治上: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
A)民贵君轻论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这说明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这也是他仁政思想的核心。也是他认为政治权运作是否成功的基本尺度。
B)暴君放伐论
孟子坚决反对一切暴政,他明确提出对不施仁政的暴君,可以不服从,而且还可以推翻他的统治。
15致虚守静:要认识道,应该使内心清静,虚寂达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各种事物尽管复杂纷纭,但是循环往复总是要回到本始状态,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道。
16名于天人之分:这是荀子的观点,天是自然之天,人可以制天、胜天,这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天与人各有各的职能和领域,互不干预
17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时代变了人们所需要处理的问题就会发生变化,要处理的问题发生了变化也必然让人们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发生变化。
23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
24尚贤:打破贵贱界限,从各个阶层中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委以重任,任人唯贤
25尚同:只希望人们的意愿逐层统一于人们推举出来的首领,最终达到天下之百姓皆尚同于天子
18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民族地域都可以接受教育。在教育对象上不分民族地域和国别,不论贵贱与尊卑,只要虚心求教都一视同仁,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五行:构成自然界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在《上书*五行》中记载。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2、仁3、中庸:不走极端,稳定不变,是一切事物的道,是维护孔子的道的方法,要求不偏不倚。

4、小国寡民:政治理想,国要小,民要少,使人民重视生命,老死不相往来,鸡犬相闻5、玄览:老子哲学中的一种直觉方法。

《老子》第十章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6、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

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

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7、非攻:墨子的思想,不应该发动侵略战争,这是墨子的一种战争论8、四端:孟子的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四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人人都有,与生俱来9、坐忘:这是庄子体道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要彻底忘掉精神和肉体,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10、“性三品”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是讲人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种又包含不同的人,人通过教化可以向善,不教化便会向恶。

韩愈也有过这样的说法11、谶: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一种预言12、纬:儒生用阴阳五行直说解释儒家经典13、得意忘相:王弼用来解释周易的说法,意思是说理解了意思,卦象也可以忘记14、涅槃: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无私无欲,不拖累生命15、不真空:显示中并非是没有,而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存在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什么都没了,是一种不真实的有。

16、重玄:对有和无进行排斥,二者皆不执著,还不能执著这种执著17、唐佛的中道:三论宗的思想,世间万物在世俗人眼中和在佛眼中看到的不一样18、一心三观:一心能观中假空三谛。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位思想家主张“性善论”?()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陆九渊4、以下哪一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A 理在事先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存天理,灭人欲5、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6、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论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7、“天地之化日新”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魏晋南北朝D 隋唐时期9、以下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宇宙生成论的著作?()A 《周易》B 《老子》C 《庄子》D 《淮南子》10、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是______时期。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和“______”。

3、《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______篇。

4、法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玄学的主要论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宋明理学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派别。

7、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概念,最早见于______。

9、佛教的基本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道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位哲学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是指什么?A.规律B.道德C.理念D.自然3、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下列哪位哲学家主张“无为而治”?A.孔子C.庄子D.韩非子4、下列哪一部著作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5、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誉为“理学大师”?A.周敦颐B.张载C.程颢D.王阳明6、“五行学说”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B.孔子C.庄子D.邹衍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学说”所包含的内容?A.金生水B.水生木C.木生火D.火生土8、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是指什么?A.万物的本原B.宇宙的中心C.天地万物发展的总规律D.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9、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性善论”?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0、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最晚的一部重要著作?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荀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请简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12、请简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知行合一”思想。

一年级数学入学考试试题一、我会填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3,(),(),(),1,2,3,4,5。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2个苹果重500()。

3、我会算。

4+()=10-()二、我会选。

1、下列哪个数字是偶数?()A. 17B. 19C. 28D. 342、下列哪个图形是三角形?()A. B. C. D.三、我会判断。

1、一个苹果重100千克。

()2、9+8=17()3、下列哪个是轴对称图形?()A. B. C. D.四、我会解决问题。

1、小华有6个气球,小红有4个气球。

小华给小红几个气球,他们两人的气球一样多?2、补充问题:我们班有男生36人,女生48人。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1、名词解释合同异正确答案:惠施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事物之间的统一性,与离坚白相对。

《庄子•秋水》:“合同异,离坚白。

”《庄子•天下》所列惠施历物十事的第五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江南博哥)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揭示事物同异关系的相对性,从而否认同和异概念的确定性,把同和异合二为一,引伸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结论。

合同异的著名论题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等。

2、名词解释本性即佛正确答案:慧能认为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或称本心。

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是因为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慧能强调的是,佛性是人的唯一本性,人性就是佛性,佛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本性,所以他说“佛向性中坐,莫向身外求”。

佛和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觉与不觉,佛并不在遥远的彼岸世界,而在个人的心中。

3、名词解释合二而一正确答案:语出方以智《东西均•三征》:“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

凡有动静往来,无不交轮,则真常贯合,于幾可征也。

”用其概括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强调“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两间无不交,无不二而一。

”4、问答题简述墨子的认识论正确答案:墨子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倾向是经验论,但对于理性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

1墨子肯定了人们的认识只能来源于人们的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客观实际;2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首先把“名”“实”问题提到了认识范围,并做了唯物主义论证。

墨子认为,“实”是第一性的,“名”是反应实的,是第二性的,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3墨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立场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问题。

判断利害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墨子认为这个标准有三个:第一个标准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第二个标准即“下元察百姓耳目之实”。

第三个即“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4与认识论相联系,墨子在逻辑思想上首先提出了“类”、“故”的概念,作为明辨是非,审察异同的方法。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察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察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查复习(本课程期末考试方式为考查,拟出四道题,每题25分,每题答300字左右,开卷考试。

复习范围主要掌握下列四个人物的思想:孟子、张载、朱熹、王阳明。

参考内容如下:1、孟子的仁政学说。

2、孟子的性善论。

3、孟子的良知说。

1.孟子的仁政学说(1)孟子反对严刑峻法,主张通过“井田制”的形式来推行封建制度。

即国家把土地分给各级官僚地主,然后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

这种“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的主张,称之为“制民之产”分配给农民固定的土地,使他们“使徙无出产,固定在土地上。

孟子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并把这种“制民之产”的“仁政”描绘成一种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2)在政治上,主张采用“以德服人“的颁发,把仁义放在第一位,反对功利。

使人们从思想上自愿地为统治者效力,企图以宗法观念,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

(3)反对墨子的“兼爱”思想和杨朱的“为我”思想,认为,讲“兼爱”会破坏以孝、悌为基础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而讲“为我”则会无视君主,破坏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

既不仁,且不义。

(4)在一定程度上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求统治者给人民一定生活上的满足,重视人民。

(5)“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孟子的性善论(1)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一种最基本的共同天赋本性,即“不忍人之心,或说“恻隐之心”,它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

除此之外,人生来就有的天赋本性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即是说人最基本的四种道德品质仁、义、礼、智、是从这四种天赋的“心”发端的,也可以说就是这四种心。

这些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并非外部强加于人的。

因此,任性是善的,人而不善,那是由于他舍弃了这些本性。

(2)人要达到这些道德的标准,根本在于“反求诸己”。

注意主观的反省,保存天赋的那四种“心”。

若违背了封建道德,就应闭门思过,努力吧这些“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谓之“求其放心”。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1、名词解释一念三千正确答案:一念即一念心,三千指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

智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这是说,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中,这是因(江南博哥)为三千同一性故,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

2、名词解释精气正确答案:指一种精灵细微的物质。

《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管子•内业》:“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还认为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后来思想家一般把精气看作是一种构成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东西。

王充《论衡•论死》:“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

”戴震《原善•绪言下》:“知觉者,其精气之秀也。

”3、名词解释四端正确答案:孟子的用语,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理、智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是孟子说明天赋道德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正是由于“四德”是由“四端”发展而来,而“四端”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仁义理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可见,孟子是一个先验道德论者。

4、名词解释大用流行正确答案:1冯友兰用以指理表现为实际事物的过程。

“道体之本然,即是大用之流行。

”又认为,“一切事物,均经成盛衰毁四个阶段。

旧事物如此灭,新事物如此生。

如此生生灭灭,即是大用流行。

大用流行,亦称造化。

”(《新理学》)2.熊十力用以指世间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不断变化的过程。

“这种物质现象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说为大用流行。

”宇宙为一切大用之总名,万物即大用所现翕辟、生灭的迹象,“即体即用,即用即体”,故“万物与大用本来不二。

”“宇宙万象,唯依大用流行,而假施设。

故一切物,但有假名,都非实有。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D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在现代中国的西化思潮中,有代表性的文化主张主要有:陈序经的(),()的充分西化论,张佛泉的()。

2、我国近代海外留学第一人是指(),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是()。

3、新文化运动中,科玄之争的焦点是()与()的关系问题。

4、胡适博士毕业于美国()大学哲学系,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他的博士论文题为()。

5、金岳霖在对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的《审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下面这一问题,即所谓“中国哲学史”是()还是()问题。

6、贺麟反对以科学化儒家思想来作为儒家思想新开展的途径,在他看来,儒家思想的一些重要概念,都可以循()、()、()的思路进行重新诠释,从而实现儒家思想在现代的新开展。

7、1923年,()在清华学校作()演讲,由此挑起了科玄之争。

8、《心体与》、《智的直觉与》,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作。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10分)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近代概论》一书中,从文化的三个递进层次十分精辟地概括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思想认识的发展进程,这三个层次是:()()()①器物②制度③哲学④文化2、下列属于严复翻译的著作有:()()()①亚当斯密的《原富》②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③斯宾塞的《群学肄言》④约翰穆勒的《穆勒名学》3、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体”和“用”各是什么意思?()①体是指中国的封建纲常,用是指西方的科学技术②体是本体,用是现象。

③体是形体,用是功用。

④体指中国思想,用指西方思想。

4、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的是:()①打倒孔家店②宣扬民主与科学③文学革命④文化革命5、蔡元培在为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所作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特点有:()()()①证明的方法②扼要的手段③平等的眼光④精深的研究6、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的基础概念是:()①意欲②调和③意识④生命7、熊十力《新唯识论》从文言本到语体文本的转变标示着熊十力思想发展阶段的转变,关于这种转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②从“新佛家”到“新儒家”③从援儒入佛到归宗于儒④从推崇儒学到儒佛兼综8、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对象是:()①经验②实际③真际④反思9、下列对金岳霖“道是式-能”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①能即能量②道是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③能是事物中不是任何相的成分④式指形式10、下列哪部是成中英的作品:……………………………………………()①《论中西哲学精神》②《中国文化之花果飘零》③《人文精神之重建》④《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西学东渐2、充分西化3、觉解4、两层存有论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2、简述张君劢对人生观之特点的看法。

《中国哲学史考试期末》

《中国哲学史考试期末》

《中国哲学史考试期末》————————————————————————————————作者:————————————————————————————————日期:中国哲学史教程名词解释 (1)简答 (4)一、试述孔子仁学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4)二、《老子》哲学的辩证法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局限性? (4)三、简述孟子的性善论。

(4)四、试述庄子的道论。

(5)五、试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

(5)六、试析荀子“明与天人之分”的含义。

(5)七、韩非是如何论述法术势的相互关系的。

(5)八、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宇宙图式论。

(6)九、谈谈王充对虚妄之说的批判。

(6)十、《庄子注》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6)十一、什么是“六相圆融”? (6)十二、禅宗“顿悟”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十三、简述李翱《复性书》的主要内容。

(7)十四、试述刘禹锡的“天人感应”的理论。

(7)十五、张载关于心与性的看法是什么? (7)十六、试述朱熹关于理气之辩的观点。

(7)十七、简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学说。

(7)十八、简述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含义? (8)十九、简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启蒙思想。

(8)二十、试述王夫之对“理气之辩”的总结。

(8)二十一、试述严复对中西哲学所做的比较。

(9)二十二、简述冯友兰新理学的本体论体系。

(9)分析说明 (9)论述 (10)一、谈一谈你对孔子关于“礼”的学说的看法? (10)二、谈一谈你对老子关于“道”的思想认识? (10)名词解释1.【反者道之动】①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存在普遍的矛盾,“反”揭示了万事万物和“道”变化的原因和动力,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自己的运动自己的变化。

②反:一方面指对立相反,对立转化的规律。

另一方面指:循环运动的规律。

也就是“道”自身的循环运动,并同时推动万物运动的作用,也就是事物以对立相反的方式而返本复初。

③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从反面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察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察试题及答案

2014年《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查复习(本课程期末考试方式为考查,拟出四道题,每题25分,每题答300字左右,开卷考试。

复习范围主要掌握下列四个人物的思想:孟子、张载、朱熹、王阳明。

参考内容如下:1、孟子的仁政学说。

2、孟子的性善论。

3、孟子的良知说。

1.孟子的仁政学说(1)孟子反对严刑峻法,主张通过“井田制”的形式来推行封建制度。

即国家把土地分给各级官僚地主,然后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

这种“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的主张,称之为“制民之产”分配给农民固定的土地,使他们“使徙无出产,固定在土地上。

孟子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并把这种“制民之产”的“仁政”描绘成一种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2)在政治上,主张采用“以德服人“的颁发,把仁义放在第一位,反对功利。

使人们从思想上自愿地为统治者效力,企图以宗法观念,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

(3)反对墨子的“兼爱”思想和杨朱的“为我”思想,认为,讲“兼爱”会破坏以孝、悌为基础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而讲“为我”则会无视君主,破坏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

既不仁,且不义。

(4)在一定程度上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求统治者给人民一定生活上的满足,重视人民。

(5)“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孟子的性善论(1)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一种最基本的共同天赋本性,即“不忍人之心,或说“恻隐之心”,它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

除此之外,人生来就有的天赋本性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即是说人最基本的四种道德品质仁、义、礼、智、是从这四种天赋的“心”发端的,也可以说就是这四种心。

这些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并非外部强加于人的。

因此,任性是善的,人而不善,那是由于他舍弃了这些本性。

(2)人要达到这些道德的标准,根本在于“反求诸己”。

注意主观的反省,保存天赋的那四种“心”。

若违背了封建道德,就应闭门思过,努力吧这些“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谓之“求其放心”。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十一 - 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网站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十一 - 中国哲学史精品课程网站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十一一、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目后面。

每题2 分,共20分)1.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有()A、天人合一B、主客二分C、本体论与伦理学高度统一D、注重辩证逻辑E、注重形式逻辑2、《老子》一书又称为()A、《鬼谷子》B、《道德经》C、《南华经》D、《道德真经》E、《太极图说》3、王弼的主要哲学观点是()A.崇有论 B.独化论C.贵无论 D.心无论E.本无论4、下面的观点哪个是郭象提出来的()A、全真保性B、各自性足C、名教即自然D、名教出于自然E、越名教而任自然5、《崇有论》的作者是()A、王弼B、嵇康C、阮籍D、向秀E、郭象6、佛教哲学的“四谛”是()A.真假空中 D、贪嗔痴忍B.真假空幻 E、地水火风C.苦集灭道7、佛教的“五蕴”是指()A.色受想行识 D、阿赖耶识B.眼耳鼻舌身意 E、万法唯识C.末那识8、墨子哲学中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是()A、学思结合B、效验C格物致知 D、是非无定质E、三表法9、下面这些观点哪些是属于老子的()A、仁爱B、小国寡民C、柔守弱D、无为而无不为E、坐忘10、魏晋时期的“三玄”是()2A.《鬼谷子》 B、《庄子》C、《列子》D、《周易》E、《老子》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自己的判断打√或打×。

每题2 分,共20分)1、天人相分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2、庄子主张小国寡民。

()3、《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

()4、王充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5、王弼的哲学思想充满了科学的精神。

()6、老子哲学主张兼爱。

()7、佛教四大皆空的四大是指苦集灭道。

()8、墨子的三表说对王充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9、荀子的人性论是性恶论。

()10、董仲舒坚持天人相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 分)1、万物皆备于我2、元气3、以无为本4、四圣谛5、制天命而用之四、简单问答(每题8分,共24 分)1、董仲舒天人感应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庄子相对主义哲学主要思想有哪些?3、简述墨子的三表学说。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库四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库四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库四1、问答题试述朱熹关于理气之辩的观点。

正确答案:1、朱熹的“理”有三层意思:一是物之“所以然之故”或物之“所以为是物者”;二是物之“所当然之则”;三是物之必然即“自不容己”者。

朱熹认为(江南博哥),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当然之则”,而人的活动的准则也应有客观必然性。

“理”作为“所以然之故”既是动力因,又是目的因。

2、程朱把理看作是宇宙的最高本体,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永恒性等特征。

2、名词解释道南指觉正确答案:在修养工夫方面,杨时十分重视未发的体验,强调静的方法,认为在一种特殊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内向的直觉体验,以体验道心,并保持之,人就可以实现道德境界,这一工夫被称之为道南指觉。

3、名词解释礼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规范与礼仪的总和。

4、名词解释环中正确答案:环,体圆而中空,立于环中,可以周转贯通。

意喻道的枢要。

《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

”郭象注:“夫是非反复,相寻无穷,故谓之环,环中,空矣;今以是非为环而得其中者,无是无非也。

”庄子认为人对是非进行无休止争论,好像环之无端一样。

只要把握住道的枢要,犹如把握住环之中空处一样,才能应付无休止的争论。

5、名词解释絪缊正确答案:同氤氲。

原指一种孕育着动荡和矛盾的混沌状态。

《易•系辞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朱熹注:“絪缊,交密之状。

”后来被用来指万物本原混沌未分的气的一种运动状态。

张载《正蒙•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

”王夫之注:“絪缊,太和未分之本然。

”6、名词解释一阐提迦正确答案:梵文Icchantika的音译,亦译“一阐提”或“阐提”。

意为“不具信”、“断善根”。

指被认为断绝一切善根的人。

《大涅盘经》卷五:“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援一切善法。

”对一阐提是否具有佛性,能否成佛,佛教内部有长期争论。

最新中国哲学简史试题

最新中国哲学简史试题
三法印:“三法印”是小乘佛教的三个基本教义,它的具体内容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民胞物与:张载认为,如果人们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性是与一切人一切物相同的,就会泛爱一切人一切物: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万物都是我的同伴。
理一分殊:万物各有其理,但在根本上,万物之理只是一个理。
二、简答题:
1、孔子“仁”的内容?
图1-1大学生月生活费分布三、论述题:
试析原始儒学、汉代经学、宋明理学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学更具有血缘基础,生发于亲情、伦理,尚未构成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7、你喜欢哪一类型的DIY手工艺制品?汉代经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儒学在先秦虽为“显学”,但仅作为诸子百家的一派而存在。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号称“经学”。
八卦: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六经:•《易》、《诗》、《书》、《乐》、《礼》、《春秋》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名教即自然:郭象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统治秩序,还把封建名教规定为人性中所固有者,他认为,服从名教就是服从天理自然的本性:
四谛:即“苦、集、灭、道”,“谛”是真实不虚之义,亦即佛教中四个最基本的道理或真理。
(1)克己复礼为仁
(2)孝、悌
(3)为仁之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1)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是循环的)
①一些相对立的事物和概念,都是互相依赖的关系。
②对立的一面,如果它的特点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表现出对立的另一面的特点。
③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
(2)弱者道之用(道的作用是柔弱的)
6、二程“存天理,灭人欲”?
(2)文化优势二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应该克服人欲,保持以天理为内容的本性,天理和人欲势不两立。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1、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释义和:和睦;同:苟同。

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所谓“和而不同” ,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泰而不骄 -- 解释:出处: 1《论语·尧曰》:“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 2. 《论语·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态度舒泰而不骄傲。

也指有地位、有权势后不骄傲。

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

2.四端、四德四端即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

四德即妇德:一切言行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妇女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女子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妇功:出嫁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做3、道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

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其本身。

1 最高实体范畴;道法自然——这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方法论。

2 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准则--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

4、心斋、坐忘“心斋、坐忘”出现于庄子。

是用孔子与其学生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修行方法。

“心斋”的原文是“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者,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

心斋就是抛弃了感官,用虚无之心去对待万物。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庄子》3.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普遍的爱与反对战争?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4.“知行合一”是哪位明代心学大师的核心思想?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5.“无为而治”是哪一学派的核心政治理念?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6.《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何?A. 儒家经典之一B. 道家经典之一C. 阴阳家经典之一D. 独立的哲学著作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A. 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B. 提倡格物致知C. 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理D. 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的培养8.“白马非马”的辩论出自哪位哲学家?A. 公孙龙B. 惠施C. 荀子D. 韩非子9.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10.“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中主要体现在哪个学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________是《道德经》的作者,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哲学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______。

3.“性善论”是______提出的,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可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4.“__________”是朱熹提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5.“__________”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的法则。

6.《__________》是荀子的著作,其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

7.“__________”是董仲舒提出的,认为天和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行为应该顺应天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C
一、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目后面。

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特点有()
A.天人合一D、注重辩证逻辑
B.天人相分E、本体论与伦理学高度一致
C.注重形式逻辑
2.墨子哲学中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是()
A.学思结合D、效验
B.格物致知F、是非无定质
C.三表法
3.魏晋时期的“三玄”是()
A.《鬼谷子》D、《庄子》
B.《列子》E、《周易》
C.《老子》
4.佛教哲学的“四谛”是()
A.真假空中D、贪嗔痴忍
B.真假空幻E、地水火风
C.苦集灭道
5.华严宗的四法界是指()
A.事法界D、事事无碍法界
B.理法界E、理事无碍法界
C.心法界
6.提出“无情有性”观点的是()
A.法藏D、玄奘
B.湛然E、窥基
C.惠能
7.张载的主要著作是()
A.《张子正蒙注》D、《太极图说》
B.《四书集注》E、《正蒙》
C.《大学解》
8.下面哪些观点属于二程()
A.天即理D、心即理
B.理先气后E、理依于气
C.理本气末
9.陆九渊对“格物”的理解是()
A.到那般所在D、实际接触物
B.正物E、减担
C.穷理尽性
10.戴震对理的规定有()
A.真理D、分理
B.条理E、整理
C.情理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自己的判断打√或打×。

每题2分,共20分)
1、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学说。

()
2、墨提出了性恶论的思想。

()
3、孟子的哲学思想是相对主义。

()
4、王充提出了重效验的理论。

()
5、郭象著有《崇有论》。

()
6、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是玄奘。

()
7、八识说是法相宗的主要思想。

()
8、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
9、王守仁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良知”。

()
10.王夫之坚持心外无理的观点。

()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克己复礼
2、天人感应
3、明心见性
4、心外无物
5、以理杀人
四、简单问答(每题8分,共24分)
1、荀子天人相分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述佛教的主要修持方法。

3、二程理气观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试论王夫之的道器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