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四章
统计学原理_李洁明_第四章__时间数列分析
![统计学原理_李洁明_第四章__时间数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7d260114791711cc791783.png)
熟练之后,可直接计算
时期与时点数列对比而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 例 为了测度某超市一线职员劳动强度,搜集了某超市2008年 部分时间营业额和一线职员人数资料(保留2位小数) 月 份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营业额(万元) 1150 1170 1200 1370 月末职员人数(人) 100 104 104 102
a1 a2 a3 an a a n n
30 32 29 28 31 36 25 30 (台) 7
例 某超市2008年6月1日有营业员300人,6月11日新招9人, 6月16日辞退4人,计算该超市6月份营业员平均数量。
af 300 10 309 5 305 15 a 304 (人) 10 5 15 f
统计学原理
a 一般地,相对数、平均 数可以表示为c (一般地,a和b是 b 总量指标;若分子为时 期指标,分母为时点指 标时,分母应该是 期平均数,以b表示),则相对数或平 均数时间数列序时平均 为 分子序时平均数和分母 序时平均数之比(按照 前面绝对数时间数 列序时平均的方法,分 别独立地求出分子序时 平均数和分母的序 时平均数),即 a c b ▼通常存在三种情况: 分子分母都为时期指标 分子分母都为时点指标 分子为时期指标,分母为时点指标
统计学原理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两个时期数列对比而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 例 某超市2008年第一季度营业额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时 间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计划完成营业额 250 360 600 实际完成营业额 200 300 400 计算一季度月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一季度计划完成程度)。
求该超市2007年9-12月平均职工人数。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b6db66be1e650e52ea99de.png)
111%
111%
113%
1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 决于( A)。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 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一.判断题部分 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 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 隔成反比。( × ) 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 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 )
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 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数 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数平均数计 算的结果相同。( √ ) 4: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 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
26、第一批产品废品率1%,第二批产品 废品率1.5%,第三批产品废品率2%, 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 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0%,则平均废品率 为(C)。
A、1.5% C、1.6% B、4% D、4.5%
27、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 %,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4.76% B、95.45% C、200% D、76%
A . 500 700 600 500 700 600 110 % 115 % 105 %
110 % 500 115 % 700 105 % 600 B . 500 700 600
110 % 115 % 105 % C . 3 10 % 15 % 5 % D . 3
2021统计学原理-《统计学》第四章 综合指标试题(精选试题)
![2021统计学原理-《统计学》第四章 综合指标试题(精选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7561efee06eff9aff8078e.png)
统计学原理-《统计学》第四章综合指标试题1、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反映了数据的________。
2、________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________。
4、不受极端值影响的集中趋势度量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________。
6、________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
7、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是________。
8、数据分布的平峰或尖峰程度称________9、计算比率的平均数一般用几何平均法,它实际上是各变量值对数的________。
10、Excel中计算中位数时选用的函数为________函数.11、某工厂13名工人某日生产零件数分别为(单位:件)10、11、13、11、14、11、12、11、15、16、12、12、13,则中位数为________;众数为________。
12、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是________。
13、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所对应的变量值即为_______________。
14、当平均数大于中位数时,数据呈_______________分布。
15、若一组数据的,则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16、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态系数为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18、假定一个总体由5个数据组成:3、7、8、9、13,该总体的方差为________。
19、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统计学原理第4章:数据特征的描述
![统计学原理第4章:数据特征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69b3ae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7.png)
第四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
某公司400名职工平均工资计算表 单位:元
按月工资 组中值 职工
分组
x
人数
f
x f
比重(%)
f
f
①
②
③ ④=②×③ ⑤=③÷ 400
1100以下 1000
60
60000
15
1100-1300 1200 100 120000
25
1300-1500 1400 140 196000
35
分组
职工 人数
f
x f
①
1100以下 1100-1300 1300-1500 1500-1700 1700以上
②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③ ④=②×③
60
60000
100 120000
140 196000
60
96000
40
72000
人数为权数
x x f f
544000 400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
3. 各种平均数的Excel操作
24/77
1. 集中趋势的含义
第四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
集中趋势是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
拢的倾向和程度
测度集中趋势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
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中心值 即:平均水平
▲
25/77
2. 集中趋势的度量方法
第四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
第四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
《统计学原理》(第3版)
第四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总量与相对量的测度 第二节 集中趋势的测度 第三节 离散程度的测度
2/77
第一节 总量与相对量的测度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f04275b14e852458fb57c6.png)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部分题目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题目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题目3: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数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题目4: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题目5: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题目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题目7: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之比,它说明了单位标准差下的平均水平。
()题目8:1999年与1998年相比,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一倍,这是比较相对指标。
()题目9:中位数与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用这两个指标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缺乏代表性。
()题目10: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题目11: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题目12: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题目1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题目14;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二.单项选择题题目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题目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题目3: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b0362ec281e53a5902ff10.png)
《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 D )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B )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D )。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PPT学习教案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f50ae514791711cd7917df.png)
(二)比例相对指标 (轻重工业比例)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 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量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第8页/共41页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三)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 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 表明同类实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第9页/共41页
第二节 相对指标
(四)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它和 其他相对指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强度相 对强指度标相以对双指重标计量另单一位个表有示联,系某是而种一性现质种象不复总名量同指数的标。现象总量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位置可以互换,因而有正指标、逆指标之分。 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水泥——(80/100)=80% 第二季度 生铁——(618/600)=103%,钢材—— (300/350)=85.71%
水泥——(180/200)=90% 2)求上半年(一,二季度合并)进货 情况, 解法同 上 生铁——(618+500)/(600+500)= 101.64% 钢材——(300+300)/(250+350)= 100% 水泥——(180+80)/300=86.67% 3)上半年累计计划完成程度执行情况 (计划 期一年 ,实际 期半年 ) 生铁——(618+500)/2000=55.9% 钢材——(600)/1000=60% 水泥——260/500=52%
统计学原理 第四章 统计指标
![统计学原理 第四章 统计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29376f6f8e9951e79b892758.png)
例如:合格率、计划完成程度、人口增长率等 复名数 (有单位) (复合单位): 例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平均单价(元/ 个)、人均产量(件/人)等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了解) 1、深入了解事物发展的质量和状况提供客观依据
2、提供了现象之间的比较基础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重点)
1、计划完成相对数 同一总体 内部之比 2、结构相对指标 3、比例相对指标 4、动态相对指标 两个总体 之间对比 5、比较相对指标
劳动时间单位
实物单位
1、用货币度量事物的数量。 2、具有最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 可表示总体规模和总体水平,但比较 抽象,甚至难以正确反映实际现象。 3、价值指标按计算价格不同分为: ①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 如:工业总产值是用报告期内销售产品 的实际出厂价格计算,反应现象实际水 平 ②不变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 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真实反映事 物发展的水平和规模
2、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粮食总产量、人口出生总 数、商品零售总额 人口数、企业数、商品库 存量、牲畜存栏数
时期指标
连续登记、汇总求得 可以直接相加 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成 正比
时点指标
间断登记取得 不具有可加性 数值大小与时点间隔 无关
• • • • • •
填空题: 按照时间状况来分(考虑可否加总): 时期 _指标 全年出生人数 ____ 时点_指标 耕地面积____ 时点 _指标 全国中等专业学校数____ 时期 _指标。 商店销售额 _____
考虑可否加总 考虑是否总量指标 • • • • 4、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工业增加值 B、在册职工人数 C、人均销售额 D、工资总额 E、出生人口数
ADE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综合指标(2)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综合指标(2)](https://img.taocdn.com/s3/m/b9e7f98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9.png)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综合指标(2)第四章综合指标第⼀节总量指标⼀、总量指标的意义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平。
其表现形式是绝对数,是⼀个有名数。
总量指标的作⽤:1、是从数量上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2、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实⾏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
3、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以及其他各种分析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的种类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值的总和总体标志总量:各单位含的单位数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包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点指标时期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采⽤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劳动量指标价值指标实物指标三、总量指标的计算第⼆节相对指标⼀、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相对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的结果。
相对指标的特点:把两个对⽐的具体数值抽象化,以集中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千分数百分数成数倍数、系数⽆名数有名数三、常⽤的相对指标1、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计划任务数实际完成数例、某企业产量计划规定本⽉的产量要达到200万吨,实际达到220万吨,问该企业的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如何?解:计划完成百分⽐%100?=计划任务数实际完成数%110%100200220=?=例、某企业成本计划规定甲产品的单位成本要降到50元/件,实际降到48元/件,问该企业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如何?解:计划完成百分⽐%100?=计划任务数实际完成数%96%1005048=?=例、某企业产值计划规定本年的产值要⽐上年增长10%,实际增长15%,问该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如何?计划完成百分⽐%100?=计划任务数实际完成数%5.104%100%101%151=?++=注意: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评价:收⼊收益性质的指标(⼀般规定应达到的最低限额),计划完成百分⽐⼤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于100%为没有完成计划;成本费⽤性质的指标(⼀般规定应达到的最⾼限额),计划完成百分⽐⼩于100%为超额完成计划,⼤于100%为没有完成计划。
统计学原理 第4章 指标法
![统计学原理 第4章 指标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d16c44312b3169a451a426.png)
划的完成情况又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两种方法。
1.水平法。
长期计划完成 长期计划末期(如末年 )实际达到的水平 100 % 情况相对数 长期计划规定的末期( 如末年)水平
以五年计划来说明这个问题
五年计划完成程度
五年计划末年实际达到的水平 五年计划中规定的末年水平
根据相对数来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例
某企业生产某产品,上年度实际成本为420元/吨,本年度 计划单位成本降低6%,实际降低7.6%,则:
1 7.6% 成本降低率计划完成相对数 100% 98.29% 1 6% ∴ 比计划多完成1.71%;
本题也可换算成绝对数计算: 计划 -6% ~ 394.8元/吨 [(1-6%) × 420] 实际 –7.6% ~ 388.08元/吨 [(1-7.6%) × 420] ∴ 388.08 100% 98.29% 394.8
引起质变的过程。
(2)利用结构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事物总
体的质量或工作的质量,反映人力、物力和
财力的利用情况。
恩格尔系数=
消费支出中用于 食品的支出
全部消费支出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 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 裕。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一利用平均指标可以了解总体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二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对若干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地区间进行比较研究三利用平均指标可以研究某一总体某种数值的平均水平在时间上的变化说明总体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四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五平均指标可作为某些科学预测决策和某些推算的依据总体标志总量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总数总体标志数值之总和简单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总数一简单算术平均数某机械厂某生产班组有10名工人生产某种零件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分别为45件48件52件62件69件44件52件58件38件64件
自考统计学原理第四章时间数列
![自考统计学原理第四章时间数列](https://img.taocdn.com/s3/m/dd04eec32cc58bd63186bd71.png)
8
2013-8-2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 水平分析指标
一、发展水平
在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叫做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可以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 均指标表现。 最初水平、中间水平、最末水平 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 基期水平:作为比较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 报告期水平:所分析研究的那个时期的发 展水平。
46
2013-8-2
a0 a0 x ... a0 ( x) n a0 a1 a2 ... an 整理化简得: x ( x) ... ( x)
37
201逐期增长量 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1 前期水平 a1 a0 a2 a1 an an 1 , ,..., a0 a1 an 1
38
2013-8-2
2、定基增长速度
累计增长量 定基增长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1 固定基期水平 a1 a0 a2 a0 an a0 , ,..., a0 a0 a0
2013-8-2
10
二、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 数。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有何区别呢? 第一,反映问题的时间概念不同,一个是 动态,一个是静态; 第二,计算依据不同。一个是时间数列, 一个是变量数列; 第三,计算方法不同。
2013-8-2
11
计算方法
82.91
17.60
92.11
23.12
108.32
41
二、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解释这两个指标的重要意义 平均发展速度说明现象在较长时间发展速 度变化的平均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说明逐年增长变化的平均程 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第四章动态数列
![第四章动态数列](https://img.taocdn.com/s3/m/9ddee0066c85ec3a87c2c5fe.png)
2.相对数数列: 由相对数指标指标形成的数列 3.平均数数列: 由平均数指标指标形成的数列
§4.1
动态数列的编制
三、 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 (一)编制目的:通过动态数列中指标各数值前 后的对比来观察现象的发展过程。 (二)编制原则 1、时期数列的时期长度或时点数列的时间间隔 应相等 2、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3、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 4、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一致
故
a 663.33 c 104.74% b 633.33
例2:某企业第二季度职工人数及产值如下
月份
产值( a ) 职工人数( b )
3
4
5
6
1150 650
1170 670
1200 690
1370 710
要求计算第二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劳动生产率c =产值/职工人数。而产值是 时期指标,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时间间隔等) 1170 1200 1370 a 1246.67 3 650 / 2 670 690 721 / 3 b 680 3 a 1246.67 故 c 1.83 (万元/人) b 680
平均增长量=40296/4=10074(万吨)
§4.3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时间序列:a0 ,a1 , a2 ,…, an
(一) 发展速度 1、发展速度: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的比
发展速度的计算 报告期水平 发展速度= 基期水平
报告期是基期的多少倍
a0 ,a1 , a2 ,…, an
i 1
例3:某农场某年生猪存栏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8月1日 10月1日 12月31日
生猪存栏
统计学原理 第四章 随堂练习题
![统计学原理 第四章 随堂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0b45fd1eb91a37f1115cdf.png)
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动态数列的指标数值只有用绝对数表示。 ( )
9.一个动态数列,如中问年份的递增速度大于最末年份的递增速度, 则按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大于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 展速度。 ( )
答案: 11.(3) 12.(3) 13.(4) 14.(4) 15.(1)
16.2009年某地区新批准73个利用外资项目,这个指标属于( ) (1)时点指标 (2)时期指标 (3)动态相对指标 (4)比较相对指标
17.如果要侧重分析研究现象在各时期的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则计 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应该是( )。 (1)算术平均法 (2)调和平均法 (3)几何平均法 (4)方程法
5.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1)100% (2)400% (3)120% (4)1 200%
6.假定某产品产量2009年比2004年增加了35%,则2009年比2004 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7.某厂5年的销售收入如下:200万元,220万元,250万元,300 万元,320万元,则平均增长量为( )。
3.把某大学历年招生的增加人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ຫໍສະໝຸດ 的动态数 列属于时点数列。 ( )
4.若各期的增长量相等,则各期的增长速度也相等。 ( )
5.最佳拟合趋势之最好的判断方法是用各条线yc与实际值y的离差平 方和∑(y—yc)2的大小来判断。 ( )
6.某企业产品产值同去年相比增加了4倍,即翻了两番。( )
10.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 )。 (1)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 (2)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 (3)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4)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三)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 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 表明同类实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 甲单位某指标值 比较相对指标 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比例指标与比较指标的区别?
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是:⑴子项与母项的内容不同,比 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的对比;比较相对指 标是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空间上的对比。⑵说明问题不同,比例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指标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以说明同类 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如:甲地职工平均收入是乙 地职工平均收入的1.3倍。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例题4: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103%,比上期增长5%,试 问产值计划比上期增长多少? 解:设本期产值为a1,上期产a0,值为计划数为an, 则据题意有:a1/ an=103%, a1/ a0=105%, an/ a0=101.94%
选C
第三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意义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
(一)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 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 指标。 各组(或部分)总量 结构相对指标 总体总量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能够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和现象的类型特征,如各 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二)比例相对指标 (轻重工业比例)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 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量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例题:某商场销售洗衣机,1999年共销售60000万台,年库存5000台, 则: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判断这两个指标两种方法: 从时间上(时期,时点) 从可加性上(6000是一个累计结果,而5000则是一次性的数据)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是按实物单位、货币单位和劳动量单位来计算的。 • 实物单位有:第一,自然单位,如学校按个计算,车辆按辆计算 等;第二,度量衡单位,如粮食按公斤计算;第三,双重单位,如 发电机按台/千瓦计算;第四,复合单位,如货运量按吨公里计算。 • 按实物单位计算的指标最大的特点是它直接反映产品的使用价值 或现象的具体内容,能具体表明事物的规模和水平,但指标的综合 性能较差,无法按实物单位进行直接汇总,不能反映总体规模和水 平。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分类
(一)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 • 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 前者是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唯一),后者是总体中各单位标 志值的总和(并存多个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标志总量不会独立于单位总量而存在。在一个特定的总体内,只存 在一个单位总量,而同时并存多个标志总量,构成一个总量指标体 系。 •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随研究目 的不同而变化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例1、某企业2013年某种产品单位成本为800元,2014年计划规定比2014年下 降8%,实际下降6%。企业2014年产品销售量计划为上年的108%,2013~2014年 动态相对指标为114%,试确定: ⑴该种产品2014年单位成本计划与实际的数值。 ⑵2014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⑶2014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多或少降低的百分点。 ⑷2014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以货币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又称为货币指标和价值指标。 按价值单位计量的最大优点是它具有最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 可以表示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但它脱离了物质内容。 实际应用中应将实物指标和货币指标二者要结合应用。
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单位即工日、工时等劳动时间计量的统计指 标。
四、总量指标统计的要求
对总量指标的实质,包括其含义、范围做严格的界定 计算实物总量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
第一节 总量指标
答案: B A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及其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 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相对指标的作用 相对指标为人们深入认识实物发展的质量与状况提供了客观 依据; 计算相对指标可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 进行更为有效地分析。 相对指标的数值可有有名数和无名数两种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 表现形式就是它的计算单位 相对指标一般表现为无名数,多以倍数(对比的基数定为1)、成 数(基数定为10)、百分数(基数定为 100)、千分数(基数定为 1000) 有名数表示强度相对指标数值,同时使用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 平均每人分摊的粮食总量:公斤/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解:以2013年的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数,根据2014年的计划百分比 和实际完成百分比可以计算出: ⑴2014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 800×(100%-8%)=736(元) 实际单位产品成本 800×(100%-6%)=752(元) 752 100 % 102 .17% ⑵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736
⑶1993年实际比计划少降低 6%-8%=-2%即2个百分点 1.14 100 % 105 .56% ⑷1993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1.08
例题1.某工厂1995年上半年进货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材料 单位 全年进货计划 生铁 吨 钢材 吨 水泥 吨 2000 1000 500 第一季度进货 计划 实际 500 500 250 300 100 80 第二季度进货 计划 600 350 200 实际 618 300 180
第三节 平均指标
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第四章 综合指标
主要 内容
1 2 3 4
第一节 总量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第三节 平均指标
第四节 变异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它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 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1.表现形式:总数,绝对数。如:工资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总成本等 2.总量指标的获得:数量标志的单位标志值汇总(累计相加)获得;品质标 志按同一标准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获得。 例如:对某小组进行统计,资料整理如下表: 姓名 1 2 3 4 5 6 性别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工资 700 800 850 900 900 950 总体的综合数量指标: 该组人数为 6人 该组成员 男4人 女2人 该组工资总额为: 700+800+850+900+900 +950=5100
试计算和分析:1、各季度进货计划完成情况 2.上半年进货完成年情况 3.上半年累计计划完成进度执行情况 解:1)求各季度(第一,第二)进货的完成程度(短期计划,计划数与实际数同期:应 用公式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第一季度 生铁——(500/500)=100%,钢材——(300/250)=120% 水泥——(80/100)=80% 第二季度 生铁——(618/600)=103%,钢材——(300/350)=85.71% 水泥——(180/200)=90% 2)求上半年(一,二季度合并)进货情况,解法同上 生铁——(618+500)/(600+500)=101.64% 钢材——(300+300)/(250+350)=100% 水泥——(180+80)/300=86.67% 3)上半年累计计划完成程度执行情况(计划期一年,实际期半年) 生铁——(618+500)/2000=55.9% 钢材——(600)/1000=60% 水泥——260/500=52%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五)动态相对指标 又称发展速度,表示同类事物的水平报告期(被研究的时期,又称 本期、现期)与基期(作为比较基准的时期)对比发展变化的程度。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用来检 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它以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 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来观察计划完成程度。
第三节 平均指标
计算公式为:
x
xf f
或 x x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
f
各组变量值 各组次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 各组次数
公式中,各组次数具有权衡各组变量值轻重的作用,某一组的次数越大,则 该组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反之越小。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 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是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其二是受次数分配值即各组 次数占总次数比重的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指的就是标志值出现 的次数或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在计算平均数时,由于出现次数多的标 志值对平均数的形成影响大些,出现次数少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形成影响小 些,因此就把次数称为权数。在分组数列的条件下,当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 数或各组次数所占比重均相等时,权数就失去了权衡轻重的作用,这时用加 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第二节 相对指标
(四)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用 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它和其他 相对指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强度相对指标 以双重计量单位表示,是一种复名数。 某种现象总量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 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 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位置可以互换,因而有正指标、逆指标之分。 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第三节 平均指标
三、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它的基本公式形式是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在实际工作 中,由于资料的不同,算术平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简单算术平 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1)简单算术平均数 适用于未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单位标志值和总体单位数, 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 计算公式为: x x n (2)加权算术平均数(在分配数列的条件下计算的) 加权算术平均数适用于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组的变量值和 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则可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