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当代人格心理学发展趋势论文
人格心理学论文2篇
人格心理学论文2篇人格,是指人的先天遗传与后天的环境相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形成的一种心理行为模式。
以下管理资源吧小编为你带来人格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人格心理学论文2篇1这学期《人格心理学》分成了上课的部分,自学的部分,做测试,开展活动四个部分。
不论是哪一个部分,我都有一些感受。
首先,从上课部分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还记得第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了人格的含义。
到底人格是什么?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忍为“人格”不能用简单的性格这个次来解释,也不能离开“性格”这个词。
我认为它包含了性格、特征、态度或习惯,将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人格。
而人格的不同,是因为每个人在行人一个稳定的人格之前经历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所以就有每个人不同的人格,并且每位心理学家就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每个心理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和观点。
而我们这学期就是对每个不同心理学派的观点、理论进行了解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我学到的就是我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与理解。
让我看待一件事和一个人都不会再那么片面。
虽然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并不觉得现在所学的可以解释自己的全部,而且在很多地方都与这些理论不符合。
我也认为这些学派或个人的观点理论在某种角度上来讲是不合理的。
因为只是根据自己的经历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而针对别人的看法而产生自己的观点,例如: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当然,我认为他的观点也过于偏激,但是后面的新精神分析基本都是建立在以反驳他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观点。
不过,也正是这样才使得后面对人格的研究显得愈加科学,到现在的人格理论变得愈加成熟。
这是我在上课部分所学到的知识的观点与感受。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让我们自己学习了一部分,这部分是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在这部分中,我发现自己的自学能力一般,我只能做到对知识观点的梳理,完全做不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不明白知识点之间孰轻孰重,那些该重点拓展延伸,哪一点该重点理解,我无从下手。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需求的提高,心理学在当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在科学研究、实践应用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趋势在当代社会,心理学已经成为了一门广泛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得心理学可以更全面地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例如,认知神经科学结合了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知识,通过研究大脑的功能和结构,揭示了人类的认知过程。
而临床心理学结合了心理学和医学,提供了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这种多学科融合的研究趋势将进一步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使其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
二、关注个体差异的研究趋势在过去的研究中,心理学往往以一种“平均主义”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个体差异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更加关注个体差异,探索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例如,性别差异的心理学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领域,通过比较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差异,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的心理特点。
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研究趋势将有助于制定更个性化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三、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关注人类的问题、疾病和负面心理状态。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积极情感、乐观态度和幸福感,旨在帮助人们提高自我满足感和生活质量。
这种偏向积极的研究趋势将使心理学摆脱以往的偏差,更加全面地关注人类心理的阳光面。
四、技术创新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当代的科技创新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大数据技术等的应用,为心理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工具和实践手段。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帮助人们处理心理创伤和恐惧症;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更全面地了解人类行为的规律;人工智能可以为心理咨询提供自动化智能辅助。
人格发展心理学范文
人格发展心理学范文人格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从婴儿期到成年期,逐渐形成独特个性的学科。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人格的形成过程以及对个体行为和情绪的影响。
这门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理论和研究,其中包括基因、环境、社会因素和自我认知等。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因素。
首先,基因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人的基因是其人格特征的基础。
例如,一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交行为等方面。
此外,基因还可以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对人格的一代代发展产生影响。
除了基因,环境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交环境等等。
这些环境可以通过塑造个体的行为和价值观,从而对其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被关爱、激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个体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的发展。
相反,一个缺乏支持和安全感的环境可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社会因素也对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和交往,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期望等因素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培养对于个体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形成的角色、身份和社会关系都会对其人格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个体的自我认知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观察、理解和评价。
人们的自我观念和自我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人格特征。
一个积极的自我认知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而负面的自我认知则可能导致自卑和焦虑等问题。
总的来说,人格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个体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基因、环境、社会和自我认知等多个领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格发展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不同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了解人格发展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提供指导和干预措施,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心理学以后的趋势
心理学以后的趋势
心理学未来的趋势是多元化和整合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人们对心理学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的心理学将更加关注跨学科的整合,将融合生物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从多个角度来研究和理解心理现象。
此外,未来的心理学也将更加关注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人们意识到每个人的心理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未来的心理学将更加重视个体差异,更加关注不同文化、性别、年龄、性取向等因素对心理现象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另外,未来的心理学也将更加重视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未来的心理学将更加重视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促进心理健康和提升幸福感上。
通过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手段,帮助人们建立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未来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将是多元化、整合性、关注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并更加重视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
随着这些趋势的发展,心理学将更好地为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做出贡献。
人格心理学论文
自我分析一直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希望能对其有所了解,这学期的通选课实现了自己一个小小的愿望,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包括人格心理学的定义、人格结构理论、用用特质流派分析人的性格等。
下次就用在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进行分析。
特质流派分析自己的气质:首先用物质流派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气质特征,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
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做出类似的反应。
课上讲到,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抑郁质、黏液质和胆汁质。
根据对这几种特质类型的了解,我觉得自己是比较倾向于粘液质类型的,因为我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主要表现是: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感情丰富,稳重含蓄,能够镇静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有时候显得被动,但大多数时候是主动的,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做事谨慎,不允许让自己犯多少错误,比较有思想,看待事物以辩证思想,能够比较成熟地处理各种事情。
喜欢和平宁静的生活,不太喜欢竞争,虽然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处于与他人竞争状况长时间坚持不懈。
气质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因此,我觉得自己的气质更多的是来源于先天即遗传基础。
环境对自己人格的影响:分析了自己的气质之后再来说明自己的人格特征,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制等先天禀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想用性格最容易来说明一个人的人格,它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后天环境对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下面就来说明我的成长环境对我人格的影响: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闻到的是农民那纯朴的气息,这也决定了我“老实、善良”的性格;乡下的生活比较艰苦,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能力和坚强的毅力。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概述: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
本文将探讨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研究趋势。
一、早期研究:人格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提出了人格特质的概念。
然而,直到20世纪初,人格心理学才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和分类个体的人格特征,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二、行为主义的影响:在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主导学派,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行为主义者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忽视了内在的心理过程。
这种观点导致了对人格的行为观察和实验研究的兴起,例如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研究。
三、人本主义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崛起,为人格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思考方式。
人本主义者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的主观体验,关注人的潜能和自我发展。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四、五大人格特质理论:20世纪80年代,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成为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式。
该理论提出了五个基本的人格特质维度,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这一理论在描述和预测人的行为和心理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被广泛应用于心理评估和职业选择等领域。
五、神经科学的发展:随着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人格心理学也开始关注个体的神经基础。
通过脑成像技术和神经生物学研究,人格心理学家探索人格特质与大脑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六、跨文化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研究成为人格心理学的新趋势。
研究者开始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特征和心理机制,探索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表现的影响。
这一研究方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共性和差异,以及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塑造作用。
七、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人格心理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
心理学论文3000字
心理学论文3000字摘要: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当代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由五大因素构成。
中医心理学也得出了阴阳人格理论。
整体心理学是从功能整体建立了心理学理论,真正揭示了人格的本质。
关键词:心理学整体心理学是在东方整体思想文化环境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现代心理学的优势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学体系。
它是以研究功能整体为基础,研究人的参照系与功能整体的关系,从而研究意识的起源与进化,研究意识的结构和自我的发展以及社会中人的本质等,和现代心理学相比,整体心理学有3个不同特点,完全的唯物论、整体思想和功能本体论。
由于定义的整体含义不一致,整体心理学与格式塔心理学本质上也不一样。
与中医心理学相比,是中医学在心理学上的继续发展和创新。
一、唯物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心理学上的主体地位,坚决否定一切唯心主义思想;意识、心理活动都是功能本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功能本体是物质高度发展下的人脑的结果,意识和心理活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形式;继承维果茨基的主体心理学的优秀思想,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客体关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这种关系的实现却离不开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东方整体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延伸发展,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心理的功能本身――本体,人的心理、思维活动的功能本身,在研究本体的功能、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心理,探索脑、本体、人格参照模式的相互关系。
世界观是一个心理学派的主导和灵魂,它决定了一个心理学的最终走向。
现代心理学则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意识形态、机械唯物主义或者其他唯心主义思潮下产生的,这种思潮下产生的心理学不可能是完善的,而且也会误导人们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它主导的心理学则可以科学的正确认识意识和心理的本质。
中医心理学必须由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走出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指导,才能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且指导人类未来的发展。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人格心理学是在心理学的框架内探讨理解人的行为、阐明人的本性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在心理学领域中,没有一个分支的范围有人格心理学那样广阔,它是交叉点最多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它以整体的人为研究对象,涉及人的复杂行为的许多方面。
它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成长,主要出现了六大流派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对人格理论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人格心理学科的发展来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昌盛时期。
早期的人格心理学家都是从实践领域里走出来的,虽然他们也做观察,但这种观察是初级的、不成系统的,他们大部分人的兴趣是在发展理论上而不是在数据上;他们在工作方式上,更多地带有主观思辨的特征。
第二阶段是对理论的反抗倾向,这种反抗持续至今。
一方面的原因是人格理论从一开始就是在争辩中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多是在反弗洛伊德的理论而起家的。
人们发现运用一些前人的理论与方法可能无法全面地解释人格现象;同时,当严谨的方法和数据的统计开始兴起时,人们开始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认为理论要经得起客观检验。
结果是当人格心理学家们觉得自己迈出了很有价值的一步时,其它学科的学者却对人格心理学不再有兴趣了。
第三阶段是将上述两种风格统合在一起。
人格心理学家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在复兴那种大胆的、整体化的、宽阔风格的同时,又不失在严格、完善的方法上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即理论要建立在实证发现的基础上。
大五人格的发展可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在当代人格理论的研究发展体现出了三种交融趋势。
一、人格理论的交融趋势在最近几十年里,人格心理学在研究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主要特色表现在研究的精确化、理论的小型化上;而在创造出新的、有广泛意义的理论上却显得薄弱。
从其发展趋势上来看,人格理论的研究范式经历了以下6种:精神分析论范式。
这是由弗洛伊德创立,其后由荣格、阿德勒和艾里克森等发展起来的。
该范式强调潜意识、性本能等人格动力的重要性。
其重要研究内容包括恋母情结、梦、焦虑、防卫机制、早期经验等对人格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把握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祝学术年会圆满成功!
祝全体同志身心健康!
作者单位;杨鑫辉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
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繁荣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研究,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相互结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探讨。②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③心理学的历史与心理学的新发展。④心理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
在本次学术年会期间,还将召开本届第一次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讨论专业委员会的整体工作计划和自身的组织建设;确定1999年学术年会的筹备事项;研究继续办好《心理学探新》刊物和《心理学探新论丛》等问题。欢迎全体同志对上述工作积极提出建议与意见。
我们的学术年会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举行的。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心理学会12个专业委员会之一,它担负着全国心理学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任务。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关于心理学发展一些整体理论观点的问题,涉及心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其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本专业委员会从上届起就专门设立了综合学术组,欢迎心理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同仁共同进行学术交流,这不仅扩大了学术交流的广度,而且增进了学术交流的深度。我们应当取得共识,坚持以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充满信心搞好心理学理论与历史的研究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科学的研究与学术交流,必须把握当代心理学发展的趋势。当前至少有下面三个趋势要引起注意:第一是综合化。科学由综合走向分化又上升到一种新的综合,心理科学也是如此。心理学各流派的尖锐对立早已消除,相互吸取、融合发展已占主导地位。国内外都有学者企望探索一种较统一的大心理观理论,尽管这种发展的前景尚难完全肯定。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的结合,出现了“一导多元”的方法学趋势。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长足发展前景很好,学者们还是呼吁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要重视人性的整体研究。在综合的趋势下,学习或借鉴外国心理学时,不要左右摇摆,而应立足本国博采众长,有批判的吸取。面对当前偏重西方心理学的倾向,应当加强苏俄心理学的研究与学习。第二是本土化,或叫中国化。广义的本土化心理学主要是指一种社会文化取向的心理学,所采用的概念、理论及方法要能切实反映本国民众的心理与行为,它适合每个国家的心理学。我国心理学的本土化或中国化,就是要抵制全盘西化,就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它与探求人类共同心理规律的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结合的。它既重视社会文化取向,又承认进化遗传取向,两者也是相互结合的。心理学的中国化,要求我们进行中国人的心理实验研究,要求有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量表和研究方法,要求继承和发扬祖国心理学的优秀遗产,也要求我们学习和借鉴欧美苏俄等外国心理学一切有益的东西。第三是实用化。我们认为应用与普及是心理学发展的生命力,心理学应当面向社会生活,基础研究的成果要应用到社会实践领域中去。心理学告诉人们,强调实用的机能主义战胜了主张纯科学的构造主义,昭示了心理学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才能有新发展。从现实看,世界各国尤其是心理学发达的西方国家,心理学应用分支研究及其机构都占主要地位,心理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心理技术学的曾在有关文章中呼吁要形成强有力的心理技术学。俄罗斯近几年在高度重视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的同时,要求心理学工作者“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心理学者中也早已出现重建心理技术学体系的构想。尤其教育部在心理学专业调整中,已将应用心理学列为心理学三个二级学科之一。我们应当正视心理学发展的这些趋势。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个体在行为、思维、情感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模式和特征,以及这些模式和特征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它对于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格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对人性和人格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组成,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个体的习惯和品德对于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这些早期的哲学思考为后来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宗教对人格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教义强调原罪和救赎,认为人的行为和性格受到神的意志和道德规范的制约。
然而,这一时期对于人格的研究更多地是基于宗教信仰和神学理论,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实证研究。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的兴起,对人格的研究逐渐走向科学化。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个过程中,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本能的满足;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协调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冲突;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代表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个体的约束。
他的理论强调了潜意识和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为后来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20 世纪中叶,行为主义学派兴起。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格是个体在环境中学习和适应的结果,强调通过观察和控制外部行为来研究人格。
约翰·华生和BF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华生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塑造;斯金纳则进一步发展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强化在行为形成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的观点对于理解人格的外在表现和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它忽视了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和主观体验。
与行为主义相对立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潜能的发挥,认为人具有积极向上的本质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人格心理学论文参考
人格心理学论文参考人格心理学不仅在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内部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在关于人的所有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也处于基础性的位置。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格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格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犯罪人格缺陷心理人格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格不同于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鲜明而稳定的、多维的心理特征,它无好坏之分,无道德评价问题。
而人格却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倾向性、实践性,它链接着一个人对待他人、集体与社会的态度,反映一个人人品的好坏、善恶、美丑等。
人格的道德性是人格最重要的内涵。
人格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人格是由特质和倾向性构成的,它们决定了个体行为的差异,每个人尽管在某些方面像其他人,却都有一个独特的人格。
心理学认为,正常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其心理多少都会残留一些不健康的特质和倾向性,本文将其称为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又叫人格障碍,它是相对于人格健全、精神健康者而言的。
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是说某种程度的人格障碍。
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郁、怯懦、孤僻、冷漠、悲观、依赖、敏感、多疑、焦虑或对人格敌视、暴躁冲动、破坏等等。
这些都是不健良的心理因素。
它们不仅影响活动效率,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阻阴暗的色彩。
一、人格缺陷的表现特点1、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涵盖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自我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而实现社会价值则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是自我价值的最终归宿。
因此自我价值应融合于、服务于社会价值的实现。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格的价值过于定位社会,重社会价值轻自我价值。
而如今则过于定位个人,在当代一些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吃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读书更多是为了自己将来有个宽裕舒适、安静自在的生活,更多是为了出人头地,一路风光。
关于人格心理学论文
关于人格心理学论文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注重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性本质的一个分支,它以人性及其差异作为其核心,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格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人格心理学论文篇1浅析人格心理学研究发展摘要: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以及认知学派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主要学派,它们对于我们理解人格的本质作出了贡献,且至今仍以不同的形式活跃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
本文在对人格心理学研究传统范式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些新的研究范式,并提出未来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揭示人格研究的复杂性与广泛性。
关键词:人格;人格心理学;范式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1.1 精神分析范式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内容最复杂、影响最大的,但对它的理论和时间存在着很多争议。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指弗洛伊德及其直接门人(如阿德勒、荣格等)。
在早期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个是潜意识系统;另一个是前意识系统。
但他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局限性,又提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1.2 特质论范式早在1937年,奥尔波特就指出,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元。
一种特质就是一个人格维度,是根据人们在某一特征上的表现程度而分类的。
该范式强调人的个别差异。
1.3 行为主义范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行为主义开始了缓慢但稳步的转变,许多杰出的行为主义者开始转向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
由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发展到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后来,米契尔又提出了“认知――情感的人格系统理论”,它正好弥补了特质论研究的不足。
这一范式最初产生于沃森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它强调外部环境的作用而忽视个体内在力量,把人格看成是各种行为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
1.4 人本主义范式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革新运动,因强调人的本性及其主观经验的重要性而得名。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二、人格研究的多元文化需要
众所周知:人格特征的形成依赖于自己所处的 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人格 特征。
所以,只有了解个体的文化背景,消除各种偏 见,才能更好地在心理治疗中与患者进行沟通, 找到症结根源。
人格研究的多元文化需要表现三个方面:
1、重视文化中的性别差异
Chodorow等人反对男性高等、女性低劣的观点。 她们认为:对女性的偏见是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要 求所致。其实,女性具有独特的价值观,以独特 的方式解释经验,在生活中重视人际关系。所以, 在心理治疗中,要消除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帮助 她们自我实现。同时,治疗者还要了解男性的情 感表达方式和特点,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
研究表明:人类遗传了大量的生物性特质,如 情绪性、攻击性、社会性以及支配性等。具体 阐述如下:
生物遗传特质的个体差异 和性别差异
1. 基于不同程度的生物遗传特质水平,并结合 环境影响,形成了个体行为表现的差异性, 如有的人行动迅速;有的人支配性强;有的 人性情柔和。
2. 生物遗传特质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男女两 性的生活方式与择偶标准方面。男性喜欢冒 险和探索,女性喜欢安全和安宁。男性倾向 于选择漂亮的、具有家务技能的女性为伴; 女性偏好于选择有能力,能够为后代提供生 活保障的男性为伴。
b、监督自己的行为,定期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c、要有毅力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展望21世纪的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朝气蓬勃的学科。它的发展 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观点,借用心理学其他分 支学科的知识和研究程序。需要不断扩展研究 范围,寻找新的研究视角,整合各种研究方法, 完善各种理论。
人格心理学内的百家争鸣,以及它与其他学科 观点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格的许多新 维度,丰富了自身理论,扩展了研究领域,也 给其他社会学科提供了新的信息。我们有理由 相信,21世纪的人格心理学将会更加完善。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许燕
【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
【年(卷),期】2003(023)003
【摘要】本文在回顾20世纪人格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人格学科的五个发展趋势:1)人格理论研究的交融趋势,2)人格实证研究的整合趋势,3)人格功能的完善化趋势,4)人格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趋势,5)人格研究的动态化趋势;通过归纳一些未来人格研究的思考课题与研究方法,力求为今后人格心理学研究提供可参照性的思考方向.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许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8.9
【相关文献】
1.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暨当代心理学与西部大开发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 陈红
2.政治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重叠共识——从罗尔斯视角分析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趋势 [J], 王志
3.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J], 王丽萍;刘大文
4.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当代中国心理学与西部大开发第六届学术研讨会在穗召开 [J],
5.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争议焦点 [J], 刘兆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学发展的当代趋势
心理学发展的当代趋势关键词:心理学整合当代趋势中国论文职称论文摘要: 心理学的学科危机终将成为过去。
因为, 认知心理学代表了当代心理科学的融合趋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引发了积极关注人性的普遍回应, 临床心理学促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时代精神,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出了心理学发展的光明前景。
这样的总体趋势表明, 当代心理学, 危机虽然存在, 而前景并不暗淡。
人类的精神困惑并没有拖累而是客观上为心理学的开拓创新提供了绝妙的机遇。
目睹 20 世纪 20 年代学派论战高峰的心理学家以及旁观者们都曾感到心理学的前途渺茫。
1929 年第九届国际心理学代表会议上当提到阵营林立时, 有人说那是“当代科学的丑事之一” 。
[ 1 ] (P385) 70 年代有人认为,“现代心理学史并不是一个科学进步的记录, 而是理智的倒退” ,“整个西方世界已经面临精神崩溃, 心理学的倒退只是其中一部分的表现” 。
[ 2 ](P29) 临近世纪末更是有人断言, 心理学已经“解体” 。
[ 3 ] (P20)事实果真有那般悲惨吗? 难道确如黎黑所说, 一次次的危机已经证明了乐观主义的错误? [ 4 ](P398—400)站在新世纪的起点, 展望未来, 回顾过去, 我们看到: 仅用“倒退” 、“解体” 一类的词组何以能够概括心理学演变的基本态势! 从 20 世纪 30 年代始, 各派间就出现了相互吸收、彼此渗透的局面。
特别是二战之后, 原来一些比较极端的学说受到日益猛烈的抨击, 新的思潮应运而生。
这些思潮不再以学派的形式出现, 而是作为一种范式、潮流或者发展动态去影响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门户对峙、分道扬镳的势头大为改观, 整合趋势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人类的精神困惑并没有拖累而是客观上为心理学的开拓创新提供了绝妙的机遇。
心理学经受了考验, 并且在发展中不断成长。
我们相信, 学科危机终将成为过去。
因为, 认知心理学代表了当代心理科学的融合趋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引发了积极关注人性的普遍回应, 临床心理学促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时代精神,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出了心理学发展的光明前景。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许燕(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摘 要:本文在回顾20世纪人格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人格学科的五个发展趋势:1)人格理论研究的交融趋势,2)人格实证研究的整合趋势,3)人格功能的完善化趋势, 4)人格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趋势,5)人格研究的动态化趋势;通过归纳一些未来人格研究的思考课题与研究方法,力求为今后人格心理学研究提供可参照性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B8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3)03-0015-05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已进入第二个世纪。
在人类进入新世纪之前,人格心理学家们已经开始思索:在第二个世纪里,人格心理学的走向是什么?回顾第一个世纪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人格心理学曾以其广博和跨学科的地位而盛行于世,但后来,人格心理学由于跨学科的研究减少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现代人格心理学研究给人的印象是:人格是一个很小的研究领域,人格心理学家所做得仅仅是问卷调查,把被试对自己的描述进行因素分析,编制量表,确立信、效度,公布常模,把分数进行比较,做出解释。
当代人格心理学已不是一个不断积累的科学,而是一个个独立的专题研究的集合。
有人甚至提出:人格心理学可以被生理学、人类文化学、性别差异所分割并取而代之。
人们不禁要问:人格研究领域还有前景吗?难道人格心理学连自己的研究领域都失去了吗?在即将进入20世纪90年代时,人格心理学开始走出了低谷。
特别是大五人格的研究犹如一道春风,给人格心理学家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同时,在90年代,一种综合性的研究趋势已经开始,跨学科、跨领域、跨情境等特点已经显示出来。
社会、临床、管理、发展、认知等心理学学科都在大量引用着人格心理学的内容。
有一项对博士论文的调查结果发现。
论文中对人格心理学的引证远远多于其它心理学科,这证明人格研究仍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力。
这种整合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人格理论研究的交融趋势弗洛依德和荣格的著作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证明早期的人格心理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并且曾经是一门激动人心的、具有影响力的学科。
人格发展心理学论文(2)
人格发展心理学论文(2)人格发展心理学论文篇2论青少年人格健全与心理发展【摘要】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健全人格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我国现阶段,具有人格缺陷的青少年学生较为普遍。
培养青少年现代意识和现代人格,学会做人和做事,学会面对挫折和走向成功,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贯穿于青少年整个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对于适应社会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人格;健全;心理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是有独创精神的人才,是不仅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有健康完美人格的人才。
青少年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和人生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有着独特的心理风貌和别具一格的人格特点,是由幼稚到成熟的过度时期。
其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性渐趋势定型和完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促使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易于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
一、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
人格包括两部分:性格与气质。
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
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可分类为人类天生的共同人性与个体在后天环境与学习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个性。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
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是复杂的、独特结合的整体,包括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调节,这几方面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
如果各成分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正常。
如果各成分间关系失调,则人的心理就会紊乱,产生心理障碍,最后形成人格缺陷。
人格心理学的现在和发展趋向1
人格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摘要:本文围绕人格心理学的现状,对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关键概念、理论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地剖析,特别对于当前人格研究的理论问题,并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论文表明:人格心理学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巍然屹立人文科学之林,呈现了其远大的发展前景及其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同样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亦是如此。
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
对人性的探讨,可追溯到我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先哲之言。
但是,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一般人认为以奥尔波特(Allport)著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及默瑞(Murray)著的《人格探究》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
自从这两本书出版以后,在西方,不仅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而且大学心理学系也相继开设了人格心理学课程。
就这样,人格心理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到今天人格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理论系统化、实用化的学科。
然而,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哪?什么是人格哪?人格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对人格的理解不同,对人格所下的定义也很不相同。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格定义是为学者们一致认可的。
但是,综合各家的定义,可以认为,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今天的人格心理学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理论各持己见,自成一家,相互独立,相互攻击。
总的来说,人格心理学理论可以氛围六个的理论学派,分别为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
以下将简单介绍介绍这六大理论学派的基本思想。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杨鑫辉南京师范大学【正文】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每一种科学或学科的发展也是一种事物的运动变化。
事物发展变化虽然纷纭,但有其变化的规律性,这就存在着发展趋势问题。
为了发展和繁荣心理学事业,把握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大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出现了怎样的主要发展趋势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不同的视角和层面。
赵莉如研究员从历史的视角,认为“在解放前这30年来我国现代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倾向,现略举数点:1、要求心理学中国化……。
2、注重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
3、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难于获得科学成果……。
”①从现实与未来的视角考察,有的认为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高新科技化,是认知神经科学时代,有的预言心理学将是21世纪的带头学科,英国的保罗·凯林则认为“所有的心理学方法都必须根据人性的标准进行判断”,“心理学将保持一种准科学的形式。
”②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立教授纵观世界心理学的现状,曾撰写专文《平话心理科学向何处去》③,在学术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我以为不应作出简单的判断,因为考察问题的视角和层面不同,有总体的趋势,有某个方面的趋势等等。
如果从基本理论的视角看心理学总体层面的发展趋势,至少可以概括为四点:即心理学科技化的发展趋势,心理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④一、心理学的科技化(详称高新科技化)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二重性,即自然科学性质与人文社会科学性质的二重性。
它是研究人的科学,但不只是哲学范畴上的人的科学,也是研究自然科学范畴上的人的科学。
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都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整体的人和人性,一方面强调人文的研究,另一方面又强调科学的研究,这种矛盾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但从当前的主流看,心理学研究却是科技化的发展趋势,或称高新科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摘要:从建构主义、进化论心理学和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角度,试图发现人格理论研究的整合趋势,并通过对上述理论的阐述为人格心理学提供整合途径。
关键词:建构主义进化论心理学认知——情感人格系统整合人格心理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成长,它已经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门领域,理论观点百家争鸣、研究手段百花齐放、学说论著层出不穷。
许多新的人格理论观点和学说为我们解释人格的本质和机能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促进了人格研究范式新的发展。
然而人格领域的研究一直被认为是松散的,曾有学者在谈到人格及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现状时充满信心,他认为:“当前传统的人格理论并未死去,而又产生了更多新的人格理论,但同时缺乏能整合前人资料、进一步指导研究的人格理论。
”[1]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缺乏一种整体思想和一个整合观念。
笔者认为,以下几种理论为人格理论提供了整合途径。
1.人格的建构主义理论人格的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 goffman 的社会学理论、印象操纵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以及符号互动理论[2]。
人格是一种建构,人格的建构主义根植于上述三种理论,尤其是符号互动理论,人格建构过程包括三种成份:行动者、观察者及自我观察者。
按照人格的建构主义观点,在行动者、观察者及自我观察者三成份中,自我起决定作用。
自我意识使人际交流成为可能,交流使自我展示成为可能。
人格源于个人的自我展示,借助于旁观者对这一展示的感知及行动者的自我意识,人格最终得以建构。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格建构的三成份分属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临床心理学研究范畴。
人格的建构主义理论试图将这三个组成部分整合到同一理论框架中,从而为人格心理学提供一种元理论。
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围绕人格的形成、人格的结构、人格发展的动力及人格测量等问题,人格理论家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发现,从理论假设到实证研究,传统的人格理论几乎都局限于个体内部的人格探讨,个体是人格分析的基本单元,每一个体内部都存在一种能够进行描述、测量甚至可以改变的人格。
事实上,人格不仅存在于个体内部,而且还广泛存在于个体与情境、个体与个体之间。
人格在社会交往中建构而成,人格建构离不开人际过程,而这正是建构主义在人格问题上的立足点。
人格的建构主义并不拒绝过去的人格研究,也不否认人格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可能性,它是通过一种拓展的观点扩充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从而使一整套人格理论及其方法论能够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构主义者并不回避传统人格理论中的难题,相反通过对人格建构的三成份及建构过程的细致分析,建构主义对这些难题进行了探索性的解答。
总之,作为人格心理学的元理论,人格的建构主义终其目的在于:整合人格和人知觉(社会知觉)研究,在各种人格理论之间建立一个广阔的理论框架。
2.进化心理学理论进化心理学是运用进化论整合心理学的一种尝试,以进化论为指导来探讨和研究人的心理起源和本质及社会现象,把适应作为解释心理现象的主要概念,综合了进化生物学和各种理论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是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构成的有机体,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都受进化规律的制约。
心理是人类在解决生存和繁殖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
人的心理具有进化的心理机制,进化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在于进化的心理机制是如何在行为与进化之间起中介作用的[3]。
进化的心理机制有两个重要的特点:适应性和领域特殊性。
进化心理学强调“过去是了解现在的关键”。
要重视研究人类过去生活环境和个体早期生活经历,但过去具有适应性的策略在现代生活环境中未必仍具有适应性。
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领域特殊性。
进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由大量的特殊但功能上整合的有机体面临某种适应问题的机制构成的,不同的问题会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人格是具有领域特殊性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存在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策略,因此对人格要从情境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
不同的适应领域依据不同的原则来操作,这些策略可能数量很多,每种机制是解决特定的适应问题的复杂方法,具体的问题需要具体的解决方法。
人类心理涉及许多复杂的和特殊的机制,每一种机制都会提供一种独特的功能,以解决面临的特定的问题。
同时进化心理学还认为,所有的社会行为都是心理机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对心理机制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有三类:文化背景影响心理机制表现的阈限;个体的发展经历使个体采取不同的行为策略;激活心理机制的当时情境输入的影响[4]。
以进化论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对人格研究的主要范式进行分析、整理,可以把各种人格研究观点纳人到进化论心理学的人格体系之中。
2.1 精神分析论范式这是由弗洛伊德创立,其后由荣格、阿德勒和艾里克森等发展起来的。
该范式强调潜意识、性本能等人格动力的重要性。
其重要研究内容包括恋母情结、梦、焦虑、防卫机制、早期经验等对人格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弗洛伊德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意识范畴拓宽到潜意识领域。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所描述的并不是具有社会性的人们,而是在一个人自己的生物性的、内在紧张下行动着的个人。
结果,他们的基本思想、观点和弗洛伊德没有本质的区别。
与精神分析观相比,进化人格观不仅看到了人格的稳定性,更强调了人格的不断建构,并指出建构是智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2.2 特质论范式由奥尔波特发起,其后的研究者有卡特尔、艾森克及大五模型的研究者。
该范式强调人的个别差异,这些个体差异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和跨时间的持续性。
特质理论家通常不关注任何个人的行为,而是关注对外在特质连续体上不同位置上人的典型行为的描述。
特质论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基本人格特质的探寻、分类以及对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形成原因的解释。
虽然特质论也认为人格是会改变的,但总的说来,这种理论强调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多是把人格看作是静止、稳定的,没有说明特质的形成过程。
进化论人格观虽然认为种族进化中形成的遗传特征会对人格形成有重大影响,但更强调人格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策略,当个体面临环境改变或策略的有效性下降时,个体的适应策略可能发生改变。
2.3 学习论人格观点该观点认为人格是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可以分化强化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适应的概念,学习过程塑造了个体的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
进化人格观看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反馈并不是策略形成的根本评价标准,还要看来自外部的评价与个体本能、需要之间的关系。
学习论人格观都低估和忽视遗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与学习论观点相比,进化人格观强调遗传、心理机制、策略因素在人格建构中的作用。
2.4 现象学观点大多数持现象学观点的人格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他对事件的知觉和了解方式,主张以自我为中心研究课题,强调个人的尊严、人格的完整和自我的充分发展。
罗杰斯、马斯洛注重健康、向上人格的表现,分别提出了健康、向上的人格特征,并希望把这种策略推广到更多人身上;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是现象学各种人格理论的综合,其基本体系是“构念”和“十一条推论”。
从进化观来看,这些健康人格特征都是在一定环境中具有较高适应价值的稳定策略,凯利的“构念”和推论更是策略的具体化。
但是,现象学忽视了在同一环境中适应的策略是多样化的,人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适应策略;同时也忽视了环境是不同的、变化的,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最佳的适应策略,社会文化观点的跨文化人格研究已经对此提出批判;现象学同样忽略了环境的变化会导致适应策略的变化,目前最佳的适应策略可能产生“逃离效应”而降低适应新环境的价值。
与现象学观点相比,进化观强调适应策略的多元性、发展性。
进化论心理学的人格观中“心理机制”、“策略”等概念能够把各种人格研究观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我们更全面、更系统地把握和理解人格现象。
3.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米契尔(walter mischel)和舒达(yuichi shoda)于1995年提出了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cognitive affective personality system)理论,简称caps理论[5]。
该理论是社会认知理论中最新发展的一种较为系统的人格观点,提供了一种更宽泛的人格观点和统一的理论框架。
在caps理论中,米契尔在他提出的认知社会学习个体变量基础上强调了情感和目标的作用,并将这些变量称为认知 -情感单元,指个体可以获得的心理——情感表征,即认知、情感或感受。
系统中的这些认知——情感单元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正是这些单元之间关系的结构,构成了人格结构的核心,并促进或抑制这些单元的影响。
caps理论有两个主要假设:(1)个体在认知 -情感单元的长期可通达性上不同,即特定的认知——情感单元或内部心理表征被激活或“想起来”的难易程度不同;(2)个体在认知 -情感单元之间关系的结构上存在稳定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个体的总体经验(即认知社会学习历史)的不同,同时它也深植于生物学基础,反映了个体在遗传上的差别。
caps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其特征:(1)个体可通达的认知——情感单元;(2)单元之间独特的相互关系结构以及能引起特定心理体验的情境特征。
当个体感受到特定的情境特征并进行加工时,单元之间关系的结构便会促进或抑制这些情境特征对特定认知、情感及潜在行为的激活。
认知——情感单元之间关系的结构构成了人格的基本结构,是个体独特性的基础。
该理论中的人格系统是指在独特的关系网中的认知——情感单元,这种独特的关系网构成了人格系统的结构。
人格状态指在特定时间,系统中的认知——情感单元之间的激活模式,它有赖于当时个体经历的特定场合和心理情境。
很长时间以来,人格心理学领域一直在试图调和一致性矛盾。
米契尔等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一致性矛盾。
这种矛盾导致了人格心理学中关于人格一致性的长期争论,使众多心理学家去寻找人格特征的跨情境一致性。
米契尔认为,caps理论解决了这个表面上两难的问题。
该理论认为,个体跨情境行为的可变性既不是“误差”,也并非“可归因于情境而不能归因于个人”,而是反映了有意义的稳定的人格系统。
caps理论预测,即使人格系统本身完全保持稳定,个体在某一领域内的活动也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也就是在“如果……那么……”关系中,一旦行为产生的条件改变了,跟随其后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6]。
caps理论既考虑了有关行为可变性的资料,又考虑了有关人格稳定性的直觉信念,并将前一种现象结合到后者的概念中;它不仅承认个体与情境的重要性,而且在建构人格系统的概念时,将行为的跨情境可变性作为其行为表现和潜在稳定性的核心方面。
该理论可以通过鉴别能体现某一个体或某一类人的特征的、稳定的行为可变性模式,来更有效地研究一致性问题,而不是去寻求更高的跨情境一致性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