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之我见
初中演示实验的改进教研(3篇)
![初中演示实验的改进教研(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37a7e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f.png)
第1篇摘要: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演示实验的改进角度出发,分析了初中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演示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安全性低等。
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教研。
二、初中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1. 实验现象不明显部分演示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实验现象不明显,导致学生难以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 操作复杂部分演示实验操作复杂,需要教师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操作,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连贯性。
3. 安全性低部分演示实验存在安全隐患,如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4. 实验器材不足部分学校实验器材不足,无法满足实验教学需求,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三、初中演示实验的改进措施1. 优化实验设计针对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选用具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器材,如激光笔、磁铁、玻璃棒等。
(2)改进实验方法:通过调整实验步骤、优化实验条件,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3)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2. 简化实验操作针对操作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简化实验步骤:将复杂的实验步骤进行简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2)创新实验方法:采用易于操作的新方法,如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降低实验操作难度。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实验安全性针对安全性低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选择安全可靠的实验器材:选用不易燃、易爆、腐蚀性低的实验器材。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bb0817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0.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目前一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难度过大、实验装置不够简便等,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并采取一些改进策略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下面我将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三个方面,谈一下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策略。
对于实验内容的改进,我认为应注重实验的生活化和趣味性。
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可以被设计成实验,利用日常物品进行展示,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可以利用水流的原理制作一个简易的喷泉,通过改变喷泉的喷射角度来研究流体力学等相关知识。
还可以结合电影或动画片中的物理场景,设计与之相关的实验,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能够亲自参与实践,增强学习效果。
对于实验装置的改进,我认为应注重实验装置的简便性和易操作性。
一些复杂的实验装置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过于困难,容易导致学生的实验失败或者操作不当。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易的实验装置,使用易于获取和操作的材料。
在学习电路原理时,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导线、灯泡和电池组成简易的串、并联电路。
这样的实验装置既便于学生操作,又可以很好地展示电路的相关知识。
对于实验方法的改进,我认为应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团队合作。
学生应该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索的方式进行实验,而不是简单地听老师讲解和演示。
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优化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实践之我见共6页word资料
![优化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实践之我见共6页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75bd9227fd5360cbb1adb4b.png)
优化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实践之我见《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演示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演示实验通常是指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进行演示,合理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物理教学直观化与形象化.在本文中笔者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探究载体,针对于优化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与手段,从三个方面展示笔者的做法,希望能够对初中物理教师及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工作者有新的启发和帮助.1根据课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与改进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的敏锐观察与熟练操作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指导,实验教学设计中摒弃将实验单纯看作是技术训练与操作练习的观点,注重实践与思维,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其具体实施的方式如下.1.1将实验器材交给学生,突出学生对实验的体验,关注学生的探究体验,提升探究质量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不只是停留在学生对教师的几个简单问题回答,而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物理课堂的实验演示中,学生有视觉、听觉、触觉的参与是让学生思维参与到实验中的重要体现.笔者在《光的反射》章节授课中,涉及到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创设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特制量角器)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在法线左侧,反射光线在右侧;入射光线在法线右侧,反射光线在左侧;改变入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入射角度与反射角度的关系;旋转量角器的右侧面观察反射光线的情况.学生观察的现象:入射角度等于反射角度,旋转量角器的右侧反射光线消失,学生根据观察情况归纳得出结论: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且处于同一平面内,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课堂上笔者在讲台前面的一步步演示,难免造成坐在后排同学看不清实验现象和读数,此时将事先准备好的另外一套实验器材给后排的同学进行同步演示,让学生体验每一步操作过程,体会每一步操作的意图;最后将两套仪器都交给学生轮流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每一步,通过对实验细节问题的提问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通过历史资料还原物理学家探究物理规律的思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光的色散》演示实验中,在阳光下调节玻璃三棱镜角度,比较容易得到太阳光分解出来的七色光,此实验比较简单且时间短,学生看到七色光比较兴奋,迫切要求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这样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是该实验操作确实比较简单;但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对于关的色散原理探究是否也是如此简单、快捷呢?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对于科学家牛顿而言却耗费了大量的思维工作,实验的演示过程可以再现科学家的探究思路与方法,进而挖掘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潜能.课堂上笔者用幻灯片呈现出牛顿研究光的色散的思路:从绚丽的彩虹现象受到启发产生疑问与猜想(彩虹中彩色光是否是白光产生的?白光经过棱镜后呈现彩色光带是否是棱镜改变了光的颜色?棱镜对不同颜色光的折射本领是否相同?)针对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形成概念验证.学生亲身感受了科学家发现物理原理的整个逻辑过程,充分理解光的色散的相关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知识意识的形成.2巧妙运用日常生活资源与素材,构设典型的物理演示实验正所谓“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确如此,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物理实验的“接地气”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2.1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呈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领悟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例如,在《运动的相对性》章节学习中,学生对运动的相对性理解稍微困难点,课堂中笔者随手用物理课本教材托着粉笔盒进行演示运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物体与选定的物体(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从而进行准确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与静止情况;然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动手操作,在自己动手操作和动脑分析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相对位置的变化,进而对运动、静止的相对性进一步的领悟.灵活运用身边的资源和素材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平台,实现抽象问题形象化处理,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规律的深层次的理解.2.2注重实验的有效拓展,将课堂演示实验变为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活动对于课堂演示实验而言,时间、空间、器材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课外小实验趣味性高、实用性强,可以弥补课内实验的不足;演示实验改为小制作活动能够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独立完成制作过程中经历“活动设计、材料准备、动手操作、论证检验”等环节,这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实现了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例如,在利用二力平衡探究质量分布不均匀且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块形状不规则的木板进行演示操作,课后布置学生实验的活动任务:运用所学知识探寻日常生活中物品的重心如硬纸板、废弃塑料制品、晾衣架……有的甚至是自制的不规则物品等等都是研究的素材,这一案例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生活中提供了物理实验探究的资源,能够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所在,逐渐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生活中的科学、科学的生活”的教育. 3借助于物理习题进行取材,实施有效的演示实验教学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保障,实践表明:实验教学与习题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从物理习题中取材进行演示实验起到言简意明、画龙点睛的效用.3.1从实践中启迪思路,渗透物理思想方法,提升能力在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中,一次的教学失误令笔者记忆犹新,题目是“请同学们分析土电话连线松紧程度是否会影响声音的效果?”(在布置作业前没有介绍土电话,也没有进行相关演示)结果第二天学生问我土电话是什么?这时才意识到失误之处.于是带领学生观看了土电话的制作过程,装置如图2所示,此时提供给学生事先做好的几套仪器分配到各个小组,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后学生解释作业中的问题时,不仅组织语言流畅、清晰,而且对问题实质的解释清楚、准确;这正是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的结果,促进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总结能力的提升.3.2根据习题需要进行实验演示,解释物理现象,探寻物理规律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提升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由于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限制,思维分析能力有限,对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领悟程度不高,这时可以借助于演示实验进行处理,效果较好.笔者在习题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块不透明的与水平地面平行的薄木板中央有一个正方形小孔,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木板上,在地面上产生光斑的形状是”.本题是考查小孔成像的问题,笔者开始没有进行实验演示,由于教学要求只需要学生了解小孔成像基本知识,学生给出的结论多数是正方形;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教师或高中学生而言是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地面上的光斑应该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小孔成像即光斑为太阳的像――圆形,这一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留给初中学生的印象不太一致,学生对正确答案“圆形”感觉诧异;其实本实验操作简单但可见度不高,教学过程中布置学生任意取一张白纸,运用小刀刻出正方形小孔,在离开桌面一定的高度水平放置该白纸,观察桌面上日光灯像的形状,结果部分实验成功的学生喜出外望,这时有少数学生高声道:“这是什么?怎么是这个形状?如何形成的?”,于是笔者召集学生观看事先准备好的仿真动画视频(其中一副截图如图3所示),借助于仿真动画视频完整地将小孔成像特征、蕴涵的物理原理展现出来,学生的感性认识得以丰富,学生由“诧异”变得“豁然开朗”.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问题一直是一线教师探讨的热点话题,实践表明演示实验教学有助于加深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有效运用,不断提升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之我见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221e999bdd88d0d232d46a00.png)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之我见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
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家教委仪器研究所曾对一万余名学生进行实验能力测试,结果是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几乎都不及格。
说明了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我们应进一步改革演示实验教学。
一、学生能力培养从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开始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
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
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例如:用发光二极管演示电磁感应中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等。
在实验教学中,可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
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
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d5d1c4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3.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和改进。
首先,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教师认为实验教学费时费力,不如直接讲解效果好,因此往往把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甚至忽略不计。
这种观念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其次,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演示实验或验证实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观察或参与实验过程,缺乏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后,实验器材不足和老化也是影响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实验器材的投入不足,导致实验器材数量不足、质量不佳,甚至老化破损,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实验教学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应该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师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认真备课,设计好实验教学内容,确保实验教学的时间和质量。
其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采用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学校和教师应该增加对实验器材的投入,确保实验器材的数量和质量。
学校应该增加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器材采购的投入,确保实验器材的数量充足、质量优良。
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器材,发挥其最大效用。
三、实验教学反思在改进实验教学措施的过程中,我也进行了一些反思和总结。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28688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2.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实验教学一直是物理学科中的难点和短板,因为实验教学需要存在相对丰富的实验条件和设备,这对于初中学校来说缺乏必要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尝试一些改进策略,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策略一:加强实验前的知识引入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老师可以先通过课堂讲解或者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引入与实验相关的相关知识。
通过简单的理论解释,让学生预先了解实验的背景、原理和目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进行实验时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
改进策略二: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在进行实验时,老师应该合理安排实验步骤,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混乱或者安全隐患。
老师还可以挑选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让实验和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老师还可以通过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改进策略三:注重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是物理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在实验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理性思维。
改进策略四: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实验教学所需的设备种类繁多,而且成本较高,对于学校来说一般难以配置完备。
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合理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多种实验。
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
改进策略五: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教学中,实验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老师要重视实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坚决杜绝实验中的安全隐患。
老师还可以通过具体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防范意识。
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a354d3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f.png)
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一、导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在本文中,将从教学内容的优化、实验器材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要提到的是教学内容的优化。
过去,物理实验仅仅是通过老师给出的标准实验步骤和材料进行,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实验,很难领会实验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而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
比如可以与日常生活中或者其他学科中的知识进行联系,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应用背景和相关实验原理。
还可以加入一些创新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理论。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比如研究光的折射规律,可以利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屏幕,通过调整不同角度观察折射现象,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
还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验题目,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器材的更新实验器材的更新也是改进和创新的关键。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器材往往是静态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操作仪器进行实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为实验器材进行更新,让实验更加生动有趣。
在研究电路的连通和断开问题时,可以借助模拟电路辅助教学,让学生利用模拟电路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可以观察电路的连通和断开情况,更加直观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研究光学实验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观察和实验,更加生动地感受光学现象。
实验器材的多样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实验器材,比如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等,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实验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75850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e.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目前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设备简陋等,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
一、丰富实验内容,增强实验趣味性目前,许多初中物理实验内容过于单一,往往只是演示一些基本的物理现象,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实验内容,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
可以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内容,比如声音的传播实验、光的反射实验等,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设计一些奇特的实验,比如利用磁悬浮原理悬浮物体、演示液体的不可压缩性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世界的神奇之处。
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实验,比如设计一些小游戏型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验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通过丰富实验内容,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实验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质量目前许多学校的实验设备十分陈旧,存在着使用不便、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
我们应该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
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比如数字化仪器、模拟实验设备等,以提高实验的精度和可靠性。
可以增加实验设备的种类,购置一些新颖的实验设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学习需求。
可以将一些简单的实验设备进行改进,使其更加易于操作,提高实验的效果。
通过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质量,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更好的体验,更加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学习效果。
三、加强实验指导,提高实验理解目前,许多学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实验指导,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进行实验操作,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深入理解,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实验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反思与改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反思与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6cb7b85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4.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反思与改进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实验学习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刻体会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其次,部分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
2.教学方式单一目前,虽然一些教师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导致实验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一些教师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够熟练,无法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探究和实践的精神。
同时,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缺乏兴趣,导致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策略为了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提高重视程度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强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教学环境。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丰富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0116c19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0.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他们往往将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或者直接省略实验环节,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中的实验,缺乏创新和拓展。
他们往往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演示,学生只能被动地观察和记录,缺乏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此外,实验器材的不足也是制约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实验器材短缺或者老化,导致一些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另外,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直接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进。
首先,提高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时间和方式,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获得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其次,创新实验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如探究性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加强实验器材的投入和管理。
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器材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新和补充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器材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在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
以下是我个人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反思:首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之我见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81c8ef08a216147916112814.png)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之我见“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
”这是德国物理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物理教材中已编入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中有些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还不够理想;从演示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来看,教材上某些章节演示实验数量还不够,教材里有的图片完全可以改成演示实验,必要时还需加入一些演示实验。
笔者就改进初中演示实验的途径和原则浅论一、二。
一、演示实验的改进的途径1、补充演示实验的数量教材已列出大量实验,但仍有的章、节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
有和没有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区别,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入演示实验很有必要。
初二“液化”概念的教学,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感性素材,小学自然和初一地理学过“大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珠”,学生已经形成了液化的前概念,按教材列举一些液化现象,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降低温度,气体液化”。
这样的教学也能够建立“液化”的概念,但这种建立过程太粗略,停留在知识的识记上,课堂教学也枯燥。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液化”前概念的基础上,强化正确的认识,更深地认识“液化”,并要求学生会用“液化”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
教学时可插入两个演示实验。
先在秋高气爽的十月准备一瓶冰冻矿泉水,用抹布擦干净后展示在学生面前,立即唤醒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脑中已有疑问“过一会,瓶外会有水珠出现?”,“瓶外为什么会有水珠出现?”学生很快进入教师设置的物理情景,教师趁机发问“瓶外的水珠从哪里来?”经过教师的讨论、分析、学生确定“水珠不是从瓶内渗出来的”,“水珠从空气中来”。
教师进一步追问:“水珠是怎么从空气中变来的?”然后,演示下面实验,同时加热两只盛有冷水的烧杯,并引导复习、分析:“杯中的水有没有发生物态变化?”学生答:“蒸发”,“蒸发成的水蒸气,人眼为什么看不见水面上方的水蒸气?”(强调水蒸气是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10篇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267e7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9.png)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10篇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1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成功的演示实验更加容易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我就谈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1.创新物理演示实验教具能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用气球做压强实验,用自制特大果冻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和超长导线,将电池盒、开关、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挂在黑板上,通过长导线和桌面上的演示电表相连,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一目了然,演示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2.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如果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如自制小孔成像照相机、潜望镜、望远镜、简易天平、电动机、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同时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
3.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自由观察。
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提出问题。
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加深印象。
另外,一些成功率较高的实验也可以由学生去演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总之,演示实验的创新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增加了锻炼的机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该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让演示实验为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1443d0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2.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对物理实践操作的能力。
当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操作的简单性、内容的可理解性、演示设备的易损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将提出几个改进策略。
要提高实验操作的难度和技术性。
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多以观察为主,具有一定的简单性。
而现代物理实验涉及到的知识更加复杂和专业,我们应该逐渐提高实验的难度和技术性,增加实验中的测量和数据处理环节。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
要增加实验内容的可理解性。
某些物理现象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直接感知和理解。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一些类比的方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
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模拟等形式展示一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要使用更加耐用和易操作的演示设备。
目前,一些初中物理实验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常常比较脆弱,易损坏。
这不仅增加了实验的成本,还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实验操作。
我们应该使用一些更加耐用和易操作的实验设备,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还可以采用虚拟实验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使学生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要注重实验过程的交互性和反思性。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实验参与者,缺乏对实验过程的思考和探索。
而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在实验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展开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实验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总结实验结果,并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
通过提高实验操作的难度和技术性,增加实验内容的可理解性,使用更加耐用和易操作的演示设备,以及注重实验过程的交互性和反思性等改进策略,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探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方法
![探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16d8a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f.png)
探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方法【摘要】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本文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实验设计与指导,重视实验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注重实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开展实验教学的互动性等改进方法,探讨了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途径。
通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技能,促进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结合实际情况,我们总结了这些改进方法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进一步完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现代科技、实验设计、指导、思维训练、生活联系、互动性、有效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探索和学习需求的要求。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passively 地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和实践性。
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方法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采用虚拟实验、多媒体教学、实时数据采集等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实验原理,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成为当前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1.2 研究意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目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传统实验设备简陋、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指导不够完善等。
对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的一些想法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的一些想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3d8ec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4.png)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的一些想法第一篇: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的一些想法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的一些想法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与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不仅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原理、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
可以说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
教材中的实验分三类: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
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对知识更进一步的领会和掌握,探究实验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那么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加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能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才能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上必须采取一些调整更新.下面就这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加强一边学一边实验的教学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
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简单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实验通常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b8d851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1.png)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个改进策略物理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增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情绪和参与度。
但是,如何做好物理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学习到知识,是每一位物理老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因此,本文提出了几个改进策略,以期对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改进策略一: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对于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来说,不仅内容要与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知识体系相对应,而且实验内容还应该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老师可以在设计实验内容时,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实验内容要丰富、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实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物理知识点的多个角度和方面,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知深度和广泛度,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实验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有关物理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和实用,从而更愿意去学习和探究。
因此,可以在实验内容设计上,设置多个常见实际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中的物理知识。
3.实验内容要从简到难实验内容安排应当从简单的实验开始进行,一步步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物理概念,掌握实验方法,逐步提高实验技能和能力。
改进策略二:细致组织实验流程对于一次物理实验来说,除了是内容的合理安排,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实验流程来进行组织和调度。
实验流程设计应勾勒出实验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实验数据收集和处理等,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更好的较减少实验理论差异。
改进策略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有画面典型,直观形象等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料,比如视频、PPT和动画等教学形式,辅助物理演示实验进行展示、说明和分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和实验结果。
改进策略四: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物理演示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验中,学生应该扮演主角,通过实际参与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掌握知识的能力。
关于初中物理个别演示实验的改进建议
![关于初中物理个别演示实验的改进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f9c65062af90242a895e5bb.png)
关于初中物理个别演示实验的改进建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实验必须有一定可操作性,使知识呈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理解。
如果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实验反而会成为课堂的累赘。
根据自己十多年的物理教学实际,我认为初中物理书中的部分实验就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学生观察,理解。
下面我就提出自己的一点改进建议。
一、对焦耳定律实验的改进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一节,物理书中演示实验是将两个阻值大小不同的电阻串联起来,分别放入盛有等质量煤油的烧瓶中,通电后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两个电阻放热的多少。
这个实验说明,在电流与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放热越多。
但是笔者认为,这个实验现象不明显,不便观察,实验时间过长。
首先,作为演示实验,应该具备见效快的特点,而得煤油吸热升温的方式,时间过长,而用实验用具过大,只能是前排的同学能看到实验结果,后排的同学根本无法见识。
所以,笔者将此实验进行改进。
我选取两段电阻丝,一个为镍铬合金电阻为r1,一段为铜线电阻为r2,为了能增强实验效果,我直接将两段电阻串联起来,并分别缠绕在两个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再通过开关与电池相连,演示实验时,先让全体同学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说明温度相同。
再闭合开关,只要10秒的时间,便会出现以下现象,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均上升,但由于电阻不同,所以放热也不同,r1产生的热量远大于r2产生的热量,所以温度计1示数上升很快。
这样制作的教具,不仅具有易操作,现象见效快,还具有体积小,便于学生传递观看的特点,产生了很好实验效果。
二、对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这一实验的改进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但是温度、湿度、电压等条件发生改变时,导体与绝缘体就可以相互转化。
此实验物理书中并没有具体来表述。
大部分的教师都采用加热铁丝,来观察电流表示数的方法来进行演示实验。
但是此实验也是见效不明显,只是电流表示数发生改变,只能通过眼睛来看到。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改进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改进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5b3d5e243186bceb18e8bbee.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改进之我见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改进与创新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的研究”(JCJYC16250515)研究成果。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本中许多定义、公式、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得出的。
初中物理课堂上,有趣的实验现象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想了解未知世界的求知欲驱赶着学生去探索。
有了实验,物理课堂便“活”了起来。
物理课堂上失去了实验,就失去了生命力,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机械记忆。
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更要加强教学中的实验改进。
我从事物理教学多年,现在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改进之处说说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课堂中只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主动探究,快乐参与,学习就会成功。
例如,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是这么做的: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火烧手帕”,点燃蘸了酒精的手帕,表演完后手帕完好无损,学生都惊奇地看着。
问学生:“好玩吗?”“好玩!”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集中,继续表演“开水煮金鱼”,试管倾斜固定好,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口,待试管口的水沸腾时,金鱼在试管底部的水中却安然无恙。
问学生:“有趣吗?”“有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充分激起。
“想知道为什么吗?”“想!”“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
这门课既好玩又有趣,学好它,就能解开生活中、自然中的S多奥秘。
”以这样的形式作为物理学科的引言引入新课程,不仅本节课学习效果好,而且对学生以后学习物理的兴趣会有持续的影响。
又如,在学习“大气压”时,用大试管装满水,小试管放入大试管中,迅速倒放,请同学们猜,会出现什么现象?大家七嘴八舌猜想后,进行实验,小试管却在上升,学生都瞪大眼睛露出疑惑的眼神,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教学效果自然好。
在初中物理中,多数内容都可以用有趣的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之我见
“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
”这是德国物理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物理教材中已编入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中有些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还不够理想;从演示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来看,教材上某些章节演示实验数量还不够,教材里有的图片完全可以改成演示实验,必要时还需加入一些演示实验。
笔者就改进初中演示实验的途径和原则浅论一、二。
一、演示实验的改进的途径
1、补充演示实验的数量
教材已列出大量实验,但仍有的章、节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
有和没有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区别,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入演示实验很有必要。
初二“液化”概念的教学,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感性素材,小学自然和初一地理学过“大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珠”,学生已经形成了液化的前概念,按教材列举一些液化现象,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降低温度,气体液化”。
这样的教学也能够建立“液化”的概念,但这种建立过程太粗略,停留在知识的识记上,课堂教学也枯燥。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液化”前概念的基础上,强化正确的认识,更深地认识“液化”,并要求学生会用“液化”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
教学时可插入两个演示实验。
先在秋高气爽的十月准备一瓶冰冻矿泉水,用抹布擦干净后展示在学生面前,立即唤醒
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脑中已有疑问“过一会,瓶外会有水珠出现?”,“瓶外为什么会有水珠出现?”学生很快进入教师设置的物理情景,教师趁机发问“瓶外的水珠从哪里来?”经过教师的讨论、分析、学生确定“水珠不是从瓶内渗出来的”,“水珠从空气中来”。
教师进一步追问:“水珠是怎么从空气中变来的?”然后,演示下面实验,同时加热两只盛有冷水的烧杯,并引导复习、分析:“杯中的水有没有发生物态变化?”学生答:“蒸发”,“蒸发成的水蒸气,人眼为什么看不见水面上方的水蒸气?”(强调水蒸气是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
取两块玻璃片,一片在火上烤热,另一片不烤。
两片分别放在烧杯上片刻,待冷玻璃片上生成了明显的水珠时,而热玻璃片上没有生成水珠,把两块玻璃片同时展示给同学们看。
“水珠是怎么来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随后要学生观察,拿走玻璃片的杯口上方有“白气”出现,“‘白气’是什么?”据分析,讨论得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及时矫正“白气”是水蒸气的错误前物理认识。
)此时,刚才冰冻矿泉水瓶壁外已出现大量的水珠,学生心中关于水珠从哪儿来的谜底与“水”俱来。
实验后接着进行归纳、应用……这样,学生不仅清晰的形成了“液化”的概念,还能较容易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在实验的帮助下一系列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让学生真正体验揭示自然界谜底乐趣。
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对“雾”、“露”以及早晨、晚上池塘上方的“白气”等现象分析,解释轻松而又准确。
当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错误前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规律相抵触矛盾
时,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在表面上能够接受正确的观念,但还没有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解释现象、分析问题时容易不自觉地运用到原来的错误前物理概念。
这时需要强烈的刺激打破旧认识结构的平衡。
即使教材已列出演示实验,还有必要补充惊奇的演示实验,加强和反复刺激,让新建立的认知结构得到强化和巩固。
“惯性、惯性现象”的教学,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初步认识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但还不牢固,还残留着“力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的错误物理观念。
草地上滚动的足球被分析受到“前冲力”,斜面下滑的木块受到“下滑力”等,就是错误前物理概念残留的有力证据。
为了强行扭转这一认识,在教材设计的“纸飞蛋落”(引言)演示实验“尺打棋子”、“拉车木块后倒”、“刹车木块前倒”(插图可改成实验)基础上,还可加入演示实验。
教学时,在学生复述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展示实验:取一颗棋子用双面胶粘在右手掌心,右手掌迅速向左运动,遇到左手阻挡突然停下,而棋子仍然快速飞出掌心,老师问:“手掌停下,棋子不再受到手掌推力,为什么还能飞行?”学生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物体不受外力时,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然后举例子:炮弹出膛、汽车刹车、手抛石子(可演示)……归纳出运动物体本身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随后,让学生猜想静止的物体本身有无保持静止状态不变的特性,有的学生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推理,有的学生会举例证明。
演示实验:把一个细而高的钢笔筒立在一张长纸条上,笔筒好不容易站稳下来,手轻轻拿住纸条一端,另一
只手迅速打击纸条中部,纸条被快速抽出。
打击之前,学生异口同声喊:“倒,倒!”当看到笔筒纹丝不动地站立着,在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教师趁机讲解:“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惯性”建立后,回顾“纸飞蛋打”实验并进行揭谜。
这样演示(刺激)→应用(顺应)→演示(刺激)……直到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课堂中第一个实验不仅引入了新课,同时对牛顿第一定律认识进行了强化;第二个实验是强行扭转学生头脑已有“速度越大,惯性越大”的错误概念或防止其形成,对学生旧的认知结构也有强烈震撼。
2、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
现行教材有很多精彩的演示实验,教师教学时,由于种种原因,教材给出的一部分演实验效果不尽于人意,需要我们大胆地改进,重新设计。
初二物理“音调”中,“纸片划过木梳”、“橡皮筋振动”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调高低并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之间的关系。
而上述两实验音调变化小响度也小,能够听到的学生少,乐感不强的学生靠耳朵辨别两次声音的音调就很困难。
如果用琴弦代替橡皮筋做实验器材做演示,或者干脆抱一吉它(或二胡)走进教室,让学生体验音调高、低。
对不同粗细、松紧的弦发出的声音进行对比,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这样做效果既明显,又能调运学生的兴趣。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则改成小实验让学生课后体会。
“液化”中“压缩体积,乙醚液化”的实验,在常温下,靠拉开活塞很难做到液态乙醚全部消失,压缩体积气态乙醚液化后分布注射器筒壁,多数学生观察困难,直观效果不好。
如用一只空的透明外壳打火机和充气罐代替上述实验,调整好打火和充气罐的位置关系,对打火机充气,学生可以清清楚楚观察到打火机内气体被压缩时变成液体。
还容易联想到自家液化气罐的灌入情景。
操作简单,效果直观,学生的兴趣也很高。
3、借鉴与扩展
物理教师应善于借鉴民间杂技作为演示实验。
如演示实验“教师睡钉板”。
“教师首先将一苹果掷在钉板上,无疑,苹果被刺穿了,随后他敏捷地仰天躺在2×1m2的钉板上,该钉板上均匀排着2000枚铁钉(教师竟能安然无恙)……”条件限制,可在课堂上带入0.3×0.4m2木反带有600枚钉子铁钉“坐垫”,让学生学习压强时也尝尝“如坐针毡”的感觉。
对于无法演示的实验,可向学生展示多媒体模拟实验的课件,也是对演示实验形式扩展。
二、改进基本原则
1、明确目的,优中选优,追求更好效果。
一方面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另一方面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实验。
如果要达到创设情景和引入新课的目的,选择的实验,最好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果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实验应力求做到“学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让学生终生难忘;如要强化新建认知结构,
实验应源于生活来自学生身边,唤醒学生再认识,并为学生回到生活中解释现象、分析问题供示例和桥梁。
一只苹果插上铜片、锌片,接上导线也能让发光二极管发出光来。
2、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启发性和考虑实验组织上的递进性。
好的演示实验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但也离不开教师的适时引导,促进帮助学生思考、分析。
对多个演示实验的组织宜层层递进,先简单后复杂,先直观后抽象,如初中“压强”演示实验“冷水锤子”,冷水浇淋充有大量热水蒸气的密封易拉罐,伴随响声易拉罐被大气压瘪变形,制造了“惊奇”教师趁机置疑“是水把易拉罐砸瘪的吗?”“不是,那又是什么?”下面的演示实验则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内部挤出了空气)→“覆水杯”(水代替了空气)→“瓶子吞鸡蛋”(瓶内空气减少)。
综上所述,物理教师要力求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同时结合其他形式和多种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学手段,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希望广大的物理教师,更好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