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夏日绝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的作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夏日绝句》的基本内容、诗句的理解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文化背景的感知:小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有限,对李清照及其时代的理解可能成为难点。
举例: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历史人物项羽及其故事,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需要教师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学生在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举例:学生在朗读时可能无法准确把握诗句的停顿和语气,需要教师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解读古诗词,提升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夏日绝句》的背诵与理解: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夏日绝句》,并理解诗句的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夏日绝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和意象,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小学教学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
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
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
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第【2】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2、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找对应的词语。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夏日景色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夏日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夏日的特点。
(2)提问:在这样美好的夏日里,你们会想到什么?古代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引出课题《夏日绝句》。
2、作者简介(1)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包括她的出生年代、家庭背景、文学成就等。
(2)强调李清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婉约细腻之作,也有豪迈奔放之篇。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如“人杰”“鬼雄”“项羽”等。
(2)结合历史故事,讲述项羽的英雄事迹,帮助学生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含义。
(3)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提到项羽?她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5、体会情感(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总结:这首诗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爱国之情。
6、朗读指导(1)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模仿朗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选手。
7、背诵古诗(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2)采用小组背诵、全班齐背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夏日绝句》教学方案设计

《夏日绝句》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诗句大意。
(2)体会诗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
2、教学难点(1)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一诗句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联系历史背景,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楚汉相争的视频片段,引出项羽这位历史人物。
(2)提问学生对项羽的了解,从而导入新课《夏日绝句》。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理解诗意(1)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人杰”“鬼雄”“至今”等。
(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疏通诗句大意,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补充。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含义,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4、体会情感(1)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诗句,体会诗人借古讽今、抒发爱国之情的写作意图。
(3)让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5、深入探究(1)提问学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一诗句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2)组织学生讨论在当今社会,如何做一个有爱国情怀的人。
《夏日绝句》备课教案

《夏日绝句》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并掌握绝句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方式。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了解绝句与其他诗歌形式的不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夏日景色的美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 理解并掌握绝句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绝句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夏日绝句》。
2. 相关资料:关于绝句的介绍、诗人李清照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b. 引入新课,介绍《夏日绝句》的作者李清照和诗的背景。
2. 朗读与背诵(5分钟)a.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夏日绝句》,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b. 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c.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3. 理解与感悟(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燕子”、“荷花”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b.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c.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绝句特点探讨(10分钟)a. 介绍绝句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日绝句》的韵律特点。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与对比(10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夏日题材的其他诗歌。
b. 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夏日绝句》与其他诗歌的不同之处。
c. 学生分享对比心得,教师总结。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通用10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1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
二、教学重点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月满西楼”柔美、清幽,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吗?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
今天,我们共同赏析她的一首诗:夏日绝句(板书课题)是否也是这种风格呢?二、初读,感知古诗1、出示古诗朗读,生谈与《月满西楼》的区别。
2、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再读,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进行自学,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有问题的可以标出。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出示: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现在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回到江东。
3、学生质疑,可能会问“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出示项羽的资料)四、品读,悟情入境1、师: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诗的大意,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生自由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2、小结: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读)这两句诗千百年来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赏析,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3、从修辞入手,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9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中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听——谁在吟唱?【师吟诵诗歌,引出课题、作者】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有这样一位才女,她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演绎着属于她自己的悲欢离合。
“婉约词宗”“千古第一才女”等美称向我们证明着她的满腹才情。
今天,让我们和她一起驻足乌江河畔,倾听她在乱世里的吟唱。
(PPT出示课题,播放录音,学生聆听)同学们,李清照为何会在乌江河畔有这么深沉的感慨呢?是谁触发了她心中的情思呢?让我们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问——为谁而歌?1.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了解一下诗歌的大意。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歌大意】在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过渡语:诗人为谁而歌?项羽。
最后两句提到了项羽的故事,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乌江自刎。
大家都听过吧?项羽本是西楚霸王,但在楚汉之争中输给了刘邦,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是有机会翻盘的,但是他的自尊和气节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他宁死不降,最后在乌江自刎。
就这一点以及项羽本人来说,世人对他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傻,认为他不该放弃......三、探——为何而歌2.同学们:这首诗中作者对项羽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呢?(高度赞扬?赞扬他什么?请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前两句)确定:在诗人眼中,项羽乃人中豪杰、顶天立地英雄男儿。
《夏日绝句》备课教案

《夏日绝句》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夏日绝句》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了解绝句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受诗人李清照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了解绝句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2)古诗的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介绍诗人李清照的背景和成就,引发学生对《夏日绝句》的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夏日绝句》,注意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夏日绝句》,加强记忆。
(2)学生个别背诵,教师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夏日绝句》,注意字迹工整。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4. 注重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特点和创作背景;2.掌握《夏日绝句》的基本内容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夏日绝句》的基本内容;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3.运用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复印《夏日绝句》的诗歌原文;2.备课教师准备板书、PPT等教学工具;3.准备学生练笔纸,鉴赏手册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播放一段与夏天相关的音乐、图片等引起学生对夏日的联想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将《夏日绝句》的诗歌原文呈现给学生,并进行诵读。
然后,让学生跟读,并分析诗歌的特点和意义。
诗歌原文如下:夏日绝句炎炎夏日暑气长,浓郁花香弥漫乡。
甜美蜜露似水流,时光匆匆度盛夏。
3.讲解(15分钟)教师对诗歌进行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特点进行讨论,并记录下来。
5.展示与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
6.巩固(15分钟)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以夏天为主题的绝句,鼓励他们运用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行表达。
7.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整理成册,并上传至学习平台。
同时,要求学生每天抄写一首古代绝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熟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创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诗意触觉和美感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最后通过展示与评价,促进学生对自己创作的思考和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表达,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案一: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绝句的基本定义和特点;2. 学会写夏日景色的绝句,并体会其中的意境;3.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绝句的定义和特点,例如:四行诗,每行五个字,表达简练,意境深远等。
Step 2:示范(10分钟)教师现场创作一首夏日绝句,并解释每个字句的意义和构思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感和意境。
示例:暑气蒸腾云淡蓝,荷塘丽影水如莲。
蝉声鸟语响林畔,夏日风情尽眼前。
Step 3:分组练习(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夏日主题,例如:夏日的蝉鸣、夏日的海滩、夏日的夕阳等。
组内成员合作创作绝句,并在小组内进行互相分享和修改。
Step 4:作品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自己的绝句展示给全班。
学生可以解读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Step 5:诗歌鉴赏(1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经典夏日绝句,进行诵读和分析。
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了解古代文人如何通过绝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Step 6:个人创作(20分钟)学生独立创作一首夏日绝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夏日景色或者情感作为创作主题。
Step 7: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自由选择是否分享创作的心得和感受。
Step 8: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诗人或艺术家到班级进行讲座或授课,分享创作经验和艺术鉴赏。
2.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或文艺演出,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3. 布置继续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写绝句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示范、练习和创作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对夏日景色的感知,培养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和学生展示,在实际创作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精品教案两篇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精品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内容包括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及诗歌鉴赏,着重分析《夏日绝句》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夏日绝句》的内容及韵律特点,学会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夏日绝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掌握《夏日绝句》的内容和韵律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美好,进而引入本课《夏日绝句》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教师对《夏日绝句》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夏日诗句,进行课堂交流。
5. 例题讲解:分析《夏日绝句》中的重点词语,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含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夏日诗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内容:a. 作者:李清照b. 意境:豪放、激昂c. 韵律:七言绝句d. 修辞手法:对比、对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夏日绝句》。
b. 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
2. 答案:a. 略。
b. 示例: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运用了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夏日绝句》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单元,详细内容为《夏日绝句》。
该诗通过对夏日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生命力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2. 了解诗中描绘的夏日景物,体会作者赞美生命力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难点:体会作者赞美生命力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夏日的美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夏日绝句》。
2. 诗词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夏日绝句》,注意韵律和节奏,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3. 诗词讲解:详细讲解诗中的字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赞美生命力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绿树阴浓夏日长”,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意象描绘景物。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首描绘夏日景物的短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夏日绝句》2. 诗词内容: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3.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古诗词韵味,赞美生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创作一首描绘夏日景物的短诗。
2. 答案示例:绿树阴浓夏日长,蝉鸣声声映夕阳。
清风拂面蔷薇香,时光静好梦悠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朗读、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但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仍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夏日景物的古诗词,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朗读的教学方法2. 诗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例题讲解中意象的分析4. 学生的创作练习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词朗读的教学方法1. 教师应注重朗读的示范作用,以标准的普通话、准确的节奏和韵律进行示范,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5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夏日绝句》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日绝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李清照和项羽,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可要认真听哦!课件播放歌曲。
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
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二、诵读古诗,悟情入境课件展示: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
读得流畅,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和美感。
她之所以读得这样美,原来他注意了停顿。
课件展示: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指生展读。
2、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你的眼帘?生交流:项羽知道项羽这个人吗?谁来谈一谈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课件展示: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夏日绝句》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
全文如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本节课主要针对这首诗进行讲解,详细内容涉及对诗歌字词句的理解、背景介绍、情感把握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掌握诗歌的字词句,了解诗歌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夏日绝句》。
2. 朗读诗歌: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3.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4.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共同解决问题。
6.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内容设计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背景介绍:李清照生平事迹5.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6. 重点难点:强调诗歌的理解、感悟七、作业设计(1)解释下列词语:人杰、鬼雄、项羽、江东。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题。
(3)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1)人杰:杰出的人才;鬼雄:英勇的鬼魂。
项羽:秦末起义领袖;江东:长江以东地区。
(2)主题:抒发作者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表达自己立志报国的决心。
(3)理解和感悟: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该诗为唐代诗人李清照所作,描绘了夏日景色与诗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诵:感受诗歌韵律美。
2. 词汇理解:解释诗中难懂的词汇,如“络纬”、“斜阳”等。
3. 句子解析:详细讲解诗中重要句子,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
4. 诗歌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夏日景色的描绘。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 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和重要句子,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诗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对夏天的感受,引入课题《夏日绝句》。
2. 诗歌朗诵: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
3. 词汇理解: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句子解析:详细讲解诗中重要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意境,分享感受。
6.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讲解其含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类似的句子,练习运用诗中的表达方式。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生字词:络纬、斜阳等4. 重点句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5. 诗歌意境:夏日景色与诗人豪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句式,仿写一首夏日诗歌。
2. 答案示例:夏日炎炎似火烧,荷花盛开水中摇。
生当作人杰,志在千里,死亦为鬼雄,永不言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夏日绝句》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6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6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选6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学习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化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
课前准备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搜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荡气回肠的音乐,剧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2、师导入: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
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炽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照。
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搜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好,可补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
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
建炎元年,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____,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才能。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夏日绝句》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并背诵课文,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感受古诗的韵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学会观察自然,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夏日美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
(2)分析课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
(3)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
4. 例题讲解(1)分析诗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的意境。
(2)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1)学生模仿诗句,创作一首描写夏日景物的短诗。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教师点评、指导。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夏日绝句》2. 重点词汇:荷叶、罗裙、芙蓉、裁、两边3. 重点句型: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创作一首描写夏日景物的短诗。
答案示例:夏日炎炎阳光照,碧水清泉荷花香。
蜻蜓点水留痕迹,绿树阴浓夏日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下收集其他描写夏日景物的诗句,进行欣赏、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
瞧,图上画着什么呀?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
3.它是谁呀?出示“--刺猬”,再读。
破折号有什么作用?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
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板书:一天晚上,刺猬偷枣儿。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击退了大黑狗。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怎样偷枣儿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爬停住脚摇晃掉归滚驮跑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引导学生体会“摇晃”、“归拢”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刺猬不但偷枣儿的本事高明,而且护身的本事也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
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
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
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
常有感情。
)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
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
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
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
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