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第1章绪论

合集下载

微生物生理复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生理复习题及答案

微⽣物⽣理复习题及答案第⼀章绪论1、什么是微⽣物⽣理学?研究热点是什么?微⽣物⽣理学是从⽣理⽣化的⾓度研究微⽣物的形态与发⽣、结构与功能、代谢与调节、⽣长于繁殖等的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微⽣物⽣长发育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研究热点:环境修复;微⽣物发电、⽣物燃料;资源开发利⽤。

2、简要说明微⽣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微⽣物⽣理学既是⼀门基础学科⼜是⼀门应⽤学科。

它的发展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既依赖于微⽣物学、⽣物化学、细胞⽣物学、遗传学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还需要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学⼯程、电⼦信息学和设备制造⼯程等的理论和技术。

3、简述微⽣物⽣理学中常⽤的技术与⽅法。

(1)电⼦显微技术,⼀种公认的研究⽣物⼤分⼦、超分⼦复合体及亚细胞结构的有⼒⼿段,也是研究微⽣物不可缺少的⼿段。

(2)DNA分⼦铺展技术,可⽤来检查细菌、噬菌体的染⾊体结构,还可进⾏动态跟踪。

(3)超速离⼼技术(4)光谱分析技术,包括可见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

(5)层析技术,⼀种基于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及⽣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再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进⾏分离和分析的⽅法。

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

(6)电泳技术,⽤于对样品进⾏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

等电聚焦电泳,双向电泳,⽑细管电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7)同位素⽰踪技术,利⽤放射性核素作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标记的威廉分析⽅法。

(8)基因芯⽚与⾼通量测序技术第⼆章微⽣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1.细胞壁及细胞膜的⽣理作⽤是什么?(2)控制细胞⽣长扩⼤(3)参与胞内外信息的传递(4)防御功能(5)识别作⽤(ps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长,保护原⽣质体。

细胞壁增加了细胞的机械强度,并承受着内部原⽣质体由于液泡吸⽔⽽产⽣的膨压,从⽽使细胞具有⼀定的形状,这不仅有保护原⽣质体的作⽤,⽽且维持了器官与植株的固有形态.另外,壁控制着细胞的⽣长,因为细胞要扩⼤和伸长的前提是要使细胞壁松弛和不可逆伸展.2.细胞壁参与了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细胞壁允许离⼦、多糖等⼩分⼦和低分⼦量的蛋⽩质通过,⽽将⼤分⼦或微⽣物等阻于其外。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共占120分713微生物学部分大纲要求: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细胞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具体知识点可参考804微生物大纲要求)笔记根据《微生物学》路福平编为主,《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为辅进行查漏补缺(标注页码基本为路福平版书籍所对应页码,少数为周德庆版书籍所对页码)第一章绪论P1-11一、微生物的定义及其类群(一)现代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类群: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三菌三体)。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三)微生物的共性(五大共性)P11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最基本);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5.适应性强,易变异。

三.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内容: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

2.任务:(1)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发酵微生物)a.利用菌体:scp、生物杀虫剂,保健品,生物制品,指示菌,污水处理b.利用代谢产物:酒,甘油,调味品,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制剂(2)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四、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三域系统1、五界分类系统(Whitaker,1969年)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2、六界分类系统(我国学者,1977年):在Whitaker五界系统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个病毒界,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真核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3、三域学说(美国C.R.Roese,70年代末):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五、微生物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周德庆版P5(1)史前期(8000年前-1676年)特点:a.无显微镜,没有见到微生物个体b.在应用微生物和防止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经验自发地与微生物打交道)c.实践-实践-实践(思想方法上处于低水平的应用)(2)初创期(1676年-1861年:近200年)-起始于1676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个体特点:a.人类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个体b.停留在形态描述阶段c.微生物学科尚未形成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说先驱、发明显微镜(3)奠基期(1861年-1897年)-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径瓶实验,彻底推翻了“生命自生说”特点:a否定“自生说”成功,解决了生命的起源问题b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独特方法和技术(显微镜放大到700-1000倍)c.分离出了许多重要病原道d.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班理学研究水平e.微生物学科开始形成,进入一系列分支学科研究f思想方法:实践-理论-实践代表人物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1)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乳酸发酵等;2)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腐败病、蚕病、酒酸等——巴氏消毒法;3)免疫学——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彻底否定了自生说—鹅颈瓶实验。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自测试题[资料]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自测试题[资料]

第一章绪论自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2.微生物学3.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 4.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二)填空题1.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被称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而法国学者------则是微生物生理学的开创者。

2.放线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的主要产生菌,许多临床和生产上有使用价值的抗生素如------、------、------、------等等都由放线菌产生。

3.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和------。

4.在微生物学的史前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有了应用微生物作用来丰富生活需要的实践活动,例如------、-------和------等。

5.研究微生物本身的基本问题的基础学科有------、------、------、------、------、------和------等。

6.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可分为------、------、------、------和------,现处于------。

7.按微生物的应用领域来分的学科有------、------、------、------、------、------和------。

8.按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情况来分的新兴边缘学科有------、------、------、------以及------。

9.按所研究的微生物对象来分的学科有------、------、------、------和------等。

10.按微生物所在的生态环境来分的学科有------、------、------、------和------等。

11.微生物包括------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生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

课堂讨论
小张,因车祸导致严重脑损伤,经 治疗后成为“植物人”。查体:有自主呼 吸和心跳,但呼之不应,对疼痛刺激亦 无反应等。
请讨论: 1.小张具备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吗? 2.何谓兴奋性?
二、兴奋性
是指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 刺激与反应
1.刺激:能被机体或细胞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 2.反应:机体或细胞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3.刺激和反应的关系 :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 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生命活动 又称功能活动,如躯体运动、腺体分泌、血液循环、呼吸、消 化和吸收等。
(二)研究内容
研究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 响因素、调节及其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认识和掌握生 命活动的规律。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大部分理论知识都 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三、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作用
反馈的概念: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 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反馈的分类 负反馈 正反馈
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指在控制部分发出指令管理受控部分的同时,受控 部分又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双向的“闭环”系统。
反馈信息 在控制系统中,由受控部分发出并能够影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生理学简介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兴奋性、阈值、内环境的概念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内环境及其和反馈的概念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
一、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理学的概念
响控制部分的信息。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 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食品微生物学等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 和厌养菌生物学等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 物学、水微生物学和宇宙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生命科学开辟了新的研 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功 能基因组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微生物学、医学和免疫 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对于后基因组时代,研究 基因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起着重大作用。 微生物作为理想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组测序 技术和方法对于高等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具有 重)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
J.D.Waston, H.F.C.Crick 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提出 双螺旋模型
成熟期特点
• 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 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 • 生物工程中,发酵工程是最成熟的应用 技术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的 研究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在短期内取得了多方面的 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分子微生物学。即利用分子生 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 态、分类等基本生物学规律。 1995年,美国首先测定了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的全基因组序列。从此, 微生物基因组(genome)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 已经完成了100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他们分属于Woese系统发育树中的细菌、古菌和真 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 詹氏甲烷球菌等。

微生物复习大纲 (答案)

微生物复习大纲 (答案)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及其五大共性二、微生物学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一、细菌细菌的形态:与人类关系密切菌的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结构、杀菌物质的作用机理细菌的特殊结构:生理功能及观察方法。

二、放线菌个体形态、繁殖方式、群体特征、应用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各有哪些类别三、酵母形态构造、繁殖方式、生活史、应用四、霉菌1、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应用2、高等真菌简介五、噬菌体形态构造、繁殖方式、溶源菌、噬菌体的防治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一、营养、营养物质、生长因子二、营养类型:名称、举例三、运输方式:概念、举例四、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各类培养基名称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生长测定、生长规律二、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1.物理因素:温度的作用机理、嗜热菌与嗜冷菌的差别2.化学3.生物4灭菌方法:常用物品的一般灭菌方法三、微生物的培养法1.好氧法2.厌氧法:好氧菌与厌氧菌的区别3.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同步培养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一、能量代谢、化能异养菌产能方式、化能自养菌产能方式二、微生物的发酵类型:菌、产物(次生代谢产物);三、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一、物质基础二、基因突变三、基因重组:接合、转导、转化、转染四、原生质体融合五、基因工程六、菌种衰退的原因、防止方法;复壮的方法;菌种保藏的原理与方法第六章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一、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二、抗生素定义、分类三、主要抗生素生产菌四、抗生素的作用机理题型及成绩分布:一.选择题(共10分)二.填空题(共10分)三.分析判断题(共10分)四.名词解释(共30分)五.问答题(共40分)附:《微生物学》复习样题(答案后面的数字为教材中答案所在页码)一、单项选择题1、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D108A.抗性B.裂解C.再次溶源化D.免疫性2、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它们是:D36-73A.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螺旋体;B.细菌、放细菌、蓝细菌、粘菌、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C.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D.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我们周围的微生物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由于肉眼分辨能力的原因,我们几乎忽略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微小生物。

1.2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原核类:真细菌、古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藻类。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易;分布广、种类多。

1.3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1.4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4.1微生物的发现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 k, 1632~1723,但他的最大贡献不是在商界而是他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他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300倍,构造很简单,仅有一个透镜安装在两片金属薄片的中间,在透镜前面有一根金属短棒,在棒的尖端搁上需要观察的样品,通过调焦螺旋调节焦距。

利用这种显微镜,列文虎克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由于他的划时代贡献,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4.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

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00第一章 绪论

00第一章  绪论
/每个病人每天,严重时可达到上千万单位,甚至上亿) 每个病人每天,严重时可达到上千万单位,甚至上亿) 每个病人每天
5、种类多、分布广 种类多、
微生物的共同特点5 微生物的共同特点
(1)种类多 )
20多万种: 多万种: 多万种
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3500种 种 病毒: 病毒 4000种 种 真菌: 万种 真菌:9万种 原生动物和藻类: 万种 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
容易发生变异:(实例) 容易发生变异:(实例) :(实例 产黄青霉: 产黄青霉:生产青霉素的菌种 1943年:生产能力 年 生产能力20U/ml 现在:生产能力5万单位 万单位/ml甚至更高。 甚至更高。 现在:生产能力 万单位 甚至更高
二十世纪40年代: 万单位 万单位/每个病人每天 二十世纪 年代:10万单位 每个病人每天 年代 现在: 万单位/每个病人每天 即便是新生儿40万单位 现在:100万单位 每个病人每天(即便是新生儿 万单位 万单位
非细胞生物——————————————— 病毒界 非细胞生物 动物界 高等生物———— 高等生物 生物 真核生物 真核原生生物界 细胞生物 低等生物— 低等生物 菌物界 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 植物界
生物分类系统二: 生物分类系统二:
个域” 三原界”系统) (“3个域”或“三原界”系统) 个域 古生菌( 古生菌(Archaea) 细菌(Bacteria): 细菌 :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真核生物(Eukarya) : 真核生物
一、Microorganism (微生物)
(一)微生物定义 (二)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三)微生物的特点 (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五)微生物培养设备及研究技术

绪论_微生物学

绪论_微生物学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 年 荷兰人列文虎克(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 ) 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 观察到了细菌。 过大学, 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 会员。 会员。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法国人巴斯德( ) (1822~1895) ~ )
4,653,728 bp
Parkhill et al., Nature, 413 523-527 (2001) 413,
研究发现鼠疫杆菌的基因 组表现出很强的“流动性” 人类并不处在鼠疫杆菌的主要生活 路途上,只是它偶尔绕到界外时的 牺牲品罢了。
传播媒介—跳蚤
冤啊!
SARS病毒 病毒
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
12 3.4 1.04 1.4 2.3
30 25 25 20 26
4.1× 4.1×103 10.6 2.1 2.64 4.92
藻 类
硅藻 草履虫
为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效率提高 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
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学

绪论

学时分配
2 14 6 4 6 8 4 4 2 4 2
第一章至第三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 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产品的论证 机动
2.7× 2.7×1011 1.2× 1.2×1024 8.2× 8.2×103 7.0× 7.0×1013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教案教案一般包括引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课堂练习及板书设计等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于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的教案范例:教案:生理学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生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理解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3.掌握生理学的分类和研究对象。

4.了解细胞生理学在生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对于生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生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3.生理学的分类和研究对象。

4.细胞生理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生理学的分类和研究对象的区分。

2.细胞生理学在生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引出生理学的概念和生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生理学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Step 2 概念解释(10分钟)1.解释生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提问学生有关生理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Step 3 基本方法和原则(15分钟)1.讲解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如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等。

2.分析生理学研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Step 4 分类和研究对象(15分钟)1.介绍生理学的分类: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等。

2.解释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如整体生理学和细胞生理学。

3.引导学生理解整体生理学和细胞生理学在生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Step 5 细胞生理学(15分钟)1.详细介绍细胞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分析细胞生理学在生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如细胞膜通透性、细胞代谢等。

Step 6 归纳总结(10分钟)1.通过问题解答和讨论,对生理学第一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生理学对于医学和生物学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和举例,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2.问题解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整理版]

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整理版]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高等教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本课程的辅导时间:2006.12.4——2007.3.4,每周一,周三18:00--20:00本课程的辅导安排:前八周课本按章节讲解课本基础、重难点知识,以后针对考试进行练习。

第一周辅导内容第一章绪论微生物科学人们常说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一词,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或简单地说是对细小的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的总称。

指显微镜下的才可见的生物,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例如近年来发现有的细菌是肉眼可见的,1993 年正式确定为细菌的Epulopiscium fishlsoni 以及1998 年报道的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均为肉眼可见的细菌。

所以上述微生物学的定义是指一般的概念,是历史的沿革,但仍为今天所适用。

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建立的贡献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

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产生在非条件反
射基础上、反射灵活可变、数量无限、高 级神经活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 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
1.全身性体液调节 指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 环运往全身,调节远隔部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2.局部性体液调节 指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特殊化学物 质或代谢产物,通过组织液扩散到邻近的细胞组织,并对 其活动发挥的调节作用。
控制方式:双向性
受控部分通过反馈信息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feedback) 。根据反馈作用的效果不同,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 反馈:
1.负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性质与
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 (2)在体实验:是在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术暴露出 要观察的器官,观察和记录某些人为因素对其生 理功能的影响。
• 2. 慢性动物实验 • 慢性动物实验是以清醒、健康的动物为研究对象,
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整体或某一器官 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反应规律。 • (二)人体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分子水平 (二)器官、系统水平 (三)整体水平
控制信息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机能活动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意义:使发生的生理过程不断增强直 至完成,有助于一个完整生理过程的完成。
血液凝固 排尿 分娩
分娩的正反馈控制 子宫收缩 (+)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二)非自动控制系统

微生物绪论 章末总结

微生物绪论 章末总结

微生物第一章绪论章末小结内容小结1.微生物学微生物(microorganism):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 microbiology):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首次揭示了一个咱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明其免疫学说,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消毒法等。

自生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柯赫:发现炭疽病及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柯赫氏定律等。

柯赫法则: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3. 20世纪的微生物学DNA重组技术、遗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4. 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基因组学、生命起源与进化、生物质能源、降解性塑料、DNA芯片问答题1.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以我们熟悉的微生物为例:生活上,可以用酵母菌酿酒和醋、制面包和馒头,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对人的健康有益,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肠道中的有益菌也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质,激活并强化肠道的免疫系统。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2. 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LeewenhoekB. Louis PasteurC. Joseph ListerD. James T.Watson3. 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 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B. 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 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D. 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4.细菌学的奠基人是()。

A. Louis PasteurB. Robert KochC. van DyckD. van Leeuwenhoek5.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

A. 发现了病毒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 抨击了进化论D. 确立了生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6.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

A. 进化论B. 病原菌学说C. 生物学细胞论D. 报酬递减论7.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说B. 证明微生物致病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8.微生物学中铭记柯赫是由于()。

A. 证实病原菌学说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 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9.下列病原体中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噬菌体B.白色念珠菌C.新冠肺炎病毒D.炭疽杆菌10.微生物学形态学时期的开创者为()。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科赫D.沃森11.微生物学生理学时期的开创者为()。

A.Leeuwenhoek和WatsonB.Pasteur 和KochC. Watson和CrickD.Koch 和Crick二、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2.简述科赫法则的主要内容。

3.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4.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