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舞化_风_论汉代乐舞美学思想之_乐治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 03 20
作者简介:袁禾(1956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舞蹈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2009年度重大项目 隋唐五代文学艺术思想史!(项目批准号:2009jj d750006)研究成果之一,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金资助。
文章编号:1674 3180(2010)03 0083 05
乐舞化 风!
*
论汉代乐舞美学思想之 乐治!
袁 禾
(北京舞蹈学院 舞蹈学系,北京 100081)
摘要: 乐治!是指由于乐舞的道德感化力量促成了社会的安定和谐而引起的对 治!的快乐,是汉代乐舞审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春秋战国沿至汉代的乐舞享乐之风导致的官乱民散,汉儒特别强调乐舞在社会教化方面的意义,他们的这种深信不移,归根结底是因为乐舞与人情、人性、人的生命密切相连。
关键词:乐治;乐舞;教化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Moralization function of Dance with Music On Joy in Order !in Aesthetics of Dance with Music in Han Dynasty
Yuan He
Abstract: Joy in order !means pleasure in the social order and rule because the dance with music plays a role in moralization and contributes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It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aes thetic ideology of the dance with music in the Han Dynasty.Since the pursuit of hedonism in the dance with music is passed do wn from the Spring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Han Dynasty,as a result of which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public have gone astray,Confucians in the Han Dynasty particu larly stress the function of moralization of the dance with music.The reason for their firm beliefs lies i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nce with music and humanity.Key words:joy in order;dance with music;moralization 汉代乐舞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充分继承了先秦乐舞思想,并且
大大丰富完善了先秦儒家乐舞美学理论。尤为重要的是,汉代人将 乐!视为天地精神的象征,
2010年5月第3卷 第3期
文化艺术研究
Studies in Culture &Art
May,2010
Vol 3 No 3
更加深入细致地阐发、论述了礼乐与天地乾坤的关系,对整个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班固(32 92)∀白虎通义#礼乐∃云:乐(乐舞)者,乐(快乐)也。!在这里,班固表达了与∀礼记∃之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同样的意思,指出乐舞能给人带来快乐。乐舞引起的快乐是一种审美快感。中国古人习惯于用乐!(快乐)来概括其美感体验和喜悦之情,如:治世之音安以乐!、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业![1]、耳知其乐也![2]%%可见,乐! (快乐)是中国思维、中国文字对审美快感的表述。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将人情之乐!(审美快感)做了三种层级的分类,只是在提法上与西方美学之谓审美快感!不同而已。西方也有把审美快感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的:一般快感、痛感和深层的快感。[3]中国汉代学者则将不同的审美快感称为小乐!、中乐!、上乐!。汉代道教的经典著作∀太平经∃有记:乐(乐舞),小具小得其意者,以乐(快乐)人;中具中得其意者,以乐治;上具上得其意者,以乐天地。得乐人法者,人为其悦喜;得乐治法者,治为其平安;得乐天地法者,天地为其和。!∀太平经∃将乐!(乐舞)分为小、中、上三个层级并分别对应悦喜!、平安!、和!三种美感体验,而此三种美感体验又来自对乐!的得其意!和得其法!。得其意!指对乐舞的感知理解,得其法!指获得其美感的途径。三种美感相对应的境界由低到高分别为乐人、乐治、乐天地。乐人!,是使人快乐,乐人!之乐是单纯的娱乐快感,悦喜而已,此乃美感的初级层面;乐治!,指快乐于乐教形成的人心向善和社会得到治理,这是从心理上获得的一种平安之乐、顺达之美,属于中级层面的快感;乐天地!,是快乐于天地有序、神人以和,天地人融融乐乐、精神相交,这是中国美学所讲的审美快感的最高层面,是乐舞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这一境界,乐舞已不再停留于娱乐、教化的功利目的方面而进入了审美与哲理的层级。
不同的乐舞引起不同层面的快乐。故审美快感的三乐!分别指女乐(乐舞)!及自娱乐舞之乐!(快乐)、礼乐!之乐!和天乐!之
乐!。礼乐!之乐!在西周以后,随着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在一般意义上仅存在于理论中;女乐!之乐!从上古一直延续到清末;天乐!之乐!数千年来都是中国人理想中的追求。三乐!形成三境!,即:
乐舞达欢! 乐人 初境
乐舞化风! 乐治 中境
乐舞载道! 乐天地 上境在此主要探讨中境 乐治!。
乐治!是由于乐舞的道德感化力量促成了社会的安定而引起的对治!的快乐。∀史记#乐书∃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又说: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天下治而万民欢,这就是最简单的乐治!道理。那么,怎样才能得万国之欢心!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乐教!。∀淮南子∃谓:欲美和者,必先始于∀阳阿∃、∀采菱∃。![4]∀阳阿∃、∀采菱∃为楚地民间歌舞,∀淮南子∃主张利用民众所喜爱的歌舞为引导,使全社会进入美善和乐的秩序。建安七子!之一的徐(171 218)在其∀艺纪∃中重申∀周礼∃所定的入学习舞的制度,他说:艺者,所以事成德者也。%%艺者,德之枝叶也!;美育群材,其犹人之于艺乎。%%君子者,表里称而本末度者也。故言貌称乎心志,艺能度乎德行,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肢)。纯粹内实,光辉外著。![5]徐认为,通过乐教这种美育手段,可以达到培养人的目的,这就如同从艺之人是通过具体的事来彰显道德一样。艺术教育能使人表里如一,本末有辨,形成貌与心同,德与艺谐,举止优雅,风采卓著的由内至外的美,有利于社会的风化。
司马迁(约前145或135 ?)云: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6]。乐舞的作用能畅四肢,美形容,和心志,故乐舞教育是一种通过身形音声的训练,促使人的精神和肉体高度和谐的情感教育,能够移风易俗,使人们获得治!的平安。
乐舞之移风易俗早在先秦美学思想中已经成为定论,汉代学者将此命题推向了极致。
陆贾(约前240 前170)∀新语∃云:调之以管弦丝竹之音,设钟鼓歌舞之乐,以节奢
#
84
# 文化艺术研究第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