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项目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初探——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项目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初探——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7ce5681680203d8ce2f2434.png)
个项 目所需要的单项技能充分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3 . 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解决实际 问题 的技能是 比综合技能要求更 高 、 更
一
培养模式不断革新 ,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原有的课程 和系统性 , 门课程各 自为政 , 各 相互之间独立性强相关
重点在于重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何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上 , 建立一体化 的课
程体系 , 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是
一
、
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个实训案例都不能包含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程序 ,
现有的报关与 国际货运专业培养方案中 , 课程设 置采用了“ 三段式” 的结构 , 即将各类课程按认知的逻
难 以实现不同课程之间技能的相互融合。所以阶段实 训和综合实训更像是课内实训的一遍遍重复 , 并没有
辑顺序分阶段排列 , 分为公共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和核
心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以培养学生 的通用能力和职业 素质为主 , 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为 目标 , 核心专业课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为 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 高职高专人才 体系难以适应新型高职人才培养 目 的需要。课程的 标
设置和结构 、 课程 内容与形式急需改革 , 这一切改革的
理论知识为主体 , 每一 门课程都强调其 自身的完整性
性差 。就实践教学而言 , 实践课程是 以理论课程为基 础 的, 一般来说也分 为三个阶段 : 认知实践 、 内实训 校 和顶 岗实 习。无论是课 内实训 、 阶段实训还是综合实 训在内容安排上都是以课程为界限 , 划分为不同模块 , 每个模块之间的案例不具备通用性和综合性 , 因此每
2 . 综合技能
浅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8815dc17581b6bd97e19ea1b.png)
浅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作者:刘康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03期【摘要】作为一门实践性强、且以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管制政策、海关法等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报关的专业操作技能。
教师应结合高校国际贸易及国际货运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对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予以教学改革,本文这是基于此背景对其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教学改革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且以理论为基础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掌握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商务、国际物流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还要具备报关的专业操作技能。
实现中,学生往往对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过多,但对报关实物应用不足。
因此,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应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
教师应主动深入企业调研,分析就业岗位特点,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外贸专业人才。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在教材选用方面,曾所选用过的教材都是按照传统方式编写的,一般将报关业务分成相关性不强的几部分,不考虑报关的程序和海关管理规定的连续性。
教材的内容滞后,明显与毕业生岗位技能要求脱节,有部分学校甚至直接使用报关员考试的辅导教材。
其次,实训开展不足。
很多学校仍然以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训的方式开展报关实训。
一般来说,报关实训要偏重于各种手续的办理,所涉及的的单据都是由学生动手填写,因此最适合的办法是在多媒体机房结合案例题目,利用报关实训软件进行训练。
但目前市场上的报关实训软件较少,质量也有缺陷,多半是物流方向的报关,纯粹的报关程序软件比较罕见。
再者,报关实训重校内学习,轻校外实践,学生的实习受地域条件限制,报关企业与外贸企业的需求较少,一般每个企业只接收三到五名学生,将在校学生分散在多家单位,学校管理难度增大。
最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方式比较陈旧。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业务专项实训探索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业务专项实训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2cdfc3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a.png)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业务专项实训探索
朱小丽;李宇宏
【期刊名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31)2
【摘要】综合业务专项实训课程是我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在参加毕业实习前强化操作技能的综合性实训课程.文章针对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建设建议,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朱小丽;李宇宏
【作者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与工程机械类专业共享性专项技能实训资源建设的探索 [J], 戴兰平;唐大学;谢培甫
2.校企融合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J], 程凯媛
3.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J], 郭静
4.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J], 郭静;
5.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与职业专项技能课的衔接研究——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例 [J], 张淑欣;张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21fc7b7fd5360cba1adb8e.png)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存在教学资源、教师素质、教学配套设施、校企合作四个方面的问题,笔者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途径与方法,希望能给开设本课程的学校及授课教师提供一点教学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现状;解决途径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33—01一、课程开设背景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发展,国际货运代理和报关行业在我国乃至得到了快速发展,报关与货运货运代理从业人员不断扩大,已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80%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和中转业务,90%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业务都是通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完成的,所以,让学生实际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流程及相关出口单证的制作,熟悉企业货物进出口向海关报关的实际业务流程操作,将对将来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铺垫。
本课程就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满足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
通过实训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报关业务流程、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海关规则,解决企业进出口报关业务问题,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流程和出口单证的制作。
通过报关与国际货运综合实训,学生要达到具备在国际贸易、国际货运和国际货运代理、国际物流、报关与报检部门的就业岗位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资源匮乏。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操性与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并且开设课程的时间也不长,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教材寥寥无几,笔者使用的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的报关与国际货运综合实训教材第一版内容编排过于复杂,教师与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均发现难于理解,报关实训部分内容过多,而货运代理实训安排内容较少,所以学生感觉学习过程中头重脚轻,第二版更新后,内容又偏向于习题性质,实际实训安排还是较少,所以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双师型素质教师受限。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eec91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5.png)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建立起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 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师资力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四、实施计划
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 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进校授课,分享实际工作经验,让学 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作为国际物流业的核心环节之一,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 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首先,通过研究与探索,有助于提高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国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其次,培养模式的研究有 助于高校或培训机构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 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培养模式研究还有助 于推进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五、结论
总之,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与专业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紧密。高校应根据 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学生个人也 应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积极拓展专业技能,提高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一、背景介绍
“关检合一”是指将原来的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合并为一个机构,名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该机构负责全国范围内的进出口监管工作。这一改革 措施旨在优化监管流程,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2、课程安排: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 践教学的比例。例如,可以开设模拟报关、国际货运线路规划等实践课程。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学方法改进策略分析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学方法改进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3372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c.png)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教学方法改进策略分析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培养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只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难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分析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与当地报关公司或国际货运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实地实习。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实际的报关和货运工作,了解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学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实地实习期间,学校可以派出相关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建立报关与国际货运实验室,提供模拟实践环境。
实验室可以模拟真实的报关与货运过程,为学生提供操作练习的机会。
通过实验室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室的建设还可以配备相关设备和工具,如计算机软件、运输工具模型等,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此外,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践项目或竞赛。
通过参加实践项目或竞赛,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还能够与其他学校或企业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比较。
这种参与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担任项目或竞赛的评委,给予学生专业指导和评价,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以上的改进策略,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实训方法的培训和交流,引入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虚拟实训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或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在线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提升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实训教学效果。
基于行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行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f206255376baf1ffd4fad5f.png)
基于行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作者:余文敏来源:《商情》2019年第14期【摘要】《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笔者基于当下货运代理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分析,结合该门课程教学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与教材建设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行业需求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实务教学改革一、货运代理行业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分析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蓬勃发展,在“十一五”期间保持着每年50%-60%的增长速度,货代人才极为紧缺。
但高职毕业生“所用非所学”、货代企业“有岗无人”的双向饥荒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高职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不达标首当其冲。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历层次较低,毕业生更多地从事一线工作岗位,货代企业希望学生在具备货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实操技能。
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实操能力较弱,不了解货代行业的行话、行规,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实务》作为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为货代行业输送专业性和实践性俱强的专门人才,在课程建设上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为主,重视教学的实用性,以适应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货代行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一)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需求的是对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运代理和报关业务都非常熟悉的专业人才,需要毕业生掌握单证缮制、报关、国际货运代理等专业知识,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这就决定了《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实务》课程教学要注重实践操作性,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导向开展教学内容。
但长期以来在该课程的实际教授过程中,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满足货代行业的岗位需求,动手能力差、上手慢。
浅析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及改革
![浅析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及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ce52209884868762caaed539.png)
赵 东
摘 要 :随着外 贸人才的需求扩大 ,许多高职院校 开设 了报 关与 国际货运专业,但在毕业 生走向社会 时却 出现 了不能很好对接 市场的 局面 ,一方面企业需要能胜任工作的报 关或者是 国际货运方面的人 才 ,另一方面学生就业情 况并不 乐观 。课程设 置及 教学改革直接 关 系到 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本文探 讨以行 业为导 向,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 理 实一体 化”核 心课程体 系以及从教 学内容 、教 学方法 、考试 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 :报关与 国际货运专业 ;理 实一体化 ;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 ,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 ,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 中的规模逐 年扩大 ,市场上对于外贸类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 ,国 内很 多高职院 校 纷纷开设 了报关 与国 际货 运专 业 ,为我 国外 贸行业 输 入 了大量 的人 才 ,但经过几年时间的市场检验 ,也出现一些教育过程中 的不足 和亟待 改善的地方 。仅从就业角度来看 ,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同时很 多该专业 的毕业生并没有从事外贸相关专业 ,造成了学生感 觉大学学 习的课 程无 用武之地 ,也造成 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 ,当然有个人就 业意愿 的影响 ,但我们不能不看 出在该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 中还存 在着很 多问题 ,没有实现校园到企业的 良好对接。如何合理设置课程 以及开展 教学建设 ,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提 出以行业 为导向 ,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 理实一体化”课程 ,即以国家职业 标 准为依据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 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并开展相 应的教 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考试 内容及考评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1 .行业导 向,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 理实一体 化”核心课程 高职报关与 国际货运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报关 、国际货 运代理 、报 检等岗位的高素质 技能 型人才 ,其 涉及 的 报关 、报 检 和国 际货 代 等行 业 ,在我 国已形成 了相对成熟的行业规范 、行业标准 。海关 总署 、中 国 报关行业协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际货运代 理协会 已 陆续推出其对应行业规范和服务作业标准。在报关行业 ,2 0 0 7年海关 总 署颁布 《 报关员 国家职业 标准》 、2 0 1 1年颁布 《 报关 服务 作业 规范》 ; 在报检行业 ,2 0 0 2年国家质量 监督检 验检疫 总局颁 布 《出入境检 验检 疫报检员管理规定》 、《 出入 境检验检疫代理报检 管理 规定》 ;在国际货 代行业 ,2 0 0 7年中国国际货运 代理协会 推 荐国家标 准 《国际货运 代理 服务质量要求》 、《 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作业规范》 。这些相 关规定和行业 标准 ,企业均予 以高度重视并在工作 中严格执行。 “ 理实一体化” 核心课 程的设 置不是简单 的课程 调整 ,而是 按基础 能力——专 门能力——综合能力三层能力递进为主线 ,其设 置由简单到 复杂 ,层层递进 ,既遵循学 生的认 知规律 ,又综 合考虑 学生专 业能力 、 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的培养 。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实践模式探究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实践模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1703faba0d4a7303763a00.png)
高职院校 的教 学理念几十年来 已经形成 固有 的体 系,其 内容 也与我 国国情相 符。但是身为教 学第一线 的教师却很少
了解 ,只是一些教管人 员去理解和执 行,这就造成教 学实践 和教 学理念脱节 。所 以,现在 的高职 院校应 加强对教 师职业
联合 ,免费为他们提供 职工专业 文化 培训 ,把专业 教师派到 各单位免 费工作等 ,让这些企业可 以接纳本校的毕业生实 习,
用教师 和学生资源 ,可 以开办一 些类 似于报关 行、外贸单证
制作 室这样的校办 企业 ,既可 以带来经济 效益,也可 以带来 社会效 益,提高学校 的知名度 ,还 可 以收纳一 些优 秀的应届 毕业生 以及 在校 的本专 业的学生 到企业工作 ,做 到真正 的实
2 . 1 高职 院校大部分是 由原有 的大 学改设 ,教学模式和教 学
理念陈旧 全 国除 了少数高职 院校是新成立 的,大 部分是 由原 来的 专科学 院改设的 ,必然会承袭 原有 的教 学模 式和教学理 念。 大部分教师 也是从校 门到校门 ,缺乏专业 技能经验 。同时, 在我 国,职 业教育算是新 兴行业,缺少理 论和实践支持 ,只 能照搬 国外经验,与我国国情不能融合。 2 . 2师资水平有限。导致课 程结构设 置不合理 高职报 关与 国际货运 专业是近些年 来新兴 的专业 ,尤其 在沿海地 区方兴未艾,但是这方面的教师队伍较缺乏 ,都是在 校的教师对 课程结构进行 设计。这 些教师一 方面没有实 践经 验,另一方面考虑 自身教学工作量的因素 、教学考核等原因, 使得在专业课程 设置时要考虑 能否胜任 一些课程,所 以有些 课程 即使 需要 也不设置。再就是没有相 应 的适合 于授课用 的 教材。教材这个环 节是个很重 要的因素 ,现在 多数高职院校 教材陈 旧,与现 在的社会 实际脱节。所 以,为 了配合教材 问 题,也不得不拿去一些该设 的课程,导致课程设置不伦不类 。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革的思考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151d19248d7c1c709a1452c.png)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黑龙江对外经贸
页码: 47-4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9期
主题词: 高职院校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实践教学
摘要: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是近年来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主要源于报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和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宗旨。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教学中存在师资匮乏、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实训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等问题。
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探讨培养模式改革,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突出考证课程的改革与设置。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实践模式探究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实践模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d1cdda240c844769eaeebb.png)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实践模式探究摘要现有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毕业实践模式存在很多弊病,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通过几年的教学和社会实践,还有与学生的沟通,分析总结以往毕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实践模式;课程结构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9-0140-03researching on graduation practice mode of higher vocation’s customs clearance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professional//sun xiaabstract the present customs clearance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professional graduation practice mode has many defects, they are in urgent need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rough several years of teaching and social practice, and communicating with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analysis and summary the previous graduate practice problem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key words customs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professional;graduation practice mode; curriculum structure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自2004年创建以来,如雨后春笋般在高职高专院校开立,为本地区和沿海城市输送了大量的报关与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很好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分析论文
![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f6c4d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7.png)
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分析论文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境物品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包括向海关申报、交验单据证件,并接受海关的监管和检查等。
报关是履行海关进出境手续的必要环节之一。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分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高职高专报关实务课程改革的分析全文如下:一、引言2014年起,报关员资格考试被取消了。
在报关员的培养上,许多机构与院校好像一下子失去了目标,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在《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上似乎也遇到了瓶颈,甚至,有些专业将其从考试课降为考查课。
其实,《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早已制定,该标准既是报关行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海关工作密切相关,明确了报关员职业分类的具体内容,对适用对象、职业等级、基本文化程度和申报条件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因此,高职高专的相关专业可以将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在报关实务教学中进行应用,按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所要求的职业功能模块来设置和完善教学内容,以其设定的职业标准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报关员的职业资格。
《标准》中对报关员职业分为:助理报关师、报关师和高级报关师三个级别,分别对学历、工作年限等进行了详实的规定,为此,高职高专学生在将来就业时能胜任的是助理报关师的职业岗位。
那么,报关实务的课程就要围绕着助理报关师的职业标准进行改革。
为了更清晰地反映评价的效果,在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考核使用了KOMET测评模式。
二、课程改革内容报关实务改革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考核的改革三个部分。
1. 教学内容的改革报关实务的教学内容,按照报关员职业标准中对助理报关师职业等级的要求进行五个模块内容的设置,分别为:报关事务管理、报关核算、进出口商品归类与原产地确定、报关单准备与管理和报关作业实施与管理。
在这五个模块中,针对每一模块的工作内容与技能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探究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6ee5e05581b6bd97f19ea14.png)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探究作者:王洪海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现状入手,利用该专业岗位技能明晰的优势,基于工作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改革实验探索。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85-01实训课程改革是高职高专院校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核心。
本课题组提出基于工作岗位重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基于每一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改革实训课程内容与实施形式。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直至2004年才被教育部收录《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随着海关总署对报关员资格证书考试报名条件的调整,该专业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既无本科学历教育,又无中职中专学历教育,高职高专独一无二的学历教育专业。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现有实训课程处于起步晚、经验少的困境,甚至有照搬本科院校国际贸易核心课程的现象。
再者,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革新,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原有的实训课程难以适应新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存在实训内容重叠化、实训过程理论化、实训考核单一化等现状。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具体措施(一)调研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对报关行、货代公司、外贸公司等企业现有工作岗位开展调研,并按照岗位需求量的大小排序,调查侧重报关业务、报检业务等岗位。
对牡丹江、鸡西等地企业采取亲身访问、问卷调查等方法,其他地区企业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方法,并通过网络搜集二手资料。
(二)开发阶段首先,由课题组成员根据获得的数据资料分析,提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内容、实践方案;然后,邀请牡丹江丰达化工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艾贝特商贸有限公司、牡丹江新港报关代理有限公司一线人员组成专家组,对实训课程整体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基于工作岗位群完成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每一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每门实训课程开发,力求实现从企业领域行为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革的思考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5914977a26925c52cc5bf3c.png)
( 积极探讨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 与港 口院校“ 1 联合办学的培养模 式虽然弥补 了 2+ ” 内陆院校教学上的弊端 , 但是这种培养模式也有很多不利 于专业发展 的因素。这种培养模式 只是从外在 的因素 回 避了教学 中的问题 , 并未从 实质上解 决 学生缺 乏实 践环 节、 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的问题。长期 来看 , 这样 的培
养模式不 能从根本上发展报关与 国际货运专业 , 长此 以往 高职院校 的报 关与 国际货运 专业势 必在 竞争 中被淘 汰。
+1 联合 办学 的培养模 式 , 学生第 三年送 到港 口的报 ” 将 关学校强化实践 教学 、 完成报关证考试 的培训 教学 内容 ,
以此来弥补 自身教学 的不足。
( 实训 条件 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 三) 大部分学院在实训 室的 建设上 仅仅 围绕报关 、 检 报 大厅的模拟 , 或报关公 司的简单模拟 开设 。实训条件上 , 仅在硬件设施上完成 了建 设 , 至很多 新开设 报关专 业 甚 的学院还未设立 报关 报检 实训室 。因此 , 在实践 中很 多
三、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革的思考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 因 , 黑龙 江省 的报关业 务仅 在绥 芬河东宁 、 河、 黑 同江等 的 口岸城市 活跃 。因此 , 大部 分 高校 的教学都缺乏实践 环节 , 乏对 于专业信 息的及 时 缺
把握 , 在教学方法和教 学方 式上无 法与 港 口的报关 学 校 相 比, 因此大部分学 院在教学 上都采 用了与港 口学校 “ 2
在对外经济贸易蓬 勃 发展 的今天 , 服务 于外 贸行业
的报关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 , 虽受金融危机 的影 响 , 报关 行业存在一时的低谷 , 但是 总体而言 , 仍然是 当今人 才需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开拓实训课程体系的探索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开拓实训课程体系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0bb7ca3f121dd36a32d82b9.png)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报关与国际货运基础理论和实务知识,更要具备报关与国际货运各环节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能审核并缮制国际货运单据、能进行专业的报关报检,能熟练运用货运物流相关软件,能熟练运用专业英语处理商务业务、进行国际商务磋商与谈判。
国际货运与报关专业在教育模式、教学方式中应更加注重实训环节,建立一套合理适用的实训课程体系尤为重要。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1.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类学生由于本身理论学习成绩较差,导致他们容易对学习缺乏信心,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再加上无升学压力导致其放松了学习,所以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不佳。
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教学内容枯燥难懂。
报关与国际货运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国际贸易、报关、报检、货运代理、仓储物流等,其中众多课程都以讲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为主,内容枯燥,晦涩难懂,如果没有实训操作,学生难以消化理解。
3.知识点庞杂,难成体系。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庞杂,内容众多,每位老师按照各自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却忽视了课程和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导致专业知识的碎片化和割裂化,学生难以从宏观上掌握该专业知识的主线,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立体的认知。
虽然学生进行了大量的专业学习,但是零散的重复的知识给学生学习增加了难度,也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缺乏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软实力,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职业技能的培养靠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进行,需要改变学生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给他们营造更大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培养和展示各种能力,无形中提高他们的各种素养。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训体系建设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在教学当中应该秉承实训为本,理论实用为原则,建立其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目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下称苏州园区职技院)已经建立了课堂实训、企业实习、其他实践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各种实训课程层层递进,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建设探析论文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建设探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f661f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c.png)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建设探析论文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系统化建设应以外贸发展对报关、报检、货运代理等特色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标准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突出职业资格考证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建设校政行企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和双师教学团队,并最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建设探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建设探析全文如下:摘要:目前国家通关改革政策、自由贸易区新模式下海关管理模式的变革、职业资格许可改革,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探析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建设方案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特色1 基本情况1.1 专业概况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也需要紧跟国际物流、跨进电商、国际货代行业发展步伐。
该专业主要培养与我国经济建设相适应,掌握报关报检、国际物流以及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报关、报检、制单业务以及海运、空运、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相关业务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主要为:(1)各外贸公司及有进出口权企业中从事单证处理、报关报检等岗位的工作。
(2)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专业报关行、国际船运公司从事国际货物海运代理、空运代理、商品进出口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保险与理赔等多种岗位的工作。
(3)国际物流企业中从事报关、单证处理和相关的运输、货运代理等工作。
1.2 产业背景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的不断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业逐渐从这两个关系密切的行业里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
它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别的行业不可替代的,被誉为是连结货主与承运人的纽带。
同为服务性新兴行业,报关行业则是为需要报关的企业提供一个报关的便捷通道,其服务范围总体来说是为企业办理进出口货物的通关及出入境手续,准确签单,避免信用证超期,造成经济损失。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实践与探索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d836d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f.png)
展望未来,随着国际贸易和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报关与国际货运专 业教育也需要不断进步和创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未来的实践与探 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拓展合作领域:高校可以不仅限于与货代企业和报关行进行合作,还可 以拓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如港口、船运、铁路等运输领域以及国际贸易、供应链 管理等其他相关专业领域。通过拓展合作领域,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整 个国际货运链条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技能。
此外,引入企业资深员工参与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案例 和实务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高校更好地服务 于行业和社会。其次,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高校能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 动态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保持与时俱进。此外,校企合作还能够 促进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和协同发展,推动行业的创新与进步。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实践与探索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重 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多的高校 开始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实践 教学中。本次演示将探讨这种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为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提供借鉴和参考。
谢谢观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案例二】另一所知名高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与当地知名报关行开展深度 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高校引入报关行的实际业务案例和资深员 工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报关行的各项业务和操作流程。同时,学生能 够在报关行实习,实际参与报关、货运等业务,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合作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当地报关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浅论高职《报关实训》课程改革的困境及对策
![浅论高职《报关实训》课程改革的困境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ef6e01e0b4e767f5acfcec1.png)
、
当前高职报关实训面临的困境
高职院校开展报关实训教学 已有一段时间 , 取得
验, 未能充分胜任实训指导教师的工作。
( ) 四 实训 内容 不全 面
了一定的效果。但报关实训教学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
视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一直在提倡实训教学改革 , 但 由于报关业务的特殊性 , 改革还面临着困境 。这些
在 一些院校陷入 了困境 , 存在着很 多亟待 突破 的 问题 , 已严重影响 了报 关专业人 才培养 目 标的 实 现 。基 于此 , 出采取 “ 提 五位 一体 ” 实训教 学改革 方式 , 方位找 出现存 问题 的对策 , 的 全 将能有效
提 高报 关实训 的综合教 学水平。
关键词 : 高职 ;报 关实训》 实训教学 《 ;
能 。报关业务 的实操性很强 , 因此实训教学环节尤为 重要 。报关实训也是培养学生报关职业技能 、 职业体
,
远不能反应报关实际工作 岗位的复杂情况。
( ) 三 实训 指 导师 资 匮乏
验 以及为学生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打下 良好基础的重
要 途径 。
一
由于高职开设报关专业 的时间较短 , 很多专业教 师都是 国贸、 物流甚至英语专业毕业 , 虽然很多都是硕
作者简 介 : 李艳琰 (9 2 , , 18 一)女 江苏宜 兴人 。 江西 财经职业 学院应 用外语 系 。 教 。 助 主要研 究方 向: 外贸英 语、 高职教 育: 陈旋
(9 9 。 。 1 7 一)男 湖北天门人,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商贸旅游 系. 讲师 , 主要研 究方 向: 报关与国际货运 、 高职教育。
归类 实训 。 软 件 方 面 , 个 是要 选 择 教 学 版 而非 企 业 版 的报 一 关 操作 软件 , 是 要 购买 最 新 的基 于海 关 H 0 0 关 二 20 通
报关与国际货运论文
![报关与国际货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d93bc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79.png)
本篇报关与国际货运文文针对传统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的诸多弊端,通过对大量外向型经济企业和相关单位的广泛调研,对报关与国际货运工作岗位技能进行了分解,提出了按详细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设计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新思路。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多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三段式模式,课程之间就像若干个简朴的拼盘,彼此割裂。
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的开出顺序本末倒置;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现象时有发生,各科课程的定位缺少掌握,很轻易造成知识点的疏漏;部分课程的设置缺少科学性,极不利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部分教材选用陈旧,甚至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授课内容上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操作练习。
结果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很差,离岗位技能的要求相差甚远,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了真正了解外向型经济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的标准,本课题组成员到多家企业和相关单位做了广泛的调研,并与相关单位行业专家及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通过对原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找出了与一线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操作所需技能的差距,并对报关与国际货运工作岗位技能进行了分解,提出了按具体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设计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新思路。
1.技能模块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1)突出专业特色。
首先,细化专业方向,把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定位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方向;第二,专业课程的设置均为突出专业方向服务。
比如将专业英语《报关英语》调整为《货代英语》,更加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
(2)以能力为核心。
即以培养学生具有报关与国际货运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核心,构筑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全面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以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所需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侧重针对性、实用性,并以够用为度;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技能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增加职业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增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报关业务实训》课程改革实验探究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报关业务实训》课程改革实验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30c599c850ad02df804160.png)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报关业务实训》课程改革实验探究发表时间:2012-11-06T09:22:04.610Z 来源:《赤字》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王洪海[导读] 为此,本课题组提出加强《报关业务实训》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王洪海(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要:《报关业务实训》作为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核心课程,目前普遍存在实训内容重叠化、实训过程理论化、实训考核单一化等现状,本文基于报关员工作岗位,立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教学教材和师资队伍进行改革实验研究。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报关业务实训;课程改革依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报关业务实训》课程自然成为该专业实训课程之核心。
然而,《报关业务实训》课程处于起步晚、经验少的困境,难以满足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为此,《报关业务实训》课程亟待改革,笔者作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课程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的主持人,提出基于工作岗位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报关业务实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1 改革实训课程内容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报关业务实训》课程在实训内容方面存在与其他实训课程重叠、更新不够及时等弊病,没有根据报关员岗位对执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来构建实训课程内容。
为此,本课题组对报关员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再根据对素质、能力的分析形成合理的报关业务实训课程具体内容模块。
在实训课程内容构建过程中,主要处理了《报关业务实训》课程与《外贸单证缮制实训》、《进出口操作实训》等课程的重叠问题。
这样既解决了实训内容重复,又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注重实训内容的与时俱进,如许可证件的申领。
课题组通过分析研究,最终将《报关业务实训》课程内容划分为报关程序实训模块、商品归类实训模块、进出口税费核算实训模块和报关单填制实训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存在教学资源、教师素质、教学配套设施、校企合作四个方面的问题,笔者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途径与方法,希望能给开设本课程的学校及授课教师提供一点教学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现状;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33—01
一、课程开设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发展,国际货运代理和报关行业在我国乃至得到了快速发展,报关与货运货运代理从业人员不断扩大,已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80%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和中转业务,90%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业务都是通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完成的,所以,让学生实际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流程及相关出口单证的制作,熟悉企业货物进出口向海关报关的实际业务流程操作,将对将来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铺垫。
本课程就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满足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
通过实训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报关业务流程、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海关规则,解决企业进出口报关业务问题,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流程和出口单证的制
作。
通过报关与国际货运综合实训,学生要达到具备在国际贸易、国际货运和国际货运代理、国际物流、报关与报检部门的就业岗位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资源匮乏。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操性与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并且开设课程的时间也不长,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教材寥寥无几,笔者使用的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的报关与国际货运综合实训教材第一版内容编排过于复杂,教师与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均发现难于理解,报关实训部分内容过多,而货运代理实训安排内容较少,所以学生感觉学习过程中头重脚轻,第二版更新后,内容又偏向于习题性质,实际实训安排还是较少,所以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双师型素质教师受限。
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绝大部分并未从事相关工作,因此授课内容仅能限于通过网络、朋友、其他教师获取相关实践知识,大部分还是处于理论层面的讲授,所以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报关货运的流程及相关单证的制作,很难用语言来完全描述,所以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
(三)校内实训室仿真性较差。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属于文科专业,在高职院校办学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很难加大对仿真实训室及实训软件的投入,目前,使用的报关实训基地的软件,并没配备货运代理操作方面的软件,所以,学生在实训室实训,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工作的场景,只能限于一部分内容的了解。
(四)校外实训基地短缺。
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从业特点,
报关行或者货代公司一般规模较小,而且均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认证,学生在校期间,很多没有获得相关的报关或者货代方面的从业资格认证,所以很难去相关行业实习,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很难给学生联系到真正可以实训的企业。
三、解决方法与途径
(一)自行编排实训指导书。
教师应结合学生前几学期学过的专业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行编排适合本课程教学的实训指导书。
内容可来源于以前本专业毕业生相关工作单位的情况,对毕业学生提供的资料加以总结提炼,根据实际企业的工作状况,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培训,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根据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认证的学习要求,适当编排考试相关内容。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又能为考证做铺垫。
(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所以只有理论的教师并不是高职院校中理想的教师,专业教师更应该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利用各种条件去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实践,学校也要为教师的下企业实践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尤其在政策上要给与大力支持。
另外,还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去相关院校进行学习,同行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这样才能把最新的教学方法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来。
(三)加大投入,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
学院要在教学软件及硬件方面均加大投入,切实保证仿真的实训环境,在没有实
训性能较好的实训室之前,教师要克服困难,通过情景模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通过实际的角色扮演,给学生分配报关员、海关关员、还有货主、货代操作人员等角色,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下,尽量达到真实的工作场景的体验。
(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工作能力。
学校要加大力量为学生搭建企业实习的平台,可以以某种签约的方式,让学生去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毕业后如果企业和学生之间互评较好,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直接留在实习企业,而企业也不必为了招聘新人而烦恼。
校企合作,属于互惠互利的选择,学校要多投入这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更多的企业能加入校企合作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张迎春.浅谈《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经济师,2008年10期
[2]刘健锋.高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改革的探讨[j].华章.2012年24期
[3]芮宝娟.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综合实训室建设[j].科教导刊.2012年04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院级课题《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例》结题论文(课题编号:y11017)的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