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的历史
国际私法第3章 国际私法的历史

3.影响和评价 第一, 杜摩兰的学说代表了新兴商人阶级的利益, 在客观上有利于促进贸易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 因为,按照意思自治原则,双方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 一个习惯法作为契约的准据法,从而摆脱本地习惯法 的束缚,冲破属地原则的禁锢。这样一来,先进的法 国商业中心巴黎的习惯法,就可适用于法国全境。这 有利于实现法国法律的统一,也促进了当时法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 第二,杜摩兰的“意思自治”原则,已发展成为国 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确定契约准据法的首要原则。
5.里斯的“最密切联系说”:
美国冲突法的理论和实践最有影响,也最有价值的成果是1971年 以里斯为报告员出版的《第二次冲突法重述》 。
(二)欧洲大陆国家的主要新理论
进入20世纪以来,欧洲大陆国家出现了国际私法中的“比较 法学派”(Comparative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School), 它对各国的冲突规范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求统一各国冲突规范的 途径。
1.巴迪福1956年出版了《国际私法之哲学》一书,提出 “协调论” 的观点 2.克格尔60年代提出的“利益论” 3.弗朗西斯卡基斯于1958年用法文发表了《反致理论与 国际私法的体系冲突》一文,首次提出了“直接适用的 法律”的概念 (三)苏东国家的对外政策学派 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隆茨教授,他于1949年编写的 《国际私法》教科书和他与别人合著的《国际私法教程》 对苏联及和社会主义国家有广泛的影响。
8.英国学者戴赛(Dicey)的“既得权学说”影响了美 国学者比尔(Beale)主持编订的《第一次冲突法重 述》。 9.美国冲突法理论的奠基人是斯托雷(Story)。 10.在目前美国法院的司法实践中,“最密切联系说” 和“政府利益分析说”是最有影响的两种理论。 11.德国学者拉贝尔(Rabel)是国际私法中比较法学派 的代表人物。 12.我国唐律中的冲突规范是人类历史上已发现的最早 的成文冲突规范。 13.由于部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国 际私法学说只有从西方引进,而不可能在中国产生。
国际私法的历史

斯托雷《冲突法评论》确立的三项原则。注 意区分其与胡伯三原则的不同之处。
四、当代国际私法
自20世纪以来,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 命时代,国际私法领域出现了新情况与新问题:1政 治上,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中国、朝鲜等分别建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殖民主义体系逐渐瓦解,新兴 国家努力建立自己的国际私法体系,打破资本主义 国家独霸国际私法的局面2.经济上,新技术革命大 大扩大了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范围,各国法律冲突 问题普遍。3,思想文化与法律上,马克思主义基本
私法学家。1851年,在都灵发表《国籍乃国际法的
基础》演讲。提出了三原则:国籍原则、主权原则
与自由原则。
国籍原则:主张每一民族的人民,无论到哪里都只 服从其本国法律。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都 适用当事人本国法。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如果适用外国法或按照当事人 的意思选择的法律违反本国的公共秩序,就不予适 用,而适用法院地法。 自由原则:关于合同应按照当事人的自由意思适用 法律。
黛西(1835-1922)国际私法英美学派奠基人。既
得权说
(四)美国学派
历史条件:美国原为英国殖民地。1776年脱离英国 而独立,自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资本主义工商 业迅速发展,各州居民的交往日益频繁。自19世纪 以来,欧洲各国人民怀着美好的愿望来到这块神奇 的土地。因此,美国法院遇到许多法律冲突问题需 解决。其中不仅有美国各州间的法律冲突,也有美 国和其他国家的法律冲突。
三、近代国际私法
19世纪中期,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业已完成了第一 次工业革命,世界的经济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资本主义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新老殖民主义 争夺市场,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世界人员, 经济往来更为频繁。在这些经济往来中,不同国家 不同法系的法律冲突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一切使19 世纪成为国际私法理论急剧发展的时期。
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

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国际私法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社会多元文化与国际交往的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国际私法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史,以展示其重要性和变迁。
1. 古代时期的国际私法在古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相对有限,国际私法的发展较为滞后。
然而,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古国已开始建立起一定的国际关系法律制度。
例如,古埃及时期的“法老信托”为古代国家间私法关系提供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2. 中世纪的国际私法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逐渐扩大,教会法成为国际私法的主要依据。
教会法对婚姻、遗嘱和合同等私法关系进行了调节。
此外,罗马法思想的复兴也对国际私法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3. 近代国际私法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初,科技革命、殖民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事件推动了国际私法的进一步发展。
国际私法研究的兴起,以及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的增加,催生了一系列国际私法文书的制订。
《罗马私法封建担保公约》、《国际私法通则》等成为标志性的法律文书。
4. 当代国际私法的新动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私法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国际私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跨国婚姻、知识产权保护和互联网交易等。
为了满足国际社会的需求,国际私法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涉及国内法与国际公约的相互作用,推动着国际间合作的进行。
总结: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看到了文明古国的智慧、基督教的影响以及近代社会的进步。
从古代到现代,国际私法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一次变革都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
当前,国际私法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协作,制定更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法律和规则。
只有合理应对挑战,国际私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促进国际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第三章 国际私法的历史

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分析,从而确定法律的适用。
四、当代国际私法
7.[希]弗朗西斯卡基斯(Francescakis)
1958年《反致理论与国际私法的体系冲突》提出
“直接适用的法律”:
在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时,可以撇开冲突规范的
指引而直接适用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
能被直接适用的法律规范,就是“直接适用的
(一)古希腊的城邦条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1年)
1.城邦之间的法律差异较小
2.各城邦国家的法律并不保护外国人的婚姻和财产
3.城邦之间通过缔约承认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一、 国际私法的萌芽
(二)古罗马的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
1.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发展引发对涉及外国人的案件形 式管辖权并确定应适用的法律。 2.“万民法”是古意大利各部落各种习惯共同要素的 总和。 3.“万民法”仍属于罗马的国内实体法,却是国际私 法统一私法的雏形。
五、中国国际私法的历史
(二)民国时期
1918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法律适用条例》,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令暂准援用
由于当时许多西方国家在中国拥有领事裁判权,
该条例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纸空文,“但此一法规之
制定,毋宁在表示我国收复司法权之决心,而未必为
应付实际上之需要。”
五、中国国际私法的历史
(三)新中国成立后
现法院在判断法律适用时,已经充分的衡量了能否更
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进而维护我国的国家利 益。
贝科克诉杰克逊案:
1960年9月16日,住在纽约州罗彻斯特城的威廉杰克逊夫妇 邀请了也住在该城的乔治亚贝科克小姐和她的几个朋友一起乘 坐杰克逊负的汽车前往加拿大度周末。当杰克逊先生驾驶着汽车 来到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时,他显然是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汽车 冲下公路撞在路边的一堵墙上,贝克尔小姐因此受了重伤。她回 到纽约州以后便对杰克逊先生提起诉讼,指控他在驾驶汽车时的 过失行为。根据事故发生时有效的安大略省的法律规定,“除为 了盈利的商业性运载乘客以外,汽车的所有者或者驾驶者对乘坐 在车内的任何人由于身体受伤所遭受的任何损害或损失以至死亡 不负责任”。但纽约州的法律却规定,在这种情形下,汽车的所 有者或驾驶员要负一定的责任。被告根据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理论, 主张侵权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要求法院适用安大略省的法律,驳 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国际私法的历史分解

协议效力的事实,从而使得奥登夫人的要求不能成立。因此, 法庭肯定了被告的申辩,并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 提起上诉。受理上诉的法院维持原判,原告再次向纽约州最高 法院上诉。 受理本上诉案的富德法官认为,以上两审法院判决中法律 选择的依据,是来自于美国第一次《冲突法重述》 (Restatement, First, Conflict of Laws, 1971) 中的有关规 定,即关于合同的成立、解释以及效力等问题依合同缔结地法, 关于合同的实际履行问题依实际履行地法这样一些带有结论性 的原则。但富德法官却指出,不能将法律选择的原则视为路标, 而应当联系其他情况全面予以考虑,以求得案件的合理解决。 富 德 法 官 主 张 在 本 案 中 采 用 “ 重 力 中 心 地 ” ( center of gravity )或称“关系聚集地” (grouping of contacts) 的法 律选择方法,根据这种方法,法院并不是将合同缔结地或者合 同履行地作为决定性依据来考虑的,而是要考察哪一个国家的 法律与案件有着最密切的联系,从而适用其法律。
第二讲 国际私法的历史
一、萌芽阶段的国际私法
(一)罗马法时代
市民法(jus civile or: civil law) 万民法(jus gentium or: the law of nations)
(二)种族法时代 (三)属地法时代
二、国际私法的学说史
(一)法则区别说时代
1、意大利“法则区别说”
早期注释法学派(early-glossators) : 伊纳留斯(Irnerius,1055—1130年) 阿克尔修斯(Accursius,1182—1260年) 后期注释法学派(post- glossators) : 巴托鲁斯(Bartolus,1314—1357年) 巴尔都斯(Bardus,1327—1400年)
简述中国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兼论国际私法的范围、性质和定义问题

简述中国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兼论国际私法的范围、性质和定义问题张仲伯*国际私法无论作为一门法律部门还是法律学科,与其他所有部门法相比较有两大基本特点:一是历史发展时间很长;二是学术争论问题最多。
一、中国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概况从西方来说,国际私法产生于中世纪地中海半岛的意大利,然后扩及到西欧大陆乃至美洲国家。
在中国,国际私法的出现就更早。
远在公元七世纪,即公元652年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的永徽三年,颁布了涵盖多达30卷的《永徽律》,其中“名例篇”中有这么一条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1这样的冲突规则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唐律中,在世界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唐宋以后,只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太长,奉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体制,对外处于封闭状态。
从此以后,历代的冲突立法便停滞不前。
1840年清末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包括领事裁判权在内的许多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的治外法权,正式明文固定下来。
不久,清帝退位,民国建立,在辛亥革命的成功和1919年“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浪潮中以及社会剧变的情势下,为顺应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需要,西方的冲突法学说和民商法学说,被当时的知识分子新派逐渐引进中国,出现了一些国际私法启蒙著作。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北洋政府于民国七年即1918年公布一项国际私法法律,称之为《中华民国法律适用条例》,共七章二十七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国际私法单行法。
2它在文字表述上还是坚持在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平等地适用内、外国的法律。
但是,由于旧中国当时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西方列强在华享有治外法权,完全丧失了独立涉外司法管辖权。
因此,这部法律等于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一切在华特权,确立了独立的司法主权原则,为建立我国完善的冲突法制度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国际私法的历史

里斯的最密切联系说
1、主持编篡《冲突法重述(第二次)》 (Restatement,Second,conflict of Laws,1971) 共423条,以“最密切联系说”取代 “既得权说”作为理论基础。 2、内容 冲突案件应当适用与案件和当事人有 最密切联系的那个州的法律。
——确定最密切联系原则应考虑的因素:
第二章
国际私法的历史
第一节 国际私法学说史 第二节 国际私法立法史 第三节 中国国际私法史
第一节 国际私法的学说史
绪曲
之一:前国际私法时代 闭塞:国际民商事交往规模较小 自大:不承认外国人或外国法的平等地位 极端:将法律的属人效力和属地效力绝对化 之二:学说在国际私法中的特殊作用
杜摩林
国 际 私 法 学 说 发 展 谱 系 图
3、内容 把所有法则分为物的法则(物法)、 人的法则(人法)和混合法则。 “物法”是属地的,适用于制定者管 辖领土内的物。 “人法”是属人的,不但适用于管辖 领土内的属民,也可以随人适用于域外。 “混合法则”适用于制定者领土内订 立的契约。
4、意义
(1)是国际私法最早的学说,标志着国际 私法的产生。 (2)突破了封建的绝对属地主义,提出了 法的域内效力与域外效力问题,找出 了解决法律冲突的方法。 (3)该学说所创立的某些冲突原则对以后 国际私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所采纳。
(1)州际和国际制度的需要; (2)法院地的有关政策; (3)其他利益州的政策及利益; (4)正当期望的保护; (5)特定领域法律所依据的基本政策; (6)结果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和一致性; (7)拟适用的法律易于确定和适用。
对最密切联系说产生影响的两个判例:
——1954年奥汀(妻子)诉奥汀(丈夫)案 1917年,妻子与丈夫在英国结婚,育有两个子女。 1931年,丈夫只身去美国,在墨西哥离婚并结婚。 1933年,妻子到纽约与丈夫订立别居协议,内容为 丈夫每月付50英镑,条件是妻子不能就此事起诉。 1934年,因丈夫不履行协议,妻子在英国提起别居 之诉。1938年,法院裁决丈夫应给付生活费。 1947年妻子向美国纽约州法院起诉,要求履行1933 年的别居协议,支付扶养费26564美元。
第二章国际私法历史

五、中国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史
1.古代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遗迹 2.近代中国国际私法的畸形发展 3.新中国国际私法立法概况 (二)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发展 1.旧中国国际私法学 2.新中国的国际私法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
第三节 中国国际私法史
一、立法史 唐朝法律便有了历史上最早的冲突规范,也可 以说是冲突规范的萌芽: 公元651年唐朝《永徽律》“名例章”:“诸化 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以本俗法;异类相犯 者,以法律论”,异类相犯者,如高丽之与百 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由于 当时的法律是刑民不分,这条规定当然可以适 用于涉外民事案件,至少就适用于涉外侵权案 件。 (唐代时,外国人在长安是否应适用唐 律) 。 但沿袭到宋代以后,直到明朝时期,绝对属地
英美学派的国际私法学说史
一、施托里的“属地学说”:一国法能在另一 国生效完全取决于另一国法律上的明示或默示 同意 二、戴赛的“既得权说”:不承认外国法的效 力,却承认依外国法取得的既得权益,理论上 不能自圆其说。 影响和评价 这种学说是为了调和主权原则与适用外国法之 间的矛盾,其结果是把国内法理解得过于狭窄。
※三、里斯的“最密切联系说”:
主要产生于美国的有关司法判例,主要用于合 同之债、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主要内容, 在选择某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时要综合分析与 该法律关系有关的各种因素,寻找法律关系的 “重力中心地”,确定哪一个地方或国家与案 件事实和当事人有最密切的联系,就以该地方 或国家的法律为法律关系的准据法。 现在,美国冲突法的理论和实践最有影响,也 最有价值的成果是1971年以里斯为报告员出版 的《第二次冲突法重述》,它是对美国各种学 说的一种折中,一方面力图去反映它们,另一 方面又不能完全同意它们,同时在许多矛盾着
国际私法第二章 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

( 二 ) 国籍法说 意大利学者孟西尼 ( Mancini , 18 17 — 1888 年 ) 和 法国 学者魏斯以 及他 们的追随者等 , 为了 反对封建属地法原则 , 提 出了国籍概念 , 主张超地域适用属人法 , 并建立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 。 ( 三 ) 既得权说 既得权说是 19 世纪英国国际私法学家戴西 ( Dicey , 1835 — 1922 年 ) 提 出的 。
9
( 四 ) 属地学说 美国法学家斯托雷 ( Story , 1802 — 1855 年 ) 于 1834 年发表了颇具影响 的 《 冲突法评论 》。 ( 1 ) 每个国家在领土内 享有专属的主权和 管辖权 。 ( 2 ) 任何国家均不能通过其法律直接约束 位于其境外的 财产和 居民 , 如 果一国随意约束 不在其境内的人和物 , 是与国家主权相违背的 。 ( 3 ) 一个国家的法律在他国是否有效力则 完全取决于后者法律上的明示或默示的同意 。
1
第一节
国际私法学说史
从远古至 13 世纪 , 在欧洲大陆奴隶制国 家形成以后 , 经济的发展促使不同国家的人们开 始了相互交往 , 但是直至罗马帝国时代 , 由 于 对外交往日渐频繁 , 法律才逐渐成为人们社会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然而罗马 帝国 时期的 法律 并不赋予外来人在罗马境内享有罗马市民法上的 各项权利 , 不承认其他国家的法律效力 。
10
三 现代国际私法学 自 进入 20 世纪以 来 , 特别 是第 二次世 界大战以后 , 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 国际经济 贸易交往有了很大的发展 , 国际私法也出现了 新 的变化 , 使得当 代国际私法学呈现出百家争鸣 、 学说林立的繁荣景象 。 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 理论 。
11
( 一 ) 本地法说 美国著名 学者 、 法学教授库克 ( Cook , 1873 — 1943 年 ) 以其本人过去发表 的文章为基础 , 于 1942 年整理出 版了 《 冲 突法的逻辑与 法律基础 》 一书 , 提出 了 “ 本 地法说 ”。 ( 二 ) 结果选择说 美国法学教授卡弗斯 ( Cavers ) 于 1933 年在 《 哈佛大学法学评论 》 上发表一 篇题名 《 法律选择过程批判 》 的 文 章 , 指责 传统的冲突法制度只作 “ 管 辖权选择 ”, 而不 问所选法律的具体内容是否符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及 公正合理的解决 , 因而是很难选择到更好的法律 12 的。
国际私法的历史

引言:国际私法是研究跨国民事关系的一门法律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国际私法的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法律原则和国际公约被制定出来,以规范不同国家之间的民事关系。
本文将在国际私法的历史中继续探索,并详细分析其中的五个关键点。
概述:在国际私法的历史中,有几个重要时期和事件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罗马法的影响,随后是16世纪的公法国际法和18世纪的国际私法兴起。
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国际私法发展中,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的兴起对于国际私法的标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文:1. 罗马法对国际私法的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也是国际私法发展的重要起点。
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罗马法被广泛应用于帝国辖区内的民事关系。
随着罗马法学的发展,罗马法的原则和规则逐渐扩展到欧洲各地。
这些规则主要涉及物权、合同和继承等领域,对国际私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罗马法对国际私法的影响可见于中世纪的国际贸易和商业活动中。
众多商人和商业组织采用罗马法作为其交易的基础法律。
这为国际私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 罗马法的原则和规则也成为国际私法的基本框架。
例如,地位原则即罗马法固有的原则,规定了国际私法的地域适用范围。
2. 公法国际法和国际私法的兴起在16世纪,公法国际法逐渐形成并开始影响国际私法的发展。
公法国际法主要涉及国家间的关系,国家主权和领土等问题。
此时,国际私法作为一个学科出现,主要探讨民事关系在跨国界情况下的解决办法。
- 在这一时期,私人国际法作为国家法典的一部分开始出现。
这些法典是为了解决国际私法领域的问题而制定的。
例如,法典的一部分可能包括国际婚姻、离婚和财产分配的规定。
- 在欧洲,国际私法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国际贸易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商人和商业组织需要跨越国界进行交易,因此他们对于国际私法的需求日益增长。
3. 18世纪的国际私法兴起18世纪是国际私法发展的关键时期,该学科逐渐与公法国际法分离。
- 在这一时期,国际私法开始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国际私法发展史

国际私法之发展史,代表人物(有可能会在填空题出题)简练版:一、国际私法的国内立法史★ 1、中国唐朝《永徽律》2、欧洲1756年的《巴伐利亚法典》3、1794年的《普鲁士法典》4、1804年有《法国民法典》二、国际私法的国际立法史(一)统一国际私法的国际组织及其成就★ 1、最有成效、最富影响的当首推“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其历史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2、泛美会议3、美洲国家组织国际私法会议(二)统一私法的国际组织及其成就★ 1、首推罗马“国际统一私法学会”。
它是目前国际上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从事私法统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其次则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三、国际私法学说史(一)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代表人物是意大利人,巴托鲁斯(二)法国的法则区别说★1、法国人,杜摩兰2、法国法学家,让特莱(三)荷兰的国际礼让说:代表人物:胡伯(四)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德国人萨维尼,被喻为“近代国际私法之父”(五)英国的既得权说★牛津大学的法学教授戴西,标志着国际私法新里程碑。
(六)库克的“本地法”说:美国法学教授库克详细版:中国唐朝《永徽律》中有“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样的冲突规范。
在欧洲,通过国内立法来系统地制定成文的冲突法,曾受到18世纪荷兰学派“国际礼让说”和萨维尼“法律关系本座说”的重大影响。
最早在国内法中规定冲突规则的,在欧洲可数1756年《巴伐利亚法典》和1794年《普鲁士法典》。
但对以后的国际私法立法发生更大影响的还是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
1804年《法国民法典》关于冲突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在属人法方面,把自“法则区别说”以来一直在欧洲实行的住所地法改为国籍国法。
(2)通过单边冲突规范只规定对什么问题适用法国法。
(3)《法国民法典》采取分散在有关编章中规定实体民法规范的同时,附带规定相关冲突规范的立法方式,对以后许多国家的立法也产生过直接的影响。
国际私法的历史

[ 案例介绍 ]“ 巴布科克诉杰克逊案” (Babcock vs. Jackson,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判决,1963年)
1960年9月16日,住在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镇的杰克逊夫妇 ,邀请邻居巴布科克小姐乘坐杰克逊先生驾驶的汽车,一起去 加拿大度周末。杰克逊先生驾驶汽车行驶至加拿大安大略省境 内时,不慎撞在高速公路边的一堵墙上,出了交通事故,致使 巴布科克小姐身受重伤。回到美国纽约后,巴布科克小姐就以 杰克逊为被告,向纽约州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杰克逊先生驾车 时有疏忽行为,致发生车祸使其身受重伤,请求予以赔偿。 被告在答辩中承认车祸事实,但对巴布科克小姐提出的赔 偿请求,主张根据美国传统的冲突法规则,即侵权行为依侵权 行为地法的规则,适用侵权行为地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法律。因 为,加拿大安大略省《高速公路交通法》第105条规定,除非为 了盈利的商业性运载乘客,非营业性汽车的所有者或者驾驶者 对乘坐在车内的任何人由于身体所遭受的任何损害或损失以至 于死亡,不负赔偿责任。
第二讲 国际私法的历史
一、萌芽阶段的国际私法
(一)罗马法时代
市民法(jus civile or: civil law) 万民法(jus gentium or: the law of nations )
(二)种族法时代 (三)属地法时代
二、国际私法的学说史
(一)法则区别说时代
1、意大利“法则区别说”
2、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
萨维尼从普遍主义——国际主义的立场出发,批判了传统 的“法则区别说”,认为应适用的法律,只应是各该涉外民事 关系依其本身性质的固有的“本座”所在地方的法律。 因为在他看来,每种法律关系像人有住所一样,都有自己 的本座(Seat),一个人的住所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空间,一个 法律关系的本座也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外国法律既然是 平等的,所以只要找出法律关系的本座在哪个国家,就可径自 适用这个国家的法律,大可不必计较这个法律是内国法还是外 国法。
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

在法律适用规范方面,在《民法通则》颁布之前,只有1983年民 政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办法》中关于此 种结婚必须遵守我国婚姻法的规定;1983年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 业法实施条例》第15条;1985年颁布的《婚姻法》第36条和《涉外经 济合同法》第5条。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才是我国的国际私法 立法初具轮廓。此外,1992年《海商法》、1995年《票据法》和《民 用航空法》中均有冲突规范的专章规定。
沿袭到宋代以后,直至明朝,绝对属地 主义的法律思想得到了发展,唐律上述规定遂 为:“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
清朝基本上沿用旧制,直到清末,国际 私法仍没有发展。
近代中国国际私法的畸形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取 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时,中国主权丧失殆尽,就涉 外案件而言,已无法律冲突可言,自然就没有调整 法律冲突的国际私法。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际私 法才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中 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私法 理论研究也步入了一个初步繁荣的阶段。
中国国际私法理论研究中的一种新学说
(一)趋同性是国际私法蕴涵的一个本质特征 (二)国际私法趋同化进程的历史的现实的生活基础
中国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
经济法0801 刘杰 高洋 侯辰雪 刘瑞 白雪 张芳
1 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史 2 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发展
第三章 国际私法的历史

3.2 Huber's Three Axioms
Comity was defined as something between mere courtesy and a legal duty, as derived from the tacit consent of nation and based on mutual forbearance and 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In a ten page essay, the most famous of these authors, Ulricus Huber (1624-1694), postulated the following three axioms: (1) The laws of each state have force within the territory but not beyond. (2) These laws bind all those who are found within the territory, whether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第三章
国际私法的历史
(Chapter Three History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本章基本内容
一、国际私法的萌芽(sprouts) 二、法则区别说时代(statutists) 三、近代国际私法(moder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四、当代国际私法(contemporary private
中国国际私法历史概述图(图表一)

古代(萌芽)
夏、商、 战国时期
西汉(公元 前206年至公
元25年)
唐代
宋代
近代(形
元、明
1840年
国家设置对外 贸易“大鸿胪 没有国际私 ”,开始有了 法规范 对外国人民事 法律地位的规
定。
公元651年《永徽律 ·名例》,“诸化 外人,同类相犯 者,各依本俗法; 异类相犯者,依法 律论”,采取了属 人和属地相结合的 法律适用规则。
有跨国继承 方面的规定
承袭《唐律》 鸦片战争,沦
体制,改为“ 为半殖民地半Βιβλιοθήκη 凡化外人犯罪 封建社会,未
者,并依律拟 制定国际私法
断”。
。
历史概述图(图表一)
近代(形成)
现代(发展)
1840年 1918年 1929年
2001年
2009年
2010年
鸦片战争,沦
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未 制定国际私法
制定《法律 适用条例》
。
8月23日,全国人大
制定《外国 人法》
《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法典》(草 案)拟定了“涉 外民事关系的法
律适用法”
全国人大常 委会启动了 国际私法立 法工作。
二次审议《涉外民 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10月28日三次 审议正式通过,自 2011年4月1日起实
施。
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ppt

《法国民法典》
(1)凡居住在法国领土上的居民应遵守治 安法律,强调有关治安法律是绝对的属地 法,凡在法国境内的一切人,不论是内国 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对它们强制施行 (2)“不动产”,即使属外国人所有,仍 适用法国法律, (3)“有关个人身份及享有权利的能力的 法律,适用全体法国人,即使其居住与国 外时亦同。”
(4)关于合同的成立,也应该更具”场所 支配行为“原则适用合同缔结地法,但关 于合同的效力得视情况分别选择准据法, 当事人可预期的效力适用合同缔结地法, 关于合同因法律而发生的效力则受合同履 行地法支配。 (5)关于遗嘱的成立要件即内容适用立遗 嘱人的能力适用其属人法。 (6)关于不动产物权适用物之所在地法。 (7)诉讼程序适用法院地法等等
国际礼让原则
胡伯三原则表面了国际私法的国内法性质, 即国内是出于礼让和自身的利益考虑而承 认外国法的效力 即承认不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适用不 适用外国法,完全取决于各国的主权考虑; 胡伯的另一贡献:对后来英美学者发生重 大影响的“既得权”观点。
(四)新法兰西学派与《法国民法典》
17、18世纪,法则区别说在法国仍然在发 展,形成了新法兰西学派。 主张:扩大“人之法”的适用范围,赞成 法律应具有域外效力;当人法与物法发生 争议时、适用人法。
由于部落民族喜欢游移生活而不习惯定居, 一个民族于迁居后仍然保持原有的法律习 惯,亦即族法永远只支配本族人民,而不 以领土来划分法律的法律效力范围。
这一时期大约经历了400年,成为“种族法 时代”,又称为“极端属人法时代”。
定性:种族法非国际私法的雏形
对后世冲突法有一定的影响:“继承依被 继承人的血统法”、“契约关系当事人的 能力依该当事人的种族法”
第二章 国际私法的历史

2、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代表人物是巴托鲁斯 (Bartolus)。他主张从法则本身的性质入手, 把所有的“法则”分为“物的法则”(statuta realia)、“人的法则”(statuta personalia) 和“混合法则”(statuta mixta)。“物的法则” 是属地的,其适用只能而且必须及于制定者领土 之内的物;“人的法则”是属人的,它不但应用 于制定者管辖领土内的属民,而且在它的属民到 了别的主权者管辖领土内时,也应适用;“混合 法则”是涉及行为的法则,适用于在法则制定者 领土内订立的契约,是既涉及人又涉及物的。
(四)美国学派 斯托雷于1834年出版了《法律冲突法评论》 一书,提出了自己的法律思想,他认为:各国在 其领土范围内享有绝对的主权专属的法律管辖权, 适用外国法是由于国家之间的礼让。为此斯托雷 提出了三项原则:(1)基于主权原则,内国对境 内的一切人、物及法律行为有绝对的支配权;(2) 基于平等原则,一国法律不能支配其本国领域外 的人和物;(3)基于国际礼让,外国法如果不违 反内国的公共秩序,则可予以适用。
四、当代国际私法(国际私法蓬勃发展时期) (一)当代美国国际私法学 1、库克的“本地法学说” (Local Law Theory) ⑴代表人。库克(Cook)于1942年出版了《冲突法 的逻辑与法律基础》一书,提出并系统论证了“本地法说” ⑵学说主要内容。 ⑶学说价值及缺陷。库克确有两个方面的贡献:一 是彻底批判了“既得权说”,给了它毁灭性的打击;二是 在研究方法上,他主张不要从哲学家或法理学家的逻辑推 理中去获取应适用的冲突原则,而应通过考察,总结法院 在处理法律冲突时实际上是怎样做的,来得出应适用的规 则。他过分夸大了法律的属地性 . ⑷内国法院适用外国法的依据?
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编以6章33条规定了外国人
的民事诉讼地位、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权、司法文书的境外送
达和期间、财产保全、涉外仲裁、司法协助等内容,和1999年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际私 法才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中 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私法 理论研究也步入了一个初步繁荣的阶段。
•
•中国国际私法理论研究中的一种新学 说
•(一)趋同性是国际私法蕴涵的一个本质特征 •(二)国际私法趋同化进程的历史的现实的生活基础
•
•外国人民 • •诉讼程序
•国际商事 •仲裁制度
•
•
从上述内容来看,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法律规定,其
中不少制度甚至在国际上亦颇为先进。但总的来看,还存在
一些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
第一、一直未能改变在不同的单行法中分散规定国
际私法规范的立法模式。
•
第二、已有的国际私法立法中不少规定本身的周严
•
•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发展
•(一)旧中国的国际私法学 •(二)新中国的国际私法
•
•(一)旧中国的国际私法学
•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郭斌编著的《国际私法》是目 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国际私法著作。
•
以后,傅疆在1907年出版了《国际公私法
》专著,熊元翰等在1911年编写了一本《国际私
法》
•
民国时代(1912-1949年),我国国际私
• 此外,还有1979年颁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90年已 修订)第1、2条;1983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2条; 1982年《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第1、3条;1984年《专 利法》第18、19条;1982年《商标法》第9、10条等。
国际私法的历史

国际私法的历史一、国际私法的萌芽一、罗马法时代罗马的“万民法”;其显著特征是:由法官根据当事人的血统确定法律的适用范围..二、种族法时代西罗马帝国灭亡后400余年;每一民族的人;无论居住何地;永远受其民族固有法律和习惯的支配;故也可称为“极端属人法时代”..三、属地法时代10世纪后;封建制在西欧建立;形成割据局面..在一国居住的任何民族都必须服从当地的法律和习惯..“属地法时代”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必然要求..国际私法正式在限制法则的属地性的斗争中产生的..二、法则区别说时代一、意大利的法则区别说1、历史条件: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城市共和国即城邦的出现、后期注释法学派的兴起、不同城邦之间的法则冲突2、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巴托鲁斯国际私法之父:“物的法则”是属地的;“人的法则”是属人的;“混合法则”是涉及行为的法则..巴尔多:主张取得权利和为法律行为的能力;应受当事人的住所地法支配;而不应适用他的出生地法..3、影响和评价第一;这个学说就挣了绝对属地主义的弊端;抓住了法律的域内域外效力这个法律冲突的根本点;首次站在双边的立场上研究法律的适用问题;使国际私法能真正具有国际性..第二;这个学说在当时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处于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具有进步意义..第三;它所创立的一些基本冲突规范;对后来国际私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些规则至今仍为世界各国采纳..二、法国的法则区别说1、历史条件国内各省之间的法律冲突明显;尤其是南北部、工商业有了相当的发展、自然法思想的兴起、法国在15、16世纪后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发生了几次资产阶级的革命2、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杜摩兰:把法则风味人法、物法和行为法;但他认为只有在不依据双方当事人的自主意思时才有必要作这种划分;他提出了“意思自治”原则..达让特来站在杜摩兰的对立面:一切习惯法原则上都是属地的;仅在立法者的境内有效;在适用属地原则的条件下也有例外;关于纯属人的身份能力的法律可例外地适用属人法;除了人法和物法之外;还有一种“混合法则”;也适用属地法..3、影响和评价杜摩兰的观点有利于实现法国法律的统一;促进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达让特来的思想让法律适用问题又回到了过去的绝对属地主义立场上;显然阻碍了国际私法的发展..三、荷兰的法则区别说1、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主权观念的确立2、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巴根多斯、保罗·伏特、约翰·伏特、尤利克·胡伯胡伯提出三原则国际礼让说:任何主权者的法律必须在其境内行使并且约束其臣民;但在境外无效;凡居住在其境内的人;包括常住的与临时的;都可视为主权者的臣民;每一国家的法律已在其本国的领域内实施;根据礼让;行使主权权力者也应让它在自己境内保持其效力;只要这样做不致损害自己的主权权力及臣民的利益..3、影响和评价国际礼让说把国家主权思想引入法则区别说;把适用外国法的问题放在国家关系和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来考察;这是国际私法理论的进步..四、法则区别说的意义1、国际私法作用领域的扩大..由法国民法典颁布以前的“区际私法”;到后来使国际私法真正取得了“国际”的意义..2、本国法主义的诞生..过去的属人法实际上是住所地法;在法国民法典颁布以后;崭新的本国法主义诞生了..3、成文国际私法规范的确立..过去国际私法的渊源主要是习惯法;法国民法典规定了成文的国际私法规范;标志着国际私法由学说法进入到制定法阶段..三、近代国际私法一、德国学派1、历史条件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工业化有了很快的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加强2、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萨维尼:法律关系本座说;他认为所适用的法律只应是各该涉外民事关系依其本身性质有“本座”所在地的法律..3、影响和评价萨维尼的理论被喻为国际私法的“哥白尼革命”它在法则区别说统治国际私法理论数百年之后;在国际私法的方法论上实现了根本性变革;在荷兰国际礼让说之后;它又在新的基础上回归到国际私法的普遍主义;它大大推动了欧洲国际私法成文立法的发展..二、意大利学派1、历史条件统一意大利的思潮日益高涨、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大批人民流向海外2、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孟西尼:他的学说可归纳为三个主要原则——民族主义即国籍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即自由原则、公共秩序原则3、影响和评价他的学说在19世纪的意大利占了统治地位;并一度风靡欧洲学术界;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国际私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三、英国学派1、历史条件英国世界上在拥有众多殖民地;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要竭力维护其海外的既得利益..2、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戴西:既得权说3、影响和评价各国学者对其褒贬不一四、美国学派1、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美国法院遇到许多法律冲突问题需要解决2、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斯托雷:每个国家在它自己的领土内享有专属的主权和管辖权;每一国家的法律对位于其领域的财产;所有居住其上的居民;所有在它那里缔结的契约与所为的行为;都具有直接约束力与效力;每一国家的法律都不能直接对在其境外的财产发生效力或约束力;也不能约束不在其境内的居民;一个国家的法律能自由地约束不在其境内的人或事物;那是与所有国家的主权不相容的;从以上两项原则;得出第三个原则;即一个国家的法律能在另一个国家发生效力;完全取决于另一个国家适当的法学理论和礼让以及法律上的明示或默示同意..3、影响和评价适应了当时美国的需要;为美国国际私法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他主张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确定其法律适用规则;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斯托雷的形成了独特的判例分析法;这对以后的国际私法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四、当代国际私法一、历史条件政治上;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上;各国打破闭关自守的状态;国际经济和民事交往迅速发展..思想文化和法律上;马克思主义原理进入国际私法的研究领域..二、学说1、英美国家莫里斯英国:公平需要理论、“自体法”理论库克美国:“本地法”说;把外国法“并入”内国法中卡布斯:优先选择原则柯里:政府利益分析说莱弗拉尔:影响法律选择的五点考虑艾伦茨威格:法院地法说里斯:最密切联系说2、欧洲大陆国家巴迪福法国:协调论——以系统考察各种法律为基础;采用经验的、实证的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国际协调..克格尔德国:综合研究分析国家和国际的利益确定法律的适用..弗朗西斯卡基斯希腊:直接适用的法律..3、苏东国家对外政策学派;认为国际私法应以和平共处和国际合作政策为基础;一个国家国际私法规则的内容是基于该国对外政策的任务的;解决国际私法问题;必须从和平共处与国际合作出发;国际私法的作用正是为这种合作服务的..4、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二战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独立;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进行了积极的活动..为制定新的国际私法原则;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了贡献..与此同时;各国在利用国际私法规范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地发展了自己的国际私法学..五、中国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史1古代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遗迹早在公元六七世纪;唐代法律永徽律便有了历史上最早的冲突规范;也可以说是冲突规范的萌芽:“诸外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依法律论..”由于当时的法律民刑不分;这条规定当然可以适用于涉外民事案件;至少应适用于涉外侵权案件..沿袭到宋代以后;直到明朝时期;绝对属地主义的法律思想得到了发展..清朝基本上沿用旧制;直到清末;国际私法仍没有发展..2、近代中国国际私法的畸形发展鸦片战争后;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在一些不平等条约中;虽有类似法律适用的规定;但均是排除中国法律的适用..3、新中国国际私法立法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取消了外国人在华的一切特权;为独立自主的进行对外交往;建立完善的冲突法制度创造了必要的政治条件..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涉外民事关系迅速发展;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二、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发展1、旧中国的国际私法学中国的国际私法学的发展要比欧美要晚得多;尽管我国学者对唐律中冲突规范有一些解释;但远非理论研究..2、新中国的国际私法学新中国的国际私法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废除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完全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苏联法律和法学为模式;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科学..1957年;因“极左”路线的干扰日益严重;法律虚无主义泛滥成灾;整个法学界都受到很大冲击;以后又长期走上了闭关自守的道路;国际私法作为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而且要涉及外国法的适用问题的法律部门;几乎被完全取消..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际私法才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经过30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私法理论研究也步入了一个初步繁荣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摩林
国 际 私 法 学 说 发 展 谱 系 图
巴托鲁斯
达让特莱
胡伯
孟西尼
萨维尼
斯托里
戴西
库克
里斯
柯里
……
第二节 法则区别说时代(13-18世纪)
• 所谓“法则区别说”Theory of Statutes
主张以法则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将 法则区分为不同的种类而分别决定其适用 的范围。
一、意大利法则区别说 巴托鲁斯 (Bartolus,1314-1357) “国际私法之父” 主张将法则区分为三大类, 即“人法”、“物法”和 “行为法”。认为凡是物法, 只能在本城邦内适用,人法 则可随人在域“政府利益”进行分析,如果只有一个国 家有合法利益,就适用该国的法律;如果 两个国家都有合法利益,而其中一国为法 院地国时,无条件地适用法院地法,如果 两个外国有合法利益,而法院地国为无合 法的利益的第三国时,既可以适用法院地 法,也可以适用法院依自由裁量认为应适 用的法律。
英国 戴赛(Albert Vann Dicey,1835-1922)
“既得权说(vested right)”
既得权说从法律的严格属 地性出发,认为一国法院在利 用外国法律处理涉外案件时, 它并不是承认和执行外国法, 而是承认和执行依外国法取得 的权利。
四、19世纪国际私法立法史
• 1804年《法国民法典》
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
1.区域性 美洲《布斯塔曼特法典》 北欧国家 欧盟(EU)
2.全球性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1893-1951-)
罗马统一私法国际协会
第六节
中国国际私法发展史
一、《永徽律》 “诸化外人同类相犯,各依本俗法;异类相 犯者,以法律论”。
二、1918年北洋政府《法律适用条例》
三、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八章
不动产由长子继承
长子可继承不动产
二、法国法则区别说
杜摩林(Dumoulin,1500-1566) 提出著名的“意思自治”原则。 在契约关系中,应该适用当事人自主 选择的习惯法。这一原则后来成为合 同法律适用中的首要原则。 达让特莱(D’ Argentre,1519-1590) 主张严格的法律属地主义原则。 在人法、物法之外又提出了“混合法 则”的概念。
德国
萨维尼(Savigny,1779-1861)
创立了法律关系本座说。
“近代国际私法之父”
“法律不是那种立法者以专断刻意的方式 制定的东西,而是那些内在的默默起作用的 力量的产物,它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 之中,真正的源泉乃是普遍的信念、习惯和 “民族的共同意识”。正如一个民族的语言、 构成、举止一样,法律也首先是由一个民族 的特性,即民族精神决定的,它随着民族的 成长而成长,只有对传统和习惯进行认真的 研究,人们才能发现法律的真正内容。” ——萨维尼
法国
三、荷兰的法则区别说
荷兰 胡伯(Huber,1636-1694)
创立了国际礼让说,提出了著名 的三原则。 各国的统治者出于“礼让”,应 互相尊重他国法律,使其在适用于 本国境内以后,在其他国家也保持 其效力,但以本国主权及臣民的利 益不受损害为限。
第三节 近代国际私法(19世纪)
一、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
法律关系本座说
•
该学说认为,各国的法律形成一个法律 的共同体,而每一法律关系依其性质总是 与一定地域的法律相联系,也就是说每一 法律关系都象人有其住所一样,都有其本 座,找出其本座,该地的法律就是该法律 关系应适用的法律。
国际私法中的“哥白尼革命”
二、孟西尼的国籍法说 意大利
孟西尼(Mancini,1817-1888)
法院地法说
库克的“本地法说”(Theory of Local Law) • 法院只适用本地法,在使用外国法时 只能将外国法规范并入自己的法律规范, 然后作为自己的规范予以适用,因此法院 执行的只能是本地法创设的权利。
柯里的“政府利益说”(Theory of Governmental Interests Analysis )
卡弗斯的“优先选择原则说”(Principle of Preference Theory) • 法院通过追求公正判决,评价各种法律 适用可能产生的结果,确定选择外国法或 本国法(结果选择说)。
艾伦茨威格的“法院地法说”(Doctrine of Lex Forum) •
法律冲突的解决就是法院地实体法的 解释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应当首先适用 法院地法,而适用外国法只是一种例外。
四、1987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 五、民法典的制定与国际私法 六、《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2011年4月1日起实施
国籍主义原则
三大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 公共秩序原则
提出国籍法说。
国籍法说
•
该学说认为,国籍、当事人和主权这 三种因素的作用构成了法律选择的基础, 而其中国籍的作用尤为重要,任何法律关 系所应适用的法律,原则上都应以国籍作 为连结因素,只有在当事人另有意思表示 或者在适用外国法违反本国公共秩序时, 才可以采用国籍以外的其他因素来选择适 用什么法律。
国际私法的历史
国际私法学说史 国际私法立法史 中国国际私法发展史
第一节 国际私法的萌芽(13世纪前) 绪曲
之一:前国际私法时代 闭塞:国际民商事交往规模较小 自大:不承认外国人或外国法的平等地位 极端:将法律的属人效力和属地效力绝对化 之二:学说在国际私法中的特殊作用
一、罗马法时代
二、属人主义时代 三、属地主义时代 四、中国唐律的规定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私法立法
• 19世纪末单行法规
第四节 当代国际私法(20世纪以来)
一、英美国家的国际私法学
美国
库克(Cook,1878-1943)
本地法说
柯里(Currie,1912-1965) 政府利益分析说
卡弗斯(Cavers,1902-1933) 结果选择说
艾伦茨威格(Ehrenzweig, 1906-1947)
英国的国际私法
莫里斯(Morris)
自体法说(Proper Law Doctrine)
二、欧洲大陆国际私法学
巴迪福(Bartiffol)
齐特尔曼(Zitelmann) 拉沛尔(Rabel) 弗朗西斯卡基斯 (Francescakis)
“协调说”
“超国家的国际私法说” “比较法说”
“法律直接适用说”
最密切联系说(Doctri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 冲突案件应当适用与案件和当事人有最 密切联系的那个国家的法律。
里斯(Reese)
美国《冲突法重述(第二次)》(1971)
Restatement of United States,Conflict of Laws,Second,1971
杜摩林
国 际 私 法 学 说 发 展 谱 系 图
巴托鲁斯
达让特莱
胡伯
孟西尼
萨维尼
斯托里
戴西
库克
里斯
柯里
……
三、当代国际私法立法的变革与发展 1、立法数量急剧增多。 2、调整对象逐渐扩大。 3、立法形式趋于法典化。 4、法律适用规范更具合理性。 5、立法内容呈现出趋同化倾向。
第五节
统一国际私法立法史
三、英美学派
(一)斯托里的属地学说
美国
斯托里(Story,1779-1845)
发表了《冲突法评论》
“英美冲突法之父”
他承袭了17世纪荷 兰“法则区别说”代表 人物胡伯的属地主义和 “国际礼让说”,用汇 集、编纂、解释判例的 方法提出了其属地主义 的学说和一些符合美国 国情的冲突原则。
(二)戴西的既得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