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培育方法讲解
轮虫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轮虫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轮虫是一种常见的微型生物,在生物学研究和水质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轮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购轮虫、培养环境、饲料和培养技巧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轮虫的养殖。
正文:1. 选购轮虫在选择轮虫时,首先要选择健康活泼、透明无杂质的个体。
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有异味、颜色是否均匀以及是否有异常形态来判断轮虫的健康状态。
此外,还应该选择生长迅速的品种,这将有助于提高轮虫的养殖效果。
2. 培养环境轮虫需要一定的培养环境来生存和繁殖。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适当大小的轮虫培养容器,如玻璃瓶或塑料盒。
然后,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最好是经过过滤的清洁水。
水质对轮虫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确保水质清澈、无色无异味。
另外,轮虫还需要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通常保持在20-25摄氏度和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轮虫的生长情况更好。
3. 饲料选择轮虫的饲料主要是微小植物和浮游生物,如绿藻、硅藻等。
可以通过捕捉自然水源中的浮游生物或在培养容器中添加适量的海藻等来提供充足的饲料。
另外,还可以加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料,以促进轮虫的繁殖和生长。
在添加饲料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多造成水质污染,影响轮虫的生长。
4. 培养技巧轮虫的养殖还需要一些技巧。
首先,应定期更换新鲜的养殖水,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要控制培养容器内的通气和温度,通风条件良好有助于轮虫的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避免培养容器受到外界污染,使用干净的工具进行操作。
此外,还可以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剂,增强轮虫的免疫力和生长能力。
注意事项:1. 饲料的品质要优质,以充分满足轮虫的营养需求。
2. 避免养殖容器的过度密集,要合理控制轮虫的密度,以避免资源竞争和水质恶化。
3. 防止养殖水中出现过高或过低的pH值,偏酸性或偏碱性的水质都会对轮虫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在培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轮虫的生长状况,及时了解是否需要调整饲料和生长条件。
水产养殖过程中轮虫培养方法
水产养殖过程中轮虫培养方法轮虫土池培育(产量高,收获时间长,但注意别污染敌害):一、土池的建设培养轮虫土池建设位置必须选择在海水排灌方便的滩涂上,土池大小一般应按生产实际需要而定,土池面积以1~3亩为宜,过大不好控制,水深80~120厘米,排水端低于进水端10~20厘米,底质为泥质或泥沙质,池底平整,围堤坚固不渗漏。
二、土池的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杀死池中轮虫的天然敌害生物,保证轮虫的正常生长繁殖。
常用每立方米60~100克的漂白粉消毒,3~5天后进水肥水,其不足之处是杀死敌害生物的同时也把池塘中的藻类杀死,也可用清塘净等药物清塘(这里,也可以用敌百虫来杀灭水里的敌害生物以及浮游动物,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藻类,相当于留下藻种。
由于各个厂家的敌百含量不一样,因此,需要大家自己在经过对照试验的情况下,可以测出最合理的杀灭浓度)。
三、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清池药效消失后,即可进水施肥繁殖轮虫的饵料生物~浮游藻类,有条件的海水经蓄水库沉淀后用200目筛绢过滤注入培养池,水深保持在80~100厘米,盐度调节在15~25之间,即可开始施肥繁殖单细胞藻类,施肥量为氮肥10~15克/立方米、磷肥为1~2克/立方米,同时增施100~200克/立方米发酵后的鸡粪作为基肥(鸡粪一定要经过发酵,并且是堆在池塘四周,持久发挥肥效,也可使用肥水效果好的有机肥类),单细胞品种有扁藻、三角褐指藻、小球藻等。
施肥后,若温度、光照合适,水色就渐渐呈淡绿色或淡褐色,表明池内已有一定量的单胞藻,微生物或原生动物等正在繁殖,此时即可接种。
四、接种轮虫接种时一般在三四月份,此时外界水温较低,因而接种密度一般按每升水体接种轮虫200个左右为佳,这样轮虫繁殖速度快些。
当轮虫繁殖密度达1个/毫升以上时,应经常施肥追肥,间隔时间可根据水色和轮虫增殖情况加以掌握。
五、培养管理(一)浮游藻类的密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轮虫大量繁殖后,对生物饵料的需求量也大增,因此必须及时追肥,保证水体有一定的肥力,维持水体中浮游藻类在一合理的水平。
繁殖轮虫
繁殖轮虫的资料轮虫是一种在鱼、虾、蟹等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用量越来越大。
因此,培养轮虫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不少养殖户或育苗场家也把目光投到轮虫培养上来,但在轮虫培养过程中常遇到不仅养殖成本高且培养产量不够稳定的问题。
现介绍一些养殖经验。
一、前期准备工作1.池塘条件培养池应建在靠近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淡水或海水)方便、避风向阳之处。
最好是选择地势高一点的地方,以便施工和排水。
土池面积以2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为宜,池深80厘米~120厘米,池形长方形,土质应为泥质或泥沙质,池底和池壁不渗漏。
土池数量一般3个~5个或更多,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养,交替收获。
2.清池进水新开挖池可直接进水;若为旧池应将积水排出,并对剩余积水施用药物,杀死其中鱼类和甲壳动物。
可用清池药物有:(1)漂白粉使用前需检测含氯量,含氯量30%的漂白粉用量为25克/平方米~30克/平方米,一般药效3天~5天消失。
(2)“鱼藤精”用量2克/立方米。
清塘后即可进过滤后的海水,滤网用160目~200目筛绢,防止敌害生物混入。
初期进水40厘米~60厘米,调节盐度为10~20,并随之施肥,使水富营养化。
3.肥水常用肥类分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量根据池水情况而定,应少量、勤施。
化肥用量一般过磷酸钙为3克/立方米、尿素为15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人尿用量为200克/立方米。
鸡、鸭粪类因其肥效大且持久性强,用量为200克/立方米,使用前应先发酵。
可在池边挖一小坑,把粪便倒人其中,经发酵后可于每天中午前后,泼入池中。
施肥后,在一般光温条件下,通常3天~5天后水色由清变淡绿或浅褐色。
为尽快肥水,也可从科研单位或其他场购买经过培养的复合藻液泼入池中,用量为3升/立方米~5升/立方米。
随着水色加深可适时添加水量。
二、接种轮虫当自然水温达到10℃左右,池水较肥时可适时接种轮虫,若土池上一年培养过轮虫可用铁链拉动底泥,把休眠卵搅起来即可。
大量轮虫的培养方法
大量轮虫的培养方法1. 引言轮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生活在水中,并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中。
由于其繁殖速度很快,并且生长条件相对易于控制,因此人们可以利用轮虫进行大量培养,以便于在实验室研究中应用。
以下将介绍大量轮虫的培养方法。
2. 常见的轮虫培养方法现在有许多种不同的轮虫培养方法,其中包括:2.1. 滚动培养法滚动培养法利用滚轮,将轮虫放在滚轮上,轮虫随着滚轮的转动而摆动。
这种培养方法虽然可以产生大量轮虫,但它们不易观察,因为轮虫的运动不像在涂片中那样自由。
2.2. 悬浮液培养法悬浮液培养法是将轮虫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产生更大的轮虫数量,但是,它们的生长往往是不稳定的,因为液体环境可能导致轮虫间的竞争和天敌等因素的出现。
2.3. 垂直培养法垂直培养法是将轮虫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
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它可以稳定地支持轮虫的生长,提供合适的营养和水分,并且容易将轮虫观察,因为它们聚集在固体培养基上。
3. 大量轮虫的培养方法对于实验室中大量轮虫的需求,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可控的自制培养盘作为培养环境。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制作培养盘并进行培养的步骤:3.1. 制作自制培养盘制作自制培养盘的材料包括工具纸、3M 滤纸、苯酚红和琼脂。
首先,从工具纸上切下一个直径为30cm的圆形,再将3M 滤纸切成相同大小的圆形放到工具纸上。
接下来,在琼脂中添加苯酚红,并将其倒入培养盘的中央。
3.2. 培养轮虫一旦自制培养盘完成后,将轮虫悬浮在琼脂中心,在内部划出一些空心圆或者螺旋状的条纹以便于观察。
在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后,培养盘的中心就会充满轮虫。
3.3. 收获轮虫最后,在琼脂中心划出的空心圆或螺旋状的条纹内使其凝结,这样轮虫就不会游动到所有地方。
在确定轮虫停止游动之后,用移液管轻轻地吸取轮虫。
4. 结论总而言之,轮虫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的微生物。
利用可控制的自制培养盘可以实现大量轮虫的培养。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续)
• 4、pH:褶皱臂尾轮虫在pH5-10的范围内,
均能正常生长繁殖。 • 5、溶解氧:投喂饵料种类不同,要求溶解 氧量也不同。一般要求保持1.5ml/L以上。 • 6、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水平是影响褶皱臂 尾轮虫增长的限制因素。可容忍范围内610mg/L。
八、轮虫培养饵料
• 1、微藻:各种大小适宜的微藻,大多数都是
(四)休眠卵的生产及意义
• 1、诱发两性生殖因子 • (2)内源性因素 • 遗传因素:混交雌体的形成常因同种轮虫不同品系
• •
间的遗传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如褶皱臂尾轮虫有 的品系无性生殖到第25代仍无混交个体产生,而 另一些品系则几乎每代都有混交雌体产生。 母体的年龄:母体的年龄与轮虫混交雌体的形成有 密切的关系。 轮虫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轮虫孤雌生殖世代的 积累对轮虫混交雌体的形成具有诱导作用。
数叶。头冠基本构造可比拟为“漏斗”,漏斗底部为 口中,其边缘上生有两圈纤毛。 2、躯干部 头冠的下方即为躯干部,是身体最长最大的部分,一 般腹耐扁平或稍许凹入,背面隆起凸出的居多。 3、足 足位于身体的后端,大多成柄状,有时有假节,能自 由伸缩。有的种类无足。足的末端通常具有左右对称 的趾。
(二)内部构造
• 1、体壁:由一层表皮细胞和皮下肌肉及表皮细胞分泌的骨蛋白 • • •
稍许硬化形成的皮层组成。 2、假体腔:位于体壁下方,消化管及其他内部器官之间。 3、消化系统:包括口、咽头、咀嚼囊、食道、胃和肠。肠直通 泄殖腔,肛门开口于躯干部末端靠近足的基部。 4、排泄系统:位于身体两侧的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和一个膀胱 组成。 5、神经系统与感觉系统:脑位于咀嚼器的背面,由一背神经团 节组成。轮虫具有相当发达的感觉器官和感觉细胞,主要集中在 前端的头寇部分。如触手、眼点等。 6、生殖系统:除双巢纲的种类外,雌性轮虫的生殖系统由单一 的卵巢、卵黄腺和输卵管构成。雄性生殖系统,单巢纲雄体的生 殖系统包括一个单独的精巢、输精管及可能与输精管相连接的交 配器。
轮虫的定向培养方法
轮虫的定向培养方法轮虫属于轮虫动物门、轮虫动物纲、轮虫目,小型的多细胞动物。
最常见的一种滤食性的浮游动物,体长通常只有100-500μm,肉眼观察为针尖的小白点。
轮虫结构复杂,由头部、躯干和足(尾)三个部分组成,具有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
头前方有圆形轮盘,它的不断运动使虫体得以运动和摄食。
轮虫的生物学轮虫分类方式:运动方式有头冠纤毛运动(螺旋式运动和旋转式运动),上面还有附肢种类的不同;跳跃运动有三肢、多肢和巨腕轮虫。
进食方式以轮盘旋转摄食失误,咀嚼器直接猎取食物。
生活方式主要有营浮游生活或兼性浮游生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
轮虫的分布:轮虫的种类繁多,约2500种,180属,广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在海洋、内陆咸水中也有其踪迹,但数量稀少,轮虫作为浮游动物的一大分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轮虫的水平分布:无论是池塘还是湖泊,种类和数量都以沿岸带向中心逐渐减少。
轮虫的垂直分布:底栖的种类分布于3-4米深度;浮游种类三肢轮虫、多肢轮虫、龟甲轮虫在深水湖泊也可以分布到200米的深度。
轮虫的饵料食物主要以单细胞藻类、细菌、酵母、浮游动物及有机碎屑为主。
其中单细胞藻类主要有小球藻、小环藻、扁藻、栅藻等;酵母主要是面包酵母和啤酒酵母;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和小型的桡足类;有机碎屑主要是残饵、粪便。
轮虫的存在形式:轮虫以卵的形式存在于底泥中,在整个池塘的孵化中通常是搅动池塘底泥中的卵可以使卵上浮,从而卵可以孵化成轮虫;另外还有成体的活轮虫,活轮虫通过孤雌生殖进行繁殖,直接发育成雌体,新的个体。
轮虫在水中呈小白点,大量消耗藻类,水质清瘦,也消耗有机质,对水质的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轮虫大量存在,如果死亡后可以积累成有机物质,消耗溶解氧,在池塘中如果出现大量的轮虫,通常不建议杀轮虫,而建议大家采用物理方法,灯光诱捕的方式捕捉轮虫。
轮虫的生物饵料轮虫可以做为生物饵料,生物饵料或活饵料是指经过人工筛选可进行人工培养的优质的饵料生物,主要指浮游植物、菌类,全球水产养殖动物中饲料也发展迅速,但生物饵料作为水产动物、人工育苗的优质开口饵料仍然是不可替代。
水产养殖中怎样快速培养轮虫
⽔产养殖中怎样快速培养轮⾍轮⾍是⼀种微⼩的动物,⽣长在⽔体中,是⽔产动物苗种很好的开⼝饲料,作为幼苗天然的动物性饵料,可以促进⽣长发育。
因此,培育轮⾍对于养殖户来说有很⼤的意义。
本⽂从室内和室外培育轮⾍⽅⾯做介绍,希望能给养殖户⼀些参考。
室内培育轮⾍的⽅法1、种苗的采集与消毒⼯作从池塘⾥捞取浮游⽣物的样品,在解剖镜下将轮⾍分离出来。
为了避免其它的浮游动物的混⼊,可先将轮⾍⽤吸管吸到清洁的玻⽚上,之后再转移到培养的容器中,以保证轮⾍的纯度。
培养的⽔泥池在放种之前先要⽤⾼锰酸钾进⾏消毒,清洗⼲净以后等待使⽤。
培育轮⾍⽤的⽔也要严格消毒。
常⽤的药物是漂⽩粉,可以杀灭⼤部分敌害⽣物和藻类,余毒消失得也快,⼀个星期就可以使⽤。
⽔在使⽤之前,要⽤少量的轮⾍试⽔,如果轮⾍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才能⼤量接种,轮⾍的接种密度⼀般是2~5个/毫升⽐较合适。
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10~12天即可以扩⼤培养。
2、饵料投喂 培育轮⾍基本都是⽤酵母和光合细菌,在培养过程中,要保持⾜够的光照,光合细菌对轮⾍的⽣长有明显的促进作⽤,投喂量是5×106~10×106个/毫升。
并根据培养中的具体情况及轮⾍吃⾷状况来确定投饵量,以吃饱没有剩饵为宜,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轮⾍的⽣长。
在较⼩的⽔体中培养轮⾍,投喂酵母后要轻轻搅拌,使之分布均匀,还能增加⽔体中的溶解氧。
如果⽔体较⼤,在培育轮⾍时,应采取向⽔中充⽓的措施,以保证培养⽔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还可以防⽌饵料下沉,促进轮⾍的快速⽣长。
3、轮⾍的温度控制与扩⼤培养 轮⾍⽣长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较⼴,最适合的⽣长温度为24~30℃,为了能使轮⾍快速⽣长,要注意维持合适的⽔温。
轮⾍的⽣长发育与⽔质有很⼤的关系。
在培养过程中,轮⾍会越来越多,排泄物也会增多,⽔质很容易发⽣变化,所以,培育的过程中,要观察⽔质情况,定时加注新⽔。
在适宜温度和充⾜的饵料情况下,保持良好的⽔质,经过10天左右的培养,当轮⾍的密度达到60个/毫升以上时,就要进⾏扩⼤培育或采收⼀部分增加空间。
轮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轮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标题:轮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轮虫是一种常见的小型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用途。
本文介绍轮虫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水质调节、营养供给、温度控制、光照管理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成功建立轮虫养殖系统并获得优质的养殖效果。
正文:导语:轮虫是一种常见的小型水生生物,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和医药等领域。
为了高效稳定地进行轮虫养殖,养殖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 筛选培养容器:选择透明、无毒、易清洗的培养容器,如玻璃容器或塑料盒。
容器大小根据养殖量自行决定。
2. 水源准备:选择无污染的饮用水或透明度较高的自来水,并放置一段时间进行蒸发处理以去除氯气。
二、培养介质准备与调整1. 确定培养介质:轮虫常用的培养介质包括绿水、海藻粉或鸡蛋粉等。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介质。
2. 调控介质的盐度:根据不同品种的轮虫,合理调节培养介质的盐度以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三、水质调节1. 水质清洗和消毒:定期清洗养殖容器,并放置在日光下晒干。
消毒时使用无氯漂白剂进行简单处理。
2. 水质监测:定期测试水质,包括pH值、氧含量、亚硝酸盐和铵盐含量等指标,并做相应调整。
四、营养供给1. 基础养分提供:轮虫喜欢自然食物,可以添加各类水体中常见的微生物、藻类和腐殖质等物质来提供其所需营养。
2. 补充营养饵料:可根据轮虫的需求添加蛋黄粉、脱脂奶粉和酵母等辅助营养源。
五、温度控制1. 理想温度:轮虫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0℃-25℃左右,如果在温度过低或过高的环境中养殖,轮虫的生长效果会受到影响。
2. 温度调节:合理利用加热器、冷却器、通风设备等调节设备来维持恒定的温度。
六、光照管理1. 光照强度:轮虫对光照有一定要求,太强的光照会使其聚集在光线周围,太弱的光照则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限。
2. 日照时间: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轮虫的日照时间,以每天6-8小时为宜。
9.轮虫培养技术
感谢聆听 快乐学习
轮虫培养技术
01
章节
Part
室外土池培养
1、培养池的条件
经过多年养鱼的池塘,塘底淤泥中都有较多的轮虫休眠 卵,通过人工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轮虫休眠卵即 可孵出轮虫。
2、池塘消毒用水过滤
用生石灰清塘后次日往池中注入20厘米深的水,注水时要用 250~300目的筛绢网片或沙滤池过滤注入池中的水,防止轮 虫敌害随水进入池中。注入的水最好是浮游植物比较多的池 水。注水后用泥耙翻动塘底淤泥,使沉积于淤泥中的轮虫休 眠卵队淤泥中分离出来进入水层中。翻动淤泥要细致均匀。 翻完淤泥后,再往池中注水,使池塘水深达到1米。
章节
Part
03
保种
生产中诱发两性生殖形成休眠卵的方法
✓高的种群密度和饥饿刺激相结合 ✓改变盐度或温度
休眠卵的保存
✓从池底的沉淀物中可收集大量的轮虫休眠卵,稍加阴 干,装瓶蜡封,也可不阴干,放入冰柜保存。放在低 于5℃的冰箱内保藏,可保存1~2年之久。
✓休眠卵也可以不吸出,保留在原培养容器或原池中保 存。由于病、敌害生物的危害,存活率不高。
5、采收
轮虫的采收方法很简单,用200目筛绢做成手抄网,沿 池边捞取。也可利用轮虫的趋光性,在晚上利用灯光诱 集,使轮虫大量聚集在灯光下,用抄网捞取。捞取轮虫 时要防止池水混浊。
02
章节
Part
集约化养殖
1.培养容器: 严格消毒 2. 培养用水:育苗厂进行轮虫的大量培养一般采用砂滤水,种级培 养可采用消毒水,以减少原生动物的污染。
3、施基肥
轮虫的天然饵料主要是细菌、浮游植物、有机碎屑等, 通过施肥可以大量获得。因机肥和无机肥混 合施用的方法效果好。
轮虫池正在使用发酵鸡粪
轮虫的培养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一、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物学* (一)生殖习性*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
* 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幼虫,称不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
非混交卵(非需精卵、夏卵)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双倍体雌性轮虫。
* 夏卵:卵园形,卵壳薄而光滑,蓝灰色,长径56-130um,短经48-96um。
* 轮虫单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群体数量增加迅速,有人称为“爆发式的增殖”。
* 初孵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h可产卵1次。
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产卵间隔也延长。
*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繁殖持续时间为6-7d。
(二)两性生殖* 又称混交生殖。
* 首先不混交雌体产生混交雌体。
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又称需精卵。
* 如果混交雌体年轻时不与雄性交配,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
* 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交配,混交卵受精,精卵结合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
* 休眠卵可以忍受恶劣环境条件。
* 休眠卵:较大,长130um,宽88um,弓形,具有较厚的卵壳,卵壳一端卵黄和卵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卵黄呈橘红色。
* 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休眠时间为7-10d以上,因此一旦形成休眠卵应经过一端时间再孵化。
3、生活史* 轮虫生活史分为:* 单性生殖阶段* 两性生殖阶段* 休眠阶段。
3、生活史4、诱发两性生殖的因子* 轮虫以单性生殖方式繁殖,群体数量迅速增加。
培养时有利。
* 而两性生殖出现,则意味轮虫群体数量增加减慢,甚至产生大量休眠卵后,虫体大量死亡,造成培养的“崩溃”。
* 但从另一方面看,休眠卵适于贮存和运输,也有利用价值。
* 1、高的种群密度:代谢废物浓度增高。
* 2、低温与温度的剧烈变化:* 温度在25℃-30 ℃之间,无明显区别,单性生殖比例较高。
低于25 ℃以下,两性生殖率增加。
* 把低温条件下培养的轮虫放在加温至29-30 ℃的培养液中,每2d反复操作1次,可以人为地促使轮虫形成大量受精卵。
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是一种微生物,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饲料添加剂、医药科技和化学工业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轮虫培育技术:
1. 培养介质:轮虫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牛肝提取物和磷酸盐缓冲液。
可根据不同用途的要求适当调整营养成分的配比。
2. 培养温度:轮虫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0-25℃,最佳生长温度为18-28℃。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轮虫的生长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3. 培养pH值:适宜的pH值为6.0-7.0,过高或过低的pH值也会对轮虫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4. 接种量与维持密度:轮虫的接种量应适中,过多或过少都会对轮虫的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还应严格控制轮虫的维持密度,以保证其生长和繁殖的最佳环境。
5. 滤过和分离:培养轮虫时,可能会出现其它杂质和菌种的污染。
必须进行滤过和分离,以确保轮虫的纯度和数量。
总之,轮虫培育技术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指标,确保轮虫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最佳的环境条件,从而实现其最大的生长和繁殖潜力。
轮虫的培养技术
轮虫的培养技术养殖技术(轮虫的培养技术)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
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大小适中、易培养,是鱼、虾、蟹幼体理想的动物性饵料,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性培养的是褶皱臂尾轮虫。
一、轮虫概况1、饵用特点1)生活力强:易培养,喜欢有机质较丰富的水体。
2)繁殖快:环境条件适宜时,日生长率达30%。
3)营养丰富: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57%、脂肪20%、钙1.8%、磷15%。
4)大小适宜:约150×250μ,为大多数有鳍鱼类的开口饵料。
2、研究发展史1)1960年日本伊藤发现轮虫作为仔鱼的饵料,1964年日本开始大量培养轮虫。
2)1965年,Hirata 和Mori首先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
70年代就大量利用面包酵母,但发现酵母轮虫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原因为酵母轮虫缺乏鱼类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20个碳以上),随后研究酵母轮虫的营养强化技术。
3)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后期研究培养轮虫,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90年代研究轮虫品系的选育,如小轮虫(<100μ)、大轮虫(500-1000μ)、低温轮虫等。
3、存在问题1)探明轮虫两性繁殖的机制。
2)开发高密度培养轮虫的装置。
3)选育和引进优良的轮虫品系。
4)探讨室外土池稳定生产轮虫的技术措施。
5)进一步探讨轮虫培养过程中增殖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和机制。
二、轮虫的生物学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陈学豪教授番禺梅山马利酵母有限公司(联合编写)1、形态特征1)、轮虫为雌雄异体,雄性个体小,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专为有性生殖交配。
雌性个体大,被甲长196-250μ,宽150-202μ,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个。
轮虫有一个尾足,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足趾,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
2)、轮虫三大特征a、轮盘:由纤毛环、棒状突和触毛组成,具运动和摄食作用。
b、咀嚼器:接口后端,将食物磨碎。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
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大小适中、易培养,是鱼、虾、蟹幼体理想的动物性饵料,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性培养的是褶皱臂尾轮虫。
一、轮虫概况1、饵用特点1)生活力强:易培养,喜欢有机质较丰富的水体。
2)繁殖快:环境条件适宜时,日生长率达30%。
3)营养丰富: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57%、脂肪20%、钙1.8%、磷15%。
4)大小适宜:约150×250μ,为大多数有鳍鱼类的开口饵料。
2、研究发展史1)1960年日本伊藤发现轮虫作为仔鱼的饵料,1964年日本开始大量培养轮虫。
2)1965年,Hirata 和 Mori首先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
70年代就大量利用面包酵母,但发现酵母轮虫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原因为酵母轮虫缺乏鱼类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20个碳以上),随后研究酵母轮虫的营养强化技术。
3)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后期研究培养轮虫,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90年代研究轮虫品系的选育,如小轮虫(<100μ)、大轮虫(500-1000μ)、低温轮虫等。
3、存在问题1)探明轮虫两性繁殖的机制。
2)开发高密度培养轮虫的装置。
3)选育和引进优良的轮虫品系。
4)探讨室外土池稳定生产轮虫的技术措施。
5)进一步探讨轮虫培养过程中增殖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和机制。
二、轮虫的生物学1、形态特征1)、轮虫为雌雄异体,雄性个体小,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专为有性生殖交配。
雌性个体大,被甲长196-250μ,宽150-202μ,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个。
轮虫有一个尾足,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足趾,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
2)、轮虫三大特征a、轮盘:由纤毛环、棒状突和触毛组成,具运动和摄食作用。
b、咀嚼器:接口后端,将食物磨碎。
c、原肾管:为一原始的肾,内有焰细胞。
2、生殖习性1)、孤雌生殖: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轮虫均进行孤雌生殖,即由雌性成体产生夏卵,然后孵化出雌性小轮虫。
轮虫如何养殖大全要点
3.肥水
常用肥类分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量根据池水情况而定,应少量、勤施。化肥用量一般过磷酸钙为
3克/立方米、
尿素为 15 克/立方米~ 20 克/立方米、人尿用量为 200 克/立方米。鸡、鸭粪类因其肥效大且持久性强,用量为
200
克/立方米,使用前应先发酵。可在池边挖一小坑,把粪便倒人其中,经发酵后可于每天中午前后,泼入池中。
20-50 个/毫升为好。因为酵母 (面包
酵母 )水中 3 h 的死亡率超过 50%,所以,剩余的大量酵母死亡后污染轮虫培育水体。用酵母长时间培育轮虫
(>3d),
若投饵量过大,大量酵母死亡污染水质,使
pH 值下降、氨氮浓度上升,造成轮虫死亡,导致培育失败。
轮虫接种密度过小时,若酵母投喂量小,酵母在水体中的密度便会降低,轮虫很难滤食到足够的食物,因而轮虫
三、培养管理
1.施肥
培养前期由于基肥一次性施量较大,而且水温较低一般不用补肥或少量补肥,后期随着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加快,水 体中营养盐消耗较快需及时补肥。补肥一般于中午前后进行,用量视水质而定。注意应少量、勤施。
2.添换水
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 随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 适时加水。 后期温度较高, 池内的物质循环加快, 不断产出轮虫,
1.000-1.015 之间;相对密度在 1.020 以上时,相对密度
越高,轮虫的增殖量越少。
高盐度对轮虫增殖不利,如果仅从轮虫培养来考虑,适宜的盐度范围是
15-25,但低盐度培养的轮虫投入育苗池
后活力差或死亡,饵料价值会降低,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降低比重促进轮虫的增殖。在培养过程中注意维持水位,保
持正常的水深。在炎热的夏天,太阳曝晒,水分蒸发量大,造成水位下降,池水盐度增大,对轮虫生长繁殖很不利,
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
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是一种常见的微型生物,具有快速繁殖和高营养价值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饲料、水产养殖等领域。
下面介绍几种最快速的轮虫培育技术:
1. 原液法培育:将轮虫培养原液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饲料,静置2-3天后,可获得大量的轮虫。
2. 接种法培育:将少量轮虫接种于含有饲料的水中,注意保持水温和光线适宜,轮虫便会在数天内迅速繁殖,不断增加数量。
3. 滤菌法培育:用菌膜滤去水中的细菌,可以创造一个适宜轮虫繁殖的环境,大大提高繁殖速度。
4. 柿子皮法培育:用柿子皮熬出的汁液拌入适量的水中,再加入饲料,放置数天后,轮虫就会在汁液中迅速繁殖。
总之,要想最快速地培育轮虫,需要注意适宜的温度、光线和饲料,并采用上述各种培育方法中最适合自己的一种。
轮虫的培养和保存技术-新
轮虫的培养和保存技术如何培养和保存轮虫,是繁殖小丑鱼的一个关键。
培养轮虫,一般是用小球藻培育,小球藻可以买成品的,也不贵。
还可以自己培养(另外专题介绍),用酵母菌培养轮虫一定要强化,否则小丑成活率很低。
下面是用小球藻培育轮虫的经验。
一、轮虫种苗的获得轮虫种苗可以从轮虫卵或活体轮虫获得。
初次可以从渔友那取得种苗,也可从淘宝商家购买,一般一套(轮虫、小球藻、营养液)100元左右。
二、轮虫的有关知识轮虫为雌雄异体,雄性个体小,雌性个体大,长约0.04-2毫米,多数不超过0.5毫米。
常见的褶皱臂尾轮虫的平均体长为239μm ±36μm。
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轮虫均进行孤雌生殖,即由雌性成体产生夏卵,然后孵化出雌性小轮虫。
其产卵间隔小于4小时,每只雌性成体平均产卵21个,产卵持续6-7天。
产出的卵挂在成体尾足基部,待发育成小轮虫后才破卵壳。
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如饥饿、密度过高(>200个/毫升)、水温低、缺氧、水质(盐度、PH、水温)突变等,雄性个体出现,然后雌雄交配产生休眠卵(也称冬卵),休眠卵比夏卵大,卵壳厚,一端有个空隙,可长期保存。
生存温度为5-40℃,适宜温度为25-35℃,繁殖临界水温10℃。
温度高繁殖快但会降低轮虫的品质,温度过低会影响轮虫的繁殖。
生存盐度为2-50‰,适宜盐度10-30‰,最适盐度18‰,比重1.016,盐度高繁殖慢,盐度低繁殖快,但不适应盐度的突然变化,否则会很快大量死亡。
适宜光照4400-10000LX,可促进单胞藻和光合细菌生长。
太强或太弱都会抑制繁殖。
适宜溶氧为1.5mg/l以上即可,耐力强。
适宜种群密度为100-200个/毫升,密度大,则卵少、繁殖慢;密度小,则卵多、繁殖快。
种群密度过高容易大量死亡。
适宜水质为pH=7-8,,氨氮含量小于2.1μmol/dm3。
过低的pH和过高的氨氮量对轮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轮虫饵料为φ25μ以下(最好φ15μ以下),包括细菌、酵母类、单胞藻(小球藻)、小型原生动物、有机碎屑等。
轮虫的培养
轮虫的培养第三章轮虫的培养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一、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物学* (一)生殖习性*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
* 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幼虫,称不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
非混交卵(非需精卵、夏卵)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双倍体雌性轮虫。
* 夏卵:卵园形,卵壳薄而光滑,蓝灰色,长径56-130um,短经48-96um。
* 轮虫单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群体数量增加迅速,有人称为“爆发式的增殖”。
* 初孵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h可产卵1次。
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产卵间隔也延长。
*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繁殖持续时间为6-7d。
(二)两性生殖* 又称混交生殖。
* 首先不混交雌体产生混交雌体。
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又称需精卵。
* 如果混交雌体年轻时不与雄性交配,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
* 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交配,混交卵受精,精卵结合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
* 休眠卵可以忍受恶劣环境条件。
* 休眠卵:较大,长130um,宽88um,弓形,具有较厚的卵壳,卵壳一端卵黄和卵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卵黄呈橘红色。
* 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休眠时间为7-10d以上,因此一旦形成休眠卵应经过一端时间再孵化。
3、生活史* 轮虫生活史分为:* 单性生殖阶段* 两性生殖阶段* 休眠阶段。
3、生活史4、诱发两性生殖的因子* 轮虫以单性生殖方式繁殖,群体数量迅速增加。
培养时有利。
* 而两性生殖出现,则意味轮虫群体数量增加减慢,甚至产生大量休眠卵后,虫体大量死亡,造成培养的“崩溃”。
* 但从另一方面看,休眠卵适于贮存和运输,也有利用价值。
* 1、高的种群密度:代谢废物浓度增高。
* 2、低温与温度的剧烈变化:* 温度在25℃-30 ℃之间,无明显区别,单性生殖比例较高。
低于25 ℃以下,两性生殖率增加。
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培育技术轮虫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不易污染水质,是河蟹蚤状幼体最佳的基础生物饵料,在河蟹土池育苗中应用广泛。
轮虫培育的数量是否满足蟹苗生长需求,将直接影响蟹苗的质量,决定蟹苗培育的成败,2012年由于轮虫培育量不能满足蟹苗培育所需,导致大部分蟹苗育苗户后期无法投喂足够的轮虫满足蟹苗摄食,而以失败告终。
笔者在渔业科技入户指导中发现轮虫数量不足除了蟹苗培育池鱼轮虫培育池比例失调外,许多轮虫培育户培育技术差异也影响了产量。
示范户吴广其具有多年的轮虫培育经验,连续多年稳住高产,现将他的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培育池准备1、池塘条件培育池在遥望港河蟹育苗基地附近,靠近海水纳水沟,培育池共48亩,分6口池,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育,交替收获,每口面积5~10亩,池型为长方形,土质为泥质,池塘深度1.5米,池型为锅底式,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塘埂坚固,不渗漏,斜坡坡比1:2.5。
池塘安置3台罗茨鼓风机,用pvc管道连接每口池塘,池塘中每10平方米投放1个气泡石。
2、清池进水在河蟹育苗前半个月开始清理池塘,然后翻耕,暴晒至龟裂状。
然后加水进行全池消毒,依次加入敌百虫3mg/L,漂白粉20mg/L。
待药性消失后开始进水,用20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50厘米,调节池水盐度为15‰—20‰。
3、肥水常用肥料分有机肥和无机肥,在清整池塘后每亩加施500公斤发酵鸡粪,与池底一起翻耕,无机肥一般过磷酸钙每亩用1.5公斤,尿素每亩用7公斤。
另外,在池边开挖一小坑,把粪便倒入其中,经发酵后视池塘水质肥瘦程度,择量泼入池中以调节池水,随着水色加深而适时添加水量。
二、接种轮虫当水温回升到10℃以上,池水较肥时开始接种轮虫,由于所有池塘去年养殖过轮虫,池底具有较多休眠卵,用铁链来回在池底搅动数次,可以把休眠卵搅起,让卵逐渐孵化成幼虫后培育。
三、培育期管理1、水质调控培育池盐度控制在15‰—20‰,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随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适时加水,在培育第7天起每天对池水进行换水,换水量前期在20%,中后期随着轮虫密度增加,投饵量的增多,水质易变坏,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40%,加注新水的温度尽量与轮虫池水温一致,温差不超过2℃,加注时进水管口要用300目的网袋进行过滤,防止敌害进入。
池塘增殖轮虫的技术要点
池塘增殖轮虫的技术要点
在池塘中直接增殖轮虫,是解决鱼苗开口饵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苗成活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现将其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1、排水清塘轮虫是依靠底泥中的休眠卵重新萌发明。
据测定,在养鱼的肥水池塘的底泥中,平均每平方米有轮虫休眠卵几百万至一千多万个,它们是翌年轮虫发生的“种子”。
排能增加底泥中休眠卵的受热量,清塘可清除轮虫的敌害,更换新水本身对休眠卵是一个良性刺激。
所以,在平均水温20℃~25℃时,每667米2(1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左右排水清塘,经8~10天轮虫可以大量出现。
2、施有机肥有关试验表明,每天每667米2池塘投入26公斤左右的牛粪或人粪尿,即可满足轮虫的食物需要。
也可将塘泥罱起加1%的生石灰增加池塘水中轮虫休眠卵的数量。
3、控制敌害在池塘轮虫发生不勺,水蚤亦开始出现时,因为两者都以细菌,腐屑和藻类为,而水蚤的滤食能力又强于轮虫,水蚤多轮虫就因缺食而受到抑制。
用晶体敌百虫浓度达0.5毫克/升泼洒全池,可杀死水蚤而保留轮虫。
用上述方法控制水蚤并辅以施有机肥,可以把轮虫高峰期从自然状况下的3~5天延续到15~20天。
4、加注新水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轮虫繁殖发迅速,达到高峰后
1~2天,数量即可达每升几万至十几万个,很容易造成缺氧等不利条件,若不加以改善,轮虫将很快出现休眠卵而终止繁。
此时应加注新水使轮虫密度适当减少,以利延续轮虫的高峰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虫的雌体在正常情况下所产的卵 不需要受精,立即发育孵化为雌体, 这种卵称非需精卵(夏卵),产非 需精卵的雌体称不混交雌体。不混 交雌体和非需精卵的细胞核中都含 有双倍的染色体。这种只依靠雌体 繁殖后代的方法称孤雌生殖。轮虫 在环境条件适合它们生活的情况下 都进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的特点 是生殖量大,生殖率高,种群发展 迅速。当环境条件恶化时一些种类 进行两性生殖,此时不混交雌体所 产的卵在成熟前经减数分裂,卵细 胞核内的染色体为单倍体,这种卵 称需精卵,需精卵的发育有两个去 向,未经受精的需精卵发育为雄体, 经受精的需精卵称受精卵,又称冬 卵或休眠卵。休眠卵有厚的卵壳保 护,能顽强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如干燥、低温、高温或水质化学变 化等。休眠卵沉到水底待休眠期满 且温度、溶氧、渗透压等水质条件 合适时才发育孵化出不混交雌体, 而绝不孵化出混交雌体。休眠卵孵
固着生活。
咀嚼器的构造
咀嚼囊是轮虫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咀嚼器位 于其中,用于磨碎食物。咀嚼器构造复杂,其 基本构造是由7块非常坚硬的咀嚼板组合而成, 这些板都系皮层高度硬化而来。通常咀嚼板分 砧板和槌板两部分,即由一块单独的砧基与二 片砧枝连接一起而成砧板,和左右各一的槌板, 每一槌板系由一片槌钩和一片槌柄组成。食物 经过槌钩和砧枝之间被切断或磨碎,槌柄往往 纵长略弯,其前端总是与槌钩的后端相连接。 咀嚼器上连接肌肉,运动灵活。
(三)砧型:砧枝特别发达,呈现锋利的 卡钳状,内缘有1-2个齿。砧基很短,槌钩 细长,槌柄很短只留痕迹。它与晶囊轮虫 型头冠结合,只限于晶囊轮科,这些种类 十分凶猛,当遇到适口食物(主要是浮游 动物)突然把咀嚼器伸出口外把食物猎入 口内。这类咀嚼器完全适应猎食。
(四)槌枝型:槌钩由许多长条的齿密 集排列一起,槌柄宽而短,隔成三段, 砧基短而粗壮,左右砧枝各呈三角形, 内侧常有细齿。它与巨腕轮虫型头冠结 合,簇轮亚目都属于此类。包括浮游、 底层和固着生活三种方式,依靠头冠纤 毛运动形成的水流旋涡,沉淀取食水中 微小的生物和腐屑。(五)枝型:槌钩 最为发达,呈2个半圆形的薄片,其上有 很多平行的肋条,其中有2-3个(或部分) 肋条比较粗壮,肋条的内端形成箭头状 的齿;砧枝较小,为三棱形长条,砧基 和槌柄都退化。枝型咀嚼器与旋轮虫型 头冠结合,是蛭态亚目的主要特征。适 应于沉淀取食。(六)钩型:砧基和槌 柄都极退化,砧板宽阔近乎半圆形,槌 钩系极少数长条状的齿组成,除外还有 副槌钩,它把砧板和槌钩紧密联结起来。 钩型咀嚼器与胶鞘轮虫型头冠结合,为 胶鞘亚目的主要特征。这类轮虫用槌钩 来撕碎闯入陷井的大型生物(如枝角类、 桡足类等)。适应于伏击取食方法。多 数营固着生活,极少数营浮游生活。
பைடு நூலகம்
绝大部分种类的雌雄形 态差别极大。雄体体长只有 同种雌体的1/8-1/3,雄体没 有消化系统或只留痕迹,或 有咀嚼器和胃,但没有口和 肛门,它们不吃食。雄性生 殖系统占据假体腔的大部分。 一个膨大的梨形或球形精巢, 下接输精管通至阴茎(交配 器),没有阴茎的种类在交 配时输精管通过体壁有纤毛 的小孔向外翻出。雄体的头 冠皆向前方,长满纤毛,游 泳十分迅速,从不固着,特 别当有雌体存在时更为活跃, 直到与其中一个交配为止。 交配和精子的传递通过雌体 的泄殖腔孔或体壁
(一)槌型:各咀嚼板都比较粗壮而坚实, 砧板内侧有沟痕但无齿。用于横向磨碎浮 游生物和有机啐片。具这种咀嚼器的轮虫 常为水轮虫型头冠,适应沉食取食方法 (如臂尾轮虫等)。营浮游或底栖生活。 底栖种类(如腔轮科)在沉水植物茎、叶 或其它底层物体上吸取微小的生物和有机 碎片。这种咀嚼器捕捉能力很弱。
(二)杖型:砧基和槌柄都很长,呈拐杖 形,一对砧枝呈现三角形。砧基下瑞伸到 下咽喉,当咀嚼器肌肉收缩时好似活塞把 食物吸进口到咀嚼腔中。这种咀嚼器除了 吸取植物细胞的汁液和小型动物的体液外, 尚有咬、啃、研磨食物等初步消化的能力。 它常与晶囊轮虫型头冠结合,一般为凶猛 种类(如疣毛轮虫等),攫取浮游生物、 附着生物和有机碎片为食。
多数轮 虫身体 由头、 躯干和 足三部 分组成 (有的 无足)
(一)旋轮虫型: 分割成左右2个对称的 轮盘,各具一短柄,口位于腹面中央两短 柄之间。具此头冠者多为底栖种类。
(二)水轮虫型(须足轮虫型): 口和 口围区位于头冠腹面,后者具一圈粗状刚 毛(假轮环)。
(三)晶囊轮虫型: 口围区极度缩小, 只在口孔周围有一段很不发达的纤毛、围 顶纤毛发达但在背、腹面中央间断。盘顶 区相当宽阔。在这一区域内常有刺状或棒 状的感觉机构。具该类头冠者概为典型的 浮游轮虫。
轮虫
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形多细胞动物。一般体长 100-300µm。根据以下特征很容易和其它体形大小差不多 的动物区别开来。第一,身体前端有一个着生纤毛环的 头冠(纤毛只存在于头冠,此与原生动物的纤毛虫不同 )。轮虫因生活时该头冠纤毛不停地摆动似轮盘而得名 。第二,消化道的咽部肌肉膨大成咀嚼囊,其中有类似 几丁质的咀嚼器。
(四)巨腕轮虫型: 围顶带形成上下两 圈纤毛环。上环叫轮环。下环叫腰环。口 位于二者之间。适应于浮游生活。
(五)聚花轮虫型: 围顶带呈现马蹄形。 背面下垂口和口围区位于此。致使口位于 头冠的背侧。适应于浮游生活。
(六)胶鞘轮虫型: 整个头冠呈漏斗 状。上缘常形成几个(1,3,5,7个)裂 片。其上有刺毛。口深陷漏斗底部。此漏 斗实际为口围区而围顶带已消失。适应于
第二章 轮虫 Rotatoria
轮虫的主要特征
一、轮虫的主要特征: 1. 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
纤毛组成的轮盘,称头冠(corona),是运动和 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即具有 纤毛环的头冠。 2. 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 咀嚼囊(mastax),内藏咀嚼器(trophi)。即有内 含咀嚼器的咀嚼囊。 3. 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有焰茎球。即 有末端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总之,轮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头冠、咀嚼囊和原 肾管。
轮虫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江河、近海等各类淡、
咸水水体中。甚至潮湿土址和苔藓丛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轮虫因其极快的繁殖速率,生产量很高,在生态系结 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轮虫是 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渔业生产上有 颇大的应用价值。轮虫也是一类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 和生态毒理研究中被普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