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抗药性
药理学中抗药性的名词解释
药理学中抗药性的名词解释抗药性是指细菌、病毒、真菌或肿瘤细胞等疾病原因产生对药物的抵抗力。
它是一种先天或后天的机制,可导致治疗药物对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效果减弱或完全失效。
这种现象对于治疗疾病造成了巨大的挑战,限制了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进而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一、抗菌药物抗药性的类型1. 全药物抗药性(Pansusceptibility)全药物抗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对所有常用的抗菌药物都表现出敏感,没有任何抗药性的现象。
这种情况在人体内很罕见,但是在实验室中对于一些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可能存在。
2. 单药物抗药性(Monoresistance)单药物抗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对某一种抗菌药物出现了抵抗力,而对其他抗菌药物仍然敏感。
这是非常常见的抗药性现象,常见于临床使用的抗生素。
3. 多药物抗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多药物抗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产生抵抗力。
这种抗药性是治疗难度更高的一种抗药性,由于病原微生物不受多种药物的限制,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4. 超级细菌抗药性(Superbug)超级细菌抗药性是指细菌获得多种抗菌药物的抵抗力,包括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肠道细菌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ESBLs)等。
这些超级细菌通常在医疗机构中出现,并且具有传染性。
二、抗药性的发生机制1. 基因变异(Genetic Mutation)病原微生物通过基因变异来产生对抗药物的抵抗力。
这种基因变异可以使药物无法与细胞内的目标结合,从而阻止其抑制生理正常功能。
基因变异通常是随机发生的,但在持续的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下会趋于普遍。
第3-5章 噬菌体、遗传变异、耐药性
一、 细菌的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变异
❖ 细菌L型——在青霉素、溶菌酶、补体等作用下,使菌细 胞壁发生缺陷;细菌呈多态性,革兰染色阴性。
❖ H-O变异——细菌失去鞭毛
陈旧培基物
鼠疫杆菌
多形态性
变形杆菌(Proteus) 鞭毛变异,H--O变异
葡萄球菌--- L 型菌落
葡萄球菌---回复后
2、毒 力 变 异
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
区别要点 转导发生的时期 转导的遗传物质
转导的后果
转导频率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裂解期
溶原期
供体菌染色体DNA任何部位或质 噬菌体DNA及供体菌DNA
粒
的特定部位
完全转导或流产转导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特 定部位的遗传特性
受体菌的10-7
转导频率较普遍转导增加 1000倍
三、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有:
1)影响氨酰-tRNA合成:莫匹罗星 2)影响核糖体功能: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
四、影响核酸合成和叶酸代谢:
1)博来霉素:断裂DNA 2)利福霉素:抑制转录延伸 3)多柔比星和柔红霉素: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 4)新生霉素:DNA回旋酶抑制剂 5)甲氧苄啶(TMP)(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和磺胺(干扰叶酸代谢)
性菌毛有关 与耐药性有关 编码大肠菌素 与细菌毒力有关 与代谢相关的酶类
(三)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Jump Gene”
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由其 移动可引起插入突变、染色体畸变及基因的重排等,从而导 致细菌遗传性状改变。转座现象的发现,证明基因是在不断 改变遗传组成的动态有机体。(McClintock,1983诺奖)
抗药性
杀虫剂抗药性:昆虫种群能忍受杀死其大部分个体的杀虫药剂药量的能力,并在种群中逐渐发展。
抗性治理。
昆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机制1 表皮穿透性的降低。
昆虫表皮对药剂穿透性降低, 可延缓杀虫剂到达靶标部位的时间, 使昆虫有更多的机会来降解杀虫剂。
虽然表皮穿透下降只表现低水平抗性, 但作为其它抗性因子的修饰者则很重要, 如与解毒作用相结合, 就可大大影响死亡率而增加抗性。
2解毒酶活力的增强。
与杀虫剂代谢相关的解毒酶的解毒作用增强是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解毒酶主要包括细胞色素P450 介导的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 ) 、水解酯酶等。
3神经系统敏感性的下降。
靶标不敏感性是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生化机制, 已在多种昆虫对多种杀虫剂的抗性中发现。
杀虫剂轮用是害虫抗性治理的主要策略之一。
这种措施能否阻止或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 起决于杀虫剂停用时害虫抗性能否下降, 即害虫的抗性是否具不稳定特性。
高剂量杀死策略是害虫抗性治理的另一重要措施。
该措施成功的前提是抗性以隐性方式遗传, 杂合子个体在高剂量杀虫剂作用下被全部杀死。
建立简便、可靠、迅速的抗性监测方法,是治理抗性的前提条件杀菌剂抗性是指病原菌长期在单一药剂选择作用下,通过遗传、变异,对此获得的适应性病原菌抗药性机制1.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的遗传机制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有两种,即核基因控制的抗药性和胞质基因控制的抗药性,分别是由染色体基因或胞质遗传基因的突变产生。
其中核基因控制的抗药性多发生在病原真菌上,而胞质基因控制的抗药性在病原细菌上较为常见。
对于核基因控制的抗药性,又可以分为主效基因抗药性和微效多基因抗药性。
主效基因控制的抗药性。
由主效基因控制的抗药性,田间病原群体或敏感性不同的菌株杂交后代对药剂的敏感性都呈明显的不连续性分布,表现为质量性状,很容易识别出抗药性群体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抗药性。
微效多基因抗药性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区别于主效基因所控制的抗药性的基本特征是田间病原群体或敏感性不同的菌株的杂交后代对药剂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表现数量性状。
第五章--1-抗药性原理(2)
二、害虫抗药性的发展概况
447种抗性节肢动物中,59%是重要的农业害虫 (264种),38%是重要的卫生害虫(171种),3%是 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12种)。
二、害虫抗药性的发展概况
二、害虫抗药性的发展概况
Cumulative number of arthropod species with neonicotinoid resistance
•目前还无法测定野外种群的起始抗性基因频率, 而抗性表现型通常只有在产生抗性后才能测得 出来。
5.1 遗传学因子
(2) 抗性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一是涉及到抗性形成的速度问题;二是涉及到抗性种群 的纯度。
• 如果抗性基因在功能上是显性,就容易被选择下来, 抗性发展快;
• 如果抗性基因在功能上是隐性,其表现型在杂合子 时依然敏感,就不会被选择,只有纯合子的抗性基 因才会被选择,因此形成抗性较慢。
AchE 敏感 度降低
G神A经BA敏受感体 敏感度降度低降低
加速排泄
昆虫抗药性机理
水解
四、害虫抗药性的形成
2. 抗药性形成的机制
2.2 行为抗性
Effect of nanochitin on aphid behavior and activity after 4h treatment.
四、害虫抗药性的形成
5.1 遗传学因子
(1) 原始抗性基因频率 (2) 抗性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3) 抗性基因的相对适合度与抗性的稳定性 (4) 抗性基因的共适应 (5) 过去使用的杀虫剂的选择作用 (6) 抗性基因之间的互相作用
5.1 遗传学因子 (1) 原始抗性基因频率:决定抗性速度的主要 因素。
• 频率越高,在同样的选择压力下,形成抗性种 群的形成速度越快。
抗药性原理
抗药性原理
抗药性原理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肿瘤细胞等对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或抗肿瘤药物等的抗药现象。
抗药性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机制:
1. 靶位变异:药物通常通过与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分子或酶发生相互作用来发挥药效。
然而,当这些靶位发生突变时,药物与其结合的能力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从而失去药物治疗的效果。
2. 药物降解或排出增加: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增加药物降解酶的产生或增加药物外排泵的活性来降解或排出药物。
这使得药物暴露于细胞内的时间减少,降低了药物对其的杀灭作用。
3. 细胞膜透性改变: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肿瘤细胞可以改变其细胞膜的透性,使得药物更难进入细胞内部,降低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4. 修饰药物的酶产生:一些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肿瘤细胞具有修饰药物的能力,通过产生修饰酶来改变药物的结构,从而减少药物的结合能力或增加药物的代谢速率。
为了应对抗药性的问题,科研人员和医生们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可以减缓抗药性的发展;此外,研发新的药物和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也是关键。
对于患者而言,遵医嘱
正确使用药物、坚持完成整个疗程以及定期复查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章 农业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植物化学保护
4
5 6
适合度 抗药性病原物的适合度高低对抗药性
病原群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病害循环 植物地上部位发生病害,病部常能
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 凡是有利于病 害发生的和流行的作物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均 因病原物群体数量大,用药水平高,而易使抗药 性病原群体形成。
第五章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害虫的抗药性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 杂草对除草剂抗性的现状
第一节
一 二 三 四
害虫的抗药性
害虫抗药性的概念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 害虫抗药性遗传 害虫抗药性治理
第一节
害虫的抗药性
一 害虫抗药性的概念
(一) 害虫抗药性发展概况 1 历史 2 害虫抗药性的特点: 害虫几乎对所有合成化学农药都会产生抗药性。 害虫抗药性是全球现象,抗性形成有区域性。 害虫对新的取代药剂的抗性有加快的趋势。 双翅目、鳞翅目昆虫产生抗药性害虫种类多于 卫生害虫。
3 管理要点
1) 完善农药推荐使用方法 2) 符合综合防治策略 3) 达到生产上可行 4) 为生产、销售部门和用户所接受 5) 相同杀菌剂生产厂家和推销部门之间相互 协调 6) 治理策略在实践中进行自身完善和补充
二) 抗药性治理的短期策略
1) 建立重要防治对象对常用药剂的敏感性基线,建 立有关技术资料数据库。 2) 测量或检测重要病害对常用药剂抗药性发生的趋 势。 3) 监测主要病菌对骨干药剂抗性发生动态,建立抗 药性病原群体流行测报系统。 4) 研究还未发现抗药性的病原物-药剂组合产生抗药 性的潜在危险,及早采取合理用药措施。 5) 合理用药,防止抗药性发生或延缓抗药群体的形 成。 6) 加强对杀菌剂生产、混配、销售的管理,防止盲 目生产、乱混乱配、乱售乱用。
第五章 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发展及机制
抗
病原物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抗药
药 性
性状可以稳定遗传
包
含
的
函
抗药突变体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合度,
义
即与敏感野生群体具有生存竞争力
第一节 病原物抗性发展历史
20世纪40年代,美国James G. Horsfall提出病原 菌对杀菌剂敏感性下降的问题
60年代末,高效、选择性强的苯并咪唑类内吸性杀菌 剂被开发和广泛用于植物病害防治(多菌灵)
主效基因控制的抗药性
• 田间病原群体或敏感性不同的菌株杂交后代对药 剂的敏感性都呈明显的不连续性分布。
① 某一主效基因对其他主效基因具有 上位显性作用
灰葡萄孢霉对苯并咪唑类药剂的抗药性
② 主效基因间会发生互作
尖孢镰刀菌对苯菌灵的高水平抗药性就是 由2个主效基因的互作引起的
1)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植物病原细菌容易产生抗药 性:
繁殖速度快 数量大, 容易发生变异
少数线虫产生抗药性
化学防治水平很低 线虫繁殖速率一般较慢 传播方式的局限性
• 链霉素和土霉素使用不久,梨火疫病菌就产生了 抗药性。在用噻枯唑水平较高的安徽和县,也发 现水稻白叶枯病菌在田间已存在抗药性。
• 如使用呋喃丹4-5年之后,玉米地的一种线虫 (Daratylenchus seribnexi)种群降低了对呋喃丹 杀线虫剂的敏感性。
核基因控制的抗药性
主效基因(major -gene) 抗药性 微效多基因(poly-gene)抗药性
胞质基因控制的抗药性:
• 真菌对少数药剂和细菌对大多数药剂的抗药基因属于 胞质基因控制的抗药性, 这些抗药基因主要位于真 菌的线粒体和细菌的质粒中。
• 酵母对三烷基锡类药剂( 干扰病菌的氧化磷酸化) 的抗 药性是由线粒体DNA 分子控制的;
第五章细菌的耐药性
• 2.大环内酯类( macrolide) •如 • 红霉素、 • 螺旋霉素、 • 罗红霉素、 • 交沙霉素 和 • 阿奇霉素 等。
•
• 3.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 •如 • 链霉素、 • 庆大霉素、 • 卡那霉素、 • 妥布霉素 和 • 阿米卡星 等。
• 多肽类抗生素,如 • 多黏菌素、 • 万古霉素、 • 杆菌肽、 • 林可霉素 • 克林霉素
和 等。
• (二)按抗菌药物的生物来源分类 • 1.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 如多黏菌素和杆菌肽等。
• 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 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现在多用其半合成产物。
• 3.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 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其中链霉菌和小 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最多,如链霉素、卡那霉素、 四环素、红霉素和两性霉素B等。
• 第五代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敏感菌及耐药菌均有较强抗菌活性, 如头孢吡普和头孢洛林酯等。
• (3)头霉素类: • 如头孢西丁(也称头霉甲氧噻吩)等。 • (4)单环β-内酰胺类: • 如氨曲南和卡卢莫南等 。
• (5)碳青霉烯类: • 如亚胺培南等,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合用称为泰能。 • (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fēng] • 如青霉烷砜(也称舒巴坦)和克拉维酸(也称棒酸)等,能与β-
•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
损伤细胞膜功能、
•
抑制蛋白质合成以及
•
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
• 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 根据对病原菌作用的靶位,将其主要分为四类。(表5-1)。
• 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但是研究细菌耐药性的基础,也 是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前提。
• 表5-1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
抗药性
品
,
的 食 物制 成
气体 渗透 进 熏蒸物 中 的 穿透速 度通常 是
个 重要 因 子 有关
行
, . ,
毒 气 能穿透 致密 的物质 ( 如 面 粉 或 小
,
并且 它 与处理材料 的 吸 收能 力
,
麦 )
并 且 对 种 子 发 芽 或 小 麦的 烤 制 品 质 无
。 ,
得
。
以 保 护 铜 质接 头 和 铜 线 免 遭腐 蚀
为 防 止磷 化 氢 中毒 滤毒 罐
,
防毒 面 具 需 要 带有
,
抗 药 性
世界 卫 生 组 织 杀 虫 剂 专 业 委 员 会
罐 内装 有特 殊 的活 性炭 以防 毒 气
这 种 标 准 型 号 的 滤 毒 罐 在 空 气 中磷 化氢 体 积 浓 度达
的 植 物材料 时 加
,
然而
,
当有大 量
。
s尤 : u c
to:
) 和 另一种 蜻 ( S P£
l
i石 d ll 香 if
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需 的 熏 蒸剂 量 便 大 大 增
t ) 在 熏 蒸后 a a c
一
3
个 月 内又 重 新 出 现在
s e , u
这 是 因 为熏燕材料 吸 收 了 较多 的 毒 气
两 座麦 仓 中
6
, P 几
:
s
k
:
a
二 e
a
,
i l
.
) 的
数 情 况下 就 排 除 了 使 用 真 空 的 必 要性 执 行 检疫 条 例 过 程 中
第五章_抗药性
2021/3/17
3
病虫草害危害概况
我国有病虫草鼠1648种,其中 害虫838种,病害742种,杂草 64种,害鼠22种。
2021/3/17
4
化学农药
-仍然是农业生产中的必需品
2006年我国农药产量已经超过100万吨(折百), 2008年达19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Decreased sensitivity to insecticides and increased activity of AChE have been found as common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 many resistant insect and mite species;
467.976(332.699~646.242). 12.4 37.632(27.150~49.570)
205.720(140.424~288.099) 12.6
16.325(6.605~30.926)
9
与抗药性有关的几个名词
负交互抗性(negative cross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指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对另 外一种药剂的敏感度反而上升的现象。
Two AChE genes (Ace1 and Ace2) recently found in at least 17 arthropod species;
说明褐飞虱具有对吡虫啉产生高水平抗性的潜20166950101520253035404550t2t4t6t8t10t12t14t16t18t20t22t24t26t28t30t32t34generationodemethylasendemethylase筛选过程中p450单加氧酶活力变化25代以前mfo酶活力升高与抗性增长高度相关25代以后无相关性20166951lclc50509595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斜率斜率抗性倍数抗性倍数抗性品系抗性品系15077015077073928739288647708647701101100170173313633136阿瓦提品系阿瓦提品系10401010401070777707771831211831211601600160162285922859敏感品系敏感品系4554552729272964556455132132017017100100棉蚜不同品系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解毒酶活性增强解毒酶活性增强20166952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棉蚜品系羧酸酯酶活性比较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棉蚜品系羧酸酯酶活性比较底物羧酸酯酶活性molmg1min1protein相对比抗性品系敏感品系na40401110002367na170002084000420220166953000e00100e02200e02300e02400e02500e02600e02700e02drrdss两个溴氰菊酯品系与敏感品系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棉蚜品系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棉蚜品系carecaremrnamrna表达量比较表达量比较628倍10121416awtdss661倍20166954不同品系棉蚜羧酸酯酶对药剂的代谢活性不同品系棉蚜羧酸酯酶对药剂的代谢活性底物羧酸酯酶代谢活力pmolminmg氧化乐果抗性品系氧化乐果敏感品系代谢活敏感品系代谢活溴底物10073402294760
第五章--2--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
第二部分 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
一、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基本概况 二、病原物抗药性发生机制 三、病原物抗药性监测 四、影响病原物抗药群体形成的因素 五、病原物抗药性治理
一、基本概况
基本概念: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是指本来对农药敏感的野生
型植物病原物个体或群体,由于遗传变异而对药
(5)合理用药
①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基
本 措
②在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时期用药,以化学 保护代替化学治疗
施 包
③避免在较大范围内使用同种或同类药剂(防 止产生交互抗性);
括
④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用或交替使用,但 应避免两种高度危险性的药剂混用或轮用,防
止多重抗药性发生
⑤在抗性发生严重的地区回收药剂,停止用药
①可能降低药剂对病原物的选择压力
基
本 原
②考虑所有与抗药性发生的相关因子
则
③在田间出现实际抗药性导致防效下
降以前,及早采用抗药性治理策略。
①了解农药的作用机制和病原物产生抗药性机制
②药剂推广应用前,评估产最重生要抗,药是性抗的药潜性鉴在危险
技
别和监测的基础
术 ③建立每一防治对象的敏感性基线和监测方法 要
将有毒的农药转化成无毒化合物, 或在药剂到达作用位点之前就与 细胞内其他生化成分结合而钝化。
补偿作用或改变代谢途径
病原物可以改变某些生理代谢, 使药剂的抑制作用得到补偿。
三、病原物抗药性监测
病原物抗药性监测: 是指测定自然界病原物群体对使用 药剂敏感性的变化。包括在各地定点连年系统测定和 对有抗药性怀疑的地方临时采集标本测定。
70年代初,开展了对植物病原物抗药性的系统研究,
抗药性的名词解释药理学
抗药性的名词解释药理学抗药性的名词解释与药理学抗药性(antibiotic resistance)是指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对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产生的抗性。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通过解释抗药性的定义、原因、机制以及其在药理学中的重要性,来探讨这一现象在医学领域中的意义。
一、抗药性的定义抗药性的定义是指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通过遗传变异或获得新基因,导致对抗生素或其他治疗药物产生不敏感或不反应的现象。
当人们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时,微生物对于药物的效果逐渐减弱或完全失效,从而使感染无法被抑制,导致疾病加重。
二、抗药性的原因1. 过度和滥用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包括感染性疾病、手术预防性以及农业中的动物饲养等领域。
过度和滥用使用抗生素导致微生物在面临药物选择压力时逐渐失去敏感性,从而培养出抗药性菌株。
2. 缺乏适当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医疗机构和医生对抗生素使用指导不够严格,缺乏规范的治疗方案和合理的用药原则,容易导致滥用和过度使用。
3. 不完全的药物疗程:患者未按照医嘱完成完整的药物疗程,导致微生物仍然存活并演化出抗药性。
三、抗药性的机制抗药性的机制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基础性的机制:微生物通过遗传变异产生先天性抗药性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来自同一种微生物的其他菌株,也可能来自于其他种类的微生物。
通过基因转移,这些抗药基因能够在微生物群落中传递并扩散。
2. 突变:微生物通过自身的DNA复制错误或其他突变方式产生新的抗药性变异体。
3. 利用外源基因:微生物通过质粒、嗜神经体或其他方法获取其他微生物中的抗药性基因。
这种基因交换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来实现。
四、抗药性的药理学意义抗药性的出现使得临床治疗中的常规药物逐渐失去效果,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挑战。
抗药性与药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为几点药理学中抗药性的意义:1. 药物的设计与开发:了解微生物中产生抗药性的机制,可以为药物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更多的信息。
抗药的概念
抗药的概念抗药性是指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对药物产生抵抗力的能力。
它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微生物接触到药物后,一些微生物体可能会不受其影响,从而生长和繁殖,进而形成对该药物的抵抗能力。
抗药性对于医疗领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可能导致传统的治疗方法失效,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成本,并且会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挑战。
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适当使用是导致抗药性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抗菌药物被频繁使用或者被不正确使用时,细菌容易产生抗药性。
例如,当患者因感冒或流感等病毒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时,这种行为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有可能使身体内的细菌产生抗药性。
除了患者的不当使用外,农业领域的抗生素过度使用也是导致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畜牧业中,为了促进动物生长和预防疾病,许多农场主会滥用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能会通过肉类和奶制品等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影响人体细菌的抗药性。
除了抗生素,其他类型的药物也可能出现抗药性。
例如,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也可能因为滥用和不当使用而导致微生物的抵抗。
抗药性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它还会对个体和公共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当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抗药性的微生物时,医疗人员可能需要更换更强效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这增加了治疗成本,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痛苦。
长期来看,抗药性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因为更多的资源会被用于应对抗药性微生物所导致的传染病。
针对抗药性,医疗界和科研人员正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加强使用药物的监管,以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此外,也需要加强公众对于适当使用药物的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得人们了解滥用药物的后果,从而减少不当使用。
同时,科研人员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以应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微生物,这也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另外,加强卫生管理和提高个人卫生水平也是减少抗药性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范围内,相关机构和国际组织也在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抗药性。
通过国际合作,制定统一的治疗标准和使用指南,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抗药性原理
抗药性原理抗药性是指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对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其他抗微生物药物产生的耐药性。
抗药性的产生对于人类健康和医疗领域造成了严重的挑战,因此研究抗药性的原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抗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进化。
在微生物种群中,一些个体可能具有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当受到抗生素的选择压力时,这些抗药性的个体就会获得生存的优势,逐渐成为主导种群。
这种抗药性的遗传变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基因突变、水平基因转移以及染色体重组等。
另外,微生物的抗药性还可以通过表型的适应性进化来实现。
在受到抗生素的作用下,微生物可能会改变其生长速率、代谢途径、细胞膜通透性等生理特征,从而减少抗生素对其的影响。
这种表型的适应性进化使得微生物在抗生素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从而产生抗药性。
此外,微生物之间还存在着共生和拮抗关系,这也是抗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共生微生物的作用下,一些微生物可能会获得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从而产生抗药性。
而在拮抗关系中,微生物之间可能会产生竞争,促使一些微生物产生抗药性以获得生存的优势。
针对抗药性的产生,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控制方法。
首先,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抗微生物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减少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机会。
其次,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抗药性微生物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研发新型抗生素和抗微生物药物,以应对已经产生的抗药性微生物。
总的来说,抗药性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遗传变异、适应性进化、共生和拮抗关系等多种因素。
为了预防和控制抗药性的产生,我们需要加强对抗生素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同时不断推动新药的研发,以期望能够有效应对抗药性带来的挑战。
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与新药发现
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与新药发现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抗药性使得我们的现有药物无法有效治疗感染,威胁到人类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科学家们积极探索新的药物发现方法,以应对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抵抗力。
1. 抗药性的定义与机制抗药性指的是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的抵抗力。
微生物的抗药性机制主要包括基因变异、水平基因转移和表达调控等。
这些机制使得微生物能够通过减少药物的进入、增加药物的排出或改变药物的作用机理来抵御药物的攻击。
例如,产生药物分解酶、改变药物的靶标结构或通过表达多个耐药基因等。
2. 抗药性的危害与影响抗药性的出现使得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
同时,抗药性也会导致疾病传播的增加,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例如,抗药性细菌可以在医疗机构中传播,感染其他病患,造成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此外,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也会导致微生物的变异和抗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3. 新药发现的方法与策略为了克服已知的抗微生物药物的抗药性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新药发现的方法包括天然产物筛选、化学合成、生物工程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通过这些方法,科学家们努力寻找新的化合物或抗微生物靶点,以开发创新的药物来对抗抗药性。
4. 抗药性的综合管理与控制为了应对抗药性的威胁,全球范围内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促进研发新的抗生素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公众和医务人员对抗药性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5. 未来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在抗药性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演化和传播,新的多重药物耐药性的出现也令人担忧。
因此,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新药发现的效率是当务之急。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也是解决抗药性问题的关键。
总结: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
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抗药性一旦产生,就会导致防 治药剂的防治效果下降,甚至
完全失效。
抗药性的类别
先天性抗药性
生物体在接触防治药剂之前就具有的抗药性。
获得性抗药性
生物体在接触防治药剂之后产生的抗药性。
抗药性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此时 ,抗药性问题开始出现。
政策与法规在防止抗药性中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农药的使用行为,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例如, 制定农药使用标准、推广绿色农业等。这些政策和法规对于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具有重要 作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2023
《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目录
• 抗药性概述 • 抗药性的产生机制 • 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的策略 • 抗药性治理的实践与挑战 • 结论与展望
01
抗药性概述
抗药性的定义
抗药性是指生物体(包括病菌 、害虫等)对防治药剂产生不
敏感或耐受性的现象。
抗药性的产生是生物体与防治 药剂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缺乏政策支持
在一些地区,缺乏对抗药 性治理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影响了实践工作的开展 和效果。
缺乏公众意识
抗药性治理需要全社会的 参与和支持,但公众对此 问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还 有待提高。
未来抗药性治理的趋势
1 2
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抗药性机理、检测方法、治理技术等方面 的研究,为抗药性治理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 技术支持。
药变得无效,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02 03
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抗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病虫基因的变异以及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基 因变异使得病虫对农药产生了抵抗力,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则加速了 这种变异。
抗药性概论
24
椐统计,1954~1985年,抗性害虫已由10种猛 增到432种。自1963年首次报道我国淡色库蚊对氯化 烃类杀虫剂产生抗性以来,至今我国已有45种害虫 产生了抗性,其中农业害虫36种,卫生害虫9种(唐 振华,2000)。抗性突出的害虫有棉蚜、棉铃虫、 二化螟、小菜蛾、家蝇、淡色库蚊、德国小蠊等, 这些害虫对不同类型的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并 且抗性水平较高。
3
快速和自由的旅行 现在有更多的人进行国际 间旅行,而且每年还在增加,这好象有些矛 盾,我们的世界在缩小,而世界上的人口在 增加,飞机旅行数目的增加导致了所谓的 “机场疟疾”。如:1997年英国发现了2000 多例疟疾患者,都是由于旅行而得病的。
4
抗性 长期使用、不正确使用、缺乏防治计划, 会降低害虫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据报道,世界各地疟疾媒介蚊虫有87种,其中 产生抗性的蚊种占66.7%,有些地区高达80 %~90%。蚊类的抗药性对防治疟疾的影响最 大,已成为消灭疟疾的最大障碍。
近年来,复旦大学等单位,研究合成了 家蝇信息素;武汉大学研究开发了蟑螂细小 病毒;这些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微生物杀虫剂产品在发展,如:苏云金 杆菌、球形芽孢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等已作 为卫生产品获得登记。
14
目前,我国卫生杀虫剂登记有效状态的农药 有效成分共计95个。其中:拟除虫菊酯类50个, 有机磷类8个,氨基甲酸酯类5个,无机物类5个, 微生物类4个,有机氯类1个,其它类型22个 (表1)。
12
氨基甲酸酯类以残杀威、仲丁威用量较大。 但据有关资料表明,仲丁威其分解产物异氰酸甲 酯有毒性问题。该产品未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 1997年公布的家用卫生杀虫剂产品名单,且除我 国外,世界上尚无其它国家将该产品用于家用卫 生杀虫剂产品。
植物病原物的抗药性
何谓植物病原物的抗药性?是指野生敏感的植物病原物个体或群体,在某种药剂选择压力下出现敏感性显著下降的现象,也是使某种生命在自然界延续的一种生物进化的表现。
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害生物抗药性专家组认为,“抗药性”术语包含两个方面函义,一是病原物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抗药性状可稳定遗传;二是抗药突变体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合度(Fitness),即抗药群体具有与敏感群体类似的生存竞争力。
•早期有人提出的“耐药性”和“不敏感性”术语,词义含糊,不宜使用。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发生现状如何?当在病原物群体中存在潜在的抗药基因时,在药剂选择压力下便会在自然界出现抗药性。
目前已发现产生抗药性的病原物种类有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
其它病原物的化学防治水平还很低,有些甚至还缺乏有效的化学防治手段,故至今在类菌原体,病毒,类立克次体及寄生性种子植物中还没有发生抗药性问题。
最常见的是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药性。
因为随着植物病理学和农药科学的发展,先后应用于植物真菌病害化学防治的杀真菌剂已达数百种之多。
已知植物病原真菌产生抗药性的有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数百种真菌。
产生抗药性的杀真菌剂有苯并咪唑类,硫逐磷酸脂类,苯酰胺类,羧酰替苯胺类,羟基嘧啶类,肿丁胺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等内吸性杀菌剂,和多果定,取代苯类,二甲酰亚胺类等保护性杀菌剂,以及春日霉素,灭瘟素S,抗霉素A,多氧霉素类,匹马菌素,放线菌酮等抗菌素类化合物。
实际上人们常说的杀菌剂抗性主要就是指杀真菌剂抗药性。
植物病原细菌的抗药性远远不如真菌抗药性重要,因为可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细菌的杀细菌剂种类较少,用药水平较低。
但是细菌繁殖速度快,数量大,容易发生变异,只要经常使用杀细菌剂便会发生抗药性,例如链霉素和土霉素使用不久,梨火疫病菌就产生了抗药性。
在用噻枯唑水平较高的安徽和县,也发现水稻白叶枯病菌在田间已存在抗药性。
由于植物线虫病的化学防治水平还很低,而且线虫繁殖速率一般也较真菌和细菌慢,以及传播方式的局限性等,至今只发现了少数线虫产生抗药性的事例。
病原菌的抗药性和解决方案
病原菌的抗药性和解决方案随着人类对抗疾病的不断探索和发现,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了病原菌不断进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导致了抗药性的传播。
抗药性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了现代医学的生命线,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抗药性的表现及原因抗药性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某些药物对病菌或病毒逐渐失去疗效,导致难以有效治疗相关的疾病。
病菌之所以能够产生抗药性,往往是因为它们拥有一些自然发生变异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让它们有效逃避跟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
此外,统计数据表明,使用抗生素时间过长也是导致抗药性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抗药性的解决方案面对心生忧虑的抗药性,我们必须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病人能够密切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药物使用情况以外,还需要医学专家在不断跟进抗药性研究的同时,寻找出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
1、加强抗感染性疾病防控措施。
关注自身卫生,保持房间、餐具个人卫生,正确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预防性措施均可以有效遏制抗药性的传播并减少其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2、开展多学科合作。
针对抗药菌的研究及新药开发,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合作开展,如生物学、药学、微生物学等,以便探索出更多有效的疗法以及解决方案。
3、积极开展抗药性基因的研究。
研究科学家也应该密切跟进抗药性基因的发展趋势及变异规律,并能够对其进行精准获得和控制,从而减弱病菌逃避药效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抗药性问题。
4、加强交流与合作。
不同国家的医学研究团队也应该及时开展跨国合作,分享各自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成果,以促进全球抗感染性疾病防制水平的提升,以及快速有效地解决抗药性问题。
三、结语总体来说,抗药性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现象,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面对病菌的庞大攻击和抗药性药品的不断增多,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与研究,提高人类自身的免疫能力,并且持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它的挑战。
未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团队之间的合作优势,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防治措施,并通过社会文化宣传、科技手段创造良性社会环境,进一步消除 `抗药`现象的破坏,为人类赢得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C50(mg·Kg-1) (95%CL)抗性 倍数
11.86(8.853~17.214)
1078.2
0.011(0.007~0.016)
12.266(9.263~16.580) 0.010(0.004~0.018) 5.860(4.477~7.737) 0.005(0.002~0.008)
1226.6 1172
小
呋喃虫酰肼
S
菜
JS118
R
蛾
溴氰菊酯
S
的
Deltamethrin
R
交
氯氰菊酯 Cypermethrin
S R
互
锐尽特
S
抗
Fipronil
R
性
敌百虫
S
测
Trichlorfon
R
定
除尽 Chlorfenapyr
S R
辛硫磷
S
Phoxim
R
2020/6/21 乙酰甲胺磷
S
Acep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e
R
斜率
3.7965 3.1059
467.976(332.699~646.242). 12.4 37.632(27.150~49.570)
205.720(140.424~288.099) 12.6
16.325(6.605~30.926)
9
与抗药性有关的几个名词
负交互抗性(negative cross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指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对另 外一种药剂的敏感度反而上升的现象。
1.0436 1.9854
0.8799 0.7659
1.3038 0.9292
1.2497 1.0929
1.5897 1.3532
1.5509 1.0780
1.4038 1.2930
1.8204 1.9103
1.6029 1.3642
1.4976 1.3208
致死中量(95%致信区间)
18.39 (16.72-20.22) 1724.70 (1546.59-1923.32)
多种抗性(multiple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指一个 昆虫品系由于不同机制而对多种不同的化合物产生 抗性 。
2020/6/21
10
药剂
品系
虫
虫酰肼
S
酰
Tebufenozide
R
肼
阿维菌素
S
抗
Abamectin
R
性 甲氧虫酰肼 Methoxyfenozide
S R
抗性指数=
抗性昆虫种群的 LD50 敏感昆虫种群的 LD50
2020/6/21
12
二、害虫抗药性的历史与现状
1908年,美国的Melander首先观察到在 华盛顿的Clarkson盆地,用石硫合剂防治苹 果树上的梨圆盾蚧(Aspiiotus perniciosus)时 失败 。
2020/6/21
7
与抗药性有关的几个名词
天然抗性(natural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又称耐药性(tolerance to insecticides),指有些 昆虫对某些杀虫剂表现一种天然的低敏感度。
交互抗性(cross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指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同一种机制,对选择药剂 以外的其它药剂也产生了抗性。
第五章_抗药性
病虫草害危害概况
我国有病虫草鼠1648种,其中 害虫838种,病害742种,杂草 64种,害鼠22种。
2020/6/21
4
化学农药
-仍然是农业生产中的必需品
2006年我国农药产量已经超过100万吨(折百), 2008年达19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农业(种植业)每年农药使用量超过40多万 吨(折百) ;每年减少粮食损失1200多亿斤,油 料近35亿斤,棉花110余万吨。
0.00035 (0.00025-0.00047) 0.0125 (0.01-0.017)
1.02(0.61-1.71) 29.68(19.34-45.53)
4.28(3.31-5.55) 70.5(51.05-97.35)
3.358 (2.445-4.616)* 12.99 (9.844-17.142)*
28.68 (22.73-36.18)* 26.54 (20.49-34.36)*
63.27 (50.40-79.41)* 52.06 (40.77-66.31)*
抗性倍数 93.8 35.7 29.1 16.5 3.9 1.3 1.3 1.1 1.0 0.9 0.8 11
抗药性的评价指标
-抗性指数(Resistance Ratio)
2020/6/21
8
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与其他药剂的交互抗性
药剂
品系
阿维菌素
AV-R
伊维菌素 甲维盐 高效氯氰菊酯 顺式氰戊菊酯
2020/6/21
XH-S AV-R XH-S AV-R XH-S AV-R XH-S AV-R XH-S
斜率
1.647±0.240 1.800±0.394 1.933±0.263 1.080±0.244 1.926±0.257 1.097±0.228 1.479±0.194 2.230±0.337 1.323±0.184 2.166±0.410
7.24 (5.71-9.18)* 9.65 (7.60-12.26)*
0.00063 (0.0005-0.00079) 0.0008 (0.0006-0.0010)
46 (36.70-57.66)* 48.70 (38.11-62.23)*
6.79 (4.76-9.07) 6.48 (4.76-9.68)
6
一、昆虫抗药性的概念
1957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
昆虫抗药性: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 的药量的能力,并在其群体内发展起来的现象。
Resistance : a heritable change in the sensitivity of a pest population that is reflected in the repeated failure of a product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level of control when used according to the label recommendation for that pest species.
2020/6/21
5
200 其他
180
除草剂
杀菌剂
160
杀虫剂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86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份
2020/6/21
1986-2008年我国农药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