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诗教学”从串联开始

合集下载

群诗阅读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群诗阅读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群诗阅读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一、引言群诗阅读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经典诗歌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

本文旨在设计一节针对八年级上册的群诗阅读课,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二、课程目标1.了解群诗的定义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群诗的辨析能力;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素材:选取三首典型的群诗,确保题材多样、跨越不同历史时期;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根据学生已学知识,引导他们回顾群诗的概念,并和学生共同探讨为什么群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分析(15分钟)让学生观看展示的三首群诗,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群诗的特点。

同时,提示学生观察诗歌中可能存在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3.读解(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群诗进行朗读和讨论。

鼓励学生通过解读诗句、理解诗歌背后的意义,以及分享个人感受的方式来深入交流。

4.欣赏(20分钟)通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或音乐伴奏,让学生再次欣赏这些群诗,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

5.创作(2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根据自己对群诗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简短的群诗。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展示个性化的创作。

6.分享(15分钟)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创作的群诗,鼓励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赞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群诗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对不同类型群诗的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和创作群诗,学生能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持课堂秩序和高效率,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和学生分享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六、延伸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经典的群诗,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1. 引言1.1 引言介绍群诗阅读是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群诗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感和审美情趣,拓展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而在进行群诗阅读教学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步骤,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提出一种“三步走”的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共同阅读、探讨和创作,提升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在第一步中,我们将介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包括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群诗作品,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活动内容,为群诗阅读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接下来的第二步是群诗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和分析,如何组织群体讨论和交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等。

最后一步是学生表现及作品展示,我们将重点关注学生在群诗阅读教学中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并举办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正文2.1 教学步骤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需要对所选用的群诗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

只有深入了解每首诗歌的主题、意境、结构和情感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教师还应该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涵义,以便更好地将诗歌融入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需要做好教学材料的准备。

教学材料包括课件、诗集、辅助阅读资料等。

通过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拓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

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只有充分准备工作,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步骤二:群诗阅读教学实施群诗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群体合作学习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运用连缀法 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

运用连缀法 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

运用连缀法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作者:陈霞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19年第04期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诗词作品,然而,古诗词大多篇幅较小,在教学时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探究不足、教学方式抽象等问题,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连缀法,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入手将课内外各种诗词作品整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到不同作品之间的关联,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一、纵向连缀,探究生平轨迹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古诗词阅读时,会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背诵的方式展开阅读。

然而,这样的阅读过于单一,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古诗词的韵味。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纵向连缀的方式,将同一作者不同时代创作的作品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展开阅读。

这样就能让学生尝试通过古诗词探究作者的生平轨迹,对于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中的《如梦令》是李清照的名作。

在教授这首词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并让学生采用纵向连缀的方式,说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清照的作品呈现出怎样不同的情感变化。

如,可以让学生阅读《声声慢》等李清照的中晚期作品,并给学生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学生发现,李清照的少女时期过得十分舒畅,在成为少妇后也幸福地生活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经历了战乱,从北方辗转逃到了南方。

在这过程中李清照经历了国仇家恨,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有学生提出:“李清照的作品原本体现出了少女的甜蜜,《如梦令》就是如此,但是其晚期的作品风格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声声慢》展现了内心的愁苦之情。

”在这样的纵向连缀中,学生对李清照的创作风格有所了解,并认识到其风格变化的原因。

在纵向连缀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生活情况的变化,这样就能更好地和作者产生共鸣,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

我还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读物,让学生了解更多作者的生平,这样也能让学生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辅助阅读。

谈古诗“群读”的教学策略

谈古诗“群读”的教学策略

谈古诗“群读”的教学策略群读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共同探讨,让学生在集体中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感受,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更为显著。

对于古诗“群读”而言,首先需要将学生组织在一起,明确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诗歌的讲解,力求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并能够把握其中的感情色彩。

在群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下教学策略:一、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对于古代的诗歌,往往需要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才能更好地理解。

教师可以从作者背景知识、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完整的背景了解。

比如,讲解《登高》的时候,可以从唐代的盛景讲起,介绍唐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让学生对唐朝的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诗歌的朗诵诗歌的朗诵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学习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表达和感情。

在群读中,我们可以邀请学生逐句朗诵,然后进行诗歌的解析和感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思维导图的使用在群读中,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与他人的思维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领悟诗歌的内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或主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关联,比如说,《静夜思》的关键词可以是月亮、床、思念等。

学生可以将这些单词进行联系,然后在集体中分享彼此的思路。

四、影像解读影像解读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式,可以将诗歌的意境与形象之间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韵味。

在群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影像解读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诗歌的场景当中,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感情和内涵。

五、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情感展现。

在群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达到互相切磋学习的效果。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然后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情感。

在教学中,使用群读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年级串联古诗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串联古诗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串联古诗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一年级串联古诗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古诗,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 学生能够欣赏古诗的美。

教学准备:1.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课件展示设备。

3. 图片或实物相关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询问他们对古诗的印象和感受。

2. 课堂展示(15分钟)a. 使用课件展示一首古诗,如《登鹳雀楼》。

b. 逐句解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c. 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古诗,体验古诗的韵律和美。

3. 古诗串联(20分钟)a. 将之前学过的古诗与本节课新学的古诗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相同或相似的词语和意思。

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古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情景。

c. 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创作一段古诗串联,每组选出代表朗读。

4. 反思(10分钟)a. 学生集体分享自己的古诗串联作品,并互相欣赏。

b.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古诗串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c. 学生个人反思,写下对本节课的感想和学到的新知识。

评估与反馈:1. 通过学生的朗读和串联作品,观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2. 对学生的朗读和串联作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朗读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2. 可以邀请父母或亲友来班级,与学生一起朗读古诗,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串联古诗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生通过朗读和创作,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难以完成串联作品。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更多的课堂练习,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在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中,群诗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群诗不同于单一的诗歌,它是多位诗人分别创作完成的诗歌作品。

群诗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不同诗人在同一个主题上的看法和感悟。

在进行群诗阅读教学时,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欣赏群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

本文将从“三步走”的角度,探讨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一步:导入启发,引发情感共鸣在进行群诗阅读教学时,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导入启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图片或视频,或者通过一些具有启示作用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感情投入。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走近诗歌,感受诗歌,进而愿意去探究和阅读诗歌。

在进行导入启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倾听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认知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增强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促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其阅读诗歌的主动性和深度理解能力。

第二步:质疑讨论,引导深入思考在引发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群诗进行质疑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从群诗的结构和风格入手,让学生了解群诗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然后,教师可以针对群诗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在进行质疑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热点话题或者思辨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有关群诗的意义和价值,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探究。

“为什么诗人要选择这样的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同诗人在对同一主题的表达中有哪些不同的情感和理解?”“群诗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和探究,提高其阅读诗歌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在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中,群诗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文学能力。

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理解能力不足、阅读兴趣不高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群诗阅读教学,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种“三步走”的群诗阅读教学方法,希望对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有所启发。

第一步: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情感色彩在群诗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情感色彩,使他们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朗读诗歌,播放音频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诗歌的节奏和语调,进而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在学习《出师表》这首诗时,我们可以通过音频资源让学生听一段演唱该诗的音频,以帮助他们感受到文言文诗歌的朗诵节奏和情感张力。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和画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诗歌的情感色彩。

在学习《将进酒》这首诗时,我们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宴会场景和欢乐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我们还可以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表达。

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色彩,或者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知诗歌的情感色彩,从而为进一步的诗歌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艺术表现在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情感色彩之后,我们需要进行诗歌的意境解读和艺术表现讨论。

这一步旨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讲解或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解读。

可以从诗歌的题材、结构、形式、语言、意象等方面入手,分析诗歌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意义。

在学习《水调歌头》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诗歌的题材为水、对水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等方面入手,详细解读诗歌的意境和艺术表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高年段阶段的群诗阅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群诗阅读教学,主要是指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诗歌海洋中领略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艺创作的欣赏力和表达力。

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第一步:构建“群诗阅读框架”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行为习惯,同时又是一种美学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诗歌是一种古老而新鲜的文学形式,它既有悠远的历史根基,又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特征。

在学生识字习惯逐渐形成的同时,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多接纳诗歌,建立丰富多样的群诗阅读框架。

为了构建完善的群诗阅读框架,我们需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1.从经典入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一些经典名篇入手,分析其语言、结构、意义等方面的特点。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他们探究诗歌的欲望。

2.广泛涉猎:除了经典作品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各种题材的诗歌,如自然景观、社会现象、人物传记等方面的诗歌。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多元审美。

3.注重形式:诗歌的语言更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注重其形式的特点,因材施教,以突显诗歌的韵律美和音韵美。

在构建了完善的群诗阅读框架之后,我们需要实施一些具体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1.引导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从而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2.培养细观力: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诗歌的语言、结构和线索,提高他们的细节观察能力。

3.借助互联网:互联网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和提高知识水平的便捷途径。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诗歌的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渠道,促进诗歌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主动评价群诗阅读效果,因为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教学的提升和学生习得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小学高年段的群诗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三步走”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群诗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一、第一步:导入在教学开始之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或者引入一些相关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播放一首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来引导学生,也可以通过谈论一些有趣的诗歌故事来引入。

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资料,以图像的形式来呈现一些相关的主题和意象,让学生通过图像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审美情感。

可以问“你觉得什么样的诗歌更容易引起你的兴趣?”,“你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导读的方式来呈现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导读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解诗歌的背景故事、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等形式来进行。

老师可以针对诗歌的形式和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构成和表现手法。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梳理诗歌的结构、语言特点和意象信息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三、第三步:深度阅读在导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深度阅读,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情境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品读和感悟。

老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来理解和感受诗歌,让学生在阅读群诗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和真知灼见。

在这三步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阅读群诗的过程中获得更灵活自如的情感理解和审美体验。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摘要】在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中,采取“三步走”策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并欣赏诗歌作品。

在激发学生兴趣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故事分享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接着,在引导学生分析环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读诗歌的意境、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拓展他们的思维。

在启发学生思考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促使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三个步骤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体性,在感悟中提升自我修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激发兴趣、引导分析、启发思考、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备受关注。

群诗是指由多名诗人共同撰写的一种诗歌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融合了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情感。

在小学高年段的教学中,群诗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诗歌阅读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为此,本文将围绕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展开探讨,提出“三步走”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和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群诗,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正文2.1 第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了让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引入生动有趣的诗歌作品。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的诗歌,如《墨人篇》、《草》等,通过朗读或配合音乐欣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兴趣。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如诗歌朗读比赛、诗歌抄写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诗歌的美好。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小学高年段的群诗阅读教学也逐渐成为教学重点之一。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进行群诗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成为了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种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小学高年级群诗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一、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情感在进行群诗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情感。

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诗歌的故事背景、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有关诗歌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欣赏中产生情感共鸣。

《将进酒》这首诗歌,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李白的生平、创作背景,带领学生感受李白饮酒作乐的豪迈风采,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认知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由朗读和欣赏诗歌,利用诵读比赛等形式增加诗歌阅读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将会在诗歌的世界里找到情感共鸣,形成对诗歌的情感依恋,从而愿意主动去阅读诗歌,激发自己的审美情操。

二、提升阅读能力,拓展阅读广度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之后,接下来就是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拓展他们的阅读广度。

在进行群诗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因材施教。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等知识,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阅读技巧。

在学习《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文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内涵,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各种阅读活动,如分组阅读、诗歌朗诵、诗歌鉴赏等形式,拓展学生的诗歌阅读广度,使他们在不断的阅读中积累诗歌阅读的经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朗诵《乡愁》、《卜算子》等优美诗篇,从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提升阅读的观照力、联想力和表达力,达到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小学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群诗阅读教学设计每个小学生都喜欢诗歌,但是如何通过群诗阅读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呢?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种小学群诗阅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群诗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1. 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群诗作品,如经典儿童诗歌、儿童文化节日相关的诗歌等。

2. 将群诗分为不同的主题,如自然风光、动物世界、友谊等,每个主题选择3-4首诗歌。

3. 安排时间,在每周的课堂中专门留出时间进行群诗阅读。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诗歌朗读1. 教师朗读一首诗歌,引导学生倾听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 学生跟读朗读,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第二步:诗歌欣赏1.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境。

2.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提问学生的个人理解,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和感受。

第三步:诗歌创作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实践,如写诗、绘画等。

2.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诗歌主题,自由发挥创造力,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第四步:合唱表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一首群体合唱的歌曲,以诗歌为歌词。

2. 学生通过合唱表演,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估和反馈1. 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演、朗读和互动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估。

2.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诗歌创作等。

3.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和反馈。

五、教学延伸1.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诗歌演出等,进一步推广和展示学生的成果。

2.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作家、诗人等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通过以上的小学群诗阅读教学设计,我们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这种教学设计能够为小学生阅读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帮助。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也在不断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小学高年段的教学中,群诗阅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如何进行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成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

要使小学生在群诗阅读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文学修养,我们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科学设计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一、构建群诗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处于阅读兴趣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的阅读兴趣的形成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对文学的认知和学习。

在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群诗阅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诗歌的背景图画或者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出有趣的诗歌阅读情境。

教师可以选用一些风景优美的图片或风花雪月的音频来展现诗歌的情境,让学生们能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和意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让学生从情感上与诗歌产生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或者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在与诗歌的情感碰撞中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设计情景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方式中参与到诗歌的阅读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情景化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通过构建群诗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有趣的环境中进行群诗的阅读,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展现群诗魅力,引导学生审美感受在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展现群诗的魅力,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受,使学生从审美角度深入体验诗歌的魅力。

教师可以讲解诗歌的名称、作者、创作背景、意境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诵、音乐、美术等多种方式展现诗歌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的赏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群诗教学”从串联开始

“群诗教学”从串联开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02文|赵永攀统编本教材中大量古诗文的增加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群诗教学的“串联”便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能够使学生变零碎的学习为整体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串联”在群诗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串联诗眼:读懂诗意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更有一些古诗通过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或是最精彩和最关键的某个句子来体现全诗的主旨。

我们把这样的字或句子称为诗眼。

在南宋爱国诗词中,很多诗眼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一致的。

在教学中,抓住诗眼开展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运用的艺术手法,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如南宋爱国诗人范成大的《州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示儿》,创作的时间分别是1170年、1192年、1210年。

尽管这三首诗的创作时间相隔数十年,但是却有着相似之处。

《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等”“望”“悲”分别是这三首诗的诗眼,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个“等”字写出了中原父老年复一年对王师北伐、收复失地的急切期盼,而这一等就是43年;一个“望”字写出了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作者热爱祖国、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早日收复国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而这一望就是65年;一个“悲”字写出了诗人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度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而此时离北宋灭亡已经过去83年了。

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但却造就了一大批爱国诗人,他们用手中的笔,用悲愤的诗,表达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对金人的痛恨和对沦陷区老百姓的同情。

“串联”教学,别样精彩——以《望岳》为例

“串联”教学,别样精彩——以《望岳》为例

“串联”教学,别样精彩——以《望岳》为例[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古诗词教学中缺乏整体意识,习惯于对单篇古诗词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译诗意,悟诗情”,“一首教完接着教另一首”的逐篇孤立教学,不仅容易让学生生厌,也会让教材内容支离破碎,破坏教材编排的逻辑性,迫切需要广大教师熟悉把握教材脉络,充分领会编者意图,有机整合教材资源,在古诗词的教学实践中有效串联相关诗词,在串联比较中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孤篇教学;有机整合;有效串联作为中华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瑰宝,古典诗词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加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古代诗歌,要求学生能“诵读古典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由于古诗词中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并不能把握它们的内涵,即便教师不辞辛苦“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留给学生的也往往是碎片式的浅表印记,迫切需要我们审视古诗词教学现状,立足整体,有机整合,有效串联。

一、现状:孤篇教学,缺乏串联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词,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编者在编排时并非是杂乱无章,随意为之的,而是有其科学性、逻辑性,通常每一篇古典诗词,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彼此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教师在学期初备课时,就应有整体意识,不仅仅是备好一两个单元,而应通读整本教材,还要回顾上册书以及下册书的内容,瞻前顾后,以所学课文为重点,有机串联相关课文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古典诗词。

然而,目前的古诗词教学普遍缺乏整体意识,忽视教学过程中的有机串联,满足于对单篇古诗词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译诗意,悟诗情”,这种“一首教完接着教另一首”的逐篇孤立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会使教材内容支离破碎,破坏教材编排的逻辑性。

小学古诗文群文阅读“三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小学古诗文群文阅读“三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小学古诗文群文阅读“三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小学古诗文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三步”教学模式是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群读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本文将对“三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进行探讨。

一、第一步:导入在进行古诗文群读之前,首先要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一些图片、音乐、影片等多媒体手段来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古代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欣赏的境界。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古诗文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初步的思考。

二、第二步:集体朗诵集体朗诵是“三步”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文学修养的关键步骤。

在集体朗诵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诵示范,让学生能够听到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抑扬顿挫。

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朗诵,让学生在集体的配合和合声中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集体朗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和节奏来引导学生把握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感。

在朗诵《静夜思》时,教师可以用拍子来指导学生抓住每个字的音节节奏,使学生在集体合唱中感受到古代诗文的韵律之美。

三、第三步:阅读解析在集体朗诵之后,教师可以对古诗文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解析和讲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情感。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讲解解析等方式,对古诗文的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深入的解读。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在阅读解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兴趣爱好,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学修养。

通过“三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学修养。

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在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中,群诗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群诗是指由多人共同创作的诗歌,它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小学高年段进行群诗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需要探讨和完善的问题。

下面就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进行群诗阅读教学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一般是比较浓厚的,但是对于群诗可能会有一定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

老师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介绍群诗的特点和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群诗作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内涵来向学生介绍群诗的特点,让学生对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老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群诗的创作过程和历史渊源,让学生对群诗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老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群诗进行朗诵,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到群诗的美感和力量。

老师还可以通过分组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阅读中,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激发对群诗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群诗一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群诗。

群诗往往具有较高的表现力和抽象性,学生在阅读群诗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引导和指导,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群诗的内涵和情感。

老师可以通过解读群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群诗。

群诗往往表现出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或者漠视,因此需要老师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引导。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抽象和深刻的群诗作品,通过字词解释、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解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群诗的内涵。

老师可以通过分析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群诗。

群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许多特殊的手法和技巧,比如排比、对仗、押韵等,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和解读。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也愈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群诗阅读作为小学高年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想提高小学生对群诗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三步走”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群诗。

第一步: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进行群诗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可以从课文的背景、作者、题材等方面进行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特点。

还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群诗的阅读和欣赏当中。

在导入阶段,还可以利用一些小活动或者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进行朗诵比赛、诗歌扮演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群诗的阅读和朗诵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为后续的群诗阅读教学铺平道路,为学生的深入阅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动力。

第二步:深入理解课文,探索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索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教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比如注重诗歌的韵律、节奏和声调,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抒情情感,把握诗歌的意境和内涵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提高诗歌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还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意义等方面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对诗句的拆解和组诗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诗歌的理解能力。

通过这样的深入理解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到诗歌的美丽和魅力,增强他们对诗歌的喜爱和热爱,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第三步:拓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感性和理性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群诗阅读教学中,采用“三步走”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导入和讲解
在进行群诗阅读教学前,首先需要进行导入和讲解。

导入主要是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
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预测和推测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而讲解则是通过对诗歌
语言、结构、意境和情感等方面的剖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核心,并提高他们的
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步:指导解读和分析
在导入和讲解的基础上,需要对群诗进行指导解读和分析。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
的方法进行:
1. 对比分析:将同一主题的几首诗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主
题的表现方式和特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2. 段落解读:对诗歌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解读,理清诗歌的主要情感和内涵。

3. 形式分析:对诗歌的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
式美和语言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三步:阅读体验和创作
1. 朗诵和演绎:让学生进行朗诵和演绎,通过语音和肢体的表达,让学生真正深入
体验到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 共读和分享:在群体中进行共读和分享,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和讨论,进一步丰
富和拓展诗歌的内涵。

3. 创作和升华:鼓励学生进行诗歌的创作和升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群诗教学”从串联开始
作者:赵永攀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年第02期
统编本教材中大量古诗文的增加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群诗教学的“串联”便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这种方式不仅能夠节约时间,还能够使学生变零碎的学习为整体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串联”在群诗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串联诗眼:读懂诗意
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更有一些古诗通过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或是最精彩和最关键的某个句子来体现全诗的主旨。

我们把这样的字或句子称为诗眼。

在南宋爱国诗词中,很多诗眼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一致的。

在教学中,抓住诗眼开展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运用的艺术手法,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如南宋爱国诗人范成大的《州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示儿》,创作的时间分别是1170年、1192年、1210年。

尽管这三首诗的创作时间相隔数十年,但是却有着相似之处。

《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等”“望”“悲”分别是这三首诗的诗眼,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个“等”字写出了中原父老年复一年对王师北伐、收复失地的急切期盼,而这一等就是43年;一个“望”字写出了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作者热爱祖国、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早日收复国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而这一望就是65年;一个“悲”字写出了诗人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度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而此时离北宋灭亡已经过去83年了。

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但却造就了一大批爱国诗人,他们用手中的笔,用悲愤的诗,表达着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对金人的痛恨和对沦陷区老百姓的同情。

在开展群诗教学时,把这些爱国诗通过“诗眼”巧妙地串联起来,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二、串联诗人:知人论世
要深入地学习古诗就必须做到了解诗人的生平与经历。

因为每个诗人所处的时代与人生的经历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同,且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同时只有“知其人”才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做到“论其世”。

因为诗人的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